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7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恐怖分子和开国元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8:30: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4 S7 G# x% R$ a; Z' i
( f% Y+ B! F2 m
. P2 Z/ d, B, A. x" K. F* j直到今天,迈克尔 ▪ 科林斯(Michael Collins) 都是爱尔兰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拥护科林斯的人认为他集华盛顿、林肯和格兰特于一身,领导爱尔兰独立革命,并最终为之捐躯;反对他的人认为他是现代恐怖主义运动的鼻祖,背叛了爱尔兰独立事业。作为爱尔兰共和军的军政首脑,科林斯率领数千人的游击队,挑战大英帝国,经过两年血腥的战斗终於迫使英国坐到谈判桌前,签订了“爱尔兰自治条约”。科林斯发展并完善了恐怖主义策略,诸如以色列的沙米尔、拉宾等人,以及巴解的阿拉法特,都奉他为宗师。沙米尔非常崇拜科林斯,他在以色列独立战争中的代号就是“迈克尔”。
- g) j( C3 Y% D. R) l; X" X4 e* ?$ Q% |
科林斯也是爱尔兰历史上公认的悲剧人物。他在两年的战争中出生入死,毫发无损。眼看胜利在望之时,胸怀建国抱负的科林斯却死于自己同胞之手,着实令人慨叹。科林斯之死使爱尔兰失去了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许多史学家认为,如果科林斯能活下来执政爱尔兰,英、爱关系会采取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道,而北爱尔兰问题也早就得以解决。$ @$ v( B( P0 Q5 F
3 X: ^3 }) i+ O- L  p# \  L7 E7 ~
7 V3 _/ S3 S' e+ W, @; R
1. 爱尔兰独立运动7 ~. P6 X' C3 ^2 c4 f2 y) y- h3 Q* h
& w  Y7 A' C) b
爱尔兰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反抗异族统治的历史。爱尔兰最早的原住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对爱尔兰的历史人文影响最大的当属凯尔特民族。凯尔特人大约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从中欧大批迁徙到爱尔兰,历经600年的移民以后成为爱尔兰的主导民族。虽然爱尔兰的凯尔特人同文同种,但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整个岛屿分为150个小邦,由五个地方望族控制。爱尔兰第一个统一政权由布赖恩 ▪ 勃鲁(Brian Boru)于1002年建立。此后欧陆模式的统一王权政体成为爱尔兰的大势所趋。
. H! l& ~0 W' M* k* s$ J; C1 u; S9 u4 M5 ^( q
1167年,爱尔兰南部的莱恩斯特国王(King of Leinster)为了实现统一,向英国借兵,结果引狼入室。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被爱尔兰各邦尊为宗主,从此开始了英国对爱尔兰长达750年的异族统治。所谓异族统治,是因为英格兰的主导民族盎格鲁萨克森人,属于日尔曼民族,而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一样,说凯尔特语族的盖尔语(Gaelic),风俗习惯跟盎格鲁萨克森人也大相径庭。起初英国的统治只是名义上的,爱尔兰各邦仍然拥有高度自治权,但这种局面在英国图铎王朝(Tudor Dynasty)被打破。1541年,亨利八世宣布自己为爱尔兰国王,并发动一系列战争征服爱尔兰地方诸侯。伊丽莎白女王继续执行这个国策,在1601年金赛尔一战(Battle of Kinsale)彻底摧毁爱尔兰抵抗力量,从此将爱尔兰置于英国的直接管辖之下。此后的数百年间,英王将爱尔兰的土地不断分封给贵族、功臣,而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迁移到爱尔兰。这些人的到来,在异族统治的矛盾上又加了一层宗教纷争,因为天主教在爱尔兰根深蒂固,而后来的英国人都是新教徒,这些人主要聚居在名为“奥尔斯特”(Ulster)的北方六郡。  b8 R/ a! y3 n6 @
, |) E. R5 {1 Z$ Y2 j6 Z
爱尔兰人在1798年和1848年两次发动起义,反抗英国的统治。1798的起义虽然有法国的支持,但由於组织混乱,遭到失败。英国随后于1800年通过法案,废除爱尔兰议会,爱尔兰籍议员只得出席英国下议院,组成一个少数党派“爱尔兰议会党”(Irish Parliamentary Party)。1846到1848年,爱尔兰土豆由於遭受虫灾连年歉收,导致著名的“土豆饥荒”,大约一百万人饿死,另有一百万人移民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爱尔兰因此丧失四分之一的人口。虽然西方史学界达成共识,英国政府对这次灾难应负管理不善的责任,爱尔兰民族主义者一直坚信英国企图对爱尔兰人施行种族灭绝,这也成为他们日后发动暴力革命的依据。
" x7 ]8 P$ U' T$ _
) t$ e: Y$ G/ P0 ~* ~十九世纪下半叶,爱尔兰自治运动(Home Rule Movement)风起云涌,而领导人帕奈尔(Charles Stuart Parnell)争取到了英国首相格拉斯通的支持。格拉斯通在1886年和1893年两次将爱尔兰自治案提交议会表决,均未能通过。1912年,爱尔兰议会党领袖雷德蒙(John Redmond)乘英国自由党和保守党势均力敌,都在争取爱尔兰议会党的时机,再次提出自治议案,得到广泛的支持。雷德蒙没有料到这一次阻力来自爱尔兰北方六郡。北爱尔兰的新教徒签署血书抵制爱尔兰自治运动,并组织民兵“奥尔斯特志愿军”(Ulster Volunteers)准备战斗到底。不久一战爆发,爱尔兰议会党以大英帝国利益为重,声明自治运动暂停。战争期间,爱尔兰议会党号召爱尔兰人参军为英国而战,并支持英国政府在爱尔兰征兵,因此逐渐丧失了爱尔兰人民的支持。: N* Q3 _, {2 V1 A
1 h5 K. f' {6 A% [* w4 y
爱尔兰议会党的软弱态度使激进民族主义者大为不满,纷纷自立门户。1908年,记者格里菲斯(Arthur Griffith)组建“新芬党”(Sinn Féin,盖尔语“我们自己”),明确提出暴力革命的主张。次年,更加激进的“爱尔兰共和兄弟党”(Irish Republican Brotherhood)由诗人皮尔斯(Patrick Pearse)筹建,皮尔斯甚至提出“血祭爱尔兰”的口号鼓动群众。1916年,皮尔斯联合爱尔兰总工会领袖康纳利(James Connolly)发动“复活节暴动”,遭到英军镇压,大约1,000人丧生。事后投降的15名暴动领导人,包括皮尔斯和康纳利在内,被英军枪杀。康纳利被捕时就已经身负重伤,行刑那天被绑在一把椅子上执行枪决。英军这一野蛮行径激怒了绝大多数爱尔兰人,牺牲的暴动领袖们成为烈士,受到全民的景仰,自治运动从此寿终正寝,而独立成为爱尔兰人唯一的奋斗目标。
% Q% _$ [. u& g- Z2 u4 j) W9 X( z3 W6 E. M0 B$ j
1917年,新芬党整合各民族主义组织,会员达到25万人,而新芬党新一代领导德瓦利拉(Eamon de Valera)和科林斯这时也开始崭露头角,走上前台。这一年英国由於在欧洲战场兵力捉襟见肘,打算在爱尔兰征兵,激起众怒,新芬党趁机取得了天主教会和工会的支持。在次年举行的英国大选中,新芬党大获全胜,赢得爱尔兰74%的选票。新芬党拒绝出席英国议会,于1919年1月21日在都柏林召开爱尔兰议会,选举德瓦利拉为总统。同一天,新芬党的军事组织“爱尔兰共和军”袭击一辆警车,打死两名警察,爱尔兰独立战争正式爆发。年仅29岁的科林斯成为爱尔兰共和军的统帅,领导城市游击战争,最终迫使大英帝国放弃这块占据了750年的领土。% E3 t) O( X4 I9 H, \+ _
, _. q8 k# r' N

