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89|回复: 1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教育出问题了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09: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6-12-10 00:14 编辑

12月6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第三期《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调查结果,由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大陆部分地区联合体位居总分第十,在72个国家和地区中,依然属于第一集团。但相比于前两次由上海作为试点代表中国参加测试时曾两夺世界第一,中国的排名明显落后了。在今年测试中,新加坡以数学564、阅读535、科学556的成绩取得总分第一,日本、爱沙尼亚、中华台北、芬兰、中国澳门、加拿大、越南、中国香港和中国(北上广苏)分居二至十位。









这次我国四个省市上报了9178所学校约145万学生作为候选样本,从中选取了268所学校的1万多名学生完成了PISA测试和调查问卷。从人口基数来看,这四个省市约有人口2.3亿,而上海的人口约2400万。这次的学生代表性无疑大大高于单纯从上海挑选,但依然不清楚是海选,还是从重点学校、尖子班里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择标准也不清楚。此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在2015年4月和5月举行,全球共54万名、来自72个国家的15岁学生参与测试,这届测试以科学能力为重点评估范畴。而PISA 2015也由以往笔试模式转为电脑化评估。这些对结果的解读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但问题依在:中国教育出问题了吗?

有人认为,要是继续由上海代表中国出赛,可能会再次夺冠,但这显然回避了上海是否能代表全中国的问题。另外,中国的PISA排名从第一滑落到第10,给继续痛批高分低能、应试教育造成有趣的困扰。对高分低能不屑的有两类人:一是低分而且没有希望拿高分的,酸葡萄心理;二是高分但生活事业不顺的,假谦虚、真反思、怀才不遇,什么都有。只有分数中不溜但自忖还能更上一层楼的,才在意高分,希望高分。庆幸或者不幸的是,这是大多数。但这不是问题,即使排名第10,也没人会认真认为中国教育因为这个排名而揭示了问题。问题是存在的,但不是PISA第10。

对中国教育最大的批评通常在于高分低能,但这个批评未必公正。从海外中国学生和国内这些年的各方面成就来看,高分不假,低能未必。很多挫折未必由于低能,而是语言、文化和人脉问题。中国教育中道德、文化等人文的东西缺失,这也不只是教育的问题,而是社会大环境在教育上的反映。但另一个问题确实存在:中国教育很少教育孩子们去梦想。在文革时代,学校倒是教育学生要当好社会主义的螺丝钉,或者当好工人农民解放军,但那不是孩子们的梦想,而是社会的政治需要。另外,笼而统之的工人、农民、解放军也不是梦想,而是把天下的职业全包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是不能当的,干部则不是你想当就可以当的,梦想当干部就和梦想当王子公主一样不靠谱。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天下大得很,各种职业都开放,包括想当干部都是可能实现的梦想。然而,中国的学校只是教育孩子们:好好读书,长大了好……干什么呢?其实老师们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认为学生们长大了能干什么不是他们的事,所以用“长大了才能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搪塞过去。但孩子们需要的不是这样大而无当的“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人都是要有点目标的,孩子们也一样。事实上,中国学生不仅孩子,大学毕业了都未必知道要干什么。有多少考研的是因为喜欢自己所学的东西、希望进一步学习和钻研这一课题,才去考研的?更多的恐怕不外是:
1、家里说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2、怕找工作,读研可以推迟面对现实,也可能更好找工作

不知道是否有人研究过兴趣爱好与事业成功的关系。就感觉上来说,爱好的才能钻研,不爱好而要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不是说不爱好自己的行当就不能胜任,做到有效、胜任不是太难,用心用力大多能够做到有效、胜任。但成功是要在有效、胜任之上更上一层楼,只有常人单靠努力做不到而你做到了,这才谈得上成功。不爱好这一行,单靠勉强自己去努力,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正是中国教育高度欠缺的。

中国教育也强调要引导学生兴趣,但弄来弄去,只是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上。老师唾沫飞溅,弄到最后,只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听讲,把考分弄好看一点。这哪是引导兴趣?什么是兴趣?那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需要外界引导,自己就会花大量精力,甚至挤占其他也需要花精力的地方。大部分孩子对电脑游戏都有兴趣,你可见过需要老师引导的?不光无师自通,而且钻研精神足得很。多少家长悲叹,为什么你就不能把玩游戏的劲头放一点到读书上呢?可曾为孩子们想过,为什么要把精力放到读书上呢?怎么看怎么是负担,连不是负担的也被一天三十遍“要刻苦”变成难以忍受的痛苦了。

孩子都喜欢玩,但玩可以玩出名堂来。喜欢玩航模?好得很,在自己做模型飞机的过程中,不仅动手能力增强,理解重心、平衡,对材质、加工、工具有所概念,也会对什么样的机翼形状产生更大升力发生兴趣,对什么样的发动机体积小、推力大、可靠性高产生兴趣,这里面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可是无底洞,即使以后不搞航空,作为一般知识,也受用无穷,关键是家长不能什么都买现成的,这就成拼爹了。喜欢看历史武打小说?没问题,这个朝代都有些什么事情,才会有这样的武打背景?

