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温情

相关日志

分享 献给那心中的一缕温情,虽然很没有用
gordon 2016-10-9 14:23
http://www.miaopai.com/show/skCC4wKJ9zuq00A297vqDg__.htm 玛赫咖啡,后面是《上海文学》《收获》《萌芽》《新概念作文》的编辑部,编辑多与作者们在玛赫约见,许多作家就在这里写作。9月30日,罹患乳腺癌的秦一女士关了咖啡店,开始环游世界。 事业单位不得将物业用于商业出租,这段视频拍得及时,给我们留下记忆
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可怕的生育率
热度 5 天狼星 2016-1-12 13:56
关于70年代那段时间生育率变化的情况,找到一篇相关博文,刨去情绪化的部分,还是相当有料: 计划生育(二)70年代真正温情的计划生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623c470102dv79.html 70年代 真正温情的 计划生育 中国2000年 第 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数 据 可知,中国人口从1949年的约5.5亿 , 1953年年中数为5.8亿 , 到1980年的近10亿,32年间增长了约4.5亿。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有二:一是生育率高,1971年之前(除1959至1961年外)每年的生育率都在6上下(这与中国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国家如印度差不多,中国并不特殊);二是由于医疗水平的改善,各年龄阶段的死亡急剧下降、预期寿命几乎倍增(1949年大约为35岁)。 1971年之前生育率高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农业经济占主导,盛行的代际合约是父母对子女拥有产权因而拥有收入支配权的代际合约,生育成本低(农村妇女为此放弃的职业收入很低)容许了高生育率。 1959至1961年的生育率在3至4之间,比1971年前的其他年份要低许多。原因是众所周知的,那段时间正是人为造成的大饥荒年代,生育率较低,是消费对投资(包括生育子女在内)的替代,即现在消费对将来消费的替代,自己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折现率(利息率)高也。 1971年以来,中国生育率稳步下降,从4点多,到3点多,再到2点多,原因是中国从1971年开始就搞计划生育了。1971年,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1973年,国务院设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 华国锋曾任组长,提倡 “晚婚晚育,一对夫妇两个孩子” ,计划生育在全国城乡普遍展开。事实上,“提倡生一个 , 允许生两个,杜绝生三个,奖励不生育”,其中的前三句话,就是我们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执行的政策。那时候有一个通俗的说法:“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只不过后来,“两个正好”被去掉了。 这个政策当时实施得非常成功。那还是“文化革命”当中的事情,也并没有像80年代那么强制,但也能做到使总和生育率从6降到3左右。就这么八九年的时间降了一半,那是非常了不得的。 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增长与世界保持同步,说明毛泽东时代“鼓励生育”在统计学上对人口增长没有影响,所谓“错批一个人(马寅初),多生三亿人”的神话并非事实,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毛泽东一个公道。 考虑到那时是以等级界定权利的经济制度,个人的生计都掌握在国家手里,政治动员和下达政治任务的方式对降低生育率非常有效。 更为重要的是, 70年代城乡居民道德高尚,能自觉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没有出现80年代实行 “ 野蛮专制一胎制”时不人道的 “上房揭瓦、男女结扎”、“上吊给绳、喝药给瓶” 的“超生游击队”战争。更没有 【 血腥的专制的计划生育口号】:“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杀杀杀;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打出来,坠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该扎不扎,见了就抓;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谁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 ” 所以我把70年代的计划生育称之为--- 真正温情的 计划生育 。 ××××××××××××××××××××××××××××××××××××××××××××××××××××××××××××× 补充,知乎上的一个相关答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62386 2014年中国生育率全球倒数,还应坚决推进计划生育吗? 居士说 ,曾无聊地翻阅人口普查资料多遍 astpreston 、 陈俊 、 观海听涛 等人赞同 终于有时间答这个问题了……谢答主邀请。 