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影响力

相关日志

分享 影响力大的,根本不是数学,而是分析力学
gordon 2016-12-4 11:22
从十八世纪开始,在力学发展史上又出现了与矢量力学并驾齐驱的另一力学体系,即分析力学。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对能量与功的分析代替对力与力矩的分析。 ********************************************************************** 如果我们询问,在观察的意义上,我们是否恰恰了解科学原理的形成,是否果真存在任何像演绎那样的东西 我们能够发现一种程序,它实际上频繁地、十分有效地在科学中应用着。它在于下述事实:经由通常的不完备归纳所得到的普遍原理被应用于特殊的例子,这些例子在原理的命题中未被考虑,它们与普遍概念的关联并没有直接变得显而易见。 通过这样把普遍原理应用到以前未被注重的案例,便得到特定的自然定律,这些定律在二者中都未预见,但是按照论题和应用的正确性的概率, 它们也可能是正确的 。 然而,考虑到这些推理中的不确定因素的研究者感到,在每一个这样的例子中,需要用经验检验结果,在他发现在经验中确认(confirmation)之前,他不认为演绎是完备的。 因此,演绎实际上在于查找归纳确立的原理的特殊例子,在于用经验确认它。这不是在广度上、而是在深度上导致科学的成长。 ******************************************************************* 我再次求助比较,我把科学比喻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乍看起来,我们无法得到整个网状物的完备图像。于是,在自然定律的第一个命题中,对它可以应用的可能经验的整个区域的直接概览是达不到的。获悉这个区域的范围,研究定律在比较遥远的例子中采取的特殊形式,正是所有科学工作的正规的、重要的和必要的部分。现在,如果一位有才华的、有远见的研究者成功地预先陈述了归纳定律的特别普遍的阐明,那么在尝试性的应用过程中处处可以确认它, 从而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印象:确认是多余的 ,因为它仅仅导致已经被“演绎”的东西。 然而,实际上,情况频频相反:原理未被确认,与预期的条件截然不同的条件被发现了。于是,这样的发现照例构成对上述定律的最初阐述进行重要的和意义深远的 修正的起点 。 正如我们看到的,演绎是归纳过程的必要的补充,事实上是归纳过程的必然的部分。
1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鲍勃迪伦在中国的影响力为零 2
gordon 2016-10-13 23:09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Q1ODk0NzY=/v.swf 因为一些师友是鲍勃迪伦的粉丝,但也不能阻止我说出自己的见解 就是如此 揭露一些 “假大空”,说一些真话,其实是困难的 尽量搂住,但有时候也是 “不吐不快”。 **************************************************************************** 垮掉一代,还有好多破事呢,就不说了。 主要是“群和时代” ,一群人,总会一二三四的,总会有人出来的 其实那批人都是被神话了 他们的叛逆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给所从事的行业带来一股革新之风,让很多传统行业变得更个性和有趣。 这种不循规蹈矩、出人意表的做事方式,其实就是 “垮掉的一代” 的DNA。
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说实话,鲍勃迪伦在中国的影响力为零
gordon 2016-10-13 22:43
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 早就过了那个时代了。 ****************************************************************************** 而且他的知识结构,也有问题。 他就是看一些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狄更斯、巴尔扎克的一些东西, 怎么说呢,跟百家讲坛那帮人差不多。 高中生,或者大学一年级水平 ****************************************************************************** 即使在美国,也不是 文青的时代了。 当然,他对于美国文化,甚至说西方文化 影响很深远。 注:以为是深山里隐藏一位大师,神乎其神,扯鸡巴蛋 ****************************************************************************** 鲍勃迪伦为什么要创新? 因为他出身太差,怎么也达不到 科班水平,没有办法 不创新的话,永远无法出头。 注:以上我写的,都参考《鲍勃迪伦回忆录》 其实许巍也是如此,都是 有热情,但是缺乏专业的指导 。 许巍很早就辍学了,喜欢就去练,最后发现要补的东西太多。 科班出身,是按部就班走的。 