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6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是冤家不聚头——聊聊潜艇撞击事故(水下撞击事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0: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6-10 11:32 编辑 $ x" W8 E+ N6 Q- H

+ b3 f$ U8 d$ E! x' o( A. Y9 f& n3 G. l
冷战时期,尤其是1980年代,美苏核潜艇水下对抗相当激烈。
; p  f% ?  ~7 S' p6 N2 M1 b' D
+ x) m, q% X) q! ~$ ?5 \0 Q; z5 w' g% q% L9 V; D- P" s! s( [. d
不是冤家不聚头——聊聊潜艇撞击事故(水下撞击事故)

( M9 q3 N5 m) i8 x' G. a6 l) D
8 E  j" I: i/ d! D+ R8 x& ?" s* \
相对水面航行、潜望深度航行撞击事故,总体讲,潜艇水下撞击事故比较少。如前所说,在水下航行的潜艇,水面舰船想撞也撞不上了。毕竟世界上潜艇数量数得过来,即使敞开了撒到茫茫大海去,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想撞到一起都不容易。此外,由于各国潜艇活动海域关系,又大大地划出去一块,减少了很多水下碰撞事故。比如法国、英国的核潜艇不会去太平洋、黑海、波罗的海活动,因此与其它国家潜艇在这些海域撞击的概率为零,亚洲国家的潜艇也不会跑大西洋溜达去。
% [# }2 V3 `+ D0 s  ]& Q- Y: N% V4 |$ W, d$ Q  n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少不等于没有。大致归纳一下潜艇的水下撞击,应该有如下几种情况:意外碰撞、故意撞击与水下触礁。! m2 q/ M" X% V, W
; Y+ `5 o- H% F% N( A; V

( {# O% f2 o0 e! v% H5 e
1、意外撞击
5 ^! ]5 `3 G2 G& t- R

2 u: x7 F# ?3 ^$ U6 Q意外碰撞好理解,潜艇在水下就是个瞎子,全靠被动声呐侦测。若对方噪音小,或海洋背景噪音太大,淹没了对方潜艇噪音,或战场环境很危急,两艘倒霉的潜艇恰好航线、深度交集,相撞将难以避免。最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2月,英国前卫号与法国凯旋号水下相撞事故。
/ e/ L1 R' h# X1 j2 e* _* k! M$ S. Q( J4 Q, j! j. f
有一点一定要搞清楚:这两艘艇都是弹道导弹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乃国之利器,出海时一向溜边儿躲着走,不会去主动追踪其它潜艇的,追踪不明潜艇是攻击型核潜艇的活儿,SSBN不会去干狗捉耗子的事儿。7 Z+ ]9 h0 C, S

( D  I  a  C- B2 U2 s. [出事后,英国《卫报》曾就此调侃:“好消息是,此事证明英国核潜艇确实难以探测;坏消息是前卫号太难以探测了,以至在大西洋和法国核潜艇撞上了”。 卫报报道
3 V6 X! t# u" U# W8 A8 _
0 Y! R1 S! T& }0 T& k. h& x+ }% V8 V$ Z, U, t) R4 j7 e/ a1 A

  |) d. _( f4 _' N( a  K" f/ V2 F法国报纸关于这次撞击事故的报道,我怀疑报纸照片是资料照片。! U. j/ i6 H3 C9 v( S) Y6 |
; z# t2 I3 X9 W8 }
法国人比较搞笑,撞完了都不知自己撞了啥,法国国防部说“貌似撞了一坨水下不明物体”。直到英国人跟法国通报,他们才知道咋回事儿。据说法国潜艇撞得比较惨,艇首的声呐导流罩都撞烂了,花了一大笔维修费。英国前卫级的造型,威猛有杀气,看上去比法国凯旋级坚固结实。* G1 N7 D" c7 T: T" p- @0 j

