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青春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青春

相关日志

分享 诗歌:中年
热度 1 luka 2017-4-11 00:21
div中年/divdiv作者:黄梵/divdivbr/divdiv青春是被仇恨啃过的,布满牙印的骨头/divdiv是向荒唐退去的,一团热烈的蒸汽/divdiv现在,我的面容多么和善/divdiv走过的城市,也可以在心里统统夷平了/divdivnbsp;/divdiv从遥远的海湾,到近处的钟山/divdiv日子都是一样陈旧/divdiv我拥抱的幸福,也陈旧得像一位烈妇/divdiv我一直被她揪着走……/divdivnbsp;/divdiv更多青春的种子也变得多余了/divdiv即便有一条大河在我的身体里/divdiv它也一声不响。年轻时喜欢说月亮是一把镰刀/divdiv但现在,它是好脾气的宝石/divdiv面对任何人的询问,它只闪闪发光……/divdivbr/div
8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平凡之路 ——— 《再见青春》
gordon 2017-1-22 15:40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c1MDYwOTY0MA==/v.swf ********************************************************************************* 我看着 满目疮痍 的繁华, 感到痛彻心扉的惆怅。 *********************************************************************************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就是那疮痍 你就是那傻逼 参考阅读: 有个动物走起来像只鸭子叫起来像只鸭子,那多半就是一只鸭子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5552 ********************************************************************************* 去年韩寒拍的电影《后会无期》大热,说实话,我没看过。但是我记得那部电影的主题曲,朴树演唱的《平凡之路》。里面有一句歌词,“直到看见平凡才是 唯一的答案”。当时我被这句歌词挠了两下—— 一下是因为这句歌词本 身,另一下是因为这样的歌词竟是由韩寒写的。一个说着“我是一块大 金子,我要发光的”的少年,说着“就算我不写作也会成功”的青年,在长成一名中年人的时候,写出了“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的歌词。 我 在知乎上看到黄轶轩对于这篇歌词的感慨:“这些歌词让我感觉很悲伤。这竟然是韩寒笔下写出。即使我听过好朋友谢梦瑶采访韩寒的那几个小时的录音,即使我几 乎看过他所有杂文小说,我依旧很难相信,这样一个曾经光彩耀目的人,他这三十年激荡过来,得出的人生忠告是:你要平凡;他甚至告诉你,平凡是好的。”我不 知道黄轶轩是否把这篇歌词看做韩寒对于人生的某种妥协,但在我看来,这不是韩寒的妥协,而是他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成长。 我之所以惊讶,是因为我曾认为他会 永远那么热血下去、自负下去、一直批判至死——像柏杨一样,直至耄耋之年还在为尊严和制度作斗争。然而韩寒的文章多年来没有进步,且越来越低产,越来越中 庸。最终,他在尚且年轻的时候就放弃了他在少年时期以为自己会一直保持下去的东西。 ***************************************************************************** 在知乎看到这段话觉得特别伤感。跟很多同龄的朋友一样,韩寒是我少年时的偶像,从当年的三重门开始一本一本地买他的书,直到后来的独唱团、韩三篇、 1988……大概就是他跟方舟子的论战之后,退出社会问题的讨论,现在就拍拍小文艺的电影,晒女儿晒日常,跟个普通的文娱圈人士无异。于是我也渐渐不再喜 欢他,没去看后会无期,也删掉了手机里的ONE(ONE刚出的时候看了一段时间,很为那些快餐文章失望,当时还特傻地天天去官博抗议文章水准太低)。现在 我明白了,韩寒没有错,他只是长大了,他没有义务一直扮演粉丝眼中叛逆的少年作家,抑或大众心中犀利的意见领袖,他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新的定位,更适合他 现在的定位。 我不讨厌现在的他,尽管我也怀疑过他是政治投机,埋怨过他没能继续勇敢发声。可他毕竟没理由永远背负着我们的期待而活。 我只是无可救药地爱着那种不会老去的锐意少年,永远热血执拗,永远任性率真的彼得潘。没有韩寒,我还有Liam Gallagher,还有今何在。可当我姗姗来迟地听着《平凡之路》,还是伤感得几欲落泪。 对不起啊韩少,都没好好跟你说声再见。谢谢你曾写下的那些文章,那些我在少年时代反复阅读的文字,它们曾给我了那么多那么多力量。 现在你是成功的赛车手和电影导演,幸福的丈夫和父亲。而长大的我,也到了独自对抗世界的时候。 谢谢你曾给我的那些勇气,它们仍然活在我身上。
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穿过你的歌声的我们的青春
热度 21 巴巴爸爸 2016-4-27 10:39
DS
62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六一儿童节快乐,童心永存,青春永驻!
