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毛毛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原上的黑鹰(2,更新至 24)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21: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TopGun 发表于 2013-5-20 17:35 2 e4 Z$ B) B& V4 A" K
真应该测绘仿制黑鹰的发动机。最好也测绘仿制黑鹰。9 X3 g$ e  i5 }6 N' _
- i( o8 \" {. _6 v; X) V
感觉解放军陆军虽对传统装备重视,比如坦克,却对直升 ...
0 c3 T6 @# x4 q+ ?, w# L% E
开什么玩笑,能仿的话,不早就仿了?材料,工艺,那个不是差着几十年,怎么仿?
  d0 ~: {8 d1 K# v% ]' Z8 [! n7 d; D5 n, ?$ a; K2 l
空军到九十年代,都是二代机打天下,连国内战场的制空权都悬,这种情况下大搞直升机,不是给人当靶子么?有限的资源,得用在最短的那块板上。
/ e, d6 }$ t- i
( g) W6 g. D+ \$ B/ z; ^& A即便是现在,TG才在对自己的军队不用暴露在敌人的飞机下打仗有了那么一点信心,这不,直升机的事,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了么。

点评

我记得去年有几期的央视某台的节目连续报道了中国直升机的突破,研制单位是在江西。  发表于 2013-6-5 13:4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5-23 06: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门话题?毛兄,这是热的不能再热的话题啊。尤其是您有第一手的资料,对于当年的决策过程,当年英雄们的事迹,俺们一向是趋之若誉啊。4 H* d' W0 {( N) H

" [( F3 U( X8 }3 u3 R( `鼓励,希望继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6-5 04: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下文,好帖子,可别太监了啊。) @' w  r8 W6 b' q+ b' b$ G( a# }

) O( E3 z5 G6 j* I5 b为什么不能用固定翼飞机空投?当年运七,运八也不能进驻西藏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6-6 21: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6-6 08:45
" h5 }4 t7 K. b" ~0 n: G可是笔误?这个空气密度跟水差不多了。

# P) z( d' b. ^* c没错,一方水大概是一吨,比这个重一千倍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6-7 00: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6-6 09:19 / {8 P. ?1 B! X) ~) Q" X5 Q% I
汗,是我看走眼了。正攒潜艇相撞的帖子,没走脑子

( M8 Q% D1 D1 O/ M0 d: i期待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6-13 19: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毛球 发表于 2013-6-13 04:36
, o. `4 y# }1 l' k9 p飞向高原(8)
' Y/ n% W3 w( q6 N5 i4 x; A& N" a
       “超黄蜂”(直八)引进后,空军于78年9月6日-29日,在榆中、西宁、共和分别组织了1 ...

" Z/ W" U% R. Q" @, ]0 o( ~' ^终于到黑鹰了,呵呵。& t3 h4 X* {' Y! g
' H0 E& E1 }# u& d# A5 z4 A
不过前面的写的很好,很耐看,有史实,有数据。7 l8 N- p! H" z( t
/ F, ?6 ?$ S6 h# o: U" b# ?
继续顶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6-19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eathers 发表于 2013-6-19 09:45
0 U4 t* O! H$ `9 Z顺便问一下,直升机的高原性能与什么有关?为什么时髦的海豚和超黄蜂反而不如老掉牙的直五高原性能好?直 ...
& W& g; C& \" G6 q, S- ?, z3 ^
兄弟,看帖要细致一点啊。5 z$ Q* B4 Z" N3 T7 D/ W+ p

. J6 G6 K* {! q0 _, V2 O$ G人家前面说了,这个是特殊改装了, 加了涡轮增压的直五嘛。 " d* M0 y5 p9 e# L

# H% w1 R! h* G' b, C; _! X* e4 x1 Q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那个大国需要这么苛刻的高原要求?3 f9 v- _  z+ k: U& E/ n; H1 y

  j2 \1 e6 s  E4 a& z1 d+ B! y没有啊没有。7 U& A+ g5 G% g) a/ M# T7 D) Z

) {4 j5 h' r7 u0 q1 ~1 e" {2 k) V5 P所以,时髦不时髦,人家设计的时候,压根就木有这个需求啊。2 H  F; X3 G  J* [* y
/ D6 O& A8 _5 B+ s  ]
就是满堂彩的黑鹰,TG买之前,西科斯基又专门做了加大功率的改型(毛兄,剧透了啊)。! J  V$ J9 M" p9 k; m/ Q) J

: z4 x0 ]9 D+ @0 hTG买的黑鹰是世界上高原性能最好的直升机,没有之一。美帝当年也还厚道,而且,这个也不能当武器,限制要松的多。) ]7 `" w+ ?%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6-28 07: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球兄,催一下。等着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7-23 10: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毛球 发表于 2013-7-22 21:15 4 U: K; p; n2 I1 h4 `0 ?- C. D* S
竞争(3)
% L& A6 ~  f" n+ u7 ~8 `
. ]. g# s- N8 O- p( `9 _! e       在巴黎简单参观后,代表团按照法国宇航公司的安排去了一个法国陆军直升机训练学校,学校 ...
3 ~$ q! A1 u- }& M( i8 \# B
中国AC313大型直升机进藏 破8000米升限纪录7 s2 O9 c6 M8 e8 o: H7 y

