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平沙落雁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77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贴]爱情的虚幻——简介《追忆似水年华》

热度 14已有 546 次阅读2012-10-6 08:48 | 爱情, , 似水年华

开场白:
      《追忆似水年华》是世界文学史中公认的巨著。全文有300多万字,是文学名著当中最长的一本。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开创了意 识流小说的先河,整部小说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淡化结构,通过自己的意识的流动去反映20世纪初法国贵族的生活,表达自己独到的美学观,爱情观。这部小说 的故事没有连贯性,中间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语言具有独特风格,令人回味无穷。
      重点表达了人的自我在时间中的解体,爱情的主观性,以及可以由不自主的回忆找回过去。
  作者简介
      生平: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
      普鲁斯特从小患有气喘,体弱多病,神经衰弱,性格十分内向敏感。从小依恋母亲。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和贵族以及王室有着密切的来往。
      中年时,气喘越发严重,终日只能待在密闭的蒸汽房,不能接触室外空气,由书信和外界沟通。30多岁时,父亲母亲相继去世,家道中落,在文学上没有令人铭记的作品。
      在孤独和落魄之下,独自待在蒸汽房内,开始《追忆似水年华》的创作。从父母亲去世开始,一直到自己去世前完成了《追忆似水年华》最后一卷的校正。
      有人说,一般人的时钟是顺时针一直向前,毫不停息。而对于蒸汽房内的普鲁斯特来说,他的时钟却是逆时针的。对于无法和外界接触的普鲁 斯特来说,追忆成了他唯一可以证明自己存在的证据,他在回忆中度日。在追忆中,时间往回转,普鲁斯特越活越年轻,直到像小说的最后所说,《重现的时光》。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最明显的现象便是——由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发的基督教信仰的崩塌带来的精神的迷失。
     《进化论》在发表的一开始,由于学术界的不承认,并没有对世界带来太大的影响。而在后来,随着赫胥黎等人的阐释以及种种证据的发现,对基督教信仰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使得人类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创作就可以体现出,农耕文明的没 落,现代城市文明的兴起对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的冲击。而欧洲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大国展开军备竞赛,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所以,20世纪初的文学以及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去反映信仰崩塌带来的人们信仰的迷失。而信仰的重建,则要交给20世纪后半叶的存在主义了。
  情节简介,以《斯万之恋》为例
   爱情是一种疾病
      斯万原来是一位贵族子弟,一个有四五百万家当的跑马总会里数一数二的阔绰会员、巴黎伯爵和高卢公爵所宠信的密友、圣日耳曼区上流社会 中的大红人。人到中年了,却仍然孓然一身。他过着逍遥自在的绅士生活,他毫不隐晦这一点:爱的乐趣就是感官享受,就是女人的肉体之美。
      直到有一天,他加入了维尔迪兰夫人的沙龙。当时,有位名叫凡德伊的作曲家,在临死之前精神错乱的情况下创作了一首纪念亡妻的奏鸣曲——《凡德伊奏鸣曲》。
      一个青年钢琴家在维尔迪兰夫人的沙龙中弹奏这个曲子,正好斯万和奥黛特被分到了同一个座椅上。在《凡德伊奏鸣曲》的感染下,斯万被深深感动了,而且同时奥黛特不断地靠近斯万,于是,斯万和奥黛特的爱情,就在《凡德伊奏鸣曲》的伴奏下开始了。
      而维尔迪兰夫人也一心一意去撮合他们,每次斯万和奥黛特坐在一起时,《凡德伊奏鸣曲》都会响起。从此之后,在沙龙结束后,斯万都会到奥黛特的家里幽会。
      斯万是一个很有才气和审美趣味的贵族。他在平日里,研究荷兰画家弗美尔。而他也在这种审美趣味中养成了一种特殊的趣味——他总会在日常碰见的人中找到名画的影子。而当他看到奥黛特时,越看越像波提切利的《女神》。
      
