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1-20 00:07 编辑 ( J5 i ~. a: l# K
* }6 P: p. D: e7 h2 W% \+ C L
9 \# H3 k5 {" i2 R5 C3 f
飞行员的自卫手枪大多是这种精美的小东西,大约也是RF101上唯一的自卫武器 ) i2 g) h1 e, U
: Z; v) A! E# q6 B5 {& u$ S) ? f# J据采访到的空军老人回忆,三一七空战之后,落地的飞行员被雷达引导员骂了个狗血喷头 -- 空战?怎么空战?RF101上头就有六台照相机,难道他拿手枪跟你空战?
& {& G1 M) m& b3 @6 L8 ^( y0 @1 E# G8 X
飞行员追悔莫及。
7 w" M/ \: _ s/ t. a, e+ ~8 B2 C9 e, Y# N; y7 a
在早期的侦察机上,经常同时装备一些自卫武器。! U3 N! h2 d' O0 h Q; N
* f: Z% p+ F! m/ A! x% z8 R1 d8 t9 k
二战中纳粹德国使用的RW-189枭式侦察机,装备7.92毫米机枪4挺,战斗力殊不可侮。但RF101可没有这么威风
6 R0 d% C7 \2 D
. i; [/ s. a: `( j+ X P6 C1 q# L& j但是,这样做会有一些副作用。主要是增加了结构重量,使设计上强调轻巧快速的侦察机变得笨重,影响其升限和速度。影响了升限,意味着可能被]高炮击落,影响了速度,意味着可能被对手追上,都是和侦察机以逃逸为主要防身手段的原则不符的。这样,到了二战后期,主要型号的侦察机基本都取消了自卫武器。( N7 R5 u( Z$ X' ?7 D3 J f) g
9 ?; c0 I, y0 C4 PRF101上面没有装备自卫武器,正是这个原因,它的原型机F-101巫毒战斗机装备有4门M-39航炮,但为了腾出地方安装六台侦察照相机,不得不将其拆除。所以,来福州侦查的RF-101纯属赤手空拳。
+ Z2 Z: {2 @4 M$ F( L) v6 z8 I/ Q+ x/ \. T/ E2 j$ P! Z8 `; \
# y3 o) m' l& w6 Q
美制M-39航炮 : x; T0 w3 b7 b( R' L
% q7 b! g+ t9 O
至今我们无从证实国民党军侦察机驾驶员当时为何作了一个典型的空战机动。也许是偶然为之,但更可能是无可奈何之下决心和共军飞行员赌一把 -- 如果后面是个新来的荒子,对此不加理睬,八成某一架或两架RF-101会被打成圣诞节火炬。如果后面是个从朝鲜战场下来的老手,没准儿会犹豫一下,那咱就白白了您哪。
) v6 r3 Z. F# L d" X4 U0 k0 f- A
他们赌对了。
$ ]1 J9 C/ k9 ?! q( Z+ [$ ^. O& M6 h/ O; t& U E/ H
RF101开足马力后,其速度在海峡战区当时无与伦比,实际上RF101远比其原型F101战斗机有名。前面说过,F-101的设计,拿到今天来都不落后,问题是,兵器设计上有个古怪的现象 --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十步那就是废物。
# K, P7 P4 ?( Y. g$ H; ^5 ]8 R6 N8 U7 E) y, @
8 m+ Y! K% ~" {* q6 t0 ~ `
1944年德国试飞的Go229飞翼轰炸机,这种理念酷似今天B-2式轰炸机的怪物在当时虽然令人惊讶,但实际上在二十世纪前期因为过于超前并无发展前途 -- 没有高速电子计算机和电传操作系统,这种气动怪异的飞机极难操纵,战后虽经长期研制,但大多以失败或坠毁告终
# ?) {! m- F0 U. @0 ]Rf101使用了一个先进的理念 -- 这是一架双座战斗机。双座战斗机比单座的好处是飞行员可以专心于驾驶,而把观察,武器瞄准,射击的任务交给后座飞行员进行。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系统,这的确是个先进的设计,电影《壮志凌云》中,汤姆克鲁斯驾驶的F-14雄猫战斗机就是双座战斗机。但是,F-101诞生的时代,这个理念有些过于超前了。这是因为,双座战斗机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重量因此增加,机动性下降,不利于缠斗。在F-14时代,空战已经转化为使用导弹为主,这个缺点并不突出。但F-101诞生的五十年代,双方在空战中仍然无法避免搅成一团的缠斗,大家普遍用机关炮或机枪的直接打击的方式结束战斗,再先进的战斗机,机动性不好,也是笨鹅一头,很难适应实战。所以F-101没有几年就停止生产了,倒是改成了单座的RF-101因为高来高去的本事屡出风头。
- B- S( z4 r/ d# B( Q
6 ]. J+ J9 a& A. j因为三一七的时候占了便宜,国民党飞行员们有点儿自信心膨胀,邹宝书中校因此决心和张育保中校编个队给共军瞧瞧也就不稀奇了。" O7 S! b9 U: }
* @* w! z: S5 m+ u
0 B9 T1 ^' M' D, w5 A
黄百韬战死后,遗留的照片和胸章
' | }% n! {8 b! ], [要是国军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中将活着,一定得告诉邹宝书 -- 咱别显摆了,快走吧,这种游戏老子已经玩砸一次了。, E. v9 e5 P( E3 z- a
% b- f7 Z: v( s3 F1948年淮海战役开始,从海州一线向徐州撤退的黄百韬兵团首当其冲,一路且战且走,终于在11月9日打到碾庄,眼看第二天就可以到徐州,脱身在望。好面子的黄百韬觉得问题不大了,于是下令部队10日停下来整顿一天,好精神抖擞地回徐州。没想到贾旺的第三绥靖区8日起义,放开了解放军进军的道路。等黄百韬编好了队要走,解放军已经切断了七兵团和徐州的联络。因为耽误了一天,黄百韬陷入重围,经过十二天激战,全军覆没,自己也兵败身亡。
1 ]2 H9 x: r3 U: R8 I0 I
/ N% D+ F0 w( j _玩编队,讲排场这种事情,对国军似乎一直就不太吉利。1 Y" |, J- o$ |
3 b5 [" [1 l: R1 V
不过,按照邹宝书和张育保飞机的性能,这个谱倒是有资格摆,航速的差距在那里,就算是RF-101编队走,高长吉也追不上他们。9 e' \2 B, C% e! q4 z( h
. x3 Z& a; c/ @8 r/ T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邹宝书下达了命令之后自己直朝前面飞去,等了半天却不见张育保的影子。
% _/ Y- a% Q! Z# b* X6 V- O6 y
! J# i( e* i, ~) B1 M6 B噫,老张上哪儿去了?
5 c+ m2 G, v q4 p+ M
) X6 U. I, \7 ~( X d. B7 o: Y% ~9 R5 d- U& k8 K) d; [
宋心之先生说了 -- 他能上哪儿去?他正忙着跟高长吉编队呢
/ l: a1 J6 ]6 B[待续]' m1 A1 O6 |5 S8 C" Y \, T
! n! Z* D8 t: o1 m1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