5 V% g0 K0 z1 i* L. @& a2. 从邮差到统帅5 ~9 U$ g8 e0 f& F6 k% X' ~, b8 o

6 \; Z$ \/ j; @( U. @2 {) V科林斯于1890年10月16日生于爱尔兰西科克郡(West Cork),他的父亲60岁才成婚,生科林斯时已经75岁。少年科林斯体格健壮,喜欢运动,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他深受老师里昂斯(Denis Lyons)的影响,接受了许多民族主义观点。15岁的时候,科林斯通过英国邮政局的考试,被分配到伦敦成为一名见习邮差。20岁时,科林斯进入一家股票经纪行(Horne and Co.)工作,在这里学到了财务管理技能。成年以后的科林斯身高六英尺(1.83米),相貌英俊,体魄雄健,穿着讲究,非常受异性欢迎,身边总有佳人陪伴。
# H% d9 [& `! }1 h' @0 F3 L" E2 h3 X. B- R: Y1 ~$ \% ]: _

1 x- K% U/ h+ w% z
: p/ w2 h6 N+ |$ ?! z青年科林斯
4 L" k  F' {+ x( x- E. D, X
# X3 N" f* _& j$ w1909年,科林斯加入爱尔兰共和兄弟党,1914年又加入“爱尔兰志愿军”(Irish Volunteers)。1916年4月,科林斯从伦敦回到都柏林,参加复活节暴动,担任康纳利的副官。暴动失败以后,科林斯和其他数百起义者被送到威尔士关押,年底得到大赦。关押期间,科林斯仔细研究爱尔兰历史上的所有起义,总结教训,以确保下一次起义的胜利。出狱以后,科林斯负责筹建资金,救济在复活节暴动中牺牲的起义者家属。1917年10月,科林斯被推选进新芬党常委会。1918年5月,科林斯出任爱尔兰志愿军的情报总长。他建立起一个覆盖爱尔兰和英国的情报网,在英国政府、警察和军队里都安插了间谍。这些间谍为科林斯多次截获重要情报,很多时候英国内阁的绝密文件还未送达都柏林政府,就已经出现在科林斯的桌上。$ n: T: O7 j) k! t, ~: o
) _" \  @, C6 f! f/ Z$ K
1918年夏天,英国抓捕包括德瓦利拉在内的一大批新芬党领导人,科林斯侥幸逃脱,从此成为爱尔兰独立运动实际上的领袖。这年12月的英国大选中,新芬党赢得73个席位,而科林斯也顺利当选议员。1919年1月,新芬党在都柏林召开爱尔兰议会建国,推选尚在狱中的德瓦利拉为总统,科林斯为财政部长。新政府被英国宣布为非法,不得不转入地下。科林斯上任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筹集25万英镑资金,以支持独立运动。由於科林斯不可能利用媒体广告,而英国军警定期突击搜查各银行,使筹资活动困难重重。即使如此,科林斯最后筹措的资金超过了25万英镑的目标,而美国的爱尔兰移民更是捐助了5百万英镑。- R4 v/ j7 _0 I' t) l- F, ~
& X/ \6 R% ~+ F( U0 g( }
1919年2月,科林斯前往英国,主持营救德瓦利拉的行动,并亲自参与劫狱,然后顺利将德瓦利拉偷运回爱尔兰。3月,科林斯又组织了一次营救行动,从都柏林的一座监狱里救出20人。面对英国政府的铁腕政策,科林斯将爱尔兰志愿军改组为“爱尔兰共和军”。爱尔兰共和军的宗旨是以暴力推翻英国在爱尔兰的统治。爱尔兰共和军名义上从属于新芬党,实际上独立行动,而科林斯则是共和军的灵魂。5 A6 h  l0 I" ~7 P3 ?& T2 d' R
# B+ N  f4 }. W
8 _& E+ V2 W4 B
3. 独立战争
8 C6 F+ G& g$ {6 t1 |8 V6 C
. l, D& l8 i  s% I* h; x1 e爱尔兰独立战争爆发时,英国在爱尔兰有5万驻军,另有准军事组织“皇家爱尔兰保安队”(Royal Irish Constabulary)约1万人维持治安。保安队装备步枪,驻扎在军营里,并有大批眼线散布于爱尔兰城乡各地。此外“都柏林大都会警察局”(Dublin Metropolitan Police)也是一只重要力量,警察局有七个处,A-D处管辖都柏林城区,E、F处管辖城外各郡,G处是情报部门,由便衣特工组成。相比之下,爱尔兰共和军一共才3千人。4 s& V& w. ?/ C8 w
