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如何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如何

相关日志

分享 你是如何变成一个废物的?
gordon 2017-5-3 17:39
这个原因说来话长,跟农民有关 技术进步对农业的影响,就是对消费者有利,对生产者不利。 市民沾光了 ****************************************************************** 刚改开的时候,农民得到了一些制度的甜头 然后迅速市场就饱和了 然后就是 乡镇企业的崛起,城市化就开始了。 农业人口要向其它产业专业 ****************************************************************** 引进台湾小生产 倒是把 大国企给救了,造成 向其它产业转移的人口,又回到了农民状态 ****************************************************************** 老朱时代,至少还是国家资本主义 后来,这种就不是国家资本主义了,你懂的 ****************************************************************** 回到开头这个问题,“你是如何变成一个废物的?” 老朱始作俑者,影帝 推波助澜 影帝在当政期间,还有一个事情影响很大,就是 “流动人口” 问题 廉价劳动力的供应真是充足 ****************************************************************** 爱德华·托尔曼-心理学系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6158950102w6oe.html ****************************************************************** 这种状态, 造成了你没有激励,干啥也不提劲儿
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投资者不同于经济学家
热度 1 gordon 2017-4-16 09:38
投资者不同于经济学家 投资者和经济学家有不少相同之处,比如都需要对于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虽然经济学家喜欢预测未来,但即便这次预测错了也不影响下一次继续进行分析和判断,可投资者就不同,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实实在在的不确定性,任何理论上看似有道理的“必然”或者“肯定“一旦证伪都可能意味着本金的损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像我这样在投资上跌爬滚打了多年的人从心底里抵触各种”经济学算命“的原因。 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无非是根据自己的偏好设置各种各样旁观者可能看似奇怪的交易规则,然后严格遵守。比如,我给自己定的规矩包括不做空、不加杠杆、看不懂的行业不碰、高估值的不碰、高股价的不碰,任何预测或者策略的时间段不超过3-6个月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自己给自己定的规矩有的可以讲出道理,但有的也不一定讲的出什么大道理,就是自己觉得不舒服而已。投资本身就是一件很容易产生压力的事情,有压力就会犯错,所以还是尽量让自己舒服一点,这样可以少犯错。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少犯错你就赢了。 ****************************************************************** 最怕看到投资者用自己对未来长期宏观面的判断(且不论对错)来决定当下的投资策略。这种长短逻辑的错配往往是为什么很多人总觉得自己牢牢地掌握着经济中长期走向的“真理”,却总也挣不到钱的原因。 ****************************************************************** 基本上我上学的时候,也没有人层层递进,把一个问题讲的非常透彻的 我第一次见到,如此讲解的是鼎导 谬尔达尔也解答了我早年的疑惑, “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却有一系列 戏剧冲突。” ****************************************************************** 跟一个公司是一样的,有一个远景 vision 然后,是一系列努力,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 当然有人把这个叫做 “画大饼”
3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一战和谈中,美国是如何 “诓骗” 德国的
热度 3 gordon 2017-4-10 15:22
要想搞明白一战的问题啊,首先要懂点军事 在东线,作战形式 主要是迂回。也就运动战了。 其实和日俄战争差不多, 德国派出了 “大杀器” 列宁 ,俄国退出了一战。 日俄战争中,日本人也是这么干的。可能是俄国 这个国家的固有弱点吧 在西线,主要是战壕战,因为欧洲地形的原因,在 “蜂腰部” 挖战壕 就像 朝鲜战争,罗马时代的斯巴达克斯起义 ************************************************************************* 这边 对的是英法,英国长项在 海军 法国在 红裤子学派的错误指导下,被德国的机枪 灭了不少。 不搞 红裤子学派 ,也不行 因为法国当时已经人口老龄化了,不像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的人口仅次于 俄国 ************************************************************************* 法国也是在一战中,首先使用毒气的国家。 这个情有可原,因为它人口本身就少。 ************************************************************************* 英国海军在土耳其闯关失败以后,其实 英法是没有太好办法的。 “知识分子” 影响力的由来 英国情报部门 针对 美国实施一系列的宣传战,把美国拖进一战了 ************************************************************************* 一战和谈 一战谈和,是美国和德国谈的,起初没有说要赔偿 那么多钱。 法德世仇,法国是不同意。 英国和德国有一些传统关系, 英国倒不 趋向 赔偿过多 。 只是 英国想让美国 免除 英国在一战中欠美国的债务 老大就是 挺难当的, “十个大哥,九个坎坷”,时不时就要贴钱 当然,美国不同意免除英国债务,但这个事呢,没有跟德国说 ************************************************************************* 完全是搞笑的情况 ,德国去投降了,发现自己被置于 战败国的位置上。 但战壕战这种事,从战壕出来了,德国人口也没那么多 和谈,不签也得签了 ************************************************************************* 这个, 是鲁登道夫谈的 ,他相信美国嘛,倒不是谈判代表的问题。 但后来,都知道了,谈判代表 “顶了这个雷”。 ************************************************************************* 美国后来的解释说是,办事人员和威尔逊 搞岔了 ************************************************************************* 美国总是如此,总是两套说法。 看那一套对它有利吧,根据实际情况来哪一套 ************************************************************************* 现在把 希特勒 定成 纳粹, 美国心理有鬼嘛 对德国宣战,二战时候,美国对德国直接就宣战了 这也是很怪一个事情。 ************************************************************************* 现在政治正确,希特勒当然被钉在 耻辱柱上 但所有人不要被洗脑才好 ************************************************************************* 注: 人最重要的是,自己长个脑子。 一战不讲,中国近代史,根本讲不清楚 ************************************************************************* 这里还涉及到凯恩斯, 凯恩斯考虑的是战后的经济安排问题,不主张对德国 惩罚太深 。 二战后,不就有了 “马歇尔计划” 其实,这是一战后 凯恩斯提出来的。 一战时候,和谈问题,还考虑不到战后经济 ************************************************************************* 中国,自1840年以来,都被英国和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压着, 所谓的“不列颠和平” 吧 就一战 缓了个劲儿。 威尔逊支持民族国家 那是因为 一战后,列宁公布了沙皇的外交档案。 在战争时期,英法俄 签署了一系列秘密协定,就是 “拉人头” ,承诺民族独立。 《阿拉伯的劳伦斯》 列宁把这个公开以后,威尔逊也开始 支持 民族国家 就是挖 英法的墙角 那时候,英法还是世界老大呢 ************************************************************************* 在9月28日总参谋部召开的例行会议上,鲁登道夫为德国的处境,责备除他以外的任何一个人,滔滔不绝地发表着长篇激烈的议论。他的部下很难为情地坐着。最后,鲁登道夫竟因为激动而虚脱倒在地板上。会议结束后,鲁登道夫依然意犹未尽,他以模糊的仅能被人听懂的语言,劝告兴登堡从所有占领的西方领土撤退,并根据看来是他曲解了的威尔逊总统在十四点建议中所表示的条件求和。
3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判断 印钞的边界? ——— “信用” 到底发到多少是其最大值? ...
