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90|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卡梅伦、拜登、亚努科维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3: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12-6 14:54 编辑

短短一个多星期,接连三个国家首脑或者准首脑访问中国:英国的卡梅伦,美国的拜登,还有乌克兰的亚努科维奇。

卡梅伦上台不多久,就会见达赖,结果惹恼了中国。本以为冷处理一阵子就行了,结果中国把他一冷冻就冷冻了一年多,把他冻结实了。这次访华前夕,刚参加在斯里兰卡举行的英联邦首脑会议,就人权问题把东道主数落了一顿。但访问中国的时候,学乖了,只谈生意和合作,目无旁骛。他还大谈要鼓励40万英国学童学习中文,不惜得罪英国外语教育中传统大头法文和德文。他在成都等地的表演真是有点卑躬屈膝。英国经济已经高度金融化。中国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国际贸易货币,英国经济里的中国元素只会增加。另一方面,英国的基础设施需要更新,公路、铁路、通信、城建。现在世界上以干基建的本事来算,中国已经摇摇领先,就像美国海军摇摇领先于世界第二到第N的总和一样。除非英国想“赞助”法国、德国、西班牙,否则没有理由不找中国。英中经济关系已经相当深厚,卡梅伦的访问只是把政治层面更新到与经济合作相适应的地步,也在英国立场的与中国“又斗争又合作”的平衡中,把平衡点向右移动了一大段。

卡梅伦还没走,拜登就来了。拜登是现代美国历史上少见的实权副总统之一,只有切尼的实权与他相当。在奥巴马还在第一次竞选时,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战争还在高峰,如何打下去是当时美国最大的政治。军方(尤其是麦克里斯托将军,后被奥巴马撸下来)主张镇暴为主,剿除了塔利班游击队,阿富汗才谈得上重建,才有美国利益的持续;但拜登是反恐派,认为剿灭塔利班是不可能的任务,应该把重点放在无人机加特种部队定点打击塔利班和基地领导人,抑制敌人的活动,而不是试图消灭他们。镇暴如果能成功,这是最理想的,但拜登的主张无疑更加现实。奥巴马上台之初,还搞了一次增兵,但增兵的同时就明确撤军时间表,就是为转入反恐铺垫。后来的历史证明,拜登路线成为主流。重返亚太也是他的主意。他的来访正好赶在中国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时候,日本尤其期望他代表美国对中国做出强硬姿态,如果不能迫使中国撤回,至少要明确美日齐心的强硬立场。但拜登除了空洞地重复以前就明确的立场,并没有要求中国撤回,甚至没有在与习近平会谈后的公开露面中提及此事。美国也间接建议美国民航公司服从中国的识别规则,使日本大为失望。美国经济已经在脆弱的恢复中。美国失业率降低到5年以来最低水平,但奥巴马上台伊始曾大力鼓吹的再工业化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换句话说,再度陷入经济危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美国正在陷入空前的国债和预算危机。继续举债刺激经济,第一缺乏实效,第二将造成不可负担的未来国债利息负担,尤其在经济回升后利率上升的情况下。加拿大经济在80-90年代曾有一段时间高度困难,部分原因就在于债负,联邦预算中接近一半都用于支付国债利息。经济低迷,加元低落,只有用高利率阻止继续大幅度滑坡,但带来一系列副作用。那时加拿大的5年房贷利息曾接近19%。克里钦政府上台后,得益于利息下落,并大力削减开支,偿还债务,形成正反馈,90年代以后5年房贷利率下降到10%以下,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稳定在7-8%的范围。美国还谈不上降低国债水平,但当务之急是急需中国继续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如果中国不配合,美国当然不会就此趴下,但美债的回报率必须提高,才能吸引到足够的买家,这对未来美国债负是高度负面的影响。美国尽管在战略上向亚太转移,但并没有做好与中国对抗的准备。另一方面,美国也在审慎评估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对衰落”过程。历史证明,当相对衰落不可逆转的时候,战争是双输的选择,英国就是被两次世界大战打残了。理性“管理”相对衰落在历史上没有先例,但中国崛起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没有先例。今天美中经济交错程度大大超过20世纪初的英德,更是冷战时代的美苏所不可能比拟的,历史经验已经不能套用了。拜登、奥巴马对此很清楚。

