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97|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桂林抗日保卫战:桂林的地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1:45: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部 围城3 ?+ u8 g) J7 R5 A

( v) U& w5 G. i4 F9 R一.        桂林的地形' U( o0 @5 B7 c9 A6 Y

  v# J2 U+ S  _/ {桂林位于广西的东北部,是广西进出湖南以及华中地区的咽喉要道。在新桂系获得广西的统治权之后变成全省政治中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在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量文化界人士从香港等地辗转来到桂林定居,使之成为抗战期间著名的文化城。1942年6月,美国第14志愿航空队(即众所周知的“飞虎队”)将位于桂林市西南的临桂县秧塘机场作为自己的基地之一。此后美国援华空军亦将秧塘机场设为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的重要基地之一。1944年侵华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后,广西省政府从桂林迁到柳州西偏北的宜山(今宜州,距离柳州约90公里)。桂林展开了大疏散,中美混合空军放弃桂林机场。桂林作为华南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的地位彻底结束。
) G) A: y, d+ {$ T; O7 _3 k5 _' u' E' N1 q% N3 g. p: I* |( n
" r( s: s$ g- z# d+ D
2 h8 E4 r  c" f3 b$ f$ h
从网络地图上抓下来的广西行政图。可以看到广西东北部和东南部的大门分别是桂林和梧州。柳州位于整个广西的中心,也是广西的交通重镇。桂林既是广西的屏障,也是柳州的屏障。一旦桂林不守,柳州将受到来自北方的直接威胁。0 `  Q1 m- m5 k

" n* m1 w6 a5 H5 D地理上的桂林,一般包括广西东北部以桂林市为中心的所有县治。湘桂铁路从东北向西南纵贯桂林地区,将该地区分为路东和路西两个部分。从北到南,沿湘桂铁路的县治分别是全县(今全州)、兴安、灵川、桂林市、临桂、永福。在湘桂铁路以西的县治则有资源、龙胜。在湘桂铁路以东,从东北到西南的县治分别是灌阳、恭城、阳朔、平乐和荔浦。6 _/ v7 r. `2 M2 V# s
) |$ ^7 f; K3 q1 z: k: M% e5 |, o
! G8 t7 z) [* Y8 k% W/ Q

/ p3 |8 D, R2 n2 V同样是从网络地图上扒拉下来的广西中东部地形图。可以看到柳州一带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广西东北部的桂林,西靠越城岭,东临海洋山。全州以东则是都庞岭。 就地形而言,非常适合防守来自北方的入侵者。特别指出一点,桂林北大门是全州(当时称为全县),全县以南以东通往湖南道县的公路,当中需要通过永安关。道 县南是湖南江永县。如果想要从江永县经过西南进入桂林的恭城,需要通过龙虎关。这两个关隘是桂林的东门。但是一旦全州丢失,那么它们的防守作用便顿失。 1934年红军长征的时候从永安关进入广西,自西向东掠过海洋山北部进入越城岭,结果在兴安、灌阳和全州之间遭到湘军和桂军的夹击,损失过半以上。哦,对 了,本地图上居然没有标出兴安这个重要县城的位置。如果读者留意一下,可以发现该地图东北部灵川和全州之间,有个绿色的G72标志。从这个标志下往西南延 伸的绿线与黄线交汇处便是兴安县城。8 S8 d( K/ R( U5 ^$ K2 V# M9 C- a

* C0 @  D4 t* d' @, M2 }) u, U整个大桂林地区基本上处于岭南的越城岭、都庞岭和海洋山等三大山脉之间。都庞岭在东,海洋山在中,越城岭在西,呈南北走向。这三大山脉山高路险,原始森林至今密布。越城岭俗称老山界。主峰猫儿山海拔高达2142米,为华南第一高峰。海洋山的主峰也有1936米。猫儿山是著名河流漓江(自下游平乐段后改称桂江)的发源地。海洋山是湘江的发源地。三座大山大部分道路险峻难行,但是在三座山脉之间,有海拔较低的狭长谷地大致呈南北向通过,在狭窄处形成各个隘口,成为湖南和广西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这些谷地一般海拔较低,与各个山脉的高度差在千米之上。2 F6 Y: \6 J# f, _

0 b( z- h& a5 \7 z$ {在这些绵延不绝的谷地当中,湘桂走廊是最重要的交通要道。这条走廊从东北向西南延伸,从湖南南部直达广西东北。其北部较宽,中部狭窄。最宽处可达数十公里,最窄处只有数百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广西境内的湘桂走廊北起全县黄沙河镇,南至荔浦县,全长接近250公里。其顶部在全州部分呈喇叭状,相对开阔。湘桂走廊向南延伸到兴安县之后,西有越城岭,东有海洋山两大山脉,开始变得十分狭窄。湘桂走廊从灵川以南,经过桂林到达阳朔和荔浦,虽然相对开阔,但是各种山峰突兀出现在平地上,构成独特景观。
5 O0 ~& O/ d1 E1 D8 R( A. S# l/ l2 N+ y, r
湘桂走廊的交通要道有公路和铁路各一条。湘桂铁路于1937-1941年期间建成衡阳至来宾段,长度为608公里。其中衡阳到桂林长度为362公里。桂林到柳州176公里。柳州到来宾70公里。湘桂公路和湘桂公路从全县到桂林基本与湘桂走廊平行,长度约为140公里。从桂林市开始,湘桂铁路向西南山区延伸,穿过永福及其南部森林山区到达柳州。公路则沿走廊向东南延伸直到荔浦,再从荔浦向西经过修仁镇折向柳州。桂林市距离荔浦距离大约在125公里。柳州距离荔浦的距离是138公里。走铁路经桂林要比走公路路程要减少将近100公里。/ r& a7 P. W# Z2 M/ O) Q

