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共产主义

相关日志

分享 “计划经济” 和 “托拉斯” 是差别很大的两种事物
gordon 2017-5-17 15:57
垄断资产阶级,向上下游延伸,但是到了末端,例如商业这块儿,不延伸了。因为效率不高。 计划经济是仿这种 形式,但它们两者本质还是不同的。 计划经济诞生了 线性规划,成为 MBA 课程的基础 线性规划 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 年,当时的苏联数学家、经济学家( 康特罗维奇 )在《生产组 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类似 线性规划 的模型, .. ************************************************************************* 但它们是两种思路 洛克菲勒,他是会计,然后 “成本内化” 而已。 康特罗维奇 ,这种方法是一种数学方法 ************************************************************************* 学经济学与会计学哪个更好?? 当然实践是对的,科学带有数学,带有理性。带有一些冲动和共产主义性质 ************************************************************************* 工业经济分析,PDCA 这种,侧重的是经济活动效果。 会计分析,侧重的是经济效益。 统计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 ************************************************************************* 相对于以凭证为依据的历史成本,公 允价值获取的信息成本较高。会计信息要在成本和准确性之间找到一 种能获得最大效益的平衡,提供绝对可靠的会计信息只是公允价值运 用的行动标杆而绝非其目的。 ************************************************************************* 涉及到信息的事,实际上也没有啥标准,说实话
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夜宴 —— 九一八事变后的主和派
gordon 2017-2-23 16:5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在燕京大学发表演讲,支持政府划锦州为“中立区”的政策,遭到燕大师生通电反对。1932年春,他和胡适等创办了政治性刊物《独立评论》,成为核心人物,在对日主张方面,他赞同丁文江的倡议, 仿照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为了保住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主张“为了对日和平不惜任何代价”,也附和胡适提出的“和比战难”的观点, 自称是“对战争的狂热者从事一场艰苦的作战” 。他认为“对日作战将遭失败,现代化的战争需要长期准备,然后全国总动员”,甚至在《独立评论》撰文批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他对于时局和中国对日关系的一系列主张,很快引起中国最高当局的注意。   1933年夏,蒋介石在庐山牯岭约见蒋廷黻,他提出“正确结合政策和武力的理论”,建议先建立一个真正核心地区,然后分阶段进行,将来利用抗日战争达到统一中国。同年秋,时任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的汪精卫亦在南京约见蒋廷黻,征求其对日方针的意见,蒋氏 明确反对使用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对日和战问题 。翌年初,蒋介石再次约见蒋廷黻,他建议在“剿共”战争中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并称此为对付共产主义的“釜底抽薪之法”。 出任驻苏大使 1934年8月,蒋廷黻赴苏联和欧洲收集中国外交史资料,蒋介石要求他利用此行试探中苏合作的可能性,并通过外交途径说明蒋廷黻是他的私人代表。10月16日, 蒋廷黻会见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斯托莫亚科夫,斯氏着重表示,“对蒋介石,我们把他当成与我们友好国家的领导人一样尊敬”,“我们真诚希望发展和巩固两国关系”。蒋廷黻致电蒋介石报告:“中苏利害相同,友谊亟宜培养,互信极宜树立,如此则我外交可添一路线,世界对等阵线可望维持。”蒋介石复电甚表嘉许。 1935年冬,蒋廷黻被任命为行政院政务处长,走上从政道路。其时,行政院对与日本和战问题展开争论, 他主张“光荣的和平”,并提出一项修建铁路、发展工业、改良农业的发展计划 ,以为国力增强之后方可言战,受到实业界的激烈反对,计划流产。次年10月,复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政府高层希望蒋氏设法使苏联与中国并肩作战,抵抗日本侵略。 然而,蒋廷黻却未能在任内将中苏关系大力向前推进 。客观原因是中苏间围绕着新疆问题、外蒙古问题、出售中东铁路问题等,矛盾不断,发展双边关系的条件尚不成熟。 主观原因是蒋氏力主“中国与几个国家(包括苏联)结盟的机会比中苏单独联盟的可能性大” , 对苏联态度的评估与政府期待不符。