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6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乌克兰,乌克兰(4)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3: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4-4-21 18:11 编辑

东乌还在动荡,但更大的问题是,乌克兰究竟向哪里去。谁都知道自己想乌克兰往哪个方向走,但谁都不知道乌克兰会往哪里走。最要紧的是,乌克兰的经济问题不解决,谁都没有办法强力推动自己的主张。

亚努科维奇是以拒绝欧盟协议触发大规模示威的,但欧盟要求之一就是。取消天然气补贴。乌克兰老百姓的天然气价格是进口天然气价格的1/4。亚森努克已经宣布,将涨价50%,但这依然离居民用户支付市场价格差距很远。乌克兰现在欠俄罗斯将近20亿美元的天然气款项,俄罗斯不仅通知乌克兰,而且通知途径乌克兰通往欧洲的用户,要是再不补交欠款,就要停止供应天然气。冬天马上就要过去了,现在停止供应天然气不至于冻死人,但发电用的天然气还是万万停不得的,其他工业用气也是一样。乌克兰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更何况,今年冬天过去了,明年冬天可是肯定会再来的,那时怎么办呢?

欧洲正在研究用同一天然气管道反向输送天然气的问题,这里面有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但没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问题,只是投资问题。不过天然气管道不是按一个开关就可以随便反向的,如果欧洲到乌克兰这一段反向了,也就是说欧洲与俄罗斯天然气(至少是途径乌克兰这一路线)彻底决绝了,欧洲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天然气价格。从现在到2014年冬天,天然气价格增长300%,这绝对是要乌克兰人的命的,绝对是迫使乌克兰人再次走上街头的。欧洲可以救急,但长年累月补贴乌克兰天然气,谁也没有这个胃口。欧盟里,法国自己是泥菩萨过江,荷兰、意大利、瑞典等都没有这个力量。英国在这种事情上绝对是动口不动手的,那德国呢?2013年德国内河工人大罢工,这是德国历史上很少有的,原因就在于德国试图通过自动化来大批裁减船闸工人,不裁员的也要大幅度降低收入和待遇。德国工人的愤怒在于:为什么要迫使我们失业来支援希腊、爱尔兰、……?要是再加上乌克兰这个大得多的包?受俄罗斯天然气“断顿”影响最大的德国不仅要承受天然气短缺和高价进口的负担,还要背上乌克兰,不难想象德国民间会有什么反应。默克尔的谨言慎行就不难理解了。

最要命的来势乌克兰自身。历史上的乌克兰早已变样了。西部很多是原来波兰的属地,东部很多都是十月革命后划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就不谈了。本来这没有什么,从沙俄时代开始,这一片地区的历史、文化早已通融。但乌克兰从苏联独立出来之后,可以打造独立的乌克兰文化和传统,这就认为撕裂了本来已经不存在的族群裂隙,Right Sector这样的极右民族主义势力的兴起进一步毒化了社会。

俄罗斯提出的乌克兰联邦其实并非完全是肢解乌克兰的阴谋,但无疑将极大地鼓励地方主义。在俄罗斯版本中的联邦制中,各地的议会和政府首脑由地方选举产生,基辅没有任命权或者批准权。税收估计也主要归地方支配。只有外交、国防和司法权还在基辅。但极大膨胀的地方权力可能事实架空基辅,因为基辅对于教育、卫生、社保、经济政策等统统没有发言权了,这比西方一般的联邦概念还要弱化中央政府。

俄罗斯的另一个要求是:基辅现政权是通过政变非法上台的,所以对国家大政没有发言权。考虑到现实,基辅有召集权,但没有指导权和否决权。美国立场是对联邦制不反对,但必须在基辅的主导之下,并得到基辅的赞同。基辅已经明确反对联邦制了。所以,这又是一场聋子的对话。但考虑到东乌的现实,乌克兰看来是要实行联邦制,或者被联邦了。

俄罗斯还有一个要求是就联邦制的修宪举行全民公投,而且公投要在新总统大选之前进行。这也是合理的。这样重大的宪政改革不全民公投是不对的,而总统大选掐在这样重要的修宪公投之前也是不对的。但基辅已经宣布5月23日大选,国内现在还是一片混乱,广场上的示威者还在安营扎寨,早日大选有利于重新开始,没有了克里米亚和东乌,大选的结果更加没有悬念。基辅不会更改大选日期的。

