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杀赤 五 上海歹土
在1941年前后,军统在上海曾发起过一段“无差别格杀日军人员”的行动,有人将刺杀赤木亲之归于这一行动。$ a+ \ @2 P) K% j/ ], X' |2 `7 `9 }
, v+ o: G1 b! P0 m. X0 m f我个人的分析是赤木绝非被“无差别格杀”,而是被“定点清除”。原因是他已经威胁到中国特工组织在租界内的活动。
+ T+ p, O! K- C" z5 `& `: l3 y
2 x$ v) j, q, h0 I7 p% L4 M$ D相对于两位名气大得多但身份十分可疑的同行而言,赤木亲之要低调得多。他在调往中国的时候甚至改了自己的名字 – 这名日本高级特务官员本名赤木亲三,改名“亲之”的意思是“希望外国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
* O7 r4 h0 c( j! d. `' m) _7 P1 E" C. ^, c6 i5 M1 a% R
1938年,赤木亲之已经从事了十几年外事警务工作,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中文也很好,被认为是到上海和租界当局打交道的最佳人选。& l5 v* K! I5 ~
7 M* f5 Z& \0 `) }然而在租界的欧美官员并不十分买账。2 v- G g2 x+ _' Y8 v) u
5 H: _5 [+ O( _ `. K
. J% l0 A7 @% z亲之?不,我们没这个兴趣……
$ v$ u, p5 c ?* C
! y6 w5 w" m$ s; F7 `/ X8 I应该说英美与德日在当时的世界上属于天敌。虽然帝国主义之间的确有勾结,但矛盾发展得更快,否则就不会发生珍珠港事变了。在美国,想卖给日本人废钢铁的资本家和想和日本人争夺太平洋控制权的资本家想法肯定也不一样。而英美民间,面对中日之战,同情中国的声音占了主导地位。" l* T B5 P# U- }
6 ]( T# z- z% [9 n, r) f
在上海这块“孤岛”的土地上,工部局的大佬们比大洋彼岸的国会议员更加切身体会到日本军事机器的威胁,所以他们一面不得不做出合作的样子,在多处向惹不起的日军让步,另一面则千方百计阻止日本人控制租界的脚步。而日本方面在租界的最主要代表,便是这个赤木亲之。2 V! a: w, Q# |. S9 K. k
5 }4 _4 X# A) A: }; ]" Y. A- l! W当时工部局的负责人是美国人费信惇(Stirling Fessenden),这个人曾经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镇压过五卅运动,按理说是典型的“中国人民的敌人”。但是,他在1938年最后一次当选工部局总裁之后,曾经顽强地和日本人控制租界的举动进行过斗争。虽然也经历多次让步,但租界当局在他手中仍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并不完全按照日本人的指挥棒转。客观上,这为中国保持在租界地区的影响力和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日本人恨费信惇入骨,珍珠港事变后,他们扣留了已经基本失明的费信惇,将其关押在俄国难民区,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只是由于他中国属下的照顾,费信惇才没有饿死。; E5 C1 D- G$ H3 Y
& i+ A/ r8 |9 R. h: y. v值得一提的是,在有机会作为战俘交换回国的时候,费信惇拒绝了,他说:“与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 O) f+ k) } B e1 ^: H
/ q, s- ^6 H) B) A" {0 B- z
; n( {. l/ u6 ]" j
1943年9月20日,费信惇,这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如愿死于上海。% h5 ]* L% {( ?, Q# g" c
2 q: D" I ]- `
即便赤木亲之监管之下的租界警方,也仍经常和日方发生冲突。. ~' N8 W3 h! T. r
7 j+ k( M; u# p! n& @# \3 b0 K1939年7月22日,汪伪76号特工吴四宝带人入租界破坏《中美日报》报社,遭租界巡捕发现,双方发生枪战,多名汪伪特工被捕。
7 n' J1 A% f) y! J
; u, X7 V) a, x: ^9 y# J" |, r+ g不久,汪伪特务再次破坏《大美晚报》报社,再次与租界巡捕发生枪战,带队的汪伪特工第六行动大队大队长潘公亚被击伤。
