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晨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于时语】美国教育危机不只因为贫富分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21: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枫 发表于 2014-5-26 10:38
    80年代时,本来也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分心”,没有八卦,没有财经,世界大事也只有新华社版的,科普就“水 ...

    这点上,可能晨枫和平湖都错了,现代的科普比80年代强不强不知道,但数量上则是多的太多 了。80年代初我们也就《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现在,你要去新华书店,科普的书可以摆满一个书柜。那些关于生物的、地理的、历史的,你想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小学生基本上在三年级前,对于这些就已经有要求。每个学期学校都是推荐书目,绝对比我们那时要多的多。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沙发
    发表于 2014-5-26 21: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枫 发表于 2014-5-26 12:53
    说得很对。但现在有多少家长自己关心科学、有意弄懂科学的?看八卦、追崔永元不好玩多了?社会媒体也一样 ...

    俺怎么觉得你们俩个到底说的不是现在这个位面的中国呀,是不是离开中国太久了呀。
    中国的家长,负责任的是主流。咱不知道农村是啥样,但城市的家长好象没见几个看电视不管孩子,在俺周围的生活中,家长不一定都有文化,但对孩子抓得紧的是大多数。家长关不关心科学不知道,但是肯定会让孩子接触科普,家家都有彩页版的地理、生物图册,每家给孩子买的书都论箱子装。
    很多家长根本不看电视,就是因为怕耽误孩子学习,基本上所有的家庭都是专门有一个人围着孩子转,要不然,给孩子报那么多课外班,怎么能去上。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板凳
    发表于 2014-5-27 10: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4-5-27 10:19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27 07:53
    你没找到第一流的科普书,举的例子都是烂书,推荐几类吧,科普科幻还得看老外写的:

    萨根:一大堆,自己 ...


    在你看来是烂书的,在80年代,我们所接触的,那就是精典书目,通过《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我知道了中国有夏商周秦汉晋,有汉武秦皇,有祖冲之,知道了世界上有罗马和雅典,知道英国有克伦威尔法国有大革命,知道贝多芬是徳国人,然后以这些知识为依托,俺在初一的知识竞赛中,就能一人独拿100多分,让决赛变成一个人的表演,成为学校里的传奇。这其实就是你们不能想象的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平民社会的教育,与你们所生长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的大众的中国。
    我觉得你和晨枫在这里犯的错误,都是因为出生在精英的生长环境,因此就认为你们所处的环境就是80年代普遍的样子。你的父母和晨枫的父母,都可以算是知识分子,所以,在你们的年轻时候接收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你们不能用你们的特例来代表80年代。
    在80年代,大部分的中国家庭,对孩子是一种放任的状态。在俺家的那个单位里(8000多职工),很多家庭别说科普读物,连小说都没有,可以说除了孩子的课本,再也找不出什么书籍来,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根本不读书。对于孩子,很多人根本就不教育,俺父母的很多同事,都对我们家的教育方式很不理解,他们的理想,就是将几个孩子供到初中,然后让他们工作挣钱。
    而你看看现代的中国,每个家庭都对孩子十分关心(起码是城市里,其实即使是农村,对孩子的教育也比当年强很多)。很多家长确实就是提供物质条件,限于自己的能力,他们不可能随时随地的教给孩子知识,而是通过给孩子报更多的班来完善教育。在孩子教育中,我有个最大的感觉,就是周围的很多家长本身很没有知识甚至很粗俗,但是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却十分上心,也许教育不得法,但却十分努力的去关注各种教育信息,这是与八十年代很不相同的现象,就是人人都认为孩子应该受到教育,人人都有让孩子上大学的野望。
    在我看来,80年代是大部分家长都不关心孩子教育的时代,而现代则是全民关注教育的时代。你们不能用80年代的精英家庭教育和现代的平民教育相比,而应该用现代的社会阶层与当时的社会阶层来比较,那么,你会看到,在每一个阶层上,教育都比80年代要进了一大步。
    而就科普读物来说。应该说,80年代的书籍是很少的,而书籍少的原因,是因为出版社少,书号审批很难,而也因此,出来的书籍一般质量都比较高,但我觉得,大家对当时的认知,更是因为稀少而有更深的记忆。而现代图书,则是海量的,一个书市里,甚至每一部小说,就是两三个版本,书籍对知识的覆盖,更是无死角的。在这么多图书充斥市场下,良莠不齐是很正常的,而好书也会淹没在书海里。
    但在我看来,对于孩子,所谓的质量根本不是问题,所谓科普,其实就是让孩子知道某些方面的知识,只要他们学到了正确的知识,那科普就达到效果。至于这本书是七拼八抄的,还是自己精选的,这并不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水风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地板
    发表于 2014-5-27 10: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4-5-27 12:35 编辑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4-5-27 10:30
    平沙和老晨和贝壳,你们说的是一码事嘛?
    美国有各个方面高水平的书,这个没人否认,相比之下国内挺烂,在 ...


    他们认为现代的科普教育都很烂,比之80年代要烂很多。而我则觉得80年代本身就是一个资源稀缺的时代,在他们的环境里看到的东西(比如平湖举的那些书籍),甚至是当时我们那个层次根本不知道的(更别说去寻找)。
    相比于80年代,现代的教育实际上更为平民化,当然伴随着的就是不再精致,而是泥沙俱下。但是你不能因为当初都是稀缺情况下的普遍的高精上,而现在过剩情况下普遍的粗乱俗,就认为总体上现代就一定比那个时代要差。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06:45 , Processed in 0.04605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