gordon 2017-4-9 09:51
如何判断 印钞的边界?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从我反对 信贷膨胀以来,我一直没有回答出的问题 尝试着 简单答一下。 ******************************************************************** 以下转自网络 : 【货币创造与资产泡沫】 作为经济话题里最广为误解的概念(没有之一),货币是如何创造的极大的误导了大众对于经济问题的正确认知。 最有代表性的错误看法是:央行印钞、向银行系统注入基础货币,商业银行运用基础货币放贷,然后经过一个叫做货币乘数的东西放大,给经济体创造出数倍的货币供给,然后物价就嗖嗖嗖了。很多教科书也是这么教授入门货币知识的。建立起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广义货币”这样的框架虽然有助于初学者理解,且在某种程度上与货币政策的数量调控模型也相符, 但这种思维严重遮盖了炼金术的经济本质 。我学习教材上的货币知识,只用了一个学期,但忘记和纠正它,花了五年。 货币究竟是如何创造的? 1)在现代法币体系下, 货币是由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创造的 。银行决定发放一笔贷款时,在它的资产负债表左端创造出一笔“贷款”资产,在右端创造出一笔“存款”负债: 存款的产生就是在向经济体系供给货币 。家庭/企业/金融机构运用存款,才可以购买商品、服务、资产。 与货币创造的过程相反,家庭/企业偿还贷款的过程,则是消灭货币的过程 ,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左右端同等减少。在英国,通货(纸钞、硬币)形式的货币只占3%,存款形式的货币占97%。换句话讲,货币只有少量是央行创造的,绝大多数由商业银行创造。 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只是影响货币创造的核心因素之一,商业银行的商业行为和风险管理决策对于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数量也同样重要。发达经济体里,央行货币政策主要依靠价格工具,也就是通过影响银行的准备金获得的利率来传导到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吸储和风险管理决定,间接调控货币供给数量。发展中经济体则还会依赖准备金率和信贷政策的行政管制及窗口指导来约束银行的放贷行为。 2)如果央行即使把短期利率调至接近0了,也刺激不了银行放贷,家庭/企业也不借贷,通胀低迷,怎么办? 央行可以绕过商业银行,直接向家庭/企业/非银金融机构购买金融资产 ,实现向经济体增加货币供给的目标。 但家庭/企业/非银金融机构不可能在央行开立自己的账户 ,于是只能借助自己在商业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接收央行因为交易支付的货币。 商业银行于是负债端增加”存款” ,资产端增加”准备金”(即银行在央行的账户增加准备金)。这个央行和非银行部门进行资产交易的过程,即创造出了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压低经济和金融系统中的长端利率,刺激借贷和资产价格。这就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数量工具——量化宽松(QE)。当央行向家庭/企业/非银金融机构出售金融资产时,即是反向的减少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的过程。 3)如果QE还不好使,通胀迟迟不能起来,所有人的借贷意愿低迷,央行可以彻底绕过商业银行,直接向居民发放现金,通过让居民使用现金支出的方式促进通胀。这叫“直升机撒钱”。伯南克比较提倡这种做法作为日本这样的国家在通缩形势极为严峻时候的货币政策工具,但这将踏入一个未知世界,无人知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在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货币供给增加的过程,本质是信贷扩张的过程 。你会听见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各种人群在各种场合谈及某年的M2增速多少多少,所以资产价格因此上涨云云。 其实,M2增速快不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它们俩都是信贷扩张的结果 :是商业银行以房地产为基础资产和抵押品发放了大量的信贷,创造出货币供给,使得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购买力充足;而且,房地产的繁荣一旦形成,还会吸引其他领域的信贷资金流入,并吸引在交易中变现的资金还留在市场中,继续撬动信贷参与交易,合力构成持续推动泡沫膨胀的购买力。房地产绝不是所谓吸收无处可去的流动性的蓄水池,而是和基建一样,是真正的核动力印钞机。 听起来虽然奇怪,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放贷、借贷意愿低迷的情形?借用辜朝明的理论,即是重量级的资产泡沫破灭和债务负担变得不再可持续的时候,经济和金融系统将由系列风险事件和流动性紧张引发,从正常的“阳”态转到萧条的“阴”态:企业和家庭会被打得半残废,各自的资产负债表受到重创,此时要续命的第一要务是压缩支出,全力抽取一切现金流偿还不会减少的债务,导致经济体中的货币供给持续减少和总需求下滑。直到债务偿还完毕后,才会重新开始小心翼翼的借贷,开启下一个“阳”态周期。 ************************************************************** 很简单,企业赢利,四万亿的时候已经废掉了 家庭,2016 年房地产 高潮的时候已经到了极限 当下,就是信贷的极点 论证完毕 ************************************************************** “鸡巴抽脸”, 这个显而易见,“企业的赢利” 已经废掉了 。 家庭不太好判断 ************************************************************** 2017年,有一个比较奇怪的事情, “钱不在银行里了” 心都真大 我是提心吊胆,都 “睡不着觉”
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铁锈地带,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
热度 1 gordon 2017-4-2 10:41
铁锈地带,这个问题,国外的经验看,好像是无解。 铁锈地带的麻烦,一是没有新的增长点,人才外流 人才外流,更没有新的增长点了。 要聚集资金,做研发,找到新的增长点 ********************************************************************* 这是个正经事 ********************************************************************* 现在这个情况呢,东北、内蒙、山西、河北 基本上都是重工业 铁锈地带怎么弄,涉及到 这几个省 老老少少 乡亲们的生活 ********************************************************************* 这是个正儿八经的事 ********************************************************************* 北中国,就是很麻烦,整个 “社会环境” 不是很好 不像 江浙几个省,相对好一点 ********************************************************************* 不是小事 ,钱用完了,没有新的增长点,怎么弄?