7 j$ c! \+ U8 J/ }1 e1 G  w2 U如果想要从湖南到达桂林,大致要走过下列这些重要河流:从黄沙河镇开始,乘坐火车要经过长乡河、白沙河、咸水河、小溶江和甘棠江。前三条河流分别是湘江支流。后两条河流是漓江上游支流。在非汛期的情况之下,这些河流的宽度一般不超过50米。如果是走湘桂公路全县到桂林段,则渡过的河流会略多,其中有横跨湘江的大桥。8 N$ |9 u3 d1 U) H

  x0 ]# J3 Z7 P2 c7 U从全县到桂林的湘桂走廊有两个重要的隘口。在兴安西南的严关是重要的隘口,本来略微开阔的地势到此处开始收缩,宽度只有数百米,越城岭和海洋山几乎在此处汇合。地势上非常有利于防守。在秦始皇时期就构筑有古严关城墙。此处曾经发生过多次战役。南宋和蒙元在此处的交战曾经迫使元军绕道而走。后清军南下,明末将领李定国征讨定南王孔有德也都曾从严关南下。
$ N7 g  C! @' G; p
9 `) ]8 k7 n+ I$ p自严关向西南,小溶江与湘桂铁路交汇一带地形比较复杂。这里不但地势狭窄,而且还是三条河流的汇集之处,行军不便。这一段的公路和铁路长度约在数公里,穿梭在河流与群山之间,是通往桂林的最后一道山地屏障。如果小溶江不守,则桂林北部的最后一道屏障便只剩下距离城北约12公里的甘棠江渡口。因此,溶江-严关之间数公里的山隘是桂林北部的防守关键。9 I1 o3 t: d# D7 b! _8 b3 h

3 d( \, ^( x: u3 t5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全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湘桂走廊北端的喇叭形平原上,全县是长乡河、灌阳河以及湘江的汇合之处。从全县西南可以走湘桂走廊到达桂林,也可以走海洋山与都庞岭之间的小道绕过桂林到达阳朔、平乐、荔浦等县治。一言以蔽之,全县既是一个补给基地,也是一个前进基地。从全县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进入广西的路线。蒙元在占领全县之后,因为无法直接攻破兴安的严关,便从全县南部取到都庞岭和海洋山之间的小道,进入灌阳,绕道桂林南部发动进攻,最后得以攻陷桂林。但是海洋山和都庞岭之间的道路林木丰茂,崎岖难行,无法运送重型武器,难以补给。军事领导人在决策过程当中需要将这一点纳入考量。
3 m6 j* V) ~# z& q8 I- a/ [: T: x1 K8 C
另外,湘桂走廊的地理位置重要,原因在于湘桂铁路的存在。湘桂走廊并不是唯一可以通过的道路,但是它确实是唯一通铁路的道路。一旦军队不依赖铁路,甚至是不依赖公路行军,那么可以选择的道路的确很多,加上没有太过于宽阔的河流形成天堑,此处并非军队的死地。1934年秋天,红军从湖南进入广西。便先后横穿都庞岭,掠过海洋山北部,强渡湘江,直取越城岭。梦秋每次经过这些故地,看见巍巍高山之时,由衷地佩服红军所具有的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在中学课本当中有一篇陆定一的《老山界》详细讲述了红军翻越越城岭的情况。2001年梦秋在前往越城岭主峰猫儿山的路上,导游还说起当年给红军带路的向导尚在人世,可惜她已经是又聋又瞎,难以交流。
. ^% v! V- A# l5 {$ q9 _+ s: W1 W$ I' Q+ E: Q% J3 Y* V' @
简而言之,桂北地形复杂,河流山脉纵横,对于机械化部队作战有一定难度。但是在高度机动性、意志坚决的轻装兵团面前,这些困难并非不可克服。很不幸,在那个年代中国军队面对的就是这样一支对后勤依赖较少,具有比较坚决的战斗意志的侵略军。+ U9 r* Y  J- }

$ y5 K% z! F+ c& R; q* q5 H4 i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34 学识 +11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10 + 4
MacArthur + 10 + 4
燕庐敕 + 4
老芒 + 10 + 3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1:47:57 | 只看该作者

桂林抗日保卫战:日军的战斗决心以及内部矛盾

二.日军战斗决心以及内部矛盾
/ z! q& y: ^! z8 p2 w5 \& A
& g' ]" \3 F. }& W0 H5 U5 t说到桂林抗日保卫战,就绝对不能忽略当时的战争背景。1944年,日军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会战”。战役目的在于打通北平-汉口(平汉线)、广州-武昌(粤汉线)以及衡阳到广西来宾(湘桂线)铁路的大陆交通线,保证从中国东北到中越边境3000多公里交通线畅通。“一号会战”的次要目的是占领柳州、桂林和广西平南的丹竹机场,使美国空军无法使用这些地方的机场对日军本土进行战略轰炸。“一号会战”主要由三大战役组成,分别是豫中会战,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4月17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在河南首先发动豫中会战,到6月2日,河南以及湖北北部平汉线沿线全部陷入日军手中。中方丢失郑州、洛阳等重要城市。日军打通平汉线的目标基本完成。
0 i; P# _! [4 e; N6 x( j+ k1 H9 R
/ l/ r$ ^& t, I5月,侵华日军第11军发动长衡战役,从武汉地区出发向长沙与衡阳发动进攻。6月18日,长沙失陷。6月28日,衡阳战役开始。中国军队与日军大战47天。8月8日,衡阳守军未能等到援军,力竭不支,最后投降。关于这场空前激烈的抗日战争城市保卫战,已有诸多历史文献详细描绘,我在此不多言。日军此战亦损失严重。担任主攻的第11军第68以及116师团此后没有参加桂柳战役,而是就地警戒铁路沿线。担任阻援任务的第58以及40师团也受到不小的损失。10月9日,第六方面军参谋长宫崎周一少将在衡阳附近调查负责守备的第68师团。该师师团长汇报的缺编情况如下:“军官缺额40%,准士官以下缺额30%。预定月底到达军官95名(其中干部候补生出身的55名,其余为现地征集)及低级军官、士兵2000余名。” 。目前并未找到第116、58和40师团的损失数字,但推测应该与68师团相差无几。第58师团和第40师团可能损失略少一些,因此在后来的桂柳战役当中担任主攻桂林的任务。& M7 s7 z; [9 d: L* y* D

