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中国人口

相关日志

分享 所谓工业党,是中国大陆 “社会的产物”
gordon 2017-3-26 15:58
所谓工业党,就是不关心气候,环境,纯粹想依靠某一要素的投入,就可以快速增长。例如资本。 这是简单化的烂货,早就证明失败的。(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试验,就没有成功) 以为把什么东西都扔了就能快速发展, 很快就会边际递减的 。 长期下来,最后你会发现还不如 平衡发展,速度快 。 试试就明白了。 这个东西,很难用数学给你描述,因为很复杂。 ************************************************************ 当然我也知道,根本原因跟中国文化有关,中国人口比较多的原因, 自古以来就很穷 ,人均货币占有量少。利率比较高。 老外的利率低,人家是 “人少物资多”。 中国是近些年 人口才下降的 ************************************************************ 你只要明白这一点,工业党,是中国社会的产物。 工业党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不看,没有任何价值 因为他知道的,你也知道,只不过是社会常识。
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创十一年新高!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指标(转) ... ... ... ... ... ...
gordon 2017-1-21 08:55
四季度GDP6.8%略超市场一致预期,但数据匹配。四季度GDP6.8%,超出6.7%的市场一致预期。但市场没有料到6.8%,并非是认为数据环比会变差,而主要是基于GDP的低弹性。从相关数据上来看,6.8%的增速基本上是匹配的。 四季度发电量是8.7%,高于三季度的8.4%和二季度的1.7%。 四季度出口是-5.2%,高于三季度的-7%和二季度的-6.4%。 四季度消费是10.6%,高于三季度的10.5%和二季度的10.2%。 四季度投资是7.98%,高于三季度的7.08%,略低于二季度的8.08%。 四季度制造业投资是6.8%,高于三季度的3.0%和二季度的1.7%。 我 们属于市场上的“看高名义GDP派”,但9.9%的名义增速同样超预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指标是名义GDP,前三季度的名义GDP分别为7.1、 7.3、7.8,我们本来预计四季度将在8%以上,但实际上到了9.9%。与此对应,四个季度的平减指数分别为0.4、0.5、0.7、1.2。 企业利润和利率本质上是名义GDP决定。如此高的名义GDP之下,我们不难理解无风险利率压力之大。如我们在前期报告中一再指出的,对于利率,我们要从名义增速、中美利差两个角度去理解其变化的实质,不可对重回低利率有过多期望。 不 过最值得关注的指标不是GDP,而是重回11年来高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2016年人口出生率是过去15年来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过去11年以来最高。这意味着全面二胎 政策正在起作用。 人口周期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 。1980-1987年的生育高峰是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唯一的一波生育潮。80-87年出生 人群在15-20岁的时期是中国出口最好的阶段,在25-28岁的时期是中国房地产最好的阶段。在这一波人口红利释放完毕后,经济就逐渐面临显著的下行压 力。 2016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回升显示全面二胎政策正在发挥影响。我们估计2016年数据只是一个开始,二胎是一个社会化现象,从2016年初放开到真正产生影响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目前产科医院的高建档率还没转化为人口数据,2017年这一过程将继续升温。 这 波人口周期的中长期红利(大规模)可能要到2030年之后 。但短期红利(小规模)依然可以对当期经济有一定贡献。 我们并不认为全面二胎所带来的生育率回升 对当前阶段经济趋势增长率有显著的影响 。如果从2016年开始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一个缓步回升,按照以往经验,这波人口周期的中长期红利(大规模)可能要到 2030年之后。但短期红利(小规模)依然可以对当期经济有一定贡献,比如对母婴、食品、玩具、医疗、汽车、教育等行业均会构成直接的影响。 理论上说,基于这样一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基于中国潜在增长率的资产价格计算就应该有一个对中长期预期项的 修正 。 *********************************************************************** gordon注: 因为中国政府力量太强,所以有些事情不能说。 考核指标这个东西, 如果要是知道用什么单一因素考核,肯定会改这个东西 。( 全世界都是如此 ) 所以,不愿意说。 注:做为一个保守主义者,积极不干预者,对大政府非常讨厌。 *********************************************************************** 解放后 自然增长率 直线上升,疫苗青霉素功不可没 原来收成里给地主给高利贷给土匪给地痞拿走的部分都给娃吃了 (也不是,国家管这个事了, 效率提升了;把市场经济里的中介给干掉了 ) 注:张嘉傲 也搞过这个,搞不了。 *********************************************************************** 实际上并不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应该说是“风险越大,要求收益越高”。 这里的收益应该指的是投资人期望的收益,或者说要求的收益。 国家是地主,发动 贷款、种子、农技站 “国家主义农业” —— 大生产,比大地主还厉害。 *********************************************************************** 按道理,社会基础是出不了这东西的,上了一绳。 直接就导致人口过剩了,到处打仗。 注:不怕打仗,越打仗,经济负担越轻。 法国大革命,法国的人口从哪儿来的 。
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参加普林斯顿面试的校友是美国前驻希腊外交官
热度 2 席琳 2017-1-20 14:01
2017-1-19 今天专门做了点儿研究,发现昨天面试妹妹的校友,是一位有三十多年经验的老外交官,1939年12月28号出生,1962年在普林斯顿毕业,后来又在哈佛 Fletcher School 拿了个硕士。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学的是艺术史,在哈佛学的是经济和非洲研究,毕业后想当一个记者,结果阴差阳错,因为家庭的缘故,先是被外派到索马里当大使,后来去利比亚、摩洛哥、国务院和联合国,最后在希腊待了16年,退休后又在希腊一所美国人办的私立大学当了10年校长。去年写了一本书《东游漫记》,幽默风趣,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又不乏真知硕见,自己女儿给绘的插图。另外还写过一篇关于马寅初与中国人口政策方面的论文,后来成为国际关系和高等教育方面的咨询专家和专栏作家,本县普林斯顿大学的新生面试,也几乎都是他给包圆了。 当妹妹说中国的普通话和蒙古人有关系的时候,他连忙纠正说,不对不对。妹妹回来后就给他写了封感谢信,专门提到纠错这件事,并说暑假要到杭州去玩。老头马上回了信,不像康奈尔面试的那个女校友,匆匆忙忙应付差事,连个回音都没有。 但愿妹妹能从这次面试中学到一点东西,事先多做一点功课,可是妹妹说最近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听,继续我行我素。好在普林斯顿录不录取,对妹妹也都无所谓。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人口死亡率,大豆进口量
热度 3 gordon 2016-6-3 20:16
我国种植的大豆是非转基因豆,而进口大豆主要是转基因豆。国产大豆多用于直接食用,而进口大豆则多用于榨油。所以这两者加起来消费量非常大,尤其榨油行业今年发展迅猛,更是占了大豆消费量的多数,所以光靠原来国内的生产量根本不足供应需求。 那为什么不多生产国产大豆呢?刚刚也说了,我国种植都是非转基因而进口大多是转基因豆。从品质上看,前者蛋白质含量丰富,但含油率较少;后者含油率较大,所以作为大豆消费主力军的榨油行业会选择后者作为原料。 第二,国产豆由于没有转基因因此单产较少,同时国内大豆种植不如美国、巴西、阿根廷这样产业化程度高,很多是小家小户种着那十来亩地,再加上美国这样的大豆主要出口国政府为种植者提供大量补贴,这样一来价格上国产大豆是没有优势的。 第三,现在国内很多大型榨油厂都有四大粮商(其中三家为美国企业)控股,大豆国际贸易基本采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为基础,四大粮商也需要参与期货交易,这样通过国内榨油厂影响国际贸易中大豆的供需进而可以影响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他们也能从中套利。 第四,大豆相比起水稻、玉米、小麦来说并不算是主食,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自主,政策上必然会向水稻、玉米倾斜,而相对忽略大豆,因为很多适合种大豆的地也适合种玉米,耕种大豆多了玉米相对会减少。 总得来说,就是进口大豆主要是榨油用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更适合榨油厂榨油而且更廉价,政策层面因为进口大豆弥补了需求的缺口而不需要动用能够种植主食的土地,所以也没大力扶植。 ***************************************************************************** 社会在发展,人在被淘汰。 注:2005-2006 确实是,死亡率上升了。 ***************************************************************************** 卫生部于2007年5月8日在其网站上公布的最新报告,再次向人们显示了癌症带来的巨大杀伤力;也警告着人 们:无论是否愿意面对,癌症对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威胁正与日俱增。由卫生部卫生统计中心制作的《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表明,癌症在 2006年城乡居民的死因中第一次“荣登榜首”。其中,城镇及农村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分别比2005 年上升了14.76%和21.57%