      奥黛特持续不断的、小鸟依人般的追求激发了他心底潜藏着的某种温柔的感情,使他饱经沧桑的心重又变得年轻起来。她的腼腆羞涩的神色, 她等待他时的焦急不安,她注视他时的那种胆怯的恳求的眼神,使她变得动人(不是漂亮)起来。她对斯万说她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来寻找真正的爱情;如果斯万 要找她,她总是乐于奉陪。斯万第一次去她家,把烟盒给忘了,她给他写了一封信:“您为什么不连您的心也丢在这里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是不会让您收回去 的。”这使他深受感动。
      斯万最终爱上了从他的梦幻中走出来的奥黛特,并且娶她为妻。
      可是婚后的斯万才发现,自己爱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奥黛特。真正的奥黛特水性杨花,不知道和多少男人睡过觉,而且心甘情愿这种糟蹋。而她 所谓的独到的审美趣味脱离不了普通小市民的趣味。她追求斯万,仅仅为了斯万的金钱。在结婚后,奥黛特便投入到了老色鬼福什维尔的怀抱。
      当斯万得知奥黛特还是个同性恋者后,他终于万念俱灰。斯万下定决心离开巴黎,这伤心之地、痛苦之源,前往贡布雷乡村别墅。就在临走前那一刻, 想起奥黛特,他心里不禁咆哮起来:“我浪掷了好几年光阴,甚至恨不得去死,这都是为了把我最伟大的爱情给了一个我并不喜欢,也跟我并不一路的女人!”(第 378页)这一声咆哮标志着斯万从对奥黛特和对自己的幻梦中醒悟过来。
  主题
      爱情的虚幻
  先顺着《斯万之爱》顺着讲普鲁斯特的爱情观。
     什么是爱情?它因何而产生?爱情世界扑朔迷离,我们只能大致归纳它所拥有的几种模式。第一种是感官模式,它认为爱情纯粹以感官为基础, 即使有其他许多打算,感官愉悦仍是先决条件。这种模式注重第一印象,憧憬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一见钟情似的爱情。第二种是理智模式,崇尚门当户对,总是三思 而行,认为感官常常骗人,而激情只是一种病症,常识才是人生导师。斯万给人的印象,似乎以上两种兼而有之。普鲁斯特对这两种模式都不以为然,他的看法是, 爱情产生的根据既不是感官,也不是理智,而是感情。
     感情是爱情首要的因素,如果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那么,没有感情的所谓爱情就是不真实并且也不牢固的。青梅竹马或相濡以沫的感情常常发 展为至死不渝的爱,而门当户对的婚姻却摇摇欲坠。因此,感官模式和理智模式并不是真正的爱情模式,在肉欲的发泄和利己主义的冷冰冰的打算中,真正属人的爱 又在哪里呢?叙述者不无讽刺地指出,在奥黛特之前,斯万所经历的,不过是猎艳、私通与调情而已,离爱还差得远。
  
     在普鲁斯特以前,文学当中有着一种古典的爱情模式,爱情被普遍认为是美好的、纯洁的、高尚的,是人类神性的大发扬。《罗密欧与朱丽叶》 和《简·爱》是这种爱情模式的两个经典文本,前者表现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生死相许的纯美恋情,后者则经磨历劫而终于功德圆满。在这种模式中,爱情的重重障 碍来自于命运的、社会的、家族的、等级的诸种因素,而不是当事者自身。而普鲁斯特着重要表达的,就是要破除爱情的这种神话性。在普鲁斯特眼里,爱情不是别 的,爱情是一种疾病。爱情是主观的,虚幻的。
     在普鲁斯特眼里,爱情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名词阶段。在这个阶段,人惑于古典或浪漫作品中对这一感情的描绘,追求不可能实现的心心相通。但是“爱情本身与我们对爱情的看法之间的差别 判若天壤。”即所谓初恋之类的体验。斯万在追求奥黛特时,就是处于这种阶段。无时无刻不在打听奥黛特的消息,以为奥黛特有着独到的审美,真是由波提切利的 《女神的诞生》中走出来的女子。
  