亚努科维奇在乌克兰是代表亲俄势力的。他曾经当选过一次,被指控大选舞弊后,最后没有上台。这一次又大选上台了。没有悬念的是,基辅示威中,又有人提出亚努科维奇下台。乌克兰是一个奇特的国家。最早的“罗斯”或许应该是基辅罗斯,所以说起来或许乌克兰才是最正宗的俄罗斯。但乌克兰并入俄罗斯400年后,乌克兰开始独立了。问题是,400年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第聂伯河以东的工业区亲俄情节很重,还有克里米亚,但西部不仅是传统乌克兰情节的要地,更有战后从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划入的土地,欧洲情节更重。乌克兰与欧盟签订协议,但俄罗斯不同意乌克兰在享受欧盟待遇的情况下,保留与俄罗斯的特殊贸易待遇,那等于打开一条欧盟到俄罗斯的“短路”通道,对于还依靠保护主义的俄罗斯是不可接受的。乌克兰在政治上的离心更是俄罗斯不能接受的。乌克兰处在精神分裂中,维持统一的乌克兰、打造独立和完整的乌克兰民族情节,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乌克兰既不能太向欧洲一边倒,与俄罗斯为敌,这样不仅把乌克兰自己放到前线国家的地位,也造成国内的民族分裂;也不能太向俄罗斯一边倒,不仅有另一个方向的民族分裂问题,也放弃了来之不易的独立。亚努科维奇正在连日示威的政治风暴中,但他依然按计划来中国访问,或许说明了乌克兰领导人试图走出“第三条路”。作为经济合作对象,不管是进口、出口还是投资、技术合作,中国绝对够格。中国马上投桃报李,宣布在黑海投资修建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这也是一条欧盟和俄罗斯两边都“可以接受”的“矮子里面的长子”的选择。从乌克兰来说,他们继承了一个庞大但是不完整的军工科研体系,也只有这还是乌克兰可以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的家伙了。但苏联解体后,这个庞大但是不完整的军工科研体系陷入比俄罗斯同行更深的困境。一方面市场消失了,另一方面科研支持体系也破裂了,投资当然更是无从谈起。但中国对乌克兰拥有的军工体系很有兴趣,不仅有足够实力投资,更有科研支援体系可以互补。对于乌克兰来说,现有产品系列都是苏联时代留下来的,自力研发新一代根本没有这个资金,而这套科研体系也只有中国要,也要得起,就是中国了。有意思的是,中国似乎兴趣不局限于一般意义的合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关于进一步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耐人寻味地提出:“并在乌克兰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种侵略威胁的情况下,向乌克兰提供相应安全保证。”这句话的意思如果是中国向乌克兰提供核保护伞,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向外国做出这样的承诺,意义和影响非同小可。

评分

参与人数 9爱元 +54 收起 理由
张王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齐若散 + 7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万里风中虎 + 10
河蚌 + 4
云淡风轻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然 发表于 2013-12-6 18:01
中国这种战略性的行为当今世界上没有国家可敌。

当时的规划可能更早。我父亲88年底就开始联系苏联的老同 ...

90年代中国对毛子的“掠夺”大概可以和40年代末毛子对德国的“掠夺”在深度和广度上相提并论。当然,中国是付钱的……

点评

美国、日本也没少干吧  发表于 2013-12-7 18:0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朴仙人 发表于 2013-12-6 20:32
客观上说,那时到中国来参加建设的很多专家都还有社会主义情结,是为理想,并不是仅仅为了钱。当时很多国 ...

不过可能还是流落到西方的苏联知识分子更多。我在加拿大就遇到过一些。素质很高,眼界很高,境遇很惨。他们大多是在苏联时代就事业有成的,但难以融入加拿大的主流社会和职业圈子,进入了也只是在“旁门左道”的角落里钻牛角尖,混得远不如我们这一代中国留学生。

点评

生活大爆炸中就有一集苏联核专家在大学里看门  发表于 2013-12-7 18:0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然 发表于 2013-12-6 20:47
可以和美国对德国的搜刮相比。中国没有像苏联一样搬机器,而是和美国一样的抢人才。 ...

这倒是。和美国比更准确。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3: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猫元帅 发表于 2013-12-6 22:46
德国人也不会去苏联吧。且不说二战前的妖魔化宣传,就是在当时,德国人也觉得苏联是邪恶帝国,而美国才是 ...

正是。有点办法的德国人都往美英占领区跑,留在苏占区的不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蚌 发表于 2013-12-7 00:20
付钱?90年正好是俺上大学的时候。当年,俄罗斯专家来中国,一个口袋里装着最精尖的材料,另一个口袋里 ...

俄罗斯怎么混得那么惨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3-12-7 06:53
那时候中科院金属所(在沈阳)引进一位院士,给了2000块安家费。(住房都有安排)把老头给乐得。
当时的 ...

突然联想到,战后德国也是人才一走而空,但毕竟有美国和整个西方撑着。经济恢复很快,但科技领先用了很长时间。直到现在,也只是在应用技术方面领先,但再也没有突破性的科技领先了。也就是说,再也没有原子弹(差一点)、喷气发动机、后掠翼、导弹这样的革命性创举了。

俄罗斯要恢复怕是比德国还难。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蚌 发表于 2013-12-7 00:20
付钱?90年正好是俺上大学的时候。当年,俄罗斯专家来中国,一个口袋里装着最精尖的材料,另一个口袋里 ...

现在就各怀鬼胎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02: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马丁 发表于 2013-12-7 11:37
我查了一下,核保护伞是这样的。五常都向乌克兰提供这种保障,换取乌克兰放弃核武器。 ...

看来不必过度解读。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00: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马丁 发表于 2013-12-9 09:55
又查了一下,比94年的声明内容还是有变化,虽然不那么吃惊,还是有点意思的。

对,我的网易博客那里也有人指出了这个差别。看来不是简单的重申,还是有重大新意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17:14 , Processed in 0.04300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