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法国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法国人谈法国人
热度 36 晨枫 2017-2-12 08:53
法国哲学家西奥朗(Cioran)在《论法国》中说:“法国中等水平的人比任何地方都多,超过英国人、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每个法国人都能表现自己,都会一手,在这一点上,法国的伟大是由平庸者构成。让平庸变得讲究、让琐事变得优雅、让日常生活充满智慧灵现。法国离不开平庸,离之就会失衡。” 这怎么说得那么对啊!太赞了!
1989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甲午战争时期的炮兵战术
gordon 2016-11-30 05:37
甲午战争时期的炮兵战术,当时好像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但是有一样可以确定,普法战争中,普军的伤亡比法军大。 日军在甲午战争时期的火炮真狂野,弹药消耗量不会小。后勤压力由单发枪来弥补。 注:炮兵冲在最前线 ************************************************************************ 毛奇在普法战争时,并不知道,普军的火炮比法军好。法军的火枪比普军好。 法国的步枪当时是保密的,而且法军还跟普军进行过联合演习。 毛奇主要还是靠铁路和人多 (兵役制) 野战炮兵,就是那样,肯定得往前冲。恩格斯说的意思是,火炮占优势,就不要往前冲了。但 情况总是变化的,万一不占优势了呢 正确的解释,还是分层抽象,在指挥的那一个层级,野战炮兵该怎么使,还怎么使。 不以 兵器进步为转移 。 不这么分层,复杂度太高 。(动不动就要变;训练成本很高的;以人为本嘛,不能老变) ************************************************************************ 弗·恩格斯写于1874年3月13日 载于1874年3月25日“人民国家报”第35号   一个被喂肥了的莱比锡市民的铁血爱国主义,看来被一件不痛快的事情挫伤了:据法国人断言, 在麦茨投降 以前,他们没有损失任何火炮,相反地, 德军在这方面却受到了损失 。 这位得了 火炮狂热病的市民 请求著名的半神人毛奇加以澄清,于是毛奇就在“莱比锡日报 上发表了他的一篇可笑的先知箴 言,以示答复。这篇箴言的意思是说,虽然在审理巴赞案件 时某些法国将军曾说出了一些关于双方缴获火炮的不准确材料,但是终究应该承认,德军在8 月16日总共缴获了法军的一门火炮,而法军则在18日夺走了德军的两门火炮。说这些就已经够了。 但是,沉默寡言的毛奇还要做一篇演讲,否则无论如何是不行 的。于是,他就向那些虔诚的糊涂虫们说, 根据“现代战术”,炮兵应该在最前列作战 ;因此,德军才损失了两门火炮。 从他这些话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法军也遵照 他的这种“现代战术”行动,他们损失的火炮会多得多,因而会得到他的称赞;因为,据他说, 奥军炮兵在战斗的最前线支援了步兵 。他们“极其光荣地”损失了 160门火炮。他郑重地说, 奥军炮兵所以做这种机动,是因为奥军的步兵在装备上不如普军 。 注:普奥战争中,普鲁士的击针枪占优势,奥地利火炮占优势。 这样说来,既然法国沙斯波式步枪比德国的针发枪高明, 德军 炮兵也就有理由必须去做奥军炮兵在凯尼格列茨 做过的好事。 但是, 法军 炮兵并没有必要 毫无目的地 让敌人的在膛线结构和机动性方面比自己强的炮兵来轰击自己。自然,对毛奇说来,在1870年8月14、16和18日这三天中就有4万名德国被打死打伤,这是很不体面的,虽然法军炮兵的管理方法在他看来是极不明智的,以致直到现在他还说:   “在这种条件下 没有任何损失或者只损失一门火炮这个事实,是否能特别证明法军炮兵在战斗中的灵巧和顽强,——这还是一个问题 。”   但是,你们可不要认为,法军炮兵在那些日子里的行动不太合乎规矩,或者至少同德军炮兵相比不太合乎规矩,尽管毛奇的这封字数不多的信会使你们这样想。 毛奇勇敢地断言,说什么法军炮兵“大部分都是很容易消灭的敌人”,我们要用毛奇自己的说法说,这种断语是“不太合乎实际的”。谁想更详细地了解这一点,就 请他看看东普鲁士第一炮兵团的一个炮兵连连长、炮兵工程兵混合学校教官霍夫鲍威尔上尉的“麦茨各次战役中的德军炮兵”(1872年柏林米特列尔父子出版社 版)一书 。显然这是一本半官方的书!毛奇知道,像我们这位莱比锡市民那样提出这种愚蠢问题的人,是不会看这种书或者是看不懂这种书的,于是他就 指望,那些能看懂这种书的人将“闭口不言”。   毛奇关于使用炮兵的“新”方法的高谈阔论,连花几张纸来写它也不值得。 那样使用炮兵不仅炮手和马匹要遭到大量损失,而且弹药耗费巨大 ,以致在短期内不 能得到补充。加之,由于采用毛奇的“新战术”的结果,德军炮兵为了使科学增光而杀伤自己同胞的机会,比原来设想的要多得多。1870年8月14、16和 18日发生的情况就是这样。“新战术”使得炮兵射击被科学地弄混乱了,结果不得不撤销前令,并要求停止向德国军队开火这种背叛性的疯狂行为(见霍夫鲍威尔 的著作)。   