   第二个阶段是失望——正在进行时阶段。在真正得到爱情之后,发现爱情本身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
   夏娃本是从亚当体内抽出来的:这个象征十分正确。我们入睡后一条腿的位置没有放对,便有心爱的女人翩然入梦。我们在邂逅相逢时用我们自身的想象做材料塑造 的那个恋人,与日后作为我们的终生伴侣的那个真实的人毫无关系。斯万娶了从他梦中走出来的奥黛特为妻,结果面对的奥黛特却是一个他不爱的人,“与他根本合 不来。”
   所以说,爱情的实际对象是马车夫,缝制背心的裁缝,还是妓女或公爵夫人,这都无关紧要,因为按照普鲁斯特的说法,爱情的本质在于爱的对象本非实物,它仅存在于情人的想象之中。
  
   第三个阶段便是顿悟——过去完成时阶段。所谓之看破红尘。普鲁斯特认为被爱者只是一种激发媒介,它激发了爱者天性中某种近乎本原的沉挚深情(比如很多人都 是想要从爱情中弥补自己童年的某种伤害),而这种感情在一生中总要有对象来释放的,不管这对象是什么,就像米兰·昆德拉把托马斯的这种感情外化到特丽莎身 上一样。因此,对象(被爱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退居到次要的位置,重要的是爱者,他(她)毕竟体验到了完全爱一个人,心灵被一个人占有之后的欢乐与痛苦的 过程。而一切意义,似乎正在于这种过程之中。
     所以,叙述者马塞尔在经历过两次恋爱之后,他说:虽然愉快的或痛苦的梦魂牵梦绕混成一体,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将这种爱与一个女子联系在一起,甚至 使我们以为,这种爱定然是由这位女子撩拨起来的;待我们自觉或不知不觉地摆脱了这种魂牵梦绕的情绪时,相反,这种爱似乎就是自发的,从我们自己的内心发出 来,又生出来献给另一个女子。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精神层面上的爱情是虚幻的,是主观的,并没有心心相通那样的爱情。虽然真正的爱情并不存在,可是重要的已经不是这种存在,只要某个人让我们陷入这种爱情之中,体验了这么一次,有这种体验便足够了。
     所以我知道没有不朽的爱情,没有真正的爱情。可是我,愿意相信它的存在。因为这种愿意相信可以带给我这种体验。就像人们明明知道上帝不存在,却要相信上帝一样。
      B.人的自我被时间解体——摧毁一切的时间
      古典哲学假定“有一种不变的信仰犹如精神的雕像形成我们的人格”,这座雕像在外部世界的冲击下坚定不动如磐石。但是普鲁斯特知道自我在时间的流程中逐渐解体。为期不远,总有一天那个原来爱过、痛苦过、参与过一场革命的人什么也不会留下。
     沉溺在爱河中的自我不能想象,几年以后,同一个自我一旦从爱情中解脱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而且可叹的是“房屋、街衢、道路和岁月一样转瞬即 逝”。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在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 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
     所以说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处于永恒的流逝、销蚀过程之中,普鲁斯特无日不为这个想法困扰。“就象空间有几何学一样,时间有心理学。”人类毕生都在 与时间抗争。他们本想执著地眷恋一个爱人、一位友人、某些信念;遗忘从冥冥之中慢慢升起,淹没他们最美丽、最宝贵的记忆。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你会看到普鲁斯特着力去表达人的自我在时间中慢慢解体。我们将在小说里看到斯万、奥黛特、希尔贝物、布洛克、拉谢尔、圣卢怎样逐一在感情和年龄的聚光灯下通过,呈现不同的颜色,就象舞女的白色衣裙在灯光下依次变成黄色、绿色或蓝色一样。
     普鲁斯特还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也许我们都只是活在一个个片段之中,彼此之间并没有连续性,而是跳跃的。可是我们的记忆却也是跳跃的,所以我们无 法发现其中的间隙。于是,我们以为我们活在连续的时间中,其实我们活在一个个片段中。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着力想要表达的一点,记忆,意识都是片段性的,都是 跳跃的。
      