! G9 w- a0 _! Y这次撞击就属于典型的意外撞击,报道称它们的水下航速都比较低。换言之,都处于低噪音航行状态。为避免暴露,SSBN游弋基本都是这个状态。法国人一向特立独行,不肯告知自己的活动海域,结果两国核潜艇活动区域叠合了,发生碰撞是早晚的事——当然话说回来了,与老谋深算、阴险毒辣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打交道,留点心眼儿本身也没错。英国佬给法国人使狠招儿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用太祖的话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啊!
& V6 q3 M! C% t1 P1 y6 X5 _! L% ~' |; u* [1 |% T
题外:个人感觉英语国家相互间合作相当好,一旦有战事,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传统是同仇敌忾、共同对敌。举凡一战二战朝鲜越南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莫不如此。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真是不假。就美英的核潜艇来说,他们协作配合一直不错,美英核潜艇经常在北冰洋海域展开联合行动,最著名的例子是俄库尔斯克沉没事故。当年俄海军搞军演时,美国、英国都派了核潜艇在军演海域执行情报搜集活动。此外,两国还经常在北极搞联合反潜演习。
9 G5 p6 g8 ?( T- ?, R2 r' a! z8 w3 S  S; P5 K  N* _

; v& t' S  }# X7 t( ~* O8 y8 L: E
3 U; q) {) D  t% u1 i$ j狼群战术对潜艇的战术配合与安全航行要求很高,遭遇反击四散逃命时意外相撞当是大概率事件。5 M2 B# U# x1 y
8 U$ ]! h) Y1 w2 k* _
说完最新的潜艇水下意外碰撞,再往前倒到带:个人估计,二战时德国潜艇保不齐会发生水下碰撞。须知,狼群战术对潜艇的战术配合与安全航行要求很高,加之盟军反潜战相当凶悍(最著名的要算“黑色五月”了,1943年5月,盟军在一个月之内,击沉德国潜艇41艘,击伤37艘),U艇在夜间袭击船队时一般采用水面追击与攻击方式,但遭遇护航舰反击时,是要潜到水下躲避攻击的。四散逃命难免会手忙脚乱,U艇全副精力左突右冲地都用来躲深水炸弹了,因此意外相撞的可能性相当大——德国潜艇数量实在太多,若一艘一艘地查对,工程太浩大,我只好偷懒瞎猜了,欢迎熟悉二战潜艇战的高手提供真相。
5 Z7 A7 ?! t5 c, l8 V) D
1 C* ^7 f  b( |3 I, e2 m5 }下面咱就按真发生了水下相撞往下说。
3 P( x& @, a8 n+ Q. h' u4 O* [% n, y6 e! a4 o
那时潜艇水下航速都不大,加之电得省着用(满电全速开,顶天了跑不到一个小时),轻易不敢开全速,自然撞击力道也不大(当然,艇体也单薄,抗沉性不好)。有没有过水下相撞不好说,赶上寸劲儿肯定也能撞沉(418艇是现成的例子);即使撞伤了浮起,也肯定被盟军击沉;若不浮起,只好掉到极限深度以下,被大海压个粉身碎骨,结果还是一样。死人不会说话,德国艇员怕是没机会说出真相了。2 F+ ~2 ~  [. g5 J: ~, u
3 S' v+ j, q" k  U- t

. h0 W/ Y( A5 x5 G" @$ P5 _
2、水下撞上障碍物
. ]$ _$ ~$ n  w
! V! n! `9 |& R* C4 {. [& O
* Y& |5 P' O. X* {; Z
说完意外撞击,再说水下撞上障碍物。
1 W7 R2 z- x0 y/ {" |4 ?4 |4 m& o1 A( x" r6 g' L( U( Q
撞了沉船、触礁都属于这类。触了历次战争中遗存的水雷不在此例,纯属活该倒霉了。二战后,有些国家的舰船、潜艇因不明原因失事,战时布设的水雷是重点怀疑对象。
5 v% `" t/ C" u  ~: K2 Z7 @! G# n% h  d6 j8 k4 R
每年世界上发生的船难不少,许多船难会导致沉船,因此国际海事组织、航运组织会发航海通告,报知沉船位置等通报。此外,还有历次大海战被打沉的舰船也长眠水下(所谓铁底海域)。在演习中投放、但因种种原因未爆炸的弹药(鱼雷水雷航弹之类)也存在这个问题。: C# N. a. i$ {; u+ m; `) v

