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蒸汽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这些全都是谣言
gordon 2016-3-2 09:28
瓦特望着开水壶发呆,感受到蒸汽的力量,后来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被苹果砸中,几经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爱迪生用镜子反射烛光,照亮母亲手术,后来发明电 灯;爱因斯坦小时候做一把糟糕的凳子,被老师嘲笑,于是拿出之前做的更差的 …… 这些全都是谣言。毁三观。 ******************************************************************************* 注:牛顿被苹果砸中,这是伏尔泰说的。 伏尔泰是听牛顿的亲戚说的 。但是。。。你懂的 瓦特望着开水壶发呆,这 是早年史学家的看法 。提出一个观点,瓦特他们是靠经验摸索嘛,现在新的看法是 基础科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知道,空气是有重量的,例如大气压。要不然的话,提水机都发明不出来。更不用说,蒸汽的了。 这个是学术界的问题 。 ******************************************************************************* 剩下的我就不知道了。 我唯一知道的是爱迪生看的是 法拉第 的电学 大厚本(跟马恩全集一样,就那玩意) 法拉第是一个实验科学家,数学不行,但直觉很好。 注: 小时候会拆个钟表,确实对以后的科研,关系不是很大 。 只是哄小孩,没办法说了,那怎么办 ******************************************************************************* 很可能中国的博士学位,将会吃香,因为需要已经产生了。 在 信息有些泰山压顶般而来 的时代,由于 从信息中产生知识的速度跟不上 ,我们反而正在经历“ 信息过剩,知识不足 ”的窘境
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转>高压锅、蒸汽机发明者的启示
热度 2 gordon 2013-2-4 17:28
注:在有蒸汽机之前,已经有了空气泵、高压锅、抽水机。 历史的进程是必然还是偶然?历史学家孜孜不倦地寻求必然规律,而小说家们则从偶然事件中发现精彩。近代人类史最伟大的进步莫过于18世纪在英国启动的工业革命,两百多年过去了,人们仍从各种角度思考工业革命的前因后果,其中最纠结的要数法国人:为什么不是法国? 的确,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法国,看上去在哪个方面都不比英国逊色。由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更早地影响法国社会,巴黎成为文化中心。当时英国和法国刚取代了西班 牙和葡萄牙,成为第二轮全球地理探险的赢家和海上霸主,全世界殖民地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巴黎和伦敦。在科学方面,英国有牛顿、波义耳等科学巨匠,法国也 有笛卡儿、帕斯卡等思想先锋。宗教改革的浪潮此时也在欧洲各地蓬勃开展。 法国新教的主要派别是胡格诺教派(Huguenot),与当时占 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徒发生剧烈冲突,政治上胡格诺教派也反对国王专制,因此受到来自国王势力和传统天主教派的双重排斥,在16世纪之中发生了八次宗教战争。 1598年,对新教暗自认同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签署颁布的南特敕令,承认了胡格诺教徒的信仰自由。然而好景不长,亨利四世去世后宗教内战重新爆发。 1685年路易十四宣布撤消南特赦令,胡格诺教派再度成为非法团体,当年有四万多胡格诺教徒被驱除出法国,数年内被迫四处逃亡的法国胡格诺教徒超过20万 人,逃往英格兰、德国、荷兰或美洲等对新教徒的接纳之地。 在流浪的胡格诺教徒中,有很多高技能业者和知识精英,其中有一位名叫帕宾 (Denis Papin)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从1670年就开始研究蒸汽动力,几年后发明了安全蒸汽高压锅。流亡德国时,他在朋友莱布尼兹(Gottfried W. Leibniz)的帮助下,于1690年发明了一款蒸汽机,他把蒸汽机用于驱动船浆,这就是史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1707年帕宾来到伦敦,他的多篇论文 没有署他的名字就被英国皇家学会公之于众,包括关于蒸汽机设计和原理的论文,这让他很生气但却无可奈何。1712年,帕宾在伦敦病逝。同年,英国发明家纽 科门(Thomas Newcomen)采纳了类似于帕宾的设计原理,推出了一款蒸汽机用于矿山抽水,这款蒸汽机在英国各地被慢慢推广使用。