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8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孟良崮:假如你是张灵甫,你错在哪里?(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3 00:01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元婴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15:47: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寞洑 于 2015-2-25 03:21 编辑 1 f0 U0 M5 h- I  m8 U
    : x+ V/ Y7 R* A
    孟良崮:假如你是张灵甫,你错在哪里?(一)
    9 \2 e; L$ \( l( Z# T5月10日汤恩伯发布命令,74师担必须在两天内拿下坦埠。9 J& C/ y8 T+ S  U/ P
    / w1 x  @7 O; ~0 m6 P
    从垛庄出发到坦埠,按现在的道路算39公里,可能与过去的道路略有出入,但大致差不多。垛庄到唐家峪子是张灵甫修得简易公路的起点和终点。(点击看大图)
    6 {" p- \, W* h , `; S6 m1 f. g6 {' i3 H( \; t

    4 W7 M8 h, h* m* ~( j* I孟良崮战役战斗前敌我态势图# g; u3 H8 g; ~4 M# Q. F+ |) T
    # a& C$ L4 `2 m8 D5 j7 I, l
    , I/ q/ Z3 h5 H/ ^
    5月11日,74师开始进攻,5月12日,74师,25师,83师位置(黄色图标,点击看大图)
    & n' ?! O9 p& P: `& N+ k
    + R/ p6 |3 L3 p' J# a% c/ P$ k' a+ T9 O# K" Y+ U( o; Y
    5月13日,74师,25师,83师位置,攻下马山,74师距离坦埠已经不足6公里。(橙色图标,点击看大图)
    & Q$ y) S) o4 d# d , Q4 C) K" {2 z8 u4 c9 R

    7 h* X1 C* d' H# D  \
    8 u! t9 H3 _7 D整个作战背景,在国军方方面充满了乐观和臆断,正像粟裕说的:“蒋介石及其参谋总长陈诚误认为我军“攻势疲惫”,已向淄川、博山、南麻、坦埠、沂水、莒县之线退却。”
    3 M- c( I: U9 h* T
    ; H: G; A" O  ^7 F: ^否则不会有个2天的作战计划,而且是当天发布,第二天执行。可是连共军在坦埠到底有多少兵力都没弄清。
    1 N+ r/ I9 I7 c9 ?4 M) y5 u; u# j: C% E2 y0 O
    而张灵甫一方面相信高层的判断,另一方面对74的战力充满信心。一些回忆录中曾提到张灵甫说:“这个地区的解放军,顶多不过三两个纵队,即使坦埠附近有五六个纵队,我一个师去打,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在我左右侧背后,如能派些部队掩护,保险三天可以打下坦埠,他们(指整六十五师八十三师)就可以不用打而直向沂水开进好了。”从稍后张的进攻态势上讲,可以说上述讲话基本上反应了张开战时候的心态。
    ; l* n& s4 Z7 @# x) I8 d, S1 P$ h7 @9 X! Q2 Q
    最后从74师,25师,83师位置上看,从11日开始进攻,到13日,25师和83师只派出小规模队伍进攻,受到攻击立刻全身而退,实际上本质就是按兵不动。这说明,李天霞和黄百韬根本就不相信国军高层的判断。而张灵甫严格按照命令的勇往直前,根本不管侧翼安全,一可以看出他是个合格的军人,二可以看出他不仅对对手充满了蔑视,对他的同僚也一样,而这这种骄横的态度,直接导致他在获知友军位置的前提下,依然无所顾忌地孤军深入。另外一种说法说,张的进攻是负气而行,要死给国军高层看,这种解释未免把张看得太小儿科了。
    8 g' O% h9 B8 e2 U/ Z4 g8 _1 b* y( k! z% Z) X
    所以张作为一个士兵,他或许是合格,但不是一个将领,他对国军的了解还不够。/ {# |( T* p3 ~- G- m
    0 Q% B' N9 t8 i( C  f
    13日将是重要的一天,因为入夜后,一切都将逆转。(正在研读中,请稍候)
    0 |+ ~! _/ f. }& `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0 收起 理由
    此情可待成追忆 + 2
    坚持到底 + 4 谢谢分享
    大胖子 + 4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26 10:23
  • 签到天数: 97 天

    [LV.6]出窍

    沙发
    发表于 2016-2-29 21:3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晚稻米 于 2016-2-29 21:43 编辑 ; V8 Z. l' L: a1 ]# b
    9 M; m0 j6 `1 g8 U5 {

    ! v- N5 j8 N0 k& N* |: T

    IMG_3502.JPG (111.15 KB, 下载次数: 201)

    IMG_3502.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6-3-3 11:32:47 | 只看该作者
    负隅顽抗,直接投降T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6-4-2 21:30:52 | 只看该作者
    作图花时间很多,要阅读,分析,对比,确认,工作量非常大,辛苦啦。赞赏你点滴积累踏踏实实的文风,在当今的浮躁社会里难得看到你这样老老实实进行研究的学者。
    6 U7 _9 R+ J* ~; ~$ t- B0 U7 q; c* d* R. K2 i" J) @7 Z
    读了王树增先生写的“朝鲜战争”一书。其中对范佛里特履历介绍写的是一塌糊涂,一小段文字中有五六处都与历史真相不符。比如全世界所有历史文献都记载范佛里特在诺曼底尤他滩头登陆,只有“朝鲜战争”一书中记载为他在奥马哈滩头登陆。看起来即便王树增这样重量级的军事历史学家也不能免俗。在国内历史书籍里这种错讹之处并不被重视。而在国外学术界某人自创历史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在会议上当面质疑,其著作的信誉必将下降。搞历史的必须不厌其烦,反复推敲细节。