! {5 [* g# W% {: Y
1 t' }6 F7 u& q' R) N+ X2 R, }+ ?1 L
一艘正在作业的海洋科考调查船       
  ]) `/ F8 h" y5 M; b, @
8 e" Q# q$ D% w6 R* |$ Y- _0 K, a8 `大海茫茫,海流洋流不定,沉船会被海流裹挟下挪动位置,因此不是所有沉船的位移都会被发现并被探知的。在自家近海、航道附近,尚可通过探测(印象叫扫海)等手段及时发现沉船变动情况。但若是在别国海域,有的国家由于没钱没技术等因素,没有能力探测这些水下的妨碍航行的危险物,潜艇若是在这些国家周边海域活动就有点悬了。
0 |* e" v' w" I5 `. s/ I& p* o! b8 d: U7 z9 b7 H5 e* F# |# Q
此外,在敏感海域,出于军事保密需要,很多自己知道的水下障碍物是不会对外报知的,比如布设的水下监听基阵这类高度敏感设施。上个实例:2005年,俄AS-28号深潜救生艇在堪察加维护这类设施时,就被电缆之类的缠住,差点没能回来。由于距“库尔斯克”号潜艇失事事件没几年,俄政府担心再次救援失败民意对己不利。万般无奈,只好请来美国、英国联手救援,但水下监听基阵的位置无疑是暴露了。在苏联时代,碰到这种情况,请对手来救援想都不要想。这些艇员注定是要被牺牲的,跟“库尔斯克”号一样。
5 Y2 T$ u% Q) B/ w) ?3 g' R" z( R, U6 ~
; i" f$ n- {9 h8 g" Q

+ ]5 m0 H6 t3 h# E( b由于海洋地质情况复杂,地质运动会导致海底地貌发生改变或隆起,若是没有察觉或忽略,潜艇很可能就撞上去了。2005年1月。美国“旧金山”号就在水下航行时撞了海底山,艇首被撞了个稀烂,艇上出现严重人员死伤(1死23伤)。撞成这种程度,看来该艇当时航速相当大。! Q2 h( j- C, {- w& p0 n
       
5 x/ L! ~7 t9 q- U0 N; z2001年2月10日,美国 “格林维尔”号核潜艇在进行紧急浮起演练时,把日本渔业实习船“爱媛丸”号(500吨)撞沉事故,则属于不太偏门的潜艇撞击事故类型。可见,在某些情况下声呐可能探测不到目标,或声呐兵有疏漏,导致撞击事故发生。; ^. A' e) T4 J2 B0 L' X8 C& J

+ D  @; u+ v. F; K/ u2 u也不是所有发生类似撞击的潜艇都能走运,1988年10月,在秘鲁近海,秘鲁一艘潜艇与日本渔船相撞后就沉没了。还好失事水域水浅,有21人从水下脱险,但有29名艇员遇难。
2 d7 M/ l7 T9 n5 |$ g- J$ P
7 C# A( N$ S  h' m3 U2 v$ {码了半天字,发现前边写复杂了。其实在自家门口熟门熟路的海区,潜艇触礁搁浅的事儿就很多。比如2010年10月英国“机敏”号核潜艇在苏格兰搁浅。随便翻翻旧账,美国潜艇这类糗事儿也不少:1986年3月,“格瑞恩”号SSBN在爱尔兰海域搁浅;一个月后,1986年4月,“亚特兰大”号在直布罗陀海峡搁浅;一年后,1987年4月,“丹尼尔•布恩”号核潜艇在在纽波特纽斯搁浅,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故不少。水面航行或熟悉海域航行尚且如此,在不明水域发生水下碰撞,更是想躲躲不掉。9 |' G4 c0 C$ N$ b8 }

% H. c# a# K6 b3 l4 g潜艇服役期在20-30年左右(日本海自的潜艇是16年),碰撞剐蹭很难避免,只不过轻重有别罢了。打个比方吧:一辆车开上20-30年,谁敢保证该车不发生碰撞剐蹭?你不撞别人,备不住别人撞你;路上井盖没了,土方车遗撒的碎石烂瓦;人、动物突然蹿上马路……,这些糟心事儿开车都可能碰上,遇上了算你倒霉,所以有些事不是赔上小心就能避免的。6 N  t' E- D6 b" r, d

