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毕业生

相关日志

分享 早年的工商管理学院
gordon 2017-5-12 14:53
早年,商学院的名声欠佳。不少人认为它们的学术含量不够。哈佛大学1908年成立了全球第一所商学院。1920年,学院被迁移到了查尔斯河对岸的阿尔斯顿,和主校园分开。据说,这样做是因为哈佛大学怕商学院坏了学校的名声,想和它保持距离。二战之后,商学院的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并逐渐开始聘用心理学家任教,名声渐佳。现在一流的商学院,远非当年可比。目前,仍有不少心理学家去商学院任教,但商学院毕业生去心理系任教却不多见。目前大致的分工是:心理学家多从事与管理有关的理论研究,商学院则注重实际运用和经验总结。 ********************************************************************* 工商管理学院,早就今非昔比 以为还是 案例教学呢 呵呵
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布尔巴基” 学派的来历
gordon 2017-3-11 03:26
20 世纪初,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数学系学生中流行一个游戏:由高年级学生假扮成国外访客向一年级学生做讲座,介绍一些数学定理,每个数学定理都挂上一位法国将军的名字,并掺入一些微妙的错误,看一年级学生能否察觉。这个原本无足轻重的游戏在数学史上留下了一个永恒印记,因为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一群高等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沿袭游戏的做法为自己取了一个来自法国将军的笔名:布尔巴基。 ********************************************************************* 现在,你就会明白,"格罗滕迪克" 在哪儿学到了什么 ********************************************************************* 每一门科学,当我们不是将它作为能力和统治力的工具,而是作为我们人类世代以来努力追求、对知识的冒险历程的时候,它是这样一种和谐,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或多或少,巨大而丰富……它展现给我们微妙而精细的对应,仿佛来自虚空。 ——格罗滕迪克从未出版的自传《收获与播种》,第20页
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妹妹的奖学金申请
热度 19 席琳 2017-2-28 12:49
2017-2-27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姐姐入选全美高中应届毕业生最有价值学生奖学金申请人前500强,每年获1000块钱的奖学金资助,今天妹妹得到同样的通知,说她的申请已经通过州里的评审,还要继续申请,才能晋级四月份在芝加哥举行的全国比赛,前20名每年获得至少5000美元的资助。 昨天的好莱坞奥斯卡发奖出现发错奖的乌龙,其实这样不专业的事情在如今的美国比比皆是,昨天刚看到全美学者书屋艺术与写作奖2016年的获奖节目单,其中有多达一整页的获奖人,都在节目单中给漏掉了,会议的组织者不得不加插一页纸特别矫正与道歉。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姐姐当年得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奖,竟然在加插的纠正页中也没有出现。 这是我所知道的,不知道的错误肯定更多。 前一阵翻看张戎写的第一本书,发行量很大的说,随随便便就能发现其中的一个打印错误。 用国内的话说,是学术浮躁和不严谨。 用更为专业一点的话说,是缺少质量控制。 再上岗上线一点,就是渎职和犯罪。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承受力本身就是高度 —— 毕业生
gordon 2017-2-6 06:38
我在校学习一向不好,只是很努力。很努力也学不好。 其实这跟原生家庭有关,你需要给大脑一些时间,慢慢来 ********************************************************************** 我的学习方式,都是 宣传说的那些, 而且很鄙视那些温文尔雅者,那些性格开朗、幽默的人 俺 三代贫下中农,属于 “拼二代”,努力学习也学不好。 ********************************************************************** 其实不用那么紧张,自身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10年,20年,50年 的时间 当然,你就不能够上一些好学校。例如 人们口中说的 名牌大学 你父母在外人面前也吹不得嘴 你不是天才,虽然父母爱把你包装成天才。 你是少年班中唯一的正常人,就像电影里的吴未。 (吴未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就是没有未来的意思) ********************************************************************** 人们都爱蝴蝶,很少人爱毛毛虫,即使它是不同阶段的同一生命。(一个冷酷真理) ​​​​ ********************************************************************** 网友问答: 电影 少年班 吴未(吴妈)的智商在少年班是倒数第一,那么他的智商在普通人中间是中等偏上还是偏下的? 只能说不高,或者说那个时候的少年班质量太好,现在西交大少年班一般进去的比如我大概也就130上下,高一点的150,130不算很吃力,吴未应该比130低也就120左右吧 ********************************************************************** 科幻小说中失败的超人实验,翻开尘封的卷宗,所有的参数都显示失败。 那个成功了的,是怎么回事,实验中的偏差 呵呵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MwNTk3ODc2/v.swf