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像我这样的垃圾,是如何被价格机制挖掘出来的
热度 1 gordon 2017-3-29 15:10
科技创新的由来, 我自己就是一个垃圾,但是垃圾也被挖出来了。 一般来说,生产得越多,生产成本也就越高。比方说,为了扩大生产, 不得不去采伐那些难以接近或长在荒僻之处的树木 ,或者 不得不雇用 技术生疏的伐木工人 ,或者只好开出更高的工资从其他行业吸引熟练工人。 不过,现在较高的木材价格使他能够承受较高的成本,也就是说,价格既提供了增加产量所需的激励,也提供了相应的方法。 价格不但能够提供激励使木材生产者对木材需求增大做出反应,也同样能够提供激励使铅笔生产厂家采取更有效率的生产方法。 ***************************************************************** 当下来说,收货币肯定是对的 但是不是要开放,这是值得商榷的 要是开放,需求跑别的地方了。 就是要 把它憋住 ,没办法,得去雇佣不熟练工人,把中国社会的渣滓,都要挖掘出来。 ***************************************************************** 有些东西啊,是中国社会不生产的, 其实我的意思是 把信息透进来 ***************************************************************** 其实谁都明白根子在哪儿,就是解决不了。
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像石康一样,精力充沛?
gordon 2017-3-21 08:02
我每天精力旺盛,主要是大家培养的好。 ——— 某 著名网红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2NTY0NjMwMA==/v.swf
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消费成为负担,以及消费如何不成为负担
gordon 2017-3-20 08:12
摘自加尔布雷思《经济与公共目标》第四章 “ 消费和家庭概念 ” 实用的社会美德,总是肯定和赞许那种为更有权力的社会成员的舒适或幸福提供服务 ,抑或在其他方面能够为他们带来好处的行为模式, 不管对于提供服务的个体而言,这种行为模式是何等不舒适和不自然。 于是,社会对于这种不仅实用而且近乎高尚的行为模式的道德赞誉,就成了金钱报酬的一种替代品。与之形成对照的是,那种不实用、不能够为人提供方便的行为,就成了离经叛道的行为,它会受到社会正义的谴责或制裁。 实用的社会美德对于鼓励人们从事哪些使人生厌的服务性工作,有着广泛的重要意义。 ********************************************************************* 批《武训传》,胡搞 他就是捣乱的,他就不想把经济搞好。 也没有啥一技之长,没有啥办法。 ********************************************************************* 就像爱尔兰人 , 除了舍身炸碉堡外,啥也不会 ,你算弄不成了。 然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表一生中最伟大的演讲。 ********************************************************************* 除了把他枪毙外,也没有啥办法,只能养起来了。或者去当兵,舍身炸碉堡去 不是一个正常社会的人 几乎在常规社会里很难生存,格格不入 。 ********************************************************************* 隔离,养起来算了。(麻风病人) ********************************************************************* 当对于商品的占有和消费超过一定程度时,它就会变成一种负担—— 除非能够把与之相关的任务交给别人处理。即便食物越来越精美,或者越来越有异国风味,倘若无人代为备办,那么,食物的消费就不会给人带来充分的满足感。 加尔布雷思《经济与公共目标》把这个事讲的好清楚了。 ********************************************************************* 成天去医院砍医生,晕死 ********************************************************************* 《被拯救的姜戈》 在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家庭仆役通常被视为备受尊敬的人。一个勤奋、敬业而且长期为别人提供服务的人,最容易受到人们的赞许。对于“老管家”这一称呼所暗含的敬意,只是略逊于“慈爱而又英明的父母”而已。 注: 制定公共政策者,不要受电影的影响 ,电影知道鸡巴蛋 一群白痴
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在直男和同女的世界生存(转)
热度 1 gordon 2017-3-17 03:39
【就业歧视特惠群: 蕾丝边 Lesbians 】 就业市场是存在基于性别和种族的歧视的。歧视的基准群体是受过教育的非西语裔白人男 性。统计说,全职非西白男每挣一美元,全职非西白女只能挣78美分,而全职西白女才挣56美分。男同性恋也受其实,即使他们有同样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 和其他人相比他们的工资在法国和英国要低5%, 在加拿大和美国要低12-16%。 但是,蕾丝边群体受的待遇完全与此相左。 在各国的研究都发现, 当男同群体普遍受歧视 而工薪受压抑的同时,蕾丝边群体得到了鼓励性的津贴。2015年一月发表的一篇对29个研究的综述文章发现,比起异性恋妇女,蕾丝边群体的工资要高9%. 作为对比,男同群体比直男的工资要低11%。 为 什么职场对蕾丝边如此青睐呢? 有的人解释说,她们受到正面歧视( positive discrimination)呢, 因为雇主认为比起异性恋直女,她们更有竞争性。对工作更加负责积极。(这不是歧视直女嘛)。也有人解释说,蕾丝边家里没有男的,必须更努力工作才能获得和 异性恋家庭一样的收入。还有的说,她们没有小孩负担,即便有,也是两人分担,所以更有精力工作。 说来说去,其实真正原因不复杂,只是政治不正确,说不出口罢了。 我也不说了。省得被黑。 不过据说,找工作见工时,蕾丝边是受到歧视的。人家更愿意要直女。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可能经理们一般希望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而且办公室有穿裙子的漂亮女同事,男同事们会表现更积极,上班都不会迟到。而办公室要有几个蕾丝边,那景象真是难以想象呀。 所以建议蕾丝边找工作时,一定要直!我的意思是,要穿裙子,要软,要嗲,要给男经理放电。等拿到offer,上班时侯,再把皮靴马裤穿上,让他们给你涨工资。 不过蕾丝边有一个负面的数据,蕾丝边家庭的贫困率是7.9%, 而直男女家庭的数据是6.6%。 数据来源是经济学人,观点不是。 ****************************************************************** 我们总是害怕真实的自己不被喜爱,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取悦别人迎合他人而求得生存。因为我是善良的,所以我也是怯懦的。勿忘初心,至少。 ​​​​ ****************************************************************** 你说 一个正常的小孩,在社会上生存,怎么就是这么难呢? 现在终于知道,当年我靠第一名时,同班其它同学的悲哀了 早知道,我就不追求 这个了 ****************************************************************** 中国社会还有一个法则,叫做排队法则 机场死循环定律:安检队伍前半段都是插队的,正常排队则面前 队伍并不会随时间流逝而缩短 ,最终每个人都被迫插队,形成死循环。
15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具备 “被统治的理性” —— 社会的变迁
gordon 2017-3-3 12:00