+ y- T4 U) `) y5 }2 c长衡战役之后,日军用了三周时间休整补给以及调整部署。8月22日,日本“中国派遣军”下令编成第六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官由冈村宁次大将出任,以便统一指挥和协调方面军下属第11军和第23军针对广西的军事行动。岗村此前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在第六方面军任上呆了只有三个月就调任中国派遣军司令。因此他在回忆录当中称调任第六方面军司令官是一项“异常人事调动” 。/ X' g. q. F6 e' R/ k) x" m
7 L; v4 d+ o" E# Z/ {1 W
在此之前的长衡会战,负责主攻的第11军由“中国派遣军”直辖。第六方面军司令部在整个桂柳战役期间均设在衡阳南岳。实际方面军司令部直到9月10日才开始行使指挥权。未曾等到第六方面军司令部完全编成,8月29日,第11军下辖之第3,第13,第34,第37,第40,第58六个师团、第3坦克联队,以及若干独立炮兵部队等技术兵种即沿湘桂铁路向湖南西南部、广西东北部发动进攻。于此同时,在广东清远一带,由日军第23军(以第22师团、第104师团,独立混成第22旅团、独立混成第23旅团作为进攻力量,以独立混成第19旅团,独立步兵第8旅团、独立步兵第13旅团担任守备任务  ),溯西江而上,向粤西和广西的东南部发动进攻。按照刚刚组建的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部的作战方案,第11军和第23军将分别从广西东北和东南向柳州发动钳形攻势,将由第23军攻占柳州。两军将在柳州平原一带配合行动,准备分割包围柳州以西的中国守军。
) z, ^0 `2 `3 K
+ R) O. f5 I3 z2 f" O! J日军在发动“一号作战”之前拟定的作战计划显示,日军原计划打算在1944年6月初发动桂柳会战,将动用“中国派遣军”第11军,第23军以及第13军总共13个师团的兵力 。整个“一号作战”将在1945年1月至2月左右结束,实现与日本南方军驻法属印度支那的第21师团的会师,彻底打通南宁到越南之间的公路。但是长衡会战,尤其是衡阳保卫战对日军实力的打击极大,日方的资料 认为在经历长衡会战之后,各师团损失了3-4成。衡阳保卫战对于日军的士气打击也很大。第11军在拟定桂柳作战计划的时候,曾经考虑桂柳会战的激烈程度不输于衡阳。并在作战计划中,初步拟定由第11军当中战斗力最强的第3师团(名古屋师团,常设师团,曾经参加过南京大屠杀)负责主攻桂林。另外,由于武汉到柳州远达1100公里,日军必须考虑其漫长的补给线随时可能遭到切断,全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c6 \$ |0 i  g) u

9 H; f& r; h) u/ C" A虽然第11军有所担心,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扩大侵略的决心。相比之下的“中国派遣军”则相对保守。这跟当时太平洋战争局势有关。1944年7月,当日军陷入衡阳苦战的时候,缅甸战场的松山和英帕尔平原正在同时进行着两场激烈的战斗。7月10日,日军在英帕尔战役当中损兵折将,被迫终止战役,撤回部队。9月初,日军第15军撤退时受钦敦江所阻,5万多人全部损失在钦敦江西岸。第15军出发之前有10万余人,渡过钦敦江后又有一定损失,最后生还者大约只有3万余。9月7日,以金光惠次郎为守备队长的日军松山守备队在苦战后终于全灭。“中国派遣军”显然受到这两场战役的消极影响,“避免英帕尔结局”屡屡成为日军文件当中的字眼。第六方面军参谋长宫崎周一少将的日记当中曾引用冈村宁次的话说:“据来自东京方面的消息,参谋本部第二部及陆军省有关部门对本次作战(即桂柳会战)颇有异议。为避免重蹈英帕尔的覆辙,对确保后方补给,望加慎重。” 。可见“中国派遣军”方面认为第11军南下的过程当中应当小心谨慎,在保证补给线之后才能继续发动进攻,以避免出现孤军深入的局面。
* o  `2 p( K4 z+ M! g+ a6 O1 s
0 h6 x* _9 H* @8 A- b& d* T* Q4 H$ t“中国派遣军”和第11军在战略方面也出现一些争执。因为衡阳保卫战持续月余,使1944年3月制定的“9月攻占桂柳”的目标已经无法达成。“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内部有人认为同时进行打通粤汉线和湘桂线两大战略目标过大,兵力不敷使用,应该极力确保打通粤汉线。由于出现争议和攻占衡阳的时间大大超出预想,在衡阳被攻陷之后,日军即着手修改原定作战计划。经过宫崎周一前往第11军司令部与司令官横山勇中将当面协调,最后决定一号作战大体行动目标保持不变,第二期任务确保打通湘桂线的优先权,之后的第三期作战再打通粤汉线。相应地,攻占桂柳的目标也延后到11月。不过,宫崎周一与横山勇这一次的面谈气氛让前者感到很不高兴。宫崎后来回忆,横山勇劈头就问他:“总司令部从来就有制止我军向前推进的倾向……是否有内在原因?”这句话道出了他和日军高层之间互相猜忌的事实。横山勇的骄横和独断在侵华日军当中大大有名。最著名的一次大概是在1943年11月的常德会战。中日两军在常德大战20天,以中国军队于12月9日最后收复常德告终。12月10日日军大本营命令第11军继续进攻常德。横山勇竟然答复道:“这次作战损失不小已很疲劳”为理由拒绝进攻。由于第11军下辖部队是“中国派遣军”当中最精锐的部队。日军大本营竟然对他的决定无可奈何 。此外,中国派遣军司令畑俊六也跟横山勇有私人矛盾。, v) x9 {: w9 N' `

) Q% l4 O, f7 ]. i6 o4 z* \& W% V2 A* o1 l除了在打通湘桂线还是打通粤汉线上有分歧外,日军对究竟是由第11军还是第23军攻占柳州的问题也有分歧。这一次的矛盾产生于第六方面军和第11军之间。宫崎周一在与横山勇面谈的时候,横山勇曾经当面要求使用第11军攻占柳州。宫崎未做正面答复。在9月底岗村视察第11军司令部的时候这一点才得以明确:由第23军攻占柳州。岗村为什么做出由第23军攻占柳州的决定,这一点不得而知。但是从后面战场局势的发展使这一目标难以实现,而且也埋下了第11军和第六方面军之间的不和。第六方面军未编成之前,日军“中国派遣军”内部已经在发动军事进攻的节奏上产生矛盾。当第六方面军编成之后,这样的矛盾即产生在方面军司令部和第11军司令部之间,并始终贯穿整个湘桂战役。
# I+ |( q5 F3 c: Z
7 T0 O2 G. d) u有趣的是,在7月份是否就编成第六方面军的问题上,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认为应该将第11军升格成为第六方面军,日军内部有人嘀咕这位将军想要自己当方面军司令官。可见日军内部对横山勇的骄横跋扈也多有不满。最后出任司令官的是冈村宁次。岗村是第11军的首任指挥官。在整个桂柳战役当中,岗村大部分时间都在生病,对于第11军的干预并不多,恐怕也难以干预。11月24日,攻陷柳州后不久,他即升任中国派遣军司令。由冈部直三郎大将接替他的第六方面军司令官一职。在岗村离任之前的11月22日,横山勇也调离了自己任职近两年的第11军,出任负责本土守备的西部军管区司令。这个军管区在1945年2月编成第16方面军,战斗序列当中有14个师团和一个高射炮师团外加12个独立混成旅团和大量纸面上的技术兵种,看似是一个庞然大物,战斗力却极其低下,不过是用来防止美军登陆的炮灰部队而已。这个调动直接使他离开了中国大陆战场,等同于明升暗降。; N! q% g  H- m% _: H5 Q" F