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的2016--收获的开始
热度 37 redbud 2017-1-23 06:37
正式进入40岁,以恋爱开始,以结婚结束。 也宣告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开始了。在前几年我就开始出现了进入中年危机的迷茫感,简单地说,就是突然没有了方向,然后自己花了1-2年的时间调整身体,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精力又回来啦。这是人生的一个新篇章,很开心地进入我人生的第二个40年,我打算活到120岁,所以才刚刚进入人生的2/3开始。 单身了那么多年,一切都快的不可思议。以前曾经被人笑过缺乏的家庭一面,突然都完全了。偶尔会想念单身的自由,但看看老公如此努力和积极,就会加油往前走。所有以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读的育儿书,婚姻书,都没有白费,对于我今天婚姻生活的幸福以及跟老公关系的建立,都突然变得非常有用。 在婚姻里包容、饶恕、接纳等等这些修炼过的功课,让我们的婚姻非常幸福。 同时收获博士生毕业生一个,3年带出来一个博士,从此回国被人称博导也不心虚了。同时又收获一个博士生奖学金名额,扩大招生。 同时又打开了很多年的研究思维的瓶颈,在工作上也开始得心应手。也能带领新人了,一回头发现自己居然是职场老人了。 有时候想起从28岁到39岁11年里所做的那些单身的日子,都在追寻上帝认识上帝的路上奔跑,也是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华了,用信仰的话语来说,就是献给了神,真的非常美好。在生活上是最苦的11年,在心灵上是最丰富的11年,从一个愚蠢幼稚的小姑娘到一个略微懂事的中年女子。如果用通俗的一张图来表示,就是这样的。用心理上上说,延迟满足,你的收获会更大。
个人分类: 人在英国|9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Hillbilly Elegy —— 川普的支持者(转)
热度 2 gordon 2016-12-29 15:09
Hillbilly Elegy 最近几天抽空看掉了这本《Hillbilly Elegy》,“hillbilly”意底层白人,white trash,我想按照流行方式可以叫做“白渣”。Elegy是挽歌。《白渣挽歌》是为书名。 明天(11月8日)美国大选就要拉开帷幕。作为畅销书,又应景的问世于美国大选之际(2016年6月),出版商自然是借着这个时机(Trump,以下称为川普,出人意料地赢得共和党候选人席位),想要大赚一把,结果也是成功了。这本书按照时评人的说法,解释了川普选民的现状,即white working poor。 简单的说,这本书是“家族回忆录”,回忆了作为一个底层白渣家庭出身的人,如何最终成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生,而今过着“拥有漂亮的妻子,良好的工作,有保障的收入”的社会中上层人士生活。作者还很年轻,1984年出生。可以算是我的同龄人。 ——如果你只是看到了以上这样的简介,也许以为它是一本励志书,但其实不是,当然也有励志的成分在里面,但书中更多表现的是底层白人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探讨的是为什么这个阶层比最穷的外来移民在美国社会中还要绝望和沮丧的原因。 说实在的,这书的语言并不好,没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性,叙事又很散漫,但它的成功在于它的真实和自我剖析。 简单的先归纳一下全书的内容: 1. 家族史 外公外婆,年轻时从肯塔基州(美国中部,最穷的州之一)来到俄亥俄州,外公为当时的大钢铁场工作,收入良好,跃身为中产阶级,但 爱尔兰移民后裔 的“醉酒,家庭暴力”充斥着日常生活……但在老年时,救赎般地抚养帮助了外孙辈。 作者的母亲(第二个孩子),高中尚未毕业就怀孕,和不同的男人有短暂的关系,取得了护士执照,又因为嗑药而失去工作,频繁经历离婚,虐待孩子(在作者12岁时在高速公路情绪失控,差点出车祸让母子二人罹难),最后吸毒,经济状况一团糟 舅舅,全家第一个有“职业生涯”的人,居住在加州,家庭生活和谐。 生父,早年放弃对作者的监护权,再婚后入教,“渐渐变好”,在肯塔基州过着农民生活,贫穷但是平静。 姐姐,虽然依然早婚早恋,但婚姻幸福,生活还算美满 作者,基本成长于“一地鸡毛”的家庭环境中,然而所幸:姐姐一直保护他,外公外婆住得近,最后高中三年和外婆住在一起,得到了安宁的环境和爱,也有舅舅,带着自己去加州度假(见识到了不同的世界)。作者高中毕业后服役海军四年,到过伊拉克,随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接着由耶鲁法学院毕业,成为他那个小镇和高中有史以来第一个从“常青藤名校”毕业的人。 