) ^+ p$ m5 E8 [3 M) ?: G3 L
- s; Z! K' K( u! l: o
3、水下故意撞击——“疯狂的伊万”
7 f6 b7 y! B; j; }9 D

  b4 ?) t0 A" M1 R; [
0 @0 o. T6 a' {1 Q& l7 D
' n( T) P5 E: Z9 T# }$ t" ]感人的照片:向老兵致敬。俄罗斯是个尚武民族。
4 o3 p) B3 i+ `9 ^* \, E# N$ D# W, R, X! Y8 D$ b

0 ]: h( m# B( V: U6 W; w疯狂的伊万大概算是另类撞击了。俄国人性格坚硬,爱以硬对硬。动作粗糙、刚猛、毫不在乎、猛冲猛打是俄国人的特点,根子上与他们的民族特质、文化有关。网上有人称俄国人是战斗民族,真是一嘴中的:)
8 N3 ^" x' g7 f: Q. i5 V  o0 y# l
公开出来的水下故意撞击发生过几起,都与苏联/俄罗斯潜艇有关。苏式核潜艇为双壳小分舱结构,预备浮力大,抗沉性好。加之坨大,因此在水下对撞时,对手可能会艇毁人亡,因此心理优势在老大哥一边。其实老大哥在撞击时还是粗中有细的,从未发生过苏联人用排水量小、结构单薄的常规艇去水下对撞的事儿。列宁说过“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有看过《列宁在1918》这部老电影的吧?呵呵)。' K1 h  t& K2 j; \" |
! F0 N3 g2 w5 a7 k5 h

; {' M3 t3 l7 F* ~- M# N! U. P3 \5 i$ w2 N/ s2 A( B
一架日本百式司偵撞击B-29,马里亚纳群岛,1945年。日本武士道讲究个“七生报国,一死心坚”。
2 \" E3 s4 p% B( J$ p
5 S- l5 R7 n4 k& ^: f6 [0 Z说到故意撞击,二战时的日军也很猛。但撞击与撞击不一样,日本人是抱定决死之心干这事儿的,叫“七生报国,一死心坚”,于是找死成了第一要务,活着回来都不好意思。苏联军人不一样,讲究战术、技术,用较小的损失,消灭敌人或制敌于死地是第一位的。这里引用一下camper兄的撞击是俄军标准战术动作,可见苏军/俄军的刚猛的撞击行为绝非艇长头脑发热、意气用事,撞击已经写入苏军/俄军的战术条令里了。苏/俄陆海空、防空军都有过撞击的例子。
9 I4 o. g1 I+ u, ?3 k# ]( z- A; M- M& r1 J
最著名的水下撞击例子是1992年2月11日,北方舰队的塞拉级K-276号核潜艇撞击美国“巴顿. 鲁日”号。& N, V- V' }1 Q* t7 P
4 g, n+ b! t2 i4 y/ I
每种潜艇都有特定的音响特征,这种特征又被称为“音纹”,而收集“音纹”就需要抵近跟踪收集,然后据此建立音响样本数据库。不论是平时还是战时,这种数据库都是极具价值的资料。这种情报收集工作具有很大风险,尤其是跑到人家领海,一旦被对方发现,遭受攻击的风险很大。冷战时期,美国潜艇经常跑到苏联海军基地附近进行情报搜集工作,目的是获取对方的“音纹”、了解对方的反潜侦测系统以及反潜战术,苏联亦然。冷战结束后,这种情况仍然延续下来。这艘美国潜艇是在执行类似的间谍任务。
' s; g  u7 m6 B( M7 V& ^3 O9 X% A
% g" A$ |- b5 h8 p: @“巴顿. 鲁日”号跟在刚出港的K-276号后边,以与被追踪者保持着相同的航速。塞拉级是苏联第三代SSN,声呐系统比较先进,且其航行噪音较低,所以这艘美国核潜艇被K-276号发现。这艘俄潜艇掉头向“巴顿. 鲁日”号冲了过来,两艇发生了水下相撞,K-276号舰桥前端被撞烂,美国潜艇耐压艇体遭受重重撞击。
5 ~. G2 e9 i0 W' Q+ M! q1 [' t2 z! c* O& ~1 p

