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42|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行说茶(三)——如何选茶(干货,非扯闲篇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19:58: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YZX 于 2011-7-29 10:45 编辑

    正如美食家对市面上各路美食有色、香、味的评价一样,喝茶也有一套品鉴的路数。可惜市面上卖的多数茶道入门书对此以泛泛而谈居多,说到某类茶也是引经据典拍案叫绝为主,能直接拿来用且合用的品茶入门123就少之又少。为避免成为黑心商家案头伸脖子待宰的羔羊,我们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总结几条东西出来,以作为应对之道。
    根据本人这几年喝茶总结出的一点小经验,简单归纳的话,茶叶也可以按色(叶片的条形外观,泡开后的条形外观,汤色),香(未泡过的茶本身带的香气,以及泡开后的香气),味(初入口的口感,回甘速度,回甘的口感,活性,厚重度,茶味的变化,以及最终的余韵等)来品评,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耐泡度,即可基本适用于市面上多数茶的品鉴评判。

    以下我们就按喝茶的一般顺序,分步说起。

    1 看茶(可选,也可直接忽略)
      茶未泡时,先看。简单来说就是叶片颜色是否正(符合其本类茶基本特色)、条形是否好(老叶多还是嫩芽多,是否有碎茶碎末一类杂质,差的里甚至有树枝叶梗)。

    2 闻香(可选,也可直接忽略)
      看之后接着就是取茶闻香。多数茶本身自带一种淡淡的自然香气(通常为草木香或花香,熏香型茶如茉莉花茶除外,因为那是人工强加的),重点关注香气里是否有其他杂味。
    如果到此都顺利通过没问题的话,就可以请商家帮忙泡茶了。对于乌龙茶来说,这里还会有一个额外过程,就是在泡开第一泡茶后,商家通常会用闻香杯或盖碗盖请大家闻香。一般来说,好茶的香味是悠长、自然而连绵不绝的,中下等茶通常就有种顶脑门子的不自然香气,次茶香气中就有让人别扭的杂味了。

    3 口感(品评重点)
      其实对于喝茶人来说,前面两个都是可选,口感才最重要。茶入口可粗分为几个品尝阶段。
      3.1 入口
         A 茶入口的味道是否舒服?讨人喜欢?喝着感觉不对就先放弃吧,直觉往往是对的。
         B 茶味是否干净,有无杂味?有杂味建议淘汰。
         
      3.2 品味
         如果前两个指标都符合,就进入细品的阶段。
         A 回甘(往俗说就是从茶味变甜味和香味)速度。好茶的回甘速度通常比较快,入口即觉清甜。
         B 回甘的味道和香型如何。茶有各种香型和味道,这里主要取决于喝茶人自己的主观偏好。除此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好”的香是能与身体自然结合的潜移默化的香。如果喝过后香气直冲上脑,甚至顶得脑仁儿疼,那种香就有点牵强了。
         C 茶与水的结合度。它主要指茶是否真正和水溶于一体,做到水乳交融。有人认为这或许和泡茶技术有关,但别忘了卖茶的不了解自家茶和不会泡自家茶的少之又少。在本人看来更多还反映了茶自身的品质高下。好茶和水的结合度非常高,虽然入口或绵软,或清冽,但无论哪种口感,都应让人感受完全不到水的存在。如果茶和水泾渭分明,茶味外还能清楚地感受到水的存在,那就是中品甚至下品了。
         D 活性。活性是一相对主观的感受,形象点说就是茶由口入喉的顺畅度。夸张点说,好茶入口后压在舌根下是不用吞咽,就能顺口腔自己往下“走”,而感受不到无任何阻塞,这点在熟普洱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E 滋味。茶的味道是薄还是厚?茶气是否足(当年出的生普洱的评判关键属性,它直接决定该茶是否有保存价值)?一般而言,茶味厚重比寡薄要好。茶气足比淡好(适用于生普洱)。
         F 变化。这是一比较重要的指标。茶从入口到入喉的过程中,应该充斥变化,口腔的每一部分都感受到不同。茶的味道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有一个启承转折的过度,最后以茶水入喉,香味由浓转淡不绝于口而终止。

      3.3 耐泡度(不适用于绿茶白茶,不确定是否适用于黄茶)
         是否耐泡是不少茶友选茶的另一指标。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原因,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茶能被多泡几次,多喝几口。另一方面是防止商家用手法在前几泡就把该茶的精华泡尽。本人知道就有泡茶手法高明、且对自己茶特性把握得非常好的商家能把中级茶在某几泡中泡出高级茶的味道来。
         确认是否耐泡的第三方面和造假掺假有关。以大家喜闻乐见的乌龙茶为例,有些不法小茶厂为迎合市场对味道和新口感的追求,会采用在炒茶时掺香精这种方式强造出所谓不同香型的新品。鉴别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其是否耐泡。如果香型独特,而三四泡后茶即变得寡淡无味,就该引起注意。
         