2. Hillbilly的“文化” 今天说到文化总好像是必须高大上的,但文化本身只是表示了一个族群的生活习性和状态。按照作者的说法,这个一来美国大陆就从事最底层的劳工工作的“dirt poor”(又脏又穷)的白人阶层,一直是被主流白人社会排斥,鄙视,隔绝的。 这个阶层的白人,没有教养,有宗教信仰但是没有宗教道德,生活的环境又闭塞(美中山区),因此,早孕,早婚,逃学,吸毒,酗酒,粗口,家庭暴力……是为这个“文化”的标签。 即便很多人对美国社会了解不深,对种族主义却是耳熟能详的,但对白人阶层中的分化,往往并不清楚。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视角,告诉你,这些白渣阶层的生活糟糕到什么程度: 作者回到家乡,看到一幢破败的小房子里,窗帘布后探出好几双渴望外部世界又惊疑的眼睛,屋外一个吸烟看起来就是吸毒者的男子敌视地看着自己。作者的表兄弟告诉自己,这个男人从来无业,有八个小孩……这个人的孩子的未来,不言而喻,十分堪忧。 但是,作者又告诉你,这是他们咎由自取: 作者为了得到一些收入支持自己的学业,在假期去当地的瓷砖店搬瓷砖,店主提供一小时13美元的收入。这个收入其实不错,但前来打工的一个白人(女友19岁怀孕)十有八九迟到,一去厕所就是一小时,旷工严重,最后被店主开除,结果气急败坏,认为“所有人都在欺负自己”。——这就是白渣的生活态度,总之:自己没错,错在别人,错在政府,错在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饭碗…… ——这就是典型的川普支持者。 因此,绝望的原因有外部的,但更多是内部自身的。 3. 如何冲破牢笼? 这是全书贯穿始终在探讨的问题。 作为中国人,我想其实这也无外乎我们所云的“鸡窝里怎么跳出凤凰”的问题。 但是和这群对教育的功用怀疑而不作为的白渣不同,感谢于中国历史传统中的“重教”(即便是功利主义作祟),我想每年纽约市三大理科高中名校有一堆唐人街邮编的学生存在,也足以说明这点不同。 白渣的逻辑却是:破罐子破摔。 作者的幸运在于,他的外公外婆还是肯定教育的意义的。当然他的遗传基因也不差(属于天生精力充沛活力十足的人,一天睡四小时也没问题= =,我大概就要挂了)。他的生活里还是有爱的存在(主要是姐姐和外公外婆)。大家族中还是有好的家庭榜样可以参照和期望(舅舅)。高中还是有好老师的存在。于是我总结了一下一个健全人格需要的基本条件: 1) 爱,除了爱,还是爱,而且是要持续的爱,不是那种一会儿骂你虐待你,一会儿给你买一堆礼物的“爱”。 2) 和谐的家庭环境 3) 要有好的榜样 4) 学校不能太糟糕。朋友圈要“干净”。 作者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一句话,大意是:美国最大的财富是言论自由。但假如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信任任何媒体的言论,诸如乃至不相信奥巴马是美国人,相信他是穆斯林,认为他和恐怖分子勾结目的覆亡美国,认为“言论自由”是bullshit,那就是最大的问题。 那么说真的,还不如有censorship。 4. 印记难以磨灭 这是我本书最喜欢的一部分。也是作者的诚实之处。 从底层文化中脱胎换骨,来到精英云集的耶鲁法学院,却发现自己 缺失的不只是经济上的富足,更多是文化资源上的落后 : 大律师所面试会上,作者不知道白葡萄酒还分各种品种,不知道餐桌上为什么各有三把刀叉,甚至不知道“苏打水”是什么 …… 作者童年中所受的所有不幸,最后依然深深印刻在他的日常行为上: 易怒,情绪不稳定,时而自得自傲,时而自暴自弃 …… 和他的从小成长优越幸福的妻子相比,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去改变自己的缺点。——但所幸他有这样一个包容而理解的妻子,所幸他在“变好”。 ************************************************************************** 我一直觉得,白渣阶层的没有“文化传统”(和新英格兰新教徒后裔形成对比的),通俗点说,就是最基本的“勤劳节俭”都没有,正是造成如今这个社会断层越来越大的根由。具体点说,作者的外公外婆在经济条件最为宽裕的时代,没有(能力/意识)将经济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馈赠子女,是美国(假如真的)衰落的根本原因。 ************************************************************************** 看了几页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本书是今年纽约时报和彭博书单中的大热, 他讲述的美国锈带白人山民生活不仅中国人一无所知,大部分美国精英读者也极其陌生 。 生活在rust belt的人为什么几代贫穷,缺乏上升动力,在充满暴力和憎恨的环境中生活,甘愿受酒精和毒品诱惑,作者用他家族的经历做出了解释。 电台采访这位作者,他从耶鲁法学院毕业后,一度去硅谷做了investment banker,但现在决定回到家乡做NGO,很了不起的决定 ************************************************************************** 爱尔兰文化并不教你去领导,而是教你暗中破坏。所有的爱尔兰英雄都是革命者。而最高形式的英雄主义是领导一个绝无希望取得胜利的革命,然后在你被绞死的前夜,在审判席上发表你一生中最伟大的演说。在爱尔兰,服从权威的号召从来就不起作用。 参考阅读: 恩格斯 《英国 工人阶级 状况》 《美国种族简史》 爱尔兰人
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你竟然不知道这个社会不需要那么多 “探索未来” 的人 —— 上帝啊 ... ... ... ... ...