但是,正如 一级 铁十字勋章获得者和自己上司的绝对崇拜者霍夫鲍威尔上尉自己所说的,德军炮兵在那些日子里的行动带有“临阵决策的性 质”。毛奇赶忙把这称做是实现了“现代战术的要求”, 这种战术“规定,炮兵不敢害怕(毛奇文风如此)加入作战部队的最前线,或者,在反击敌人冲锋的时候, 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并掩护其他兵种” 。但是,这些要求早在毛奇提出之前很久就已经向炮兵提出了。关于炮兵的“现代战术”的内容根本无法确定。在1815年以 前,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成文的东西,从1815年起,普鲁士炮兵由于无所事事而逐渐瓦解,它的军官们就知道互相争吵。从1866年起,普鲁士人 相信 ,他们掌握了火炮的奥秘,因为他们偶然地 拥有了比他们一些邻国更好的火炮 。在法国战争期间, 他们才开始为自己的炮兵摸索战术 ,因为即使最愚笨的人也知道炮兵战术必须随着火炮的每一个重大的改进而改变。   毛奇及其娄罗们在书籍,报纸,演说和书信中大肆宣扬他们的既十分幼稚又极其老朽自负的先知箴言,而普通的人道则要求对这种箴言加以嘲笑和斥责。
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现在想来,我们确实很像法国人
gordon 2016-10-18 05:00
贫穷、军事很好、集中(独裁) 现在想来,我们确实很像法国人;或者托尔斯泰笔下的俄国 骠骑兵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U3NTY1MzAw/v.swf **************************************************************************** 读《托尔斯泰评传》的时候,对其中的一段文字印象极深。其梗概是这样的: 托尔斯泰与友人在街头漫步时,远远过来两个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骠骑兵。托翁见状愤慨地对友人说: “看看这两个愚昧而野蛮的家伙,他们竟以充当专制者的工具为荣!” 友人对托翁的评价极为赞同。的确如此,骠骑兵是沙皇专制工具的典型象征! 很快,两个骠骑兵到了托翁与友人身旁。出乎友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刚才还充满鄙夷不屑神情的托翁却以充满羡慕与赞叹的口吻高声说道: “看啊,多么英俊而剽悍的武士呀!” 两位骠骑兵听了托翁的赞美后,高兴地向他致敬! 友人望着仍在回首目送骠骑兵的托翁,不仅是大惑不解、甚至是愤怒了。他忿忿地指责托翁的出尔反尔! 托翁在沉思片刻后,微笑着说: “难道我说得不对吗?从整体来讲,他们的确是专制的工具。但是,你能否认他们的确是英俊而剽悍的武士吗?” 每当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书中描述的一切,看到了英俊剽悍的骠骑兵和须发虽白而精神矍铄的托翁,也看到了托翁昔年从军时的飒爽英姿…… 是呀,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个方面:整体来讲是一码事,个体来讲又是另一码事。 **************************************************************************** 自从他看了日本作家 的文章 《马》,发的感慨, 他就必然成为独裁者 。 他擅长破坏,不擅长建设。 反抗父权,是一把好手 ,哈哈 包括跟某人的结婚,几个人都拦不住。 叹为观止,You 're Beautiful 托尔斯泰大哥,应该吹个口哨,“ 你说屌不屌,你说屌不屌 ” 如果你看清了这个世界, 必定因为它的荒谬而变得幽默. 推荐阅读: 读日本作家 德永直《马》一文有感 —— 必须重读马克思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3104 伏尔泰 《路易十四时代》 **************************************************************************** 当年我穷的时候没有人正眼看我,现在我还是这么穷 学会幽默是 “很有意思” 的 一件 事情。
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马奇诺和猪奇诺
热度 34 老马丁 2015-12-16 00:26
1. 马奇诺防线。 当年法国人为了欧洲和平,修了这条防线,配了先进的大炮坦克,结果呢?竟然给德国人一绕两绕的开着小脆皮坦克给破了。 攻破马奇诺防线的主力:纳粹德国二号坦克。 2. 猪奇诺防线 今天,面对邪恶外来物种威胁,饱受经济不景气之苦的欧洲人已经无法象当年投入巨资开展基建,只能小成本搞一套防线了。你们觉得有用么?
个人分类: 闲谈|117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熊猫引导人民
热度 26 qyangroo 2015-12-8 21:15
法国人在2015年国际气候大会搞的宣传画之一:
74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法国人揍是浪漫!这老汉儿,啧啧,牛大发啦!