加上西安事变发生后, 他在未得到外交部指令情况下 ,根据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密电,向苏联外交部提出抗议, 指责西安事变是“苏联指使”,引起苏方强烈抗议,并导致苏方对蒋氏的冷遇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廷黻坚持“除非日本先对苏联下手,苏方不会对日作战”的判断,亦与国民政府争取苏联加入对日战争的外交决策不符,蒋氏任职仅年余即奉调回国。使苏期间,经过他的努力和交涉,赴苏已十多年的蒋介石之子蒋经国顺利回国,从而使蒋廷黻与小蒋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归国后,蒋廷黻继续担任行政院政务处长,并一度兼代行政院秘书长及行政院发言人。他的主要政务活动集中在内政方面,但也参与若干外交方面的活动。   1943年11月,蒋廷黻赴美国出席联合国善后救济会议,后任中国驻联合国救济总署(“联总”)代表,其工作转向中国的联合国以及国际组织外交。 1944年7月,他出席联合国金融货币会议,参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建设开发银行的创建。1945年初,担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行总”)署长。在分配 联合国救济物资时,不顾国民党方面反对,力主国民党统治区与共产党占领区一视同仁进行分配。11月14日,与“联总”驻华代表签署《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 “联总”基本协定》。1946年,他利用救援物资和设备,在邵阳市设立乡村工业示范处,兴办了机械、铸造、制革、农药、硫酸、水泥、粮油加工、肥料、自来 水等小型工厂,为邵阳现代工业之始。在邵阳东乡宋家塘设立“华中农业技术推广站”,开邵阳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业机械耕作之先河。1946年10月,转任联 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代表。1947年4月,当选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6月,担任联合国在上海和马尼拉举行的远东经济委员会第一届会议主席。11月,担任 中国常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兼联合国安理会中国首席代表。 1947年12月,任中国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代表。此后从事职业外交生涯,长达15年。   新中国成立后,蒋廷黻继续担任台北当局驻联合国首席“代表”,时间长达14年之久。1949年底,苏联驻联合国代表提出《中国代表权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新指派的代表任之》草案,他串联西方国家代表极力阻挠这一草案在联合国大会上付诸讨论。曾在联合国第四、五、六届大会上多次提出所谓“控苏案”,指斥苏联是共产主义与帝国主义掺和起来的共产帝国主义。因此,倍受西方赏识。 其间,他发生婚外恋,原妻不断去联合国干扰其公务活动,使他无法再在联合国任职 。1962年,他转任台北当局驻美“大使”。1965年5月退休,暂居纽约。应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口述其回忆录,计划结束该项工作后,返台中央研究院,重拾中国近代史研究。惜口述回忆录仅完成2/3,即于当年10月病逝。
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1938年苏联撤除对西班牙援助的原因及影响(转)
gordon 2016-11-27 04:57
看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军需部 ************************************************************************* 苏联当初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是要牵制法西斯力量。1938年,希特勒德国的力量空前壮大,苏联外交的优先选择是和英法结盟共同对付法西斯势力。历史上,沙俄外交的一贯策略就是和法国结盟,孤立德国,并使英国置身海外,不介人大陆事务。苏联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和法国处于对立状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双方抱有敌意,但面临法西斯德国崛起的威胁,苏联感到有必要和法国弥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优先发展苏联与英、法的关系,共同牵制德国就成为苏联对外政策的首要考虑。 此时缓解与英、法关系的关键就在西班牙。对英、法来说,西班牙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北依比利牛斯山,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扼大西洋、地中海航路的咽喉。控制西班牙既可以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又能够控制地中海,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作为西班牙近邻的法国,是绝不能容许自己的身旁出现一个倾向予共产主义的西班牙的。同样英国也不能接受西班牙出现一个亲苏的政府。