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增长率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创十一年新高!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指标(转) ... ... ... ... ... ...
gordon 2017-1-21 08:55
四季度GDP6.8%略超市场一致预期,但数据匹配。四季度GDP6.8%,超出6.7%的市场一致预期。但市场没有料到6.8%,并非是认为数据环比会变差,而主要是基于GDP的低弹性。从相关数据上来看,6.8%的增速基本上是匹配的。 四季度发电量是8.7%,高于三季度的8.4%和二季度的1.7%。 四季度出口是-5.2%,高于三季度的-7%和二季度的-6.4%。 四季度消费是10.6%,高于三季度的10.5%和二季度的10.2%。 四季度投资是7.98%,高于三季度的7.08%,略低于二季度的8.08%。 四季度制造业投资是6.8%,高于三季度的3.0%和二季度的1.7%。 我 们属于市场上的“看高名义GDP派”,但9.9%的名义增速同样超预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指标是名义GDP,前三季度的名义GDP分别为7.1、 7.3、7.8,我们本来预计四季度将在8%以上,但实际上到了9.9%。与此对应,四个季度的平减指数分别为0.4、0.5、0.7、1.2。 企业利润和利率本质上是名义GDP决定。如此高的名义GDP之下,我们不难理解无风险利率压力之大。如我们在前期报告中一再指出的,对于利率,我们要从名义增速、中美利差两个角度去理解其变化的实质,不可对重回低利率有过多期望。 不 过最值得关注的指标不是GDP,而是重回11年来高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2016年人口出生率是过去15年来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过去11年以来最高。这意味着全面二胎 政策正在起作用。 人口周期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 。1980-1987年的生育高峰是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唯一的一波生育潮。80-87年出生 人群在15-20岁的时期是中国出口最好的阶段,在25-28岁的时期是中国房地产最好的阶段。在这一波人口红利释放完毕后,经济就逐渐面临显著的下行压 力。 2016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回升显示全面二胎政策正在发挥影响。我们估计2016年数据只是一个开始,二胎是一个社会化现象,从2016年初放开到真正产生影响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目前产科医院的高建档率还没转化为人口数据,2017年这一过程将继续升温。 这 波人口周期的中长期红利(大规模)可能要到2030年之后 。但短期红利(小规模)依然可以对当期经济有一定贡献。 我们并不认为全面二胎所带来的生育率回升 对当前阶段经济趋势增长率有显著的影响 。如果从2016年开始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一个缓步回升,按照以往经验,这波人口周期的中长期红利(大规模)可能要到 2030年之后。但短期红利(小规模)依然可以对当期经济有一定贡献,比如对母婴、食品、玩具、医疗、汽车、教育等行业均会构成直接的影响。 理论上说,基于这样一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基于中国潜在增长率的资产价格计算就应该有一个对中长期预期项的 修正 。 *********************************************************************** gordon注: 因为中国政府力量太强,所以有些事情不能说。 考核指标这个东西, 如果要是知道用什么单一因素考核,肯定会改这个东西 。( 全世界都是如此 ) 所以,不愿意说。 注:做为一个保守主义者,积极不干预者,对大政府非常讨厌。 *********************************************************************** 解放后 自然增长率 直线上升,疫苗青霉素功不可没 原来收成里给地主给高利贷给土匪给地痞拿走的部分都给娃吃了 (也不是,国家管这个事了, 效率提升了;把市场经济里的中介给干掉了 ) 注:张嘉傲 也搞过这个,搞不了。 *********************************************************************** 实际上并不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应该说是“风险越大,要求收益越高”。 这里的收益应该指的是投资人期望的收益,或者说要求的收益。 国家是地主,发动 贷款、种子、农技站 “国家主义农业” —— 大生产,比大地主还厉害。 *********************************************************************** 按道理,社会基础是出不了这东西的,上了一绳。 直接就导致人口过剩了,到处打仗。 注:不怕打仗,越打仗,经济负担越轻。 法国大革命,法国的人口从哪儿来的 。
