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17|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 佳能也下海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03:15: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8-9-5 15:43 编辑

佳能也下海了,下了微单(也称无反)的深海。


佳能也按耐不住,加入了全幅微单的行列,这是新鲜出炉的EOS R


这是新生儿的全家福,其实还缺了两个转接头


一同推出的是RF卡口,内径55毫米。相比之下,EF是54毫米,尼康Z是56毫米,都差不多。但尼康F卡口是44毫米,太小了

RF卡口的内径是55毫米,比EF大1毫米,比Z小一毫米,相差不多。RF比EF大1毫米估计是人为制造不兼容,免得插错镜头造成问题。大家都选择54-56毫米内径,说明了当年佳能的远见。20年后重选,还是这个孔径。孔径问题最终可能限制索尼,宾得、奥林普斯已经不足为虑,他们退出专业市场了。

EOS R的指标就不重复了,并非马甲兄的帖子里说得很详细了。一般认为,EOS R与Nikon Z7的定位不同,后者相当于微单版D850,而前者只相当于微单版的6D2而不是5D4,在价位上也反映出来。或许与Nikon Z6更加可比。EOS R也没有机内防抖,这是“高级”微单里少见的。

佳能这样的做法似乎与尼康的出发点不同,还是在于“中高档相机”,而不是“准专业相机”,对摄像能力也不想尼康那样强调。总的来说,有点三心二意,被索尼和尼康推着走的样子,不得已而为之。

但佳能同时推出一系列RF镜头和转接头,这个意思更大。

在上述并非马甲兄的帖子里提到:

佳能EOS R 机身 2300美金,约1.57万人民币,10月出货;
佳EOS R 机身 + 24-105套机价格 3400美金,约2.3万人民币。
28-70mm F2L 镜头3000美金,约 2.05万人民币,12月出货。
24-105mm F4L 镜头1099美金,约7500人民币,12月出货。
50mm F1.2L 镜头 2300美金,约 1.57万人民币,10月出货。
35mm F1.8 镜头价格500美金,约 3400人民币,12月出货。


在35毫米摄影圈里,28-70/2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过这鸟东西不仅贵,而且贼重,3.5磅!50/1.2和35/1.8也是“云端之上”的镜头,但还是有35毫米圈子里的对应的。24-105/4倒是相对轻小,下面是R和EF版的比较:


作为EOS R,又为EOS 5D4,R镜头本身就小一圈,镜头加机身的轻小显而易见


这里把现有RF镜头与EF世界里的“基准”24-105/4相比





有意思的是佳能的转接头,从上到下是EF到RF、EF到RF带控制环、EF到RF带滤色镜架,最后是滤色镜片抽出的状态

第一个转接头就是把EF、EF-S镜头转接到RF。这比尼康做的好,全幅的EF和减幅的EF-S都能转接,只有微单的EF-M不能,那孔径太小了,image circle完全不对,没法弄。

第二个转接头是佳能特有的。所有RF镜头带一个控制环,可以由用户设定为光圈、ISO或者其他。传统镜头带有光圈环,直接控制光圈。EF镜头为全电子控制,镜头上不再有光圈环。但用光圈环控制光圈已经成为胶片自动曝光时代开始的传统,EF这一改变很是受到反感。不过随着相机的傻瓜化,大多数人把光圈、快门速度这些统统交给相机电脑了,所以光圈环也不再那么重要。不过随着相机上要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一大堆大小按钮、拨轮总是个麻烦,不熟悉的人不仅容易弄错,看车就把人唬得一楞一楞的,控制拨盘的理性化设计越来越重要,光圈环或者更加广义的控制环又回来了。首先在各种小DC上复现,现在佳能在全幅微单镜头上也复现了。好事情。在这一点上,尼康一直保留着光圈环,比佳能先走一步。不过尼康的光圈环是机械的,直接控制光圈,又好又不好。好处是测光机构所见即所得,天然的光圈优先;坏处是光圈缩小后,对焦也跟着受累,这现在是尼康Z系列的一大问题。佳能的控制环是电子的,只是预设,到曝光的时候才触发,但对焦的时候是全开的。可以预计,佳能EOS R的对焦性能超过尼康Z。不过这是转接头,EF镜头还是没有控制环,但在转接头上加控制环,所有EF镜头也相当于RF镜头,好比自带控制环了。个人估计,这将是主流转接头,必须的。