热度 31 燕庐敕 2015-5-6 20:36
法国68岁老汉盗用男模照片 网上勾引342名女性 导读:据法国《费加罗报》5月4日报道,法国尼斯一名68岁的男子,在网上盗用男模照片冒充37岁帅哥,欺骗数位女性与其发生性关系。警方在2014年7月接到其中一位受害女性的报案。2015年3月,该男子以“出其不意进行强奸”的罪名接受立案审查。(环球网综合报道) 法国68岁老汉盗用男模照片 网上勾引342名女性   报道称,安东尼·拉罗什是一名有着模特外表的37岁男子,拥有能够吸引女性的一切:帅、聪明、充满男性魅力。在数条短信或几通电话之后,他就会 在第一次与勾引到的女性见面时,要求蒙上她们的眼睛,在黑暗中发生性关系。数位女性就这样被他诱惑,直到她们发现其实对方的真实身份是米歇尔(化名),一 名68岁的尼斯手工业者!3月17日,米歇尔被拘留,并以“出其不意进行强奸”的罪名接受立案审查。   报道称,独身无子女的米歇尔,以名为“安东尼·拉罗什”的伪造身份,在网上注册了社交媒体和数个交友网站。在填写资料时,他使用了在谷歌搜索到的一张男模照片。每次米歇尔都会编造不同的经历,有时他自称是尼斯的室内设计师,有时则是摩纳哥的工程师或设计师。    报道指出,警方开始关注米歇尔,是因为在2014年曾接到一名30多岁女性的报案。该名女性名叫莱拉(化名),她表示与嫌疑人在某交友网站相遇,继而通 过社交媒体和短信交流,后来就开始每天互通数小时电话。这种关系持续了两个月,虽然素未谋面,但双方都已认为彼此是情侣关系。于是莱拉开始想要与对方见 面。   按照神秘情人的指示,她来到一间一片黑暗的公寓,进入浴室脱掉衣服并蒙上眼睛,随后走进卧室。但令莱拉意想不到的是,对方把她绑到了床上,虽然 感受到她的反抗,还是不停地想要消除她的疑虑。在性行为结束以后,对方允许莱拉解开蒙在眼睛上的布条,但同时小心地关上了灯。在昏暗中,莱拉才意识到躺在 身边的人根本不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对方个子矮,年纪很大,与照片上的人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次日,莱拉前往尼斯警察局,但警方认为她已经成年,并且事件 是在她同意的情况下发生的,不接受她的报案。   据悉,莱拉远非唯一的受害者。在2009年和2013年,分别有2名女性报案未果。2015年3月16日,警方接到第4起报案。警方在调查中发 现,嫌疑人曾联系过342名女性,并与其中200位女性联系密切。对于事件是否应定性为强奸的问题,莱拉和米歇尔各执一词。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之中。
1197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法国人这回真发狠了,或者说害怕了。
热度 32 寞洑 2015-1-10 01:46
法国人这回真发狠了,或者说害怕了。
反坦克炮都来了 这么古老的枪都被翻出来了,据说是老式的MAS49,要请教东湖。 看枪法,这绝对是受过军事训练的恐怖分子
135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镇南关大捷中痛扁法国人的雷明顿 李M1882步枪
热度 3 gordon 2014-11-14 09:43
1884年清廷向李式公司购买9000支M1882步枪,机匣上烙刻有“林明敦厂制造 瑞生洋行经承”中文字样, 瑞生洋行指德商的一家洋行 。此外还加购了3900-4000枝现成的M1879旧款枪,并交雷明顿厂改膛,使用相同的枪弹,该批 步枪正好赶上中法战争。1885年3月25日-28日,老将冯子材率领的清军与法国外籍军团在镇南关附近的大青山,凤尾山隘口鏖战三天。法军伤亡463 人,占入侵兵力1/5。最后法军退走海岸,清军一路追到凉山,史称镇南关大捷。法军事后报告指出,由于自己的步枪装填速度比不上清军的步枪,因此在火力上 吃了大亏! 1884年清廷向李氏公司購買了九千把以上雷明頓製造的M1882式步槍(序號14000至21000及23000至25000),口徑是43西班牙型。 槍匣上烙刻有『林明敦廠製造瑞生洋行經承』(德商瑞生洋行Buchheister and Company)中文字樣。此外又加買了3900到4000枝現成的M1879舊型槍,並交由雷明頓廠改裝成使用相同的彈匣。該批步槍正好趕上了中法戰 爭,老將馮子材率領中方部隊,拿精銳的法國外籍兵團試槍。 1885年3月25日到28日,中法雙方在鎮南關附近的大青山、鳳尾山隘口麈戰三天,法軍傷亡官兵463員,佔入侵兵力五分之一左右。最後法軍退走海岸, 清軍一直追到諒山,整個法軍佈局瀕臨崩潰,史稱鎮南關大捷。法軍的事後報告指出,大部份法軍使用單發步槍,少數使用管狀彈倉手動槍栓步槍的陸戰隊,又因重 新裝填費時太久, 在第一次裝填打完後,多以單發射擊 。清軍的李式步槍, 裝填容易 ,火力驚人,因此以優勢火力壓制了法軍的攻擊。 當時還鬧了個笑話,據說清廷派去買槍的人,之所 以選擇李氏步槍,是因為他們以為這是中國人設計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當然要愛用一下了。 这个李 其实是 插入式彈匣發明人詹姆士 李(James Paris Lee) **************************************************************************** 雷明顿 1865年推出了單發的旋轉閉鎖步槍(Rolling Block Rifle),風行全世界,一直到現在仍有小量生產。當時美國內戰剛剛結束, 後膛槍才開始出現 。該槍閉鎖牢固可靠,長距離射擊極為精確。立即為十幾個國家 採用為軍用步槍,從歐洲、非洲、亞洲到南美洲, 雷明頓並在歐洲開設了分廠或是授權生產 ,前後量產期間長達51年,由1865年至1916年,雷明頓正廠的 數量就超過四百萬枝。 中國有清一代,在1871年至1874年之間,也進口了14,400枝『雷明頓一號步槍』。