读书时代,兴趣爱好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尤其是不能过度冲击正常学习,但现在的问题是孩子的爱好兴趣统统抹杀了,一切为分数让路。没错,说起来是为学习让路,实际上是为分数让路,或者说为排名让路。很多家长好似对分数不那么看重,“只要比别人好就够了”,弄到最后其实还是拼分数。这又引出又一个问题:中国教育(和家长)对分数变态地重视,90分肯定是不够好的,95分肯定是比93分更加优秀的,但什么都比不上100分,除非还有加分可以到110分的变态情况。

分数衡量的是做题的正确率,并不与知识和技能掌握率完全对应。60分以下可以比较肯定地确认:没有掌握基本要求的知识和技能;80分以上可以比较肯定地确认:基本要求肯定达到了。但95分的人肯定比93分的人掌握得更多吗?100分的人肯定比98分的人掌握得更多吗?这里很多都是过来人,当年在班上被学霸压得灰头土脸的相信不少,但现在在工作和生活中坦然笑对当年学霸。这说明当年学校学习一钱不值吗?当然不是。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校学习达到甚至超过基本要求后,追求绝对分数没有太大意义,成功与否有机遇的因素,但更在于不断学习,而早早把兴趣都抹杀了,不断学习就成了不断受罪了,这日子还过得有什么意思?

这些道理不复杂,很多家长也明白,但依然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就开始无穷无尽的补习班,补习班领先学校课程,弄到后来从小到大什么都实际上学两遍,12年基本教育实际上等效为24年,但在时间上还是压缩回到12年,弄得孩子们苦不堪言,说到底就是因为各级升学“完全”由分数排名决定,一分之差可能定终身。这是中国教育的大问题,但也是社会观念的大问题。要是不能进重点班、重点学校、重点大学(还非北大清华不上),那你就什么也不是。世界上的事情哪有那么绝对?这些家长(不乏成功人士)有多少是北大清华出来的?事实上,这些年来成功人士不少,要是查一遍水表,相信北大清华人士是少数,那为什么还要那么拘泥于名校情结呢?为了虚无的名校情结,孩子的兴趣爱好都抹杀了,何来梦想?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出来的人,如何可能知道自己真是在追求什么,而不是“别人”要自己追求什么?

中国人老是在问:为什么我们出不了大师?大师从来没有自己要成为大师的,而是实在太喜欢这一行了,干得有滋有味中无意间就成为大牛了,一抬头,恍然发现自己成了大师。哪有我真是对这一行无感、就是要比别人刻苦百倍所以我才能成为大师的?一头钻进真正爱好的东西是不觉得苦的,孩子们为了玩游戏,肚子饿了,眼睛花了,手腕僵直了,觉得苦吗?哪有的事,那才叫乐呢。中国教育在教授学生如何实现梦想方面不乏成功,但在教授学生如何梦想方面彻底失败。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恋爱,但太多学业有成的都是“先结婚后恋爱”,这是不必要的痛苦。有人会说,除了赚大钱,我没有爱好。这话作为说笑可以,要是当真,那你就绝无可能赚大钱。除非坑蒙拐骗,赚大钱是要有大成就才行的,尤其是白手起家而无爹可拼的话。世界上聪明人多得很,要想靠撞大运而发明创造一样“大东西”,比买彩票发大财更不靠谱。真正给力的发明创造或者投资经营理念是要凭真本事的,而不爱好这一行,是不可能如此出色的。很多研究表明,年轻有为发大财的人可能“退休”享受,但差不多都忍受不了无所事事的享乐,最终回到自己喜爱而又擅长的行业,不为钱,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钱,更多的钱只是数字,而是为了成功的乐趣。但这如果不是爱好、兴趣所在的话,何来乐趣?没有乐趣,何来杰出和成功?北美教育正好相反,学生个个充满梦想,但学校对于如何使得学生实现梦想听其自然,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孩子有太多爱好,这是坏事吗?肯定不是。爱好广泛,似乎泛而不精,但孩子还没有到精的时候呢。广泛的爱好就像遍地柴火一样,到时候往哪个方向丢一个火种,都可以燃起大火。这岂不比四下光秃秃的,只有到处撒火种、碰运气更好?