热度 18 龙血树 2015-6-1 08:45
------------------------------------------------------------------------------------------------------------------------------------------------------------------------------------------------------------------------------------------------------------------------------------------------------- ... ... 六一儿童节快乐,童心永存,青春永驻!
个人分类: 心情花瓣|7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致青春(组诗)
热度 9 范适安 2015-5-19 13:56
小学同学会,钩沉往事种种。 过往皆已成诗,不虚人生至美。 攒成几句,又得网络插图两幅,作一处,贴之。 ——题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6fa70102vqjj.html
3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巴巴爸爸 2015-3-9 10:00
DS
0 个评论
分享 “你”就是青春
热度 22 皇家骑警总监 2015-1-14 10:04
新年伊始,又加入两个微信群,一个是大学班级群,还有一个是刚刚出国在加拿大读书时,当地三个大学的中国同学群。大多数人各奔东西后几十年都没见过面,随手翻了翻老照片,当时的我们多年轻...... 新年伊始的《同桌的你》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4972-1-1.html (出处: 爱吱声)
32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记录我永远的青春 这个片子是我初二看的 一直不知道 名字 ... ...
热度 1 樱木花道 2014-12-23 22:46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814671/ 我们与学校的7日战争 22年后找到了它, 找不到语言形容自己的激动。
61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向青春致敬
热度 27 皇家骑警总监 2014-12-22 09:50
其实那天在清风有关《恋恋风尘》后面搭茬说“我听过”的时候,心里着实有点发虚。因为歌儿肯定是听过,但确实不熟,也从来没唱过。这大概是因为当时关注那盘专辑里的其他歌曲更多一些。 和词曲的作者高晓松硬拉关系的话,也能沾点边。我父亲读研究生的时候,跟过两个导师,一个是周培源,还有一个就是高晓松的外婆。 下面就请收听老同志的心声,千言万语要表述就是一句话 ---- 我们也年轻过,而且将继续年轻! 《恋恋风尘》-- 老年版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4461-1-1.html (出处: 爱吱声)
31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青春不在 发财要乘早
热度 18 樱木花道 2014-12-3 11:46
在国外,基金经理一直被视为“白发行业”,管理年限少于5年被认为是不能接受的,5到10年是可接受的,10年以上才是优秀的。而中国公募基金的情况却与此大相径庭。 真的需要熬啊 最惨的是 第一 第二年 就亏损70%以上 退出这个市场的人。 呆了这样久, 能长久活下去的人 好比 歌坛明星 你还能记得2005的超女第6名是谁吗?
72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诗歌是文学的旗帜
热度 15 七月群山 2014-10-17 22:41
所有的日子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 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 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 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 初雪早晨的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 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 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迷离的心愿 象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 有力量 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 渴望 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 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 样样叫我们好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 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 都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 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 注视你们 ------19岁的王蒙
5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为什么会青春永驻,日、德为什么会衰败?(转)
gordon 2014-9-30 05:51
慢牛行情通过市值增值,势必创造大量财富——这其实是近三十年美国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来源。这些财富是否能被广大国民分享是一个大问题。在美国慢牛 行情中,充盈的货币来源就是养老基金及公众广泛参与的共同基金。这一参与继续推动了美国主要大型上市公司的“社会化”进程,深刻定义了美国当代公司治理结 构。这一结构正是所谓“盎格鲁-撒克逊”式公司治理结构,特点是股权高度分散,但并不直接持有在社会公众手中,而是由若干代理的机构投资者持有(通常单个 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股份不超过20%,多半在10%以下,因此每个大型公司往往有十几个甚至更多的有分量的持股机构)。公司日常权力集中在CEO为核心的 公司高管团队手中,公司高管以高薪+期权作为激励机制。这种模式是美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共同成长,公众对资本的间接参与度日趋加深后形成的结果。其正面作用 是公众能普遍分享公司市值增长带来的国民总财富增加,负面作用是机构投资者虽然不会像散户那样躁动,但在公司股价方面给高管的压力较大,公司高管由于股权 激励机制而倾向于不断释放好消息捧抬股价,甚至不惜作假(21世纪初破产的安然、世通就是例子)。