9 d7 J7 F- C6 \% t) r! @+ |* y
1919年4月7日晚上,科林斯在一个间谍的接应下潜入警察局G处总部,花了整整一晚上翻阅机密文件。随后科林斯得出结论,战胜英国的关键在於破坏其情报网络,用他的话说就是“除掉英国的耳目”。科林斯认为,英国能够迅速补充每一个损失的士兵,但补充损失的特工就非常困难。在科林斯的指挥下,爱尔兰共和军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袭击保安队和警察局便衣特工。负责攻击保安队的游击队又称作“飞行纵队”(Flying Columns),每个战术单位不超过30人,专门袭击保安队的军营和军车。4月22日,飞行纵队首次袭击保安队军火库得手,抢到大批武器弹药。此后游击队又几度出击,迫使保安队关闭了偏远地区的军营,将部队集中到几座戒备森严的大军营里。
3 n' O+ u3 N& H5 o# D9 a5 A
9 z6 p6 d% `% t0 Y4 N 6 s) E; s( ?9 n2 C
4 q4 h/ [  ?; C, ^
爱尔兰共和军- w! Y, ^) F* B8 S9 _4 L

- M" c4 U% Z& v( N8 @# _这年7月,科林斯在爱尔兰共和军的情报机构挑选干员组成暗杀组,专门刺杀警察局侦探和便衣特工。暗杀组通常给刺杀目标发出警告,以观后效,如果被警告者从此消极怠工,就能够幸免。7月30日,一个名叫斯密思(Patrick Smith)的探长成为暗杀组第一个受害者。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行动激怒了英国政府。8月,新芬党和爱尔兰议会均被宣布为非法组织。9月,英国军警突袭新芬党总部,大肆搜捕,科林斯趁乱逃脱。为了报复英国政府的此次行动,科林斯命令手下在当天晚上暗杀了搜捕行动的领队霍依探长(Daniel Hoey)。- j5 p" ?9 q  q7 [

& p. y' O0 E8 ~+ }进入1920年,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行动逐渐升级。科林斯在一系列暗杀行动中表现出的冷酷无情和坚韧不拔,着实让英国当局又恨又怕,悬赏1万英镑捉拿科林斯,死活不论。被科林斯锁定的目标,几乎无人可以逃脱。在镇压1916年复活节暴动时一个名叫威尔逊的英国军官殴打被俘的起义者,让科林斯记在心上。4年以后,科林斯侦知此人调到维克斯福郡(County Wexford)任保安队地区总监,派人将他刺杀。1920年3月,爱尔兰共和军领导人之一麦克田(Thomas MacCurtain)被当局捕杀,而保安队地区总监斯万奇(Oswald Ross Swanzy)应对此负责。英国政府为了保护斯万奇,将他秘密调到北爱尔兰的利斯本(Lisburn)。科林斯的情报网查出了斯万奇的藏身之处,一个暗杀组立刻出发,于8月22日在利斯本一座教堂外面将他击毙。
$ y& `$ ^& D! K% A) o
. p# S7 i/ q- u% q在爱尔兰共和军的打击之下,许多保安队和警察局的官员提前退休,留下来的人也开始敷衍了事,爱尔兰的警备陷于瘫痪。为了扭转局面,1920年3月英国政府招募退伍军人1万5千人进入爱尔兰加强警力。这些人被称作“黑棕部队”(Black and Tans),因为他们身穿黑色或棕色的军装。是年9月,英国政府又招募退役军官1千5百人组成“辅助军官团”(Auxiliary Cadets)到爱尔兰支援黑棕部队。黑棕部队同爱尔兰共和军针锋相对,以恐怖和暗杀还以颜色。为了镇摄爱尔兰人,黑棕部队将爱尔兰共和军的根据地科克市中心付之一炬,并驱车到爱尔兰乡村向集镇田野盲目扫射,更加激起爱尔兰人的同仇敌忾。黑棕部队的暴行也经常被英国和国际媒体揭露,英国爱尔兰政策的道义立场受到广泛质疑。6 f3 O7 L: O# B6 M+ I% @