gordon 2016-11-12 02:33
居美华裔大力的抨击“非法移民”,却不知道“合法移民”与“非法移民”之间不过是毫厘差距。比如说英国缩减移民, 第一步就是砍掉了外国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合 法工作两年的PSW ,原来计划可以慢慢找工作的留学生立刻就要“非法”,然后把申请永居的平均工资提高到3.5万镑——而英国硕士毕业生平均工资也不过是 2万镑出头。 ****************************************************************** 助学贷款 养了好几年 , 现在毕业了该闹事儿了, 就和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婴儿潮年轻的时候没啥两样~ ****************************************************************** 这个逻辑是这样的,有一个前提假设,即使你是做科研的,一般性的认为 熟练工比生手的出成果的概率更高。 从事科研工作好多年的人,正值壮年,正值出成果的时候 。 所以,小子,就你,去干点简单体力劳动吧 ****************************************************************** 少年兵:缺乏训练,组成轻步兵。装备普通标枪和投镖 青年兵:有一定的战斗经验,组成军团的第一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圆形盾牌。 壮年兵: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为军队的核心,组成军团的第二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圆形盾牌。 成年兵: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通常构成军队的后备队。组成军团的第三横列。装备与壮年兵相同,但是装备有一支长矛 注:说实话,真打斗,只能去找 “老头、老太太” 了 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地狱。 就这么回事 ****************************************************************** 为什么青年兵 排列第一线? 古代社会啊,青年人很多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穆斯林 自杀式爆炸,都是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影响 ) 历史上, 罗马 青年军自费购买装备,往往没有较好的装备,加上年\n龄和财产的因素,就是他们以 罗马 青年军的身份战斗的原因。 为什么?为什么? 因为人口比较多。
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本月T&t 心情大好
热度 72 老马丁 2016-11-10 07:02
本月Tt 心情大好。本月Tt 心情大好。本月Tt 心情大好。 大T, 也是MAGA T, 给美国人民给中国人民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那些担心Trump是傻逼是疯子的最好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智商。人家叔叔美国工程院院士,MIT的正教授,自己是世界最好的商学院毕业的。我看烦了法学院的人做总统,终于迎来了商学院的,本专业的毕业生,信得过。商人企业家的强项就是谈判,妥协,识人用人,团队精神,没啥担心的。当年罗姆尼HBS的背景,可惜没有那股正气和毅力。 小t, 给我自己。早就该拿铁牛了,跳槽考察两年后才给,我是完全配得上的 因为美国选举和硕士同学群的一些人吵翻了。都是美国的经济学博士教授,可惜某些人常识几乎没有,书读到py里去了。 炒得最热烈的时候,某教授说,是不是每个不同意你观点的人都是傻逼? 我回:这是我个人观点,但是我有权利坚持,你尽管不同意! 说完就赶快退群了。 今天让群主邀请我回去,上演王者归来
个人分类: 闲谈|257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姐姐组织的毕业生画展
席琳 2016-5-25 11:30
姐姐组织的毕业生画展
2016-5-24 姐姐组织的艺术学校毕业班画展,在5月21日开幕式的时候水泄不通。据说姐姐和她的同学,准备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最终出了一本书,一张CD,书中是视觉艺术系九十八位毕业生的照片和作品介绍: 姐姐和她们的系主任: 这个系主任,真的是人好,也很幽默,深得学生们的喜爱。这两张照片,都是从她的Twitter里面转出来的。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0 个评论
分享 改革时代:哈佛最伟大的校长艾略特
gordon 2016-5-3 07:01
哈佛开始的教学方式是仿照英国的,英国的书院教学,培养的是一些优哉游哉的绅士学者,而德国的大学以课堂授课、学生自由选课、教授自由研讨为主。两者截然不同,作为一所大学,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对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留学生们而言,耳目一新。 1815年,哈佛开始派出它的第一批留学生外出留学,后来的第16任校长爱德华?爱瓦莱特就是一个,他带薪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与他同去的还有达特茅茨学院毕业生乔治?泰克诺。约瑟夫?考克斯维尔—后来成为哈佛图书馆长—当时也在德国学习,他们是最早到德国求学的美国留学生。