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保卫战

相关日志

分享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2 —— 察里津保卫战
gordon 2016-11-25 12:33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k0ODM1MDA=/v.swf ***************************************************************** 沙俄的经济系统和交通是很奇异的。和西欧不同,俄国的铁路一直是一个重要,很多时候甚至还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对包括粮食,原木这样的大宗物资,沙俄实际上靠的是运河。在尼古拉一世之前,运河支配着整个俄国的经济。看俄国的大区划,离开河运是不可能理解的。 莫斯科算是属于伏尔加河流域,所以其粮食来源主要是伏尔加河的河运…… 这就是斯大林身为粮食人民委员,却跑到 察里津 指挥战斗的原因…… 就像《牯岭街少年 杀人事件 》的结尾,我只想说,去你妈的,我爱斯大林。 ***************************************************************** 察里津保卫战是斯大林获得军事权威的第一战,也是最重要的一战。在后来的苏联历史里,察里津保卫战不断被浪漫化,成为斯大林“军事天才”的重要表现之一。察里津也因此在 1925 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直至 1961 年。 实际上这场战役打得并不好看 。关键在于,红军守住了这座城市,给它带来了荣耀。斯大林在这座城市的战斗中收获了他的心腹将领,除了伏罗希洛夫,还有布琼尼,以及阿帕纳先科,后来的苏联元帅库利克、铁木辛哥等。 关于这场后来被神话了的保卫战,很难用“胜利”这一词语形容 其结局。伏罗希洛夫指挥的第十集团军远远称不上是一支正规军,士兵们游击习气严 重,普遍不服从命令,导致第十集团军若干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在布尔什维克高层当中也因为南俄战线的局势发生了严重的分裂。斯大林逮捕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 斯涅萨列夫,枪毙几乎所有军区司令部人员,随后自任军区军委会主席,指派一个旧俄军上校科瓦廖夫担任军区司令员。斯大林的自行其是和残暴让莫斯科,尤其是 让托洛茨基感到非常恼火。 1918 年 9 月 17 日, 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下令撤销北高加索军区,成立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任命了旧俄军少将塞京担任司令员,伏罗希洛夫为副司令员,军事委员为斯大林和米宁。 要求南方面军立刻将司令部从察里津迁往科兹洛夫。这个决定遭到了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和米宁的抵制,以至于南方面军司令部几乎无法正常运转。 1918 年 10 月 4 日,托洛茨基向列宁建议,要求从南俄召回斯大林。他抱怨说:“截止到今天为止,察里津帮甚至都未向科兹洛夫送交过战报。我责令他们必须一天两次呈送战况和侦察报告。如果他们明天还未执行,我将把伏罗希洛夫送交法庭,并将此事通告全军。” 10 月 5 日,斯大林返回莫斯科,向列宁解释察里津前线发生的问题。伏罗希洛夫也不断致电列宁,指责托洛茨基并没有按时按量提供军需物资,导致前线作战局面恶化。 10 月中旬,白军已经攻入察里津城区,伏罗希洛夫的部队陷入了巷战中,情况非常危急。这时红军意外地获得了一支增援部队。从北高加索地区长途跋涉八百公里的红军“钢铁师”在师长德米特里·彼得洛维奇·日洛巴的带领下突袭白军后方,暂时解除了察里津的危险。 日洛巴的“钢铁师”的增援完全出乎双方的意料。红军指挥部并未从别处抽掉兵力增援。说起原因来有些可笑,这支红军部队在北高加索作战时,日洛 巴和他的上级发生了严重矛盾,一怒之下,便不告而别,径自引兵而去,没想到在察里津城下来了个歪打正着。伏罗希洛夫等人随后做出的反应也很有些出人意料。 他们不但不对日洛巴的及时增援表示感激,反而以日洛巴不服从指挥将其逮捕。撤销钢铁师的番号,部队并入到第十集团军各部中。 1919 年 1 月,并入骑兵混成师的部分日洛巴“钢铁师”士兵发生哗变,携枪跑去阿斯特拉罕去了,据说是他们听说师长被关押在那里。日洛巴后来获释,留在第十集团军里担任师级指挥员。 “钢铁师”增援虽然解救察里津,但是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说明南俄红军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支军阀部队, 由一大群完全不遵守纪律的乌合之众拼凑在一起 ,仅仅效忠于自己的指挥员,而不是布尔什维克。伏罗希洛夫在察里津城下损兵折将,使莫斯科感到非常不放心。 幸好 1918 年 10 月期间德国发生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结束 。占领乌克兰、罗斯托夫和塔甘罗格等地的德军奉命撤走。这使得进攻察里津的白军左翼立刻暴露在顿河上游的红军威胁之下。 1919 年 2 月,察里津红军击退最后一次白军进攻,转入反攻,向南挺进 350 公里,又一次解除了察里津受到的威胁。 