7 T* R- u) D$ R1 Z1920年秋天,英国政府从开罗军情局调遣一批精英特工到达都柏林,企图渗透进爱尔兰共和军内部搞破坏,伺机刺杀科林斯及其他领导人。这些人都是一战中活跃在各国的资深间谍,被英国媒体称为“开罗帮”。英国政府调来这些人的原因,大概在於伦敦的军情机构被爱尔兰共和军严重渗透,不堪使用。“开罗帮”刚到都柏林不久,就让科林斯的情报网一一查实身份。11月21日,科林斯先发制人,派遣暗杀组在都柏林几个地方同时下手,刺杀了大约20名“开罗帮”特工。其中一个暗杀组的领队名叫勒马斯(Sean Lemass),日后成为爱尔兰总理。这次行动让英国当局恼羞成怒,丧失理智,当天下午派军队冲进都柏林一个足球赛场,向看台上的观众开枪,当场打死13名球迷和1名球员。这个事件被称为“血腥星期天”载入史册,英国在爱尔兰的民心丧失殆尽。
  U: x' a3 p! g( L9 }( Y. v# y# C! k' b1 @- T1 u$ E

, D: w( q8 Y, b4 ^3 L) i- w* c$ l$ V) Q9 j* u
黑棕部队接受检阅# v: C& V0 p' K, u: {5 e* ~( v

" w4 [& f5 z, k7 `  A7 F7 d ' b6 i  H& O+ m9 D$ P

% Q+ V% o0 ]  }$ k# e+ h黑棕部队巡逻中
5 ~; m* Y1 k+ _/ L2 Q! A
6 C7 g. p5 J+ D- i5 L9 H/ s2 X : m8 Q+ P0 P+ T1 R

7 D/ V0 ~, N! |0 g, ]开罗帮特工合影
) X; C/ D5 O# E; V+ e; y" _% e3 M) t* T! Q( G7 T7 c- J
( P6 J  K6 s5 W
进入1921年,爱尔兰独立战争已经变成了双方意志力的较量。科林斯后来承认,到1921年春天,爱尔兰共和军的处境已经举步唯坚,而英国政府也面临困难的抉择。继续这场战争意味着增派军队,追加军费,而一战过后的英国百废待兴,财政捉襟见肘。同时,美国政府由於受到本国爱尔兰族裔的压力,对英国的爱尔兰政策也颇多微辞。5月25日,爱尔兰共和军发动了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袭击,攻克并焚烧了都柏林海关大楼。但英国部队随后赶到,打死打伤游击队员18人,俘虏70人。虽然爱尔兰共和军在这次行动中损失惨重,但对英国政府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震撼,大英帝国的意志力终於崩溃。6月22日,英王乔治五世在贝尔法斯特发表讲话,敦促双方和平对话。7月11日,爱尔兰共和军和英军达成停火协议。
1 D# E1 Q2 b3 I% Q9 y, f' c5 A% w$ Z  q/ L  t6 @
在两年的战争期间,科林斯多次遭到围捕,每次都从后门或房顶死里逃生,这更增加他的传奇色彩。科林斯好几次被英国军警拦住盘问,但由於英国人手头没有科林斯的照片,无法有效辨认。科林斯胆大心细,从来不化妆,穿着西装,骑着自行车,在都柏林的大街小巷穿行。当遇到英军的盘查路障时,他总是镇定自若,主动上前和英军士兵搭话,询问发生了什么事。由於科林斯温文尔雅、仪表堂堂,看上去象是守法商人,所以盘查的英军从不起疑。
" r0 h3 N, r/ S3 v8 [5 V" O3 Y2 {7 t0 F
停火以后,新芬党领袖德瓦利拉派遣格里菲斯和科林斯赴英谈判,而英方代表是英国首相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丘吉尔。格里菲斯和科林斯都拒绝前往,科林斯认为自己是军人,又是英国痛恨的人物,恐怕不适合谈判的气氛。而他私下里也表示谈判代表是吃力不讨好的角色,容易招致人民的憎恨。最后德瓦利拉操纵爱尔兰议会投票通过议案,命令格里菲斯和科林斯赴英谈判。科林斯最终还是以大局为重,毅然前往英国。
/ G# M" P! o' c' {) E2 ~' b% h& n# }/ G: H. O/ n
德瓦利拉是爱尔兰最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却派格里菲斯和科林斯赴英,面对乔治和丘吉尔这样的谈判高手。德瓦利拉的传记作者后来在书中指出,这是老奸巨猾的德瓦利拉推卸责任的伎俩。他明白以爱尔兰手中的谈判筹码,根本无法达到独立建国的目标,谈判结果注定会让爱尔兰民众大失所望,所以这个“卖国”的黑锅还是留给性情耿直的科林斯去背吧。* ^$ E. B2 w2 K; {3 h

