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8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全面二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00: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12-13 10:39 编辑

18大上宣布,将放开全面二孩政策,而且不分民族,不分地区。这不可能不引起对独生子女政策得失的再次争论,但二孩政策的意义还更远。

中国自70年代开始独生子女政策后,据说已经少生了4亿人,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减负做出显著贡献。战争结束了,和平稳定了,人口自然增长,50年代到60年代中,中国人口持续高速增长,在1971年达到千分之23.3。改革开放后,万物更新,尽管有计划生育政策,但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正好进入生育高峰,人口有过小幅增长,但大趋势是一路稳步下跌,现在为千分之5.21。或者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孩子从1971年的5.4个下降到现在的1.5-1.6个,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最低标准。其实计入育龄前死亡和男女的自然不平衡,每对夫妻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稳定不变,死亡率高和男女严重不平衡的话,更是需要2.5以上。全面二孩严格执行的话,依然不能保持人口稳定,但至少能减缓老龄化的趋势,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取消所有计划生育的措施,促进人口水平自然平衡。

现在有一种说法,现在民工荒、老龄化都和计划生育有关,早知如今,何必当初?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当年的计划生育是必要的,用现在的民工荒、老龄化来指责当年的计划生育,就像教诲闹饥荒的人不要贪吃鸡鸭鱼肉、免得将来脂肪肝一样离谱。在实现计划生育的时候,中国还在贫穷之中,而且处在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中。现在非洲人口爆炸就是这样的情况,近来风起云涌的地中海难民潮开始在叙利亚内战之前,就是非洲人口爆炸的恶果之一。现在说起来,高素质、低年龄的人口是财富,不是负担,但在贫穷的家境中,孩子越多,负担越大,一大堆孩子哪有精力和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呢?丢丢甩甩地也不能有多少期望。另一方面,多生孩子多帮手,自家用自家的童工,多生的压力也是确实存在的。计划生育是打破恶性循环的残酷但有效的做法,造成很多人生悲剧,但贫穷的循环打破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供养孩子教育的能力提高了,对孩子的期望也提高了。现在无疑是历史上普通民众对孩子教育和期望最高水平的时候,有矫枉过正,但对人口素质的提高是肯定有正面作用的,这才有了如今年轻人口群不再是负担而是财富的现状。

独生子女政策有其历史必要性,如今取消也有其历史必要性。是否可以更早取消,这是可以讨论的,但一次彻底否定独生子女政策,这也是片面的。

计划生育向来是西方媒体敲打中国的题材之一,接下来独生子女政策不好成为话题了,就该换户口开放的话题了,只有开放户口,开放人口流动,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有一天户口问题解决了,接着换宗教自由、言论自由、组党自由的话题,反正话题不少。这些都不是无事生非,但西方媒体对中国议题意识形态化的做法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眼下西方媒体一面说独生子女政策从来就不管用,一面说二孩政策也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还列出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从独生到二孩的五大罪状:

1、        一孩政策从来没管用过,人口增长下降是经济和教育的结果。
这是西方媒体的惯用伎俩:似是而非。贫穷与多子女vs富庶和低生育率是鸡和蛋的关系,没有蛋,就无法孵小鸡;没有小鸡就没法大鸡,也谈不上新的鸡蛋。只有打破这个循环才行。否则看印度和非洲,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独生政策是打破这循环一个方法。
2、        一孩政策从不公平,城镇执行严格,乡村和农民工那里执行松懈,不仅成为腐败的源泉,也对人口控制没用。
这就是罔顾逻辑了。在计划生育开始的时候,中国农村人口是绝对大头;即使现在,农民加农民工依然是中国人口的大头,真正“城市户口”不过半。计划生育导致的人间悲剧和腐败肯定不少,但如果独生政策不管用,中国人口现在根本就不应该有人口老龄化问题。
3、        二孩政策不能扭转男女不平衡,农村里不搞计生,还是重男轻女,实际上男婴女婴不平衡在计划生育搞的半生不熟的农村更加严重。
这个问题倒是说到点子上了。但这个问题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提高会自然解决的,在城市里,生男生女已经不是那么大的问题了。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提高已经使得生育率降低,对平衡男女比例也会有正面作用,只是需要时间。在达到平衡前的的阶段会比较困难,会有男女不平衡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妥善管理。
4、        城市公主身价太高,彩礼过高,弄得婚嫁难,反而大龄剩女多了。
这个也是真实问题,只有等中产阶级思维兴起后,才会淡化这种“嫁女如售女”的想法;只有等女子对靠自己走通上升通道有信心,提高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才会放弃“读好书做好事不如嫁好男”的想法。
5、        二孩不能解决人口下降,只有自由民主才能使人民愿意多生。
这个就只有哈哈了,欧美国家一定是自由民主不够,才弄得生育率这么低。