在此时期,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洪堡就大学教育提出自己的著名论断,即“教育三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二是自由与合作二者相统一的原则,三是教育与研究和科学统一的原则。他不仅提出了大学改革的理想,并在他倡办的柏林大学中付诸实践,他提倡学术自由,实现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由此柏林大学逐渐成为德国新型大学的榜样。 德国的大学体系强烈地震撼了这批留学生,而这些留学生在回国后对哈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乔治?泰克诺是一位颇有改革思想的老师,在德国时便被哈佛聘为的史密斯讲座教授,他对哈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将学院内相关的科目组建成系、严格考试、采用德国课堂授课制度、修改学校规章、改革课程、取消传统的横向学年班级、改成纵向的按系来编班等。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哈佛大学便真正担负起了领导美国高等教育的潮流重担。1866年,查尔斯?艾略特担任校长,这标志着哈佛大学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了。1869年10月19日,艾略特在这天举办了上任典礼,并发表了长达100分钟、被认为是美国高教史上最重要的就职演说。必须承认,他在任内,将哈佛从一个地方性的、古老的学院转变成一所现代化的、全国性的大学,他从1869年就职,在位40年,使哈佛面貌焕然一新。艾略特是哈佛历史上最重要的校长。 哈佛医学院于1810年起成立,但这个学院一直独立专断、自立规章,通过教授行医,向学生直接收取讲课费来支付学校开支。这里实际是一个独立的学院,医学院学生素质极差。当艾略特提出将取消口试,推行笔试时,医学院的院长说:“那可不行,他们当中有一半的人不会书写。”这些学生几乎不上课,教学方法则有点像以前的师徒传授,学生在学校两年(每年4个月)后,9名教授每人考10分钟,学生只要能通过5名教授的考试即可获得医学学位。在艾略特就任校长时,1名哈佛医学院的毕业生因用药过量,致使3个病人丧命,这使艾略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立刻加以改革:严格入学考试,正式向学生收取学费,给教师发放薪金,每年综合笔试。到1876年,近一半的医学院学生在入学时即具有学士学位,而且在改革的1年内,医学院共收到了共计27万美元的赠款,这笔赠款是从建院到改革前所有捐赠的5倍。 同时,艾略特还主持建立了研究生院,此时有人反对,反对者说,耶鲁的研究生院建立了20多年,现在只有30个学生,我们学校开研究生院是没有必要的。而艾略特认为:教师如果长年累月地只教本科生那几门课,他永远也不会有长进。老师需要进步,需要创新,当他教授研究生时,他就会感到学海无涯,从而发奋向上。研究生院不仅培养学生,而且有督促老师的义务。 在艾略特校长任内,哈佛的学生人数从1000增加到3000,教师由49人增加到278人,储备基金达2000万美元,增长了近10倍。当然,艾略特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还是其在哈佛推出了选修课制度。按照这个制度的要求,攻读一种学位,可有1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只要符合规定,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这种方法打破了死板的4年制,而且使成绩优异的同学3年内即可毕业,可称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艾略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学招聘了许多知名学者任教,大力推行选修课,课程的开设也超过其他大学。这样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习的潜能也得以充分发挥。艾略特的思想和举措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强调高等学校要给予学生三个法宝:一是给学生学习上选择的自由;二是使学生在所擅长的学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三是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行为转化为自主的行为,使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和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 有人将艾略特的选修课制度形容为“将大学像烙饼一样翻了个底朝天”。
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不虚此行 ----Yale University
热度 17 即晴 2016-3-3 08:32
------------------------------------------------------------------------------------------------------ ------------------------------------------------------------------------------------------------------ ------------------------------------------------------------------------------------------------------- 在楚天面前谈耶鲁,有班门弄斧的感觉。作为游记的形式写下来,只是写写我这个游人眼中的耶鲁,有不实之处,请楚天指出来。 去年的录取率是6.3%,本科总人数是5453,研究生,医学院,法学院等的总人数是6849, 4410个教职工,图书馆藏书1千5百万。