! Q; @; z% X+ @0 ]0 t% N$ {1 M+ b4 A2 A
4. 内战' v$ c7 k# A7 _/ }/ J# ]$ v

( _0 z5 T) V$ o3 w5 E$ a
9 b( G. M  l+ v1 |
: i- y( O5 M4 `! ?' r. q科林斯在唐宁街
9 E- s# w3 c0 I& y
% V; ]+ N9 [: D科林斯一旦坐到谈判桌前,就竭尽全力谋求和平解决争端。格里菲斯和科林斯要求爱尔兰全境独立,而英国只同意给予爱尔兰自治领(Dominion)的地位,并把北方六郡划了出去。正如德瓦利拉事前所预料的,英国政府立场强硬,而爱尔兰方面并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科林斯头脑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追求爱尔兰独立时机尚不成熟,而自治领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过渡阶段;合并北爱尔兰六郡也不现实,如果能够将天主教人口居多的北爱尔兰南部两郡划过来就很不错了。科林斯以一个政治家务实的态度同意了英方的条件,他在签署条约时自嘲地说:“我这是签署了自己的死亡判决书。”0 E0 O3 c$ d/ t, A8 q" }# ^" J
  T9 O1 {2 F1 {) C7 R# ?
果然,《1921英爱条约》在爱尔兰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很多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感到被出卖了。德瓦利拉公开表示条约不能接受,号召爱尔兰人民继续战斗,直到英国政府承认爱尔兰独立国家的地位。科林斯则表示条约是目前爱尔兰能够取得的最好结果,以大英帝国的财力物力,战争可以永无止境的继续下去。他说:“爱尔兰可能是欧洲目前唯一有美好希望的国家,我们手中握着一个伟大的机遇,现在有谁还能干涉我们的自由?” 许多有识之士也意识到,英国停战和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同情爱尔兰的国际舆论。如果爱尔兰放弃这次和解的机会,将失去国际社会的支持。1 f7 Q# [6 O0 O9 E- r& ~# D

0 c5 u+ @; i" V2 f! p8 f/ F爱尔兰议会最终以64对57票批准了条约,德瓦利拉率领反对条约的议员退出议会,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迈出了内战的第一步。格里菲斯随后被议会推选为新总统,科林斯为临时政府总理。条约导致爱尔兰共和军分裂,拥护条约的部队被编为“爱尔兰自由国军”(Irish Free State Army),反对条约的部队保留原称号。爱尔兰共和军开始占领都柏林各个战略要地,和政府军剑拔弩张,内战一触即发。科林斯并不希望看到过去的同志兵戎相见,他不断同德瓦利拉及其同党对话,在爱尔兰各地奔走,呼吁防止内战。在一次集会上,科林斯对民众说:“给我四年时间,我会给你们一个爱尔兰共和国。”0 s' ~5 m$ }5 o! ^, B2 y6 T+ H

8 }% }* ?( o2 T* i9 b科林斯的努力徒劳无功。1922年6月28日,爱尔兰共和军占据都柏林的政府大楼“四法院”(The four Courts),科林斯不得不命令政府军炮轰四法院,爱尔兰内战正式爆发。议会立刻任命科林斯为政府军总司令。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政府军将爱尔兰共和军从战略要点一一驱逐出去,收复都柏林全城。科林斯的一个军事杰作是指挥政府军在爱尔兰南部海岸两栖登陆,一举攻克爱尔兰共和军的大本营科克市,将其驱逐到乡村里去。
8 j# l; s( n2 w' I! K& d7 k2 ?; Q: P8 ^, i5 B" p
3 }9 r  t8 {* I( l/ ^6 D: @7 r
9 o/ X, @) f$ J0 n, i% K& ^
内战中的都柏林, w+ O  k. ~5 s

# G6 W# I3 t; I0 e2 d" J- g  `" W3 g/ o
5. 殉难- W- l2 u& a0 W; a
/ S& W+ Q' N& k1 R( ]3 |
1922年8月,政府军收复科林斯的故乡西科克郡。科林斯不顾疾病缠身,前往视察。科林斯的情报官员非常担心他的安全,科林斯一笑置之:“他们不会在我的家乡向我开枪。” 8月20日,科林斯到达科克市,会见了当地军政官员。战局的发展显然让科林斯心情不错,病情也有好转。22日早晨,科林斯几个箭步冲下旅馆的楼梯,跳上专车,在两辆装甲汽车的护送下出发前往西科克镇。由於道路崎岖,科林斯的车队和前哨摩托车失去联系,不得不在小镇班登(Bandon)停了下来。科林斯的卫兵向酒馆主丹尼 ▪ 隆(Denny Long)问路,隆殷勤地答复了。
6 l8 _& G& R2 w1 F% v0 z( b5 X0 T& P- r) ^& q  e
( X- Y, `( I' z
( h* J6 ]- Z5 B
总司令科林斯
0 q+ i; m; y$ U" a1 `/ K- n; M  l2 t& r9 x) t; G. R' T6 }, G. |