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还有一个大问题:学生习惯于有确定答案的东西,老师也习惯于有确定答案的东西,没有确定对错的东西是没法打分的,因此也是无法教授的,为分数中心体制的教育所不容。这是科举制度遗留的恶果,尽管科举严格来说并无确定答案,但要对考官胃口、讨皇上欢喜,这在客观上就是确定答案。这也是现在猜题路、广做模拟试题的来由。但世界上有太多没有绝对对错的东西,在没有确认新的科学发现之前,对事物、现象的理解也没有绝对的对错,这正是开放式、创造性思辨的空间,也是智能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分界线。中国学生(不管是海外还是国内)不见得终身受制于这种有缺陷的思维方式之苦,但转变要费相当的力气,这也是不需否认的。

现在的教育体制人人都苦。老师苦,为无法更高效地把得高分的本事灌输给学生而苦;学生苦,为淹没在漫漫题海和恐怖的学无止境而苦;家长苦,为孩子“不懂事”、老师“不尽心”而苦;用人单位也苦,为只能在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中间挑人而苦。如果换一个思路:学校教育以达到和适度超过基本要求为主,多出来的时间用于发展学生兴趣,是否会帮助中国教育走出困境呢?工程上有一个80:20的说法,也就是说,80%的成就只需要20%的努力就可以实现了,但要把余下的20%也完善起来,就需要增加80%的努力。如果中国学校用50%(20%恐怕谁都不会答应)的努力使得学生达到90%的完美,用另外50%的努力鼓励学生梦想,并着手实现,这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京沪苏广学生在PISA中排名第10,这肯定会引起人们对中国教育的新的讨论。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各地教育当局把PISA考分作为新的考核内容,搞各种强化集训,确保本地学生在PISA排名中靠前。中国教育的考试机器是可怕的,弄得TOFEL、GRE、SAT都要对中国考生“额外照顾”,要把PISA分数拉上去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是教育的目的吗?在未来的PISA中,分数和排名能高点当然是好的,但不要把这当个事,听其自然。重要的是要把梦想还给孩子们。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34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涨姿势
喜欢就捧捧场 + 4
shijz + 6
MacArthur + 6 淡定
爱思伯爵 + 4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leekai 发表于 2016-12-9 20:27
所谓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把教育当成产业。看看鼓吹的那些人,个个都卯足了劲想办日式私塾。 ...

现在的素质教育只是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改一个包装,并不改变中国教育困境的实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12: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薄荷糖家族 发表于 2016-12-9 21:50
这是非常科学的做法——孩子都喜欢玩,但玩可以玩出名堂来。喜欢玩航模?好得很,在自己做模型飞机的过程中 ...

说起来,中国家长重视教育,但把精力统统放到盯分数和送补习班上了,这是不对的。跟着孩子一起发展兴趣,这对家长的要求确实很高,但一起学习嘛。如果家长自己都不喜欢学习,如何指望孩子呢?最糊涂的家长就是”我这辈子算完了,就指望你了“。你这辈子还长着呢,只是比孩子早20年而已。家长成天泡在微信上,就不要责备孩子不学习了。

点评

晨大不会玩微信-/)  发表于 2016-12-11 22:03
玩哈哈,晨大跟马化腾有过节  发表于 2016-12-11 06:4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13: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pinix 发表于 2016-12-9 23:07
美国欧洲等国家排名不在前十?

加拿大、芬兰、爱沙尼亚不是在前十嘛。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2: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脚丫 发表于 2016-12-10 01:52
教育体系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有一个功能大家闭口不谈但是暗暗使劲,那就是选拔淘汰功能!晨大好多想法带有 ...

“只有通过层层选拔,才有机会实现更高的目标”
目标是什么呢?

“我们国家还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富起来了,在一线城市有点家底的家庭多一些,可以任孩子自己发展不在乎目标的背后是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国很大,人口很多,不需要一刀切,现在也不需要“谁”都这么做,但现在先富起来的人口有个几千万、一亿以上?英国、德国也就这么些人口,慢说芬兰、加拿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2: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奉孝 发表于 2016-12-10 01:53
教育显然问题挺大的,除了重点学校,大部分中小学老师的都是当年学习很差的。自己都蒙查查怎么教育小孩? ...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差不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2: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奉孝 发表于 2016-12-10 02:09
南七当年的学生都是天之骄子,放到现在也是社会精英阶层,所谓生活苦一点可能也是相对而言吧。

整体而言 ...

