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肯色长大的穷孩子: x' Y4 Q& ~* b6 r
/ ?! ?' X7 W7 p$ N
克林顿1992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对于共和党精英人物来说是奇耻大辱。在共和党人的眼中,老布什有着高尚的人品和道德感召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驾驶美国战斗机同日本人在太平洋海战中被击落险些卫国捐躯,这样一个品质和能力都无可挑剔的领袖,携带海湾战争沙漠风暴的胜利,居然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克林顿。
$ J9 k; Y- T5 _6 j: @3 s% |' B, R8 O) x1 }- F' R, g
贫穷的阿肯色和小石城,如同中国的贵州安顺一样,1992年前没有多少人知道克林顿是谁。在保守势力的眼中,这个人不仅出身贫贱,而且是六十年代垮掉了一代人中典型代表,怕死逃兵役而躲过了越战,吸毒私生活不检点,没有坚定的清教徒价值观,无德无能竟然打败了德高望重的老布什,选上了美国总统。这口恶气,让美国保守主义的上层集团如哏在喉。. c& C, R' l7 _1 V0 h# |
, t) u1 E5 `% n' M' j6 W随后克林顿的8年执政岁月经历,马克吐温早在1870年的小说《竞选州长》里已经为他编好了剧本:“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只是这个剧情设计稍加改变,适应二十世纪末的观众口味。从1993年起,美国各种小报开始报导克林顿在阿肯色做州长期间,和约一打女人的不轨之遇,从包括克林顿的办公室幕缭,律师,记者,电厂工人,化妆品百货公司的推销员各色人等。克林顿的个人形象被塑造得如此不堪,看起来只要遇到个女的,总统就会发情。
. c0 `. O) F- G8 A3 @! F
. L Z6 C' |0 c1 [6 @# P美国书店里攻击一个现任总统的书籍,好象从来没有这么热闹,随便挑几个书名,就可以看到剑拔弩张的气氛。比如:《背叛:克林顿政府如何毁坏美国的国家安全》by Bill Gertz才《渎职:目击比尔克林顿怎样伤害美国的长期国家安全》by Robert Patterson《愤怒的死亡:比尔克林顿对美国理想的践踏》William J. Bennett《出卖:克林顿总统弹劾案的内幕》by David P. Schippers 《重罪和行为不端:对比尔克林顿的指控》by Ann H. Coulter 《威廉杰斐逊克林顿的弹劾:一场政治大戏》by R. Emmett, Jr. Tyrrell, R. Emmett Tyrrell, Bob Barr 《鼠年:比尔克林顿是怎样为中国人的现金而损害美国的安全》by Edward Timperlake, William C. Triplett 《考克斯报告》《最后的日子,克林顿的白宫对权力最后疯狂的滥用》Barbara Olsonr。% d+ X3 W* W2 t' G: _3 s7 Z2 U
( y; V- k, E2 J8 m4 r攻击克林顿最有效的武器好象一个是男女问题,一个同中国关系问题。这一幕滑稽剧后浪推前浪,让人爆笑的程度让最拿手的英国人也相形见拙。高潮是美国国会雇佣了独立检察官斯塔尔,200多个FBI探员,4千5百万美金纳税人的钱,从白水门开始调查,几乎翻遍了不断涌现出来声称和克林顿有过不轨行为的女人的内衣内裤,找到莱文斯基的裙子,终于1998年9月8日公布了《斯塔尔报告》。这份报告大概没有什么机会流芳百世了,其水平和一个三流色情小说家的性行为描写都不能一比高下,非常让人失望。而1999年的《考克斯报告》则试图证明克林顿姑息中国伤害美国国家安全,用中国做为炮弹做诋毁克林顿的最后攻击。0 @7 I p. ?( l+ J1 H8 L
( Q, P* e" D0 h r3 i' [, C2 u
克林顿技巧地逃了一个又一个的劫,他倒是保住了白宫,而中国的声誉却被攻击得遍体鳞伤。
9 p* \9 l, p, e7 C: }/ y( l* G
; r5 G8 |2 [5 E+ B9 Q. c我替克林顿算了一笔帐,他在白宫打了八年工,一年20万美元的工资扣除40%的收入税,大约还剩下12万美元,扣除每年的生活必需品费用假设5万,还剩下7万。八年一共能积攒56万美元。据报道说,为了白水事件的调查,克林顿的律师费用一共是1千1百万美元。可怜的克林顿打了八年苦工,还不够付律师的费用,呼吁民众捐款帮助他度过财政难关。. g; t* n% k2 z; l- I
. f- T1 q8 S$ u- r: ^+ G4 S' b$ I
尽管白宫八年过得不容易,这个阿肯色穷苦人家长大的孩子,的确有过人的魅力和眼光。他出生在美国最贫穷落后地区之一,母亲还在怀孕时父亲车祸身亡,继父曾是个酒鬼,在孩子和母亲面前甚至开过枪而使得幼年的克林顿深受惊恐。从这样一个贫穷的家庭长大,克林顿进了乔治城大学,上了耶鲁法学院,做了州长和总统。这是一条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不可企及的道路。也许因为这个谦卑的背景,克林顿做事小心翼翼八面玲珑,尽量选择抵抗力小的道路而多为共和党人垢病。