     C.过去的重现
     除了第一个主题:摧毁一切的时间而外,另有与之呼应的补充主题:起保存作用的回忆。不过我们这里指的不是随便哪一种回忆;普鲁斯特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教给人们某种回忆过去的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回忆找回过去。
     而必须发动不由自主的回忆,才能找回失去的时间。那么不由自主的回忆怎样发动呢?得通过当前的一种感觉与一项记忆之间的偶合。我们的过去继续存 活在滋味、气息之中。在第一个回忆的诱发下,人们以为已经永远遗忘的世界好象附丽在这个最初的回忆上面,会从一杯茶中整个涌现出来。
     例子:我们记忆最美好的部分乃在我们身外,存在于带雨点的一丝微风吹拂之中,存在于一间卧房发霉的味道之中,或存在于第一个火苗的气味之中,在 凡是我们的头脑没有加以思考,不屑于加以记忆,可是我们自己追寻到了的地方。这是最后库存的往日,也是最美妙的部分,到了我们的泪水似乎完全枯竭的时候, 它仍能叫我们流下热泪。是在我们身外吗?更确切地说,是在我们心中,但是避开了我们自己的目光,存在于或长或短的遗忘之中。唯有借助于这种遗忘,我们才能 不时寻找到我们的故我,置身于某些事情面前,就像那个人过去面对这些事情一样,再度感到痛苦,因为这是我们再也不是我们自己,而是那个人,那个人还爱着我 们今天已经无所谓的一切。
     
     参考文献:
     《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李恒基等译
     《逆向的哥白尼革命》——安德烈·莫洛亚
     《斯万之恋,爱情神话的终结》——龚政文
     《我们都爱普鲁斯特》——安德烈·艾西蒙,河西译
     《存在抑或是不存在》——烟樵(豆瓣)
   

膜拜

鸡蛋
13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平沙落雁 2012-10-6 08:55
能从普罗斯特这个世界顶级碎碎念里读出爱情也够极品的,8过,他确实破坏了所谓古典式的爱情模式,所以他是诚实的,而古典式的不是成心骗人就是被骗而不自知,比如简爱,比如傲慢偏见,俺死活看不出男女猪脚有任何爱情
回复 liuqing098 2012-10-6 09:54
《追忆似水年华》真的太长了,其漫无头绪,片段的,跳跃的,光影斑驳的,好像印象派的绘画,无中心透视点,所以读了一本多久读本下去了。谢谢你的解读。
回复 平沙落雁 2012-10-6 10:35
liuqing098: 《追忆似水年华》真的太长了,其漫无头绪,片段的,跳跃的,光影斑驳的,好像印象派的绘画,无中心透视点,所以读了一本多久读本下去了。谢谢你的解读。 ...
介个是
回复 平沙落雁 2012-10-6 12:05
liuqing098: 《追忆似水年华》真的太长了,其漫无头绪,片段的,跳跃的,光影斑驳的,好像印象派的绘画,无中心透视点,所以读了一本多久读本下去了。谢谢你的解读。 ...
普罗斯特这个细节狂,碎碎念给了我等无上的勇气,原来读者那么讨厌,死活读不下去的书也能算世界名著
回复 liuqing098 2012-10-6 14:28
惭愧哦,连转载都没有看清楚就去起哄。
回复 不打不相识 2012-10-6 14:50
平沙落雁: 能从普罗斯特这个世界顶级碎碎念里读出爱情也够极品的,8过,他确实破坏了所谓古典式的爱情模式,所以他是诚实的,而古典式的不是成心骗人就是被骗而不自知,比 ...
我也看不出他们有什么爱情。
回复 平沙落雁 2012-10-6 23:02
不打不相识: 我也看不出他们有什么爱情。
都是被柏拉图坑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5 02:47 , Processed in 0.03010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