伏罗希洛夫因为在察里津城下指挥作战不力,在 1919 年 3 月份布尔什维克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认为他沾染了“军事反对派”作风,游击习气严重,尤其是拒绝任命和使用旧俄军里的军事专家,部队指挥和作战能力低下,导致察里津保卫战中红军伤亡过大。当然这些批评已经是马后炮。 1918 年 12 月,伏罗希洛夫已经离开察里津,调任乌克兰苏维埃政府内务人民委员,第十集团军司令员职务由后来首批五位苏联元帅之一的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接替。 ***************************************************************** 1918 年 5 月份,斯大林来到了察里津。史学家们一般认为,从莫斯科来到察里津,是斯大林从实质上走向极权和独裁的第一步。他在察里津获得了必要的军政权力,夯实了自己的政治基础。在莫斯科,斯大林获得的职位是民族人民委员这一非强力部门职务,并无军权。当 1918 年夏天,南俄的余粮征集出现极大困难之时,列宁派遣斯大林来到察里津,实际上负责余粮征集工作,而并非指挥南俄红军作战。但是斯大林显然并没有把余粮征集当做唯一任务,也没有把它当做自己最重要的任务,虽然他后来以高压手段,确实出色而且残酷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1918 年 6 月 4 日,斯大林的专列到达红军北高加索军区指挥部所在的察里津城下。随车的有 400 名红军士兵和斯大林的专职征粮队。在很长时间里,斯大林一直没有进到察里津城内办公,而是在自己的专列里进行指挥,由他带来的部队实行警戒任务。 征粮工作迅速而猛烈地展开了。几乎是同时,由于白军已经逼近察里津,斯大林需要尽快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对于红军北高加索军区的指挥人员,斯大林本人并不信任。此时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是旧俄军中将斯涅萨列夫, 5 月 26 日由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任命。 安德烈·叶甫根尼耶维奇·斯涅萨列夫(1865-1937), 曾经获得数学博士学位 ,研究过东方文学。在给共革军委的信中,他 严厉指责伏罗希洛夫缺乏必要的军事能力 。 关于斯涅萨列夫,布琼尼是这么回忆他的:“我看到一个高个子中年人,身体笔挺,十足的军人姿态,身着旧俄军队的全套中将军服。最令我和其他人 惊讶的是,斯涅萨列夫怎么还佩戴着将军的肩章:大家都知道红军士兵对待‘金色肩章’怀有毫不掩饰的敌意,并且佩戴这种肩章是不安全的。有人甚至对他提起过 这件事。而他回答说:‘肩章是军人为祖国服务的标志。谁也不会为此降我的职。’” 斯涅萨列夫的判断完全错误。斯大林是对旧军官怀有“毫不掩饰的敌意”的许多人之一。 7 月 19 日, 在获得北高加索部分军人的支持后,斯大林逮捕了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所有人员。三天后,斯涅萨列夫也被逮捕。在托洛茨基的尽力斡旋之下,斯涅萨列夫和他的两 名助理获释并离开北高加索。而原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的人员结局非常悲惨:他们被斯大林下令全部枪毙了,关押他们的驳船也被炸沉。 在这次类似政变的行动中,斯大林获得了第十集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的支持。 7 月 22 日,北高加索军区重组,军区军事委员会主席为斯大林,军事委员为伏罗希洛夫和察里津苏维埃主席米宁——他们很快被托洛茨基冠名为“察里津帮”。 ***************************************************************** 伏罗希洛夫是后来第一骑兵军的重要将领,再后来成为苏联元帅,苏联领导人和重要的国务活动家。他很早就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和斯大林相识并得到他的赏识。十月革命之后,他在乌克兰组建苏维埃政府,后来组织红军游击队。 ​ 1918 年 5 月,伏罗希洛夫指挥的乌克兰第三和第五社会主义游击军被德军 和白军联手打败。 7 月,队伍撤退到察里津, 在这两个游击军的残部基础上,补充了抵达察里津的部分红军游击队,组成了第十集团军 ,杜缅科 - 布 琼尼的骑兵部队隶属于第十集团军。当时斯大林几乎是胁迫斯涅萨列夫签署了任命伏罗希洛夫为第十集团军司令员一职。跟随伏罗希洛夫从乌克兰撤到察里津的夏坚 科出任第十集团军政委。《静静的顿河》里对夏坚科的描述是“布尔什维克的一员大将”。后来他担任第一骑兵(集团)军军事委员职务,是第一骑兵军的三名主要 指挥人员之一。 “察里津帮”掌握了北高加索苏维埃的军政大权之后,面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察里津保卫战。 注:穷人,肯定是用机械了。。 (又不懂军事,你以为它会用什么) 他们倒是跟美国很像,美国用机械的原因 ********************************************************************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往往是戴着温情脉脉的面纱的。 看契诃夫的小说嘛,里面农民即使穷的时候,吃鱼吃牛奶也很正常,还有老头一边喝茶一边嚼糖块一边发牢骚,说现在不如农奴制的时候了,那时候大家都老实干活,管家用鞭子抽,大家都规矩,酸黄瓜和白菜尽管吃吃不完。 