9 r0 m% j' E, f编成后的第六方面军下辖第11军,第23军以及后面在武汉周边担任守备任务的第34军。9月27日,第六方面军从关东军中又调来一个军司令部,将留守湘桂线、粤汉线的部队编成第20军,归入第六方面军建制。第20军负责豫湘桂战役当中第三期任务,打通粤汉线。军司令官是坂西一良中将。宫崎将他形容为一个酒鬼,其内部并不和谐。: U. Q' X# V8 G2 Q; o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34 学识 +8 收起 理由
煮酒正熟 + 10 + 4
MacArthur + 10 + 4
燕庐敕 + 4
老芒 + 10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1:49:45 | 只看该作者

桂林抗日保卫战:桂柳会战前第11军的人数

梦秋 发表于 2012-8-19 11:47 # e) D+ W% _2 a' Y* n
二.日军战斗决心以及内部矛盾
# G% B6 [0 ^! l& y& U! y& s0 H' p; C+ ]8 A, a9 Y
说到桂林抗日保卫战,就绝对不能忽略当时的战争背景。1944年,日军发动了“ ...

/ E: h4 D6 B! d三.桂柳会战前第11军的人数" h) V$ O7 E8 v) ^

; J; L. o. i* g对于在桂柳战役当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日军第11军究竟有多少人,一直有各种模糊不清的说法。日方在《一号作战•湖南会战》当中声称发动湘桂会战前,第11军有36.2万人,马匹6.7万,火炮1282门,汽车9450辆,坦克(包括轻装甲车)103辆 。这些数字当中,军队人数和马匹数目实在太大,以至于该书的译者直接在注释当中说“以上数字疑有错误,原书如此”。' |9 E* D( Z9 H& [( r% X* a6 ]& |

+ q- Q3 h9 R1 N4 F先来看看长衡会战前第11军的人数:《民国军事史》 当中说到,第11军在发动长衡战役之前下辖第3,第13,第27,第34,第37,第40,第58,第68,第116等共9个步兵师团,另有半个坦克师团,五个独立炮兵联队,两个独立工兵联队,两个飞行团,一个独立骑兵联队。《白崇禧回忆录》当中说长衡会战之前日军有9个师团,4个独立旅团,一个联队,两个野战补充队,共约70万人 。这个数字大得过分,明显是白崇禧的口误。他随后说到参战的中国军队有24万人,在人数上占优。这就说明参加长衡会战日军的人数肯定小于24万。6 O5 g! i8 W+ E. n

) h7 }( k& I" n7 ?) @. e1 c郭汝瑰认为第11军下辖应该有8个步兵师团以及一个独立旅团,即独立混成17旅团 ,没有《民国军事史》当中所说到的第27师团。实际上第27师团虽然参加了长衡会战,但是一直作为第二线部队担任第11军左翼的掩护任务,战斗较少。在战斗序列当中,第27师团的确编入了第11军序列。郭汝瑰漏掉了第27师团。( J) r& K' R" I8 j# R) Z( z' q
2 o% j9 p+ J: m$ I/ }8 c6 b3 c) T; W
长衡会战之后第11军人数肯定大大缩水。一个原因是战役损失,另一个原因是战斗序列发生变化。在桂柳战役当中出现的日军第11军番号只包括第3,第13,第34,第37,第40,第58等6个师团,较之从前少了两个师团。独立混成17旅团被编入方面军直辖部队。在9月10日第六方面军正式行使指挥权后,方面军司令部将第68、第116、第27和第64师团(从扬州调来的师团,原隶属第13军),第1和第2野战补充队编成第20军,没有参与桂柳战役 ,而是参加了打通粤汉线的战斗(在桂柳战役之后)。第20军在次年参加了湘西会战(即雪峰山会战),结果打了败仗。5 P9 }, F+ l( ~7 D/ F! ~
6 E, }  [6 c/ N# H+ n5 D0 W6 x
有一个有趣的数字应该可以说明第11军的总人数问题。日方在长衡会战之后自己说“各兵团已遭受3-4成的损失”。 日军自己统计的截止7月20日之前的损失情况显示,在未占领衡阳之前,第11军的损失为19286人(其中战死3860人,受伤8327人,患病7099人),占第11军总人数的15.1%。如果按照这个数据反推,第11军在发动长衡会战之前总人数应该为127721人。日军这组损失数据颇让人觉得可疑(尤其是生病人数)。后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写的《湖南会战》 当中所说,到8月下旬,“战伤人员已达6万”,这个数字几乎占了第11军反推人数127721人的半数。按照常规推理,第11军此刻已经等同于丧失战斗力。而实际情况又并非如此。只能认为,在长衡会战当中日军损失人数确实比较多,但即没有多到“战伤6万”,也不会少得只有“战死3860”。郭汝瑰引用日军的统计数字说到8月中旬,日军伤亡人数大约在4-5万人之间,应该是一个相对中肯的数字 。不过需要指出,这个数字不仅仅包括衡阳保卫战日军损失的数字。它也是整个长衡会战日军损失的数字。) q: E  j  K9 @7 ?: g4 m
4 t0 h5 W, N0 w5 F7 a- Q: R
另外,127721人这个反推过来的数字似乎小于8-9个师团外加一个独立旅团所应该有的人数。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在长衡会战之前,第11军的实际人数应该大于127721万人,小于白崇禧说的24万人。我从网上找到一篇《长衡会战日军参战兵力述考》 (作者柯育芳),里面提出对于长衡会战日军参战兵力有四种说法,分别是12万,17万,20多万和36.2万。该文最后的结论是“12万人大抵是日军会战开始第一阶段第一线的兵力;17万人是日军会战第一阶段投入的总兵力”。可以合理推论,长衡会战前第11军负责主攻的部队在12.7万人到17万人之间,不含航空兵。4 a; j, X4 g. z. e

