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印度从中国偷师能成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7-13 11:13 编辑

10年前,中国企业大量进军印度,然后被杀猪盘,现在中企投资印度受到限制和劝阻,不少已经投资印度的中企也被迫撤资、贱卖。

保变电气印度子公司的90%股权以约1.3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印度阿特兰塔电气转,此后,保变电气将完全退出印度。保变电气不仅掌握了特高压变压器的核心设计,还攻克了绝缘材料、高压绕组等关键技术,拥有上百项专利,参与了中国90%以上的特高压工程建设。中冶赛迪的煤气干法除尘和水渣转鼓工艺是独门绝技,帮塔塔钢铁建成的2号高炉号称“世界新建最大”,炉容5873立方米,年产铁水437.5万吨,使印度钢铁产能提升至1.54亿吨/年,逼近中国产能的15%,半年多后印度翻脸,宣布对中国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

印度明显想强行偷师,问题是能成吗?

坊间很多分析试图证明不行,但缺乏说服力:为什么中国行,印度不行?

从工业体系、技术阶梯、国际竞争出发是缺乏说服力的,今日印度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条件比40年前的中国好,今日印度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比40年前的中国好,印度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中国,印度与欧美日韩资本的关系比中国好,但从客观条件来说,没有理由中国行,印度不行。

但从主观条件来说,就很不一样了。

40年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崇洋媚外的年代了。很多人会极力否认,坚信20-30年代才是全盘西化的时代。这没错,但20-30年代的全盘西化是在精英和知识阶层,对底层劳动大众的影响不大。80年代的崇洋媚外是全社会的,民族虚无主义盛行,《河殇》的影响不可否认。那是冰箱彩电初步进入千家万户的年代,但进口>组装>国产的鄙视链是确切无疑的,是如今不惜花溢价而追进口品牌被称为智商税的一代难以想象的。

但是这种虚无和自我否定的副产品是虚心接受西方从硬科技到管理理念。实际上该接受的不该接受的一股脑接受了,有些负面后果现在还在影响中,比如过度注重量化的KPI。但这是成长的阵痛,接受的有益的东西更多。

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和“培养依赖”使得西方在关键技术上永远留一手,“肥水不流他人田”则是另一个动力,迫使中国不断完善工业体系,补上短板,建立自主、可持续的发展循环,逐步大早晨世界最大制造业和人才体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也精华与糟粕并存。承认中华文明中存在糟粕是痛苦的,但这是事实,否则中国也没有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的事情了。但是从鸦片战争到文化大革命,中国经历了被动和主动的打破旧思维、旧传统的过程,改革开放是建立新思维、新传统的过程。这是印度缺乏的。

印度和中国一样,古老文明里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但印度没有经历过破旧立新的过程,在印度教政教合一的政治生态下,还强化了,实际上阻碍了印度的发展。

印度教强调天选和秩序,强调内省和苦修,强调永恒和满足。这些在哲学上有其深刻之处,但作为激励人心和社会发展的主流认知,也有反进步的因素。

与印度同事共过事的都知道,他们聪明、好钻研,但即使是工程师出身,业务上甚至初有起色,也一有管理岗机会就换轨发展。这从个人发展来说无可非议,但对于团队来说,就缺乏稳定性、连贯性。

这或许和印度“人才队伍”里还是婆罗门与刹帝利居多有关。在文化上,婆罗门是“通上帝”的,专注于驾龙术;刹帝利是“通国王和大臣”的,是管人的。只有更低的吠舍才会从事手艺,首陀罗则只要干活就行。达利特则是生来被踩一脚的,也需要安心、专注被踩一脚。

现代印度在字面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深刻的文化和思维影响不是一纸法令就能废除的,野蛮落后的寡妇自焚殉葬都还废而不除呢。

婆罗门和刹帝利恰好是印度人里文化程度最高、活动能量最大的。尼赫鲁家族就是婆罗门,莫迪倒是吠舍(古杰拉特的吠舍和首陀罗合并,但莫迪家族是做小生意的),但用印度教凝聚印度强化了印度文化里“务虚重于务实”的思维。

毋庸讳言,不少印度裔人士在欧美大公司了身居高位,并非因为歪门邪道,他们是靠业绩和见识升上来的。但这也是在欧美有现成执行力的体系支持下做到的。在有执行力的团队支持下,务虚可以比别人看得远、走捷径。问题是大家都务虚的话,执行力就不复存在了,毕竟物理世界是实的。印度正是这个问题。

美国很多大公司由印度裔高管领导,如谷歌的皮查伊、微软的纳德拉、Adobe的纳拉延、IBM的克里希纳等,金融界还有更多,IT和金融恰好是“寄生”在实体经济上的,这是印度裔“擅长务虚”的另一实证。