第三个转接头更加独特,把传统上超长焦才带的滤色镜架做到转接头里了。好主意!超长焦镜头的前端尺寸太大,螺旋口滤色镜已经不现实了,所以多用抽屉式后插滤色镜。转接头本来就是一截空心筒子,天然有安放后插式滤色镜的空间。这里还有尺寸统一的好处,什么镜头都只要一套滤色镜就够用了,不需要对不同前端孔径的镜头配用专用滤色镜。旁边的小拨轮连需要转动的偏光镜都想到了。相信常用滤色镜的专业人士会对这个转接头很感兴趣。

总的来说,EOS R相机本身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定位不太高,性能也不突出。但RF镜头和转接头系列的构思比尼康Z、索尼E等都要精巧,发展潜力更大。当年EOS-EF也是一样。最早的EOS相机是650和620,性能指标中等偏上,与EOS R差不多,但镜头系列的实力秒杀当年的尼康F系列。很快,佳能接连推出更加适合专业实用的高端和更加适合普及市场的入门级SLR(那还是胶片时代),一举把尼康打下王座。

现在佳能和尼康平起平坐,说不上谁温坐在王座上。但RF镜头会重建奇功吗?只有之间才能证明。但可以肯定的是,EOS R只是佳能在全幅微单领域的第一枪,不是最后一枪。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8 收起 理由
大黑蚊子 + 4
mezhan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6-26 14:34
  • 签到天数: 56 天

    [LV.5]元婴

    41#
    发表于 2018-9-8 17:0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石崖下 于 2018-9-8 17:09 编辑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7 01:14
    我不认同这一点。无反本质上是个电子产品,小型化(当然前提是符合人体工学要求)是必然趋势。佳能和尼康 ...


    同样对松下有期待!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6-5 00:39
  • 签到天数: 901 天

    [LV.10]大乘

    40#
    发表于 2018-9-7 22:38:55 | 只看该作者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6 13:30
    数码时代的边角成像问题主要是特定的镜组结构引起的,与短法兰距关系很大,与镜头卡口关系不大。蔡司独步 ...

    玩手动镜头看来要很多银子啊,60个镜头,一个500人民币的话也有3万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15 09:0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39#
    发表于 2018-9-7 17:54:59 | 只看该作者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7 13:16
    坊间传闻,索尼把RX1系列转让给蔡司了。很有可能蔡司的新数码旁轴就是在RX1系统上发展起来的。当然,如果 ...

    25000!这不可能吧?蔡司那个小玩具我猜都不止这个价了。而且上一代发布才没多久啊,两年升一代这既不像富士的风格,也不符合这个市场的发展节奏。
    当初索尼搞 RX1的时候,我是很期待出个人文机的,那个焦距加上便携小巧的机身,如果配以快准狠的对焦+操控,和ISO1600可用的高感,那准能成为一代街拍神器。可是从后来的发展看,走高画质路线了,不知道蔡司接手后,会不会用上 A9这一代的堆栈式CMOS和操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5-6 16:15
  • 签到天数: 1127 天

    [LV.10]大乘

    38#
    发表于 2018-9-7 15:40:15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8-9-7 15:21
    劝你三思啊!!!这个镜头只有4.1度的视野,基本就是找不到,或者一动就出框了。必须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 ...

    嗯,确实有这个问题
    奥林巴斯有个插在热靴上的红点瞄准器,估计到时候要加上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37#
    发表于 2018-9-7 15:21:57 | 只看该作者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8-9-7 13:51
    我现在的主要诉求是轻便的打鸟系统,拍到的要求大于画质
    正在考虑奥林巴斯的E-M1+300F4,20000块以内能搞 ...

    劝你三思啊!!!这个镜头只有4.1度的视野,基本就是找不到,或者一动就出框了。必须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反正特别特别难,你要有心理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5-6 16:15
  • 签到天数: 1127 天

    [LV.10]大乘

    36#
    发表于 2018-9-7 13:51:34 | 只看该作者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7 13:17
    我都已经happy两年了,嘿嘿嘿。蚊行考虑一下入个大法吧

    我现在的主要诉求是轻便的打鸟系统,拍到的要求大于画质
    正在考虑奥林巴斯的E-M1+300F4,20000块以内能搞定600mm的高速对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8-9-7 13:20:27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8-9-7 03:27
    边角画质的关键在镜头而不在成像芯片。

    广泛“盗用”别家镜头,这确实也是一种玩法,而且看起来只有索尼 ...