计划生育的兴废在知乎上并不是个新鲜问题,比如这几个问题都有过很多知友参与讨论: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2040 9137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1962 9596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2051 8037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628171 其中,数据帝chenqin提出过一条这样的观点: 计划生育对我国生育率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升高和儿童死亡率的下降才是生育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这个观点是有相关学术研究支持的,有世界各国的数据为证,我对此也很信服。 也就是说,中国生育率的降低,主要是因为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计划生育反而是次要原因。 以上是讨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上面有个答主从七个方面说了反对计划生育的原因。实际上他的核心观点只有一条,就是人口再多也不会成为中国的负担,人越多力量越大,人口增长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土地等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人口变得多起来,这些问题自然都会迎刃而解。 本来我还想逐条挑一下他的错误,但这么一总结,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了。各位心中应该已经有数。连“北欧人口密度比中国高得多”这种话都能说出来,我实在不敢面对这个可怕的对手。 尽管我并不完全反对他的立场。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干五看不上周小平…… ——————以下正文—————— 我的观点也只有一条: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很大的问题,急需改革。尽管这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思路是错的。 “单独”二胎只是一系列调整的开始。在单独二胎没有起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全面二胎政策出台不远。去年就已经有这样的新闻了: http://www. chinadaily.com.cn/hqpl/ zggc/2014-10-17/content_12544482.html 而我也曾经在自家生活区看到了这样的宣传画: 自从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宣传画几时是一家四口过?从来都是一家三口,而且孩子必须是女孩。但现在宣传画却变成了一家四口,还特别说明是“新型人口文化”,这个“新型”不消多说,肯定是和“只生一个好”那样的旧政策相对应的。 而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改变,应该是基于以下事实: 1.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中国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583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371万人。这已经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连续3年下降。 这是今天(2015年1月20日)刚出的的新闻。这大概是建国以来头一回吧。失去人口红利的中国,用不着什么中等收入陷阱也照样坑了。 2.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 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也是2010年,那一年的新生儿性别比达到了119之高。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是在1995年之后忽然失调的,怀疑是医院那里出了问题,人为鉴定选择了胎儿性别。不过没有证据支持,只是猜测。) 3.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的示例。 这是中国从80年代起设置的计生“实验组”,在这四个地方,农村一直实行着二胎政策。 这四个地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经济并不特别发达,观念也不特别超前。但是在实行二胎试点多年之后,它们的生育率和附近地区并无显著差别。 也就是说,即使实行全面二胎政策,有些人忧虑的生育率反弹也不会出现。 其实题主的问题本身是有不恰当之处的。 那就是中国大陆那个1.18的生育率,是个不太可信的数字。中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瞒报现象,这也是计划生育实施后出现的中国特色现象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本没有瞒报的动机。所以中国自计划生育之后,从人口普查得出的总和生育率是偏低的。