在学习的早期,很难看出来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 ****************************************************************************** 基本上,这样的人,就是用贝叶斯的办法,进行更新,成长进步 看时代,时代大家都看不清楚,这样的人就牛逼了,前沿嘛 和平时期,这样效率太差 注:说点人生经验,其它人少走一点弯路吧 也感谢许巍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 ****************************************************************************** 不仅仅鲍勃迪伦 ,包括托尔斯泰,思维都没有超过 大学一年级 学生的水平。 贫矿,不是富矿。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wOTgwNDQw/v.swf
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对奥派理论在中国经济应用的解释
gordon 2016-5-14 12:59
次贷危机后中国几次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分别发生在2008年底,2013年,以及今年1月,期间还有几次中等规模的暂且不谈。 和过去几次相比,物价对扩张型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越来越短,从原先的9个月,到6个月,到今年不到一个月就引发必需品价格大涨,并且无法用天气与季节性因素解释。 归根结底是中国货币政策与经济结构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基础货币对货币派生的推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实际货币乘数不断下降,在这里特别强调是下降,而非央行季度报告中的披露的越来越高的值。 在正常的商业循环下,“货币——实物——货币”这个转换过程会不断往复进行,这也是货币派生正常状态的必要保证。 但国内普遍产能过剩,终端需求不足,外加信贷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上述循环中大量过剩实物无法转变为货币,或者说回收现金流的时间远长于债务偿还期,这些现象在投资拉动经济的铁公基项目上和以土地与新建楼盘还贷,导致 大量银行存款沉淀的地产经济模式 中非常普遍。 因此每过一段时期,都要靠央行重新发行一轮基础货币去再次推动“货币——实物”, 否则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根本无法回收,工资无法支付,全靠新增贷款来继续维持。 去年新增社会融资中70% 以上的比例用于借新还旧,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借贷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债务滚转而非正常的实体需求,上述因素都导致了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派生量这个公式里,基础货币对最后乘积的影响日益加大,乘数日益萎靡。 因此,在今年初这一轮天量投放后,我们看到物价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是在投资回报率很低的背景下,资本不参与正常的实体货币派生渠道而更多涌入生活必需品炒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生活资料生产部门出现了“供给侧衰退”。 ********************************************************************* 通胀除了货币因素,还有结构性供给因素。我们知道社会中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与生活资料生产部门(消费品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物资交换是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保证。 今年以前,ppi 指数出现同比近40个月下滑。在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中,受建筑业与制造业的衰退,外贸需求疲软,以及外资企业的撤离潮,致使很多流动人口缩减消费支出与离开大中城市,同时受当局反腐和缩减三公经费的影响,餐饮业步入萧条。这些因素致使消费品生产者出现普遍亏损,比如养殖户,蔬菜和果农等,自去年起大量从事农产品供应的从业者因亏损而转型。 而今年巨量信贷投放下受益的主要是过剩工业品生产部门,导致短期内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对需求的反弹,但由于前期消费品生产部门供给侧衰退,因而这两大部门之间出现了时间差的结构性供需失衡,导致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不可逆的快速上升。
