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晨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会崛起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3: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枫 发表于 2017-8-12 14:02
    地理名词或许不确切,但中国是一个文化概念不是我提出的,余光中早就提出了。 ...

    别听老兵瞎咋呼的。中国既被当作一个地理名词用过也被当作一个文化概念用过,只不过当被用作地理概念和文化概念时不是完全重叠罢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7-8-13 10: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枫 发表于 2017-8-12 20:54
    你又来了。难道吸取教训就那么难吗?

    甭理他。一副真理在我手你们都是狗的样子

    抄一段儿,证明晨大说的中国作为地理概念并无不妥

    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拿诸葛亮对孙权说的话为例,彼时曹操虽据有原东汉国土大部,但是汉中张鲁 益州刘璋这些同样属于汉文化圈的地区并不归属曹操,诸葛亮说的“中国”显然不是文化概念,而是地理概念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这真是极好的: 5.0 不负本宫的欣赏: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8-13 18:31
    这只能说明,“中国”曾经被当做地理名词使用,但这个“中国”,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谈论的一般意义上的中国。  发表于 2017-8-13 13:03
    给力: 5 涨姿势: 5 这真是极好的: 5 不负本宫的欣赏: 5
      发表于 2017-8-13 11:02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7-8-13 13: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7-8-12 21:25
    甭理他。一副真理在我手你们都是狗的样子

    抄一段儿,证明晨大说的中国作为地理概念并无不妥

    麻烦仔细看看晨大的原话 --- “历史上的中国也一样”

    @tianxq888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7-8-13 14: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xq888 发表于 2017-8-13 01:04
    历史上的“中国”这个词,和“历史上的中国”,大大地不一样

    说“印度”只是地理名词,意味着过去到现在 ...

    历史上的“中国”这个词,和“历史上的中国”,到底怎么个不一样?晨大说的那句话,您又认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对?能不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

    您说印度那里的人的共性只是同一个“地理区域”,是个自然属性,言外之意就是他们是不同文化认同。那么中国难道就不是吗?维族人和藏族人与汉族的文化认同也是不一样的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17-8-14 00: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客 发表于 2017-8-13 07:03
    你引的这些有个共同点:都是“中国”之人言“中国”之名。这本身的涵义就已超越了地理概念。
    与印度对比 ...

    历史上印度的辉煌王朝有无自称印度我不知道,但是历史上的中国王朝也从未称自己是中国王,子民称自己是中国国民。所以你的这些辩词,完全无力呀 --- 即使我自己做了点儿阅读开始理解甚至认同你说的意思,但是你的辩论方法不行。

    中国的史书上在使用“中国”这个词的时候,纸面上就是地理概念。但是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很多时候纸面以下带有文明认同含义。春秋时期在使用“中国”这个词的时候,指代的是诸夏所居之地,而诸夏显然是拥有共同文明的,所以纸面上的地理概念,实际上隐含了文明(认同)概念。(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常挨揍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17-8-14 01: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xq888 发表于 2017-8-13 03:14
    煮酒同学,你这是要考我的表达能力啊

    前者,强调形式,指“中国”这个词汇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定义,可 ...

    您所辨析的形式和内容,我确实有些理解无能。

    在我看来,印度和中国这两个词汇/概念的不同在于,“印度”这个词是其他民族或国家对一个地方的含混称呼,与之相应的,Cina, Sinian (震旦) Seres (丝国)Cathe (契丹),也是其他民族或国家对一个地方的含混称呼。这两个都是地理概念。而震旦 丝国 契丹 都对应于“中国”。所以晨大说的“中国是地理概念”,是基于这一语境的。

    但是,“中国”这个词还有另一个语境,就是在我们自己的史书上。在这个语境里,纸面上也是地理概念,但纸面下则含有文化认同。现代印度的多个民族,各自史书里面可能没有这样的自我称呼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7-8-16 09: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xq888 发表于 2017-8-15 12:12
    你滴语文滴还是不行

    A:历史上的印度只是个地理名词,谈不上崛起不崛起。

    这个看明白了。谢谢指教。

    再回到原来的语境里:

    A: 历史上的印度还是辉煌过的,那也算崛起了。
    B: 历史上的印度只是个地理名词,谈不上崛起不崛起。
    A: 历史上的中国也一样 (也只是个地理名词)

    其实我不是太确定“历史上的印度只是个地理名词,而历史上的中国不只是个地理名词”这个说法。我想提请注意的是,这里的“印度”也好,“中国”也好,应该都是外人眼中的“印度”或“中国”,对应的应该是Hindu / Indus, 以及Cina / Sinian / Seres / Cathe,而不是其本地人口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Indus and Cina都是地理概念。但是你一旦使用“中国”这两个汉字,就模糊了究竟是中国人自己在谈中国呢还是外人在谈中国 这个语境。我承认,如果是我们自己谈,那么“中国”这两个汉字确实带有文化意味,但如果是外人谈及China, Cina... 我认为是地理概念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6-19 00:00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2017-8-16 1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Dracula 发表于 2017-8-15 21:06
    我对印度历史不是很了解。刚才去Wikipedia查了一下,印度次大陆被一个中央政府统一的时间要比中国统一王 ...

    我觉得他们和我的分歧倒不在“汉族是否大一统意识更强”这个问题上,而是“中国”到底是不是仅仅就是个地理概念。

    关于汉族大一统意识比印度等其他民族更强的观点,我其实是赞同的。这种意识的强弱,和出现统一的时间早晚关系不大,跟统一状态维持的长短关系很大。所以即使印度在历史上出现统一的时间早于中国,只要中国历史上统一状态的存续时间明显超过印度,那么都会增强中国人的大一统意识。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指正。

    至于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能较长时间保持统一状态,主流观点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有利于中央政权有效控制地方。这个应该是没什么争议的。我觉得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诸夏早早抢占了中原地区并大量繁衍,使得其人口对于任何外来异族都能保有碾压性优势,二是在民族性上,诸夏-汉族从祖先那里继承了生生世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口优势 + 民族精神,使得汉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即使被异族攻灭,汉族人终会卷土重来的结果。而这是印度历史上所没有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Dracula + 2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8 10:24 , Processed in 0.05424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