英国首相艾登说:“如果出现一个亲共产党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通过地中海取道大西洋了,这是不干涉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 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使得原本就对苏俄输出共产主义忧心忡忡的英法更抱敌意。“英国的全部怨恨就转向苏俄,苏俄为什么在如此远离国土的西班牙进行干涉,是挑拨离间。还是推进共产主义?” 此时,国际不干涉委员会做出的各国都不干预西班牙的决定。使苏联有了一个体面的借口,以遵守国际条约的名义放弃对西班牙的支持,并希望借此解除英法的戒心,取得英、法的谅解和信任,共同对付 扩张中的法西斯 。 其次,如果通过撤除对西班牙共和政府的支持不能获取英法对苏联的谅解,那么苏联可以考虑其外交的第二个选择,暂时与德国缔结和约, 在未来可能的欧洲冲突中保持中立,并在恰当的时候介入,从而扮演一个关键性力量的角色 。 注:德国身上还有一个枷锁,就是法国。(呵呵,苏联不是战败国;德国很强,是一个战败国) 苏联做出这样的考虑是与苏联一贯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相符合的,“苏联·开始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的目标除了牵制法西斯势力之外,还有竭力使英、法与德国发生纠葛”l7】。如果不能与英、法在对付法西斯上达成一致, 为了防止英、法将祸水东移,就要将法西斯的注意力转移到欧洲西部 。 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的高层秘密军事会议上说:“从德国的立场出发,也并不期望佛朗哥获得百分之百的胜利,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让战争继续打下去。维持地中海的紧张局面。”同时墨索里尼不同于希特勒的方面,在于他当时还不希望在欧洲的主要国家之间爆发战争。就是在后来的波兰战争前夕,墨索里尼还希望能出面加以调停。而此时,苏联撤除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支持,既可以使得意大利在战场上获取少许面子,不致太靠近纳粹德国,并在某种程度上示好于德国,同时又卖给英法一个人情,这样利于英法争取意大利。苏联撤出西班牙实有“一箭双雕”之意。 最后,1938年苏联正考虑建立东方战线。4月份苏联已经开始与芬兰谈判,要求芬兰政府割让、出租、或交换领土。在此情形之下,如果继续对西班牙内战进行干预,会强化英、法的戒心,更难消融双方的不信任。 苏联之所以撤除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支持,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法西斯势力发展的忧虑,希望借此而同英法达成谅解。“苏联在3O年代为建立集 体安全,争取与英、法等民主国家建立反法西斯德国的同盟,维护欧洲与自身安全,曾作过长期的努力。”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苏联外交决策中现实主义的一面,当某种决策有利于自己时,就不惜牺牲他国的利益。在苏联撤除对西班牙的支持后,势单力薄、武器缺乏的共和国在进行两年零八个月的英勇抵抗后,于1939年3月失败。佛朗哥军队3月28日进入马德里,4月1日,佛朗哥宣布战争结束。 苏联撤除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支持并未达到苏联的初衷,即取得英法的谅解,并与其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法西斯势力。1939年4月,英、法、苏开始了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8月谈判失败。英法并未因为苏联撤出西班牙而放松对它的戒心。“英、法、苏三国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由于英法害怕德国侵略而想与苏联订立互助条约,另~方面又害怕与苏联订约会加强苏联力量,而后一部分的恐惧胜过了其它的考虑。”【9 在不能争取英、法的情况下,苏联开始和它并不信任的对手纳粹德国谈判,1939年8月苏联同纳粹德国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在条约的秘密议定书中附上双方在东欧的势力划分。苏联想以西班牙共和国为代价而要达成的外交目标并未实现,和英法没有结成同盟,也未能阻挡意大利最终倒向德国。和德国的条约虽给苏联带来了暂时的和平,但是未能阻止希特勒最终发动对苏联的战争。苏联通过撤出西班牙,虽然暂时打开了对英法谈判的大门,但英法只是想利用谈判来威慑德国,而并不想与苏联结成真正的军事联盟来打击德国。同时通过军事谈判,还可以牵制苏联。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说:“ 只要军事谈判在进行,我们就能阻止苏俄加入德国阵营 。”而苏联在看穿英法的打算后,为避免英法与德国联合对付自己,决定退出谈判,转而谋求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英法在苏联撤出西班牙后,仍未能相信苏联建立军事同盟共同对付德国的诚意,转而寻求对德国的绥靖,以避免战争,错过了最后的联合~ 致对付法西斯的机会。 苏联从西班牙的撤出及共和国的失败,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增加了法西斯方面的力量。