直到50多年后,另一位伟大的英国 发明家瓦特(James Watt)对纽科门蒸汽机进行了重大改进,将冷凝器与气缸分离开来,极大地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之后,蒸汽机作为一个主要动力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工业革 命的洪流就此汹涌澎湃、不可阻挡。 在人类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道路上,蒸汽机的发明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前传故事告诉 我们几个有趣的细节。其一是在英国人之前法国人就发明了蒸汽机,结合法国当时的经济和科技条件,并非没有实力启动工业革命,然而法国错过了历史机缘,很长 时间都忙于内部的权力和意识形态之争。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终如愿以偿让法兰西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宗教统一的国家,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大批人才被驱除, 自身创新能力失血,也给周边各国送去了一份厚礼,埋下使得法国明天落后的种子。 其二是这一系列发明蒸汽机的法国和英国的发明家们,都是新 教徒,法国不能容纳他们,但他们在宗教较为自由、皇权较有弹性的英国却可以尽情发挥才智。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展到17、18世纪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群体,可见 他们绝大多数都和反叛传统的新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叛逆者和科技创新者是一群人。这群人中有思想先驱,有道德模范,有科学大家,有工匠能 人,也有充满激情和梦想希望改变自己生活和社会地位的创业者。他们从科学、技术、经济、宗教等多方面挑战现有体制和社会核心价值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和工 业革命的中间力量。 很难估计帕宾离开法国来到英国这个历史小插曲对工业革命的宏大潮流有什么影响,当然任何一个事件、任何一条理由都不会 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充分条件,但涓涓溪流汇聚到大海有其共同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人才流向那种体制较宽容、意识形态较多元以及当地既得利益团体愿意妥 协、弱化和分享的地方。 后来法国在体制容许下逐渐推动科技活动,但与英国那种各阶层民众自发追求科技创新的局面,相差甚远 ,因此在工业革命的道路上,法国 失去了先机。 认识到人才对创新以及财富创造的重要性,目前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吸引人才,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有很多专项政策为创 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然而,对于“人才”的使用,中国当权者一直很纠结,他们既希望有“能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又不希望这些人挑战和改变社会现有秩序和意 识形态,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晚清时期对人才的权宜之计,中国政府目前的“人才政策”并没有脱离这个欲拒还迎的思维框架, 要求人才“又红又专”也是这种矛盾心态的典型表述。然而,“创新”和“叛逆”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创新就意味着否定、叛逆,真正的创新者不会只在权威划定的 鸟笼之中飞翔、为了预设的立场而无视真理,那么寻找“又红又专”就如同缘木求鱼,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要让创新者在中国生根并自由成长,权力结构、意识形态 和文化环境都需要较大的改变,这无疑是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最后,让我们回看苹果公司1997广告词对创新者的精彩描述:“致疯狂的人。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的视角与众不同,他们不喜欢陈规,他们不安于现状。你可以赞同或反对他们,颂扬或诋毁他 们,但你不能忽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现状,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只有疯狂到以为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 Papin 中译名为帕潘,不知道谁翻译的。 