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作为权力的科学
gordon 2016-4-15 18:41
问题在于,无论逻辑还是数学,都无法逃脱社会的“污染”。 —— 斯坦利.阿罗诺维兹:《作为权力的科学》 只要权威的威慑让人们噤若寒蝉,混乱和荒谬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从而使社会的保守趋向越来越严重。这首先因为,清晰的逻辑思维会带来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进步迟早会颠覆传统秩序;与之相反,混乱的思维却无法指引我们的方向,它毫无节制地放任自流,最终不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力。 —— 斯坦尼斯拉夫.安德烈斯基:《作为巫术的社会科学》 *********************************************************************************** 要搞活,搞活,明白吗?冷场了 搞的大家思维不活跃了。 让你当个主持人就扯淡了。 呵呵 年轻人不要一下子就要做一个大买卖,too young ,too simple *********************************************************************************** 知道为啥 徐小平老师是福将 了吧
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朝的粉红和叛逆(转)
热度 1 gordon 2016-1-24 16:33
你没发现,其实越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中二少年就越爱抱团儿和跟风? 我的理解他们只是搞小圈子社交 强化认同感归属感而已 。群体无意识的狂欢。 所以说极左极右本质一类人。(然而没有啥政治影响力,都是自我标榜而已) 注:有时候知道自己是什么状态,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
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神州修仙志5-活学活用
热度 3 范进中举 2015-1-21 18:05
用了四篇日志絮絮叨叨说了什么? 说的是傲来国的体系模型。第一篇说的是 傲来国有品级,并且差距很大 第二篇 说的是神仙的进退 第三篇 说的是仙人、圣人们的影响力 第四篇 说的是不入道的人的对比,毕竟傲来国是道学商通吃的吗,全宇宙都是一样,人家叫旋转门。 这四篇说的是个框框,相当于理论建模。我们品评和判断自己呢,用这个模型对照就行。 比方说,赌市大牛,就是喊“玫瑰底”的那位,说过一个段子。2012年有数千亿级别资金老总找他,该大牛说,干脆把茅台买了得了,老总没有听,然后眼下大牛市,茅台大涨,该老总后悔云云。 这个段子试分析一下。第一 茅台市值2000亿左右,并且影响力巨大,那么已经是仙姬级别了。在所在省,那是梁柱级别的支撑性土豪。所有者是省,正部级也就是二级仙人。考虑到其知名度,加十倍杠杆为神通,万亿级别的生意了,这种生意是要国级大神支撑的。所以茅台易主是要仙人级别的。玫瑰底也就是打理资产的,顶多算个圣人,能沾点仙气,跟跟风去茅台开开股东大会就不错了,所谓痴心妄想就是了。 第二 管理资产千亿级别的老总就是仙人吗?我们说过傲来国是有神通的,也就是杠杆的。尤其是所谓赌市。神通之大,撒豆成兵,变化万千。这千亿级别少说也放了十倍杠杆,这老总其实顶多就是一个百亿身家的主(厅局级-圣人),兴许还就是一个仙人身边的书童,按照格言“宰相门前七品官”顶天就是一个处级(凡人),那就是沾点仙气的凡人,沾点仙气就要干仙人都干不成的事情,这就是不识数了。所以,人家老总直接吃完饭当笑话听了,这才是一个正常玩家应该有的态度。 所以,赌市呢是神通广大地方,很多人管理了n亿资产,就以为自己能力超强,不知道这是神通给的幻觉,你运作几百亿资产的生意,你就以为自己是仙人了?还差得远呢。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在上面呢。 建议和虎大的剑鱼系列参照。教科书就是“西游记”。呵呵
4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神州修仙志3-仙人的影响力
热度 10 范进中举 2015-1-20 17:56
上文说到这正处级以下为凡人,所以凡人阶段是木有神通。神通是啥?见过孙悟空么,一把毫毛就是几十个上百个齐天大圣,现在名称叫做“杠杆”,但是这种既然是神通就要有回复原型的时候。 圣人有神通,不过其神通之处不过十倍之数,还要看先天禀赋等等,祖上阴德,就是说凡人虽然修炼到圣人了,其影响力,调动资金是以亿、十亿计算的,某些离紫薇天星近的,甚至百亿,那叫借光。但是这神通,如果回复原型时候,你还是那副神通样,就是妖孽,要被除去修炼部名册的。比方说,某圣人(正厅局级)在某发达地区(鸡的屁过万亿)搞事情,在位之时过手之傲来元甚至可以百亿,退位之时按照上篇所述,自由支配的傲来元如果在亿元,那么对不起,别说直接打落凡尘,板房面壁去。 那么仙人呢?仙人有九重天的,载于天庭修炼部者不过四重天而已,副部级到正国级。正国级之上五重天非一般仙人所能想象,所谓超品。要说神通,部级仙人神通就是百倍,正国级大神那就已经超越物质状态,参透阴阳,可以无中生有、一而二、二而四、无极生太极、拈花一笑存乎一心了。对于这种级别大神,傲来元那就是低级趣味,人家在乎的是宇宙秩序。 世间万物也是有趣,虽说顶级大神已经可以阴阳转化,超越物质,不过据说最顶级大神,教主级别那种影响力来源于凡人的拥护,就是一种叫“民心”的虚幻缥缈的存在,就是说其力量之根在于这种无形的又有形的东西。因为实在无人知晓,所以在傲来国冗长的游吟诗人传唱的圣歌中,每一代的教主级大神比如本次天劫后的傲来国天庭秩序恢复者- 元始天尊 就宣布自己得到的是 “民心” 的支持。