“使得法国的边境上出现了第三个法西斯国 家。它加剧了法国右派和左派的内讧,削弱了德国在西方的主要劲敌。更重要的是,它使英法和意大利不再可能修好,从而使墨索里尼落入希特勒的怀抱。而巴黎和伦敦一直希望能和意大利重修旧好。” 同时佛朗哥在西班牙的胜利使法西斯国家的扩张野心更加膨胀,也使法西斯看清了 欧洲各主要大国的外交底牌,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并以此为自己的下一步扩张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二战爆发前,在欧洲国际关系的舞台上,纳粹德国的外交与英法苏相比,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在1939年前后的国际格局中,整体的形势是苏联对英法的妥协,英法则对法西斯势力绥靖,而 双方的外交目标中都包含了对法西斯的让步,以便使德国将扩张的矛头指向对方,并使自己在最后扮演关键的角色 。英、法的绥靖、迁就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扩张野心。英、法、苏战前都低估了法西斯扩张的野心和力量,放松了对法西斯的必要警惕,这也是战争初期各国损失惨重的原因之一。 基辛格评价这段历史时说道,认清希特勒本质的代价是欧洲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不计其数的坟墓。 注:苏联的外交 极为精明 (中国的运气怎么变好的,因为苏联的运气变好了) 看明白了,就知道 希特勒就是个小丑,他还不上道呢 呵呵 日本也是一小丑,站错队,后果有多大。
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终点
热度 18 天柏 2016-5-19 08:43
现在好像公认共产主义的终点是奴役,我看资本主义的终点也是奴役,殊途同归。我们有生之年可能会看到少数权贵长生不死,成为神,其他人根据能被机器替代的程度来决定寿命和生殖权。
6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热度 77 holycow 2016-5-6 04:59
大湖北人民,你们弱爆了! 瑞士马上就要对一项提议全民公决,要求政府保证每位瑞士公民和永久居民享受每月相当于2600美元的免税收入,未成年人也可以有650美元。 在这个提案下,如果一个人不工作,那么政府必须每月发给2600刀。如果此人打工每月收入1000刀,则1000刀免税并政府补助1600刀。如果有人月收入3000刀,则其中2600刀免税。 瑞士法语区和德语区对这个公民提案的反应截然相反,法语区的支持率超过50% 德语区坚决反对者居多 基于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信念,前希腊财政部长瓦鲁法基斯恳求瑞士人民通过这一提案 这个提案由瑞士一群作家和艺术家提出,已经集齐十万签名,将于六月五日公投。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1161 次阅读|36 个评论
分享 文革时期的工作方法 ——— 中下层同志的回忆(转)
gordon 2016-3-19 08:57
参加革命同日本鬼子斗,同国民党反动派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跟贫穷落后斗。自始自终只有一个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从来没有动摇过,谁知转眼变成阶下囚,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走资派。 对此,想不通。可是想不通、不承认就得挨批斗、受体罚。 拳脚、耳光、下跪、搞“喷气式” 就成了家常便饭。 如果经不起皮肉之苦,违心地承认了这些强加的“罪名”,接下来还得交待具体“罪行” 。 否则,就是“避重就轻”、“妄图蒙混过关”,少不了会有更 严酷的拷打责罚。 最令人痛苦的是逼着你揭发他人的“问题”。 尽管你说的句句是实话,只要不符合造反派的心意,那就是“不老实”、“想对抗”、“搞攻守同盟”、“死不悔改”。 在这种情况下,不承认不行,承认了更过不了关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注: 这就是 “死不悔改” 这个词的来历 ,有点象 电影《拯救吾先生》里的张华,一堆张华,全他妈是。 ********************************************** 我作为一个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血腥镇压,都从未动摇过。而今又怎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去出卖同志,诬陷好人呢?我坚持实事求是:说真话、道实情。 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肉体上的摧残,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折磨,因而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 能不能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 可是,在那知识分子还是“臭老九”的年代, 大批启用工程技术人员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 这件事实施并不容易,光是我们敢顶还不够 , 更重要的是帮助科技人员本身解除思想压力,保护他们不再受到伤害 。 