耶鲁建于1701年,最初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一群哈佛的毕业生, 公理会的牧师们把自己的藏书都捐到一处,建了 "Collegiate School,"中间几经迁址,最后1716年搬到了New Haven, Connecticut.1718年改名为Yale College,商人 Elihu Yale捐了560英磅的货物,因此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才560英磅就得到这么一个后世闻名的大学名字冠名权,他祖上一定烧高香了。后来逐渐发展,1810年建成医学院,1843年建成法学院,科学和艺术学院也先后建立,1887年改名为Yale University。现在它有14个学院。 耶鲁占地大,所以建筑不象哥大那么局促,好几处在建新的楼。很多是哥特风格,比如那个经常出现在明信片上的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 和 Harkness Tower. 本科毕业需要36个学分,比一般的32个学分要求更严格一些。专业设有core curriculum,所以 double major 的话要比 JHU 困难。每学期开始学生有两周时间可以乱听课,决定了喜欢哪个教授的课时再提交上课名单。本科期间也是有非常多的科研和实习机会,甚至可以在教授发表的文章里挂名。60%的本科生有申请到奖学金去国外学习和科研的机会。女儿高中比她高三届的一个女生也去了耶鲁, 这个女生爸爸美国人,妈妈意大利人,自己很喜欢学中文,前后拿海外学习的奖学金去了好几次中国,现在正在北大做为交换学生学习呢。 我们在耶鲁呆了整一天,校园大是一个原因,学校安排的活动多是一个原因,再有就是作为同时注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本科和本科后教育都非常强的学校,可看的地方太多了。哪怕只是看看那些建筑物,细节之处都非常引人入胜。 耶鲁本科一个比较特别也是他们一直引为骄傲的制度是Residential colleges。所有的本科生们随机分到12个(现在又要新建两个)Residential college里,每个college有300到400多人,有自己独立的院子和宿舍,自己的图书馆,运动馆和影视厅,冬天下大雪,还有地下通道连接不同的建筑。有自己的院旗和格言等,有自己的Master 和 Dean (要是他们也象哈佛那样把Master 改称 Dean,可怎么区别呢?)。 四年里学生就住在同一个college里,学校希望通过把不同系,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 这就是college其中之一: 女儿对这样的制度非常喜欢,这也是她申请耶鲁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的导游是个泰裔mm,double major, pre-med track。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四个导游全是女生,全是double major,全是pre-med track,我不由得为女儿以后的竞争悄悄捏一把汗。这个泰裔mm主修生物和音乐,说起课程安排,她说确实有很多困难,因为这两个专业没有共同点可言,还好她有好几个counselor ,还有学院的Dean等帮她协调课程,所以现在没有问题。她比在哥大向导更坦诚一些,当家长们问"你当时都收到哪些别的录取书?为什么选择耶鲁?",她告诉了我们她当时的选择,基本都是大藤,MIT之类的,她说因为在4月底的开放日来参观学校时,当时的高年纪学生给她留下的影响很好,很热情,她就决定选耶鲁了。她也提到普林斯顿有名的GPA低的情况。她还提到哈佛对本科生教育的着重程度不如耶鲁。 下午Science Tour的导游有两个,一个是高瘦的亚裔男孩,看姓氏象香港或台湾的拼写,一个女孩是某北欧国家来的国际学生。这个男生在4年的BS-MS program里,就是花四年的时间同时拿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位,同时也是double major, pre-med track. 可是他看上去一点也不书呆子气。这么几天下来,不得不承认名校的学生就是素质高很多,看上去又会学又会玩的样子。当然我听说的名校学生承受不了压力的不那么乐观的故事也不少,以后专门写一写我的听闻。 感觉一天的时间还是不够,那么快就要离开了。
27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另类高中社会实践——帮农民工讨薪!
香盈袖 2015-4-18 23:08
另类高中社会实践——帮农民工讨薪!
年的社会实践,我从不让学生用搞卫生,或是指挥交通之类的应付。 走到社会一线去很辛苦,也补上了课堂学不到的一课。 我宣布,年底了,帮农民工讨薪去。 主题很现实,思考也很沉重。 早晨,我们来到实践地——人才市场,劳动监察大队也在这里。 农民工们来得更早,帮他们排队领表,看他们填表,按手印。 鲜红的手印把孩子震撼了。问询什么原因老板不给工钱,有活咱就干,不懂法,没有劳动合同啊! 来得人多,学生素质好,领导说,一起帮忙整理下毕业生档案吧! 最后,请高级人才部的张部长讲目前的就业形势。学生听得特别认真。
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英国要求英格兰小学毕业生会乘法表
热度 39 燕庐敕 2015-2-2 23:55