76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神州修仙志-二(神仙家族)
热度 7 范进中举 2015-1-20 17:27
昨天大概说了这神州傲来国仙家修炼的品级,看来叫好不叫座。 今日说说这品级妙处 品级代表神通,神通越大,能量越大,最顶级者,可以无中生有、一而二、二而四变化无穷。不过傲来国开国多年,圣人、仙人纵然凤毛麟角也架不住人多啊,代代增加,这天庭不成老人院吗?所以在圣祖太宗画圈大神时,定下“退休”,即退下修养规定,在高宗图羊图森破大神时代定下“七上八下”规定,神仙就有了在位和不在位的区别。此外,神仙、圣人也是人修炼出来的,自然有子孙的,子孙福泽是傲来国一大传统。虽未明文,不过傲来国古来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退休降三级之说,所以按照这种潜规则,傲来国真正是升降有序。 试举例而言,每一级别一般而言顶多十年。正处级以下为凡人,退位了就恢复凡人,未修炼者同,自身异能者不讨论。 先拿仙人中最低级的副部级举例,副部级退位,影响力降三级,等于在位副局级,堪堪还是圣人,所以若是在地方上也可为一地名望、在职圣人和正处那是要常常关心的。那么为国尽忠这么多年、修炼到好歹脱离凡人,其可支配傲来国财富在千万级,这就是清流名望了。 其子,不好意思,按照君子之泽,那么保个正处级位置也就差不多了,也就是说修炼到副部级的,也就是本人成仙,儿子这代还要打拼。不过基础已经不错,若是每代人都不成器,躺在祖宗身上,那么到第五代就是一个刚入流的科员,和傲来国进修炼部的22岁小年轻一样,一般而言三代不成器就湮灭无闻了。 那么以顶级的正国级大神做例子,这正国级大神每十年不过十人,所以呢祖上就是凡人的修炼到这种大神级别的退休了,其影响力降三级也就是在职正部级大神,可支配傲来国财富在百亿级,其子就是躺着也是副部级,注意了,这是仙级的起点,也就是说其子一进修炼部就是不成器也是仙,仙人自然神通广大,变化万千,这种胎里面的超能力是凡人修炼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所以傲来国的仙界,很多仙人是成系的,大家可以理解的。当然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果后代子孙代代不成器,那么第五代也就沦入凡人界,再要修炼成仙就看根器和努力啰。 那么,有人说,修炼到正国级大仙不就是代代荣华了吗?傲来国千劫之前有位苏仙,曾有仙曲 “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这天庭之上,仙人如麻,九重天不是胡说的,正国级大神之上还有神通,顶级的号称元始天尊、玉皇大帝、如来佛祖,是挥挥手就一花一世界的所在,非人事所能参的。所以呢,仙人们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神仙之间掐架,打落凡尘比比皆是,这傲来国天庭刚刚数千年前混战,大局方定,有两代仙人的次顶级仙人家族打落凡间,有凡人修炼到顶级大神的超能力所在一下子被打到者就不在话下了。这种天庭大战,一下就能把几代人积累的丧失殆尽,天庭之上仙人之生活不可谓不凶险。
61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这个有数据,方舟子批判中医的影响力
热度 3 gordon 2014-12-5 17:32
注:方舟子立功了 把中医这帮怂弹屎都给打出来了。 有真才实学和没有真才实学不一样 连双盲都不敢承认的医学,因为要排除安慰剂效应。 不排除安慰剂效应,你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对的。中医可笑的要命。 麻醉剂治百病,反正你不疼了嘛。以前是用鸦片或者吗啡 注:鸦片在中医里面叫做海药,中医本身就是糊里糊涂的。 《新修本草》中载有药物“底野迦”并指明味辛、苦平、无毒主治百病……出西域,实际就是 鸦片 ,说明了公元七世纪以前, 鸦片 已当作一种药物输入中国,大致在18世纪以前一直是用作药物,输入量极少,价格昂贵,并皆课相当关税。 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开宝本草》中,鸦片定名为罂粟粟,这后一个“粟”当蒴果解。 底野迦(《唐本草》),阿片、阿芙蓉(《纲目》),亚片(《随息居饮食谱》) *********************************************************************************** 这个图是通过搜索来的, 搜索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地区
445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在19世纪频繁动荡的法国仍然扩张影响力、社会能够取得进步?(转) ... ... ... ...
