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世界经济

相关日志

分享 1880年的世界经济 —— 甲午战争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热度 1 gordon 2017-4-20 08:29
欧洲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的确有过一段短暂的接近自由贸易的时期,尤其是英国实行零关税政策的时候。但是,这段时期非常短暂。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众多欧洲国家又提高了保护壁垒,部分是为了保护农民免受来自新大陆的(the New World)便宜的进口农产品的冲击,部分是为了促进新兴的“重化”工业的发展,比如钢铁、化工和机械。 比如,1875~1913年,瑞典的工业品平均关税税率从3%~5%上升到20%,德国从4%~6%上升到13%,意大利从8%~10%上升到18%, 法国则从10%~12%上升到20%。 即便是英国这个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主要推动者,最后也放弃了自由贸易,并在1932年重新引入了关税。官方的历史将这件事描述为英国“经不住保护主义的诱惑”。但是它通常不会讲到,这是由于英国经济优势的衰落,而这又是竞争对手(尤其是美国)在发展新兴产业中成功地实行保护主义的结果。 因而,有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次全球化的历史已经被改写了,目的是为了符合现在的新自由主义正统。 这谁干的呢,林肯干的。南方各州没有工业,所以是一个自由贸易的联盟。 在1860年竞选过程中,一些保护主义州的共和党痛骂民主党是“南方的英国的反关税的分裂党”,这是受克莱“美国体系”思想的影响,认为自由贸易符合英国而不是美国的利益。 然而,林肯在竞选中对关税问题竭力保持沉默,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来自民主党的攻击,也是为了维持新党脆弱的团结,因为党内还有一些自由贸易者(主要是之前反对奴隶制的民主党人士)。 可是,一旦当选,林肯就将工业品的关税提高到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内战的开支只是一个借口—— 就像美英战争(1812~1816)期间美国关税第一次大幅度提高一样。然而,内战后的关税仍然维持在战时水平,甚至还有所提高。 怪不得,林肯被刺杀了,跟2000年以后的重工业化一样(消费被极度降低),不亚于当时的日本。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工业品的进口关税一直保持在40%~50%,是世界上关税最高的国家。1913年,民主党获得选举胜利,通过了《安德伍德关税法》,将工业品的平均关税从44%降低到25%、但是由于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税很快再一次得到了提高。 1921年共和党重新执政,关税又一次提高,虽然没有达到1861~1913年间的高度。到1925年,工业品的平均关税爬升到了37%。随着大萧条的到来,1930年出现了将关税提高到更高水平的“斯穆特-霍利关税”。 一战后,美国的高关税很不明智,因为它是世界的债权国 。(非常讽刺) 后来美国才搞马歇尔计划的。其实一战结束,就该搞。 一战和二战是连接的。 ******************************************************************* 纺织和钢铁工业不同的地方,纺织自由贸易条件下也能发展,但是钢铁工业、重化工 零关税,就很麻烦,起步就很难。 这也是 汉阳钢铁厂宝贵的地方,清政府在最后衰败之前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还发点小财。 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连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是连的。 ******************************************************************* 如果你仔细想了想的话,清政府没有问题,只是战争失败了而已。 (永不加赋,保护农民、发展重化工,钢铁企业,你还想让它怎么样。) 1870年中国开始发展工业的时候,欧洲马尔萨斯主义已经不是主流了,德国的福利国家是主流。 儒家不是讲善嘛 直到一战后,欧洲又有新学说发明出来,中国才重新复苏。 ******************************************************************* 中国没办法发展纺织 ,跟小农经济有冲突。(社会的影响也得考虑,传统势力都是很强大的,“变祖宗家法”,开玩笑) 但中国是一个大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发展钢铁 ,这就跟欧洲列强有很大矛盾 日本呢,人家发展纺织 ,劳动密集型和欧洲是互补的 就像刚改革开放,江浙的小狗经济 打败了 东北的国企。 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又说,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 “泥足的巨人”,跟中国类似的,只有奥匈帝国了。奥匈帝国军事很强大的一个国家。 ******************************************************************* 利萨海战,就是中日两国的缩影,中国学德国,变成了奥匈帝国。日本学法国,变成了意大利。 ******************************************************************* 思维限制 后来中国发展重工业也是如此,不重视农业, 后来中国发展重工业,还是不注重农业;还是学习了苏联,才完成了工业化。 没办法,思维的限制。 不撞南墙不回头,那就鸡蛋碰石头,那就碰碎。 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爱国主义 强烈。 中国也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开玩笑。 扩展阅读; 朝俄密约事件 ********************************************************************** 日本给中国人出的主意就是 ,中日联合对抗俄国。 甲午战争后,中日联盟里 ,位置做了一个调换。 日本成大哥了 ,中日联合对抗俄国 跟德国和奥地利的关系一样。 到了日俄战争后,日本才开始轻视中国的。 早年在日本,甲午战争是不让提的。所以资料很少。 跟德国差不多,海军预算绕开国会。很多琐碎的事情。 也就是在日俄战争时期,中国的报纸才解放的。所有民众获得的知识都是从日俄战争时期来的。
2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边陲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 —— 科学的本土化(转)
gordon 2016-10-10 07:39