但现代印度需要首先发展起足够的“实”,才谈得上发挥“务虚”的长处。

不管有没有中企进入印度,印度已经有了一个松散但庞大的工业体系,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完整性和体系性更加缺乏。但西方资金和技术的“优惠”和便利加上印度文化与思维上“重虚轻实”使得印度工业和科技发展“走近路”,注重与西方对接,但缺乏自主闭环,发展上永远服务于西方。印度航空工业的反复引进就是先例。

这就是说,“中企遗留产业”在脱离中国后,去工业化的西方接不了盘,印度自己没有闭环发展的能力,最后会枯萎、凋谢。印度偷不了中国的师。

中国也强调“融入”、“接轨”,但是在整体上的融入和接轨,其结果是成为房间里的大象。印度是在元器件层次上的融入和接轨,其结果在最理想情况下也不超过五金店的个别货架。

在鸦片战争里,中国被打败了,但中国没有倒下。在最暗淡的年代里,中国也只是半殖民、半封建。印度没有鸦片战争这样的时刻,但直接成为殖民地。今日印度思想和文化是印度教和殖民思维的奇特混合。不经过文化大革命这样去芜存菁的痛苦,就难有改革开放这样推陈出新的辉煌。

印度繁琐、不接地气的法治体系也不利于印度的原始资本积累,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印度留学生到中国偷师是另一个问题。这是说来好玩,却不说到底有多少印度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硬科技,一方面人人都在抱怨理工科(哪怕是985、211)毕业生(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博)“学不适用”,另一方面担心并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印度留学生偷技,个中矛盾,似乎没人在乎?要是感觉印度连中国课堂里教授的“科技通识”都不懂,那也太小看印度了。

印度崛起还很遥远。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元婴

    沙发
    发表于 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网络上有帖子说有10万印度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核心工程技术,这个应该是夸张了,但国内的高精尖学科招收外国留学生的确是要慎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2 23: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板凳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陈比尔 发表于 2025-7-14 00:58
    网络上有帖子说有10万印度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核心工程技术,这个应该是夸张了,但国内的高精尖学科招收外国留 ...

    哪有。留学生好像是两三万,绝大多数学医科。十多万可能是把所有在华印度人加在一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陈比尔 发表于 2025-7-13 10:58
    网络上有帖子说有10万印度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核心工程技术,这个应该是夸张了,但国内的高精尖学科招收外国留 ...

    一方面说理工科毕业生“学不适用”,另一方面担心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留学生偷技,这矛盾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2 23: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5#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阿三偷师可能确实能偷到点技术。不过只要接触锅现代工业生产的人就知道,一是现代工业生产的技术是成体系的,偷学其中几个环节仅仅占体系的一小部分。二是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偷到的技术没有持续升级能力作用也有限。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技术毕竟是无形的,它必须依托有形的产品才行。偷盗/强买了生产设备,维护,配件,甚至原材料技术不掌握,仍然会被中国卡脖子或者给中国送钱。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宝钢,连铸连轧设备都买回来了,操作技术也都学会了,生产都正常了,可是设备关键配件、易耗品,大部分还是得从日本进口。我老妈她们团队去宝钢做轧辊进口替代。日本轧辊14天换一套,雷打不动用了快20年才被老妈她们的国产货替代。

    现代工业社会需要的技术千千万万,阿三偷几项无所谓。炼钢炼铁这种设备产线到处都是易损易耗件,我不信阿三都能生产。他们只要不停车,只能天天给中方送钱。成套设备有技术壁垒,难道零部件就没技术壁垒?中国人被抢过一次肯定汲取教训,阿三的工业化的可能性目前无限接近于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5-12 23:57
  • 签到天数: 300 天

    [LV.8]合体

    6#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5-7-14 01:09
    一方面说理工科毕业生“学不适用”,另一方面担心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留学生偷技,这矛盾吗? ...

    我觉着不矛盾,这俩概念只是层次不同。担心印度人偷技,是出于任何“技术”都不想给印度人的心态;说理工科学不至用,是说在目前国内无法挣大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5-7-13 11:49
    我觉着不矛盾,这俩概念只是层次不同。担心印度人偷技,是出于任何“技术”都不想给印度人的心态;说理工 ...

    不是挣不到打钱,是上不了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五月 发表于 2025-7-13 11:31
    阿三偷师可能确实能偷到点技术。不过只要接触锅现代工业生产的人就知道,一是现代工业生产的技术是成体系 ...

    不管是宝钢还是沈飞,中国拿来拐棍是为了扔的;印度HAL则是最好例子:印度拿了拐棍是为了换更好的拐棍。

    所以宝钢轧辊20年后终于被换成国产的,因为这东西不容易换;印度战斗机20年后换一种继续引进,同样因为这东西国产化和自主研发不容易。这里面的差别在于思想和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14 04:01 , Processed in 0.03660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