比如,xx 同志对重返技术岗位往往显得顾虑重重。他们总是强调再三,说自己是来下放当工人的,要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进行自我改造...... 技术人员的思想压力是和他们身上背着沉重的包袱分不开的。 注:神经病,知道吗? 坏人得不到清算 ********************************************** 陈景润的科研环境 那个时候,科研的大环境不好,被四人帮等搅乱了,但是, 小环境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可以的 ,这样,他才能安心专研。如今,大环境好了,不过是似乎好了,小环境都毁了,凡是安心长期专研的,都不给活路,还搞什么创新?几乎每个科研单位的小环境都破坏殆尽 当下的两个问题: 一是常识在今日中国变成了异端;二是知识分子加入了赞美的大合唱中。 良心,有良心的人都死了。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M1MzYwOTA4MA==/v.swf
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天下奇书
热度 55 寞洑 2015-6-3 13:02
天下奇书
这个是吗?时代的产物, 显然不是 。 这个是吗?不是,实际上就是90年代初,苏联崩溃,共产主义破灭以后,功利主义在中国的一种表象。 那么谁才是真正的天下奇书? 只有这本,只有这本才是天下至奇的书籍,这就是用生命在读书啊! 电子版 http://cclw.net/other/zyxhjtcfy/index.html
106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道德”在中国历史转折中的作用(转)
热度 1 gordon 2015-5-31 22:51
当共产主义思潮在“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为何有些组织立刻接受了这种崭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另外一些团体却拒绝了它?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 徐晓宏 近日在 《美国社会学评论》 上发表论文,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前后28个社会团体和会议记录和报告,以及重要活动家的通信、日记和回忆录等珍贵资料,追溯了布尔什维克在中国被作为一种“主义”得以接纳的过程。作者认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重要发展路径是:通过革命先驱逐一控制五四运动时期业已存在的社会组织。在这种“群体招纳”过程中,具有“道德行动主义”特质的组织更容易接受共产主义。 作者指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共产主义发展初期,没有通过其他组织而直接加入共产党的个人大部分都很快退出了,因为他们不习惯共产党所要求的严格纪律和绝对忠诚。因此,面对正在发生社会变革的中国,渗透和吸引已有的社会组织便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核心途径,这被称为社会运动间的溢出效应(Inter-movement Spillover)。 那么,究竟怎样的团体才会更倾向于接受共产主义的溢出?作者研究认为,这与不同组织当时的发展情况、成员的年龄和教育背景等组成成分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取决于组织本身的气质与共产主义是否具有天然的亲近性。 通过对史料的搜集分析,作者筛选出28个具有如下特征的社会组织:在1920年7月到1921年7月期间表现活跃,具有稳定独立的成员体系和规律的团体生活。在这些团体中,有五个最终接受了共产主义,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征:试图通过集体方式来实践在传统文化中本属于私人领域的“修身养性”。相反,没有接受共产主义的团体则更靠近中国传统中的异见知识分子组织。 作者认为,这一组织形式与活动层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组织气质”(Group Ethos),于是,注重修身养性的组织在两个重要方面对共产主义表现出亲近:首先,它们将个体变化与社会变化视为一体,这与布尔什维克将所有党员和组织活动统一视为共产主义的一部分互相呼应;其次,它们更强调组织纪律和忠诚,因此更容易接受布尔什维克的严格纪律和民主集中制。 例如,建立于长沙的“新民学会”最初的宗旨就包括推动“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并制定了严格的会员道德标准。新会员必须由五名现有会员推荐,获得全体会员多数票通过,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旦有会员被发现不当言行,就会被立刻开除。所有会员每年至少要向学会汇报一次自己的思想道德现况,并通过内部出版物公开刊登。在北京和法国,学会还为会员安排了共同居所,并定期举办讨论活动。学会有明晰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并有专门的评议部来负责组织纪律;就连会员的婚姻也可能纳入组织事务的一部分。在当时诸多社会变革思潮之中,共产主义显然比无政府主义等更符合新民学会将个人修养与社会变革视为一体的宗旨。1921年,拥有78名会员的新民学会正式采纳布尔什维克主义。