如何在体制外保持温和? 体制外说一些尖刻冒犯的话是容易的,体制内说一些没有温度的话也是常见的。前者是年轻时的常态,后者是年长后的常态。 这是传统的话语模式 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些东西悄悄的改变 正像奴隶 昆仑 所说,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 ************************************************************************************** 摘自《美国:通往独裁之路》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7/03/how-to-build-an-autocracy-translation/517956/ 今日,社会政治权力的操作固然与当年不同,但是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迥异。 拉里·戴蒙特 (Larry Diamond),斯坦福大学的一位社会学家,把过去的十年描述为“民主衰退”的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民主国家的数量在减少。在很多尚存的民主国家里,治 理的质量已然下降。 2010年以来的匈牙利是一个先例,也给未来的政治强人提供了蓝图。匈牙利是欧盟成员国,也是欧洲人权公约的签署国。它有民主选举,互联网无须审查,然而它已经不再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这 种政权过渡一般是非暴力性的,甚至经常缺乏戏剧性。持不同政见者并没有被杀害或者监禁,虽然其中很多人会受到建筑检查和税务审计的骚扰。如果他们在政府做 事,或者服务于某些可以被政府施压的公司,表达自己意见就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尽管如此,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移民出境,有资产者也可以把财产带走。一天又 一天,政府运作依赖诱导多于恐吓。法庭充斥着政权的盟友,并且对这样的盟友宽大为怀。政府的朋友以高价承包国家的合同,也能够从中央银行以很优惠的条件借 款。局内人因为这样的偏袒越来越富有,而局外人因为整个经济的下滑而受苦。有一个精明的观察者最近从匈牙利访问回来,告诉我说: “现代国家的控制者与其说是受益于以权力迫害无辜者,倒不如说是受益于以权力保护有罪者。” 维克多·欧尔班(Viktor Orbán)总理对匈牙利的统治仍然需要依靠选举。这些选举多多少少还是开放和自由的--- 至少在选票统计的意义上是准确的。但是选举并不公平。选举人制度的游戏规则使得在台上的掌权者明里暗里得益; 独立媒体在政府压力下失去广告收入; 每年越来越多的媒体机关到了政府的合作者手中; 面对坏消息时,政府巧妙地制造无穷无尽的争端来维持民众支持,使得文化上保守的匈牙利人感到被自由主义者、外国人和犹太人误解和伤害。 民主渐行渐远的类似情况也在这些国家发生: 纳尔逊·曼德拉继承者统治的南非,暴徒盗犯乌戈·查韦斯掌权的委内瑞拉 , 以及大开杀戒的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管辖的菲律宾。在波兰,类似的变化正在开始。如果法国民族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当选总统,那么法国也难逃命运。 在 伊斯兰世界之外,二十一世纪并不是一个以意识形态主导的时代。十九世纪宏伟的乌托邦愿景已经不再风行。二十世纪噩梦般的极权主义试验项目也被推翻或者分崩 离析,只剩下如古巴和北韩等过时的残余。如今在世界传播的是一种压迫式的盗贼政体。领导人的动机已经不再是希特勒,斯大林等疯狂“理想主义”,而 是贪婪。这样的统治者减少了对恐怖手段的依赖,转而利用对规则的扭曲,对信息的操纵,以及与精英的合作。 美国不容置疑地拥有一个非常牢固的 民主制度,然而没有一个人类的设计能防止所有的篡改,更不用说宪政民主。美国制度中有很多功能,能够非常强烈地抑制滥用职权: 联邦政府内的权力划分;联邦和各州政府之间的职权分工;联邦机构以其独立性自豪; 司法制度庞大,复杂,并有能力抵抗不当的影响。 然而,美国制度也有容易被攻破的脆弱性。虽然其存在已为人熟知,却不会由此减弱其危险性。在这些弱点中最高危的是对掌握巨大的权力的总统私德的依 赖。英国总理如果失去议会多数的支持,会瞬间失去权力。然而另一方面,对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制约,最重要的是其本人的道德规范和服务公众的精神。如果缺乏 这些素质的人物当上了总统,会是什么后果? 我们在过去的一代已经亲见美国政治制度被破坏的不祥征兆:国会的共和党人在2013年宁愿把美国国债推到违约的边缘,只为在预算谈判中得分; 而奥巴马总统行使单方面行政权给予数百万在美非法移民合法身份,尽管他之前自己承认总统并没有这个权力。 ************************************************************************************** 带来一个问题,就是 “折叠社会”,根本就没人管你。 你再陷入说一些 “扯淡的话” 的怪圈里面, 跟农民的反抗一样,削弱了 你长期的竞争力 。 “宁静以致远” ,言尽于此 ************************************************************************************** 所以我说,当忙总这一代人掌握管理层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其它的路。 例如,掌握技术 不要说什么 “脏活累活” ,这个世界就这样。 忙总那一代人正好是工业大发展的年代,企业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从马钢宪法就开始了,已经 “捣鼓” 很长时间了。 经济学等等,乱七八糟,他们搞了好长时间了。 改学制,中专。 (他们把民国的学制给改了)
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TED】我们是如何发现DNA的
gordon 2017-2-26 12:22
http://open.163.com/movie/2012/1/U/9/M8CULAV8F_M8CUM0RU9.html 不贴了,看 发现者 怎么说吧 鲍林不要我, 看来最关键的是威尔金斯 我对鲍林也很熟,我对八卦知道很多
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当时就懵了:孩子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算了吧,我还是顺其自然吧。 ...
热度 53 眭村散人 2017-2-24 12:52
昨天接孩子幼儿园放学回家。 孩子说走的累了,让我背一下。很高兴的答应了。 边走边和孩子聊天。问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分享啊。 孩子说有个有趣的事情,就是老师今天吃了皮蛋。 我问:是不是每人一个啊? 孩子:没,就是老师吃呢。 我:还以为每人一个呢。 孩子:皮蛋含铅,小孩吃了不好。 我:哦。 孩子:爸爸,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我:好啊,那你告诉爸爸。 孩子:爸爸,我不想你死。 我:(汗。。。)为什么呢? 孩子:我想让你陪我是不是人都会死呢? 我:是啊。 孩子:是不是 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 我:是啊。 孩子: 我想让你长生不老。 我:啊,那你如何让爸爸长生不老呢? 孩子:没有生就没有死,你要不生出来,还是颗种子就不会死了。 我:种子也有寿命啊,而且只有几天的寿命。我们做不到长生不老,但是我们可以做到长寿。一般人寿命80岁左右,如果好好吃饭,都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勤锻炼,多看书可以活到100岁以上哦。 孩子: 那爸爸要多喝水,多锻炼,多吃水果蔬菜。 我:好啊。 孩子:爸爸我想吃葱油饼。 搜索 复制
个人分类: 生活实录|1666 次阅读|37 个评论
分享 科学家如何变得平和
gordon 2017-2-23 08:43
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多半都是:“勤于思考,懒于杂务”,如果你发现某人生活“过得很精致很享受很舒服很潇洒”,那多半他在科研或工程这块很一般。 造成这种相关性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精力与时间是有限的,重点投向哪块,将塑造此人所属的类型。 ​​​​ ******************************************************************************* 但还有一类科学家,很帅 就是军事科学家 ******************************************************************************* 劳动创造人 早年的民国的科学家都是 上面所述的熊样,精神衰弱,身体不好,胃肠疾病 后来,下放到农场劳动 精神衰弱也好了,吃嘛嘛香, ******************************************************************************* 以前有个电影,老乡家里的鸡都偷走了 ******************************************************************************* 党创造了 中国科学家群体 军事科学家,农民式科学家,流氓式科学家 哈哈哈 ******************************************************************************* 白天干了一天重体力活,躺到炕上就睡着了 啥也没有想过 心态很平和