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未来预测登记簿
higer 2016-8-27 14:25
通过正确的事实(数据)和合理的逻辑(推理、判断)去预测未来,见证自己不断成长。 一、中国三季度经济增长率; 未预测,实际情况是{ 2016年3季度GDP增长6.7%国民经济稳中提质 } 二、第一个一百年能否实现小康水平? 首先,一定能实现。按照之前推算,十三五(2016-2020)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翻番推算GDP年均增速为6.5%。 中国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即: 在 中国共产党 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即2021年) ,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 目标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2049年)。从2016年到2021年共6年: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当前(2017年1月21日记录)得出2016GDP增长率为6.7%。 为保证GDP年均增速为6.5%,则未来几年走势可能是:6.5%, 6.3%,6.4% ,6.5%,6.7%(V型反转),或者6.5%, 6.5%,6.5% ,6.5%,6.5%(典型的L型)。因此重点在18,19年。 三、ABC在五年内的利润增长及工资增长(使用gdp增长率预测); 四、职业发展途径预测:三年内35之前在ABC组内无法获得岗位上的晋升; 五、中国下半年CPI变化情况。 根据http://finance.qq.com/a/20160827/002048.htm?pgv_ref=aio2015ptlang=2052 发改委:食品价格单月涨6% 困难人群可领补贴 分析,可能是为后期CPI上涨做好准备工作。 小步预测(20160908):8月份CPI持平或温和上涨。 理由——物价感觉略微上升,房价持续上涨导致租金上涨并影响一些列商品价格 验证:预测错误。20160909公布8月CPI,上涨1.3%,而上月为1.8%。预测错误原因在于:房租传导至物价上有滞后性。PPI收窄,经济向好。 继续: 20161014: 2016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PPI同比终于由负转正,CPI同比也持续增长,可见经济企稳信号不断加强; 20161109: 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多家机构预测,由于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10月份CPI同比涨幅有望重返“2时代”。预计未来CPI同比涨幅在略高于2%左右波动,整体小幅上涨。 经济企稳信号越来越强 12月09日记录 =》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6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3%;PPI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3.3%。 点评:数据显示,经济持续企稳! 六、长阳地区shokai在2016年底将突破4。 1、前期(2016.5月份左右)成交价格在3.3左右; 2、近期(2016年7月份左右)有3.8挂单; 3、近期(2016年8月底)有高价房源带看记录; 4、2016年9月小区房价已跳涨至4以上 至此,预测成功! 后续 5、2017年1月21日记录: 2016年9月:38178/m2 2016年10月:40200/m2 2016年11月:41275/m2 2016年12月:43036/m2 2017年1月:44643/m2 七、中国经济不会那么快触底,至少在2016年不会。 条件1、高投资触底( 基础设施、房地产、出口 ):7月份央行金融数据显示,资金全部进入楼市,经济仍然需要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托底,这两部分仍然将占用大量资金 条件2、去产能到位:根据钢铁、水泥、煤炭的产能数据,2015年的产能将需要两年左右(2016 2017)的时间进行消化,所以去产能到2017年才能取得阶段性效果 条件3、新动力形成:互联网+,信息化等一直都在发生作用,只不过是这两年提的比较多而已,也就是说它并不是新动力,或者说结合还不够深入;另外,未来的新能源也是一个方向。但至少目前2016不会产生明显作用 综上,触底的条件不具备,所以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才有所改观。 