真正开始吃人不吐骨头的还是工业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城市工人阶层面对战争带来的冲击最为脆弱,也为什么是他们作为基础搞了两次革命。其实十月革命前后工人和农民完全是不同的情况,所以才有前面说的沙皇车列到了各地被铁路工人坑害,而农民们则完全不同的态度。 尼古拉二世 退位,他被困途中是各地的铁路工人给他找麻烦,卸零件啥的,但是农民听说沙皇来了都集体跑过来问候。 ******************************************************************** 标志: 机枪、铁丝网、装甲列车、炮群,不施仁政 不成为农业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把 俄罗斯打明白了。 其它的事,以后再说,本来就是弱者。 先进的少数 (管它先进不先进,反正自己认为自己是先进的) 大部分农民竟然敢 反对 少数的工人阶级, 多数竟然敢欺负少数 ,装甲列车把 哥萨克骑兵 干死 ******************************************************************** 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各地成立的各个苏维埃组织,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并非布尔什维克控制的苏维埃组织。它更像是一个旧政权解体之后,在权力真空情况下出现的自治性组织,布尔什维克对各级苏维埃政府并没有绝对的控制权。由于受到十月革命期间《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影响,本来已经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在全俄以支持—反对苏维埃政府的形式体现出来。大量受到革命影响的返乡士兵带来了外界关于革命和土地的消息,从而改变了俄国农村消息封闭、思想落后和保守的局面。同时,原有的利益阶层也开始逐步联合并且试图团结起来,最终形成了红军—白军殊死作战的内战局面。 布尔什维克对于即将到来的内战感觉最为敏锐,反应也最快。虽然有部分原教旨共产主义者坚决不支持成立常备军,1918年1月28日,布尔什维克控制的人民委员会仍旧发布了列宁签署的法令,要求迅速成立工农红军。2月14日,又发布了组建红色工农舰队的法令。2月23日,由赤卫队、民兵和游击队组成的红军部队在普斯科夫和纳瓦尔河一带击败了德军,迫使其放弃了向彼得格勒的进军。这一天后来被定为红军建军节。苏联解体之后,建军节改名为“祖国保卫者日”,仍旧是全俄非常重要的节假日。 与红军的迅速组建相反,白军,又称“白卫军”往往只是一个泛指概念,指代所有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俄国武装力量。 白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能够在整体上与红军作战的组织和指挥机构 。虽然西北有尤登尼奇,东部有高尔察克,南部有邓尼金和弗兰格尔等白军部队,后来西部又出现了波兰军队,但是这些军队从来没有能够形成默契与配合。 不过,从局面上来说,白军的组建和反应并不算太慢。
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卢布保卫战(转)
gordon 2016-4-12 05:16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 宋鸿兵《货币战争》 注: 其实也是吹牛逼,美联储也是靠 政府信用支撑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 *********************************************************************************** 历史沿革 卢布最早为沙皇俄国的货币单位。1800年开始确立与黄金的比价,1897年卢布纸币的含金量为0.774234克。 资料显示,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继续使用沙俄卢布。1922-1924年,苏联进行货币改革。上世纪30年代中期,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情况影响,卢布汇率经常变动,很不稳定。 从1936年4月1日起才把卢布汇率固定在法国法郎上 ,规定1卢布等于3法郎,对其他货币则据此套算。 1936年10月1日法国法郎降低含金量,卢布汇率调为1卢布等于4.25法国法郎 ,1937年6月底法国取消金本位制,卢布汇率改为以美元计算。 注:因为法国是俄罗斯的资本来源国。 (降低含金量,二战前的 英、法、美 的金本位制格斗 ,是另一个事, 也是一个典故 。) *********************************************************************************** 1947年,苏联进行币制改革,废除切尔文银行券,保留辅币不动,发行新的卢布纸币,规定1新卢布兑换10旧卢布, 用于回收二战时期过多发行的1924版卢布 。1950年进行战后第二次货币改革,以汇率为中心,使东欧各国货币与卢布建立比价联系,并规定卢布含金量为0.222168克,同时对美元汇率定为1美元等于4卢布。从1957年4月1日起,为吸引非贸易外汇,规定对西方自由外汇的非贸易往来,在正式汇率基础上附加150%的贴补,即对美元非贸易汇率为1美元等于10卢布。 1961年1月1日苏联进行战后第三次货币改革,发行新卢布,含金量为0.987412克,1新卢布兑换10旧卢布。