( n+ ~+ L' H* B( P9 p) r. E# Q
6 S# ~1 |" H# n" L" O/ G- `9 `1 V科林斯乘车离开班登酒馆
. {+ o0 {+ t% I* o' H" x# ]# H
2 d- e8 L& O6 T; A/ _! m; F非常不幸,隆其实是爱尔兰共和军的一个眼线,而在他的酒馆里正在召开当地共和军的一个会议。得知科林斯的车队路过时,共和军指挥官迪西(Deasy)迅速作出伏击的决定。伏击地点选在一个叫比纳布拉斯(Beal na mBlath)的地方,这是科林斯返回的必经之地,道路旁边有一个山坡,长着灌木丛。伏击小队在道路上埋了三颗地雷,而37名狙击手隐蔽在山坡上的灌木丛里。他们一直等到黄昏,但科林斯的车队并没有出现。迪西认为科林斯一定是在某一个军营停留过夜,於是下令拆除地雷,解散队伍。
% I- J, u6 V4 h: d' C
  H# U- ~* n/ [* M傍晚8点,正当共和军伏击小队刚刚拆除地雷时,科林斯的车队出现了。原来科林斯到达西科克镇以后受到民众热情欢迎,逗留了几个小时。此时有好几个当地人警告科林斯返回时当心伏击,他都认为是无稽之谈。科林斯的车队进入比纳布拉斯山谷时,突然枪声大作。科克地区警备司令道尔顿(Emmet Dalton)有应付伏击的经验,他对司机喝道:“加速冲过去!” 科林斯却下令停车反击。两辆装甲车上的维克斯机枪以猛烈的火力扫射山坡上的灌木丛,让伏击者抬不起头来。共和军伏击队员仅仅装备步枪,而且分散在山坡各处,根本无法压制科林斯车队的火力。双方交火大约半个小时以后,迪西下令撤退。
( p. {/ H+ A$ M' b2 E  ~! u6 ?' H4 Z1 l3 Q
科林斯看到伏击者起身逃窜时,从车后隐蔽处跳起来高喊:“大家跟我来,敌人逃跑了!” 於是十几个士兵簇拥着科林斯向山上追去。正在这时,凄厉的枪声撕破夜空,一颗子弹从科林斯的侧后方飞来,击中他的头颅,科林斯应声倒地。开枪的人名叫奥尼尔(Sonny O'Neill),一战时曾是英军特等射手。他没有和别人一起离去,而是等待机会想干掉那个“大个子军官”。打完这一枪以后,奥尼尔才满意地消失在夜幕里。
5 n: \) M! @( g8 a8 K6 g+ Y7 Y; i: z# ?
当副官欧康奈尔(Sean O'Connell)和道尔顿等人将科林斯拖到车后时,很快发现他已经无可挽救。欧康奈尔握着科林斯的手,俯身在他耳边低声背诵圣经的忏悔词,而科林斯的手指微微触动以示回应。欧康奈尔后来回忆道:“我还没有背诵完整篇忏悔词,将军的双眼就已经合上,而脸上渐渐显出死亡的苍白颜色。” 科林斯死时年仅32岁。8 |& v5 {$ t  N9 u4 V: a' g
$ x# i* S1 E9 T! Q
科林斯的死震惊了整个爱尔兰,成千上万的人来到停放科林斯遗体的殡仪馆瞻仰遗容,而数十万人拥挤在灵车经过的道路两边作最后的道别。科林斯可谓壮志未酬身先死,他拥有建设爱尔兰的伟大构想,“我们国家的实力基於经济自由和知识、道义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爱尔兰将成为世界上一盏夺目的明灯. . . 我们的建国目标是一个自由统一的爱尔兰,而全世界的爱尔兰民族要联合起来,为实现爱尔兰的繁荣和盛名而努力奋斗。” 科林斯的英年早逝使爱尔兰和整个欧洲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
0 m: H7 m" Z3 n
& ^" c; A7 h; x5 Z2 v
  A# r" g( @; L# y; O8 \
8 z; D& Z1 _# j, C+ C* T科林斯的葬礼; W$ n6 q/ }  R0 R5 c8 b5 c0 Z
" z: |& v' r  g+ K1 ?! P
6. 后话
2 m/ c" {' B4 H& p7 u& I9 X
9 P( {. I* t$ w/ P爱尔兰共和军于1923年5月宣布停战,爱尔兰内战结束。1927年,德瓦利拉宣布脱离新芬党,另外建党参加爱尔兰议会。1932年,德瓦利拉当选爱尔兰总理,他的党在以后的50年间一直是爱尔兰执政党。德瓦利拉于1975年去世。9 [, Z2 G8 U; e  {: C
- Y# P/ ?( L' b% E9 T- T
科林斯的建国预言最终得以实现。1937年,德瓦利拉主持通过了一部新宪法,宣布爱尔兰是一个“独立民主的主权国家”。1949年4月18日,爱尔兰共和国成立,正式和大英帝国割断任何宗主联系。
/ X& [+ ~* n; H1 ?  a/ w1 _( _
7 `, T3 _1 r2 C# @爱尔兰共和军于1936年被爱尔兰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此后一直在地下活动,对英国本土和海外军事机构进行恐怖主义攻击。1979年,爱尔兰共和军用炸弹刺杀了蒙巴顿勋爵,并于1984年在英国埃塞克斯刺杀首相撒切尔夫人等英国内阁成员未遂。1 W( j  x" u# Z1 [/ M