帕潘,1647年8月22日生于卢尔-歇尔省布卢瓦附近的库德艾尔;1712年初卒于英国伦敦。帕潘年青时学医,并于1669在昂热获得医学学位;但医学并非他成名的领域。 1671年他给惠更斯当助手,1674年改进了波义耳的空气泵。 帕潘与莱布尼兹通信,由莱布尼兹将帕潘的工作介绍给波义耳。结果,帕潘于1675年去伦敦当了波义耳的助手。 帕潘在1679年发明了产生高温蒸汽快速烹调食品的密封锅,这种锅被命名为"帕潘煮锅",也称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当时的 这种压力锅用生铁制成,可以将水加热到130摄氏度。在这种锅里,水在一个严密封盖的容器中煮沸。积聚的蒸汽产生的压力提高了水的沸点。 在这种高温下,骨头很快变软,肉很快煮熟。锅上装有安全阀以防蒸汽压力过高。这种炊锅便是现代高压锅的前身,它为帕潘在1680年赢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资格。 炊锅内的蒸汽压力势必使帕潘想利用蒸汽做功,他在一个管子底部放了水,通过加热,把水变成蒸汽。蒸汽猛烈膨胀,推动上方的一个活塞。继希罗之后一千五百年,人们又一次摆弄蒸汽,但这次人们则抓住不放;一个世纪以后,瓦特对该问题的研究达到了顶峰。 帕潘再也没有返回法国,因为路易十四对异教徒的迫害有增无减,他这个新教徒是不会在这种气氛中感到愉快的。帕潘在意大利住了几年,然后去德国。1698年在德国制造了一台蒸汽机。晚年回到英国,在穷困中默默无闻地死去。 在1673年,惠更斯与帕平(Papin)合作,建造了一个内燃机(moteur à explosion)。惠更斯接触空气泵是在格雷欣学院(Gresham College),就是格雷欣法则那个人捐助的学院。 托马斯·格雷欣爵士(1519一1579)是英国著名的金融家、慈善家,皇家证券交易所及格雷欣学院的创建者,由于他对货币与交易方面的事宜了如指掌,因此成为英女王伊利莎白一世改革货币制度的顾问。 ×××××××××××××××××××××××××××××××××××××××××××××××××××××××× 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工匠克特西比乌斯发明的灭火泵是一种最原始的活塞泵,已具备典型活塞泵的主要元件,但 活塞泵只是在出现了蒸汽机之后才得到迅速发展。 利用离心力输水的想法最早出现在列奥纳多·达芬奇所作的草图中。1689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潘发明了四叶片叶轮的蜗壳离心泵。 但更接近于现代离心泵的,则是1818年在美国出现的具有径向直叶片、半开式双吸叶轮和蜗壳的所谓马萨诸塞泵。1851~1875年,带有导叶的多级离心泵相继被发明,使得发展高扬程离心泵成为可能。 尽管早在1754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就提出了叶轮式水力机械的基本方程式,奠定了离心泵设计的理论基础,但 直到19世纪末,高速电动机的发明使离心泵获得理想动力源之后,它的优越性才得以充分发挥。 ×××××××××××××××××××××××××××××××××××××××××××××××××××××××× 《利维坦与空气泵》这本书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实验被认为是寻找科学真知的必要工具或程序呢?   这本书主要关注的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争论,就是17世纪两个著名英国学者,霍布斯和波义耳之间的争论。霍布斯的名著《利维坦》是一部政治哲学经典, 至今仍有很多学者通过这本书去讨论民主与独裁等政治哲学问题。而空气泵则是波义耳用来证明著名的波义耳定律的重要实验工具。   两件事看起来马牛不相及,怎么会被拉到一起呢?首先我们要了解, 那个时候所谓哲学的定义与现在是不一样的,像伽利略、牛顿这些搞自然科学的当时也被叫做哲学家。 17世纪的时候,一个合格的哲学家被认为应该有能力去探讨各个领域的知识。   霍布斯的很多著作都是科学史上的必读书目,而波义耳参与缔造的英国皇家学会也是科学史上的重要机构。他们之间的争论表面上看是 波义耳利用空气泵制造出 了真空,而霍布斯反对他的结论,认为空间之中不可能什么都没有,至少还有“以太”。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霍布斯的观点是错误的,“以太”这个东西在科学史上流行那么久,最后被证实并不存在。   波义耳的空气泵就是一种科学表演, 当时的皇家学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常做的两个公开展示是虎克的显微镜和波义耳的空气泵。
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转>俄罗斯海军在蒸汽机时代的衰落
热度 5 gordon 2012-8-13 16:27