江南製造局,也順應潮 流,在同治十年(1871年)開始自行仿造生產,稱為林明敦中針槍或是林明敦邊針槍,反應其使用中心底火或邊緣底火彈藥。每年生產二千至三千把。直到 1891年開始製造快利步槍才停產。但是也許是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作得不好, 滬廠所生產的林明敦中針槍常常會走火傷人 ,到了1890年,在金陵機器局庫存有幾千把,滬局也有萬餘把,弄到沒人敢用 的田地。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E5ODU4NjY0/v.swf **************************************************************************** 1890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因见江南制.造局所造槍支均是旧式,仿造英国南夏枪亦不适用,乃“饬令专就曼利夏、新毛瑟两式讲求仿造。”同年,江南制.造局在购得各国样枪后,先后仿造了奥地利曼利夏和英国新利洋枪。 1891年,又仔细研究曼利夏、新利和南夏三种枪的优缺点,取各枪之长,设计出快利步枪,制出样枪六支。1892年,送天津军械局进行试验,考察结果“与德国新毛瑟相等,其速率、线路更驾于曼利夏之上。”当年正式投入生产,更迭了黎意步枪。 快利步枪之节套、枪机、保险、刺刀等件用曼利夏枪之式,其弹仓为固定垂直供弹式,枪机为直拉式,枪管、表尺仍用新利枪式,弹夹采用南夏枪式样,取其前后皆可装枪弹。 口径8mm 膛线6条 枪全长1323mm 枪重4.3kg 初速489米/秒, 表尺射程274—1919米。 弹仓容弹量5发,枪弹为无烟药圆头枪弹。 **************************************************************************** 黎意枪,美国人詹姆斯·帕里·黎意 (James Paris Lee) 设计,是在原设计连发枪的基础上去掉弹仓的单发步枪,江南制造局最初于1883—1885年仿造36支,继后,由于林明敦中针枪因质量问题停产,乃于1890一1892年间又重新制造黎意枪,共造1720支。 **************************************************************************** 甲午战争为什么输了,现在明白了吧 清军的连发步枪压得日军抬不起头来。日军用的是单发步枪和青铜炮, 连发步枪日本也有,但是部队没有装备 。 这个青铜炮是硬质青铜,不亚于钢炮,仿意大利的。当然比克虏伯原装的差, 也属于时代淘汰的 ,优点是便宜,国产化能大量装备。 主要是日本总动员了,人比我们多。 那一天,天又下雨,铁路没修通。日本情报人员把这个信息报上去了。 而这种连发枪啊,弹药消耗又过大。后勤跟不上。日本又擅长夜战,又喊叫,倒幕派的剑术以前是 萨摩藩的 药丸自显流 的 萨摩藩的人向来是脾气又倔又硬著称。( 还有法国的军事体操 ) 就是普法战争的翻版。 法军输给普军,是因为法军虽然是职业军人,个人素质不错,但法军是一个殖民地军队。 就跟中越自卫反击战一样,越南 单兵素质高,但不太懂 大兵团作战。 注:这种方法以后日本也用过一次,就是日俄战争,趁俄罗斯 西伯利亚大铁路没有修通,先发制人,从朝鲜登陆,跨过鸭绿江,迅速向东北集结。 甲午战争输的很烂,比普法战争还烂。普法战争是法国枪强,德国炮强。甲午战争是枪炮都很强,结果后勤出了问题。我去,呵呵 还把海军给搭上了,呵呵
1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人真是一个西方世界里面的另类
热度 23 寞洑 2014-9-5 11:55
法国人真是一个西方世界里面的另类
除去挣钱干工作之外,法国人其实挺好玩的! 和东乌民兵一起战斗的法国志愿者,据说乌克兰政府军里面也有法国人,不过那些是纯粹的雇佣兵。
82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小说里看到的晚清甲午
热度 13 天狼星 2014-7-25 14:41
这两天人民日报谈甲午战争120周年:民族危难背后是晚清陈腐贪腐腐朽, 原因岂止贪腐腐朽, 我来转点别的东西,网络小说《乱清》这两天的更新章节: 福州船政局的正、副监督是两个法国人,一个叫日意格,一个叫德克碑,总揽一切事务。左宗棠和日、意二人签了合同。由二人代为招聘一切洋技师、洋教师,议定五年之内,监督造船十六艘,并负责培训中国工人和学生。合同期满后,洋籍工匠撤退,船务由中国技师和学堂毕业学生接管。 沈葆桢接任船政大臣之后,萧规曹随,马尾船务基本上是按照左宗棠当初的规划开展的。 这个规划,出发点不能说有错,先当学生。学成当家,问题是。怎么可能五年功夫就出师?!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不肯放低姿态,老实当学生,扎实学东西,心浮气躁,总是今天当学生,明天就和老师别苗头,这种肤浅的自尊、自大,误事无数! 原时空,左宗棠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沈葆桢1867年接手,1874年辞退全部洋匠——嫌人家“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之后,基本上就一直是中国人自己半闭着眼睛瞎折腾了。 还有,日意格、德克碑二人,都是左宗棠的“常捷军”的洋将,职业军人出身,并非工业和教育的专才;他们在法国的“层级”不高,社会资源不多,经其手请来的技师、教师,水平其实很有限。老师不高明,教出来的学生又能强到那里去? 这就是关卓凡说的“起点太低”。 问题是,左宗棠除了日意格、德克碑两位,也不认识别的什么洋人了。 十九世纪后半叶,世界造船技术狂飙突进,在这个大背景下,马尾船厂的技术进步却极其缓慢,而沈葆桢筹款能力不足,投入不继,船政内部管理更是混乱,船厂生产日见萎缩。 