gordon 2014-11-22 06:58
注:我现在如饥似渴的在阅读 法国 19世纪的著作,中国社会也不过是这么个水平。象 涂尔干 就是19世纪的。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法国经历了法国大革命(1789)、雅各宾专政(1793)、热月政变(1794)、拿破仑的征战(1804 - 1815)、七月革命(1830)、二月革命(1848)、拿破仑三世政变(1851)、普法战争(1870 - 1871)、巴黎公社(1871)、中法战争(1883 - 1885),几乎一直处于此起彼伏的革命、复辟、动乱和战争之中,成立过3次共和国、2次帝国,恢复君主制多达4次。但在如此动荡的局势下,法国仍然在非 洲和亚洲开辟了多处殖民地,开凿了苏伊士运河,成为现代艺术尤其是印象派的发源地,虽然没有像英国那样出现麦克斯韦和达尔文这样级别的伟大科学家,但也涌 现出柯西、傅里叶、伽罗瓦、布莱叶、庞加莱、哈密顿、涂尔干、巴斯德、法布尔等一大批响当当的人物。最重要的是法国完成了工业化,建立了铁路网,在 1889年世博会,埃菲尔铁塔矗立在巴黎的天际线。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管理机构维持,是什么因素使得法国在国家机器频繁崩溃的情况下仍然可以 取得上述成就?希望您可以基于事实(如历史、经济、社会、地理、政治制度等等)而非猜测(如民族性)进行分析。 补充: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法国在十九世纪人口增长缓慢,自1789年至1880年法国人口仅从2800万增长到3900万(France in the long nineteenth century),鉴于战乱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巨大(如1840年中国人口已达4亿,1949年中国人口约5亿多),法国应该事实上还是受到了动荡局势的拖累。 注:普法战争的赔款,对法国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 正像一鸦、二鸦 一样,很快就赔完了。因为那时候白银还值钱呢 中国彻底翻不了身,是甲午战争,主要是因为 英国推了金本位。导致了中国的资产贬值,就像房地产贬值一样。因为中国流通大量白银嘛 甲午战争,日本想跨入工业社会,所以要求必须用英镑支付。 ************************************************************************************ 有意思的问题。 不过您描述的那些现象,可以拆分成很多小问题,每个问题都应该用一篇博士论文来解答。 从最笼统的方面来说,您可能夸大了政治变动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孙立平先生有个说法我比较认同:一个社会,只要没有大的灾害,只要政府不去蓄意钳制,它的经济自然会发展,这种动力根源于人的本性,尤其是在物质至上的现代社会。 政治上虽然有剧烈的波动,但牵涉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重要的深层因素,如财产状况、产权关系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19世纪的法国虽然有很多革命,但真正对经济制度造成威胁的,我认为只有两次:1848年的6月起义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但它们都很快被镇压了。因此,这些政治动荡更像是高层政治体制的变化,而不像后来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革命那样,几乎彻底改造了经济制度和社会关系。当然,法国大革命也是一场很深刻的革命,但从经济制度而言,它更像一场解放(不过其实际功效值得探讨),比如它引入了自由市场原则,打碎了行会等旧壁垒。 因此,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动力源泉,它们的走势并不必然与政治局势同步,这就是有人说的,历史中各种运动的时间节奏是不一样的。 具体地说,法国的那些政治动荡,从时间上说都很短,1830年的革命其实只有几天时间,普法战争只有几个月。除了拿破仑时代,19世纪的欧洲大体是平静的。 而且,两个拿破仑的统治给法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从积极的方面说,第一帝国的关税政策有利于某些工业的发展;而在第二帝国时期, 经济成就是拿破仑三世用来粉饰其独裁统治的重要手段,它注意刺激经济发展,那时候出现了铁路投资风潮,法国的工业革命就是在此时完成的。 但是,法国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法国在19世纪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德国和英国。政治原因只是一个方面,人们更多是从其他方面来寻找这种相对落后的根源。比如,法国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缺陷,它的煤炭资源匮乏,这是一个瓶颈,而英国德国和比利时的情况要好得多;它的农村剩余劳力太多,在工业革命起步的阶段,法国的工业家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大量廉价劳力,因而缺少使用机器的动力;从心态上说,法国人相对保守的投资取向制约了工业部门的融资,人们习惯于把钱投向风险较小、获取固定收益的公债,而不是风险较大的工业股票;法国的农业革命起步太晚,农民相对贫困,国内消费品市场有限;等等。 公认的看法是,到1914年,与英国和德国相比,法国更像是个农民的国家,它的工业集中程度及城市化水平都相对滞后。不过在某些明星产业,法国的表现还不错,比如20世纪初的汽车工业。 从社会结构上说,法国各阶层之间的对立可能要比英国更明显,工人中不认同资本主义制度的很多,阶级关系比较紧张。这应该视为法国大革命的遗产之一。不过这种紧张的社会关系、斑斓驳杂的政治和社会思潮,可能也是法国文化之所以有独特创造力的一个根源。 您谈到的人口问题,曾困扰过很多学者。但我认为人口出生率跟政治局势没有太大关系。有人认为,法国的人口早在18世纪就已经趋于饱和,那时很多法国人就已采取避孕节育措施;在19世纪,由于继承法的影响,农民不愿过分地分割地产,因而不愿多生孩子;资产阶级为了社会地位的爬升而重视子女教育投入,上流社会的妇女注重自我形象(美容)和社交生活也不愿多要孩子,这些都抑制了出生率。人口增长的缓慢对法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这种情况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明显。 