; E' d: o; L' _0 u+ j新芬党在德瓦利拉退出后逐渐式微,1938年和爱尔兰共和军合流,宣扬武力统一爱尔兰。1968年,新芬党发生分裂,其马克思主义左翼组建爱尔兰工人党。1986年,新芬党终止抵制爱尔兰议会,自1922年以后首次赢得议会席位。1997年,新芬党参加爱尔兰和平会谈,会谈决议在北爱尔兰组建民选议会,由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共同治理北爱尔兰,新芬党议员被选进了北爱尔兰议会。2003年11月举行的大选中,新芬党成为北爱尔兰议会最大的民族主义党派。1 _2 F; ]9 h( M

5 }" u( W3 h$ V9 Z) s
3 I; t2 y- j1 X: _0 ?, E' ~7. 结语7 o4 Z0 @2 q$ y4 |8 }' D8 V
. T! {( y' M6 S2 `& c7 ?
大英帝国即使在最强盛的时候,其内部也是离心力和向心力并存。向心力的代表当属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而爱尔兰和印度则是离心力的表现。仔细考察这两股力量,我们可以发现,展现向心力的英国殖民地大多是盎格鲁萨克森民族为主导的移民国家,和英国同文同种,比较容易产生认同感。而爱尔兰、印度等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不甘心长居大英帝国的屋檐之下。
, |: f8 w* G9 H* |. w
- b# y* b! W6 R" O( n1 w英国占据爱尔兰长达750年,对爱尔兰人归化加同化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歇,但依然无法阻止爱尔兰人民谋求自由独立。科林斯领导的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凭借坚定的信念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终於创造了奇迹,逼迫大英帝国折腰,成为无数后人谋求民族独立的典范。但由於他首创恐怖主义策略获得成功,也给了无数有志于此的人希望,其后患无穷,对今天的国际形势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3 Q/ p% d. c( B5 z2 ~# l. `
3 C' m+ K4 H* {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捐资 +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MacArthur + 5 + 2 + 1 精彩
煮酒正熟 + 5 + 2 +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1-12-5 09:11:13 | 只看该作者
    我一开始也以为,你要写贝京和沙米尔呢。

    点评

    科林斯是恐怖主义策略的开山鼻祖啊,不能乱了辈份 :)  发表于 2011-12-5 09:1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板凳
    发表于 2011-12-5 09:16:4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先!晚上细读。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3 10:0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11-12-5 16:09:24 | 只看该作者
    德瓦利拉和科林斯真是好人不长命,坏人千万岁啊,而且德瓦利拉在爱尔兰应该也名声不太坏吧?科林斯地位应该很高,为什么还要屈从于德瓦利拉去谈判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1-12-5 18:46:4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了眼标题,以为要写以色列的事呢。
    4 l  K1 b( h. o# C8 C& y
    3 T. b" c8 j) {. _. _8 e& j3 z# K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5-5-22 23:34
  • 签到天数: 3170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11-12-5 22:01:04 | 只看该作者
    此人极富争议。6 u! l( _1 `! h$ n" O3 X3 b

    0 \7 E# R% \+ C# w8 k1 K# E" H爱尔兰问题对于英国是个很古老的问题。大不列颠在征服历程中一直过度使用武力,如此后果是必然的。不过,当时的大不列颠的实力也有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21:19 | 只看该作者
    晨池 发表于 2011-12-5 16:09 0 F% ?7 O' C7 O/ ^" T+ ?
    德瓦利拉和科林斯真是好人不长命,坏人千万岁啊,而且德瓦利拉在爱尔兰应该也名声不太坏吧?科林斯地位应该 ...
    ; y: p. H" Q! O; X# D: ]
    科林斯是屈从于议会,因为德瓦利拉操纵议会通过决议,让他领衔和平谈判。电影《迈克尔·科林斯》里面,演德瓦利拉是影星阿兰·里克曼,扮相就比较阴险。1 w/ v# n- ~. J3 ?8 I9 o
    & h( Y& i4 H: `

    . B$ j5 J! C8 A& J

    点评

    是不是使用了什么黑魔法 控制了议会  发表于 2012-6-21 10:26
    我的第一印象也是斯内普  发表于 2011-12-11 01:22
    斯内普教授?!  发表于 2011-12-6 22:13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25:10 | 只看该作者
    赫然 发表于 2011-12-5 22:01
    $ }  ?4 Q) \( Z* x5 U/ r此人极富争议。7 `0 |+ u2 C3 W( {( j- u2 j
    + N& y4 ~, I" ~6 r6 l! N( H
    爱尔兰问题对于英国是个很古老的问题。大不列颠在征服历程中一直过度使用武力,如此后果是 ...