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革命是一个如何与“现代世界”相处的问题
热度 1 gordon 2017-2-22 22:02
英国革命是个贫困问题,而法国革命是一个如何与“现代世界”相处的问题 在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太阳王可以集中全国之力。 但是大航海时代以后,英国可以借助全球的力量,集中全国之力也不行了 有人说了, 全球贸易,全球革命嘛 没错 但问题是,人家掌握海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个没办法解决。 ****************************************************************** 所以说,法国革命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更具一般性 不是说经济不重要,社会问题,心理问题也很重要。 “没有了神仙,皇帝” ,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处
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农民是如何沦为 “下等阶层”的
热度 2 gordon 2017-2-19 20:41
农民并非简单地因贫穷或缺乏教育而沦为“下等阶层”的。他们的地位更多地带有世袭的种姓制性质,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努力(甚或是成就)都不足以使他们 在具有如此结构的社会里上升到与他人平等的地位。 说实在的,他们被认为是如此不配上升到高层地位,以致法律和习俗相互配合,堵塞了他们任何升迁的门路。 在早年,产权制度规定,佃农在土地上的任何额外收获,都是属于土地所有者的,这就摧毁了佃农的积极性。此种制度在道德和经济上 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这些法律实施时间和地点所造成的影响。 农民不但由 于这些法律而蒙受了眼前的损失,而且因积极性下降的社会环境而蒙受了更长远的损失。 在同情者和批评者当中,在学术界和民众 当中,都异口同声地说农民“懒惰”和“无能”。现在不是在这里去责备谁,而是要认清一类因素,它日后将继续影响到中国农民的历史。 ***************************************************************************** 改开前,是另一些原因,不得已“偷懒,开小差” ***************************************************************************** 有着极其长远的原因 知道是因为这些消极的反抗,摧毁了它们长远的利益,就行了 ***************************************************************************** 不做价值判断,仅仅描述机制
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社科类的博士 —— 从外部如何认识原因
热度 1 gordon 2017-2-7 15:07
上午和大弟子聊天,給我描述了一副完整的山東農村老家的世俗風景:家裡不多的書籍是厚黑學和保健、靠培訓班賺錢的中學教師;提職不成送1萬元的當醫生的師母;中考到好學校,學校獎勵學生10萬元的初中;大學畢業陷身安利不可自拔,夢想著遊艇豪宅的親戚家的孩子夫婦;沉迷於太平天國式的“基督教”-有著從聖經上按耶穌移植過來,洪秀全式教主三贖的邪教-的廣大信眾;缺乏文化,見面只談周圍人際關係的鄰里;讀了商學院又拿到北大法學博士,現在開了一家大數據公司,靠風投的當年同桌;給有關部門做電信監聽的同學…… ********************************************************************************* 环境变迁以后,好多问题都是盘根错节 内部人士,知道,当然简单啊 外部人怎么判断呢? ********************************************************************************* 对我最震撼的,就是环境问题 那个谁,从二氧化硫含量,判断那个什么 ********************************************************************************* 基本上,通过 正规学术训练的社科类的博士 ,都能够透过 时间的迷雾,看透很多事情
2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向农民榨取剩余的问题
gordon 2017-2-5 13:48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高利贷和工商业资本与农民的矛盾;所反映的本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即城市化和工业化如何从 高度分散而且剩余量太小的小农经济提取积累 问题。 ***************************************************************************** 《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by温铁军 ***************************************************************************** 这个看法,跟我 从金融的角度看法是一样的 张嘉璈以前研究过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后来靠 革命解决了。 ***************************************************************************** 太零碎,人口多,榨取资源太麻烦 ***************************************************************************** 不过现在好了,人口少了。 其实 很多人没有从农村的角度看中国 , 外贸其实解决了中国很大的问题,把人口危机解决了。 90年代,军事科技的进步,国防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 其实中国很多事情,这些年都理顺了 ***************************************************************************** 说是经济衰退,其实不用怕, 以前比现在难多了 小农问题解决了,开玩笑。 ***************************************************************************** 泥足的巨人 在 农业剩余过少而且高度分散 的小农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建立“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和“集体化”的组织体制这两个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制度体系,直接获取除农民基本生存消费之外的全部农业剩余,以保证处于起步阶段的城市工业稳定获得低价原材料供应和工业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食品供给。 ***************************************************************************** 包括上山下乡和 越南对美国的战争, 没有工业的效率支撑,根本是不可能的 。 或者叫军事化管理 ***************************************************************************** 不是富矿,是鸡窝煤,得跟日本人一样,找一些奴隶干才行。( 农业剩余过少而且高度分散 ) 不然成本太高,不是山西的煤矿
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个追名逐利的年轻人,带着所有属于普通的烦恼,如何的忧心忡忡 ... ...