至于殖民帝国的建立,也是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法国是最早开展海外殖民的国家之一,它的国家统一比较早,国力相对集中,在黎塞留和柯尔伯时代,国家就积极推动海军建设和海外殖民。这是德国和意大利所没有的情况。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虽然它的实力落后于英国,但在地中海周边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过去在海外的遗产仍可以利用。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有一种以海外利益来弥补普法战争损失(不光是实际利益的损失,还有法国的“光荣”的损失)的意识,而在德国,俾斯麦不是很热衷于到海外扩张,他认为这是德国的地缘政治条件所决定的。 ************************************************************************************ 1815年拿破仑战败以后,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经济史学家称1815-1914年称为"英国霸权"(Pax Britannica Hegemony)时期。由于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当中的核心地位,1880年以后,主要工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 因为白银流出造成英国经济的通缩,英国当然不同意了。 实际上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从元代开始,到明代确立的白银 通货地位 毁于一旦。 元明清 三代积累的财富,大幅贬值。 ************************************************************************************   中国银矿不多,清朝末年赔给外国的大量银子,应该不是中国产的,应该是元到清初从对外贸易中获得。      银应该在元末明初开始才成为主要货币之一,汉代是铜钱和黄金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史记中没有白银的说法,陈平用的黄金贿赂敌方,西汉官员的俸禄用的是粮食,而不是流通货币,应该当时铜币量不够,所以只有用粮食作为官员工资发放。      唐宋时期白银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唐朝一直是以铜作为流通货币,北宋沈括(1031-1095)在1077年回答宋神宗关于市场流通货币不够之原因的时候,用的还是铜钱作用货币单位。可是在付战争赔款时,北宋倒是大部分用的银子,应该银子当时已经作为国际流通货币使用,并且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白银要比绢方便携带。      1004年,北宋和契的澶渊之盟,条件是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到1042年,又将岁银增加十万两,绢十万匹,1038年,北宋同夏战败,结果每年北宋给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      北宋960年建国,但从1004年就是建国44年后,就开始每年要白送出银子十万两,   34年后增加到每年送出十五万两,   再过四年(1042年)增加到每年二十五万两白银。   1141年,南宋政府向金称臣,每年岁贡25万两白银,绢25万匹,   1163年起,银绢各减半。   1207年,因为战败,岁贡增为30万,另外还送犒师银300万两。      1232年,金被元灭。这样算下来,从澶渊之盟到金被元灭,南北宋在218年间,一共向外国赠送了白银10万*34+15万*4+25万*65+30万*25+300万=3175万两白银,平均每年15万两左右,这些白白输出的银子,数量巨大,宋朝的人口应该在四五千万左右吧,相当于每年每300人要向外国白送一两白银,而 中国本来银矿就不丰富,大量的白银输出造成国内无法将白银作为流通货币。      1276年,元灭南宋。1368年明朝建立。元统治中国的时间前后就八十年,积累不起财富,到了明朝,中国开始继续积累财富。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注:日本的白银在东亚流通体系里面起了很大作用,日本镰仓幕府能够对抗 蒙古,不是偶然的。(神风的作用) 输出那么多白银,人家要换 宋朝东西的。 游牧民族要白银 日本的刀剑极为精美,还有武士阶层, 这都是需要大量的钱的 。 ************************************************************************************ 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都讲《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而不谈为什么采用“西班牙银元”而不是用“中国银两”的货币形式,那是因为早在鸦 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大量外国银元流入中国。“西班牙银元”质量好,人们爱用,故赔款用它作为货币单位,“中国银两”成色、重量不一 致,还要加换算,太费事。在这一被我们忽略的微观历史事实背后,隐含着深远广阔的“国际权力易手”。 中国 “废两改元” 都到好久好久以后了。 甲午战争以后,就是美西战争,西班牙彻底玩完了。 注:英、法、德 、俄罗斯都是用黄金,西班牙是用白银的。 加入苏联体系,人家让你用 货 换工业品,这是多大的便利啊。 实物货币情况下,你用 初级产品换工业品,换的多了,初级产品是要掉价的。 因为黄金不变的,一般是稳定的,产量增加不多,初级产品产出速度肯定快啊,肯定要掉价啊。 当然苏联的工业品也卖不出去 ,就像咱们的东西,无偿援助非洲一样。 所以朝鲜战争 打那一仗,打的太对了,不然的话,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要什么东西呢。 最后竟然把 B一29 轰炸机(图 4 )都搞来了,二战美国扔原子弹用的就是这款飞机。 苏联才不管呢,工业品有销路就行。
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我们表现出不可理喻?