注:马汉的书描述的是 从 木质风帆战列舰 时代和 蒸汽铁甲舰 时代的 海军,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不好看懂。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重点论述贸易和铁甲舰的作用。 19世纪中叶的商用汽船和蒸汽风帆巡航舰从远处看上去都很相近,传说 东乡平八郎在英国商船学校学习海军技术,其政要井上馨在英国进修财政经济。    19世纪中叶,俄国造舰成本比西方低得 多,凭借丰富的森林资源,其建造风帆战舰的速度和技术都保持欧洲领先水平 。黑海舰队的“阿波什托夫”号三层甲板风帆战列舰安装了能够发射68磅球形弹的卡 伦炮,而且制造精良,几乎是 木质风帆战列舰的登峰造极之作 。在大量建造木质风帆战舰的同时,俄国也没有忽视蒸汽战舰。1820年“伊佐拉·米蒂”号等武装 汽船已经装备黑海和波罗的海舰队,作为舰队的轻型巡航舰和运输船,同时兼任拖轮。1842年俄国海军制定了推广蒸汽战舰的计划,装备23门火炮的“阿基米 德”号蒸汽巡航舰在1849年加入波罗的海舰队,同时更庞大的蒸汽战舰计划也已经制定。这些造舰计划中,多数是螺旋桨的蒸汽巡航舰。海军部亚历山大·门契 科夫上将推迟了在喀朗斯塔德和尼古拉耶夫修建新的海军工厂,这些工厂是能够生产蒸汽机的船厂。此前俄国海军船厂与19世纪前的其它国家船厂一样,仅仅是能 够造船的大型木工作坊,缺乏大型机械和精密的金属零件制造能力,俄国舰队蒸汽化计划因缺乏蒸汽机而出现停滞。   俄国计划修建的两座海军新造船厂的工程 推迟也并非海军部门所愿意看到的,主要问题出在俄国的工业产业方面。在工业革命曙光初现的时候,俄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状态。 辽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使得封 建领主并不急于花代价去更新生产和贸易所需要的装备和技术,辽阔的内陆腹地也使得贸易更需要马车而不是商船。作为海上贸易最重要的保障的海军在俄国是居于 次要地位的,贸易利益未必完全仰赖海军。俄周边国家都与俄国有漫长的陆路边界,沙皇更注重保持一支庞大的陆军,随时准备击退越过边境的敌人,海军仅仅作为 保卫陆军频海侧翼的作战力量,担负打击敌方频海侧翼的任务,或者对频海的后方进行袭击。这些因素导致沙皇在19世纪中叶以前没有及时建立支撑造船业的相关 工业体系。在计划修建新工厂时,俄国国内却没有可以提供生产蒸汽机设备和部件的配套产业,钢铁冶炼也无法同时满足造炮和造船。当时蒸汽机生产技术代表着一 个国家最高科技水平,禁止轻易出口相关制造设备和工艺。俄国只能转而向工业国家采购海军蒸汽化需要的大量蒸汽机。   从1820年起,英 国就是俄国汽船用蒸汽机的主要供应国,1851年俄国向英国订购了战舰所需要的蒸汽机,并支付了货款。但是 英国一直谋求在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海军优势地 位,俄国海军力量的增长令其不安。1840年俄国海军虽然舰船数量少于英国和法国,但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海军。 而在1840年之前,英国已经在联 合法国共同遏制沙俄在中近东的扩张。在当年签订的《伦敦条约》中,就有禁止俄国黑海舰队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条款。1853年6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宣称要解 放土耳其统治下巴尔干半岛的1400万东正教徒时,俄英关系已经严重恶化。 英国此时还没有向俄罗斯交付其订购的蒸汽机,于是扣押了俄国海军的全部订货,导 致俄国海军无法实现将战舰、尤其是战列舰改装蒸汽机的计划。沙皇的黑海舰队只有早年建造的少量蒸汽巡航舰,在随后的战争中不得不依靠以风帆战舰为主力的舰 队与英法蒸汽风帆战舰对抗。   沙皇对黑海舰队缺乏蒸汽机并不在意,他 和他的幕僚低估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力量,因此并未过多考虑英法介入俄国与土耳其争端的程度。 俄国海军计划在英国介入前迅速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阻止 30艘停泊在君士坦丁堡的英法舰队舰只进入黑海,并且迅速消灭衰落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舰队迫使其承认既成事实。因此俄国所有的作战方案都建立在速战速决的 基础上。 1853年7月,俄国军队进入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占领了多瑙河河口三角洲地区。10月11日土耳其向靠近海岸航行的俄国武装汽船“普鲁特河” 号和“澳丁拿”号以及8艘单桅炮艇开火。10月15日土耳其向俄国宣战,18日俄国向土耳其正式宣战。
54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转>从弹性形变到蒸汽机——钟表
热度 1 gordon 2012-6-29 21:47