卢布对内升值10倍,对外升值4.44倍,即对美元汇率相应改为1美元等于0.90卢布,同时取消非贸易附加价,统一了汇率,直至1971年美元贬值,卢布对美元汇率才相应调整。1973年2月美元再度贬值, 西方国家货币先后实行浮动汇率,货币含金量已不能作为确定汇率的依据 。从1977年11月起,开始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法计算卢布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1989年10月28日,苏联宣布实行双重汇率。 1990年11月1日卢布官方汇率近30年来第一次大幅度贬值,由1美元兑0.6卢布贬到1美元兑1.80卢布。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卢布成为俄罗斯的本位货币单位。 *********************************************************************************** 卢布“崩溃” 苏联解体后,前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在独立后,有的发行了该国货币,有的仍采用卢布。1993年7月,俄罗斯政府宣布,1961-1992年发行的卢布纸币停止流通,同时发行新版卢布。1994年11月25日,卢布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3235卢布。 之所以产生卢布崩溃,与当时俄罗斯的政策密不可分。 放开物价,被认为是当时产生卢布崩溃的主要原因 。 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 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 ,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的头3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 ,到了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65倍。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料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官商、权贵)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与此同时,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军费和办公费用,将预算外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 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 ,财政赤字不降反升。 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 ,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 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 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 大规模推行私有化也被认为是卢布崩溃的重要原因。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1万卢布原来能买一辆小轿车,此时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权贵、官商)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解散。 休克疗法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不到美国的1/10。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外国投资不愿进入俄罗斯,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115亿美元。 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此前有专家估计,俄罗斯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需要15年的时间。 *********************************************************************************** 注:它的倒台啊,跟 “国民党倒台” 一样,通货膨胀造成利润率下降,干活还不如 等原材料涨价了。 市场经济, 倒闭的企业越多,越短缺 。越短缺,越通胀,恶性循环 还不如管制了。 问题在于,刚把管制放开。 刚从管制状态 过来,消费性通胀。终于能 “大吃大喝” 一回了。 “ 秦 苦 天下 久矣 ”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工资过快上涨,陈云一直都不同意。 失业,这是个政治问题。“卢布” 保不住喽, 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
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Z博士:王石老矣 尚能饭否?