    6 A( b' M) E+ U! \, Y6 p' J* i英国在这方面还算是有底线的,换别的国家,只怕就开始搞三光了。

    点评

    英国对于战争帐算得很精,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花费一亿英镑,大概觉得整个美洲都不值这个价,就收摊了。  发表于 2012-6-26 09:36
    这里我有个问题,英美系在对战争的理解似乎和大陆国家不同,达到损益点就会收手,在战争中相对有底线一些,这个有什么历史渊源么  发表于 2012-6-21 10:28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19 16:19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9#
    发表于 2011-12-6 17:23:58 | 只看该作者
    他的父亲60岁才成婚,生科林斯时已经75岁。少年科林斯体格健壮。8 ?. ~2 q/ i! S& N6 i2 x

    0 ?# `" ]  s, V  y: X' o一般老来得子,儿子身体会比较弱。看来牛人就是不一样的。。。。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5-5-22 23:34
  • 签到天数: 3170 天

    [LV.Master]无

    10#
    发表于 2011-12-6 21:57:12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1-12-5 22:25
    8 U7 g, W* K( t英国在这方面还算是有底线的,换别的国家,只怕就开始搞三光了。

    $ _$ B4 R$ a( I& ^$ ~' p7 P估计英国人直后悔,当年只顾占地忘了三光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3 10:0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1#
    发表于 2011-12-6 22:13:05 | 只看该作者
    荆棘探兴 发表于 2011-12-6 17:23 & n. {8 _0 S: K# R
    他的父亲60岁才成婚,生科林斯时已经75岁。少年科林斯体格健壮。+ u$ C; ?( ], a8 g

    ' k7 o* w+ @1 N: a一般老来得子,儿子身体会比较弱。看来牛 ...
    5 ]- i7 E" P% O; R
    老来得子的老,也是有程度不同的。74的时候,还能生孩子,他老爹绝对不是一般人啊,那生出来的,也当然不是一般的孩子了,想想也不容易,坚持了六十年才结婚,然后坚持了十五年才生孩子,这个这个……!!!
    8 r0 O/ s4 h2 R(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1-12-9 01:31:07 | 只看该作者
    科林斯的恐怖活动主要还是针对军警和情报人员,现在的恐怖活动却开始无差别的开始袭击平民, 这种转变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国的民族融和感觉比英国要好的多, 比如蒙古和满族, 是因为当时华夏文明的先进性, 还是因为汉族人太多, 通过基因融和把别的民族同化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2 22:44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金丹

    13#
    发表于 2011-12-9 19:53:37 | 只看该作者
    丁总说的对,针对平民的都是人中之渣。英国和爱尔兰文明程度差不多,谁都不服谁。中国这边一家独大,没办法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09:08:09 | 只看该作者
    丁丁 发表于 2011-12-9 01:31
    . X( r5 A' a5 D% }  }* y科林斯的恐怖活动主要还是针对军警和情报人员,现在的恐怖活动却开始无差别的开始袭击平民, 这种转变什么时 ...

      G! g5 F# H; s. b5 d5 a# x新疆西藏的民族问题就很突出啊,说明华夏文明的融合能力还是有限的,突破不了宗教的障碍。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1-12-16 20:59:11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送了两朵?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12-11 08:5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6#
    发表于 2012-3-1 19:42:25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刚看了电影《风吹稻浪》,黑棕部队那跟鬼子进村真是没啥两样啊。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2-8 10: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7#
    发表于 2012-3-2 04:01:32 | 只看该作者
    长学问了。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7:46
  • 签到天数: 869 天

    [LV.10]大乘

    18#
    发表于 2012-8-31 10:20:30 | 只看该作者
    曾经看过一部描写爱尔兰共和军的影片,上面反映的时期大概是爱尔兰内战前后,感觉爱尔兰人民的生活还是很苦难的。可以看出当时英国队爱尔兰的压迫让大部分普通爱尔兰人觉得只有通过暴力获取完全独立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我想这也许是后来爱尔兰内战的原因之一。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13 15:17
  • 签到天数: 591 天

    [LV.9]渡劫

    19#
    发表于 2012-9-3 13:51:56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之后的一个心得是:如果遇到被人伏击,一定要冲过去;如果原地反击,对方逃跑之后,切记穷寇莫追……海德里希和科林斯都是犯了这两条才挂掉的……9 g3 G! u8 d$ N( K: Y
    1 ^) I! |% Y; [3 ^
    科林斯的车队进入比纳布拉斯山谷时,突然枪声大作。科克地区警备司令道尔顿(Emmet Dalton)有应付伏击的经验,他对司机喝道:“加速冲过去!” 科林斯却下令停车反击。
    科林斯看到伏击者起身逃窜时,从车后隐蔽处跳起来高喊:“大家跟我来,敌人逃跑了!” 於是十几个士兵簇拥着科林斯向山上追去。
    : E- T" v: b" d, f& ?
    ! Y0 ?/ d( j) X1 ^6 s
    面对伏击,海德里希犯了个致命错误。如果他命令司机加速冲过去,绝对能够安然无恙。但海德里希大声命令司机停车,然后站起身来,准备拔枪自卫。库比斯见大事不妙,将炸弹投向车里,但没有投准,炸弹在车门上反弹,掉到地上爆炸。库比斯和加布齐克分头逃跑,海德里希则跳出汽车向库比斯追来,手枪连连射击,但他没跑多远就停了下来,手按住右臀 - 那里一块暗褐色的污迹正迅速扩大。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14 20:13 , Processed in 0.05749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