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苏格拉底

相关日志

分享 一堂人文通识课
热度 11 清风徐来 2017-4-3 05:57
得知岛城非主流人文通识教育专家赵学林老师要在如是书店举办公益讲座的消息,心里很高兴,赵老师的博文思想沙龙经过六年的打磨,终于可以有机会走向大众的视野。 认识赵老师是去年的冬天,从听他的“博雅文化微课堂”开始。这个微课堂主要是面向青少年及其家长,以介绍东西方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人文通识知识为主线,侧重于提升听众对东西方人文知识的了解以及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力。也带着大洋同学去听过一段时间的面授课,母子俩都感觉受益很大,但后来因为儿子课业日益繁重便无暇顾及了。 这次赵老师应如是书店郝总之邀做一场“中西方文化基因比较”的公益讲座,我早早的赶去。两个多小时里赵老师滔滔不绝激情四射横贯中西串通古今,梦游般发散又总能及时恰当的掉头回归主线,为大家奉上了一场精神盛宴,实在是精彩绝伦,令人叹为听止。必须承认,比起面授课,这堂课更加结构精当、脉络清晰、内容翔实,引人入胜,足以体现赵老师多年积累之深厚功力。 前半部分主要讲西方的文化基因传承,从古希腊邦国制地理因素决定的商业贸易发达从而形成的陌生人之间的契约文化一直讲到现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的来源,以及自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直到康德、休谟、卢梭的哲学,讲到摩西出埃及、地理大发现、美国的小政府大社会、陪审团制度等等,一个个历史典故脱口而出,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后半部分讲中国的文化基因,从周朝的分封制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一直到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变异成为统治阶层维护皇权奴役百姓的颂圣工具,以及科举制度的产生,把中国的文化精英阶层悉数纳入官僚阶层,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维护者。赵老师提到了三个中国历史上思想相对自由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辛亥革命后至北伐战争前,唯有思想自由,人们的精神不受桎梏,才能诞生大思想家大学问家,比如诸子百家、比如魏晋名士、竹林七贤、比如鲁迅、胡适以及西南联大的教授们~~ 关于这堂课,我仅仅是凭着记忆写下这些文字,难免挂一漏万,我能做到的只是给大家还原一个不完整的骨架,赵老师的讲课却是由古到今,从西到中,从童年的基因讲到人性与制度的博弈,自由的穿梭于各个时间和空间维度,有典故、有观点、有思想的火花绽放,亦有人性的温暖与感动,有种有趣有料,充满张力。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赵老师从驿站为什么取消讲到李自成的揭竿而起,讲到明的灭亡,又讲到塔勒布的黑天鹅事件,提出历史的偶然性观点。课后有听众提出不同意见,赵老师的答疑引经据典,论证充分,逻辑严谨,理性而优雅,这背后当然是有着强大的渊博的人文知识体系的支撑。讲座已经足够精彩,与听众互动答疑更是令人击掌叫绝! 和一年前比,赵老师的理论体系进步了,修正了,更加具有思辨性,平衡性。比如,最后的总结中赵老师就提到,中国的制度有弊端,西方的制度也有短板,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普世的都不完美,只有扬长避短,不断地修正完善,才能推动社会走向更好的未来。 感谢赵老师的人文通识讲座,感谢如是书店的组织,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来到赵老师的课堂,使精神得到滋养,视野和格局得以开阔。
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格兰特实验—— 本实验 受研究人员各自学科的局限(转)
gordon 2016-9-27 21:18
这项研究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服务部的阿里.博克医生于1939年发起的,赞助人是美国连锁廉价商店的老板格兰特,该研究也因此得名。博克医生的初衷是为了找出人生最迫切的问题——人要怎样生活才能幸福。他认为这能通过一项持久但简单可操作的实验来回答。他的研究将以大学生为对象,重点研究“塑造正常年轻人的力量”。他对“正常”的定义是,具有构筑成功人生的情感和心理要素。 从1939年到1946年,博克团队选择了268名哈佛学生,当时的科学家们认为体质和繁殖能力最能带来成功的生活,而不是今天我们讨论的情商,幸福的童年经历和爱的能力。被选中的男学生都有强健的体魄,而且都富有阳刚之气,身材健美。 博克一度雄心勃勃,对研究计划寄予厚望。1942年,他告诉哈佛大学学报,他的目标是“缓解这个世界的不和谐”。甚至有报道把他和苏格拉底,伽利略以及巴斯的著名实验相提并论。而事实上,一开始,研究人员大多受到各自学科的局限。 从他们的研究沦为标题可见一斑,《血压和年轻人健康的关系》《男性性命用法观察》,早起研究的最大用途,也许是方便二战时美军挑选士兵。 多数耗时很长的研究因为投资人期待立竿见影的成果而半途夭折,格兰特也不例外,他耐心坚持了10年,之后就停止提供研究经费。此后的20年离,研究几乎停顿。1966年,年轻的神经学家乔治.韦兰特开始负责这项研究,成为了主要调查者兼分析者。 不管实验是否有人负责,是否继续,时间不会停止,这些哈佛学生的人生在继续。然而陪着他们步入中年,人们却发现研究似乎离其初衷和伟大目标越来越远。 这268人种,有4人曾竞选参议员,一人曾任总统内阁要员,一人成为总统(约翰.肯尼迪),一人成为畅销小说作家,但是在耀眼的成功下面,隐藏着灰暗的阴影。1948年,20名研究对象出现严重的精神病症状,到50岁时,几乎1/3的实验对象都曾出现过心理疾病危机。在哈佛毕业生兼成功人士的外表之下,跳动的是脆弱的心脏。阿里.博克百思不得其解,被我选中时,他们都是健康的,肯定是精神病专家坏的事。 然而,这也许更能说明问题,人生太漫长,太多悬念,太多矛盾,无法被装进一个简单的“成功”的概念里。 