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中国经济登顶世界需要生产与消费并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8-31 09:08 编辑

“中国消费不足”不仅是西方经济学界(现在也是政界)的老调,现在也成中国经济圈子的新调了。这说得没错,但不宜片面强调消费侧,忽视生产侧。经济本来就是生产与消费的循环。生产不发展,片面发展消费,“欧美病”就是必然。这里,“欧美病”指消费高企但劳动生产率低下,竞争力持续流失。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这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 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这是经典定义。

在现实中,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来表示,因为在可比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中,同类产品的竞争力最终由定价决定。

一旦谈到钱,兑换率、最低工资、劳保成本、环境成本等都要算入。极端简单粗暴的办法是以名义汇率人均GDP和人均产量作为计算基础。比如说,一辆同类汽车的“不变使用价值”不因为定价而变,生产这辆汽车的劳动力成本(广义的,实际上打入了全社会的能源、资源和社会运作成本)决定了最低定价,市场价格则决定了这辆汽车的竞争力。

很多人羡慕“在美国饭店刷碗的收入都比在中国汽车厂打螺丝高”。这样的扭曲恰好是美国竞争力无法与中国比的原因。换句话说,作为美国制造最大的竞争者,美国制造的竞争力只有美国人均GDP降低到中国水平,或者中国人均GDP拉高到美国水平,才有可能根本改观。

美国人均GDP不是因为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得到的,而是“涓滴经济”的结果。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实行福利主义较晚、程度较低的国家。国家通过税收转移再平衡各阶层的收入,资本也通过在工薪上的“赎买”赢得“太平”,这里面有工会的功劳。其结果是:

- 受到“地理保护”的行业相对于全世界高薪,刷碗就是一个例子,中国的刷碗人工薪再低,不可能帮美国饭店刷碗
- 能转移到外国的产能应转尽转,降低劳动力成本对自己盈利的压力
- 去工业化从低门槛工业开始,逐步向上蔓延,最终造成不可逆的经济空心化和服务化
- 大量、低技能、(相对于外国)高收入行业对外来移民是双向吸引,外来移民趋之若鹜,美国雇主离不开没有还价能力的外国移民工(尤其是非法移民工)

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社会风气懒散,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欧洲走上福利主义道路更早更深,也更早碰上发展的天花板。欧洲尽管多的是发达国家,欧洲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3。在数字和AI经济时代,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开。

不断有人鼓动中国政府大撒钱,或者提高最低工资,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认为这是解锁中国人消费能力的密码。在短时间内,这确实可能刺激一点消费,如果不首先被通胀吃掉的话。但在长期,即使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站位容许中国“美国化”,最终也落得一身“欧美病”。

非法移民现在还不是中国的大问题。有问题,但与美国、欧洲相比,和中国的人口基数相比,问题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在这方面有天然屏障的作用,但现在天然屏障不怎么管用了。只要有足够的决心,非法移民进入中国的条件可能比美国还好。还没有成问题,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大量、低技能、(相对于外国)高收入行业的存在。如果中国的刷碗工收入比越南的三星工厂打工人还高,你看有多少非法移民每天在敲中国的门。

这不是说中国应该永远保持低工资。改革开放和发展就是要使大家的日子好起来,提高收入是刚需。收入提高了,消费也能提高,最终把中国建成世界消费中心。特朗普之所以敢对全世界打关税战,就是因为美国依然是全世界的消费中心。2023年,美国消费总额约18.8万亿美元,人口更多的欧盟倒是“只有”9.6万亿美元,加上英国也只有12.4万亿美元。算入接近50%的人口差距,欧洲人的消费力还不如美国人的一半,体现了人均GDP和物价差距。

中国式提高收入不能学欧美的福利主义路线,这必然压低中国发展的天花板。

中国式提高收入需要在科技的基础上,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理想情况下,中国的刷碗工需要保持现在的收入水平,只是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了。快递、保安、端碗、收银等都是这样。

这当然意味着大量低门槛工作岗位的消失。这肯定是压力,但必须变成动力。不管从个人层面,还是从国家层面,只有某种“全民华为化”才是发展的正路,华为人的收入不仅在中国很高,在世界上也不低。这里,“华为化”不只是指国内职业分布,永远只能是少数人真的干华为。这是指国际上的对比,需要在整体上干外国人干不了的、更高价值的活,使得就业人口主体能达到的劳动生产率像今天中国华为vs欧美一样。靠某种“分配改革”人为使得中国快递人的收入大大高于外国快递人,这是饮鸩止渴,很快就欧美病缠身。

肯定有人自认“我就不是读书的料,所以社会必须养我”。这样的人只能是极少数,否则用人为的高收入养起大批“技不配位”的群体,社会分层只能愈演愈烈,花钱买不来太平,买来的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

西班牙、英国、美国是历史上三个领先国家,生活和消费水平领先从崛起时代开始。今天西班牙不行了,英国在路上,美国还在高位。西班牙崛起时代,内地(尤其是至今依然落后的Extremadura地区)大批穷人铤而走险,靠打劫殖民地发财,这是西班牙式的“全民素质提升”。在英国崛起时代,大批农民一方面继承西班牙人打劫殖民地的传统手艺,另一方面转化为工匠,收割了工业化的第一桶金,这是英国式的“全民素质提升”。在美国崛起的时代,流水线使得大批低技能群体成为高附加产值制造业的工人,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带来更多的手艺人,这是美国式的“全民素质提升”。

中国式的“全民素质提升”到底什么样,现在还说不清楚,但不跨过这一步,就谈不上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水平领先。靠刷碗、快递、保安、端碗是出不了高产出、高消费社会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扩招和大学生就业艰难是过渡现象,最终这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常有文科生vs理工生的争议。经济科技发展当然需要理工生,但发展的目的是更高的文明层次,这意味着更多、更深、更广的人际互动,而文科正是是研究人的问题的。中国需要更多的理工生,也需要更多的文科生。时间上的错配是存在的,但大方向肯定没问题。

说到底,中国崛起还在路上,尽头是重立于世界民族志林的前列,这包括更高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但更高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归根到底来自于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有人强调再分配的重要。分配公平肯定重要,但分配公平不是“你有的我也要有”,基础依然是按劳分配。“劳”也不是“我”花了多少时间,而是“我”创造了多少价值。这一点不能搞错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7 收起 理由
住在乡下 + 5 淡定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0:48 | 只看该作者
    分明是分配不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57 | 只看该作者
    隧道 发表于 2025-8-31 06:48
    分明是分配不合理。

    如果以分配改革为主线,中国永无出头之日。古巴就是分配改革的前车之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9-1 03:45 , Processed in 0.03260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