此外, 由于公众能分享市值创造带来的利益,这个国家会日 趋成为消费型社会,这甚至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流行方向 ——更趋向于消费型创新而非生产型创新(美国近二十年来最热的互联网创新就涉及这个问题)。 注:它和美国的政治架构很类似,代议制民主。因为它加了一个中间层嘛,很多东西在职业经理人或者说在律师手里。 与 美国资本市场、养老系统、国民财富、大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相互交错的格局不同,中国的资本市场、养老系统、国民财富及大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互相独立,没有 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的资本市场散户参与比例始终居高不下,中国的养老系统仍然以现收现付机制为主体,没有形成能和社会发展速度匹配的资产池,在老龄化趋势 面前高度脆弱,中国的国民财富在过去十几年里以都市房地产为增量的最大来源,大部分大型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普遍处于创始人或国有集团(实质与上市公司是 同一行动者)持有超过50%股权的状态。当然,这是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走过了西方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的副产品——我们还没来得及实现这几大事物之间的 互相交叉,但同时也使得新生的中国资本市场始终无法获得坚实的社会参与基础,每隔几年就要经历边缘化之危险。 注;创始人都很麻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美国经 验证明,社会深度参与资本市场,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上涨,是互为因果的反馈过程,而我国正是因为2007年以后缺乏资本市场稳定增长这个因素,进而使得社 会资金逐渐远离股市。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发展停滞,而影响力日增的私募基金能否及时远离初创时的野蛮风格还有待观察,规模也还有限,资本市场 充斥散户,信心忽起忽落。同时,我国养老基金体系目前参与资本市场还十分有限: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处于现收现付制状态,其累积的资金池主要存在银行,回报有 限,而且有些西部省份、老工业省份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需要靠财政补贴维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则实质上和国民养老没有什么关系——资金来源是财政投入积累 与国企改制时行政性的股份划拨,资金的未来用途是“长期保障”,这与美国多路养老基金长期认购股票尤其是雇员所在公司的股票不可同日而语(全国社会保险基 金截至2013年结余4万亿元,而全国保障基金2013年底资产总额为1.24万亿元,去除货币型基金的公募基金总规模只有2.1万亿元,其中纯股票型基 金只有1.14万亿元。而中国资本市场总市值超过20万亿元,货币超过百万亿元;与美国上市公司市值比M2总量高,机构投资者持有资本市场市值60%以 上,养老系统直接或间接持有资本市场市值35%或以上的结构完全不同)。 从世界范围来看,除了英美这种资本市场-机 构投资者-养老系统高度交错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之外,大国中比较成型的模式还有日本和德国。比较英美模式和日德模式能带来很多启示。日、德都是工业大 国,都有大型上市企业和资本市场。日本和德国的资本市场都有机构投资者作为大型公司股权持有者,但性质与美国模式不同——这些机构“投资者”其实也是企 业,通常以企业间交叉持股形态存在——也就是说, 这些持股不是通过资本市场形成的,而是在企业上市前就存在的 (日本是大企业间直接交叉持股,德国则为主要 银行、保险公司间交叉持股,银行、保险公司再直接持有或委托代管大量非金融公司股权)。而且这种机构投资者大比例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结构并没有和养老系统 挂钩——日本曾经在1980年代试图通过大企业在东南亚布局生产基地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供养体系”,但失败了。再后来,日本大量的养老储蓄集中于日本邮 政,而日本邮政大量持有的金融资产是日本国债而非股票。而德国的养老系统除了其商业保险和基金部分少部分投资于资本市场外(股权只占资产配置的10%左 右),大部分是靠财政补贴的现收现付体系维持。因此, 当老龄化时代来临的时候,日本和德国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日本表现为国债不断增长,老年人持有大量国 家债权,表面富有但社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年轻人萎靡导致本国企业竞争力下降,实体经济萎缩,资本市场更没人敢投资,德国则表现为财政压力日益沉重 。 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德两国当局都修改法规希望增大资本市场的投资吸引力,然而收效并不大,随着人口老化进一步贻误机遇。 可 以认为,日德模式,乃至韩国在1997年以前的模式,走的都是社会主流公司未社会化(即公众不持有主流公司的股权,至多间接持有主流公司的债权)的道路。 这种体系在社会处于人口结构黄金期且享受外向型经济繁荣期时将蓬勃向上。大部分人口的生活、福利水平的提高依靠工资上涨、自我储蓄来实现。但随着人口衰 老,这种模式迟早要变。日本不变所以走进死胡同, 而韩国在1997年之后在上市公司-金融系统的关系上趋向于美国模式,处境比日本好很多。 注:事实上,靠自己不一定胜过靠专业人士。我自己就懂 好几门学科,不行。在关键的细微之处,我还是信专业人士的报告。 不过话说回来了,首先要提高收入,不然你付不起费用。也就是说穷人起步第一步,就是千方百计提高收入。 收益率之类的东西都是扯淡,首先你基数要上去 ,理财首先有财可理。 收入基数上不去,什么都是扯淡 。 中 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主要是企业集团所有,社会化持有的部分中散户比例较高,很不稳定,尚不存在社会深度参与公司经营增值的稳定分享 机制。因此,美国模式可能是较好的学习对象,但中国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吸收美国模式的长处,特别是在今天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趋势下,及时进行结构再 造,使国民能够分享慢牛市值增长带来的好处;二是如何防止美国模式的坏处,避免管理层为了股价高涨而弄虚作假,鼓吹出泡沫。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股市即使 走出了精彩的大慢牛,仍然不能解决中国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0 个评论
1234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27 16:19 , Processed in 0.02856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