6 U4 ?+ E+ S M- {, }- [6 B3 I. j4 c' Q6 I D( Z
在弹骇案高潮的时候,一个老太太告诉我,I don’t care what others say about Clinton. He is just charming! 克林顿演讲的时候,每个人似乎都感觉是他在和自己说话,这恐怕是大多数政客望尘莫及的本领。而老太太的先生对我说:“I am indeed very angry of Clinton in that he always found himself such ugly girlfriends.” (我的确为克林顿的行为非常生气, 他怎么尽找些丑人做女朋友。”让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O' y7 A4 b- T# W2 k1 n1 G5 \
1 f, |5 ?! ` D克林顿对美国内政的贡献我无法评价,他的运气很好大约也是事实。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是经济史上一个少见的奇迹。
. C: r' J' @" m1 U* M, T, D, ?7 F. b6 e% R4 O$ F& X0 K
在对华关系上则可以看出克林顿的过人的学习能力。克林顿之前对中国一无所知, 竞选过程中大骂老布什的中国政策是在紧抱独裁者, 第一任上台之后立即是把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和人权状况挂钩..... 结果发现中国并没有多少变化, 而美国工商业集团和美国工会组织和宗教组织就中国的MFN地位在国会山前每年大打出手。 在巨大的压力下克林顿骑虎难下, 两年后宣布废除这项政策......此后在对华政策大辩论期间,克林顿主张对华接触,并认识到美国最佳利益是通过WTO把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并接受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游戏规则。在大部分美国人和美国政治人物对中国的认识非常肤浅的时代,他是较早意识到“遏制”政策在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上根本不可行,他的决策避免了中美在冲突的道路上再浪费几年时间相互摩擦后,再得到同样的结论。
, C; o3 T( l6 w/ `2 |& M$ H1 f3 l4 ]/ K' n# X. m
强硬的小布什和共和党新保守主义者接手政府后,上车伊始便开始对中国实施敌视政策。然而911为中国争取了时间,等小布什在伊拉克的泥坛里探头出来,他也上完了国际关系第一门课,大概明白了连中东这样的小国家都搞不定,还要大张旗鼓地把迅速上升竞争力不断增加的中国逼迫成为一个敌人不是一个明智的政策。由此而有了左利克著名演讲,延续了克林顿的对华政策的哲学,2005年提出“Responsible Stakeholder”战略框架,美国政府在冷战结束后终于有了朝野支持的长期对华政策。
, G" S! r# n6 \! r3 r5 V2 }; y( U0 B) g k V; A; i! {, x- I; }
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毁的时候,克林顿在电视上做了多次道歉,美国国会甚至有议员指责克林顿道歉太多。我个人不相信这是克林顿的政策,第一,这不符合克林顿的性格,他不是一个喜欢铤而走险的人,恐怕没有人敢说自己能事前掐算出轰炸使馆的后果;第二,这不符合他前后对华政策的逻辑。如果克林顿要制造紧张走上遏制中国的道路,他大可不必冒着在国内被攻击的政治风险邀请江泽民1997年访美,1998自己访问中国,1999年邀请朱鎔基访美把中国拉入WTO组织中。克林顿的中国政策基本是怀柔,而炸馆则是赤裸裸的对抗。炸毁中国使馆是否是有人阴谋颠覆中美关系的缓和轨道,是故意还是误炸,只能等几十年后档案解密才能知道事实的真相。8 \( r, u0 u/ }# D; |
, v5 h, [: s; X+ I1998年克林顿在中国访问结束离开香港前,发表演讲总结自己对中国的观察。在演讲中他用了一个比喻,说考虑中国历史上很多动乱背景,他深深理解中国领导人对“政治稳定”所赋予的重要性。然而,一个压制言论的社会就如同一个高压锅没有气阀,压力不断增大,结果是整个锅最后被炸掉。而民主政治和言论自由在一个现代社会起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高压锅的气阀,稳定不是依靠压制言论能够获得的,而是依靠气阀不断释放压力而获得的。
$ e/ Z+ ?8 H9 e4 @& W! W$ c
# q; e: T f( i+ d0 x- h' W这个在阿肯色长大的穷孩子,用美国式的简单和直截了当,为一个他以前从未涉足的国家总结了两千年来不断重复的历史。: l" a, T k8 C# Y7 P2 ?* l9 t7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