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E' S1 h! \4 ~- a, o }/ J斯大林格勒城区一旦失守,B集团军群手上马上就有大批机动兵力可用。魏克斯一定会立即把斯大林格勒城区高度密集的部队(10个师)分开,以加强左右两翼意大利军、罗马尼亚军和匈牙利军的战线。特别重要的是,德军陷在市区的装甲部队可以立即部署到预计苏军可以发起进攻的地段,进行机动作战。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费尽心机好不容易造成了敌军的两翼兵力虚弱的有利态势。这是“天王星”行动的核心——深远突击合围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条,苏军的大反攻将遇到严阵以待的轴心国军队。几乎可以肯定,斯大林格勒失守后苏军不可能这么轻松快速地突破敌人防线,更不可能按照计划在四天后拿下卡拉奇的顿河大桥。投入进攻的苏军有可能止步于敌人的浅近纵深,打成胶着状态,完成不了合围,整个“天王星”计划就会泡汤。正因为上述原因,红军总参谋部才天天揪心地丈量和评估斯大林格勒城区以米计算的战斗得失。) v- p$ b6 }5 J9 k9 ]$ M5 Y0 G
, f/ t d1 R) {+ ^崔可夫 的第62集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城区是绝对必要的,其意义不仅仅是战役性的,而是战略性的。不夸张地说,是苏联的国运所在。# t0 P, P9 F( i/ y( n
3 x: z5 n x3 u2 F* h& V9 S$ Z Y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示弱于敌是总参谋部的战略意图。所以,叶廖缅科不给崔可夫太多的增援是蓄意所为。叶廖缅科掌握增兵力度非常精密,恰到好处又不露声色。他的目的是既能把德军吸引在斯大林格勒拖延时间又能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同时给敌人造成预备队枯竭的印象。诱饵就是苏军增援日益不足,不得不一点点地把阵地丢掉。当然,必要时叶廖缅科甚至连孤岛也可以牺牲掉,关键是城区阵地必须守住。叶廖缅科这一招不但蒙过了德国人,也蒙过了自己人。战后复盘才能体会到叶廖缅科的真实用意。对叶廖缅科在战役中的表现我还是非常佩服的。: c" p( u) h$ J8 L2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