0 P! O1 m+ S5 u2 ?& Y2 ~. S! H' M4 v, O7 V" s& f7 K; R- W! G+ Z# J7 f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方的机关,包括国民党的军统,中统,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租界都有活动,甚至有时还依托租界到日占区活动。有美国作家在作品中提到1938年6月他在上海看到“到处都是中国国旗”。- M9 X1 u7 M; W; Y- n1 c4 C+ @+ @
$ i; D. k# ~( o6 y然而,赤木亲之的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他的主持下,虹口等方面的警务完全被日籍警察成立单独的机关控制,工部局已经不能管理。他并促进大批欧美高级警官提前退休,由日本警方人员代替。他与租界外的日方实力相配合,里应外合迫使工部局放弃了越界筑路地区的警政权力。他派任日籍警官主管租界北部的“丙”区和“丁”区捕房,增加日籍警员的薪金,增加日籍警员的人数,在警务人员中鼓励学习日语。有他和他控制力量在租界内的配合,日伪特务在租界内的活动十分活跃,先后刺杀了郁华(租界内江苏第一高等法院法官,郁达夫的哥哥),朱惺公(《大美晚报》主编)等爱国人士,并大肆进行绑票,威胁等行动。到一九四一年,在租界巡捕中被日本人控制的越来越多了。" G' G1 ?. u/ \9 V+ ~
: |4 R0 u& s* i9 T' H0 Z显然,在租界的洋人们已经越来越制不住这个赤木了。既然洋人制不住他,中国人只好自己出面。可以看到,刺杀赤木行动中,无论出动的人员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让军统其他行动为之失色。谁是情报提供者?成组的军统特工在租界游荡却没人去管,很怀疑租界的洋大人们默许了这一行动,甚至可能与军统局沆瀣一气,提供了刺杀赤木的情报和行动便利。在这个问题上,洋人和军统的利益是一致的。/ t) ]: s S) `4 I y- U1 ]( C, z
9 U% x# i5 j0 w% D3 @从现在找到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刺杀赤木,是军统上海站(站长陈恭澍)经过精心策划才进行的行动。在这次行动之后,军统随即掀起了对日军在上海“无差别格杀”的高潮,而日军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做出特别有效的反应。有理由怀疑刺杀赤木让日军在租界地区的整个行动体系受到了重大影响。
+ ?* J: r# h: e/ d; |2 I9 l7 X: P& Y
刺杀赤木的细节我们至今没有在中方档案记录中找到,只见野史。但美国历史作家弗雷德里克.魏克曼却在他的作品《上海歹土(The Shanghai Badlands)》一书126页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魏克曼在这部书中称赤木曾经在日本陆军服役过,并在1925-1933年间掌管日本在华特务机关,只是由于工部局所在的上海租界情况太过特殊,是日本与欧美利益在中国的冲突焦点,故此日方才派遣这个日本外务警察头子到这里任职。魏克曼称赤木是“一个标准的日本警察”。/ _" ^+ ?5 {1 B( Y+ N7 y8 y) X
$ \8 O3 d* R+ s
根据他的叙述,赤木亲之遇刺之前正在家中。他并不是所谓携家逛公园时遇刺的,而是带其夫人去医院做例行检查时遭到了攻击。他的汽车走到愚园路与地丰路交界处,两名枪手突然朝其开枪射击。这是个非常好的袭击地点,因为两条路都十分安静,有利于识别目标,同时汽车在拐进地丰路的时候不得不减速,给枪手提供了非常好的射击时机。
+ P: W" O E- m& d. \
8 q4 \' y1 D- q3 C, O5 Q由袭击的准备如此充分看来,对方很清楚赤木的生活规律,这是一次成功的暗杀策划。魏克曼描述参加袭击的中国特工显然是神枪手,他们的子弹准确地击中了赤木的头部。
2 K- d: l9 ~3 W+ ]0 q, c
9 y6 W* u. q1 d* D8 e% z7 e也许,只有一点没有被袭击者所考虑到 – 军统特工们使用的武器威力太小了点儿。9 L( b9 ]' t- B% U
* c4 g) M# J) _6 N0 z
头部中弹的赤木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推开车门,滚到车外,以车身为依托拔枪反击!
s! |: g9 t; {3 E: b. i8 j3 i' L/ A" {# c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