中新网2月2日电 据外媒报道,英国政府希望提高英格兰的数学和英语成绩,英国教育大臣摩根称,英格兰所有的儿童在小学毕业之前都应该学会12以内的乘法表。   她还表示,儿童们在11岁小学毕业前还应该知道如何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拼写和语法。摩根称,“英语和数学达标必须是我们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   摩根计划把乘法表在数学考试中单独列项,她在英国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说,会向文盲和算术盲宣战。   她说,“我们将会期待每个学生到11岁的时候都能够记住乘法表,能够进行多项式长除法,多位数乘法,能够读小说。”摩根还表示,“他们应该能够以正确的拼写、语法和标点写文章。”   摩根设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让英格兰的数学和英语成绩到2020年成为欧洲排名最高,并成为世界上前五名。   对来自65个国家15岁学生进行评估的最新的比萨排名表显示,英国的数学排名26名,阅读成绩排23名。 好吧,从牛顿到斯托克斯,再到罗素和图灵,估计都不是这些啥子不会九九表的小学毕业的吧。
1351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人力资本和经济前景
热度 1 gordon 2014-12-9 20:37
【人力资本和经济前景】中国今年700多万本专生毕业,占到同年龄组的40%。以后这个比例将继续上升。中国历史性地实现了转变:从低级能劳动力充裕的 经济体,悄然变成高技能(大学)劳动力充裕的经济体。五年后累计新增4000多万本专毕业生。这将引起一场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诱致的产业结构革命。前途可 期。
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说说我知道的北师大毕业生的问题
gordon 2014-9-11 05:20
北师大在很多学科都很厉害,早年好像是想仿 巴黎高师 之类的。 优点我就不说了,我说一说北师大毕业生的问题。 第一、散漫。上学时候学习就散漫。 这是中国大学生的通病,因为小学、初中、高中 学习过度用功,到大学就放。 也可能是大多数人,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时间。 他们在初中、高中都没学会自立,大学更是乱七八糟。 实际上,大学的内容要比 初高中多的多。 第二、技能差。 很多人老是觉得自己是 “ 天子骄子 ” ,一门心思搞研究就行了。但是,亲,你要生活的。 这其实也是专业分工带来的问题,除了这个啥都不不会了。 生活,多学几门技能就行了,技能学几个月就会了。 注:好多人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哎 ×××××××××××××××××××××××××××××××××××××××××××××××××××××××××××××××××× 说实话,我们家里人的风格,和这样的人实在搞不到一块儿去。 也不想跟他们多说什么,命令他们干点事就完了。 当然,人家也看不上我们。 ×××××××××××××××××××××××××××××××××××××××××××××××××××××××××××××××××× 我估计他们达不到以前的老师,自制教具的水平了。 我上中学的时候是物理课代表,这倒不是因为我物理成绩好,而是老师和我父母熟。其实我当时化学好。 化学课代表也是一样的,就是和化学老师熟悉,一个女生,因为她课后要收拾试剂之类的。因为我当时化学好,所以对处理试剂这种工作 非常羡慕,甚至嫉妒 。 天生爱好动手,呵呵 因为我想知道这些东西到最后是怎么处理的,这些东西都是有毒或者比较危险的,男孩子嘛 化学课很有趣啊,每堂课试剂都不一样,我都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处理的。 所以我对物理课代表的工作,是寡然无味,好难熬啊 但是我那个物理老师教具都是自制的,只是我实在没有兴趣 注:这并不特异,这是因为 根据中国人的崇尚天然、自然的先天思维,化学变化是很齐整的 , 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第一次知道 有些病变是不可逆的。 人体是比较有意思的,比如说,伤口烂了,可以长好。这中国人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病变不可逆,在当时的我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比如说,近视眼,看书离书太近了,那看远一点的东西不就行了,呵呵 有时候你得直面 生命的残忍和人生的挣扎。 另:当时我还不勇敢,现在我还一直后悔没有直接跟老师要求那份 化学课代表的工作。而不是老妈安排的物理课代表。 实际上当时我化学成绩是最好的。 人生往往如此,不具备的素质,你需要在其它事件中补足。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拔剑、浴血,冲出重围。
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国内新闻界毕业生的水平
热度 18 洗心 2014-7-12 03:07
有个叫林治波被新任命为兰大新闻系主任, 好像引起了不少争议。 不知道林治波是谁,也不知道他做过什么好事坏事。看了一自称“一个兰大刚毕业的新闻学子”作者下面扣帽子打棍子的檄文,更糊涂了。这新闻学的, 不及格。居然还毕业了,是要说明作者文章里热捧的多名新闻界闻人和本系教授都是不合格的老师吗?真是一粉顶十黑。 -------------------------------------------------------------- 林治波,你是一个刽子手 致林治波先生的公开信 林治波先生: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7月1日,一纸关于你的任命状流传开来,你的名字——林治波,我们并不陌生;因为这一纸文书,你将奔赴新职,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跟民华院长告别的时候,在我们准备欣然起行转战职场的时候,在我们兴高采烈地报出我是兰大新闻人的时候。 那一刻,晴天霹雳,地裂山崩。 心里说不出愤怒,顷刻间流转,化作无尽的悲凉。悲己,悲人。那一个转瞬即逝的刹那,着了魔似的定格,脑海里最先想到的是我们那年逾花甲的民华院长,还有那有过一面的刘树田老师。 还是在这一天,民华院长五年的心血,终于拥有了一本物的纪念,“一篇篇鲜活、生动、地气十足的新闻报道,一幅幅反映基层民生的新闻图片”集结成册的作品《桃李竞春》首发出版。