20170102:2016已经过去,关注年底数据。 1)20160102: 2016年12月, 制造业 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54.5%,分别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但二者均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且都为2016年内次高点 八、骗局预测: 详情:带老妈去积水潭医院检查颈椎,中间去吃早餐路上碰见卖松仁的,见有妇挑选,在我们到之后开始称量并讨价后付款。刚开始问多少一斤,对方说20,后将20与30混合称量3斤,最后要价600,原来说是20一两。由于已尝试了几颗(上当),并且已经混合(上当),最后各种顾虑下只要了一斤,乖乖付款200结束。 事后细细想来,猜测该妇女为同伙骗子,于是返回观察,果不其然,继续在那儿挑选等待下一个顾客上当。 所以此次预测成功!但是,脑子不够灵活,且比较担心,理应在刚开始就识破骗局。 九、直播行业在2017年将进行洗牌,以有效内容为主打的直播平台或直播号将胜出,理由如下: 直播行业没有较好的赢利模式,目前只靠打赏(虚拟礼物)进行营收,且当前直播平台太多,竞争非常激烈。在时间久后,将出现审美疲劳,个人觉得小别胜新欢的感觉最好,因此赢利不持续。而如果包含丰富的内容,且相对传统优酷媒体具有更好的互动性,通过内容上的合作更具赢利可能。 十、未来中国楼市走势判断:楼市坚挺到今年年底,造成6.5以上的GDP增长。在2017年上半年出现物价上行,将导致央行被动加息。 【推演】加息后,房贷支出增加,对消费进一步形成挤压。而工资水平与实体经济好坏密切相关,所以在国内这个角度是死局。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坚持走出去,加大一带一路建设。但是这对于大型企业有利,中小企业将生活艰难。解决的办法要么是IPO,要么是成立科技型风投型银行,在风险和收益对等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的金融行为,从上到下,从大到小激活市场活力。 注:长江商业评论订阅号文章提到任志强的言论解答了我的困惑,如果破解这个死局,“因为房地产是和民生联系最密切的,它联系到的产业链非常长。但是如果其他方面开放,比如允许民间投资去开采石油,也允许石油投资,经济立即就上来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不就是因为市场开放吗?中国发展不了,是因为不开放。制度不开放,资源也不开放,比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哪个开放了?假定其他领域都开放了,还用依赖房地产吗?现在只有房地产开发了,只能靠它。” 所以某些关键领域,特别是资源领域的开放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二春。 【分析】鉴于目前高杠杆造成近期楼市疯涨,且中央政府不作为,与前期股市暴涨暴跌如出一辙。说明,有恶意者以去库存之名义炒热房地产来敛财,就如同2015股市有人借助改革的概念不断加杠杆从股市牟取暴利一样。而目前中央高层至今没有明确的表达(截止20160922),可见内部有不一致的声音或者有纵容的嫌疑,结合xi唱红li股灾的两种务虚做法,谁都不会在这个季度去去杠杆。也就是说即便到年底还有3个月,但是为了保住6.5的增长底线,为了表面的数字上的好看,只能任由此轮楼市暴涨,且为了维持这个暴涨,还需要继续放水,磕了药怎么能停?。然而国家还要继续,党的执政还要继续,还有两个百年计划需要实现,所以此趋势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至于具体的时点我觉得还要看去产能的效果,否则将没有新的增长点来承接楼市的降杠杆,是明年初还是什么时候也要看通胀水平。 十一、2017年A股好转,IPO逐步扩大规模,新三板容量继续放量 十二、风投型银行或子公司纷纷成立(20160922预测) 2016年5月11日,银监会网站消息称,近日银监会牵头召开了投贷联动试点工作的启动会。 此前,4月20日,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 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并公布了第一批试点名单。试点区域分别是北京 中关村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银行10家,包括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恒丰银行、 北京银行 、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汉口银行、西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 在这份三部委联合下发的投贷联动试点《指导意见》中,试点方案突破了《商业银行法》第43条,关于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不能直接持有非金融企业股权的规定。 