    现在大家都出短法兰距无反了,理论上都可以向第三方开放自动对焦转接,要不要这样做就看厂商的市场策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8-9-7 13:17:54 | 只看该作者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8-9-7 12:40
    上无忌看了下,真牛…

    我都已经happy两年了,嘿嘿嘿。蚊行考虑一下入个大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8-9-7 13:16:50 | 只看该作者
    看客 发表于 2018-9-7 09:01
    蔡司被索尼收了,所以蔡司那个百分百是索尼操刀。不过索尼自家的RX1到点该更新了,这时候推蔡司,RX1怕不 ...

    坊间传闻,索尼把RX1系列转让给蔡司了。很有可能蔡司的新数码旁轴就是在RX1系统上发展起来的。当然,如果蔡司肯复活康泰时G系统,我砸锅卖铁也要搞一套

    富士倾尽全力投入半幅无反系统,从机身到镜头都非常有特点,可惜在战略眼光和综合实力上还是逊色一筹,无反的节奏被索尼带入全幅的快车道。富士半幅无反系统现在有点尴尬。XT3很好,基本赶上了2年前发布的6500的水平,不过索尼的A6700/A7000很快也要发布了,不出意外得话,这次应该会把A9上那块堆栈式CMOS下放到无反系统,继续保持对竞品至少一代的领先。富士计划明年发布的GFX50S我倒是非常期待,这货据说定价在人民币25000左右,镜头可以转接佳能EF口、康泰时N口,亲见50L、康泰时N口百微等一众镜头可以在GFX上自动对焦,成像圈覆盖4433没问题,可玩性非常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5-6 16:15
  • 签到天数: 1127 天

    [LV.10]大乘

    32#
    发表于 2018-9-7 12:40:13 | 只看该作者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7 11:13
    合焦提示在佳能单反上都能实现,一点都不酷说得就是货真价实的自动对焦,嘿嘿嘿 ...

    上无忌看了下,真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8-9-7 11:13:09 | 只看该作者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8-9-7 09:49
    M头的自动对焦?
    是有合焦提示吧,不然那就太酷了

    合焦提示在佳能单反上都能实现,一点都不酷说得就是货真价实的自动对焦,嘿嘿嘿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8-9-7 11:08:52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8-9-7 05:37
    不如你单开一主题,专门讲一下转接这事儿,我非常非常想学习

    七哥布置的作业,必须得完成

    我这个人不太擅长组织材料写东西,转接这话题又很杂驳,让我先琢磨琢磨怎么写~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5-6 16:15
  • 签到天数: 1127 天

    [LV.10]大乘

    29#
    发表于 2018-9-7 09:49:57 | 只看该作者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7 02:30
    数码时代的边角成像问题主要是特定的镜组结构引起的,与短法兰距关系很大,与镜头卡口关系不大。蔡司独步 ...

    M头的自动对焦?
    是有合焦提示吧,不然那就太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15 09:0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28#
    发表于 2018-9-7 09:01:53 | 只看该作者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7 01:14
    我不认同这一点。无反本质上是个电子产品,小型化(当然前提是符合人体工学要求)是必然趋势。佳能和尼康 ...

    蔡司被索尼收了,所以蔡司那个百分百是索尼操刀。不过索尼自家的RX1到点该更新了,这时候推蔡司,RX1怕不是要凉?
    松下的要到月底才发布去了,倒是富士的先发了。富士的芯片一向有特色,我觉得比佳能的更值得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27#
    发表于 2018-9-7 05:37:08 | 只看该作者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7 02:30
    数码时代的边角成像问题主要是特定的镜组结构引起的,与短法兰距关系很大,与镜头卡口关系不大。蔡司独步 ...

    不如你单开一主题,专门讲一下转接这事儿,我非常非常想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3:27:31 | 只看该作者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6 12:30
    数码时代的边角成像问题主要是特定的镜组结构引起的,与短法兰距关系很大,与镜头卡口关系不大。蔡司独步 ...

