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大宗商品

相关日志

分享 为什么要考虑建筑业呢?
热度 1 gordon 2017-4-13 12:42
刘易斯的书《增长与波动》,考察的是第一次大战以前,也就是 斯密和萨伊的理论占统治地位时期的经济。 基钦周期太短,一般认为,基钦周期起源于 存货和银行信贷的波动,他不研究这个。 主要是这个,朱格拉周期 但在美国发生过 朱格拉周期 特别严重的,所以提出来一个 库兹涅茨周期。 1929年大萧条之前的美国经济,基本也是信仰 斯密的 ****************************************************************** 基本上,刘易斯这本书《增长与波动》 还是研究 工业社会的。 固定投资, 建筑业波动要比 制造业波动 广泛得多 。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作为对价格的描述,而不是对生产的描述。指的是大宗商品、批发价格、船运 这种东东。(批发物价受 运费影响) ***************************************************************** 自由贸易的最后胜利是1860年的英法条约,1873年以后,潮流改变了。关税开始逐渐增加,而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达到其顶点。 工业家还否认了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信条,并开始发展协会、卡特尔、合并、联合和托拉斯。 中等阶级也向左发展,崇尚费边主义、平民主义和社会民主党。由全民的德国总理俾斯麦所创立的福利国家也出现了。 由于 经济学家放弃了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 ,趋势是在折衷。马尔萨斯忧郁地坚持认为,提高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企图注定要失败。 到 1880年经济学家已经开始了对运用数学的长期探索 ,由于这样,在凯恩斯出现之前,他们在知识界的威望也消失了。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我们研究的一个理想出发点,因为在那十年或以后,大部分欧洲以外的外围国家都加快了它们的增长率。 ***************************************************************** 中国是被甲午战争打断了。 从1870年 天津教案开始,中国开始学习普法战争中的德国。 1840年引发的中国农民破产问题,也因为太平天国战争 人口减少,而得到遏制。 ***************************************************************** 中国比较亏,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时候,马尔萨斯已经不流行了 ,是被唾弃的对象 俾斯麦已经开始搞 福利国家了。 儒家思想害死人啊 ***************************************************************** 参考阅读: 《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 【苏】尼. 康德拉季耶夫
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的东印度公司 (转)
热度 1 gordon 2017-3-22 12:24
作者:凌岚 本名谢凌岚,1991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1997年纽约市立大学MBA毕业,1997年起就职于纽约的对冲基金和能源产品交易公司,从事大宗商品市场分析;现居美国东北岸;写字是一生的爱好。 ******************************************************************** 不说这家公司啊,中国的近代史没办法讲。 民粹主义的某些猜测是真的 呵呵 ******************************************************************** 为什么把赛珍珠 撵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恩怨,都得从这家公司说起 ******************************************************************** 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1915年6月12日—2017年3月20日 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3月20日去世,享年101岁。这条消息只在美国各大媒体的推特账号上推出,正式的讣告还没有出现。2002年这位老爷爷的自传 回忆录(中译本:《洛克菲勒回忆录》,中信出版社,2011)在历时20年的撰写后终于出版,对他的人生是一个正式总结。 洛克菲勒家族人才众多,从第一代老洛克菲勒开始,枭雄辈出,家族的前四代人无论是在美国的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都是影响深远。这位去世的百岁老人究竟是谁,在家族中的地位,先需要花笔墨说清楚。 戴 维·洛克菲勒是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的第三代,他的父亲是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石油大王老洛克菲勒的财富,在1913年达到10亿美元,按《福布斯》杂志的算法,相当于2016年的3920亿美元,基本是现在世界首富身价 的四倍。老洛克菲勒有四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儿子,就是俗称的小洛克菲勒。在小洛克菲勒诸多发财产业中,其中一个是“大通银行”(Chase Bank),他是此家银行的主要控股人。