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塔山阻击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塔山阻击战与 英雄孟良崮 —— 为什么援军过不来
gordon 2016-5-23 20:49
很简单嘛,因为炮纵放在 阻援方向 开阔地,重榴炮,这怎么过来啊 **************************************************************************** sFH18 150毫米榴弹炮 比美械的105 榴、155榴 还要厉害。 美械的105榴、155 榴只是 师属火炮 。 美械师,美械师, 105榴、155 榴只是 师属火炮。 sFH18 150毫米榴弹炮 是军一级的 和四野的 日式 野战加农炮 是一个级别的 **************************************************************************** 相比起来,我们的敌人日本的同类火炮,就相差很远。 除了精度,威力以外不谈,就算是 sFH18 150 毫米榴弹炮的短板射程上,也不弱于日军。 当时日军 1932 年研发的最新型榴弹炮 90 式,射程也不过才 13 公里,而老式的大正 4 年 150 毫米榴弹炮,射程仅仅为 9多 公里。 而 1937 年研发的 96 式 150 毫米榴弹炮,射程也不过是 12 公里。 只有日军的所谓野战加农炮比较厉害,比如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的射程很远,威力也大,但炮就重了很多 ,是sFH18一倍有余。这么大的重量,自然难以有效机动。该炮用重型卡车牵引,时速仅为每小时8公里,和人散步的速度差不多。而且该炮部署非常麻烦, 最大射角时炮尾下的地面挖掘50厘米深的坑。自然,该炮其实作为特种火炮使用,实际作用就大大减弱了! 注:现在明白了 ,日军 的 “山野加榴” 为什么这么分,就是因为 日本不是德国,重榴炮做不好 。所以只好用加农炮来弥补了。 这就是加农炮和重榴炮的区别。 对于德国来说,就是应对 法国 75 速射炮,重榴炮ok 了 **************************************************************************** 一直以来,都没有搞清楚 日式条令里面 “山野加榴” 为什么这么分。 日式 105 野战加农炮 能打18 公里呢 **************************************************************************** 怪不得它害怕美械,就是全日械;遇见这东东也够呛
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塔山阻击战守住不是奇迹:能攻下才是奇迹(转)
热度 1 gordon 2016-5-22 11:15
一般来说认为塔山阻击战是一个奇迹,解放军8个师顶住了国军11师还有海空军的海陆空立体化攻击,是一个伟大的战争奇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场阻击战,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国军攻下塔山那才是一个奇迹。 1948 年秋季,四野发动了解放全东北的大战役,就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关门,关闭锦州这扇东北通往关内的大门。这个计划 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四野攻击 锦州的部队顿兵坚城之下 ,那么国军从海上,从华北,从沈阳大举出动的援军就有可能夹击在锦州周围地区的解放军四野部队,造成被动形势。 所以 解放军将在黑山阻击沈阳援军,在塔山阻击从海上而来的华北国军援军。中间攻坚2面阻援,任务非常艰巨。但是解放军也有一个有利情况,那就是国军东北剿总司 令卫立煌上将在1946年就已经秘密加入苏联共产党。他利用职务之便,拖住了沈阳国军第9兵团的出动,等大局已定,四野已经准备好了,才放第9兵团出击锦 州,结果就是以行军状态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遭到四野从四面八方的围攻最后灭亡,直接被冲垮了,根本都没有打几枪。 