0 Y/ m: P+ V) E$ V对于湘桂作战的激烈程度,日军已经有所准备。第11军从武汉发动作战之前开始,即考虑到人员损失问题,特编列了第1、第2、第5和第10野战补充队 。每个补充队总人数相当于一个旅团。实际上在长衡战役期间,野战补充队就已经担当起部分守备任务。第2野战补充队甚至在醴陵一带投入了对中国守军王陵基集团的进攻。桂柳战役初期,“中国派遣军”把第1和第2野战补充队补入第20军当中,相当于为日军补充了一整个两旅团制特设师团,人数不应该少于万人。由此可见此前长衡战役日军人员的消耗情况。但是未见有将别的补充队补入第11军中的记录。此外,由于衡阳保卫战中伤亡最惨重的第68师团(下辖的第57旅团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被击毙)和第116师团后来被归入第20军建制。第11军参加桂柳会战的部队总人数应该略少。
& A/ }* ]  I' p
  S0 L5 r- E% `4 b9 o参加桂柳会战的第11军6个师团当中,第3和第13师团(1907年设立,1925年裁撤,1937年9月10日重建,之后参加淞沪战役和南京大屠杀)两个师团均为常设甲种师团。冈村宁次称其为“中国派遣军”当中的“王牌军” 。按照日军编制,每个甲种师团理论上应该配备两旅团共4个步兵联队以及其他一些技术兵种联队或者分队,满编时人数应该在2.4-2.8万之间。但是在根据桂柳战役中出现的建制来看,两个师团都只有3个联队,配属工兵联队。第3师团有骑兵联队,第13师团则没有。换句话说,两个甲种师团都处于不满编状态。
9 ]$ y7 n! l& r2 O1 \3 v3 R+ @# O6 w/ `; y7 F8 d
第11军另外4个师团当中,第34,37,40师团都是三联队制乙种师团。每师团理论人数大约在1.8万人左右。第58师团是丙种师团,下辖2旅团。每个旅团编有加强的普通步兵大队两个,称为独立步兵大队。理论总人数在1.1万人左右。这样看来,第11军6个师团的总人数,如果不算配属的独立技术兵种联队或者分队(如坦克第3联队、骑兵第3联队,工兵联队,独立炮兵联队、通讯、运输、侦察分队以及野战医院),满编人员应该有11.3万人。6 c; ^( G0 f/ Z& G) W

' |; U5 t& v- M* e8 L7 T《白崇禧回忆录》中说桂柳会战期间第11军和第23军人数相加约有18万人,何应钦则在《八年抗战之经过》(185页)说日军两军人数约15万人。考虑到第23军仅仅编有两个特设师团(第22和第104师团)以及两个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混成第22和第23旅团,),人数最多不会超过5万人,白崇禧所说的18万人可能有所夸大,何应钦说得比较准确。据31军131师391团团长覃泽文的回忆,当时“上级通报敌军有八九万人”。这应该是没有包含技术兵种联队和分队的总人数。桂林防守司令部副参谋长覃戈鸣的回忆是“十二万人”。折中说来,即便加上了后备补充人员,在第11军以6个师团外加若干个技术兵种联队及分队发动桂柳会战之时,其总兵力应该在10万人左右,或者略少于这个数字。覃泽文以及覃戈鸣都是是参加了桂林保卫战的重要人物,在后面我们会重点说到他们的作战经历。
6 x8 P# \' y7 V& L6 v& t% C* D* j8 b* p0 t6 ~  \7 f
最后,各种回忆资料上曾经提出在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期间第11军有伪军相助。但是伪军并未参与一线作战和守备任务,在大部分情况下承担后勤运输和情报工作,且番号不明,因此并未将伪军列入两次会战的日军总人数当中。
6 U4 c# R9 S8 E7 D/ L& p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4 学识 +4 收起 理由
MacArthur + 10 + 4
燕庐敕 + 4
老芒 + 10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1:51:30 | 只看该作者