! v. [1 m& K7 S% ~8 z! W2013-07-22 13:06
# `& Y" {, [* R2 F9 ]$ P7 i  b# F+ W( A% y% ]+ K) N* A! x: L  f
" T3 |8 z+ A; t4 _7 n$ Y

* k" F, R: W: c, o6 g  人民日报 * C' z* N9 Z. D: a& y$ W6 h

: H4 {) ]! z* n
9 _, ~  k( f6 ?! o/ o/ c$ A
0 r! K0 r9 ?( w' o5 ]0 @0 S3 C/ ]( P6 W

% P- m* K- h! T! D资料图:AC313直升机
! h* x  A# P$ n
3 k* \' E" u/ u& c2 O5 u% R" R- E  中航工业——造中国自己的大直升机
* w. V% e& e7 @1 n, [
: Y( b9 Z) H% ^4 _: ]! A/ ]  飞越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飞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飞至海拔8000米升限纪录——历经150多个高原试飞科目,中航工业独立研制的AC313大型直升机完成所有适航试飞项目,获得型号合格证,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大型高原民用直升机的历史,并将于近期投入商业化运营。, \- s2 C. Q# B% z- m* s
0 s5 v& i" i- ?, ?& j  ^
  近年来,中航工业集中直升机研究所和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全部力量,发起攻关。所有参与者都憋着一股劲儿,不造出中国自己的大型直升机誓不罢休。大家放弃节假日,一天在一线工作往往超过12小时。即使在春节假期,许多科研技术人员也从初二就开始加班,再怎么劝也很难把他们从攻关的岗位上劝下来。时隔一年多,国产AC313大型直升机顺利首飞,整机性能达到了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
9 V- x. T2 |5 F  ^# o2 ^; W$ M$ l
, k- w7 r  c! R2 s  中国幅员辽阔,广袤的土地上有世界屋脊,有零下40摄氏度的高寒地带,我们的大型直升机能否覆盖全部疆域?要造就造精品,中航工业果断迈出高原、高寒试飞的步伐。! v5 y. y) D& l% O( }' v% j+ w% {
2 y! L5 l) j4 }3 J
  “进藏是几代直升机人的梦想,我们现在有机会去实现,吃再多的苦也要成功。”中航工业直升机所AC313型号总师徐朝梁说。! v4 w! Y6 @7 `( ^+ _' J

2 U; V1 W- ~/ o$ }  高原气象瞬息万变,通信设备没有保障,试飞风险极大。精心准备、细心调试,首次高原海拔4500米野外场地起降试飞定在2010年9月7日进行。按照预定程序,要关闭AC313直升机所有3台发动机,冷却后进行海拔4500米关键点启动。这是第一次在高原上没有地面设备支持,使用机上辅助动力装置(APU)启动发动机。) P5 T5 |5 j/ r6 G8 V: u

' u+ I# u* E/ e& D$ o, {  当远远地看着旋翼一点点转动起来,听到发动机传来熟悉的轰鸣声,一直在地面上目不转睛监测的徐朝梁泪水涌出,他知道:成功了!1年后的2011年9月2日,AC313成功飞越海拔8000米,改写了世界直升机高原飞行的纪录,展现了我国大型民用直升机优越的性能。; J+ s( }8 ?% N5 s: y7 l1 |( A
3 P8 q! u, c" v4 p( }6 g$ i
  高寒试飞同样不易。2012年农历正月初四,试飞团队奔赴海拉尔。2月4日,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下,AC313先后完成9.2吨、9.4吨、10.4吨有动力与无动力1500米和3500米最大不可超越速度(VNE)试飞,一举创下国产直升机每小时336千米的飞行速度纪录。  A% p1 r3 O; h6 i$ F4 c8 ^4 B
' E3 z$ j( ~5 U* U
  AC313的成功研制意义非凡,其优化的机体气动外形、高效的旋翼悬停、强大的尾桨抗侧风能力,突破了我国大型直升机飞行诸多技术“瓶颈”。以发动机全权限数字化电子调控、大面积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球柔性旋翼系统、综合化航电系统等为标志,实现了我国大型直升机整体技术水平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
0 n' K% ]; O1 V3 O9 x9 i
# V3 A: t& c. N! [& t& t. N  这一机型同样引发了世界直升机强者广泛关注。国外媒体评价说,中国用“纯粹是本土化设计”的诉求,强化了自主创新的功效。无论研制速度还是综合性能,在世界大型民用直升机的历史上堪称奇迹。
* p& G- L( V" t' a$ \
' D4 t  x9 y+ T  AC313只是中航工业直升机型谱中的一员。近年来,中航工业大力推动创新转型,实现了直升机研制从仿制到自研、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产品型号向“家族式”系列化发展,形成了从1吨到13吨、军机民机兼有的较为完整的直升机型谱。) k' K( m, K9 z2 ]' `! L0 O. [$ e. `