很多人口学家在做的事情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推算真正的总和生育率是多少,而他们的计算结果往往有出入。我刚答过这么一个问题: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554468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的总和生育率是1.22,但学者们用各种方式推算的结果普遍在1.5以上,多的到了1.8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的总和生育率是1.18,不久前一期《人口研究》上刚好有文章是讲这个问题的。根据那篇文章列举的来看,最低的估算值也在1.4以上,多数估计在1.5到1.8之间。这是综合了公安系统、教育系统等数据的结果,不只是参考了人口普查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那那篇文章本身的结果是1.66 不过即使是1.66,中国也仍是低生育率国家。而且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并不能显著改变这个事实,除非未来中国出现特大变故。
1212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温情故事
热度 35 就爱抬杠 2013-7-3 08:33
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在电锯的轰鸣声中,所有的动物都逃离了,惟有一种叫做树虎的动物没有走,而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工人们深感奇怪,不明白这些树虎为什么不走。他们找来动物学家桑普,桑普说,一定有一只树虎被树胶沾在了树上了,所以其他的树虎才不走。大家仔细搜寻,果然发现树干上有一只树虎。原来,一千只树虎里,总会有一只被树胶粘住,从此再不能动弹。但这只不能动的树虎仍然能活很多年,因为周围的树虎都会来轮番喂它。伐木工人听了被深深感动,他们将整棵树移到森林的深处,于是所有的树虎也都跟着迁移了。但后来,树虎还是在世上灭绝了,因为它的毛皮非常昂贵。有人先将一只树虎用胶粘在树上,其他树虎便相继跟来,寻食喂养这只不能动的树虎。善良使它们纷纷落入猎人的圈套,被贪婪者一网打尽。 ******************电锯是1926年发明的。话说百年前亚马逊河两岸有电么? 一只北极鼠,被猎人的夹子夹住了后腿,夹子又被缠在了树上,动弹不得。但它没死,直到一年后,它的后腿脱落,一瘸一拐地逃生了。而这一年中,总会有几只母鼠来喂养它。于是,人类又利用北极鼠的善良,将北极鼠捕获。慢慢的,北极鼠同样也被灭绝了。 ******北极鼠,无纲无门无属无种无分布区域,而且也无价值。猎人闲得有空吗?布那么多夹子,就为一年抓几只没用的老鼠? 南非沙漠里有一种沙龙兔,它们能在沙漠里成活不被干死,完全是因为团结。沙漠每两年才会下一次像样的雨水,这对于任何生命都极为珍贵。这时,成年的沙龙兔都会跑上几十里,不吃不喝,直到找到水源,又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去告诉大家。大队大队的沙龙兔,会在这只首领的带领下,跑上几十里去喝水。而 那只成年沙龙兔,一般都会在到达目的地后, 因劳累而死去。又是人类,利用沙龙兔的这一 特点,故意设制假水源,当大批沙龙兔到达地点后,却发现那里根本没有水而渴死在沙地 上。于是,捕猎者便不费吹灰之力把它们装入 口袋。 ***********同样是毫无出处的沙龙兔,两年才喝一次水,沙漠里的水源只有下雨时才有(话说下雨时才有的那能叫水源吗?)这人类得有多蠢才会在沙漠里布设假水源去抓几只兔子?还不费吹灰之力?拜托,您去沙漠里布个假水源试试?这沙龙兔能进化到靠两年一次的某只兔子自我牺牲来使整个种群存活,我看达尔文的进化论得改写了。 动物的善良与奉献精神,让人类感动。而人类的残忍,却让人类自己胆寒。据世界动物组织的调查表明,许多动物,如此善良、如此献身的精神,正是它们繁衍的需要。 这种善良与献身,是它们代代相传、永远生存下去的基础。世上没有任何天敌能够战胜善良,只有人类在做着灭绝善良的事,照这样下 去,人类自身的命运将如何? 东北仙人桥养熊场,关了十余只熊,用于取胆,每天冷酷的白大褂用铁钩钩住熊颈, 在熊的腹部用刀割一口,刀口上插一管,直通胆囊,当墨绿色的胆汁被抽出来时,无辜的熊大张着嘴剧烈喘息,这种酷刑从上午八点到十 点。有的熊不甘凌辱,发生自残,它们自扒伤口,把肚肠拉出来,狂号着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向人类抗议!而熊场主却喊着: “ 快救熊掌,熊掌得活砍! ” 四周,所有的熊正发出撕心烈肺的哀鸣! ********活熊取胆的技术早就成熟了好不好,都有准上市公司了您知道吗?一共十几只熊,这熊场主喊快救熊掌也喊不了几回啊。 这是一个导演讲的,他们为了取这 样一景:在悬崖前,马收缰不住坠下山崖,英勇的骑士及时脱身。 开拍前那白色良种马似有预感,每回距悬崖还有几米远时就拼死抵足仰面悲鸣!再不肯向前,导演命人用布蒙上马 眼,生拉硬拽走向悬崖,马儿落下大颗大颗泪珠。开拍时它是被人生生推下山崖的。半小时后,六月的晴空突然飘雪,大片雪花掩埋了马尸。四野皆白,在场的人都心情沉重,拍摄只好暂停。 *******您非说六月能下雪这个刺就不好挑了,万一有人较真您说这电影是在南半球拍的还真不好说。但有个事您得说清楚,这马都掉到悬崖下面去了还是白马,这“ 大片雪花掩埋了马尸 ”是谁看见的?有人爱玩攀岩?
个人分类: 杂谈|607 次阅读|14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9 18:39 , Processed in 0.0239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