桂林抗日保卫战:日军补给情况

梦秋 发表于 2012-8-19 11:49 1 g" Q! m1 h9 \% N+ M
三.桂柳会战前第11军的人数. L* J" c: g2 u

% A+ }3 s- a2 Z4 {3 W6 _  \对于在桂柳战役当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日军第11军究竟有多少人,一直有各种模糊 ...
+ ^4 u4 R. M/ ^
四.日军补给情况! K! b+ G- H( @( j$ |% S* K
4 D# \4 `) }/ E
不能不说,日军大本营给予“一号作战”的物资是吝啬的。不过这是因为日本战败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日军所有资源均捉襟见肘所致。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全史》里说:“(一号作战)全作战期间仅有:地面普通弹药四个师团的作战用量;航空弹药约两个飞行团的用量;汽车燃料约4万千升,航空燃料约1万千升,渡河用船只约600只。”很要命的一点是,这些物资分配要按照华中6,华南1的比例分头集中。 看来服部已经自动排除了河南战场。就算是这样,如果按照6:1的战场比例分配,日军第11军6个师团在进行桂柳会战的时候,获得的弹药补给总数将不超过一个师团的作战分量。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再者,以长沙衡阳到柳州桂林的千里战线,又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补给损失将会大大超过一般状况。
' ?: _# d7 L* j  i0 V, ?/ e
3 Z, N/ I. k# [6 w' F漫长的补给线给日军肯定带来了麻烦。但是鉴于这是一支善于就地解决补给的军队,因此可以想象他们是如何获得生存的必要资料的。《一号作战》当中收录了不少这方面的细节。衡阳保卫战过程当中,当地早稻已经日渐成熟。日军便将其采集下来,放到钢盔里,用木棒捣成糌米。如果不小心分到了糯米产区,有些鬼子会吃得胀肚子。虽然主食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副食的问题却很严重,日军只能吃辣椒叶和南瓜叶等。实在没有副食的情况下,只好用大米就咸盐。此外,为了让部队能够吃得相对好一点,日军发明了轮战战术。在前线的部队要比在后方休整的部队会优先获得较好的伙食,于是在长衡战役当中,尤其是在进入了战壕对峙的衡阳保卫战当中,日军会轮流让各部队上前线,以期改善伙食。宫崎周一回忆说,日军在快速前进的过程中由于食品得不到稳定供应,只好“吃路边摊贩不干净的油炸素丸子”。横山勇在衡阳保卫战当中腹泻病倒,跟当时较差的伙食不无关系。这种腹泻的毛病甚至连第六方面军参谋长宫崎周一也不能幸免。但是在衡阳战役结束之后,渐有回家的老百姓摆摊向日军出售食品。湘南地区物产丰富,尤其是在7、8月,早稻收获,晚稻已经播下之后,粮食供应应该可以基本保证。在宫崎的回忆当中也记录说,广西的物产丰富得惊人。本文据此推断日军的粮食供应当无太大问题。但是日军别的物资供应却还是十分短缺的,甚至是一些看来很平常的物资也会供应不上。
( _5 t7 u! a- f1 A
6 a8 N  N# _5 W7 V这个现实可以通过日军在衡阳保卫战当中缺少火柴这一点得到证实。不过中美混合空军帮了他们一个忙。在向衡阳城内坚守的中国军队伞降物资的时候,很多降落伞落在日军阵地上。降落伞绳带是不错的火绳,降落伞布则成为鬼子的被单。被服在后来的桂柳会战当中也成为问题之一。当时已是初冬,冲到柳州鹿寨县一带的日军第13师团发现一处中国军队的被服仓库。尚穿夏季单衣的日军立刻穿上了中国军队的棉袄 。从中国人的眼光揣测,作为劲旅的第13师团尚且如此,别的部队情况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即使到桂柳作战后期的12月初,日军已经打进贵州省之后,第3师团仍旧有穿着夏季单衣的部队。
. O+ W( _+ l- ]1 n4 N' Q. R0 D% x4 i5 c
即使粮食和被服不够,也还可以尽最大可能就地补给,但是弹药不能够全部依靠缴获来维持下去,特别是第11军步兵普遍装备三八式6.5毫米口径步枪,其子弹与中国守军使用的中正式、德制毛瑟K98步枪使用的7.9毫米口径子弹以及美制斯普林菲尔德步枪7.62毫米口径子弹并不兼容,使日军无法使用缴获的中国军队的步枪弹药。但是事情并非没有例外。第11军在湘桂黔作战期间武器缴获颇丰。中国军队在全县、桂林、蒙山、荔浦、柳州、宜山和贵州独山都出现军火库失守的状况。虽然对于许多军火库,来不及搬运的日军采取炸毁方式。但是蒋委员长武装日本人的速度还是惊人的。日本人记载:“日军制式武器的弹药显著不足,前线部队几乎均以缴获的机枪等作为主要武器装备”。 看到这里,你能说什么呢? 丢了土地,也丢了武器,除了丢人,没有什么可以形容的。
# K6 V$ q- F& A! m6 n
  Z0 d) J9 j& n4 ?6 D日军总体上来说仍旧尽量维持一条供给量相对稳定的补给线,但是补给数量并不大。第11军希望桂柳战役期间能够获得1万吨的物资补给 。但并未说明这是一个月的补给量还是一次战役所需要的物资基数。不过《一号作战》提供了另一个可以对比的数字:桂柳会战从8月底开始,到11月中下旬结束,时间长达三个月。第六方面军认为,即使最大程度利用湘江的水运,每个月的补给量也只能达到3000吨。据此平摊,每个鬼子每个月能够获得的补给只有30公斤。这里也可以推论日军所希望的一万吨补给量是一次桂柳战役所需要的补给量,而不是一个月。实际上,在长衡会战当中日军已经出现弹药匮乏的状况。据中国守军方面的资料记载:“(日军)前线兵团多分兵就地搜刮粮食,乃至食菜果根,弹药更行缺乏。衡阳及小水铺各附近之敌,虽以空中输送补救,其炮兵仍数日间无弹可发。”
1 s8 G  n2 v# o; }1 ?: F7 @1 L2 Q! o
0 P- x2 S4 i: J  s! s0 ?: V  ~考虑到第11军用于进攻的尖刀部队当中有第3坦克联队以及重炮部队,在补给品当中应当有相当部分物资是燃油、炮弹以及武器零备件等,那么每个步兵可以分到的补给品只能更少。除了补充有限的弹药之外,他们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别的物资补充。在衡阳战役结束之后,第11军主力部队第13师团曾经接收过非武器物资补给,但是主要补给品不过是一些旧鞋,每个士兵分到的副食不过是干黄酱和固体酱油 。但是就是这么一点可怜的补给量也因为中美联合空军掌握了制空权而受到极大影响。日军的数据显示,中美混合空军的飞机总数是日军可调动飞机的5倍。《一号作战》当中对此抱怨说:“第一线兵团继续补充的军鞋,只运到所需量的十分之一。” 我们可以想得到鬼子们进入广西的时候实在是有些穷酸的。这已经不是一支当年趾高气昂、装备精良、盔甲鲜明的侵略军。但是它的侵略性并未因此减少。
) r( i1 {$ L1 Y2 h6 @6 ~6 y: B% {
1 F7 a" W2 q9 `+ R8 \; s' P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侵华日军所普遍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子弹是21.1克。日军单兵一般携带120发子弹,全重量大约在2.52公斤左右。97式手榴弹4枚,全重量在1.78公斤。如此算来一个日军普通步兵所携带基本弹药量是每人4.3公斤。以第11军总人数10万人计算,日军单兵所携带的弹药补给量为430吨。如果要计算机枪手的耗弹量,这个数字会往上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 b% p$ C4 H4 a1 @' f! x7 h0 I
! ^3 j% b( h" d侵华日军的99式105毫米山炮的一枚弹丸重量是12.34公斤。《一号作战》当中曾经开列了洪桥会战当中第58师团100毫米加农炮联队发动一次攻击所需要的炮弹总数。其中,开始进攻前的压制射击,每门炮40发;支援冲锋射击及射程延伸,每门炮30发;阵内战第一期每门各35发;阵内战第二期,每门各15发。 单炮总计发射炮弹120发,总重量1.4808吨。该联队总共有10门100毫米加农炮。本次进攻一次消耗100毫米加农炮炮弹14.808吨。这仅仅还不算迫击炮、山炮、高射炮以及各种独立重炮兵发射的炮弹数量。日军第11军在洪桥会战和桂柳会战当中动用了6-7个师团。因此,可以大致推测日军第11军3000吨的月补给量,弹药供给已经十分勉强。别的物资大部分只好依靠就地抢掠。0 u- A% j: H4 C' s+ l