中法开战,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尾船厂被法国人炸得稀烂。战后,朝廷便在事实上放弃了福州船政,而将资源向北洋集中。 船厂如此,船政学堂呢? 比船厂还糟糕。 不细表课程设置之粗疏简陋了,就说一条:作为海军学校,居然没有体育课! 在这儿,狮子不能不多说几句,因为以下部分,对关卓凡今后的军队建设、特别是海军建设,有重大的参考作用——当然,是反面教材。 英国海军军官寿尔曾访问船政学堂,在《田凫号航行记》中,他这样评价学堂的学员们:“ 他们是虚弱孱小的角色,一点精神或雄心也没有……下了课,他们只是各处走走发呆……从来不运动,而且不懂得娱乐。大体而言,在佛龛里被供着,要比在海上警戒,更适合他们。” PS.本狼忍不住吐槽,在我的记忆里,直到10来年前的中学的老师心目中,这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原因无他,好管,省心,而且这些老师自己也是五体不勤的废物点心,早晚自习能到校盯着就是负责任的,能跟着学生跑个早操都是精英老师了。至于肆无忌惮的挤占取消体育课,更是家常便饭了。而且还振振有词,一切为高考让路。唉,我也知道,板子光打在老师身上不对,我们自己的家长又有几个有锻炼习惯的,每天给孩子换洗汗湿的衣服更是麻烦。我们这一代总算是有了锻炼意识和娱乐意识,理论上应该是一代比一代更开放,但有时看着国内新闻里穿着肥肥大大的运动服被圈禁的柔柔弱弱的样子的中学生,实在是捏把汗。 这种精神面貌,原时空多看清末影像的关卓凡承认,确是事实。 寿尔还观察到,学生们在练习舰上实习时,“不喜欢体力劳动,因为怕弄脏手指”;甚至,连最基本的爬桅杆训练也不愿意做。 究其竟,整个学堂,主事也好,学员也罢,完全不晓得:学堂不是培养“儒生”的,而是培养“军人”的;毕业后,是要去“打仗”的,而不是去“做官”的。 “培养合格的近代化军人”的观念,更是付之阙如。 船厂办不好,其害止于自身;学堂办不好,流毒却是自南洋而北洋,最终几乎葬送了整个国家。 北洋舰队的将领们,大多有留洋英国的经历,这个,能不能弥补福建船政学堂之不足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留洋英国”是怎么回事。 朝廷自船政学堂第一、二期毕业生中,挑选了十二人,以首期海军留学生身份赴英,拟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其中通过入学考试、并顺利毕业的只有六人;其余六人,三人考试失败,以“上舰实习”结束学业;余下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三人,连入学考试都未参加,亦仅以“上舰实习”结束学业。 诡异的是,留学生监督官李凤苞向朝廷奏报成绩的时候,刘、林、蒋三个却全入“甲等”;通过入学考试并顺利毕业的林永升,竟然被打入最末的“丙等”。 这十二人回国后,李鸿章用了其中九人,做了北洋舰队的管带,其中,刘步蟾、林泰曾两个,日后升任舰队之左、右翼总兵,掌握舰队实权。 关卓凡认为,毫不客气地说,大东沟海战之败,在这十二人“毕业”于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之时,便已注定了。 北洋舰队打不过联合舰队,原因不在资金,不在装备,而在人事。 两个字:无能。 北洋海军并不缺钱,后期装备没有更新,不是因为谁谁挪用了海军军费,而是北洋认为“自守有余”,早已没有了更新换代的动力。不然,真以为几千万银子身家的李鸿章找不来这笔钱? 总是被人拿出来说事的速射炮更是扯淡。北洋的大炮巨舰才是海军发展的主流,日本人是因为买不起这么大吨位的军舰,才用速射炮来弥补不足。敌人的发炮速度确实比你快,可你一炮顶敌人好多炮呀!问题是,你为什么打不中敌人? 看看刘步蟾、林泰曾两位总兵的表现。 “定远”舰上,刘步蟾违反最基本的战术规范,两军距离尚远,便下令提前发炮——作为舰队指挥,这是不可容忍的错误;“镇远”舰上,林泰曾从头至尾,不曾出现在舰长的岗位上,全靠副手杨用霖指挥——等于擅离职守。 举止失措,草包底子,暴露无遗。 大东沟败绩后,北洋舰队自旅顺撤回威海卫。入港时,“镇远”舰触礁,失去作战能力——不晓得林曾泰这个舰长是怎么当的? 林曾泰乃引咎自尽。 其后威海卫之战,“定远”舰中鱼雷搁浅,充“水炮台”用。数日后,弹药耗尽,刘步蟾自尽。 刘步蟾、林泰曾的悲壮结局,证明他们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但这并不能减轻因为他们的无能而对国家造成的伤害。 沈葆桢“闽人办闽事”,不但没把事情办好,还间接地把北洋舰队变成了“福建帮”。刘步蟾、林曾泰这班福州船政学堂出身的闽籍将领,拉帮结派,一面架空提督丁汝昌,一面排斥舰队“总查”琅威理。 琅威理是英国人,赏提督衔,总责北洋舰队训练。这是一个有真本事的,却因性格刚烈,治军严明,闽籍官佐素以之为苦。矛盾累积,终于爆发了“撤旗事件”。 1890年初,北洋舰队泊香港过冬。2月24日,提督丁汝昌率一部出巡南海;3月6日,右翼总兵刘步蟾突然下令降提督旗,升总兵旗,以宣示代行指挥舰队。 琅威理质问刘步蟾,丁提督虽然不在香港,但我这个“副提督”还在舰队里,怎么可以降提督旗?二人争执不下,官司打到李鸿章面前。李中堂说,北洋舰队哪有什么“副提督”啊?言下之意自然是支持刘总兵。 朗总查大怒,愤然去职归国。 英国政府也很恼火,拒绝李鸿章另聘英人担任海军顾问的请求,并撤回旅顺港顾问诺加,同时宣布,不再接受中国海军留学生。 这是北洋舰队的命运转折点。琅威理去职后,舰队训练废弛,纪律松懈,军官携眷陆居,士兵去船以嘻,北洋舰队的战斗力迅速下降。 四年后,李鸿章、刘步蟾等,终于吞下了自己种下的恶果。 撤旗事件中,李鸿章之所以支持刘步蟾,根本原因。是朝廷上下对英国人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后世居然有人认为,“撤旗事件”中,李鸿章、刘步蟾等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真是不知所谓!
