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不爱吱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沙龙话题]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些个人看法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2-2 06:34:13 | 只看该作者
gordon 发表于 2012-2-2 04:49
这是一门课程叫做《数据分析》,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

我前面说的是错误的,即使数据 ...

在我看来,《数据分析》只是让你理解一组数据在不同层面的意义。但科学却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主要矛盾的问答。科学最大的问题,不是在简化的过程是否有过多的主观因素,而在是不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而你所讲的,是科学研究中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利用现有的知识,来完善对于整个事物的理解。

所以,现代科学研究之中,首创性是第一位的。
22#
发表于 2012-2-2 08:35:32 | 只看该作者
水风 发表于 2012-2-2 06:34
在我看来,《数据分析》只是让你理解一组数据在不同层面的意义。但科学却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主要矛盾 ...

你是对的,确实是随着对数据解读的不断深入,知识在累积,信息在不断丰富,

随着研究过程的深入,是剥了一层又一层,其实并不矛盾。

确实是对整个事物的理解更完善了。
23#
发表于 2012-2-2 10:5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2-2 15:39 编辑
这篇文字里面体现的思维方式,可能能够说明为什么科学思维在中国发展不起来。文字的逻辑链是断的,对观点缺乏清晰地描述以及合理推理


压根就不是推理的文字啊,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提出一个疑问和思考。照你的说法,我应该用符号逻辑,更严格。

科学的发展带来文学体裁的变迁,由于科学的发展,诗歌和戏剧退出文学舞台,而公然宣称虚构为主的小说,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

在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文学体裁就是散文,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例如培根就是散文的大家。我上学的时候,觉得散文行文太开放了,拿捏不住,所以不太喜欢。  

工作了以后,闲来就爱写一些散文。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logic 是 logos 流在平面上的投影。

当然还是不严谨的推论,从文学体裁上看,培根所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思维极度活跃的时期。
24#
发表于 2012-2-2 12:1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2-2 12:26 编辑

其实面对 “橡树村” 的质疑,我是没有太好的办法的。

因为现在讨论的问题是科技史,我也只能罗列一些事实,来提出我的看法,我既不能用数学,也不能用实验的办法加以证明。

其实是可以的,使用对照组实验,学习过逻辑的人和没有学习过逻辑的人进行对比,长期跟踪结果。

还有一些蒙古史的东西,也只能引用史书记载,这个没有办法,只能相信,官史如果不相信,就更没有可以依靠的依据了。

我的大部分论点都是不是我的,而是引用了很多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你要分析古代科技史只能这样分析,很多都是引用间接材料,而没有引用直接材料。
25#
发表于 2012-3-28 00:0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2-3-27 11:04 编辑
水风 发表于 2012-2-1 12:57
对于大掌柜的看法,是半支持,半批评。

现代西方科学的核心有三点,利用归纳来总结现象,利用逻辑推理来提 ...


同意水风。必须强调是现代科学。而现代科学在人类的科学实践中的时间寥寥有数,虽然成就巨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诞生前的中国古代科学实践有一定的帮助,甚至指导意义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本是朴素唯物论,矛盾论,按中国古代分法,可以说是“体”。而玄学这些玩意儿是“用”。体和用并不是不可分的。
26#
发表于 2012-3-28 00:09:35 | 只看该作者
gordon 发表于 2012-2-1 23:18
其实面对 “橡树村” 的质疑,我是没有太好的办法的。

因为现在讨论的问题是科技史,我也只能罗列一些事实 ...

你的思维比较发散。大家在按一个枝子跑,你会一下子跳出好多个枝头。我们都不知道该按哪个枝子跑下去了。最好还是一根枝子一根枝子地理顺了好。呵呵,大概就这个意思吧。
27#
发表于 2012-3-28 03:4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3-28 03:44 编辑
冰蚁 发表于 2012-3-28 00:09
你的思维比较发散。大家在按一个枝子跑,你会一下子跳出好多个枝头。我们都不知道该按哪个枝子跑下去了。 ...


本来就不是一个因素影响,而是若干个因素同时影响,并且相互之间还发生作用。

这个专业叫做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
28#
发表于 2012-4-1 16:32:14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认为人类要具有科学思想是蛮难的事,因为这套思维方式是违反动物本能的。记得爱因斯坦还是谁说过:科学思想的产生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29#
发表于 2012-4-2 17:4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4-2 18:03 编辑
seanz3 发表于 2012-4-1 16:32
我一直认为人类要具有科学思想是蛮难的事,因为这套思维方式是违反动物本能的。记得爱因斯坦还是谁说过:科 ...


没错,人一般的思想都来自生活经验,相信图形图像,和自己的直观认识,有点和巴普洛夫的反馈类似,比如说,我被刺扎了一下,我记下来,下一次我就小心了。

以前的学校,也不怎么教科学这个东西,以前教育的信条是“生活即是教育”,在皇家科学院时期,就是如此,所以英国人的科学传统是相信经验。

然后是法国大革命,教育的普及,军人和工程师吃香,高强度的学习就是法国教育的特点。你总听说过 “哈军工” 这样的臭屁学校吧,就和法国的巴黎高工、高师类似的东东。

德国是西欧的后起国家,当时德国教育很落后,而且由于邦国众多,所以法律很复杂,它的大学法律很强。

德国的研究型大学是从逻辑出发的,后来在高斯时期,又把神学拉入了学科体系。

所以德国大学是建立在法律、逻辑、神学这样的基础上的,抽象性很强。

英法的科学院是工程应用性质的,只不过一个需求是航海、火炮等东东、一个直接是军事需求牵引。

准确的说是从德国的大学开始,科学很多情况下都脱离了人的直觉。

注:神学一直都在德国大学存在,因为当时德国很落后,中世纪大学的四大学院它还保存着,分别是神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0 17:01 , Processed in 0.03520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