    边角画质的关键在镜头而不在成像芯片。

    广泛“盗用”别家镜头,这确实也是一种玩法,而且看起来只有索尼能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8-9-7 02:30:27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8-9-6 21:36
    在胶片时代,这个理论光圈上限是有用的。在数码时代,有多少用就难说了,因为现在发现,光圈只是一个因素 ...

    数码时代的边角成像问题主要是特定的镜组结构引起的,与短法兰距关系很大,与镜头卡口关系不大。蔡司独步天下的Biogon和Hologon结构都有畸变小(Hologon甚至0畸变)、锐度高、边角成像好、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然后由于这两种结构的后组镜片过于贴近传感器,光线入射角大,造成边角红移和画质崩溃。我在索尼全幅无反(A7、A7R2)上转接过康泰时G16、G21两只镜头,镜头和机身搭配的颜值简直爆表,可惜拍出的照片即使光圈缩到F8以上边角都太烂,只能设置为APSC模式使用,颇为可惜。所以短法兰距数码相机(旁轴、无反)的广角和超广角镜头通常采用反望远/Distagon结构。这个结构最早是为了兼容单反的反光镜结构而设计出来的,无反镜头采用这种设计,本质上是通过把镜组前移来避免光线入射角度过大的问题。以我粗浅的理解来看,相机卡口再大,CMOS的尺寸是一定的,并不能对边角画质的改善有所帮助。

    而关于移轴镜头这个话题,索尼没有不是因为做不出,更不是因为卡口太小不能支持,而是因为这个需求太小众。索尼在06年继承美能达遗产的时候,大三元和小三元这类看家的镜头都不完整,在产的也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了。所以索尼当时花了很大的精力补课。2010年之后,索尼开启了E卡口产品线,13年又升级为全画幅,两三线作战让索尼的镜头研发资源只能投向最最要紧的那些镜头规格,至于移轴、鱼眼这类市场小、影响力低的产品,肯定排不上索尼影像事业部的议事日程。

    然而从不研发移轴镜头的索尼,其用户却并没有落入无镜头可用的地步,这个解决方案就是转接。在我认识的商业摄影师里,向客户交付的商业建筑摄影作品,不乏用佳能的17移、24移之类的镜头转接到索尼微单上拍出来的。甚至我还见过不少业余发烧友把这类移轴镜头拿过来当普通广角/超广用,因为成像圈够大,边角比普通广角/超广可好太多了,妥妥的风光利器。甚至还有人把索尼机身转接在大画幅皮腔(万能的淘宝有卖)上当135数码后背!我一度也对移轴镜头非常长草,想败个24移。所幸移轴转接环拯救了我的钱包。我买了一个支持tilt的OM-FE的接环,可以把任何一只OM口镜头变成摇摆镜头,只要不到一千块钱人民币(感谢京东白条,还可以12个月免息分期)。这样我再买一只3千块左右的OM35/2.8 shift,就可以获得一个同时支持TS的移轴镜头了。这就是短法兰距相机转接带来的乐趣。

    所以对我来说,其实转接才是选择无反相机的最大理由。我从14年正式入坑以来,前前后后玩过六七十种镜头,真正原厂E口只有1635GM和55ZA两只,其余全是转接的。卡口遍布索尼美能达A口、美能达MD口、佳能EF口、尼康F口、徕卡M口、M42口、康泰时YC口、G口、N口、福伦达DLK口、奥林巴斯OM口等等。由于索尼非常厚道地把相位对焦开放给了第三方转接环厂商,那些自动头全都可以在索尼机身上实现覆盖CMOS面积80%以上的高速相位对焦(AF-S、AF-C),三代全幅机身还向第三方开放了眼部对焦和视频追焦!使用体验甚至更超过了这些镜头在老东家机身上的对焦体验。更神奇的是广东有位大拿,利用康泰时AX机身的对焦原理开发出了天工徕卡M口-索尼FE自动对焦转接环,支持任何能够转接到徕卡M口上的手动镜头的自动对焦!三代机身也支持眼部对焦和视频追焦!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位仁兄分享的,把一只小时候他爸爸用过的国产海鸥镜头通过天工环转接在索尼微单上实现了自动对焦,那一刻他内牛满面。他的感觉我完全理解——我在用传奇的Skopagon拍到了妩媚的Puppy cat时,用只有80克半个鸡蛋大小的M-Rokkor40/2拍下了雄伟的慕田峪长城落日时,用佳能135L抓到了太座最满意的瞬间时,用放大比13:1的OM20/2把雏菊的花蕊拍成一片大森林时,我都忍不住想要飙脏话——这太TMD酷了~!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8-9-8 09:15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6 收起 理由
    mezhan + 4 涨姿势
    司马梦求 + 2 伙呆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2:07:17 | 只看该作者
    并非马甲 发表于 2018-9-6 11:14
    我不认同这一点。无反本质上是个电子产品,小型化(当然前提是符合人体工学要求)是必然趋势。佳能和尼康 ...