gordon 2017-2-4 12:39
皮普斯在今天应该给一个什么头衔?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海军部长。皮普斯“最后升任海军部的负责人”。他对军事物资亲自调研采购,账目数据记录精准,军中人事力主唯贤是举。任职期间,曾多次前往位于伦敦郊外的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军舰制造厂所在地)指导军舰筑造,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躬亲基层督导国防建设事宜。而仅有的四次出海经历令他印象至深:“在航行中没有出现更多的惨祸和不幸, 纯属侥幸,全靠上帝的恩典、运气,还有大海的广阔 。毕竟,不触礁的可能性比触礁的可能性大。”由此催发了他对军舰航行时经度测量的重视,尽管皮普斯所在的皇家学会理事会在一六六三年声称“航海的问题是国家的事务,学会不宜过问”,但经度和其他航海技术问题日渐成为英国特别是海军部的重大议程。英王查理二世遂决定组建皇家天文台以寻求确定经度的办法,并最终于一六七六年建成格林威治天文台,格林威治时间(GMT)此后遂成为世界时间之基准。总之,皮普斯作为英国现代海军的缔造者,在军中厉行廉洁、肃清贪牍,他首倡的包括战舰分级制度在内之系列改革不仅带来战舰数目的激增,更为此后二百五十年间战无不胜的大不列颠舰队打下了坚实基础,吹响大英帝国独揽海上霸权的前奏曲。 皇家学会会长。皮普斯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一六八四至一六八六年),并与各领域“鸿儒”过从甚密。例如被誉为皇家学会“双眼和双手”的罗伯特•胡克(Hooke Robert),他著有《显微图集》等书,并首创“细胞”(cell)一词,而力学基本定律“胡克定律”(弹性定律)即以其命名。皮普斯在日记中不乏对这个天才的赞誉之辞:“他是我所见到的全世界所有人中最才华横溢但又给人以最少许诺的人。” 尽管不少科学家性格孤僻,而皮普斯却成为他们少有的可资倾诉对象 。牛顿曾致函皮普斯(一六九三年九月十三日):“我深深为所陷的麻烦所困扰,十二个月来,我吃得不顺,睡得不好,心思不复一贯,也无心领受好友的心意,只晓得 必须收回与你的交情,不再和你及其他朋友相见 ……”(Scientific American, January, 1981)。牛顿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在一六八七年首次发表时,扉页上赧然印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艾萨克•牛顿,另一个便是是塞缪尔•皮普斯(后者以会长的名义批准了该书的初版印刷,而前者乃后者卸任后的继任人)。皮普斯交好的“大儒”中还有人口统计学先驱格劳恩特 (Captain John Graunt)、政治经济学家威廉•佩蒂爵士(Sir William Petty)、解剖和麻醉学先驱皮尔斯(James Pearse),以及主持一六六六年伦敦大火重建修复方案的建筑师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 现实主义日记体作家。在西方英语世界中,《皮普斯日记》常与蒙田《随笔集》相提并论,乃《圣经》和鲍斯韦尔《约翰逊传》之外,最佳英文枕边读物。他“用寥寥数语生动地概括一个人物或一幅图景”,称其文学家亦不为过。皮普斯以其温婉的“来自旧世界的魅力”对克伦威尔时期英伦三岛这个于今世读者尘封已久的社会进行了忠实描摹,其叙事风格却并未沾染出土文物般的古旧气息。他对周遭世物纤悉无遗的描绘和对自我(ego)无所保留的披露,对私人空间与个体感受所敞开的各种可能性笔触尤深, 荡开此前英国文学中常见的华藻垒砌、宏伟却郁抑的文风 ,独创一派“个性散文”。从文学史的角度,我们不妨拟一个时间表来观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各个场所是以怎样的顺序渐次成为英国小说之描写客体:从十九世纪由客厅冒险挺进厨房,接着再悄悄潜入卧室,至二十世纪初浴室和厕所的扉牖也相继洞开。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先锋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曾在日记中写道:“如果英国人能公开地谈论厕所和交媾,那么也许他们就能被人类共有的情感所打动了。”由此看来,皮普斯超前了数个世纪—— 他在很久以前,就把各个不同的房间逛了个遍,并把发生在屋里屋外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了我们,“皮普斯所记的行为,有不堪为人知,不可对人言的地方,但唯有读过了其中之最,我们才能充分地领会日记为人道主义所传的捷报。” 年代记编者。皮普斯巨细靡遗穷极生活之琐碎甚微。通由他那编年史家般的详密,我们知晓: 现代家庭司空见惯的观赏鱼水族箱 ,在一六六五年的伦敦,已有原始雏形;现今英联邦 法律人出庭或参加重大典礼佩带假发的传统 ,在一六六三年不过是英国宫廷贵族的流行社交礼仪方式。数百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假发已褪去时髦的噱头,却成了法律人遵循传统的守旧形象代言;早在十七世纪,皇家海军就装备了配置94门火炮的一级战舰“纳斯比号”(Naseby),它后来被改名为“皇家查理号”(Royal Charles),乃当时海军的旗舰;十七世纪中叶,来自中南美洲的巧克力(Jocolatte)登陆英伦,并开始在伦敦中产阶级以上阶层普及。而 能够“ 大啖”巧克力并借以“让一个男人‘放下心防’”的咖啡馆,正悄然形塑着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 ,成为英国市民社会民主风尚之重要公共领域——尽管这一场域内鼎盛的民主风气与强大凝聚力于 一六七五年曾引起政府官员们的不安与焦灼 ,进而向查理二世建议镇压在咖啡馆中发表煽动性言论的市民;与巧克力的风靡几乎同时,大约一六五○年前后, 一种略微苦涩的树叶,从遥远东方古老的中华帝国,跨越重洋飘忽而至不列颠群岛,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兼名贵药物并最终普及为日常饮料 。正是这种皮普斯在日记中拼作tee的茶叶,被“光荣革命”后从荷兰迎来的威廉国王与玛丽王后启征高达货价20%的赋税!而茶叶贸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BEIC)的主要贸易项目,借此,东印度公司在茶叶贸易中迅速发家,英国国力也在茶叶高税收中日益强盛——在鸦片贸易开始之前,茶叶贸易一直是英国海外贸易与殖民体系中的主要策动因素之一。 现代社会及现代意识的先行者。此称谓乃费蒂南德•芒特 (Ferdinand Mount) 在一篇纪念皮普斯逝世三百周年的文章中所赠(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May,2003)。在那个断头台上不断滚落血淋淋的头颅、伦敦塔内新囚的哀嚎不绝于耳、英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皮普斯对当时社会中已初现端倪的某些进步观念(主张宽容撙节、推崇理性探究、偏好数据分析、重视先进技术和市场经济)能敏锐地感知和回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推广了这些观念。他的一些主张,甚至可以看作是后一个世纪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们的先声。至韦伯转借德国文豪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Schiller)诗句“世界的祛魅”(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大加阐发并引为一个象征,西方国家由宗教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性转型方始发轫砥砺,而皮普斯早此两百多年,就已通过日记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 个人宗教信仰问题似乎只有当它们具备政治或社会意义时才会变得迫切 。正如当皮普斯的政敌们在众议院管他叫“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时,他方才忧虑信仰问题。他也同时向世人证实: 可以用一种世俗的、非宗教的方法来叩问一个个体的人生及其性格 。在那个时代,他似乎是惟一一个这样做的作家。 在查理二世归来时庄严肃穆的仪式中,迎接舰队中的皮普斯却关注一只狗,他写道:“我去了,还有曼塞尔(Mansell)先生和国王的一个随从,还有国王喜爱的一只狗。这狗在船里拉了泡屎,我们都笑了,我觉得国王和所有属于国王的东西其实和普通人并没有多少区别。”在那神圣伟大的历史场景中竟然出现一只缺乏自控力、随意便溺的狗!王者归来不过是“与狗同行”,帝王威严轰然坍塌;即便是被召见于宫廷议事,他仍免不了调侃一番:“皇帝给我的印象是愚昧,他丢下国事不理,只管和他的宠狗谈笑玩耍。”在皮普斯的世界中,没有绝对的威权,只有“无双的自我”(汤姆林所著《佩皮斯传》的副标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甚至可以将他视为一个解构主义者。 至此,我们已经端列了皮普斯诸多“头衔”。其实,我们还可以继续罗列,比如,收藏家:从早期的复调音乐乐谱、中世纪的手稿到伦勃朗的铜版画、亨利八世海军的图绘武器清单,均在其收藏之列。他甚至还曾拥有过一本法国著名情色小说《女子学堂》。如今,镌印皮普斯画像和徽章的藏书票(Pictorial Bookplate)平均每款售价已超过2,500美元。皮普斯为何于一六六九年停止写日记是一个谜(一说因为眼痼),而他为何开始写日记更是一个谜。或许,从他引为座右铭的那句西塞罗名言可以索解:任何人的精神都是他的真正自我。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皮普斯。如果静躺在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e College)里那裹覆着褐色牛皮、厚厚6卷计3100页的日记能被译迨国内,读者又会给皮普斯添置怎样的头衔呢?