可是卫立煌阻止不了华北援军 ,华北国军成了锦州城里国军眼泪麻麻的翘首盼望的对象。担任塔山地区阻击战任务的是四野4纵、11纵和热河独立4师、6师和炮兵旅,由第2兵团司令员 程子华 统一指挥。 国军在华北到处搜刮最后拿出了11个师,分别是第92军21师、62军、39军两个师、54军和暂编62师、独立95师。 四野出动8万大军和重炮部队防塔山 塔山是一个较大的村庄,距离锦州只有30公里,村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岭,西面最高点是白台山海拔261米,4纵担任从白台山一带12公里的防守地段,主要防区就是塔山左右8公里。 4纵是四野的老牌主力军,拥有4万人,装备着1100多挺机枪,还有1个炮兵团拥有26门75MM山炮,10门野炮,3门105MM榴弹炮和10门高射炮。给4纵打下手的11纵是地方部队升级的新部队,也有3万人,装备了24门75MM山炮。 为了更好的完成阻击任务,四野还从东北炮兵纵队和兵团直属部队里为塔山阻击部队增加了150MM重型榴弹炮,105MM榴弹炮,105MM野战加农炮,75MM山炮,57MM战防炮和75MM高射炮。 根据指示,解放军炮兵组成三线两群,团直属火炮为第一线合计56门火炮,师直属火炮为第二线合计28门火炮,纵队掌握的26门重炮为第三线。第三线炮兵又分为东西两群,并配备9门高射炮保护重炮群。 第一,二,三线火炮分别打击塔山阻击阵地前50-100米,500米和1000米开外目标,构成严密火力网,再加上步枪轻重武器将筑起一道严密的铜墙铁壁,最大的杀伤对方步兵。 经 过紧张准备到10月9日,四野拆卸铁路,用铁轨,枕木和其他器材修建了2万多个掩体,开挖6千米长交通壕和1.2万米反战车壕沟和其他各种障碍物。四野阻 击部队所有人员,火炮,弹药和骡马全部都已进入掩体,完成了目标编号,方位距离测定,观测所开设到步兵前沿等各项准备工作。 注: 四野在塔山投入的最大炮兵单位为旅,国军最大投入为营。 四野拥有强大日式大炮部队,最大编制为纵队,即炮兵军。 *********************************************************************** 四野炮兵开战就敲掉国军炮兵阵地 当然国军那边也没有闲着,10月6日,蒋介石跑到北平部署调动部队,联系最强的第3舰队负责掩护各种军用民用运输船把援军运到塔山。 10月9日夜晚,塔山阻击部队倾听着后面锦州城传来的阵阵炮声,那边的战斗已经打响了,而在塔山还异常安静。 10 日凌晨4点,第34团前沿遭到袭击,国军第54军暂62师利用趁落潮之际抢先发动突袭。很快各种步机枪和手榴弹打成一片,信号弹和照明弹不断冲向天空。天 亮以后, 国军第54军炮兵在海边排开阵势,包括1个榴弹炮连和2个山炮连开始炮击 ,第54军第8师,暂62师和第62军第151师开始从2个位置发动冲 锋。 国军炮兵刚在海岸开火,就被四野发现了,四野炮兵旅出动7门38式野战炮和3门90式野战炮以及第10,12师直属14门山炮,在2000-500米距离准确开炮彻底打掉了国军炮兵阵地。 没有了炮兵的国军步兵不顾死活的一个上午连续发动了7次冲锋。四野东炮群和师团炮兵配合步兵连续打退国军冲锋。 图为关内国军正在行军进入战场。 四野110门火炮打垮国军1个师冲锋 国 军暂62师 最悲催,他们攻击的铁路线是四野重点防御地区,早就把地形目标测量好了,纵队炮兵团及下属大小110门火炮全部直向这里,由于提前就实地测量 了,又实弹打过。所以火力异常准确密集,东西2个炮群和10,12师山炮的40门大炮又以速射,散布射,拉锯射各种方法变换射击。虽然黄昏时,国军的1个 整团排成战斗队形,跑步发动冲击。也被打的无处藏身呀,这时海水上涨,又被泡在水里。这一天战斗结束后,国军伤亡1100多人,解放军也伤亡319人。 10月11日,国军也豁出去了,把第54,62军的4个步兵师全部投入战斗。国军4个师就靠4门榴弹炮和10来门75MM山炮为主力和5架活塞飞机掩护开始了第2天的狂攻。 四野东西炮群的20多门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和重型榴弹炮等开始发威进行超越射击, 不到半个小时,就打掉国军的4门美式榴弹炮和7门山炮 。这次炮战国军惨败。 注: 军一级的火炮 ,105野战加农炮和重榴炮。 *************************************************************************** 国军中央突破四野构火海挫败对手 这 天,国军采用集中兵力中央突破战术,全力进攻塔山核心阵地。国军疯狂冲击占领了塔山部分前沿阵地,在紧急关头,东西炮群开始炮击在塔山阵地前发动冲锋的国 军。