20160923试点能否扩大,继续观察? 十三、资产证券化及不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处理市场变热(20160922) 十四、银行的收益短期无法改观,在维持几年低速增长后将逐步恢复(20160922) 十五、部分关键资源领域将出现开放趋势(20160923)。 十六、10月份全国大范围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事实),预测后期将有新的政策托底经济(20161010) 最近,除了北上,很多城市也出台了楼市调控政策,之前本来预判房价要上涨至明年上半年以完成今年的经济目标,同时等待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没想到,楼市的疯狂还是刺激了中央的敏感神经,赶在传统“金九银十”的国庆黄金期前密集出台调控手段,楼市风向可能发生变化。但是2016还剩下不到3个月,GDP的6.5的增长是否能保持?相信中央内部已经进行过仔细深入的摸底调研才敢这样做,而且也有手段接替房地产投资来托底2016的经济增长。这不,今天看到了新闻【 发改委第七批专项建设债重启 此前已放缓 】,里面描述到“ 今年8月发改委对专项建设债的实施效果进行调研摸底,并已于9月底下发新的执行方案; ”时间点吻合的也太巧了。注:2015年9月【 国家发改委:首批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设立专项建设基金投放到位 】。虽然是今天预测,但是今天同时也印证了这个预测。 任务: 9月份经济数据还未出台,预计GDP数据相对乐观,CPI开始反弹,新开工数据表现尚好。 ( 20161014: 2016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PPI同比终于由负转正,CPI同比也持续增长,可见经济企稳信号不断加强;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23037亿元,增长22.7%,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 ( 20161017: 人民币在10月份入篮后开始大幅贬值。人民币贬值可对出口带来好处 任务:关注10月底或年底外贸出口数据是否有相应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 )( 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在压力中开局,一季度出口、进口“双降”,进入二季度后情况略有改善,当季出口增速由负转为微增0.6%,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则分别增长1.1%、0.4%和2.1%。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认为,尽管前三季度外贸绝对规模同比仍为下降1.9%,但底部企稳迹象明显。 评:外贸数据企稳,且出口变化不明显,相对进口更是如此,因为不足以证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产生显著影响。 ) 中国11月进出口数据双双大超预期 11月数据再次验证了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影响!预测成功!!! 2017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远超预期,实现开门红。 十七、万科17年3月份董事会改选,王石将被罢免(2016年12月3日预测): 理由: 宝能方面五次举牌耗资440亿,恒大现耗资已达362.73亿。据深交所披露最新大宗交易数据,11月29日下午,恒大通过3笔巨额成交再次吃进万科A 4.4亿股,约占万科总股本的3.99%,成交价格为27.5元,较当日收盘溢价逾5%,累计成交金额高达121亿元。简单来说,恒大增持万科的成本与宝能增持之时已不可同日而语。认可万科的投资价值,只想安安静静做个财务投资者的说法恐怕再难以令人信服。 宝能的姚振华,恒大的许家印,都是做实业起家的圈中大佬,在商言商,怎可能不计成本做买卖? 众所周知,万科本届董事会至明年3月结束,改选在即。恒大自今年8月开始买入万科,而万科公司章程规定,万科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名单由上届董事会或连续180个交易日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发行在外有表决权股份总数3%以上的股东提出。根据累计投票制算法,万科下一届董事会拟选11名董事中,为保证一名候选人当选,恒大所需最低持股比重应该在8.34%以上;保证两名候选人当选,所需最低持股比重则应该在16.67%以上。恒大目前14.07%的持股比例离16.67%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十八、宝能更多是作为财务投资人的角色进入万科,将于12月底逐步出售持有的万科股票,而这部分股票将落入恒大的口袋。