热度 116 河蚌 2014-10-12 14:44
为什么涉及国家民族的争论最终会变成自说自话的争论,甚至变成不可理喻不讲道理只分地域的单向攻击。某些人觉得很受伤,但我要说,这只是因为你从来不是身在局中。 举一个历史上发生的极端例子。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此时日本开始向中国释放和谈的意向,而中国的亲日派也有所响应。当时陈嘉庚的言论则掷地有声,“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其实以某些人的观点来看,陈嘉庚的言论是极端霸道毫无道理的。38年,广州武汉已经失陷,中国丢失几乎所有的有影响力的大城市,随时有亡国危险,局面极为 艰难。此时,对方有和谈意向,如果中方应和,则在谈判过程中,中方可以讨价还价,即使谈判不成,不是也可以借谈判来争取缓冲的时间。所以,按照理性客观的想法,是继续战争还是开始和谈,这本来要应该仔细分析,看哪种选择对中华民族更为有利,对吧? 可是,再仔细分析一下,这样的想法对吗?抗战进行了1年多,各地军阀抛弃宿怨共同出兵抗日,甚至在战争中完全放弃了内战中保实力的想法,将视若生命的军队 填进了对日作战的无底洞中,而全国各地的军民,也是抛家舍业,宁死不当亡国奴(当然,当亡国奴也一大堆,但国府的基本面不就是靠这些不想当亡国奴的人)。 当无论中国的上层还是下层,都为了抗日已经将热血和家财都抛撒尽时,都已经满是国仇家恨之时,结果国府开始要和谈了,你让这些基本面怎么想,有没有炮灰的 感觉。你说打就打,说降就降,你把那些牺牲的人当什么了,他们凭什么牺牲,难道就是为了这些贵族的利益。 所以说,在1938年时,和谈不行,甚至分析和谈的利弊也不行,因为只要是分析和谈,就意味着给“和谈”以合理性,再往下走,就可能真的开始谈,然后就可能真的谈成了。贵族们交换了利益,而平民的血则成了贵族们利益的砝码。 我想,或许举完上面的例子,有人仍然会认为俺又在跑题。不管理不理解,俺只是想说,在中国,一旦涉及到国家统一的问题,那么就应该只谈统一与分裂的问题, 去谈论这个问题下的某个子论题,根本没有意义。因为这个子论题,根本不存在正确与否的意义。(单独就普选而言,由公民提名的真正普选肯定胜过由推委会提名 的鸟笼普选,哪个更好,大多数关注香港的人都清楚),对它的争论只会是干扰视听。 香港问题,首先就是统一与分裂的问题,抛开这个不谈,去谈香港人普选诉求的合理性,这本身就是抓着马蹄子说马嘴。要是香港占中的人都是爱国者,那么他们的普选请求肯定会有大批人拥护,要知道,当年,很多人就是希望以香港为先导,将中国导向民主之路。 ============================================================= 统一与分裂,民族冲突,碰到这种问题,为什么身在海外的人总是感觉到身在大陆的人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攻击性?就在于,这些事情,是海 外的人来说,已经是别人家的事情了,即使再爱国,中国对于你们已经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你们都已经身在局外,即使回到国内,遇到这些事情,你们也有退路。而 对于大陆的人,则是关系切身命运的事情,一旦来临,我们没有退路。 我们现在享受着和平的生活,有着幸福的家庭,看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努力上进。可是,我们都知道,就是60多年前,我们的父辈,他们降生时的世界,就与现在 完全不一样,战争离我们一点不遥远。而以我们的历史经验,我们知道和平不是永远甚至是短暂和脆弱的,所以,我们不能容忍别人拿某些可能影响我们命运的因素来作分析,因为我们不是白老鼠,我们不想当试验品。 PS:这个日志本来是帖中的回复,是对一位平时很谈得来的坛友发的一通感慨,文中多有激愤之语,甚至逻辑都有些不自洽了,对海外居住诸位坛友多有得罪,还请大家原谅河蚌的粗鲁无礼。在此向诸位表示歉意。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2014 次阅读|47 个评论
分享 什么叫成熟,你什么时候象钢铁一样坚硬的时候
热度 1 gordon 2014-10-8 02:09
@王自如ZEALER 又到后半夜了,测评的稿子根本写不下去... //@王自如ZEALER:罗老师,我想了一 宿。面对您,要说一点不紧张,那是假的,27号比我以为的重要的多。另外,跟大家道个歉,测评可能得停一停了。 ◆◆ //@罗永浩: 自如,单以个人而论,你可能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评测人了。虽然你还年轻,但自己做过的事,总是要有个担当。 ×××××××××××××××××××××××××××××××××××××××××××××××××××××××××××××××××××× 哈哈哈
3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ZT -- 李显龙总理接受美国具影响力的政治媒体“Politico”的专访 ... ...
