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1 E' A9 s' y可是已经被欢迎的群众制成了表情包的达康书记需要炮灰,为了GDP的理想和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个事情似乎颇有些矛盾。直白的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总是不免要找些炮灰来的,不管是用魅力还是权力。当年在金山县,三个理想主义者开常委会,为了有政治资源的达康书记能够让老百姓赢;另外的两个理想主义者努力的变成了炮灰,背锅执行的背锅下海,领导责任的承担责任;只留下了为了摊派逼死人的始作俑者推进改革。按道理来说,三个理想主义者的如此约定是临时事急从权的变通办法也没有什么。但是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有了政治资源的达康书记飞黄腾达,却始终不愿意拉上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易学习一起实现理想。说轻了这是爱惜羽毛,洁身自好;说重了,这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炮灰式利用。对曾经志同道合的理想同志都如此,后面在易学习作为纪委书记试图帮助李达康刹车时候的冲突也就顺理成张了。已经做了炮灰的白骨来监督自己,这是达康书记无法接受的关键原因吧。 5 X' V/ |/ I3 R ^; q& U ( _" b' [, X; h" g0 H/ r感觉周梅森的小说里,李达康似乎有一个转变。也就应该是顺利的有炮灰垫背之后。之后不管是林城的李为民还是京州的丁义珍,似乎都是最好的炮灰配置。而一心为了GDP的达康书记可以万花丛中过,一叶不沾身的进入了省委常委,踏上了高李配或者是沙李配的坦途。有一个比喻很能说明问题,但是不够恰当;说达康书记最擅长构筑自己的防火墙,李为民也好,丁义珍也好都是。可细想一下,这个防火墙的比喻绝对不如炮灰恰当。面对汹涌而来的糖衣炮弹,这些炮灰的存在最好的吸收了糖衣,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变作炮灰消化了炮弹,而稳坐其间的李达康可以坐收政绩和GDP。如此炮灰,实在是死得其所,甚是快哉。回头还可以揪来同级的纪委书记一顿臭骂,让其惶惶而不可终日的也变成下一个炮灰。" a3 [, M9 d# j/ q. u' p.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