同时宝能将在17年董事会上罢免王石。(2016年12月3日预测) 理由:证监会保监会纷纷对险资加杠杆的激进投资行为进行警告(http://finance.qq.com/a/20161203/016574.htm http://finance.qq.com/a/20161203/015919.htm ),这其实就是指的宝能。 宝能持股25.4%为第一大股东,最后一次买入是在7月份,目前还在锁定期不能卖。 宝能作为一家保险企业,不会有收购万科的意愿,因此最多是作为财务投资,但是又为了避免过长的禁售期,因此才宣城自己是“ 战略财务投资人 ”。鉴于此,宝能需要对监管部门的态度做出一定的表示,另外,也是其回笼资金的需要。除此之外,还能对恒大做一个顺水人情,将恒大推向第一股东的宝座。 保监会即将发布一致行动人规则 20161213: “。。。 收购资金应当使用自有资金。此外,通知规定,禁止保险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 ”说明两个问题:目前万科几大股东里宝能和安邦保险如果不是自有资金(必然不是自有资金),则不能进行收购;宝能或安邦均不能与恒大或华润等成为一致行动人。由此继续推断,宝能只能作为财务投资万科,且最后只能逐步卖出股票,成全恒大。 20161219:通过各种新闻,结合最近看的“显微镜下的政治生态——大明万历初年的徽州丝绢案纷争”,可以看出,政治权利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因此这次的宝万事件最后的结果可能也是一个调停之后的结果:宝能卖出股票,获得较大收益,不然不论是对万科市值还是对宝能背后的资产都是一种保护;万科保住管理层,万科品牌和文化得以留存;恒大取得股东席位;华润和安邦继续坐山观虎斗。那么宝能卖出的资金谁还有实力接盘?谁还会在这么高位去接盘?除了恒大,别无他家。 十九、延迟退休方案将出台:男65,女60(20161218预测): 理由:1、劳动力矛盾突出,6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幅增加;2、中国平均寿命大幅增长,及身体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具备在当前或其他工作岗位再工作几年的能力。
个人分类: 自我|2 个评论
分享 明年经济增长率肯定大涨 (立此存照)
热度 2 gordon 2015-6-20 22:13
利益相关: 我不炒股的 2001年到2010年,中美的增长率比较,美国是(%):3.2、3.4、4.7、6.6、6.3、7.9、4.9、2.2、-1.7、3.8;而中国 的则是(%):10.5、9.7、12.9、17.7、15.7、17.0、22.9、18.1、8.6、16.7,本世纪是中国快速增长超越西方的十 年,而现在的7%的增长率确实是不高的,但体量已经足够巨大,要看相对增长率。 现在就相当于2006年的股市。 *************************************************************************** 摘自: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7155-1-1.html 贤者经验: 我为什么不碰股票 98年开始玩股票,见证过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现在,我手上只保留了一只股票,而且持有7年了。也不打算卖出,这就是我留给我儿子的教育基金吧。 周边很多朋友在这一轮行情中赚了钱,也都问我为什么不玩,我的回答都一样,不想破坏心态。 我现在的工作状态,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我没有精力可以分配到股票上去。 更重要的是,这种快钱如果赚的顺手了,恐怕就很难再有心态去老老实实靠劳动赚钱了。但是行情却不是常有的。到那时,我将凭什么立足江湖呢? 我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象我在以前的一个帖子里说过的老板娘,就是因为放高利贷赚钱赚的失去理智,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一块。但是当高利贷的资金链条崩断了,她才发现不仅高利贷赔了钱,自己的主营业务由于2年来疏于管理,业务下滑的一塌糊涂。自己的根据地都没了。 我所处城市一家上市公司,业绩平平,但是也算稳步发展。 在这一波行情中,居然涨了10倍。 手法拙劣且非常明显,老板在证券市场自编自导的闹剧。 但是,通过这个过程,这个老板在半年赚到的钱等于他公司5年的净利润都不止。 昨天,该老板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而公司这一段时间的利润率下滑了一半。 中国的股市目前具有明显的赌场特点。 我没有自信可以赌赢。所以干脆不玩了。 *************************************************************************** 当年啊, 任正非也碰见过这个问题 ,好像是万科啊,谁,上市 (找一下华为的资料,应该有,好久以前看的,忘了) 初步判断,明年经济增长率肯定大涨 原因在哪儿呢,我问了一下身边的人,我去,都挣的盆满钵满 这些有钱人干嘛,拿着钱干嘛 人总要找点事做嘛(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所以我估计明年经济会好, 很可能不是小好,是大好 。