基辅政权一方面打小算盘,另一方面显示出高度政治弱智乌克兰动乱的根源在于经济,乌克兰的经济支柱为农业和重工业。俄罗斯不仅是天然气的主要来源,也是石油的主要来源。现在和俄罗斯闹翻了,农用柴油、化肥、农药也成了问题。乌克兰动乱已经使世界粮食市场涨价20%,如果动乱继续,或者农业歉收成为事实,还要进一步涨价。乌克兰的重工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重工业的延伸,就像加拿大大湖区工业带是美国东北工业带的延伸一样。业务、人际和地理关系都使得乌克兰工业、科技界与俄罗斯联系紧密,但冲昏脑袋的基辅政权正在搞“亲不亲,族群分”,把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安东诺夫设计局主管和总师解职了。如果不悬崖勒马的话,他们会掏空乌克兰所剩不多的工业和科技基础。

但西方的担心不止于东乌,波罗的海国家也可能出问题。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在沙俄时代都属于沙俄的地盘。十月革命后,很多沙俄帝国边缘的小国纷纷独立,波罗的海三国就是在这时独立的,芬兰也一样。斯大林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并不是莫名其妙强吞的,而是有这样的历史背景:他只是在恢复沙俄的地盘。斯大林的芬兰战争也是一样,只不过芬兰人厉害,顶住了苏军的进攻,不过最后还是割让了卡累利阿地峡以东地区,这到现在还是芬兰人的一个心结。在苏联时代,苏联向波罗的海国家大量移民,意图冲淡民族情结。苏联解体时,仅拉脱维亚就有30万,占拉脱维亚人口13%。有的民调指出,拉脱维亚的俄罗斯族裔高达42%。拉脱维亚独立时,这些俄罗斯族裔没有得到拉脱维亚国籍。他们有定居权,但不能在政府工作。据说一直到现在,拉脱维亚人聚会的地方俄罗斯人不去,俄罗斯人聚会的地方拉脱维亚人也不去。族群之间被新闻和文化媒体进一步割裂,俄罗斯族裔基本上不看拉脱维亚报纸、电视,他们只看俄罗斯的报纸、电视。拉脱维亚人在大选中四分五裂,但在面对团结一体的俄罗斯人时,到最后总能团结到一起,形成少数党联合政府,尽管2011年大选中俄罗斯人的党得票超过任一其他政党。拉脱维亚人纪念独立时,常常有一些二战老兵出席,但这些是当年帮着纳粹德军打苏联的伪军,如今成为拉脱维亚民族主义运动中一段抹不去的尴尬。东乌有可能成为先例,使得拉脱维亚俄罗斯人聚居较多的东部地区也要求俄语具有与拉脱维亚语的同等地位。爱沙尼亚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俄罗斯人比例与拉脱维亚差不多。问题是,波罗的海三国都是北约成员。俄罗斯不大会出兵,但本地俄罗斯族裔的躁动就足够麻烦了。东乌也一样,如果说俄罗斯情报局煽风点火起到作用的话,这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否则乌克兰情报局反煽风点火就完了。只有火种,没有干柴,是点不起篝火的。

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动作似乎还是无计可施。法国对进一步制裁一再要求缓行。当然了,要是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在快要交付的时候被禁运了,不仅拿不到俄罗斯的钱,还得到贴进去,由法国海军接手,造船厂是不可能自己吃下这个投资的。美国的小动作很奇怪,先是那个来路不明的东乌要求犹太人登记的消息,现在又出示所谓俄罗斯特种部队人员进入东乌的照片证据(同一个人先后出现在格鲁吉亚和东乌)。这不是美国的水准,太业余了。欧洲则是不知道装傻还是真傻,派欧安会人员根据日内瓦协议的精神去东乌搜缴武装分子的武器,被人家嘘了出来。在克里米亚那时,连检查哨都没让过,他们还以为一纸空文就能解除人家的武装?东乌并没有参加日内瓦会谈,他们有100%的理由不承认那个协议,更何况他们声称基辅方面(或者受到基辅纵容的极右民族主义武装)首先袭击,破坏了协议精神。东乌要是久拖下去,不是好事呢。但基辅有什么办法呢?最好的办法还是埋头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用行动证明他们是在为乌克兰人民谋福利,他们的道路才能为乌克兰带来长治久安,可他们正在做的一切似乎都在背道而驰。

评分

参与人数 9爱元 +44 收起 理由
雪个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老兵帅客 + 6 谢谢分享
MacArthur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如风如雨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山远空寒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9: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4-4-21 18:56
俄国同瑞典的北方战争从1700年打到1721年,其中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于1710年被俄国占领,并入俄罗斯。在这之 ...


正是。西方很多“原来是独立国家”都是这个路数,包括西方对西藏的说法,纯属割裂历史,还打着历史的旗号。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5 10:58 , Processed in 0.04420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