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第一部法国电影,是由雨果名著改编的《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1958年版),好笑的是我居然是在电视上看的英文版,那是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外语教学栏目,因此第一遍根本不知道看的是啥,不过让.迦本(Jean Gabin,饰演冉阿让)、伯纳德.伯利尔(Bernard Blier,饰演沙威警长)和布尔维尔(André Bourvil,饰演小店主)这三个男演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没错,布尔维尔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虎口脱险》中油漆工的扮演者,于是就看到了路易.德.菲奈斯,之后通过录像带看了他的喜剧作品《警察故事》系列和《方托马斯》,路易德菲奈斯的表演过于程式化,也许这是喜剧演员难以突破的命运。所以当一脸严肃的“杀手”让.雷诺演起喜剧来,差点让我笑岔气,这部《你闭嘴》('Tais toi)的另一位男主角由杰拉尔.德帕迪约饰演,不过初识德帕迪约却是一部美国电影《绿卡》,那让我第一次见识了法国演员的轻喜剧功力。
既然提到法国人演美国电影,就不得不提一下让当年年轻的我惊为天人的法国女演员艾曼纽.贝阿,她是《天使在人间》(Date with an Angel)这部烂片里唯一的亮点,那双蓝宝石一样的眼睛都把我看呆了。当然见得多了,就不大惊小怪了,尤其是看过凯瑟琳•德纳芙、伊莎贝尔.阿佳妮、苏菲.玛索......这些法国美女之后!
其实小的时候根本不关注美女,关注的是动画片,我看的第一部外国动画长片,就是法国动画片《国王与小鸟》(Le roi et l'oiseau),这部动画片的另一大亮点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毕克领衔的豪华阵容如今已成绝唱!在本片给国王配音的尚华老师就是《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里的指挥家斯坦尼斯拉斯。说起配音,就不能不提童自荣老师配制的《佐罗》(Zorro)——一声口哨、悬崖边人立的骏马和大帅哥阿兰.德龙!
其实对于一些法国电影有时我也很矛盾,比如《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一方面觉得确实很好看,另一方面确实我是分两段看的——中间睡着了。不过我对该片导演吕克.贝松的看法一点也不矛盾,我认为他是最有才华最有创造力的导演——没有之一,对人物、剧情、画面、音乐的全能掌控,使得他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电影都驾轻就熟。
法国电影吸引我的除了艺术性和拍摄技巧,还有影片中总会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就整体而言,这三者的结合是好莱坞和别国电影很少能达到的。如《苦月亮》(Bitter Moon)这样的影片,我虽然难以赞同其观点,却仍能理解人物和剧情。而像《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这样的电影让人在笑过后,泪水充满眼眶;《无法触碰》(Intouchables)则让人在哑然失笑中心里升起丝丝暖意。
我至今还没有看过新浪潮的片子,不知为什么,每次要看的时候,总会有事情发生,每次有机会看的时候总是阴差阳错,擦肩而过。所以在我的法兰西电影记忆中还没有特吕弗、戈达尔这些大家的经典名作,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据说新浪潮的导演们并不排斥好莱坞的商业作品,因为法国人骄傲的很——在他们看来,他们一直在领导电影艺术的潮流,美国电影是在商业上更成功,而不是艺术。
但公道讲,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纯粹的法国电影真的乏善可陈,吕克.贝松这样的导演也是和美国人的合作才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科技的发展诱导普通观众对视觉和音效的冲击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影的拍摄更加依赖资金和高科技,这是法国电影难以和好莱坞正面抗衡的。2012年杜雅尔斯丹获得奥斯卡奖,《艺术家》(The Artist)讲的不仅是没落的默片影星,也算是以法国电影为代表的欧洲电影在电影市场方面的尴尬比喻,这个奖确实令人唏嘘。
我对近年来法国电影倒是真的很有意见,最大的意见就是男主角越来越丑,本来让.保罗.贝尔蒙多的长相就很让我怀疑法国人的审美,但他毕竟是拍艺术片出身,又和阿兰德龙同时。现如今就像德帕迪约的鼻子越来越大一样,法国男主角的模样是越来越难以忍受,甚至影响了我对剧情的理解,那些美女是怎么看上这些丑八怪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法国电影,法国电影不仅开启了我对电影的兴趣和热爱,那些我还没看过的法国优秀电影作品也一直支撑着我整个的电影世界之旅!
谢谢法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