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技术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技术员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十二)
热度 1 gordon 2017-5-15 13:48
实际上,大多数人不是干 “探究性工作”的 要想划定一条分界线,以区分“真正”搞研究的科学家和照葫芦画瓢地进行科学操作的工作人员,这不但是不容易,而且往往是不必要的。比如说,一位供职于某座管理良好的大型游泳池的雇员,他所承担的工作是检查水的氢离子浓度,并监测细菌的繁殖情况。如果说他就是位科学家,怕是有人要嗤之以鼻,嘘他“靠边站”的吧。 且慢!只要干的工作本身就是科学家应该做的事情,干的人就称得上是科学家。如果这位游泳池管理员既有头脑又有抱负,他就会去坐图书馆,去上夜校,在原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细菌学和医用真菌学知识。这样,他一定会认识到,既然温暖的池水使得游泳池成为宜人的场所,那么也自然会是微生物的福地;反过来说,氯气既然能抑制细菌,也同样会冒犯人类。这一来,这位管理员的思路必然会转到这样一个问题上:如何最有效地抑制细菌,而又不必花消太大的费用,同时又不会把老顾客吓跑?他可能会进行一些小规模实验,借以研究各种净化水的方法及其效果。对于每次实验。他都会做出一份有关游泳池内的微生物密度和游泳人数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统计。他还会进行根据某一天预测的顾客人数来调节池水中氯气浓度的实验。如果这个人是这样工作的,那他的所做所为就证明自己正是一位科学家,而不是干活拿钱的“人手”。重要的一点是, 一个人能否称得上科学家,要看他是否有志于尽最大努力去了解事物的真谛 ,以及能否采取实际行动这样去做。正因为如此,我一般是不把“纯”科学和应用科学区分开来的。 ************************************************************************** 刚刚踏入科学殿堂的人,一定听说过诸如“××就是科学家的代表”之类的话。别相信这一套。单单一个人是不可能代表科学家的。科学家的称号的确存在,但这是指一批人。他们在气质上各不相同,正如医生、律师、牧师、检察官、游泳池管理员或代理人在气质上也各不相同一样。在我的题为《寻求解答的艺术》( The Art of the Soluble )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科学家是些气质各不相同的、用各种不同方式干着各种不同事情的人。科学家中有千搜集的,有搞分类的,还有管清扫的。不少人具备当侦探的天赋,又有许多人富于探险家的才能,还有一些人有艺术家的气质或匠师的本领。有人是抒情式的科学家,有人是哲理式的科学家;还有一些人是神秘主义者。怎么能设想这形形色色的人们在思想上或气质上有共同的东西呢?非科学莫属的科学家真有如凤毛麟角,大多数当上了科学家的人,当初都是有可能从事其他行当的。 记得我曾在一篇有关 DNA (脱氧核糖核酸)晶体结构的发现故事中(“幸运的吉姆”,摘自《迸步的希望》( The Hope of Progress )一书),这样评述过各个登场角色:沃森、克里克、布喇格、富兰克琳和鲍林。这些人在家世、学业、举止、习惯、体貌、仪表和生活目的上迥异,很难找出比这几位相差更悬殊的例子来了。 我在前面用到了“神秘主义者”这个词,意指为数极少的一批科学家。这伙人以指出人们仍有不了解的事物为融融乐事,并借以从实证主义的领地飘然而出,一头扎入胡思乱想的大营。此外,在上文的“一些人是神秘主义者”之后,我还得紫涨着脸皮再添上一句:“甚至还有一伙骗子”。 我所知道的最不地道的骗子,是一个打着科学家旗号的剽窃者。他从同事那里窃来几幅照片,又抄了别人几段文字,凑成了一篇论文,便拿着去参加一所老资格大学里的某个学院(英国的大学多数下设学院,各学院在行政、教学上有很大的独立性。—— 译者)发起的论文评选活动。遭到剽窃的那位先生,恰好就是评审小组的成员。这便引起了一场激烈争吵。不过,这个剽窃之徒倒很走运,他的雇主生怕这件事传扬出去,于是对他“另有任用”,让他进了另一个科研机构。这个家伙还是如法炮制,总是小偷小摸地东搞搞,西弄弄,居然混得满不错。我们实在弄不明白,这样的人真是何以自处呢?他的灵魂怎么经受得住人们的辱骂呢? 我和我的大多数同事都认为,对于这样的恶劣行径大可不必惊讶。这种事情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在我看来,那种认为科学家就应该比从事其它职业的人高出一等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谬见。此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谬见,即认为科学家是邪恶的。这种看法歪曲了科学工作中的种种引人入胜、崇高可敬和令人赞誉之处。 ************************************************************************** 既然没有什么人能称得上是科学家的代表,当然就更谈不上谁是邪恶的科学家了。过去的小说里常常出现一种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恶人。现在,又有一些水平更低的幻想小说,把科学家安到了同这种恶人大同小异的地位上。哥特小说(十八世纪流行于英国的一种专门描写恐怖、暴力。神怪,以及宣扬中世纪生 活方式的小说。这种小说体裁的创始人为沃晋尔,——译者)并没有因谢丽和拉德克里荚的辍笔而宣告绝迹。在这类小说的现代变种中,邪恶的科学家比比皆是。我认为,有些不懂科学的人,之所以对科学家有一种畏 怠 之心,就是由于上了这些幼稚作品的当。 我觉得,这些邪恶科学家的形象,有可能会使一些青年人对这一职业退避三舍。不过, 今日的世界实在是妙不可言,说不定在有人被这种职业的坏名声吓跑时,又有同样多的人被吸引来了呢! ************************************************************************** 还有另外一类作品,是为科学家唱赞歌的。在这类作品里,科学家总是目标明确、勇于献身的人。他们将个人名利视同粪土,对物质报酬不闻不问,唯愿在求索真理的工作中得到智力和精神上的食粮。其实,这样的科学家形象,未必就比那种邪恶科学家更为可信些。科学家也都是血肉之躯——这是斯诺( C . P . Snow )的一项发现。不论促使人们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动机是什么,科学家总是要作为活人而努力存在着。有时候,我不免会把科学生涯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烦恼这一个侧面渲染得太过分了些,这是因为我切望大家不要对之估计不足。其实,科学生涯能给人带来欢愉和酬报(不单是——但也不排除——物质报酬),还能给人带来发挥全部精力的满足感。 ************************************************************************** 还有一点对新手是尤其重要的,就是切不要为那些陈旧而失实的有关科学生涯的描述所蒙蔽。无论它可能被煞有介事地说成什么样子,事实上大家要记住的是:科学生涯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充满激情的体验;就其占去的时间而言,它还是十分拖累人的,有时简直是累死人的活动。对于科学家的家属来说,还可以说从事科学研究是个狠心的生涯。科学家的家属不得不和中了魔的人一起生活,但自己却不能享受到一起入迷的补偿。(参见第五章中“科学家的家庭会不会不美满?”一节。) 新手都要这样熬上一段时间,直至看出科学生涯给他带来的酬报和补偿是否抵得上它所造成的失望和辛苦为止。不过,一旦科学家体验到了做出某个发现的欣喜,领略到了巧妙地实现某个实验的满足;这就是说,一旦他感受到了弗洛伊德称之为“海洋般的情感”这一更为深切、更为辽阔的激情——这是一切为真知的真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所能得到的报偿。就会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其它的一切都会黯然失色。
321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10:07 , Processed in 0.02342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