6门38式75MM野战炮也进入前沿阵地,在近距离直接炮击,国军正在集合的第2冲锋部队。同时东西炮群和第12师山炮营在饮马河构筑起一道1000 多米的火海,吞没了国军冲锋部队和预备队。四野第34团也组织全体人员发动反击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这一天,国军损失1300多人,解放军损失563人。 重庆号打20发炮弹就被四野大炮吓走 10 月12日,国军第3舰队旗舰重庆号轻巡洋舰也动用152MM大炮开炮轰击,但是由于这艘舰吃水深,也害怕陆地上四野的远程加农炮轰击,因为东炮群的 90式 75MM野炮和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刚开炮第一发炮弹就打在了距离重庆号仅仅200米的地方 ,第2发炮弹打在了重庆号和灵莆号的中间。这下子,立刻 就把这2艘舰给吓跑了。重庆号整个战役就是打了20发炮弹就撤了,因为害怕四野远程大炮,也是 因为重庆号主炮炮弹也很缺乏。 这2舰一走,其他2舰看看也没有炮校飞机,也没有观察所,命中率不用想。 自己那小炮对于8公里的坚固阵线也没有什么用处 ,自己也就撤了。 晨曦,国军的战机出动对支援塔山国军进攻,四野的88式75MM高射炮和98式高射机关炮集中火力一起轰击天上的飞机。以4-5门高射炮攻击一架飞机的战术,命中2架正在低空投弹的P-51野马式战机。 重庆号轻巡洋舰就是被这种射程18公里的日本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吓走的。 外号赵子龙的独立95师开上了塔山 国军2天攻击寸步未进,蒋介石大发雷霆,决定调号称没有丢过一挺机枪的华北剿总直属部队,独立第95赵子龙师上塔山。华北战区督战主任罗奇上将也将亲自到塔山督战,在独立第95师建立起庞大的督战组织,规定逐级监督,胆怯或后退者杀无赦。 10月13日,天空阴霾,凌晨4点,塔山前沿爆发出激烈的枪声和呐喊声。随后前沿部队打来电话报告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夜袭,前沿部队正在与敌人猛烈交火,要求炮兵群开炮支援。 东西炮群按照事先标定的目标方位,距离和高低对国军进攻路线进行猛烈炮击。晨曦散去,太阳初升,可以看到在塔山前方,赵子龙师的1个团,分为3个波次在最前边敢死队的带领下正在发动凶猛的冲锋,督战队就站在后面随时打死后退者。 图为国军部队正在集合队伍。 四野600米阵地摆19挺机枪猛烈扫射 独 立95师冲击的主要是四纵头号主力团第28团的阵地,28团在34团的支援下,在600米宽的阵地上部署了8挺重机枪,11挺轻机枪,9门迫击炮,4具火 箭筒和2门战防炮,1门机关炮。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候,四野27门压制火炮和5门高射炮都加入了对前沿阵地国军的炮击。在前沿的模范党员姜秀云组 操作一门高 射机关炮,一口气平射120多发炮弹打进国军冲锋的人群中 。 7点,国军改变战术,两路并进,向第10师阵地发动冲锋,以营为单位发动一波又 一波的冲锋,前边的国军 利用死尸作为掩护,向解放军爬过来,开火封锁解放军地堡射击孔,解放军则勇敢的冲出地堡使用手榴弹近战。解放军后备部队不断发起反 冲锋 ,独立95师也是1个连打光了,又上来1个连。 国军匍匐偷袭遭四野炮兵急射歼灭 这时解放军观测所发现在铁路以南的高粱地里有1200多国军正在悄悄的匍匐前进向解放军阵地摸来。随后炮群和师属炮兵,瞄准目标,每炮10发急速射,瞬间几百发炮弹就落在了高粱地里,数百名国军被炸死,其他逃跑。 傍晚,国军再次集合部队发动突击,解放军四纵全部110门大炮一起开火,并且投入预备队全线展开反击,将国军击退。 当晚四野首长贺电嘉奖塔山解放军,特别是表扬了正面抗击独立第95师的第28团。这一天,独立第95师遭到解放军重创,但是正面阻击的解放军第28团损失也很大,当晚就被第34团换下阵地。 10月14日,全天都下着小雨,在锦州,解放军已经肃清外围,最后的总攻击就要到了 。塔山国军也急了,再次投入4个师发起进攻,其中独立第95师向铁路阵地进攻,战斗中,铁路1,4号阵地前沿工事多次易手,解放军 炮兵开始轰击国军第2梯队,击溃其预备队 。 这时国军看着塔山上密布的地堡,铁丝网和各种障碍物和后面强大的炮群,都有了畏惧心理。 ******************************************************************************* 四野步炮协同挫败国军4个师夜袭 国军督战主任罗奇上将命令,接到总统来电,现在锦州战事非常激烈,要求国军坚 决执行命令,这一战关系党国存亡,我将代表总统督战。 这一天塔山阻击战达到了一个高峰 。国军第151师为第一梯队,第8师为第二梯队,还组织了敢死队,向 塔山发动集团冲锋,国军军官完全处于疯狂状态,连起码的战术和队形都不要了,就是拼命蜂拥冲锋。在炮群支援下前沿解放军步兵沉着应战,打退国军数次冲锋。 下 午16点,占据高位的解放军观测所发现在杨家洼子北面一条不到1000米长的河谷地带有5000名国军正在秘密集合队伍,看来是要攻击7号阵地。随后将国 军情况,方位,距离报告炮兵指挥所。东西炮群和师属火炮41门对杨家洼子进行炮击,重型榴弹炮炮弹落在国军队伍中炸的国军仓皇四散,随后 炮兵每炮速射10 发,发发打进国军的人群中。接着炮兵延伸射击追轰向后撤退的国军 。后来据俘虏说这支国军是第157师,全师还没有发起战斗,就被解放军炮兵炸死数百,几乎 把全师的元气给打掉了。这一天国军伤亡1245人,解放军伤亡1048人。 14日夜间,国军独立95师,151师,暂62师,8师和第157师等5个师肩并肩前进,在没有炮火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动大规模夜袭。 解 放军反击部队大胆迂回敌侧翼前后夹击,国军独立95师在浓雾和小雨掩护下,隐蔽前进到塔山堡阵地,摸进解放军1个步兵营战壕。解放军奋勇反击,击退独立 95师。独立95师偷袭不成,立刻转为强攻,发起集团冲锋。东西炮群50多门大炮随后向独立95师后方开炮轰击其预备队。炸死独立95师284团团长,另 外其334团的1个营被解放军火力困在饮马河一个开阔地上,只能缴械投降。 中午11时,独立95师1000多人隐蔽前进到塔山阵地西北,准备一举突袭对国军威胁巨大的解放军炮兵阵地。但是被解放军发现,随后数十门大炮开火,打的这1000多国军四散逃跑。 当天晚上解放军攻克锦州的消息传来,现在对于塔山国军来说,赶快找船撤回华北成为了最大的任务。 在塔山阵地观察国军动向的解放军战士。 塔山国军人数和火炮地形都没优势 塔山阻击战历时6天,国军实际出动9个师,解放军的优势在构筑有坚强野战工事,而 且占据高位居高临下观察和打击国军,国军在海滩上集合部队,隐蔽前进都躲不开解放军的眼睛 ,只要一集合部队炮弹就砸下来了。 其 次是国军在这次战斗 炮火没有优势 。第54军榴弹炮营来了1个连4门105MM榴弹炮,第8师8门75MM山炮,第198师4门75MM山炮,第92军野炮 营来了2个炮连6门野战炮,第21师9门山炮,第95师3门山炮,第62军没有炮兵来。总共 9个师的兵力,就只有34门火炮 。 解放军光4纵 炮兵团就有49门野战炮山炮和榴弹炮高射炮,如果计算炮兵旅,炮兵纵队和第11纵队炮兵力量,那数量更加大。而且解放军参战大炮口径大,射程远,在几次炮 战中,都非常轻松的歼灭了国军炮兵。至于重庆号巡洋舰就只打了20发152MM炮弹,蒋介石还骂白白浪费了我20发24生炮弹。 攻击坚固阵地需3-5倍于守军兵力 登陆战突破坚固野战工事,需要战车突击,可是战车直到15日战斗结束才姗姗来迟 。 最 后是国军 运输船吨位有限 ,只能装满战斗兵和基本弹药,其他配属部队和行李都无法携带,基本上国军部队本来就不满员,又有大量配属部队没有到塔山,实际在塔 山的9个国军师,没有想象中的9万人的数量。10月后的东北天气寒冷,大军连棉衣都没配备。说是9个师,实际上很多部队都不满员,在人数上优势不大。 攻击坚固设防阵地,需要5倍的兵力。其实塔山解放军与国军数量基本相当,国军在火炮与地形上劣势又大,所以根本不可能打下塔山。如果塔山国军能灭掉拥有强大炮火,坚固设防的8万多解放军,那战斗力得超出解放军10倍才行。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炮兵回忆史料。 台湾出版戡乱战史之东北作战第2册。 原国民党将领辽沈战役亲历记。 文史资料选辑第20册61年版。 东北解放战争纪实。 ************************************************************************ 这个事情真正的结论是,中国当时和日本的差距太大了。 就这么个日式装备,国军完全都没有办法。 有点像 尾高龟藏的 “张鼓峰” ,多配火炮嘛 二战时期的日军还是很优的。
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二战中,为什么不少国家的步兵师的师属火炮是榴弹炮而不是加农炮?—— 塔山阻击战 .. ...