阿里.博克想要一个简单的答案,但事实证明,对于人生这个问题,他不能用是或否来回答 。 而与博克相比,韦兰特关注的核心问题不是其研究对象遭遇了多少人生磨难,而是他们如何去应对那些磨难,及相应的结果。也许从他本人的经历就窥见一些生活的真谛。 韦兰特出生于1934年,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他父母的爱情故事像童话一样浪漫。母亲是一位美国银行家的女儿,父亲是一名发掘阿兹特克文物的考古学家。韦兰特说,父亲是个成功者,很少表现出自我怀疑或抑郁,但是,1945年,他却突然自杀了,韦兰特的母亲在游泳池边发现了尸体,旁边放着一把左轮手枪,嘴里有一个致命的弹孔。 父亲自杀时,韦兰特只有10岁,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直接导致他性格中悲观的一面,但他确实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安宁平和的人生,并幸福终老,韦兰特说,这该归功于他的适应性。 幸福公式是什么 韦兰特认为,“适应”源于个人的痛苦经历。且会作用于人的一生。以格兰特研究中的两名男子为例。他们在实验中的假名分别是大卫.古德哈特和查尔顿.塔里唐恩。两个人都在孤独和恐怖的环境中长大。 古德哈特生长在一个蓝领家庭,有一个酒鬼父亲,母亲神经质,易怒爱焦躁不安,是个杞人忧天的人。塔里唐恩家庭比较富裕,但同样有个嗜酒如命的父亲,他的母亲郁郁寡欢,一副随时想要自杀的样子。 古德哈特后来成为民权运动领袖。韦兰特认为他是成熟适应的典范,擅长寻找情绪的宣泄口。在古德哈特40多岁时,实验室通过测试,认为他是所有研究对象种心理适应能力最好的人之一,心理健康程度居前5名。与此同时,塔里唐恩却排在倒数第5。他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后来又进入政府工作,3次离婚,习惯用酒精和药物麻醉痛苦。韦兰特认为他是神经质和不成熟的代表。长期吸毒后,塔里唐恩在53岁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古德哈特活到70岁,瑞然他晚年发福,变得迟钝,但讣告里仍然盛赞他是民权运动的英雄。 这意味着,单单窥探人生中的某一个时刻或片段往往会造成误导。一个20岁的小伙表现得很无私,也许他只是比同龄人更善于逃避现实。另一方面,一个20岁的人如果多愁善感,他也可能会大踏步的走向成熟。 最近,已经82岁高龄的韦兰特总结了50年的研究,并写成《成功的经历:格兰特研究中的男人》一书。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预测幸福(心理和身体上)的7大因素。除了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外,其他因素包括:教育、稳定的婚姻、不吸烟、不酗酒、适当运动、健康的体重。 随着参与格兰特实验的哈佛学生一个个离开人世,幸福公式实验即将画上句号,但那些泛黄的纸张上,的记录却会永远保存。透过那些,似乎能看到这些天之骄子是如何生活的,我们也可以领悟到,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遵循某些标准或避免某些问题,而是在于保持着一种谦卑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和希望。
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关于给自己放假(转)
gordon 2013-9-9 12:59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文明人之所以与野蛮人不同,主要地是在于审慎 ,或者用一个稍微更广义的名词,即深谋远虑。他为了将来的快乐,哪怕这种将来的快乐是相当遥远的,而愿意忍受目前的痛苦。这种习惯是随着农业的兴起而开始变得重要起来的; 没有一种动物,也没有一种野蛮人会为了冬天吃粮食而在春天工作,除非是极少数纯属本能的行动方式,例如蜜蜂酿蜜,或者松鼠埋栗子。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深谋远虑;它只有一种直接行动的冲动。唯有当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并不是因为受冲动 的驱使,而是因为他的理性 告诉他说,到了某个未来时期他会因此受益的时候,这时候才出现了真正的深谋远虑。打猎不需要深谋远虑,因为那是愉快的;但耕种土地是一种劳动,而并不是出于自发的冲动就可以做得到的事。 文明之抑制冲动不仅是通过深谋远虑(那是一种加于自我的抑制),而且还通过法律、习惯与宗教。这种抑制力是它从野蛮时代继承下来的,但是它使这种抑制力具有更少的本能性与更多的组织性 。某些行动被认为是犯罪的,要收到惩罚,另外又有些行动虽然不受法律惩罚,但被认为是是邪恶的,并且使犯有这种罪行的人遭受社会的谴责。一方面是把社会的目的强加给个人,而另一方面, 个人已经获得了一种习惯把自己的一生视为一个整体,于是越来越多地为着自己的未来而牺牲自己的目前 。 “人类成就中最伟大的东西大部分都包含有某种沉醉的成分(我是指精神的而不是指酗酒的),某种程度上的以热情来扫除审慎。 没有这种巴库斯的成分,生活便会没有趣味 ;有了巴库斯的成分,生活便是危险的。审慎 对热情 的冲突是一场贯穿着全部历史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我们不应完全偏袒任何一方。 在思想的领域内,清醒的文明大体上与科学是同义语。 但是毫不参杂其他事物的科学,是不能使人满意的;人也需要有热情、艺术与宗教 。科学可以给知识确定一个界限,但是不能给想象确定一个界限。在希腊哲学家之中,正像在后世哲学家中一样,有些哲学家基本上是科学的,也有些哲学家基本上是宗教的;后者大部分都直接地或间接地受到巴库斯 宗教的影响。这特别适用于柏拉图,并且通过他而适用于后来终于体现为基督教神学的那些发展。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kzNTQ2MTIw/v.swf
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6 17:19 , Processed in 0.03083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