热度 25 hotmen 2015-12-22 11:33
年末巨献卡司总是特别特别大。今年也不例外。万科与宝能的收购案随着一纸“王的不情愿”成为年度压轴,没有之一。 裹挟舆论? 一件事被大众关注、万众评议,或者不是没有来由的。 也许近年来,我们能够看到和议论企业家的机会,大多数是从政治版面,更多的是娱乐版面,也有不少时候是体育版面,更普遍是从思想版面,而在财经版面这样堂而皇之的谈论财经事件的机会,有些不多。物以稀为贵,所以坊间口水汹涌了些。 但也未必。 我们总是小看大众的承受能力。如果你细细追溯,会发现,这场所谓的“战争”,其实在年中就已经开始。股灾后宝能便已持有万科股票,并持续增持。 而且“战争”早已“打响”。因为当时宝能持有股份超过10%,便已经和万科接洽,与王石相商。虽然王石极其不情愿,但他完全知情。 而却在三周前股价突然拔地而起,转眼间宝能攻城略地拿下22.45%的股份,当前万科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已经坐实的当儿,借由万科王石之名,这件事突然成为街知巷闻妇孺皆知的大热点,俨然变成如许多媒体口中叙述的“保卫战”。 从企业而言,历时半年的心知肚明,相对“战争”,“保卫”是不是已经来的有点太迟了?从企业而言,“敌人”已经登堂入室变成“亲人”,股东和管理层已经需 要共商大计。所谓“保卫战”是不是个伪命题了?从企业而言,当宝能已经是第一大股东,宝能也是万科,万科也是宝能。管理层要“保卫”的到底是谁?除了管理 层自己。 或许这才是命题所在。 因此,从管理层流出内部讲话信息,瞬间引爆,肆意流传。从舆论而言,这的确是最好、最快、成本最低、影响最大的“保卫战”。也许大众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八卦。也许是有人想要让大众八卦并且把事情弄得好像是大众在八卦。不过是一种陈情。 成功的过往 陈情未必不可,中国人历来有之。然而,大众从来不可能是真正的陈情对象。你懂的。 事件一出,就有人赞许万科是历经过大风大浪的,比如曾经有过的“君万之争”,就以君安失败告终。此役足以证明万科、王石与郁亮在资本市场上的过人之能。 还好这一战,有王石自述的历史为证。 从叙述看来,君安蓄谋已久,联动几家股东,搞了个共同改革倡议行动,突然袭击,君安舞剑,意在王石。王石十分被动,一时众叛亲离。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力挽狂澜,其中几件事至关重要。 他找到彼时新一代的老总,要求其退出和君安的同盟。老总是位官二代,不善经营。最后左右为难,终于因兄弟情深签下退出同意。然而,他签署在前的与君安的委 托书其实在六个月内不能撤销。所以所谓退出,并无法律效力。不过王石虽知事实,仍大力推广将之见报,以赢取舆论,获得小股东的支持。 当王石看到君安所请为中信律师事务所,立刻将自己的律师团队换掉,因为律师背后的能量至关重要。 此战的关键是停牌。深交所本来不同意继续停牌。王石的一位朋友其时背叛了他,参与帮助君安起草文件。背叛虽难受,但好在王石实在了解他,知道他一定利益熏 心,这么好的机会,不可能不自己弄点内部关联交易来挣钱。而且王石没错,他确实这么做了,于是王石举报他“老鼠仓”以延长停牌,并获得应允。 如果事情就这样,那真像是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丽故事。 然而,最终的解决是闹到了证监会,证监会的市场部主任携主席意旨前来协调,他说,做老鼠仓的人是我五道口的同学,我举起屠刀的手砍不下去。然后他说了一番很高深的偈语。大意是我来调查,就像船,开出去就不知道会怎么样。所以我们先来商量一下。 我没有懂,他们到底要不要开,怎么来开,往哪儿开?不过看来万科和君安都立刻懂了,他们表示,大家拉拉手,就在岸上,歇着吧。 原话更加重口味。君安老总说:主任发话,这是一坨屎,我也吃下去。 市场不买账 有时候你觉得人生无常。三跪九叩拜的来读资本大收购大反转世纪经典案例,沐浴更衣焚香都齐备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股东糊里糊涂,朝令夕改,最后全看关系。法律团队,精明、能力、努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后还是要看关系。市场规则,什么是守法、合规,什么是不守法不合规,最后还是要看关系。 我无意嘲讽王石。正好相反,我完全相信当时是腥风血雨,而他命悬一线。我也完全能从这种极其无序的潜行秩序里看出他的自我挽救,其实是个超级困难的过程。 他确非凡人。 