热度 8 jerf71 2014-7-5 11:28
2014年07月02日联合早报 李显龙总理认为,中国并非全无言论自由的庞然专政体制,也试着避免用强权立足于国际社会,而美国也不是环球金融危机后一蹶不振的没落势力。 李显龙总理上周在访美期间接受当地具影响力的政治媒体“Politico”主编格拉瑟(Susan Glasser)的专访。 中国与美国双方须跨越不安及疑虑心态,修正对彼此的认知偏差。 李显龙总理认为,中国并非一个全无言论自由的庞然专政体制,也在试着避免用强权立足于国际社会,而美国也不是环球金融危机后一蹶不振的没落势力, 它了解不可能遏制中国的崛起。在此背景下,中美双方须在不同层级加强交流,促进了解。 李总理上周三在访美期间接受当地具影响力的政治媒体“Politico”的专访时,对这个被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作出评价。李总理上周四已结束对美国的六天工作访问。这篇专访刚于6月30日(美国时间)刊登。 根据总理新闻秘书提供给本地媒体的英文访谈记录,李总理形容, 中美关系相互依赖,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购买了许多美国政府债券;与此同时,美国是中国的科技和新概念来源,也是许多中国有为青年求学的目的地。 李总理说:“中美双边关系存在许多正面元素,当双方遇到困难,无论是(区域的)领土和海事纠纷、兑换率或人权问题,都须以不将这段关系导向错误方向的方法善加处理。” 从国际角度看,李总理认为, 中国一方面要捍卫他们视为合理的自身利益,但同时也了解到依靠强权而非其他国家的认同,长远将不利于中国和世界,因此在寻找平衡。 在进一步谈到中国内部发展形势时,李总理指出,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首的新领导层清楚知道中国所需推行的经济发展路线, 而对于社会与政治的改革,他们知道现状无法长久持续,但仍在摸索前进的方向。 中国其实是多元社会 总理坦言,尽管中国仍有一些言论禁忌,如共产党的统治、西藏和台湾的统独课题,也存在互联网受审查和‘中国防火墙’的政策,“但与十年甚至五年前相比,一个普通的中国市民现在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并享有更多发表观点和参与讨论的空间”。 “在许许多多课题上,中国其实非常开放,也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它并不是一些西方人有时所想象的、是个庞然专政的体制。这是不正确的。 ” 另一方面,李总理认为,中国和一些区域国家对美国的看法也可能存有偏差,低估了美国的实力。“许多人可能没有发现美国的韧性有多强。他们认为在环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已经日落西山,也预期新势力的崛起。 但我有机会时会告诉他们事实不然,美国是个深具韧性的国家,具有无穷的精力、创意和动力,而它必将触底回升。” 美国不会阻扰中国崛起 与此同时,总理指出, 在中国也存在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正尝试限制和阻挠其崛起,但他不认为美国会这么做,因为所有亚洲国家都要与中国合作,并把握中国提供的机会,与之共同繁荣。即使是美国,也与中国有许多联系。 “我想美国人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人会帮助你控制中国,而你无法独自行事。” 然而,李总理说,中美现阶段对彼此缺乏信心和信任,也存在认知偏差,而这是需要应对的问题。 “双方都存在不安及疑虑,或许中方比美方更甚。我们应该鼓励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流。” 除了由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中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习奥会”所推动的最高层联系,李总理说,中美也需要在政府的其他层级,包括军事方面加强互动。他以5月底刚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为例,提到这类平台可促进双方的沟通。 “不过,这不该只是唯一的平台,双方需要更多交流机会。”
64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百大最有影响力人物是个什么标准呢
热度 17 桃李不言 2014-5-2 20:59
TIME最新的百大最有影响力人物,中国的除了习老大,还有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俩马老大,再就是姚晨。前三个好理解,姚大嘴就靠微薄粉丝多,整个ARTIST类别里就她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入选的还有Jason Collins,也就一角色球员,就因为是头一个出柜的职业球员就入选了。乌拉圭总统,有人知道他是谁吗?因为大麻合法化而入选。 影响力这东西有量化的指标可以计算比较吗?反正我觉得在相应领域内比这几位有影响力的太多了。
76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看新书了 - 《影响力》
热度 6 PenPen 2012-6-11 17:27
这周的目标:看完罗伯特·B. 西奥迪尼的《影响力》 Fighting!!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05576/
个人分类: 读书|956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1 01:55 , Processed in 0.03700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