2 i. Y: O) a% K- f; U3 w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日军后方的守备和供应也成为问题。这不仅仅是第六方面军的问题,别的日军的日子过得也相当苦。宫崎周一的回忆中写道:“……同时占领常德,控制重庆粮道。为此命第34军承担这项任务。即把隶属第34军的三个混成旅团改成师团编制,所需装备依靠缴获武器及其他办法自筹。” 。
9 k, S) k- m' A% A& z
: B: g$ a; R" X宫崎的这番回忆应该指的是第34军独立混成第83、84和85旅团,全部在1945年3月10日由野战补充队升级而成,此时距离桂柳会战结束已经有4个月。有趣的是,第34军直到1945年3月才在山东编成,下面的确有3个野战补充队直接升格的独立混成旅团。第34军的编成是在1945年3月22日,入华北方面军序列,与占领常德,控制重庆粮道无关。6月17日第34军司令部转隶关东军,直接送到苏军的大嘴里。第34军所属部队转隶第六方面军。到此时才算是进入到了华中和华南战场,距离日本投降也不到两个月了。6月17日这三个旅团转隶第六方面军之后,指挥部分别设在汉口、九江和湖北应城(今属孝感)。宫崎的说法有多少正确性不好说,“所需装备依靠缴获武器及其他办法自筹”倒是提供了对日军军力的一个视角。
7 B5 S6 f" f+ ?  S' l* X  x5 X% o5 ?# r
在第11军向桂柳发动进攻的过程中,天气因素对后勤补给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很难判断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由于战争破坏,湘桂铁路和岳州(今岳阳)到长沙段的粤汉铁路早已经无法通行。日军估计最早要到10月底之前岳州-长沙段铁路才能开通重载列车 。在8月底日军发动进攻之后,战事持续到11月中旬,期间经历了桂北的秋汛时期。秋汛是因为控制华南的副热带高压逐渐变弱,北方的降雨带南移所导致。一般来说秋汛要到十月初到十月中旬之后才开始。秋汛的降雨量不会超过季风时期的6月,以间歇性降雨为主。但是1944年的秋汛降雨量要比往年偏大。连续的秋雨导致道路泥泞。宫崎周一视察第11军期间,曾经有乘车16小时才走了85公里的经历。
; w6 E( H( {: t9 G- b- V8 A5 ]! y2 y7 o; p% M' V
桂柳会战期间,日军基本丧失制空权,这导致很多时候只得选择夜行军,当然也影响了日军的后勤供应和人员流动。10月7日,岗村宁次从号称日军后方的汉口前往衡阳南岳的第六方面军指挥所,因为需要躲避中美混合空军的袭击,只得利用早晚时间飞行,“陆路唯有利用黄昏” 。本来只需要半天的行程,最后竟然用了3天。他的主要行李从陆路走到南岳的时候已经是11月16日 。从汉口飞往广州的航线受到中美混合空军的威胁尤其大。想要和第23军保持空中联系,必须由汉口飞往台湾,再由台湾飞往广州。岗村离任第六方面军司令之后,继任者冈部直三郎曾经尝试从南昌飞往广州,在降落的时候受到中美混合空军的袭击受伤。
9 w( O* N! i1 P2 J% m0 O1 w. S) @( E
不过,在桂柳战役期间因为天气原因,即所谓冈村宁次所称“四十日雨” ,中美混合空军不如夏秋交接时期活跃,这为日军的后期补给提供了一定方便。秋汛时期湘江水涨,航运一度可以直达长沙以南,最远可以到达衡阳。于是日军补给船队便沿洞庭湖逆流南下。9月7日,日军已经将500多吨物资运抵衡阳,其中300吨为弹药 。此后通过这种方式,日军陆续将9000余吨物资运送到长沙以南。这些物资当中的三分之一通过30个汽车队,不分昼夜地输送到9月14日被攻陷的广西全县。再下来要运送到日军前线各个师团,则基本只能使用骡马进行。为此在日军在统计数据当中专门开列了各个师团战马的损失情况。
" o+ \9 i2 h' G) U- \! S5 z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4 学识 +4 收起 理由
MacArthur + 10 + 4
燕庐敕 + 4
老芒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3 10:0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5#
    发表于 2012-8-19 15:39:30 | 只看该作者
    梦秋 发表于 2012-8-19 11:51
    ! P3 q! |- N# t9 S9 L# f四.日军补给情况: I9 V8 H  v$ {! z5 e. r
    . b8 l9 T& M) k6 [
    不能不说,日军大本营给予“一号作战”的物资是吝啬的。不过这是因为日本战败的趋势已 ...
    1 O' f8 ~9 O8 I7 r  T; g
    日军补给不济,没有制空权,国军还让人家打到独山。。。老蒋后来不输给老共是没天理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484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2-8-19 19:04:21 | 只看该作者
    晨池 发表于 2012-8-19 15:39
    1 ]! |- [* O2 i4 K( v$ C日军补给不济,没有制空权,国军还让人家打到独山。。。老蒋后来不输给老共是没天理了 ...

