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ejin77 于 2017-3-8 11:03 编辑 r3 f3 x* r3 `) A- E+ V% L% s& z9 J l9 I
老衲偏知路,高松不记年——围城人物谱之高松年 9 A" y* w2 L" x9 u. c/ G
' \3 {8 Z6 K! v 围城人物谱已经写了四个人了。本来打算写写唐晓芙和孙柔嘉的。但是这么写下去很容易写成方鸿渐的感情史,这确实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还是从男子入手,配角做起吧。整部围城里写的大多是方鸿渐平辈论交的人物。对于切实有足够出场时间的领导和长辈也大却只有高松年和方遯翁了。方遯翁是父亲,高松年是领导;偏偏就是这个领导在钱老的刀笔之下显得是如此的诡诈不堪。后面就索性来细细分析一下这样的人物。7 U4 p9 R! b& Y, v) v
按照评书的说法,高松年出场时开脸的描述并不是很地道。钱老用的是冷眼观察的白描手段来讥嘲这个曾经是方鸿渐领导的人物。不过条分缕析一下描述的言辞,我们似乎会发现一些不同的东西。先引文如下: . X8 Z# U& `9 N1 Z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将来国语文法发展完备,终有一天可以明白地分开“老的科学家”和“老科学的家”,或者说“科学老家”和“老科学家”。现在还早得很呢,不妨笼统称呼。高校长肥而结实的脸像没发酵的黄面粉馒头,“馋嘴的时间”(Edax Vetustas)咬也咬不动他,一条牙齿印或皱纹都没有。假使一个犯校规的女学生长得很漂亮,高校长只要她向自己求情认错,也许会不尽本于教育精神地从宽处分。这证明这位科学家还不老。他是二十年前在外国研究昆虫学的;想来三十年前的昆虫都进化成为大学师生了,所以请他来表率多士。他在大学校长里,还是前途无量的人。大学校长分文科出身和理科出身两类。文科出身的人轻易做不到这位子的。做到了也不以为荣,准是干政治碰壁下野,仕而不优则学,借诗书之泽,弦诵之声来休养身心。理科出身的人呢,就完全不同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而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这是“自然齐一律”最大的胜利。理科出身的人当个把校长,不过是政治生涯的开始;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对于第一类,大学是张休息的靠椅;对于第二类,它是个培养的摇篮——只要他小心别摇摆得睡熟了。* a. l1 J4 V. o1 P; T
描述主要是分三大部分,首先是老科学家,俏皮话说的很利索;主旨只是想说高的学问似乎过时了。接下来是对学生的态度,主要说的也是对于漂亮女学生的态度。最后一段看起来更像是牢骚,一个不得烟儿抽的文科生发自肺腑的牢骚——当然这似乎也是中国文人未达阶段的一个普遍状态。这三个主旨,分析起来却都不是什么关键性的问题,学术难免过时,第一条对于一个校长来说未免苛刻。第二条涉及私德,捕风捉影则君子不言;第三条之前所述,钱老的身世之感而已。* j) Y6 d. t* r; w2 L3 ^- b
8 u Z& S0 e& `* Y8 c3 a& ] 围城后面的对于高的描写,我记得的也主要有几个方面: W7 K% j+ i# l0 _% ~2 T5 k$ H
一个是“细胞之于有机体”的教授大学论,涉及高的办学宗旨;一是适者生存的学问多面通,涉及高的个人手段;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高松年对于方鸿渐的手段,对于韩学愈、刘东方之间的平衡,对于小人李梅亭的信任使用和对于汪太太的撩骚;等等一大堆的林林总总人际关系。1 i2 Y5 L" f: A0 ? \
这些描述之中,先不说第一个办学宗旨。这个是有典故的。第二个适者生存的状态:9 n. s/ I1 y( R* i/ ~1 T 高松年研究生物学,知道“适者生存”是天经地义。他自负最能适应环境,对什么人,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旧小说里提起“二十万禁军教头”,总说他“十八般武艺,件件都精”;高松年身为校长,对学校里三院十系的学问,样样都通——这个“通”就像“火车畅通”,“肠胃通顺”的“通”,几句门面话从耳朵里进去直通到嘴里出来,一点不在脑子里停留。今天政治学会开成立会,恭请演讲,他会畅论国际关系,把法西斯主义跟共产主义比较,归根结底是中国现行的政制最好。明天文学研究会举行联欢会,他训话里除掉说诗歌是“民族的灵魂”,文学是“心理建设的工具”以外,还要勉励在坐诸位做“印度的泰戈尔,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呃——法国的——罗索(声音又像“噜口苏”,意思是卢梭),德国的歌德,美国的——美国的文学家太多了。”后天物理学会迎新会上,他那时候没有原子弹可讲,只可以呼唤几声相对论,害得隔了大海洋的爱因斯坦右耳朵发烧,连打喷嚏。此外他还会跟军事教官闲谈,说一两个“他妈的”!那教官惊喜得刮目相看,引为同道。& b4 J9 M, G, p( a
对于一个大学的一把手校长来说,能够如上述所说的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个似乎也是必备的生存技能。区别只是自己是不是拿来得意的和别人讲述。从围城里看,高松年的这多种模式是自动切换,重点是为了应付不同的场景。而并没有自得其乐的扮演多面手。钱老借方鸿渐的眼睛和自己描述的文字冷嘲热讽,似乎也不过只是一种聊博一笑的笑话。反正就算是当今的很多一把手的校长,能够三院十系的通达学问也就算是并未脱离实际人物了;这些是在算不得劣迹。5 A" x& ^' T( |
" \ F# Y: Q' \; K+ m3 ?国立师范学院校园/ }3 z: \4 X7 Y1 A2 t$ i D
5 _1 q$ P; o. D% z0 C1 D 综合以上的分析,高松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混迹于学术教育界的学棍。并不以学问为荣,却能油滑的处理很多平衡协调的事务。该板脸交涉修理年轻人时拉的下面皮,该调和内部矛盾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甚至环境要求谑浪笑傲的时候也可以插科打诨的来几段荤段子。这样的领导放在一般的单位里都还算是不错的老大。而这样的人物在书呆子颇多的大学里应该也还是很有些意义的。而电视剧围城里饰演高松年的是英若诚,这可是文化部副部长级别的演员,所以说电视剧里的高校长领导范儿更足。% n; @) E6 B A9 Y# Y# e
高松年和汪太太之间的关系,估计是这样的:高垂涎于汪太美貌,正式社交场合(也就是有很多外人在的时候)大头管不住小头,以眉目做过试探。汪太无论是出于寂寞 想要玩儿把心跳的心理,还是出于印证自己的女性魅力的心理,还是出于捉弄一下老猥琐的心理,对于社交场合里眉目传情这种安全的调情是来者不拒,你秋波过来我秋波回去。这下高老就觉得这个事儿有门儿。但是当高找到机会和汪太单独相处的时候(比如汪处厚找王处一孙不二郝大通打牌的时候),汪太又狡黠地退回到安全地带,摆出一副矜持绿茶婊滴姿态,弄得高校长大头丈二和尚,小头进退维谷。然后到了下一次正式社交场合,汪太继续逗弄高校长。反正就是猫捉老鼠,让高校长在希望与失望之间一趟又一趟地坐过山车 7 [& ~1 G; \6 R W+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