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生态么。玩得转这种生态,很超群。这就是王石这一次还打算这么玩的理由?但是市场恐怕不是那个市场了。 普通舆论首先一片哗然。 大家说,你说人家宝能很low,你算什么东西?于是开始挖坟。把王石的前妻、前岳父、第一桶金的关系又嚼了一遍。 专业舆论更是一片哗然。 大家说,你说野蛮人来敲门,早干嘛去了?于是也开始挖坑。把王石的红烧肉手艺、女朋友的鸽子蛋、甜蜜的虐狗经验又嚼了一遍。 既然曾经能够将一纸没有法律效力的声明派上舆论用场,王石们就比一般人更清楚,舆论就是这个鬼样子,而且,想要利用舆论就是要利用舆论的这个鬼样子。只是,如果你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那你就只能猜中开头,而猜不中结尾了。 这就是市场。你以为的你,和大众以为的你,和你以为大众以为的你,如果差距太大,就难免在市场上死得难看。舆论市场就这样。资本市场也一样。 王石犯了三个错误 从目前来看,王石肯定是犯了错误。不少人说是因为善良、情怀,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女人、享受,也不乏有人猜测是什么高深莫测的背景。我猜他们都一定和王石很熟很熟,对他了若指掌。 但我不认识他,没想过认识他,写了这篇文章,也足见得我肯定是不打算认识他的。所以我只是从这件事公开的事实和资料里来分析。王石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个,是说人家资本没资格。 平心而论,我都不知道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公开收购,尤其是从二级市场上收购,资金的 来源、去处、过程都明明白白。人家如何赚得、如何筹措、如何使用,只要合法合规,有什么高低贵贱?虽然这两天万科团队都在找补这件事,不停解释说“信用” 是怎么一回事,“中小股东利益”是怎么一回事,“万科品牌”又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这些事情其实也不大用得着这样解释吧。杠杆大家都用过,股东利益大家都 看得见,品牌这东西,则绝对不是铭牌。试想,华山论剑,两位高手对阵,寒风凛凛,即将拔剑之际,你突然掏出一张铭牌,上书“哈佛武林专科学校毕业”,于是 呵斥对方速速退场。你这是要闹哪样嘛? 第二个,是自己不做预备。 慢说万科并不是不知道宝能的壮怀激烈。即使没有宝能,以万科的市值和它的资产价值,宝不能 出现也不过是迟早的事。在上市之初,王石没有持股;两次对高管的股权激励方案最终未能带来实质;股价低迷,并不回购;股灾期间,也未多多增持;到了宝能敲 门,还不奋起狂追。除了情怀,是对持股没有信心?还是没有兴趣?总之是没有当一回事吧。拥有王石和他的团队,万科做得很好,毋庸置疑。但是守着财宝却不设 篱笆。不是野蛮人才会来敲门,没想过来敲门的才是不懂行的野蛮人吧?还是说,因为坚信“我即是王”,所以无人敢来? 第三个,是心口不一。 所谓不想要财富的情怀,和誓要把持权力的渴望,其中并非没有矛盾。即便如此,两者想要兼顾,则 需要付出更多。要谈价值观,能够落地的才叫价值观。深信自己才能体现公司最大价值,就应当把持公司。深信自己才能给股东最大利益,就应当让股东感觉得到利 益所在。深信“野蛮人”定会造成破坏,就应当出大招将他堵在门外。至少在那时,还可以出狠招,像马云那样,设计一个万年权不倒的独有治理结构;可以出损 招,回购股权、稀释股权,放颗“毒丸”;可以出阴招,暗度陈仓请出“白衣骑士”。如果真相信市场,就让市场自行选择,资产、品牌、权益其实都是市场给予 的,你自信高贵,就别害怕失去,因为由你逻辑,真正的高贵,是不会失去的,市场自会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且,永远是对的。 若要总结,三个错误在市场眼里看来,是一个错误,不专业。三个错误都源于一个原因,太傲慢。所以市场,不买账。 王石,你别OUT 像万科这样一个公司,像王石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不!专!业!许多人都没有看到一个重点。 万科的股权方式其实是一个奇葩。用这样分散的股权来互相制约,以托显管理层的核心意义。这里面按理说有无数变数。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不仅仅是靠王石和万 科团队的优秀,而恐怕是算准了最大的国企股东不会插手,以及不会容他人插手。