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对未知先放一放 ——— 如何规避万箭穿心 (转)
gordon 2017-1-23 17:32
未知的压力会压垮我们 感谢 togo ,让我想明白一个事情。 其实我几天前就要停的,还是忍不住写了很多。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这是一个如何和未知相处的问题,如何共生 未知对心里造成的空洞如果接受,会省去很多波折,省去一些人用自己的解释强加在另外一些人身上的涂炭,人会发展的更快。 其实,宗教,甚至科学 等等 人类发明的很多人造物,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意识的副作用,你会意识到死亡 好处是,构建了一个精神世界,你可以意识到未来 。 自我意识是痛苦来源。 ********************************************************************** Above us only sky, 天空和未知是一大坨 void 。人心去填满它的冲动是巨大的,如我所说,比生死还重。但以此为迫害不同信仰的人,或者认为自己因为相信某种解释所以更高等,是天空下发生的邪恶的事。人类新千年的趋势是驱除愚昧,继承文艺复兴和伽利略的精神。我认为伽利略的内心一定比牛顿要快乐,因为伽利略比牛顿更豁达,他在诸多领域,艺术,天文,物理都有很大建树,是近代真正意义上科学之父。客观上也为牛顿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脑子里有个大大的 void ,但对未知的求知的冲动和欲望超过了对这个空洞 void 的恐惧,也没有去错误地用未经验证的理论去填补那个空洞,与他发明和发现相比,最伟大的贡献是他是科学革命的先驱,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和未知相处的人性样本。从这个角度说,他对现代人心理的慰藉 ********************************************************************** 人生要留白,你种上庄稼就会变成庄稼的奴隶 人生要留白,地要留白,画要留白,精神要留白。如果你在地里种满了粮食和大葱大蒜,就没法让森林肆意生长了,你也就变成了 粮食的奴隶。人要学会坐到桌子的另一面,和未知共生去获取。而不是用偏执的错误把自己去路塞满,不得动弹。 ********************************************************************** 我以前的行为习惯不好,疲于奔命,想找到自己,每一个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 万箭穿心,先不理它再说,色既是空。然后慢慢再 修墙挖沟,深沟壁垒 啥也不因为,就是因为知道的太少了 (有限理性) ********************************************************************** 我就像郭靖一样,以前只会 降龙十八掌,现在学会了空明拳
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牛顿如何写出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gordon 2017-1-19 03:41
作者:比尔、布莱森 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 是 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 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鸦片的效果的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提出了测算地球的年龄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方 法,甚至发明了一种把鱼类保鲜到淡季的实用方法。他惟一没有干过的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分 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 这颗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然而,尽管他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但他对人类知识的最大贡献也许只在于他参加了一次科学上的打赌。赌注不大,对方是那个时代的另外两位杰出人物。一位是罗 伯特·胡克,人们现在记得最清楚的兴许是他描述了细胞;另一位是伟大而又威严的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他起先其实是一位天文学家, 后来还当过建筑师 ,虽然 这一点人们现在往往不大记得。 1683年,哈雷、胡克和雷恩在伦敦吃饭,突然间谈话内容转向天体运动。据认为,行星往往倾向于以一种特殊的卵行线即以椭圆形在轨道上运行——用理查德· 费曼的话来说,"一条特殊而精确的曲线"——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雷恩慷慨地提出,要是他们中间谁能找到个答案,他愿意发给他价值40先令(相当于两个星期 的工资)的奖品。 胡克以好大喜功闻名,尽管有的见解不一定是他自己的。他声称他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在不愿意告诉大家,他的理由有趣而巧妙,说是这么做会使别人失去自己 找出答案的机会。因此,他要“把答案保密一段时间,别人因此会知道怎么珍视它”。没有迹象表明,他后来有没有再想过这件事。可是,哈雷着了迷,一定要找到 这个答案,还于次年前往剑桥大学,冒昧拜访该大学的数学教授艾萨克·牛顿,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牛顿绝对是个怪人——他聪明过人,而又离群索居,沉闷无趣,敏感多疑,注意力很不集中(据说,早晨他把脚伸出被窝以后,有时候突然之间思潮汹涌,会一动不 动地坐上几个小时),干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他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也是剑桥大学的第一个实验室,但接着就从事异乎寻常的实验。有一次,他把一根大针眼缝 针——一种用来缝皮革的长针--插进眼窝,然后在"眼睛和尽可能接近眼睛后部的骨头之间"揉来揉去,目的只是为了看看会有什么事发生。结果,说来也奇怪, 什么事儿也没有--至少没有产生持久的后果。另一次,他瞪大眼睛望着太阳,能望多久就望多久,以便发现对他的视力有什么影响。他又一次没有受到严重的伤 害,虽然他不得不在暗室里待了几天,等着眼睛恢复过来。 与他的非凡天才相比,这些奇异的信念和古怪的特点算不了什么——即使在以常规方法工作的时候,他也往往显得很特别。在学生时代,他觉得普通数学局限性很 大,十分失望,便发明了一种崭新的形式——微积分,但有27年时间对谁也没有说起过这件事。他以同样的方式在光学领域工作,改变了我们对光的理解,为光谱 学奠定了基础,但还是过了30年才把成果与别人分享。 尽管他那么聪明,真正的科学只占他兴趣的一部分。他至少有一半工作年龄花在炼金术和反复无常的宗教活动方面。这些活动不是涉猎,而是全身心地扑了进去。他 偷偷信仰一种很危险的名叫阿里乌斯教的异教。该教的主要教义是认为根本没有三位一体(这有点儿讽刺意味,因为牛顿的工作单位就是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他 花了无数个小时来研究耶路撒冷不复存在的所罗门王神殿的平面图(在此过程中自学了希伯来语,以便阅读原文作品),认为自己掌握着数学方面的线索,知道基督 第二次降临和世界末日的日期。他对炼金术同样无比热心。