然而,我们那位白发满头民华院长,却不在首发仪式的会场。 民华院长终于卸下了那重重的担子,没来得及挥一挥衣袖,也没来得及跟我们好好告别,但他留下了一大片供我们庇荫的云彩。 2009年,中大有了胡舒立,我们迎来了张民华。他是一渠活水,涓涓溪流,清水出芙蓉,恬淡不张扬。有他的这五年,是兰大新闻院的第二个春天,桃李芬芳,花开满园。 也许你不知道,50年前兰州火车站,兰大新闻院的创始人刘树田只身一人,一个复旦毕业的年轻人,他一呆,便呆到了现在,然而你来了。 也许你不知道,许多年前我们曾拥有刘树田老师、戴元光老师、段京肃老师,王天定老师等等等等,他们是兰大新闻系的黄金一代,然而你来了。 也许你不知道,曾经有一届的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刘树田老师是副主任,段京肃老师是委员,他们是金子般闪闪发亮的兰大人,然而你来了。 也许你不知道,兰大新闻人曾割据新华社各地分社社长的半壁江山,而你所痛恨的南方系也时常可以见到兰大人奔波的身影,然而你来了。 也许你不知道,然而,你还是来了。 网上关于你的传闻沸沸扬扬,我只想不分主义立场的和你谈谈。 你 的那一纸任命,掀起的无尽波澜,把你或高尚或狼藉的名声直接嫁接在本已不易的兰大新闻学院头上,嫁接在几代兰大新闻人戮力前行的功业上,嫁接在这所日落西 山的奋力中兴西北名校上,是否对得住苍凉的西北,对得住百年的兰大,对得住那些在外苦拼爱惜羽毛的兰大人以及兰大新闻人? 一个世纪前,鲁迅曾哀我同胞之不幸,怒我同胞之不争。 你的那一纸任命,同胞则哀我兰大人之不幸,更怒我兰大人之不争。 你的那一纸任命,就像是一桩蓄谋已久的凶杀案的行刑书,把全体兰大新闻人的声誉押上了千夫所指的舆论场。 而你,是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 树田老师数十年来的艰难坚守,段京肃老师、王天定老师十几年的薪火相传,民华院长五年来的兢兢业业,都将被你,毁于一旦。 你,你不配,不配与他们同列,不配担负中兴兰大新闻的重任,更不配写入兰大新闻平凡却绝不平庸的史册上。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林社长,请你住手! 一个兰大刚毕业的新闻学子 2014年7月11日02:02
823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指环王外传
热度 37 大葱一根 2013-6-22 00:13
指环王外传
下午收到妹妹发来的图片,今年技校的毕业生纪念品是一枚戒指,长的就是下面介个样子 我们毕业那年,可是没有这么好的东西的,不由得看的十分眼热。 聊以安慰的是今年也不是每个毕业生都有,只发给本科生,硕士博士都木有。 于是乎,眼红的师兄师姐们便挖空心思的来了出指环王外传: 抢没抢到且不说,为什么毕业纪念是个戒指呢,有人是这么解释的: 校方考虑到可能有的人一辈子再也没别的机会带戒指了。 给道长补几张我手中的这枚: 戒指很大,比我的男款订婚对戒还大了很大一圈,基本不适合戴在手上: 然后呢, 做吊坠倒真的很不错,大小重量正合适。 还有一枚非常屌丝的收藏证书,我拿到的这枚是2013-1289号。去年只发本科生,今年本硕博全覆盖,将来青袂mm会拿到货真价实的了。 汇报完毕。 P.S.得感谢俺媳妇,让俺在30岁之前戴上了戒指,这辈子不用打光棍了
1559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北京严格控制 非京籍毕业生
热度 5 樱木花道 2013-5-13 22:42
应届 本科 不超过24 硕士 27 博士 35 哥们我躺枪
4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有多远 —— MIT 五年本硕、海南中学毕业生给08级高中生介绍学习经验 ...
热度 3 gordon 2013-3-25 11:57
http://player.56.com/v_NTc3NDMyMjQ.swf 跟一些原则佬在一起是很累的,虽然他说的都对,但我就是不喜欢,其实我更喜欢这个 CARLY MCKINNEY ,呵呵 美国教育的好就在于多样性,什么都有,youtube 的讨论也非常棒 http://player.56.com/v_ODg5ODUwMzI.swf
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身为中文系毕业生的悲哀
热度 76 假如十八 2012-1-16 00:14
现在的悲哀就不说了,满世界的it男,开口就是看你这文科生.如果是MBA就经常会说,从实际的商业角度来看...意思是你这书生之见. 再加上各种傻逼中文系学生的表演,我实在都不好意思开口跟人说我二十年前是读中文的.比如孔庆东,各种吹嘘中文系重要,可是常常把牛逼吹爆.他在中学生作文训练营里面和博客上都说,有好的文学和概念,国家就能在世界上大行其道.还举了莎士比亚.可惜的是,如果当年英国没有拿到制海权,莎士比亚的地位也就跟塞万提斯差不多把. 孔庆东的这种还好,能忽悠住一般人...可是有些东西真是硬伤.本科毕业之后分配工作,承蒙一位老中文系毕业生看得起,把我要到财政局去.我对他自然是心怀感激之情,可是工农兵大学生学东西真的是不太仔细,偏还顶个大学生名头,酒桌上常常嘴硬.有次就有人故意问他,孔武有力的这个孔怎么讲?他就说因为孔夫子其实不是文弱书生,能驾车射箭扛城门,所以跟孔夫子一样勇武有力.我坐在旁边,别人问我:是这样吗?我只好说,我不是读古文献方向的...其实上过古代汉语的都知道这解释根本就是扯淡那... 还有,以为中文系毕业的就律诗词牌朦胧诗小说毛笔字春联都会,烧纸钱写引路封也找你,牌位点神主也找你.我看这个过去的麻衣相术也得会点...不过孔庆东还真会...字写的丑的中文系学生真是没法混了.普通话说的不好也是错...还有我灌水经常懒得改,错别字也会被一堆人嘲笑. 所以我现在常说我是管理学院毕业的.嗯哼!
1704 次阅读|95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6 18:33 , Processed in 0.060619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