8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三月明媚之忙总回归
香盈袖 2015-3-23 10:43
http://www.douban.com/group/542139/ 最后,贴一篇忙总的新作《新常态》(因内容敏感,已被豆瓣删除): 2012年底,我公司总经理新官上任,但是当年业绩就严重下滑,增长率不靠统计数据技术处理,都不好意思见人,就找了一帮智囊商量对策,七嘴八舌一番后,大家的发言都不到点子上,总经理都不满意,十分气闷,这时一位智囊眼珠一转,概然说道:业绩不好,就是中层干部的错,他们不认真履行职责,还偷鸡摸狗,磨洋工,故意设置障碍,打击阻碍基层员工努力工作积极性,占着茅坑不拉屎,而且还到处设置雁过拔毛关卡,占员工便宜,员工都不敢工作.......,以下省略几百字。 总经理一听,觉得这个分析最靠谱,精神不由得一振,说道:那怎么办?智囊轻轻一笑,把手一摆:流程重组足矣。 总经理一听,大喜:如此正好,流程重组是美国人发明的东东,相比是极好的。 另外几个智囊,在旁边冷眼旁观,心中冷笑:这位喜欢讲英语的总经理难道不知道流程重组又有一个别名叫“大火上房跳烟囱”么?九死一生的玩意也敢碰?不过也不说破,淡淡一笑:总经理高明,业绩大幅增长可期了。 总经理立即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定下流程重组目标:最迟在2017年年初,将公司目前的近2000项审批事项减少三分之一。 在总经理监督下,流程重组推进得出奇地快,几乎以每两个月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的密集节奏推动,到2014年底,就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 可是他不知道企业运转靠的就是流程,把流程取消掉,企业就无法运转了。 总经理还专门邀请第三方机构来对流程重组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然后总经理继续意气风发,又喊出:员工都创业,员工都创新的口号,要借流程重组的东风,在全公司掀起人人创业、基层创业的新浪潮,形成员工都创业,员工都创新的新态势,激励全公司员工创业的积极性,实现公司业绩跨越。 但是很不幸,人算不如天算,2014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数据与上年同期相比,有29个分公司增速出现回落。辽宁、安徽、天津、吉林、新疆5个分公司的上半年业绩增速比一季度还要低,说明他们的业绩在加速下滑。而黑龙江分公司增速在全国持续垫底;倒数第二的是山西分公司;宁夏、内蒙古分公司分别排名倒数第五和第六。这些分公司的业务都是公司业绩的支柱,因为他们提供公司原材物料。而钢铁、煤炭、化工、纺织等事业部大量子公司破产倒闭和一批人跑路的情况在不断增加。 总经理当时判断是:这是改革的阵痛,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在某次会议上,总经理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不慌张,主动作为,没有病急乱投医,没有乱放水,而是强力推进流程重组,大力调整公司业务结构,着力改善公司员工福利。 但是到2014年下半年,业绩继续下滑,总经理开始慌了,2014年国庆节过后,面对各分公司几乎腰斩的业绩数据,公司总部提出了投资“七大工程包”,总计包括了420多个铁公基项目,总计达到了4万亿规模(又称4万亿2.0)。 但是现实是悲惨的,2015年年初,总经理在公司工作会议上说:公司2014年密集启动的一批重大工程,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投资完成率虽然达到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50%左右;全公司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项目批了,资金下了,土地供了,为什么工程上不去,要从精神状态、作风行为上找原因。并警告说: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工资不干事,消极怠工,磨洋工,也是一种腐败。该负的责任不负,该干的事情不干,不符合与公司保持一致的要求,不符合公司手册的要求。要:勤政有为,推动重大决策落实。要:对消极怠工和磨洋工要严肃问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有作为。对因执行不力、政策落不了地,导致公司业绩指标不能完成,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要:该处分的处分,该撤职的撤职。 当然出现上述问题显然是中层干部消极怠工和磨洋工导致的。不过中层干部的看法完全不同,他们说:不要我们管事情,搞流程重组,我们就听话不管事情。但是业绩不好了,又来怪我们不管事情。哪里来的傻逼。 