    ' h. G* W0 K, d# I中学时看历史书看到这里,就彻底不齿,从此再无粉国民党的可能。

    点评

    有一次我当那位“民国范儿”发明人的翻译,就很想问问他知不知道豫湘桂。后来一想算了,人家熟悉的是“夜上海”,跟他说这些是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8-21 09:31
    中学那会儿我还在看读者、青年文摘这些。。。  发表于 2012-8-20 14:1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2-8-20 04:15:41 | 只看该作者
    晨池 发表于 2012-8-19 02:39 . s5 n5 B: V: @6 D+ u
    日军补给不济,没有制空权,国军还让人家打到独山。。。老蒋后来不输给老共是没天理了 ...
    6 S- u1 s7 u3 H9 v9 P! B
    而且还是不流血的占领,也就是未经战斗,唉,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点评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眼看要没得吃了,能不恐慌嘛  发表于 2012-8-20 14:22
    这太丢人了,我只知道日军打到独山重庆一片慌乱,既然前线连抵抗都没有后方你慌乱有啥用  发表于 2012-8-20 14:1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8#
    发表于 2012-8-20 17:00: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拜读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9#
    发表于 2012-8-21 01:18:01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记载:“日军制式武器的弹药显著不足,前线部队几乎均以缴获的机枪等作为主要武器装备”。 看到这里,你能说什么呢? 丢了土地,也丢了武器,除了丢人,没有什么可以形容的。
    3 w  N" |" j3 q; @5 x
    除了丢人,没有什么可以形容的  7 B: I* j9 A+ ^5 M
    1 Q6 a/ v% }$ g/ N/ B% e9 E
    9 a1 o$ F1 n8 F/ h- s; B3 q

    点评

    所以后面把江山丢给老共啦。  发表于 2012-8-21 09:35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8-21 02:12:45 | 只看该作者
    问一下啊。
    & e. ?' Z3 m. J# ?
    ! S; r  `) g) A: a0 K广西当时应该还是桂系控制吧,李白向与老蒋不睦,老蒋还是想借日本人的手灭桂系吧。白指挥也是乱七八糟的,他是什么意思呢?保存实力,以后再和老蒋斗?问题是老家都丢了还有什么搞头?
    $ S- L* q: k' X/ J+ u% B+ @' W3 u: U+ |' Q7 }# M
    内斗与外斗本质没什么不同,就是人性弱点,外患强大,死到临头还内斗不止在世界历史来说也是屡见不鲜,中国各利益集团在外斗的时候怎样妥善处理内部矛盾还是个大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09:29:20 | 只看该作者
    晨池 发表于 2012-8-19 15:39
    0 J" |" A4 v# f- u日军补给不济,没有制空权,国军还让人家打到独山。。。老蒋后来不输给老共是没天理了 ...
    6 i5 e3 H- |7 U$ J
    是啊,边写边感慨。国军不但指挥有问题,而且士兵素质也极差。以后会慢慢写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09:32:56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2-8-20 04:15
    : A* a2 r2 ^" p) ]$ E6 _3 O而且还是不流血的占领,也就是未经战斗,唉,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 J# t+ N0 r, b! Z4 h
    丢掉柳州后就彻底乱套了,像一群鸭子一样四处乱跑,日本兵在后面撵。那一段我就不打算写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09:35:17 | 只看该作者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2-8-21 02:12
    * _  b4 R) H# b" h+ ?. {问一下啊。( K; W5 J- \+ o7 q
    , l( k1 l) v, ~9 K6 P5 b
    广西当时应该还是桂系控制吧,李白向与老蒋不睦,老蒋还是想借日本人的手灭桂系吧。白指挥也是 ...
    0 y: t$ l: o, o/ Q0 q
    白崇禧是想守土,老蒋不给兵力,最后只好选择留点本钱。桂系当时还控制着安徽一带,还有几个能打硬仗的军。反正鬼子迟早是要滚蛋的,所以守土不如保存兵力重要。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484 天

    [LV.10]大乘

    14#
    发表于 2012-8-21 09:44:17 | 只看该作者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2-8-19 19:04 + _( M, i0 W& F
    中学时看历史书看到这里,就彻底不齿,从此再无粉国民党的可能。
    8 n7 t& y6 K. e7 E
    中学看历史书,鸦片战争以后的没啥好说,就是无尽的压抑。抗日战争倒也罢了,但是临近胜利的时候还这样,脸上火辣辣的,从此知道国家丢脸和个人丢脸有很高的关联性。国民党能让四十多年的我都感到无比丢脸,丢了江山活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8-21 10:30:31 | 只看该作者
    梦秋 发表于 2012-8-21 09:35
    / I) P$ C# ]% i, c  x" ?9 K4 V8 J白崇禧是想守土,老蒋不给兵力,最后只好选择留点本钱。桂系当时还控制着安徽一带,还有几个能打硬仗的军 ...
    ; z; I# \6 F8 H4 o
    桂粤系和蒋的关系一直没解决,蒋有私心,桂粤系也一样,淮海时白的作为也算报这桂林一仇吧,不过最后还是把自己玩没了。# Y  z" F+ s: O  Z( \3 i

    " r: |/ G4 F8 m- j5 e+ K! v国民党说到底虽然接受了些西方先进思想,但终究还是农业社会的会党模式,战斗力还是不行,并且至今都没解决此问题,也算一个奇观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6#
    发表于 2012-8-21 11:35:06 | 只看该作者
    梦秋 发表于 2012-8-20 20:35 . [+ f- q: e( D
    白崇禧是想守土,老蒋不给兵力,最后只好选择留点本钱。桂系当时还控制着安徽一带,还有几个能打硬仗的军 ...

    2 W* L+ D, o# V1 ?5 v( `白崇禧本人倒是想守,也不惜用桂系的军队拼一拼,但是他所用的桂系将领早就没有当年的斗志和锐气了,于是仗打得是一塌糊涂。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7-2 00:12
  •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大乘

    17#
    发表于 2012-8-28 19:32:04 | 只看该作者
    写的非常好。

    点评

    谢谢。有新的在别的主题帖发了,欢迎指正。  发表于 2012-9-7 10: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8-29 23:25:28 | 只看该作者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2-8-19 06:04 4 M$ ?2 u- X6 |4 K/ k
    中学时看历史书看到这里,就彻底不齿,从此再无粉国民党的可能。
    1 u, [$ [# C7 N7 ~! s8 Q: q0 A
    啊,梦秋给陈丹青当过翻译?讲点他的坏事来听听?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484 天

    [LV.10]大乘

    19#
    发表于 2012-8-30 00:49:01 | 只看该作者
    海天 发表于 2012-8-29 23:25 ' c) W4 e( I- Q) i$ g" T7 s1 B
    啊,梦秋给陈丹青当过翻译?讲点他的坏事来听听?
    : G- }: Z9 F1 Y  F0 e/ s2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8-30 00:52:57 | 只看该作者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2-8-29 11:49
    & \" n/ N/ t8 W, A& R3 ~' f
    民国范儿的始作俑者不是陈丹青吗?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 12:42 , Processed in 0.07305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