1290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法国人的吐槽
热度 3 gordon 2014-3-29 13:07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129470989_0/s.swf 法国人太逗了
28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清教徒二货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热度 5 gordon 2014-1-31 19:40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591117_0/s.swf 这段法国芭蕾舞的《卡门》,里边集合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中国特色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元素。 心在流血,法国人对社会学的研究真是深刻,只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点隔了一层。杨徳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真实的再现了中国社会。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英文名字起的很好,“ A Brighter Summer Day ” ,一个明亮的夏天 无知者无畏,呵呵 据说,这部片子当年刚上映时,曾招致在法华人的抗议活动; 戳到痛点了,“点穴”式精确打击 。 按照现在的审查标准,这样的片子是无法通过的,因为它有可能被指责为含有种族偏见。 注:解决这个问题啊,除非社会里的人普遍富裕了,否则无解。 《孙膑兵法》里说, 解开线团的方法不能用拳头打 ,老毛他们错就错在办法上了,“ 革命了还不是老样子 ” ,用拳头打空气,呵呵 。 我希望考虑采用 “强政府” 这样的组织形式是因为 “费用” 的考虑。 这时还没有那么简单,“大政府”必然带来寻租,我们要在 “减少费用” 和 “寻租” 之间取舍,需要有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 其实又回到了那个问题 —— 集体行动的逻辑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制度 ,好了,我承认我 “拍马屁” 了。 Happy New Year!!! ××××××××××××××××××××××××××××××××××××××××××××××××××××××××××××× 其实还有个事呢,上面的分析很赞,这段分析是怎么得出来的。—— 是这么一个问题,你自己陷进了泥沼里,你如何拽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拽出来? 这是一个经典问题,也有一个经典回答。 其实还摆脱不了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这个事实 ,better later than never 。
541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原来是侯孝贤和法国人,怪不得(转)
热度 2 gordon 2014-1-27 05:25
站台 长长的站台 漫长的等待 长长的列车 载着我短暂的爱 喧嚣的站台 寂寞的等待 只有出发的爱 没有我归来的爱 哦 孤独的站台 哦 寂寞的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在等待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k0MTYyMDQ=/v.swf ××××××××××××××××××××××××××××××××××××××××××××××××××××××××××××   《站台》原本会是贾樟柯的首部长片,导演实际上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写作剧本了。电影需要大量的篇幅来描绘1980年代中国不可思议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贾樟柯很清楚,单靠香港投资者胡同制作提供的区区20万资金,以及强射线广告公司——山西当地的一个广告公司——承担影片剩余的预算,根本不可能拍摄这部电影。贾樟柯转而开拍一部小规模的电影,也即《小武》(《小武》最终的拍摄成本,包括后期制作,接近38万元)。 在《小武》获得影评人的称誉后,贾樟柯和合作者始能找到资金最终开拍《站台》 。这一次,贾樟柯的资金来源相当分散,除了香港的胡同制作,T-Mark,这家由著名演员、导演兼制作人北野武(别名“比特武” )经营的日本制作公司成了主要的出资人。 贾樟柯之所以选择T-Mark作为合作伙伴,部分在于他考虑到制作人市山尚三 有长期与台湾导演侯孝贤(贾樟柯的电影偶像之一,他从侯孝贤那儿汲取了许多创作灵感)合作的关系 。除了香港和日本方面的资金, 《站台》还接受了法国外交部提供的70万法郎的补助金。 为了避免重蹈《小武》(在内地被禁映)的覆辙,贾樟柯还与北京和上海的电影制片厂商谈双方协作拍片事宜。为了改变电影局眼中的(非法)身份并获得电影制作许可证,《站台》必须和一家国营电影制片厂合作。尽管谈判初始时令人期待,但事实证明北京和上海的电影制片厂都无力改变贾樟柯的身份——这最终表明电影无法在中国做商业发行,《站台》将永远不能离开站台。   正如制作团队由一群不同的国际投资者构成,《站台》的影院观众同样几乎全由海外观众构成。 尽管相比前一部作品,贾樟柯的这部电影有较充裕的预算,然而考虑到《站台》的史诗片规模,资金仍然显得紧张。