总经理完全缺乏基层管理经验,他不知道基层员工并不会自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必须有中层干部带领、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协调,才能有序前进,才能努力工作。没有中层干部努力,基层就是一盘散沙,是一群朝八个方向飞奔的疯牛,是不可能有任何业绩的,只是一个混沌的符合布朗运动模型的不均匀分子团。 每一个老企业的工作流程,都是经过很多腥风血雨,流血流汗换来的,都是前人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的总结,一味否定,只能是自乱阵脚。 总经理这种辱骂,导致中层干部更寒心:朝令夕改,无所适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走一半路又倒回来。 所以现在公司中层干部磨洋工,消极怠工才是新常态。
0 个评论
分享 [转贴]新常态
热度 2 罗阿宝 2015-3-5 10:32
作者:文小芒 wxmang 发表时间:2015-03-05 09:22:35 2012年底, 我公司总经理新官上任,但是当年业绩就严重下滑,增长率不靠统计数据技术处理,都不好意思见人,就找了一帮智囊商量对策,七嘴八舌 一番后,大家的发言都不到点子上,总经理都不满意,十分气闷,这时一位智囊眼珠一转,概然说道:业绩不好,就是中层干部的错,他们不认真履行职责,还偷鸡 摸狗,磨洋工,故意设置障碍,打击阻碍基层员工努力工作积极性,占着茅坑不拉屎,而且还到处设置雁过拔毛关卡,占员工便宜,员工都不敢工 作.......,以下省略几百字。 总经理一听,觉得这个分析最靠谱,精神不由得一振,说道:那怎么办?智囊轻轻一笑,把手一摆:流程重组足矣。 总经理一听,大喜:如此正好,流程重组是美国人发明的东东,相比是极好的。 另外几个智囊,在旁边冷眼旁观,心中冷笑:这位喜欢讲英语的总经理难道不知道流程重组又有一个别名叫“大火上房跳烟囱”么?九死一生的玩意也敢碰?不过也不说破,淡淡一笑:总经理高明,业绩大幅增长可期了。 总经理立即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定下流程重组目标:最迟在2017年年初,将公司目前的近2000项审批事项减少三分之一。 在总经理监督下,流程重组推进得出奇地快,几乎以每两个月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的密集节奏推动,到2014年底,就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 可是他不知道企业运转靠的就是流程,把流程取消掉,企业就无法运转了。 总经理还专门邀请第三方机构来对流程重组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然后总经理继续意气风发,又喊出:员工都创业,员工都创新的口号,要借流程重组的东风,在全公司掀起人人创业、基层创业的新浪潮,形成员工都创业,员工都创新的新态势,激励全公司员工创业的积极性,实现公司业绩跨越。 但是很不幸,人算不如天算,2014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数据与上年同期相比,有29个分公司增速出现回落。辽宁、安徽、天津、吉林、新疆5个分公司 的上半年业绩增速比一季度还要低,说明他们的业绩在加速下滑。而黑龙江分公司增速在全国持续垫底;倒数第二的是山西分公司;宁夏、内蒙古分公司分别排名倒 数第五和第六。这些分公司的业务都是公司业绩的支柱,因为他们提供公司原材物料。而钢铁、煤炭、化工、纺织等事业部大量子公司破产倒闭和一批人跑路的情况 在不断增加。 总经理当时判断是:这是改革的阵痛,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在某次会议上,总经理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不慌张,主动作为,没有病急乱投医,没有乱放水,而是强力推进流程重组,大力调整公司业务结构,着力改善公司员工福利。 但是到2014年下半年,业绩继续下滑,总经理开始慌了,2014年国庆节过后,面对各分公司几乎腰斩的业绩数据,公司总部提出了投资“七大工程包”,总计包括了420多个铁公基项目,总计达到了4万亿规模(又称4万亿2.0)。 但是现实是悲惨的,2015年年初,总经理在公司工作会议上说:公司2014年密集启动的一批重大工程,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投资完成率虽然达到 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50%左右;全公司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 项目批了,资金下了,土地供了,为什么工程上不去,要从精神状态、作风行为上找原因。并警告说: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工资不干事,消极怠工,磨洋工,也是 一种腐败。该负的责任不负,该干的事情不干,不符合与公司保持一致的要求,不符合公司手册的要求。