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讨论)
那我想要問一個: 現在的俄軍在某些單位中還是停留在20世紀末期的裝備 雖然俄羅斯在21世紀有開始進行裝備訓練的革新
但從這次俄烏戰爭看起來 在單兵的裝備上與烏軍相比還是有些不足的地方(通訊設備, IFKA單兵醫療設備, 抗彈版背心, 單兵無人機, 夜視鏡等夜間作戰設備)
試問在這次俄烏戰爭後 俄羅斯方面 是否會將所有的單兵發展往職業軍人(如同美軍與解放軍那樣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軍人將是一個專家這樣的路線發展?
一切都是「錢」的問題,在下曾經寫過關於核武器維持的文章,即:根據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Stephen I. Schwartz研究員於1998年所做的研究《THE HIDDEN COSTS OF OUR NUCLEAR ARSENAL》(我們核武軍備的隱性成本),就已經估算了在當時使核武能夠正常運作,每年需要350億美元來維護。而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資料顯示,要維持美國的核武體系運作,在2021-2030年期間總共將耗資6,340億美元。所以,從每年國防預算編列來看(第一名的美國超過其他第二位到第十位的總和),而俄羅斯要維持與美國數量差不多的核武運作,就會耗費大量的資源,所以在下認為俄羅斯沿用並改善前蘇聯時期的武器裝備(如不大量生產T90戰車,而是改裝為T72B3),其實是很明智的。。
其實就像另一位油土伯-孝瑋哥講的:一切都是軍事財政學作祟,當你一國的國防支出就只有這麼多的時候,所謂的各軍種武器排擠效應就會是非常的敏感且激烈,而當你的國防戰略偏向於哪一邊的時候,通常就會擠壓到另一邊的武器開發與維持。
其實可以看看關於這10多年來美國航母上的F/A18艦載機聯隊編捕的狀況跟美國海軍的艦艇維持,就可以看出,以美國國防支出歷年來下滑的狀況來說,連維持正常的艦載機編隊跟所謂的艦艇汰舊換新都已經有問題發生了。
應該說,美國這10多年的大戰略都是以反恐戰爭(戰鬥集合單位都以小單位)為主,所有的武器開發與戰術運用都是以此為基礎,要轉換回目前俄烏戰爭這種以旅甚至是師(集團軍)對抗的大戰略為建軍目標,必須要花時間重新調整回來
但是若要調整回來,勢必要付出以大量金錢為代價的成本才能做轉換,但是依照目前美國的國防支出跟整體國內經濟來說,勢必會是一個不小的轉換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