利用国家资本和个人关系的威慑力办成这样一件事,不得不佩服设计者对于时事的 洞察力和对于行政权力的把控力。 对于最为推崇民进国退的第一大民营房地产企业的最大股东其实是国企,而在民营资本入住后,所有甚嚣尘上的传言都是将所谓的“白衣骑士” 设定为国有资本。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非常明白,民营资本都是血腥斗士,他再说不干涉你,也绝不可能不干涉你,因为每一分钱,都是他拿命挣的。因此,不管 宝能等怎么接洽和允诺,管理层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自由。这可能是管理层不欢迎宝能的深层次理由之一。 不得不说,管理层不是不专业,他们比我们每一个人都聪明得多,而且眼光深邃、手法老到,对社会吃得透,对政策把的准。他们是在利用这些空隙为自己作最好的打算。他们也做到了。 只是,世道变了。这是个变革的年代。变革的关键不是汹汹袭来的资本。变革的关键是坦坦荡荡的市场。当一切变得更为成熟,一切也变得更为公开透明,这才是公正的基础。 二十年前的方法在今天行不通了。再也不能为了一个老鼠仓的贪心人,和了两个雄心霸气人的稀泥。再也不能表面上都是表面文章,一切都不过在暗地商议好。 有人说,廉颇老矣。我说,廉颇未必老。但是他OUT啦。 而且你别以为我絮絮叨叨数落,就以为我高兴他的败落。如果你这么想,那么你也OUT啦。我才不! 我希望无论此役结局如何,他并不老去,我希望他痛定思痛,在新时代找到新兵器,毕竟,有这样智商情商的人在商场上,市场才有气氛嘛。我希望他真有料,就重新IN,毕竟他说,要相信市场。我们就看看,他如何选择市场,而市场又如何选择他。 资本市场就应当这样翻滚。我喜欢这样的年代。 http://www.guancha.cn/Zboshi/2015_12_22_345516_2.shtml 当年没有网络,很多事我们不知道
978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听史晓盼讲“黄崖洞保卫战”
热度 1 gordon 2015-5-11 19:26
第一句话,内行 第二句话,某某是老骗子了,宣传谁信谁傻叉。 ************************************************************************************** 实际上,在日俄战争时期,旅顺保卫战,日本人就吃过这种苦头。 乃木希典的参谋长伊地知是炮术专家,伊地知和大山岩有点关系,大山岩也是炮兵专家。 换成 野津道贯 就不一样,他的参谋长上原勇作少将是一个工兵军官,比起乃木的参谋长,擅长炮术的伊地知幸介,更适合战场 注:这种坑道战术啊,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发明的。抗美援朝时期,我们用的也是这个,抗大教的也是这个 还有那个飞雷,工兵的东西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g3MTEyMzY0/v.swf 我们都没啥本事,都是老实人
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鱼塘保卫战
热度 76 sylvia 2013-12-2 04:45
上次“竭泽而渔”后,鱼塘的水终于变清了。 外加日夜保护它们不被被蚊叮虫咬的牛蛙王子。 似乎一片祥和。 今晨,从厨房往后院一瞧,来了不速之客: 想干什么?! 它还换了角度,摆开了架势: 是不是狼子野心很明显了? LD不再等我拍照了,要出去赶跑它。我说:等等吧,看它究竟动不动手? LD说:鸟儿不是自己的,鱼儿是自己的,你还要考虑吗? 似乎有道理,放下相机,让他开门出去,把鹳轰到了邻居的烟囱上。 问题是----------- 某人上了心思 :为什么一条鱼都看不到了?是不是都被吃光了? 我说:不会的,冬天鱼都到下面躲猫猫去了。 女儿说:没鱼,鹳在那里呆半天干什么? 某人说:现在鱼被惊吓过,等它们安神下来,我去用兜兜试试看,在不在下面。 我说:拜托你,现在就去,否则你的担心搞得我们早饭都吃不好。 于是某人套上高统靴,带上鱼兜,一副要下水的架势,我和女儿跟在后面看热闹。 一番搅动,鱼纷纷四窜,有的还被兜了上来。某人终于露出了笑脸----他的宝贝鱼还活着!!!!!! 我和女儿晕倒。
273 次阅读|3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 08:02 , Processed in 0.0302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