    点评

    王树增的书还大段大段照抄战史。。。还是双石的《开国第一战》写得好。  发表于 2016-5-9 11:4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5#
    发表于 2016-4-2 21:5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6-4-3 05:56 编辑 ) u. x7 r  u2 _$ e4 m4 e
    ( B' k2 o8 ~7 u7 n$ e( K
    你们看过当地的地形吗?8 F( }. I% ^: Z

    ) m& W! C" @* s/ X+ V2 w知道第四次反围剿,林彪是怎么打的吗?9 S' c" z2 i/ R

    & `- z4 G0 |! P4 q很简单,山地把 一线平推的队形割裂了,然后迅速被包围。3 }# \* N6 k+ U) b7 X

    4 b+ @- J9 t9 I7 ^9 |7 M' A! T6-7 倍的包围兵力,几乎无解: G# q# `: z; _, Y" g/ `$ H* e% I

    2 W9 d* }6 l$ t) v! e要么不进包围圈,国军是进攻方,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固守待援这一条路了。, l1 y1 g" w# U( P% q5 V8 @

    7 ~( g  B8 ]/ _2 y
    1 M$ n" B; Y- Q3 ]5 N( x( K注: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 q/ i' \" \8 a2 u
    0 S# M; z1 X8 k% ]- p5 e《粟裕回忆录》里讲的非常清楚了,有些同志仅凭想象,未免把别人想的太愚蠢
    - h3 D! s0 j: O* ^, s# q) y; G$ [3 ?" H! W: @8 y
    " ~1 D; w5 q( V  w* f. U' {
    , j, [( V9 s2 Q1 G3 w( y( F/ Q
    ) E" K/ B& \! `( W0 e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6#
    发表于 2016-4-3 05:5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6-4-3 06:00 编辑
    ! B; r  _, B' t- H+ M4 `$ X
      V5 Z) B( P6 Q) j4 p/ m* F0 {***********************************************************************
    8 Z. X/ p/ R4 o8 ^3 m( z+ t6 Z8 q& A
    五个纵队即第一、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纵队担任围歼任务;以第二、第三、第七、第十共四个纵队担任阻援任务
    . B. t& ~( U- |8 P+ e' f) c: e
    6 V  a  f" \; X. h: q/ T  U7 }外4 内5 ,9个纵队的包围( u" [& E2 x4 B+ ^! U. }7 N
    ) a' G: W  e. {# x; d
    0 c/ s" O# C* p( |; h
    特纵配置在 打援上 (大口径榴弹炮),“进攻方”  过不来。对步兵的杀伤是惊人的
    ) M+ ]& j2 b) N# ^( Z: K
    # }  K  _" [1 _+ v
      [; F" p5 Q) K2 N8 z***************************************************5 d, _2 F0 ^. Y- i

    . G: p6 _1 c1 X$ Q- ]0 L
    " r/ e8 H+ \# {, T" P0 d7 Z; \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美军的办法
    $ F0 x( u5 a9 j8 ~9 b9 X9 [6 K6 y0 E" P3 h6 o
    空投 “指挥官和老兵”, 坨比较大,它吃不掉。
    & }5 r& l6 K, M! P. V" ^& V  k/ _9 w) e/ L3 A2 J5 U7 B

    . h1 m/ r! c7 y) i* j: {/ e6 N. t" n% A+ l+ w- I3 r; j
    注:抗日战争中,日本也用过这种办法,空投指挥官。
    6 i3 v9 g1 f+ a7 g# H1 V1 r/ s  V' r3 a) J
    ***************************************************  C  \8 D$ ^. ?
    8 [) S* M" @7 i' O# v- y8 A
    必须扩大比较大的区域,不然空投不好整,空投物资收不到。
    % [! V% q5 z8 O2 ?: `$ J- _5 l  m. C

    ( S* G. s" h+ m" {3 K- `4 N. ^注: 一开始,就 “老兵、指挥官、物资” ,反正 国军是进攻方嘛, ?- h4 B5 A! P+ L% e2 Y' b
    ( N( [  `$ y: l9 L7 Z
    ; }! W! w) L- o' g3 @& s
    1 Y- R, v9 W+ Z

    3 N" V( P+ r! y1 n: f# H
  • TA的每日心情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84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6-4-3 10:22:5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寞洑兄弟的孟良崮,想到共军与国军的一个重要区别,看老电影或回忆录,土共作战时,上级指挥员经常下沉一级或更多去指挥(监督)。如英雄儿女,王成高喊:向我开炮那节,师政委在团级指挥所里。这样既体现上下同甘共苦,更能保证上级作战意图在下级那儿不走样。回头看孟良崮,如果老常、老顾在李天霞、黄伯韬那儿有上级督战,83师,25师也不敢如此撒滑头吧,当然国军是半私人军队,基本理念还是上下分明,责任清楚(发现这两词本身还挺好。哈哈)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19 15:17 , Processed in 0.05812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