在演员阵容上,贾樟柯主要从他自己的合作者和 朋友圈中选人。文工团负责人老徐由前卫诗人西川扮演,演员宋永平和梁景东还兼任美术顾问,而从副导演顾峥(也是电影的文学策划)到顾问林旭东在内的所有剧 组成员,几乎都在片中扮演了角色。 ××××××××××××××××××××××××××××××××××××××××××××××××××××××××× 其实更大的,和更小的都不好弄,中不溜的最好弄。 原来是侯孝贤和法国人,怪不得。很多人因为文革的原因对法国天生的反感,殊不知法国是社会学的故乡。卸铃还需系铃人,法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在现代国家长期演进中,“根本性议程”或“建制议程”(constitutional agenda)的发展占据了中心位置。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曾有过好多部成文“宪法”这样的“根本性大法”。然而,这些成文的“根本性大法”的数目似乎同它们的有效性以及为人民所接受的程度并不成比例 。我认为, 同成文宪法这样的“根本性大法”相比较,未成文的“根本性大法”也许更为重要。 未成文的根本性大法包括了什么?人们对它们是如何理解的?它们又具有何种力量和影响? 在很长的时间里,英国并没有成文宪法 。十八世纪的一位政务家曾写道,英国的未成文宪法是这样产生的: “一些由某种急迫的权宜之计或私人利益所导致的偶然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结合起来并得到强化,从而成为习惯法。”正是这种“习惯法”,早在它导致了成文法律形成以前很久,便“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并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南”。 即便在今天,英国仍然存在着无数的议会立法和其它种种法规,其宪法并不是由任何单一的文件所构成的。 如果我们对“宪法”这个词作更为广义的解释的话,那它就是: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们思考政治体制应当是什么或应当如何予以组织的精神模式。 成文或未成文的宪法是可以并存的。 美国自1789年立国以来,便有着一部成文宪法。然而,美国宪法所包含的内容却超越了宪法的文本。最高法院通过对于宪法的阐释,在为人们所接受的原则上形成了一种语境和氛围,而人们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来理解宪法的原始文本的。 一位权威人士宣称, 他发现了一部“看不见的宪法”,而这指的是人们在宪法文本的潜在涵义上所达成的不成文的共识 ,以及经常会影响到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的种种价值观念。在这位权威人士看来,这部“看不见的宪法”加强了诸如“民主的代表性”之类的基本原则——正是因为政府的统治必须以来自人民的赞同和认可为其基础,任何形式的专权便都是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我对于“建制议程”的理解,部分来自于英国模式。 在英国历史上的平常时期,受过教育者当中存在着一种不成文“宪法”,这是由已成为人们共识的关于政府“恰当的”行事程序的一整套规则所构成的。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这种共识是稳固的。 公众的行为——包括权力掌控者的行为——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在社会和政治陷于不稳定状态的时期,关于宪政的共识便会在“议程”上采取一种面向未来的态度——从字面上来说,也就是制定一种通常会包括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很多方面的行动计划。这样的“议程”,通过对于未来的理性思考,提出关于政治体制未来发展的新设想。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它是带有“根本性质”的,因为它所提出的,是关于政府和社会的合法性秩序的替代性选择。一旦它被公民的相当一部分所接受,以这种形式付诸实施的不成文宪法便可以拥有巨大的力量,并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呢,诺,就是这样。That‘s all 所以说,亨廷顿在某些方面其实是正确的,虽然他只说到了一些 “表皮” 的东西。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k0MTkyMDQ=/v.swf
35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伟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度啊
热度 30 洗心 2014-1-21 04:18
@巴黎第33层 这是一个让人吐血的极端的例子!气得一法国人在Facebook上疯狂吐槽:一个阿人,两个老婆,16个孩子,每月法国政府的各种补助9千多欧,不用工作,不需纳税,住房免费,各种免费。。。这是个什么世道?人活得像狗,狗活得像人! @法兰西的故事 本例的关键,法国是在养仇人,还是在养后代? 巴黎第33层 : 历史上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曾引领世界独领风骚,但现在已成为法国的紧箍咒,政党相争的制挚,谁也不敢触碰这一基本价值观的底线,并被僵化地执行着。总 统绯闻被宽容,阿人的信仰被尊重,更别提犹太人了,这使得法国的基本信仰被渗入太多别的因素,社会运转的程序出现了Bug!
