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充电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糊涂事两件
热度 35 jellobean 2016-5-9 22:25
昨天想做绿豆糕。把绿豆放入电高压锅里压上。过一会儿听到噗噗噗的声音,走进一看设的高压可忘了把闸门放到高压位上,汤都给压得潽出了了。赶紧断电,可又不敢动高压锅任它潽得一台子。然后收拾了好半天 抓起电话一看快没电了,赶紧插上充电。可到了晚上收拾的时候一看还是要充电显示。原来用充电器A插了电源,可用充电器B插了手机
501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双十一战报
热度 18 tonyxu 2013-11-11 14:23
1、羽绒服两件,鸭鸭,折后368;冬天就要来了么。 2、保鲜盒6个,乐扣乐扣2.5L*3+3.7L*3,折后共114;过些天要杀猪了嘿嘿; 3、工具3小件,46;带放大镜的焊接架+充磁消磁器+元器件盒,总会有些东西要修理的; 4、18650三洋电池+充电器1套,69。 一共507元搞定。 另外,帮同事下了两单: 1、老周,给他LP买羽绒服一件,668元,鸭鸭;人家是真心疼老婆啊。 2、老孙,给他的破车换四个轮胎,1024,马牌。我每次看见他的车都想蹬两脚,太破了。 以上都是在京东下单。
个人分类: 流水账|89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只拔下充电器电源情况下电池是否会向充电器放电
热度 15 code_abc 2012-4-3 22:07
在微博上看到松鼠会 ” 奥卡姆剃刀 ” 的实验以及后续的争论,感到在微博实在不是一个好的科普环境,也不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好环境。当把这么一个简单实验和方粉韩粉联系起来之后,一切事情都复杂化了。由于我觉得奥卡姆剃刀(以下简称剃刀)的实验设计有问题,所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简单实验,以下我把两个试验过程写下来,相信这里有比较好的讨论氛围。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剃刀的实验,他的实验检测的是充电器直接连手机的充电环境,当拔下充电器电源的时候,他用示波器检测到手机和充电器之间的接口无电压也无电流,因此得出结论——拔下充电器电源电池不会向充电器反向放电。 然而我觉得在测试设计上,剃刀的方法有瑕疵。他测的是手机直充的环境,而实际情况是,使用手机直充的人大多会直接拔下充电器连接在手机上的接头,而不是费事去拔插座上的充电器。这种时候无须担心手机内的电池对充电器的放电,因为物理上已经隔离了。更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座充的环境,即把电池抽出来放在专用充电器上的情况。使用座充的人有可能拔下充电器而把电池留在充电座上,尤其是有两块电池且座充是专用型号的情况,这个时候电池有可能在充电器断电的时候向充电器反向放电。 专用的座充型号很多,测量一个也不具备代表性。不过我还是自己做了一下实验,用的就是一块杂牌的万用表,电流最小量程是 1mA ,最小刻度是 20uA 。我的方法是,拔下充电器电源。先测量充电端开路下的直流电阻,得到的数据是 18K 。然后接上电池测量放电电流,不过我没用手机电池,原因是电池和充电器配合太好没法插入测量电流的引线。所以我用的是一个 3.2V 的磷酸铁锂电池,用单节电池卡来模拟手机电池。而我的手机电池是 3.6V ,所以我觉得这个模拟还算靠谱。测量结果是有放电电流,大小是 100uA 。 100uA 不算大, 10 小时才放掉 1mAh ,对于一块 1000mAh 容量的电池来说,放着一整天也不过损失千分之二左右的容量,可以忽略。需要注意的是锂离子电池本身是有内部放电现象的,即使不使用,充满电的情况下放置 28 天典型损耗是 减少 4% 容量 。这个损耗和放在充电器上效果差不多。所以我才说可以忽略。 对比两个实验设计:剃刀实验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手机内部的充电电路。大部分手机直充的充电器现在只是提供一个 5V 的电源供给手机的 USB 接口,需要经过内部充电电路再和电池连接。这个所谓的“充电器”严格来说只是充电器的电源而不是充电器。因此实验测量的对象有误。而内部充电电路基本隔断了电池到外部电源的连接,这样测不到放电并不表示电池不会向充电器放电。 那么为什么电池会向充电器反向放电呢?主要原因是锂电池的充电要求比较严格,锂离子电池要求最终电压的误差不超过 1% 。误差 1% 最终容量可以差别 8% ,而且有过充的危险。所以充电电路都有电压检测回路,这个检测回路是直接接在电池两端的,因此会消耗一小部分电流。当充电器断电时就轮到电池为其供电了。 整个争论起源于某人喷剃刀使用示波器是装 X 。虽然我也认为剃刀用示波器干活有此嫌疑,不过我觉得后续争论基本都偏了,包括剃刀自己辩护的说法。我承认高级示波器测量精度高于普通的万用表。不过在这个实验条件下我认为万用表的确足够了,因为试验允许的误差远大于万用表的误差。原因是如果放电电流小到万用表都测不到。那么被测电流应该远小于 20uA ,已经和电池自放电差不多了,在这个基础上足以给出正确的结论。
个人分类: 轻科普|840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5 09:18 , Processed in 0.01990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