         
    4 再看(可选,也可直接忽略)
      喝的过程中看茶的汤色,汤色自然清澈的好过混浊无光的。有人喜欢拿茶汤上漂浮的那层亮色(据说是茶油,也有说法是茶的营养物质)的厚薄说事,本人对此了解有限,不敢胡说。
      这时也可以捏出片泡开的叶片,看是否符合该类茶的特点。
      如果是高品质绿茶、白茶和黄茶,用玻璃杯在泡开时看叶片是种享受。好茶能做到一旗一枪,根根竖立。具体可参看四川竹叶青茶的广告,有点夸张,但大体不错。

      到此为止一种茶的品味结束,可以考虑换下一种试了。一般而言,初入道者的一次试茶活动中试的茶应控制在5种左右,这样一来避免喝到最后喝乱了,二来也防止醉茶(尤其女士)。
    需要说明的是:
      1 选茶一定别嫌烦,选的过程也是一个品味和学习过程,其间充满乐趣。
      2 牢记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好茶,缺憾也是种美。要知道能做到八九成尚可的茶,存量都很有限,且往往价格不菲。
      3 由浅入深,同时量力而为。对好茶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最好不要上来就一步到位,花钱多那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拔高了口味导致高处不胜寒,可就失去很多品茶评茶的乐趣了。
      4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别忘了上述可都是一家之言,只能参考,更多还得凭个人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收起 理由
    宋西湖 + 5
    北宸 + 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15 09:0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29#
    发表于 2013-8-11 22:09:29 | 只看该作者
    XYZX 发表于 2011-8-1 13:56
    回复 XYZX 的帖子

    绿茶形象已经被随处可见的狮峰和梅家坞龙井弄坏了——假货太多。

    竹叶青二到五泡最好。七泡仍不失本味。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13:47
  • 签到天数: 1099 天

    [LV.10]大乘

    28#
    发表于 2013-8-11 21:40:0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喝岩茶,先从品牌的开始。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2:5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旅途愉快 的帖子

    凡事无绝对。只是一个参考。存放条件、周期、投茶量、冲泡方式和个人口味等众多因素都会左右茶的品质,更何况还有个人喜好这个最主观因素。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1-9-4 12:38:27 | 只看该作者
    好茶能做到一旗一枪,根根竖立。具体可参看四川竹叶青茶的广告,有点夸张,但大体不错。

    啊?跟跟竖立的是好茶啊?!
    当年我从同学那里混了别人孝敬他老爹的茶叶,又青又绿的毛尖(好像是),根根站起来。。。我喝的觉得不怎么样,让我妈妈去煮茶叶蛋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8 18:0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25#
    发表于 2011-9-2 17:5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XYZX 的帖子

    受教匪浅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7:5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wwyhhh 的帖子

    滇红现在也不便宜呀。好点的也得800-1000,能入口品味的通常也在500左右。这还是直接从厂家直销处拿货的价格,而且还不是那种古树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8 18:0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23#
    发表于 2011-9-2 17:5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XYZX 的帖子

    的确,这是绿茶的特点。我一朋友家有茶园,但已出不了什么好茶了,化肥农药太多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7:5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wwyhhh 的帖子

    绿茶属于变化比较少而质量不稳定的茶。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7:5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wwyhhh 的帖子

    茶得喝,而且是一泡茶从头喝到尾。光看外观不能说明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8 18:0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20#
    发表于 2011-9-2 17:4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XYZX 的帖子

    绿茶应该是最能直接看出好坏的茶。例如信阳毛尖,一亩茶园,一年只产明前茶1斤,谷雨茶一斤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8 18:0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9#
    发表于 2011-9-2 17:4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大西洋 的帖子

    其实也不完全是,绿茶要放冰箱存放,多数人喝不出陈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8 18:0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8#
    发表于 2011-9-2 17:40:41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啊,其实现在喝茶的人,多不懂茶,例如绿茶,信阳毛尖的品相该如何判定?明前谷雨的差别,毛尖和龙井的明前茶的区别,这里面都有着浅显易懂的知识;再例如,为何三大红茶之一的滇红价格却上不去?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20:2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混天球 的帖子

    是啊。所以作为普通消费者必须得多注意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16-6-5 21:1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16#
    发表于 2011-8-4 20:2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XYZX 的帖子

    竹叶青也悬了,现在从大商场到破烂出租柜台,到处都是,良莠不齐的劲头又来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0:2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大西洋 的帖子

    您说得对,所以必须得试。
    看是否耐泡得把一道茶从头喝到尾,否则会有偏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13 04:19
  • 签到天数: 248 天

    [LV.8]合体

    14#
    发表于 2011-8-3 10: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XYZX 的帖子

    受教了。耐泡不耐泡有点儿小小的想法。绿茶不用说了,头一泡颜色就深,几泡之后还有色,肯定是沉茶。
    不过,当年的铁观音,头一泡的颜色也是谈谈的,茶香极醇,入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从颜色上是看不出耐泡不耐泡的。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09:2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宋西湖 的帖子

    欢迎上船!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1-8-3 08:23:12 | 只看该作者
    好像很有趣。培养培养。。
    戒饮料,戒饮料。。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11#
    发表于 2011-8-2 20:1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XYZX 的帖子

    同意最后一句,严重同意倒数第二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5 10:46 , Processed in 0.05024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