5 t" X4 H; {6 O& x% `, d4 }; \. N6 B3 m& A! _3 b# m
K-276舰桥被撞瘪,但撞在这个位置并不致命。# g/ H+ S" m  i* ?; W2 F. S
8 W# X+ D  D. J" P; m2 n
) b7 b8 o5 |9 G9 L& L
7 M5 Y4 Z) n  Y  L
撞击示意图。美国潜艇“巴顿.鲁日”号已经侵入苏联领海。+ M+ j1 _; X* X
. c4 y2 V+ {9 W8 `5 f' S

3 m* M! z; I$ D$ t指挥台围壳是非耐压艇体,撞在这个位置并不致命,但耐压艇体遭受如此撞击是非常致命的,“巴顿.鲁日”号被撞得实在太狠了,三年后不得不退役。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K-276号修复后虽历经了苏联解体带给它的种种磨难,仍然服役了很长时间。今年吧,俄海军准备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装,估计还能服役很长时间。% e2 }3 {* }1 Y* q( R

' B+ D6 q9 _, P5 @! [. z& e! r; [) t被撞伤的美国核潜艇从水下逃离事发海域,美国艇长的操艇水平、应急处理能力、艇员的损管技能堪称精湛,这个得赞。洛杉矶级的安全性设计也相当赞。5 M$ b$ P( p  W" y6 a
$ ]6 V8 w. W* v, n$ r: C# ]0 E
  Z' n1 `: N2 K% F/ c* D0 a
2 b' u* g6 p/ P/ r$ s; O- g
Tautog号的餐厅,摄于1970年,撞击后的一片狼藉可以想见。
+ z3 u% M3 @/ p' p2 C6 [6 C: r+ f6 Q0 X8 s; b
在好勇斗狠的水下对抗中,还曾发生过苏联核潜艇把美国“隆头鱼”号(Tautog,有更地道的译法么?)核潜艇指挥台围壳撞毁的事儿。这事发生在1970年6月20日。
3 i/ a: K, u4 b; q& o% ~
# K* d% n1 z" N9 R2 Z曾在“隆头鱼”号退役艇员开的网站看过。据介绍,苏联K-108号潜艇(E-2级)凶猛的撞击,把“隆头鱼”号的休更人员从铺位上撞飞,罐头、餐具则四下纷飞。美国潜艇上伤了不少人,潜艇也受损严重。$ K# q% w- Z+ w8 q2 k

/ w( F, s! J, z在水下撞击中,苏联也并不是总占便宜。1986年10月,苏联K-219号(Y级)发现被美国潜艇跟踪,跟踪它的是“奥古斯塔”号核潜艇,于是掉头撞了过去。两艇碰撞后,K-219号发射管里的导弹(液体燃料)燃料泄漏并发生爆炸,该艇立即紧急浮起。次日,由于拖带失败,莫斯科下令弃艇,艇员被拖船救起后该艇自沉。在115名生还者中,有3人伤重不治、11人终生残废。$ r: N  [& @1 z0 S1 O# B

0 _: t1 S" \# b, b: Z后来美国出版了一本关于K-219潜艇事故的书《敌对海域》,由美海军退役军官与该艇军官合著,序言中有一段乌龙文字:“K-219潜艇惨剧发生在冷战将要结束时,那时发生的许多事至今还是谜团,美国海军不肯透露美国潜艇在某些行动中的详情”。
5 u. @+ N/ g: \, |+ |# T4 C6 {. E! E1 A6 }1 l4 W
, W) |5 l* J" g3 h" t+ J; f8 D
) v" b8 M( g# d, N7 @' Y; w
80年代,苏联K-279号(D-1级)曾与一艘美国核潜艇发生碰撞,艇首撞瘪了一大块,看来撞击速度不是很大。还是与美国“奥古斯塔”号核潜艇相撞。
( L+ O! M& T7 e5 D( t- u
$ A- S# }! K+ `9 d% Z' N* V. x在其前后脚,有艘英国核潜艇(忘了哪艘了,懒得查了)在北冰洋海域追踪苏联核潜艇时,也曾被大块头伊万撞伤。返航时特意选择夜间进港,艇首还用苫布遮盖,对外宣称撞上浮冰了。那时英国SSN个头小,一旦与苏联核潜艇碰撞,吃亏的肯定是英国人。
4 e. z) K3 q  t( v$ N& y' \' N& p' u" A6 [( U1 {
除了艇与艇撞击外,1983年,还发生过水下的苏联核潜艇(K-324号)螺旋桨绞上美国拖曳线列阵声呐的事儿。美国正在试验最新型拖线阵声呐,一看这宝贝跟苏联潜艇纠缠不清,自是着急,一旦落苏联人手里,那可是重大技术泄密。于是派军舰把K-324号围了起来,叫苏联潜艇把拖线阵声呐交出来。苏联人也急的不行,螺旋桨被缠住了,潜艇在水上趴了窝,想跑也跑不了,于是急招本国舰船解围。双方对峙了几天,后来潜艇被拖船拖到古巴,那段线列阵声呐到底成了苏联的礼品,实在很值。* d; p0 @' d1 O