注:前面我们谈了弓,弩的详细解说先跳过去,必须要提到的是,随着人的体能逐渐到达极限,在开弩的设计上又利用了一些简单机械的小工具,杠杆、滑轮、棘轮,老阿(阿基米德)又是你,都不能玩点新鲜的。 这里又有一个弹性形变的设计典范,利用刚发条来驱动棘轮的设计,这个你只要把它想象成用棘轮给弩上弦的相反的操作就什么都明白了。 其实就是手工上弦,然后钢发条的储能来驱动棘轮转动,设计非常精巧。 机械钟表是一种用重锤或弹簧的释放能量为动力,推动一系列齿轮运转,借擒纵调速器调节轮系 转速,以指针指示时刻和计量时间的计时器。钟和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按国际传统区分,机心直径超过50毫米、厚度超过12毫米的为钟;直径 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称为怀表;直径37毫米以下者,则为手表。直径不大于20毫米或机心面积不大于314平方毫米者,称为女表。手表是人 类所发明的最小、最坚固、最精密的机械之一。 1350年,意大利的E.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P.亨莱恩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图1 )的小型机械钟。图2 为早期的可携带的轻便计时器。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 首先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从而创立了摆钟。1660年英国的R.胡克发明 , 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W.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 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1695年,英国的T.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G.格雷厄姆又发 明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T.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 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J.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J.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 电子钟表、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石英钟表的日差已小于 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机械钟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机械钟表有多种结构形式,但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图3 为机械钟表工作原理图,图4 为 机械手表结构图。钟表主要由原动系、传动系、擒纵调速器、指针系和上条拨针系等部分组成。机械钟表用发条作为动力的原动系,经过一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来推 动擒纵调速器工作,再由擒纵调速器反过来控制传动系的转速。传动系在推动擒纵调速器的同时还带动指针机构。传动系的转速受控于擒纵调速器,所以指针能按一 定的规律在表盘上指示时刻。上条拨针系是上紧发条或拨动指针的机件。此外,还有一些附加机构可增加钟表的功能,如自动上条机构、日历(双历)机构、闹时装 置、月相指示和测量时段机构等。 振动系统的振动周期乘以被测过程内的振动次数,就得到该过程经历的时间。即 时间=振动周期×振动次数 原动系 储 存和传递工作能量的机构。通常由条盒轮、条盒盖、条轴、发条和发条外钩组成。发条在自由状态时是一个螺旋形或 S形的弹簧。它的内端有一个小孔,套在条轴的钩上。它的外端通过发条外钩,钩在条盒轮的内壁上。上条时,通过上条拨针系使条轴旋转将发条卷紧在条轴上。发 条的弹性作用使条盒轮转动,从而驱动传动系。 传动系 将原动系的能量传至擒纵调速器的一组传动齿轮。它是由二轮(中心轮)、三轮(过轮)、四轮(秒轮)和擒纵轮齿轴组成。其中,轮片是主动齿轮,齿轴是从动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公式是 对于有秒针装置的钟表,其二轮的轮片到四轮的齿轴的传动比必须等于60。钟表传动系的齿形绝大多数是根据理论摆线的原理,经过修正而制作的修正摆线齿形。 擒纵调速器 由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两部分组成。它依靠振动系统(摆轮游丝或摆)的周期性振动,使擒纵机构保持精确和规律性的间歇运动,从而取得调速作用。 擒纵调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分类如下。 