4 l* e0 `# f$ o- ]; Z, B  z! A  预计到2020年,中航工业将突破新一代直升机关键技术,具备自主研发下一代直升机的能力,进入世界直升机产业第一梯队。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7-23 1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子甜 发表于 2013-7-22 21:43
' S: N; D+ j' ?9 K' N/ D中国AC313大型直升机进藏 破8000米升限纪录
  X* h  J! I) [2 O& X  k# j! R6 a8 o2 z% Y$ w  R
2013-07-22 13:06
$ [; [  D1 {8 }, Z
这个AC313 是直八国产化,貌似发动机还是加拿大普惠的?不知道株洲仿的如何。
$ ^  X6 p! B& q: ^2 i6 Q4 h7 p2 V. J
前一阵好像有一架摔了,是军方的试飞员。 % O) S' d0 ?+ C# A/ x

2 S6 I" {, W; f5 |6 Z- a; S' c要是能大规模生产,也还是不错的一个型号。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8-7 01: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毛球 发表于 2013-7-30 06:56
8 m. `# s0 g& [! @. J竞争(4)6 o9 F9 Q/ L! S- P9 E
& s% z% r9 `5 d# Z& ~- @, L5 p/ U
       从航展回来,选型小组对“超美洲豹”直升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接着又与贝尔公司、西科 ...
; S  ]0 O' F" ]( D$ W6 i
看来何副部长对咱们航空工业的水平还是摸底的。
* ^0 k" X+ }) G" W& f% E9 ]) b1 T
) c8 U: y2 }" G! P! w3 `发动机这都2013年了,也没仿出来。
& B0 R! D" Z0 P' a# J# f5 K5 |- J$ {+ B
AC313上还是买PW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8-7 01: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 发表于 2013-8-6 07:28
  Y& k( @6 o6 C3 h% I+ |$ c三家抢生意,那时TG享受的是今天三哥的待遇啊

/ y9 ]% k4 D: i% `; q' Y- g那是因为那时TG对“自由世界”的威胁也像三哥那样的和谐,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8-7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 发表于 2013-8-6 19:39 7 x; ^2 b5 h! o
沈飞要是把投在皂牌鹰上的百亿资金投在发动机的基础研究上,说不定能大大加快发动机的进展。所以读到有 ...
7 U  e" W: m  Y5 f( a3 h. ^
发动机这个事,几百亿也不管用。' K1 z8 G' s! J4 ~9 G
4 c! C+ D- C2 ^8 `, O5 ]. t
要这个工业水平上来了,才可以。我以前在西西河写过帖子,可以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8-8 04: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 发表于 2013-8-7 08:35
# C' G" J! |/ _# o# \* j/ f您在西西河的帖子早已拜读过,受益匪浅。如果说航发研制几百亿不够的话,那更需要集中TG手头所有的资源 ...
6 x" d9 W* t7 c

0 R$ F( @3 F# O- c5 w. p3 G! m同意,决策方面也很重要。
# F( T- S' G# m" m% m; w
5 i" P; @# W# J" `, N/ a航空方面决策没有意识到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技术储备和预研的重要性,走了不少弯路。
7 L! [7 D) ]- x# V! g% v
9 _9 d; r0 H1 w; w好在现在都基本在正轨上了,又不缺钱,就是个时间问题,基本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3-9-9 23: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seek 发表于 2013-8-12 22:13
% N/ f  B1 H9 E5 h/ n& `4 M4 I* Q2 p人才一直都有,可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L" Z: ?2 C! @( u& p伯乐也是人才的一种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3-9-9 23: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xlan1976 发表于 2013-9-5 23:37
( ^2 ^9 G+ f) v" g: C+ Y从图上看,2000KW级的使用的是离心式压气机,5000KW级的使用的是轴流式压气机,两个好像都是2级涡轮带动 ...

0 J( U7 Q1 J* M4 A说的对。 % ]9 Y8 E! @( I$ `) }' r( }

& \3 R4 a, p5 i, }3 E$ V2 D发动机这块,周期长,现在开始有所突破,是前二十年的积累。0 ?0 ^5 c  k* Y" y, Y

/ l; O  n# v+ m8 f1 |& n全面开花,是以后5到10年的事。那时,基本上能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不像现在这样,别人不卖,咱就抓瞎。
- h. Y; O! x( u& y6 P9 h
( l& d8 l0 r+ m彻底不是瓶颈,还得15到20年。
2 l$ g0 a! K+ t, {+ _  F$ r" g2 ^& F) N: e3 H& ~, B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7 01:36 , Processed in 0.07076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