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佛罗伦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穹顶传奇:佛罗伦萨
gordon 2016-2-16 15:07
穹顶的采光非常好,在里面呆着心情非常舒畅 穹顶其实我很早就见过,但是没在里面住过,你是不知道这个感受的。 就是觉得宗教壁画 “花里胡哨” 的,不是很喜欢。(也可能跟我自己是无神论者有关) ****************************************************************************** 来到佛罗伦萨的理由纵有万千,而朝拜它的绝对地标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每个旅行者都不会少的理由。重达三万七千吨、耗费四百万块砖的传奇穹顶,竟然没有用一根 柱子就屹立在佛罗伦萨数百年,这个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见证了佛罗伦萨最具权势家族——美第奇家族的崛起,也揭开了佛罗伦萨的序幕,更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征 服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造过程历时一个半世纪,经历的难题数不胜数,战败的挫折、瘟疫的恐慌、建筑师本人遭受的质疑,以及因为政治斗争的锒铛入狱……当然,还有那前无古人的巨大圆顶所需的材料、运输、安装等一系列想想都头大的麻烦。 尽管如此,最终这传奇穹顶还是横空出世了,它投射在地面的优雅光影,让整个佛罗伦萨都笼罩其中。 在美第奇家族接管佛罗伦萨之时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一困扰了佛罗伦萨数近百年的难题,曾经设计者的贪心企图使得教堂变成废墟, 当时所有的建筑知识都无法派上用 场 ,幸好深得美第奇家族推崇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破解了这个建筑谜团。布鲁内莱斯基遍访古建筑,最终从罗马万神殿的设计中发现了宝贵线索。 罗马万神殿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式穹顶,布鲁内莱斯基不仅挖掘建筑的比例,还有建造方式等技术细节,曾经的建造者们用木材给万神殿架上框架,之后用混凝 土物质从顶部浇筑穹顶。而如今到圣母百花大教堂,建筑师们遍寻托斯卡纳全境也无法找到足够的木材搭建脚手架,甚至连混凝土的配方,也随着古罗马的衰亡而失 传。但经过无数次推敲,不断研究,万神殿还是向布鲁内莱斯基揭开了神秘面纱。 布鲁内莱斯基从巧妙的双层墙面中得到灵感,在大教堂的八角形穹顶的内部,再建造一个内部圆顶。岩浆肋条将把整个结构像桶一样箍住,这个天才的设计是完全首 创的构想,实际操作时,他抛开传统,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指挥施工,为了不让工人爬几百级台阶耗尽体力,他让工人们在穹顶上享用午餐。他还给工人们供应被稀 释过的葡萄酒,保证工人们既有干劲又能安全施工。为了把1700磅的沙岩梁吊到250英尺高空中,他借助齿轮反向转动,牛们只用逆时针或者顺时针地按照他 的要求移动,就可以保证物料上下移动了。 布鲁内莱斯基亲力亲为,不仅会去检查大部分的建筑砖块,甚至会亲自去砌砖。建穹顶的最大问题是当接近顶部时,如何保证砖头不会在内部掉落。布鲁内莱斯基的 办法,是用插入若干垂直砖列的方式,来将水平方向的砌砖与垂直的砌砖紧固在一起,使用5到6层的这种交错结构,在石灰浆风干作用下成型。最终,穹顶的落成 打破了一切质疑和威胁,1436年,没有依靠任何脚手架的帮助,也没有一根柱子支撑的穹顶就这样奇迹般地降临了。
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佛罗伦萨
热度 10 2015-12-8 22:41
翡冷翠是徐志摩依据意大利语,Firenze, 对这座城市的翻译。(似乎蓝比冷更加接近意大利语的发音。)有人大赞翡冷翠相对佛罗伦萨是多么优美。不过既然佛罗伦萨已经流行,何必再寻另译?一个符号而已。记得上次在中译名称上大做文章的是韩国首都由汉城改换成首尔。一个成熟、自信的国家和民族不忌讳自己的文明史。 佛罗伦萨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个伟大艺术家紧密相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我个人认为米开朗基罗在雕塑上的成就远远超过其他二人对包括绘画的所有艺术的贡献。不过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继而和拉斐尔存在强烈的竞争意识。我不喜欢米开朗基罗的性格,但这不影响我对他的作品的崇拜。 佛罗伦萨很多古建筑和与其相关的雕塑及绘画都与美迪什家族有关。这个家族曾经出过三个教皇,是真正集教宗、首脑、和巨贾于一身。那些用红白绿三色大理石构成的图案应该是美迪什家族最著名建筑的风格,对我来说实在过于繁复、花哨。我倒是更喜欢那些土黄色石块的建筑、和更近代的朴实而庄重的建筑。这让我联想到明朝的瓷器,或花哨或呆板,不及唐宋和清朝。不知道是否应该怪罪美迪什家族的审美。 佛罗伦萨和罗马曾经是辖属关系而且辖治权发生过更迭。对两个城市间的竞争津津乐道的是佛罗伦萨,因为今日胜出的显然是罗马。从市中心建筑的利用率来看,佛罗伦萨的经济状况似乎并不太好。
3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徒步穿越阿尔卑斯山
热度 21 洗心 2014-6-16 06:33
认识的一个德国人打算花四五周的时间徒步从慕尼黑到佛罗伦萨,穿越阿尔卑斯山。 据说规划的路线平均每天海拔变化800米。 我只能说:真牲口。佩服得五体投地。
6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6 06:17 , Processed in 0.02164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