gordon 2016-5-22 10:50
师级单位作战地域有限,对压制火力的射程要求并不高,加农炮的射程优势难以体现,且在较近的距离上,加农炮弹道十分平直低伸,打击反斜面等复杂地形目标的效果并不理想。师一级的中型、轻型榴弹炮与军、集团军一级的加农炮或重型榴弹炮形成火力互补,在后方的加农炮此时能发挥其射程优势。而且加农炮的成本相对较高,除了美国苏联,基本上没有国家负担得起装备到普通步兵师。 ******************************************************************* 105MM榴弹在美军是一种步兵师属火炮,一般一个步兵师有50多门这样的火炮。而这种榴弹炮在中国远征军则是军级火炮,1个军只有8-12门。 注: 你就认为 105榴 是75口径炮就完了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陆战方式主要以阵地战为主。因此,交战各国虽然重视炮兵,但是不太重视野战炮兵,二偏爱于攻坚能力强的大口径巨炮(这也是有教训的,比如列日),正是这种观念的影响,一战结束后,相关各国的师属野战火炮仍停留在75mm的级别上。 美国也没有例外。当时的美军师属火炮仍是大名鼎鼎的法制M1897式75mm榴弹炮。随着时间推移,已经不能适应未来高强度战争的需要。于是,1921年,由,由陆军参谋长 查尔斯 • 萨莫拉尔 牵 头,美军建立了韦斯特瓦特委员会。该委员会专门对未来美国陆军的相关装备进行评估、审查,也对未来的作战模式进行评估。尽管当时美军高层对未来战争是否会 演变为机械化高机动战争上并没有统一认识,但是该委员会仍然极富远见的提出:将美军师属火炮口径由75mm升级为105mm,师支援火力定位为 155mm。此决定极为明智,为美军现代炮兵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师属105mm榴弹炮是美军新炮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 军要求,新型105mm榴弹炮射程不低于11km,高低射界为-5°至65°,炮身能360°回旋, 炮架还要与正在研制的75mm榴弹炮通用 。这些指标颇 有前瞻性。最终,美军确定由岩岛兵工厂负责新型火炮的研制。 不过当时正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时期,美军对新式火炮的需求并不强烈。当时世界 军事科学的发展处于变革阶段 。因此,美军对新炮的要求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新式105mm炮的研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直到1940年正式服役定型,从1941年美军参战前量产。该炮有M1,M1A1,M2等一系列技术验证型号。该炮的正式名称为M2A1式105mm榴弹炮。 早在二战前,美军就提出实现炮兵部队摩托化,这使得 美军新研制的火炮,普遍为了适应公路牵引而进行了诸多改进 ,如换装气压轮胎。然而,随着二战机动要求不断增高,摩托化牵引炮兵也很难跟上装甲部队的脚步。这催生了将现有火炮改进了履带式自行火炮的浪潮。 在 这种情况下美军将大量装备且重量适中的M2A1炮作为改装的首选。从1941年开始,以M3坦克(后换成M4A3)底盘作为载具,制成了早期自行火炮的代表作——M7式牧师自行榴弹炮。于 1942年起该自行火炮开始装备部队,高低射界为-5°至35°,小于本身,但是在地形平坦的欧洲和非洲不算是明显缺点。 二战结束了,但是 M2A1的使命并没有结束。战后美军统一编号,改称为M101式105mm榴弹炮,继续伴随美军参加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重要的局部战争,且均有不俗表 现。期间,美军为其换装了炮架、改进炮盾。新型号被命名了M101A1型105mm榴弹炮。60年代,美军研发了该炮的换代产品M102型榴弹炮,但是因 为成本原因,该系列火炮并未被全面换装。1985年美军的装备清单上,仍有494门M101A1火炮。
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2 21:10 , Processed in 0.02395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