老洛克菲勒把财产的约10%传给了儿子,小洛克菲勒将这些财产注入大通银行(大通银行又叫洛克菲勒银行),这样 “大通银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它在过去一百年间有几十次兼并和收购,最后成为现在的大通摩根银行。 小 洛克菲勒有六个子女,其中五个是儿子,这五人就是以后著名的洛氏五兄弟。小洛克菲勒的六个子女借着上两代洛家的财富积累和政治影响力,在美国政治、经济、 外交、文化等重要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把洛氏家族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里推向顶峰。其中最小的儿子戴维·洛克菲勒,就是不日前往生的亿万富翁百岁老人,他 身前的主要身份是大通银行的董事长、银行家、外交家、艺术品收藏人,纽约MOMA(也就是“现代艺术博物馆”)最重要的赞助人。 对于中国, 戴维·洛克菲勒是新中国与美国重建外交关系、中国突破冷战的铁幕重现走向世界的推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称号是名至实归。对于他,中国是他战略中的“大通”重回远东市场、与日本银行竞争的主要全球市场。 在 戴维的回忆录里,1973年重回中国,大通与中国政府签定第一个银行协定,是与“尼克斯访华”、《中美公报》这些划时代大事件并重的里程碑。在这章前后他 详细写了“大通”因为中美断交时退出香港,把远东银行业拱手让给荷兰人、日本人时的挫败感。这种商业帝国全球扩张改变历史大事件的思维框架是洛家特色,洛 氏子孙改变世界,而不是被世界改变,这是他们一贯的信条。 跟中国近代商业传统里的“官商” 概念不同,洛氏不是胡雪岩式的红顶商人 ,他们是列宁在《国家革命》中概括的资本的扩张性和垄断性。 洛克菲勒家族不是为政府服务,相反,政府是他们的器,整 个世界为他们打工 ,世界大战因他们的瓜分争夺而起。他们是数任美国总统身后真正的决策力量。中美建交这样的世界外交史里程碑,在戴维·洛克菲勒说起来是大 通全球扩张的一步。 戴维·洛克菲勒对美国外政策影响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美国外交智库 “美国外交协会”是他一手成立和全资赞助的,每年的活动经费全部由洛克菲勒基金支付,外交协会的办公室用的是大通银行大楼的一层;二战后的“联合国”成立 离不开戴维·洛克菲勒鼎力支持,现在曼哈顿联合国总部所用的那块地,原本属于洛氏家族,戴维·洛克菲勒把它捐出来给联合国盖办公楼;联合国的前身,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联”,也是在戴维·洛克菲勒的父亲也就是小洛克菲勒的支持下成立的。洛氏家族和商业帝国的“全球化”策略,比这个词流行早了一百年。 连克林顿总统搞的北美贸易协定(NAFTA),这个自由贸易思想的始作俑者和组织者也是戴维·洛克菲勒。 戴 维·洛克菲勒对美国政府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影响——他是中央情报局的规划元老和中情局的主要赞助人 ,前中情局局长约翰·杜勒斯跟戴维是大学同学加联姻关系, 而杜勒斯家的父辈原本是纽约华尔街的律师,是老洛克菲勒公司的律师代理,他们是世家又亲上加亲。 中情局最早的业务来源,是给美孚石油等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 做业务咨询 。中情局人员的情报汇报一是给局长,二是给戴维·洛克菲勒,这也是惯例。关于洛氏家族和中情局的关系,是另外一个漫长故事,必须另起篇幅。 如 果用英文搜戴维·洛克菲勒,前三十条基本是关于他的“阴谋论”:从纳粹兴起背后的金主、珍珠港事件、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到2001年的纽约911恐袭,阴 谋论者基本把原罪都算到他头上——他和他们家族,是美国最大的野心家和阴谋家。这些阴谋论还不是说说而已的网上谣言,比如最新一本正式出版的阴谋论书,说 他与纳粹势力关系,来自Slate杂志记者的调查,基本说法是洛克菲勒的一代和二代在欧洲的商业合伙人,都是纳粹的金主。必须承认,阴谋论很卖钱,这也是 为什么写洛氏家族的书屡出不绝。 在前面提到的几大 阴谋论里,最可信的,为史学界承认的,是 洛氏家族对日本长期的竞争态度 ,因日本在东南亚的军事和商业霸权而起。洛克菲勒涉足的大宗商品远不止是石油,铁矿、铜矿、橡胶等原材料是把他们吸引到马来 西亚发展的诱因,同时他们向亚洲市场出口原油和原油产品。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力主美国对日宣战,希望美国开辟太平洋战场,就是洛氏,他们绝对是主战派。 洛氏帝国与日本的竞争,一直延伸到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银行业,因冷战日本银行对东南亚的扩张是戴维旗下“大通银行”心病 ,所以在美国银行之先打开中国 大门,抢先跟中国做生意,是他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考虑。第一步是向中国政府要回大通在中国被冻结的资产。 集 中说说戴维·洛克菲勒与中美建交。戴维的回忆录有中文版,另外的资料来源于国内公开出版的外交家黄华的回忆录,2010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网页上发表, 现在还可以找到。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第一次打破冷战的铁幕,联合发表《上海公报》为中美关系正常化铺垫道路。 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公报》对于60后、70后一代人耳熟能详:美国对“一个中国”原则不持异议,同意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军事力量;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基础上建立中美关系。《上海公报》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上海公报》之后开辟的具体外交举措之一,是中美外交交流渠道“纽约通道”的开辟。 