南七人士我认识的不多,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不少,总体而言,就工作表现而言,不认为他们比其他重点甚至非重点出来的人显著地优秀。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2: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natasa 发表于 2016-12-10 02:25
错了,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是减少公立教育,让位给私立教育,这会导致上升渠道的不平等的,因为连教育都要 ...

这是两个问题。公立教育早就在搞素质教育了,只是家长们不满意,所以才有私立的空间。中国家长永远是不满意的,这一点美国、加拿大的家长要“好弄”得多。

点评

那堆教育官员的歪点子难于忽悠老百姓,都混了千年了,靠这道行就敢出来蹦。  发表于 2016-12-12 14:04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2: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tnq 发表于 2016-12-10 02:26
对!没有经济基础不好提素质,何谓素质也不好说!

素质实际上没有那么玄:在知识上自我学习、在事业上自我进步、在生活上自我满足的能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如风如雨 + 6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02: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jerf71 发表于 2016-12-10 11:17
其实要对应每个国家的人口基数,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只能走应试(科举)教育。然后一万个人里出一个天才, ...

不能同意。中国要发挥集团优势,正是应该大力提高平均水平,天才反正是没法培养的,能培养的都不是天才。

点评

9494从国家的角度看,就应该如此。  发表于 2016-12-12 20:42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08: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zdp321 发表于 2016-12-10 18:22
江苏的初中升高中一半的比例,你再素质教育,到不了高中,多数家庭的孩子只能去职高,有何意义。你们谈的也 ...

江苏初中升高中只有一半的比例?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人只有9年教育?全国是多少?升不上高中的教育问题不是这里在谈的典型问题。如前所述,达不到基本要求的肯定是不行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12: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natasa 发表于 2016-12-10 19:44
你去看看教育部那些扯淡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法就知道不靠谱了,不给钱就没有素质教育,光喊口号怎么行呢,大 ...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委高层把教育当作政绩在做,而不是当作教育在做。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2: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sweeter 发表于 2016-12-11 05:08
其它地方不了解。广东参加这次PISA的什么学校都有,农村学校、民办学校、中职学校都有(农村学校的学生占58 ...

原来是这样,这就比较有代表性了。其实这样更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2: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12-11 03:49
在知乎见过一个问题“我高考肯定考不上国内的大学,请问日本有哪些不需要考试就能读的好大学?”这就是未 ...

这些人在国外上了“好大学”吗?就我所知,到加拿大的小留学生如果是国内不怎么样的,到这里照样不怎么样,同样上不了大学。是上不了大学,有一点录取要求但不是精英的公立大学,不是上不了顶级大学,最后只有到那种收钱就进的野鸡大学。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12-11 08:57
日本的优质大学本土学生都难,估计没戏。听一个美国来华旅游的白人讲20年前中国留学生的质量不错,现在的 ...

加拿大也一样,UoT、UBC不说,名气大,中国人集中,就是UoA这样,国内来的小留也有一半上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撇开公平问题不谈,就录取分数是否决定学生质量而言,录取时分数稍低的北京学生和录取时分数更高的外地学生相比,在毕业时水平有明显差别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2: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qyangroo 发表于 2016-12-11 12:16
北京的学生虽然录取分数低点,但在外语、社团活动(才艺、体育、社交、政治活动等)、实习机会上很占优势 ...

个人不认为“成就最好”就代表最优秀,最高10%的都属于最优秀。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北京学生至少不比外地学生差?找工作不必非在北京,其他地方、出国都要算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薄荷糖家族 发表于 2016-12-11 20:33
具体还是要看学校层次的,因为孩子也在上大学,我们是苏州本地的,孩子上下几届都有很要好的朋友,基本上 ...

苏州中学(原来叫苏高中,人民路上)很厉害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1: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wgg0504 发表于 2016-12-11 20:45
现在的情况是竞争太激烈了。父母太重视了。导致孩子压力太大。教材太简单了,导致学生只能到外面学习。举个 ...

另一方面,这样疯狂把外国人也搞疯了。我在西班牙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这么拼?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看来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才叫拼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1: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wgg0504 发表于 2016-12-11 20:50
这个问题,基本无解。就是国家再建10个清华、北大也不行。主要是中国人竞争意识太强,资源太匮乏。就像上地 ...

这是种对落后一步的恐惧感。世界上好像不大有人有那么强烈的恐惧感,犹太人除外。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8 11:31 , Processed in 0.05220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