1664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享 2014-01-20
热度 15 马鹿 2014-1-21 01:34
公司有个北美核电项目,只有美国公民可入,加拿大office的人可以做北美核电项目, 可是不能进那个办公室。 当一个公司从美国人手里转到英国人手里又到了法国人手里时候,只有美国公民可入的办公室是否允许英国和法国公司大老板进呢?不许? 这让那些大头情何以堪? 一直以为新公司是德国的, 可竟然是法国的,我一直以为当代的法国只有时尚没有工业。
4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法国人 and 关于生意
热度 3 gordon 2014-1-16 03:20
法国人不懒。干部以上阶层,至少跟其他国家一样勤劳。工人阶层想保留自己的尊严,不愿为了工作什么条件都接受,他们有自己的底线而已。 新闻总是见到他们在罢工,但是使用的产品确实相当的好,完全不像是新闻里那样的人。 ××××××××××××××××××××××××××××××××××××××××××××××××××××××××××××××××××××××××××× 工业科研既关心价值又关心 成本 。国防科研只关心价值不关心 成本 。学术科研既不关心价值也不关心 成本 。 有时候生意不是那么好做,例如,就你自己有钱,客户都是一帮穷光蛋,你研发出来的东西再好,他们买不起。 这时候就必须卖方贷款,或者削减功能,推出他们能买得起的产品。 还可以接受其它付款条件,还可以提供机会让客户也挣到钱。 ××××××××××××××××××××××××××××××××××××××××××××××××××××××××××××××××××××××××××× 我其实没上过什么学,知道的都是一些常识。 要是我也相信阴谋论,头脑简简单单,这有多开心,呵呵 其实找几个彪形大汉一冲也不错
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就喜欢法国人的这个调调
热度 5 寞洑 2013-5-8 12:15
这种法裔民谣式的摇滚,特点就是乐观向上,这个图像配得好,永不放弃!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zMDYyOTA0/v.swf 这个是原唱MV Matmatah: Lambe_An_Dro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E2NzAxOTY=/v.swf
45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探访吾号 - 中国文化与设计系列探讨
热度 11 rainbow_shi2001 2013-2-7 22:43
探访吾号 - 中国文化与设计系列探讨
吾号,一个法国人开设的个性设计店,坐落于北京帽儿胡同35号,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 如果只是不经意地从这里经过,你绝对不会想象到这扇紧闭着的斑驳陈旧的朱红大门后隐藏着这样一个富有创意的处所。 据说来这里的客人都是预约的,我这回是借了我们首席设计师的光才得窥一斑。 店主人强调她这里所有设计是顺应着“五行”的学说,比如目前恰是运行到“水”,所以她这里许多的设计是以黑色为主。老实说我没有太看出来“五行”的概念,但有时候设计也许就是在讲一个故事。 不过这位法国女士的许多想法还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她的设计师多半是非常年轻的中国设计师,甚至才刚从学校毕业。她经常是在某个设计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发现她想要的人才。3年来她总共签约的设计师只有个位数,可见她的眼光是苛刻的。 从她这里展示的东西,你能看到这些年轻设计师们不同寻常的创意思维。 因为她的设计师们多半是中国人,许多设计也自然融合了中国的概念,比如下面这张图里的椅子,坐垫象一块石头,靠背扶手是原木的颜色,带着很明显的东方韵味。 不过这张椅子从最初的创意到如今成型的商品,里面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功劳,她说中国的设计师往往把设计简单地看成画画,她花了许多时间帮助设计师在功能、品质上完善这项设计,她也不断地教育她的年轻设计师们这一观念。这一点是颇有启示的,我们今日看到的许多号称中国元素的设计,常常忽略一些基本使用功能上的需求,而只能成为摆设。现代社会,盲目的复古是没有意义的。 在参观过程中,另一点让我喜欢的是,这座宅院基本保持了它原有的面貌,主人的观点是: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我不要破坏它。
个人分类: 文学艺术|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测一测]你藏着哪种异国气质?
热度 25 草纹 2012-8-30 21:12
我的结果 : C.你的性格中藏着法国人的性格 你喜欢浪漫,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据说法国女人身上,手上都会同时戴上好多根项链。你希望自己的美丽能彻底释放出来。另外,你对待性和爱的看法也很与众不同哦。我相信你是位选择鲜花,而放弃面包的人。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2267850/note/233840983/
个人分类: 只字片言|644 次阅读|72 个评论
分享 法国人也疯狂
热度 9 夜观天象 2012-8-10 12:31
奥运赛场上,法国男子篮球队的表现让筒子们看了很汗颜。 阿姨已经给出定义,介哪是篮球队,明明是拳击队啊 http://www.aswetalk.org/bbs/home.php?mod=spaceuid=302do=doingview=medoid=23261highlight=153596 相比起来,下面这支队伍那才是真正的威武雄壮。 关键词:法国橄榄球队 下面这个才是重点 http://video.sina.com.cn/v/b/83188432-1880392153.html 女生不看一定后悔。 兄弟们看看就算了,咱们不比这个,咱们乒乓球打得好就行了。
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4 15:34 , Processed in 0.05363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