要:勤政有为,推动重大决策落实。要:对消极怠工和磨洋 工要严肃问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有作为。对因执行不力、政策落不了地,导致公司业绩指标不能完成,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要:该处分的处 分,该撤职的撤职。 当然出现上述问题显然是中层干部消极怠工和磨洋工导致的。不过中层干部的看法完全不同,他们说:不要我们管事情,搞流程重组,我们就听话不管事情。但是业绩不好了,又来怪我们不管事情。哪里来的傻逼。 总经理完全缺乏基层管理经验,他不知道基层员工并不会自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必须有中层干部带领、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协调,才能有序前进,才 能努力工作。没有中层干部努力,基层就是一盘散沙,是一群朝八个方向飞奔的疯牛,是不可能有任何业绩的,只是一个混沌的符合布朗运动模型的不均匀分子团。 每一个老企业的工作流程,都是经过很多腥风血雨,流血流汗换来的,都是前人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的总结,一味否定,只能是自乱阵脚。 总经理这种辱骂,导致中层干部更寒心:朝令夕改,无所适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走一半路又倒回来。 所以现在公司中层干部磨洋工,消极怠工才是新常态。 注:本文已经作者授权转贴,欢迎个人非商业性质的转贴,转贴时请注明作者是 文小芒(wxmang),但媒体未经作者允许谢绝转载。
个人分类: 闲聊|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住欧洲的同学们有福了:睡着睡着,就富裕了。
热度 38 寞洑 2014-8-18 10:25
住欧洲的同学们有福了:睡着睡着,就富裕了。
欧洲即将采取GDP新算法,虽然对少数国家影响不大,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受到正面影响,下图为新算法下GDP增长率,比原增长率高出多少比率的估算图。以德国为例,德国的GDP增长率比原值高出约3%,人均GDP将高出1000欧元左右。 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购买武器系统将记入GDP。1000欧,买个M16绰绰有余。也就是说,不久的将来,欧洲人民将变得更加富有,因为她们都背上了一支崭新的步枪。
95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2011年全年澳门经济数据
热度 4 wolfsquare 2012-7-18 04:02
2011年全年澳门生产总值为2,921亿元(澳门元,下同),实质增长率为20.7%;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531,723元(约66,311美元)。 博彩服务出口增加34.6%、旅客总消费上升7.2%,私人消费支出10.2%,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增加9.4%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本地生产总值-当年价格(亿澳门元) 1,451.4 1,662.4 1,701.6 2,262.2 2,920.9 实质增长率(%) 14.4 3.3 1.7 27.0 20.7 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当年价格(澳门元) 278,648 307,861 317,557 421,312 531,723 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率(%) 9.3 -0.3 2.5 26.8 18.0
个人分类: 资料|75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
热度 27 晨枫 2012-4-11 08:43
BBC亚洲经济新闻采访亚洲开发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李汉永(音译),李在说了一通不咸不淡的话后,预测今年亚洲(估计只包括东亚和东南亚)的增长率为7%以上。接下来BBC问: “温家宝说中国今年增长目标为7.5%,你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会多少?” 李一直铁板着脸,这是微微一笑: “中国今年经济增长会在8到9%之间。” TNND,这世界上就从来没有听说过政府明确调低增长预期后,外国银行反而给加码的。没有天理了!
83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4 17:14 , Processed in 0.03276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