) ~7 o1 S; J  ^) g0 V( }  S8 @( A& H& a1 [% q8 b

0 u! [3 u7 q1 c: X9 C5 {. b( k# v* ]' L( K" `" u5 m/ x
9 {  t  o9 E* J1 A/ j* `

1 v* y2 s7 M% Z% i# @5 b$ J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36 学识 +5 收起 理由
MacArthur + 10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大地窝铺 + 2 谢谢分享!
蓦然回首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燕庐敕 + 4 给力
山远空寒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23:23
  • 签到天数: 2033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3-6-10 04:56:16 | 只看该作者

    - x9 r- g/ f/ ^! j
    ) I9 ?1 `  e1 [- c! Y有空讲讲美国人那倒霉的天蝎号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9:53:34 | 只看该作者
    holycow 发表于 2013-6-10 04:56
    . @; s) D9 b# r% n- u2 Q9 c% o有空讲讲美国人那倒霉的天蝎号吗?
    : `# s; r; O4 m  y5 Y
    那艇失事的说法版本挺多,不知该信谁的,还是算了吧
    * b! n7 Q8 v- B; f* O4 N# r' I  O6 c7 b. c- C
    : G4 k. z( t, ?& j8 \% ]
    ) a& W6 |+ i# Y; D+ Y

    4 c1 {; }( t, e; W7 z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4 11:1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13-6-10 10:27:4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拜读老兄大作
    $ e  m, E' b4 @5 @+ l4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6-10 10:45:48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潜艇撞击美日潜艇的新闻!

    点评

    应该很难吧。  发表于 2013-6-10 15: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6-10 17:21:24 | 只看该作者
    [quote]lycomm 发表于 2013-6-10 10:45 0 T+ A, ^. ]: P8 q4 c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潜艇撞击美日潜艇的新闻!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14 09:4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7#
    发表于 2013-6-10 17:46:13 | 只看该作者
    能不能讲讲库尔斯克号的故事?那个的说法也太奇怪了。还有,就是中国那次潜艇出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6-10 20:20:56 | 只看该作者
    马克西姆 发表于 2013-6-10 17:46
    * j  C1 U5 [0 q* O+ e3 f能不能讲讲库尔斯克号的故事?那个的说法也太奇怪了。还有,就是中国那次潜艇出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
    ( c2 |/ `8 X) B6 z8 q2 p
    库号的问题很简单,残骸打捞上来后,证明致命爆炸部位在鱼雷舱,外翻的壳体材料非常明显,根本就不是撞的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14 09:4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9#
    发表于 2013-6-10 21:02:52 | 只看该作者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6-10 20:20
    " o) r0 @! a0 y$ \6 W+ ]& O库号的问题很简单,残骸打捞上来后,证明致命爆炸部位在鱼雷舱,外翻的壳体材料非常明显,根本就不是撞的 ...

    4 ~$ m: f# u- v5 r3 y) s, o/ e是老毛子自己玩脱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10#
    发表于 2013-6-11 21:02:27 | 只看该作者
    马克西姆 发表于 2013-6-10 21:02
    + k; W5 |$ q8 f- a9 a是老毛子自己玩脱了?!?!
    # U" Z1 h  y- h$ o2 C) `
    导弹爆炸,可以说是苏联解体的后遗症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7 13:52 , Processed in 0.04542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