    这就和断言Tesla必然把BBA干翻一样,个人认为下结论还早。不是说这样的结局不可能,而是现在还看不到这样的结局。

    松下与莱卡的关系和索尼与蔡斯一样,都是象征性的。莱卡不管在机身、镜头还是其他与相机有关的技术上,都已经是boutique brand了,对大趋势没有影响。松下用莱卡名号也只是名号而已,就像华为手机一样。莱卡缺乏实质性的技术贡献。

    SL卡口好吗?不好吗?其实无关紧要,因为用户圈太小。

    CMOS技术决定一切吗?要是这样的话,柯达应该还是老大。

    Rollei、Voigtlander这些品牌在50年前已经边缘化了,他们的实质性影响还不如Hasselblad、Arca Swiss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8-9-7 01:14:23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8-9-6 21:31
    是啊,微单看来也要走DSLR的路了。当年35毫米相机还是很小巧的,看看Leica M2!现在的D5/1DX2,活脱一大 ...

    我不认同这一点。无反本质上是个电子产品,小型化(当然前提是符合人体工学要求)是必然趋势。佳能和尼康把无反做大,以及肩屏的设计,更多是考虑自家单反用户固有的使用习惯,以及两家都不肯公开承认的一点,就是半导体工艺制程的落后甚至是缺失。20MP像素、16张连拍的1DXII居然要用到热管散热,而24MP、20张连拍的A9,重量只有1DXII的一半,体积只有1DXII的不到1/3,没有采用任何主动散热措施。要知道五轴防抖的机器CMOS是悬空的,散热效率并不高。

    所以在我看来,已经完全不具备CMOS研发能力的尼康基本上就是陪太子读书的命。而佳能要想在索尼设定的赛道上追赶并超越,必须恶补传感器这门课。问题是索尼有从电影摄像机->135/APSC无反相机->卡片机->手机的完整产品体系,更关键的是本身又是全球最大的手机cmos供应商和主要的中画幅CMOS供应商。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既可以自顶向下,把高端技术逐级下放;又可以下克上,把新技术在低端产品线上推广充分摊薄研发制造成本后在中高端产品上形成绝对的成本优势。这条路走起来无比顺畅。反观佳能,自家的卡片机市场大半被智能手机干掉,只有从高端向下逐级下方一条路可走,成本上吃亏太多。而佳能本身的市场策略又偏保守,所有的产品规格定义和定价销售都被限定在一个严各的框架之内,这不但造就了佳能“牙膏厂”的恶名,而且也事实上严重阻碍了佳能创新的脚步,导致了今天无牙膏可挤的尴尬局面。希望未来佳能能够吸取诺基亚们的教训,抓住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不要步柯达、禄来、福伦达这些曾经一度辉煌的老厂的后尘。

    此外,我觉得短期内在全幅无反上有潜力跟索尼一战的最有可能是松下。松下和奥巴是无反相机的开创者,在m43上已经发展了10年,技术方面颇有独到之处;松下又是徕卡的重要合作伙伴,徕卡的大M和SL所使用的CMOS都是松下旗下的Tower Jazz出品,徕卡的便携相机和卡片机其实全部都是松下OEM的,甚至有传闻说松下本月推出的全幅无反将直接采用徕卡的SL卡口。作为传统的电子巨头,松下在半导体和相机传感器方面的积淀还是可以跟索尼PK一下的。当然松下最大的劣势是它的中文名字“怕了索尼哥”,彩头大大滴不好,哈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0:42:38 | 只看该作者
    曹师傅 发表于 2018-9-6 09:36
    最奇怪的难道不是号称专业却只有单卡槽吗...这明显是反动厂商故意的

    EOS R号称专业肯定是心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1 17:27 , Processed in 0.04534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