1936年,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在拍卖会上购得一箱子牛顿的文件,吃惊地发现那些材料绝大部分与 光学或行星运动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些有关他潜心探索把低贱金 属变成贵重金属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分析牛顿的一绺头发发现,里面含有汞--这种元素,除了炼金术士、制帽商和温度计制造商以外,别人几乎 不会感兴趣--其浓度大约是常人的40倍。他早晨有想不到起床的毛病,这也许是不足为怪的。 1684年8月,哈雷不请自来,登门拜访牛顿。他指望从牛顿那里得到什么帮助,我们只能猜测。但是,多亏一位牛顿的密友--亚伯拉罕·棣莫佛后来写的一篇叙述,我们才有了一篇有关科学界一次最有历史意义的会见的记录: 1684年,哈雷博士来剑桥拜访。他们在一起待了一会儿以后,博士问他,要是太阳的引力与行星离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他认为行星运行的曲线会是什么样的。 这里提到的是一个数学问题,名叫平方反比律。哈雷坚信,这是解释问题的关键,虽然他对其中的奥妙没有把握。 艾萨克·牛顿马上回答说,会是一个椭圆。博士又高兴又惊讶,问他是怎么知道的。"哎呀,"他说,"我已经计算过。"接着,哈雷博士马上要他的计算材料。艾萨克爵士在材料 堆里翻了一会儿,但是找不着。 这是很令人吃惊的--犹如有人说他已经找到了治愈癌症的方法,但又记不清处方放在哪里了。在哈雷的敦促之下,牛顿答应再算一遍,便拿出了一张纸。他按诺言 做了,但做得要多得多。有两年时间,他闭门不出,精心思考,涂涂画画,最后拿出了他的杰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更经常被称之为《原理》。 极其偶然,历史也只有过几次吧,有人作出如此敏锐而又出人意料的观察,人们无法确定究竟哪个更加惊人--是那个事实还是他的思想。《 原理》的问世就是这样的一个时刻。 它顿时使牛顿闻名遐迩。在他的余生里,他将生活在赞扬声和荣誉堆里,尤其成了英国因科学成就而被封为爵士的第一人。连伟大的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 兹也认为,他对数学的贡献比得上在他之前的所有成就的总和,尽管在谁先发明微积分的问题上,牛顿曾跟他进行过长期而又激烈的斗争。"没有任何凡人比牛顿本 人更接近神。"哈雷深有感触地写道。他的同时代人以及此后的许多别人对此一直怀有同感。 《原理》一直被称为"最难看懂 的书之一"(牛顿故意把书写得很难,那样就不会被他所谓的数学"门外汉"纠缠不休),但对看得懂的人来说,它是一盏明灯。它不仅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了天体的轨道,而且指出了使天体运行的引力--万有引力。突然之间,宇宙里的每种运动都说得通了。 《原理》的核心是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定律非常明确地指出,物体朝着推力的方向运动;它始终做直线运动,直到某种别的力起了作用,使它慢下来或改变它的方 向;每个作用都有相等的反作用)以及他的万有引力定律。这说明,宇宙里的每个物体 都吸引每个别的物体。这似乎不大可能,但当你在这里坐着的时候,你在用你自己小小的(的确很小)引力场吸引你周围的一切事物--墙壁、天花板、灯、宠物 猫。而这些东西也在吸引你。是牛顿认识到,任何两个物体的引力,再用费曼的话来说,"与每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以两者之间距离的平方反比来变化"。换一种 说法,要是你将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翻一番,两者之间的引力就弱4倍。这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F=G 这个公式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当然是根本没有实际用途的,但至少我们欣赏它的优美,它的简洁。无论你 走到哪里,只要做两个快速的乘法,一个简单的除法,嘿,你就知道你的引力状况。这是人类提出的第一个真正有普遍意义的自然定律,也是牛顿到处深受人们尊敬的原因。 《原理》的产生不是不带戏剧性的。令哈雷感到震惊的是,当这项工作快要完成的时候,牛顿和胡克为谁先发明了平方反比定律吵了起来,牛顿拒绝公开关键的第三 卷,而没有这一卷,前面两卷就意义不大。只是在进行了紧张的穿梭外交,说了许多好话以后,哈雷才最后设法从那位脾气怪僻的教授那里索得了最后一卷。 哈雷的烦恼并没有完全结束。英国皇家学会本来答应出版这部作品,但现在打了退堂鼓,说是财政有困难。前一年,该学会曾经为《鱼类史》下了赌注,该书成本很 高,结果赔了老本;他们担心一本关于数学原理的书不会有多大销路。哈雷尽管不很富裕,还是自己掏钱支付了这本书的出版费用。和以往一样,牛顿分文不出。更 糟糕的是,哈雷这时候刚刚接受学会的书记员的职位,他被告知,学会已经无力给他答应过的50英镑年薪,只能用几本《鱼类史》来支付。 牛顿定律解释了许许多多事情--海洋里潮水的飞溅和翻腾;行星的运动;为什么炮弹着地前沿着一条特定的弹道飞行;虽然我们脚下的行星在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 速度旋转,为什 么我们没有被甩进太空 么我们没有被甩进太空--这些定律的全部意义要费好大工夫才能领会。 --这些定律的全部意义要费好大工夫才能领会。 本文节选自《万物简史》 ********************************************************************** gordon 注: 早年,牛顿对椭圆曲线并不明白, 还是问胡克的 牛顿知道个龟蛋。他和哈雷跟胡克不铆。 光学那个事情,也是大骂胡克。牛顿说他是跟笛卡尔学的。 ********************************************************************** 其实,直至1684年初,牛顿的主要精力还不在引力问题上,而且从他同别人的交流中看出他对这个问题还不得要领。例如,1679年他在给胡克的信中还说,落体被地球吸引走的是逐渐趋于地心的螺旋线。而胡克回信纠正牛顿说,这条曲线应当是椭圆。直到1680-1684年间牛顿与胡克等人的进一步交流后,才熟练地掌握了动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应当说,牛顿在解决行星运动的问题上,虽然起步较晚,却比胡克等人技高一筹,他能熟练地应用数学方法证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行星的运动是椭圆。而且写出了《原理》这一巨著。 对于万有引力问题,.在牛顿之前,.已是一个非常时髦的问题,.已经有不少人探讨过。胡克、哈雷、雷恩认为行星运动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就是引力。胡克在1666年5月给皇家学会的信中提到了“物体相距愈近,.其间的引力愈大”的结论。后来到1679年,.胡克、哈雷、雷恩提出了“行星所受到的太阳引力与其离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实际上已经是万有引力定律的雏形了。 惠更斯关于圆周运动的研究中引进了离心力的概念,并且证明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物体的速度平方成正比,而与该物体同圆心的距离成反比。这个结论再向前走一步,要把它同行星运动联系起来,便可以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玩单摆,跟《圆锥曲线》有关,希腊人的成果。
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08:06 , Processed in 0.052437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