社会学家亨利在以依赖理论说明第三世界的文化变迁时,指出: 16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之前,核心与边陲国家文化变迁的形态。大致是相似的。 由宗教精英所提供的宗教象征满足了一般民众的认同需求,宗教成为文化体系中的主要部门,艺术、哲学以及其他工具性知识,都附属在此一部门的认知宣称之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出现,核心与边陲的文化遂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核心国家在建立其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过程中,新兴的精英逐渐控制国家机关, 有系统地将科学与生产活动连接起来 ,并建立全球贸易体系。 传统的前资本主义文化形构也遭到瓦解:资本主义以“市场理性”以及科学性生产活动的“工具理性/技术理性”, 取代了神话、仪式的理性 ,以及宗教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以“形式/工具理性”和以“价值理性”为原理所组成的两种生活领域之间的平衡关系因而遭到破坏,目的理性行动所构成的各个次领域,逐渐凌驾在宗教理性之上,成为文化变迁的主导形态。 在核心社会中,文化变迁的主导形态是“形式性与科学性的理性化过程”。然而,边陲社会中文化变迁的主要形态则是一种“结构性与象征性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要面对使该社会沦为边陲化的外来文化霸权,并加以正当化。 注:这是台湾学者写的,这一段主要是说台湾。 ****************************************************************** 亨利以边陲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特征来说明这一点。由于边陲资本主义社会接受了它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特定角色,其 生产基础往往极为狭窄。它通常是根据国外的需求,以“原装设备加工”,即oem的方式,生产单一产品 ;而不是根据国内的需求,或技术的创新。 结果,边陲经济体系以极少变化的方式,生产同样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属于初级产业性质,它们对科学新知的需求极小,科学在国内扎根与制度化的可能性随之降低,结果以形式科学合理化为主导的文化形态也无法获得成长。 由于边陲社会的生产过程是由外部的核心社会移植过来的,其技术资讯并不是由边陲文化体系所提供,因此,边陲文化体系并没有将其知识生产部门科学化的必要。大多数边陲国家虽然也有所谓的“大学”,然而,大学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在推动文化体系的合理化,而是在训练其“加工生产体系”的维修人员。严格说来,这样的大学并不能说是西方意义的大学,充其量只能算是训练技术人才或维修工程师的技术学校而已。 ****************************************************************** 由于边陲国家的知识生产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在训练其“加工生产体系”的维修人员,其知识生产部门所从事的研究也充满了“加工生产”的性格。 注:这就是郎咸平所说的,大学生为什么没法就业。 ****************************************************************** 中国大陆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有军工部门拉动,有内需啊,有内生动力。 注:早年哈军工的飞机系,也是搞维修的。结果冲动了 ****************************************************************** 自卑与超越,正因为自卑,才有内生动力呢 注: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东东,不针对 单一的个人
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对应炒股者的问题?
热度 25 云潇Rg 2016-3-30 23:46
前日一券商老总告诉我一个秘诀,要让前来咨询的客户满意的方法不是说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而是说出他们想听的答案。 他给我举了个例子,券商营业部投顾每天碰到客户前来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套牢了,要不要卖?涨停了,要不要卖?回本了,要不要卖? “客户来问你这个问题,显然他心理纠结,既想卖,又不想卖。卖了,怕涨;不卖,怕跌。 这样的难题,别说是巴菲特,神仙都难给出正确的答案。 其实答案正不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客户接受,并照做,而且结果是无论涨了跌了,他都还会来谢你。 说出客户心里的答案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客户心里的答案是什么,其实他来问你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你。”—— “客户想抛,但又不想全抛” 套牢了,【 先抛一半】 ,如果再跌不会损失过大,如果涨也有机会回本。 涨停了,【 先抛一半】 ,如果跌了已经兑现一半利润,如果再涨则还有种子。 回本了,【 先抛一半】 ,控制再跌的风险,也能赚到再涨的利润。 其实,当客户听到【 先抛一半】 时就很满意,因为你说中了他的心坎,后面的理由不再重要,如能自圆其说,自是锦上添花 ,他就对你更加言听计从。 这才是答疑的最高境界。 难怪,与我这样做惯投资甲方的人,对话很难进行下去。因为甲方只说自己所想,全然不顾客户所要。“这支票不熟。”“我一般不荐股。”“你需要自己判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得反思。 来问我人民币会否会继续贬值,是否要买美元保险,其实人想听的是“对!会贬值!赶紧买~” No-No-No,这只是初级销售。金牌销售会这么说,“你的担忧不错,人民币短期看跌,但长期国际局势 错综复杂 , 配置美元资产有效对冲汇率风险, 合理 的比重是关键。” 来问我是否该买房,不跟90后死扛的人,就想听一句“该出手时就出手,但要挑选 性价比高的 ” 来问我P2P出来的钱,是否能投资信托基金,就想听一句“的确信托基金风险相对低,但仍须 注意甄别 ,选择优秀的管理人” 大众传媒时代,为什么这世上真相反倒越来越少? Because that's what needs to happen. Because sometimes the truth is not good enough. 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more. 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to have their faith rewarded. 因为真相太丑陋,太骨感,太现实。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钱和真相,而是信仰与爱! 搜索 复制
个人分类: 投资|71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天朝键盘侠
热度 1 gordon 2016-3-14 03:00
太多的各种专家以为美国是世界发动机,有人还以为日本经济比中国强多少倍,日元比人民币牛。殊不知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就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另外一个发动 机。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美帝也没意识到,中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世界其它国家慢慢开始明白了,天朝键盘侠你们明白吗? ******************************************************************************* 还有,是冯小刚有本事,不是老炮儿有本事。 老炮儿拍不出冯小刚的电影 。 这么跟你说吧,早年我连幽默都不会 *******************************************************************************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ef679f8dba138e6b40ea8a0c1328b94f/v.swf
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22:53 , Processed in 0.02774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