城市里的年轻夫妇确实多生的意愿普遍不高。即使计划生育管理松懈的农民和民工里,生育两个小孩以上的人也在减少。现代社会创业期长,大学毕业(有时还要读硕、读博)后,还要几年才能渐入佳境,加上买房压力,很多人推迟婚姻,留给生育的时间窗口本来就小,加上注重事业,不愿意或者担心生育影响事业,更加不愿意多生。

这也是独生的一代,本来就习惯于独生子女环境,加上上一代的期望和全社会的攀比,自身压力很重,对子女的期望压力更重, 子女养育成本飙升,而且一个小孩弄得两代六人都疲惫不堪,要恢复到“随意养育”需要心态和环境的极大调整,只有假以时日,而不是二孩政策可以在一夜之间解决的。另一方面,在法律只容许生一个的情况下,风险集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两代六人甚至更大的家族圈都对小孩容易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弄得大家都很累。消除这个风险因素的话,可望使期望与现实更加相适应,容易“看得开”。过高期望导致不愿生第二胎和生第二胎导致期望现实化,这也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二孩政策至少打开了锁。但开锁只是开锁,不等于门就自动打开了,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说起来,强迫二胎倒是打破这个循环的有效方法,但那当然是荒唐的,不可能出台这样的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还有一条:不分民族,不分地区。这个意义非常重要。多年来,西方媒体不顾事实,攻击中国用独生子女政策限制少数民族发展,至今绝大多数普通西方民众听说过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但根本不知道还有少数民族例外这回事。这一方面有西方媒体选择性报道甚至歪曲报道的因素,也有西方民众的想当然:这样涉及到基本人权的问题,在西方是天经地义的对所有民族、地区一视同仁的,根本想不到还可能有对少数民族例外的事情。这样的一视同仁确实是应该的,例外造成不平等,不平等就容易出问题。少数民族不执行计划生育并没有解决民族地区的问题,反而成为隔阂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有些信奉靠生育征服世界的极端主义族群钻的就是这个空子,这样的空子应该堵上。

但二孩政策对GDP增长的作用是夸大其辞了。普遍二孩的话,妇女就业率会有所降低,而二孩本身带来的消费增长和劳动力增加的效应要很多年之后才能体现,在短期内对GDP的推动顶多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医疗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有说法理想人口结构接近钟形,既中段和底盘大体等宽,顶尖逐渐收尖。但由于平均寿命的提高,等宽的中段延伸到很高的顶段,才开始收尖,这使得整个分布中的老龄段的比重显著增加。要么改变老龄的定义,从显著收尖开始算老龄,要么极大地增加底盘(年轻人和孩子)的宽度,也就是大大超过二孩,否则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的增加是无法逆转的,二孩、三孩只是推迟而已。

养老是另一个问题。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现代老人在70多岁甚至80多岁时依然能料理自己生活的不在少数,服务社会化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养老问题不至于失控。

独生子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肯定是有缺陷的,也肯定不是打算永久化的。独生子女政策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现在是改革的时候了。但对独生子女政策的批评容易滑到政治化的方向,这就不是对独生子女政策的批评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8 收起 理由
Pipilu + 2
重重无尽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9 07:17 , Processed in 0.0370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