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人口素质能达到 “一般水平”,就行
热度 1 gordon 2016-4-1 12:02
贫富悬殊畸形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特点 占了97.5% 人群的人,资产占比居然只有21.5%。 从这个数据就能看到 中国的财富分配差异极其惊人,韭菜已经没法再收割了 。 ***************************************************************************** 现在不是追求 “卓越” 的问题,而是让韭菜长长。 中国人口素质能达到 “一般水平”,基本上消费能力就上来了。 注:一群赤贫人口,时不时还想 “闹革命” 。 赤贫人口和 “闹革命” 是一体两面。 ***************************************************************************** 文理不再分科,很好 注: 人口素质是个负数 ,破坏能力倒挺强。 ***************************************************************************** 为什么破坏行为可以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根据生活的经验,当遇到悲伤、愤怒、烦躁等负面情绪时,我们往往会有破坏东西的欲望(比如打碎玻璃之类);歇斯底里状态下的人往往也会 在破坏某些东西后变得平静一些 。这背后的心理学机制是什么? 破坏行为不仅仅能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同样也能减轻正面情绪的影响。 不仅仅在愤怒、烦躁的时候,我们会有破坏东西的欲望,同样在喜悦、兴奋的时候,也会有破坏东西的欲望 。最典型的行为发生在各种比赛的庆祝动作中。 注:呵呵,贵国 很有意思 习得性无助,老失败嘛,然后就去搞破坏,呵呵
1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对日本穷追猛打3:中国人口变化情况
热度 2 gordon 2014-9-8 19:08
全国25-55岁人口变化:14年6.9亿人、15年7.0亿人、16年7.1亿人、17年7.2亿人 、18年7.1亿人、19年7.1亿人、20年7.0亿人 。 2000年一直到2017年,这个年龄段人口的存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增长率为正值 ,到了2018年,增长趋势转为下降,由7.2亿降为7.1亿,增长 率由正转负。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从13年的9.7%上升的23年的20%,这10年平均劳动力总量每年减少近300万。 2013年的出生人口数已敲定,而2014年开始的单独二孩政策,对25岁以上存量人口的影响,一直要到2039年才会出现,大约到2030年左右,中国25-55岁劳动力存量会恢复到2000年以前的水平
43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神马!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是。
热度 63 草蜢 2013-8-5 09:30
看到晨池同学的日志留言中号称鹤壁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的最小城市。 俺第一反应是神马??!!!?难道俺离开中国的这23年里,各地人口变化这么大?四川怎么落榜地???俺还上小学一年级(1982年)的时候,四川是以一亿人的人口为全国第一呀!赶快放狗查查。哈哈,晨池,你太out了。河南在全国五普时确实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但现在是2013年不是,总不能老用老黄历是吧?根据全国六普的结果,全国第一大人口省份是广东。 地区 常住人口数(人) 广东省104303132 山东省95793065 河南省94023567 四川省80418200 江苏省78659903 。。。 俺第一个反映是, 四川怎么只有8千万人口了,四川同胞都外逃啦?(总统已经在下面剧透了)。 重庆市28846170 大重庆的2千8百万人口独立出去了! 大巴国独立万岁万岁万万岁! 对了,俺现任女友是成都出生的。 大巴国终于把蜀国压倒在下!
1599 次阅读|38 个评论
分享 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人口百年变化(1950-2050)
热度 1 飞影 2012-10-4 23:00
上海医保部门对全市城职保人员各年龄段年人均医疗费统计:20-25岁567元;30-35岁1089元;40-45岁1465元;50-55岁2744元;55-60岁3871元;65-70岁7261元;75-80岁11302元;85-90岁14175元。
个人分类: 股市|4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1 02:55 , Processed in 0.02863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