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少年中国学会”尽管有李大钊作为核心领袖,却一再拒绝了他试图将组织转变为共产主义团体的努力。该学会的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尽管学会成员被社会公认为道德高尚,但却缺乏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实践,因此学会凝聚力并不高,也难以接受布尔什维克式的纪律。当李大钊和恽代英开始尝试说服学会将共产主义明确写入章程,以解决当前宗旨和纪律太过模糊的问题时,学会内部产生了争吵。反对者认为,学会应当以学习为主,而并非推广某种道德理想主义的场所;他们将共产主义视为一种道德规范,认为在旧道德分崩离析、新道德尚未确立的社会背景下,学会没有权力将某种特定的道德标准纳入组织核心理念。最终,两派人分道扬镳。 作者指出,这种组织气质与接受共产主义与否的关联,说明了道德与宗教某种程度上可能通过组织活动影响政治。 *************************************************************************** 但这不是主要因素,只是说明了内因。 真正的原因,苏联的影响更大一点。当时欧洲还是世界的中心,俄罗斯在欧洲政治舞台上 一直是强者。 只是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欧洲现在已经不是世界的中心了。
18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什么是真共产主义者
热度 34 洗心 2013-5-21 05:23
读到下面这篇日志有感而发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68-26356.html 网上那些跟着公知起哄的老百姓, 大部分其实都是 希望天上掉馅饼主义。 明知共产后自己的钱会比现在少却仍然支持的才是真共产主义者, 我还真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在新西兰做教授的美国人, 喝啤酒的时候说起来为了一个更公平的社会,他很愿意更多的和别人分享他的钱。 因为对他的了解,我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 他和他老婆没孩子(他老婆是 MIDWIFE, 亲手接生了上千个孩子), 两个人都是工作狂,需求不多, 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第一需求。
809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其实他们都是共产主义者
热度 22 寞洑 2013-5-20 13:46
今天看到一条评论,发贴人说,他有一个德国朋友,是西德的,他说,让东德人真正理解自己养活自己的观念,至少要三代人以后。 很有意思的结论,我想如果拓展到中国, 网上那些跟着公知起哄的老百姓,不说全部,但大部分根本不是什么民主主义者,其实都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当然公知不算,公知是政客,投机者,没有信念,没有主义的。
52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法国这是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热度 17 黯影 2012-9-28 21:30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28日报道,法国总统奥朗德拟于28日宣布,未来两年向年薪逾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813万元)的富豪施加75%的边际所得税率 居然真的说到做到哇,我累个擦
1478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学校里的共产主义
热度 23 就爱抬杠 2012-5-20 15:19
我上大学那会,男生宿舍绝对是共产主义的,现在就不知道如何了。 一次有个同学的父亲来看他,带了一兜苹果。后来他送父亲出校门,回来时已经都被吃完了。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个故事是在炫耀我们学校比较大...... 还有一次有两筐桔子,那是两大筐,所以每个宿舍分到冒尖的一脸盆。当晚大家点着蜡烛硬是把它吃完了。要知道,那是远道刚运来的,所以比较青一些。第二天,所有男生吃饭时不约而同买的都是豆腐......
个人分类: 校园琐记|82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摘抄一段 陈独秀之预言共产主义实现要多久
热度 8 假如十八 2011-11-6 19:50
1927年3月6日晚8时,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在上海环龙路26号与中共总书记陈独秀闲谈。在座的还有钮永建、杨铨、罗亦农等人。 吴问陈:“你定中国实行列宁式共产主义需要若干年?” “20年!”陈毫不迟疑地回答。 吴作骇极之状。罗在一旁似怪陈过于直率。 合座默然。 莫非此公是穿越的?
654 次阅读|4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0 07:10 , Processed in 0.03417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