叉瓦式擒纵机构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擒纵机构(图5 )。 它由擒纵轮、擒纵叉、双圆盘和限位钉等组成。它的作用是把原动系的能量传递给振动系统,以便维持振动系统作等幅振动,并把振动系统的振动次数传递给指示机 构,达到计量时间的目的。叉瓦式擒纵机构的能量传递作用是由以下两部分动作相互配合来完成的:①擒纵轮由传动系取得的能量,通过轮齿和叉瓦的作用转变为冲 量传送给擒纵叉,在传递过程中主要有5个动作(图6 ),即锁接、释放、冲击、垂落和牵引。②通过擒纵叉的叉口和双圆盘的圆盘钉相互传递冲量,工作过程有释放和冲击两个动作。 振动系统 由摆轮、摆轴、游丝、活动外桩环、快慢针等组成(图7 )。 游丝的内外端分别固定在摆轴和摆夹板上。摆轮受外力偏离其平衡位置开始摆动时,游丝便被扭转而产生位能,通常称为恢复力矩。擒纵机构完成前述两部分动作的 过程,也就是振动系统完成半个振动周期的过程。后者在游丝位能的作用下,还会进行反方向摆动而完成另半个振动周期,这就是机械钟表在运转时擒纵调速器不断 和重复循环工作的原理。 上条拨针系 上条拨针系的作用是上条和拨针(图8 )。 它由柄头、柄轴、 立轮、离合轮、离合杆、离合杆簧、拉档、压簧、拨针轮、跨轮、时轮、分轮、大钢轮、小钢轮、棘爪、棘爪簧等组成。上条和拨针都是通过柄头部件来实现的。上 条时,立轮和离合轮处于啮合状态,当转动柄头时,离合轮带动立轮,立轮又经小钢轮和大钢轮,使条轴卷紧发条。棘爪则阻止大钢轮逆转。拨针时,拉出柄头,拉 档在拉档轴上旋转并推动离合杆,使离合轮与立轮脱开,与拨针轮啮合。此时转动柄头便拨针轮通过跨轮带动时轮和分轮,达到校正时针和分针的目的。 附加装置 包括自动上条机构和日历(双历)机构。 ① 自动上条机构:带有自动上条机构的手表称为自动手表。图9 为 自动机构的一种。它是由重锤、重锤支承、偏心轴、滚珠、自动摇板、棘轮、棘爪以及自动上夹板等构成。当手表戴在手腕时,随着人臂的随机活动,自动锤在惯性 力和静力矩的作用下自动地上紧发条。自动上条机构大致可分为摆动式单向或双向上条和旋转式单向或双向上条两大类。前者称为半自动,后者称为全自动。人们对 自动手表的单向和双向上条性能曾有过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单向上条自动机构性能较好。 ② 日历(双历)机构:带有日历(双历)机构的手表称为日历(双历)手表。图10 为 日历机构的一种。它由日历环、日历定位杆、日历定位杆簧、拨日轮、日跨轮部件、拨头和日历盖片等构成,并设有拨动机构或快拨机构,供日期调校之用。它的基 本工作原理是由走针轮系带动一个拨日轮,拨日轮与时轮之间的传动比必需是1:2。然后通过拨日轮驱动拨头,使印有日期标记的日历环每24小时动作一次。双 历机构也是通过拨头,在定位部件的协同作用下转动周历轮,使星期得到更换。按变换日期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区分,日历机构又可分为慢爬式、快爬式和瞬跳式三 种。慢爬式的换日时间需1~3小时,快爬式一般不超过30分钟,瞬跳式则在每日零时瞬间变换日期。 机械钟表的走时精度 钟 表走时的规律性和准确性。钟表要求走时准确,稳定可靠。但一些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都会影响钟表的走时精度。内部因素包括各组成系统的结构设计、工作性 能、选用材料、加工工艺和装配质量等。例如,发条力矩的稳定性,传动系工作的平稳性,擒纵调速器的准确性等都影响走时精度。外界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磁场、 湿度、气压、震动、碰撞、使用位置等。例如,温度的变化会引起钟表内润滑油和摆轮游丝性能的变化,从而引起走时性能的变化;环境的磁场强度大于60奥斯特 (Oe)时,会引起部分零件磁化而走慢;湿度大会引起部分零件氧化和腐蚀。 常用来表示走时精度的有5种参数。①指示差:钟表任一瞬时的指示时刻与标准时刻的差值,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②日差:钟表相隔时段为24小时的指 示差值相减。③位差:上足发条时各个位置所测得的瞬时日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④等时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上足发条和满24小时时,各相应位置 瞬时日差差值中的最大值。⑤日变差:相邻两日的日差差值。(见彩图 、 、 、 、 、 ) 参考书目 天津大学编:《机械计时仪器》,科学技术出版社,天 津,1980。 陈家昌编:《手表结构原理》,科学技术出版社,上 海,1981。 W.J.Gazeley, Clock and Watch Escapement ,Newnes- Butterworths,London,1975. Clutton Daniels, Watches, Philip Wilson Publ. Ltd.,1979.
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4 22:43 , Processed in 0.02772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