1972 年的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秘密使团由当时的黄华副外长带领过家鼎、施燕华等一行人抵达纽约曼哈顿的四十三街的罗斯福酒店。彼时在酒店大堂里坐等 了一整天的大通银行副总裁皮埃尔走上前去欢迎,随即递上一皮箱,作为给中国秘密使团的下马盘缠之用,度过到达纽约后最初几天的现金之困。大通银行的副总裁坚持不收收据。这个贴心又低调的见面礼,很快给大通银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不久中国使团在纽约开设第一个银行账户,就是在大通银 行。这位副总裁,是大通银行负责联合国关系的协调人。 而将中国外交秘密使团的行踪通报给 “大通”的,当然是基辛格。为黄华此行和之后多次来到纽约交涉的人,都是当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基辛格和戴维·洛克菲勒在外交政策惺惺相惜,完全是知音。 1954年基辛格受外交协会邀请去参加一个关于核扩散会议,因此跟洛氏家族结识。之后基辛格很快成为“洛克菲勒兄弟基金”的董事会成员。 1973年8月10日他率领大通银行代表团访问中国。抵达北京后,周恩来总理于深夜11点在人民大 会堂外的台阶上等候代表团前来。会晤超过两个小时,到凌晨1点后才结束。会晤中周总理要求戴维解释那时全球的宏观经济走向,为什么美元暴跌20%?戴维是 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他从布莱顿体系的瓦解解释起。会晤中戴维对周总理的热情接待还有点忐忑, 因为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拒绝跟周总理握手的美国国 务卿杜勒斯,是戴维·洛克菲勒的表姐夫 ,洛家的女婿。此后戴维·洛克菲勒五次访华。他的第一次访华纪行,发表在1973年8月10日的《纽约时报》上,余 下的已经是历史。中国从此国门大开,历史进程不可逆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用美国原油专家约尔金(Daniel Yergin)的话:原油的历史,基本概括了人类现代历史上所有的资本移动、外交纵横和大国霸权。而在这段历史上,洛克菲勒家族一直是所有权力与金钱的聚光灯。
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李迅雷:2016年 哪来那么多反转
热度 1 坚持到底 2016-4-28 16:53
李迅雷:2016年 哪来那么多反转 正文 财经网微评论( 0 人评论) 本文来源于 lixunlei0722   2016-04-28 11:42:00 我要评论( 0 ) 李迅雷 lixunlei 今年的日子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快到五一了。尽管这四个月资本市场的活跃度远不如去年同期,但网上讨论资本市场涨跌话题的热度并不亚于去年。上证综指从3500多点跌至最低2600多点,目前连3000点都守不住,但只要有市场就有预期,有预期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有多空搏杀,就有众多洋洋洒洒的大文章来印证自己预测的正确性。 反转之说是最容易被证伪 这段时间以来,听到了太多中国经济底部已经探明、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大宗商品价格反转、周期品崛起、改革牛启动等拐点论或反转论的声音,并且还是强有力的数据作为佐证。不过,究竟是不是底部,或者反转是否成立,要证伪太容易了,因为可以用时间来检验。虽然检验所需的时间有长有短,但观点的对错总是可以证明的。 不知道有谁统计过没有,每年有多少篇报告在预测拐点或反转,其中预测错误的又有多少?我始终认为,经济的波动周期、价格的波动周期等都不是以年为单位的,更不是由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不是说你想写报告的时候,拐点就来临了,反转就出现了。不少人都想着要做点大事,但并不是你想做大事的时候,就会有天赐良机。 可能因为有些人的主观愿望太强烈,当他们成为学者的时候,就会激情昂扬地判断底部已经呈现,转机即将到来,中国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当他们成为管理者的时候,就会强调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要把握好百年一遇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当他们成为投资者的时候,估计就会在一年之内判断出好多次拐点,或大喜大悲,交易上大进大出,贡献出巨大的交易量。中国股市去年交易金额占全球股市的三分之一以上,估计其中有很大比例都是投资者基于对拐点的来回判断和不断纠错导致的。 经济的底部不是想见就能见 中国的一季度数据表面看还不错,但股市表现却不好,因此有不少人疑惑:经济好转了为何股市不好转?我觉得,首先,经济好转不必然带来股市好转,中外股市的很多次牛市都是出现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其次,经济数据的好转不等于经济的好转,因为经济数据太多,哪些数据是真正有说服力的,哪些数据不具有说服力,需要甄别。 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更应该看长远,趋势的判断太重要了。经济走势就像上山的路上有下坡,下山的路上有上坡一样,看清楚中国经济究竟是在上山还是在下山是关键。不少学者说第二季度经济就见底了,之后就会回升,全年的经济走势是V型。或许这一预测是对的,但从长远看,则可能就是下山路上的上坡而已。 在我看来,全球所有转型成功的经济体,在经济高增长结束之后,经济走势(GDP增速)都无一例外地往下走,道理很简单,经济体量增大到一定程度,经济增速不降就是反常了。因此,新常态的表述中也提到中国经济增速会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但中速增长结束之后呢?那就应该是低速增长了。 即便是低速增长,也还是在增长,也都不错了。美国经济、欧盟经济都是低速增长,但股市走势比大陆强多了。所以,经济增长的质量很重要,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次贷危机的时候跌至7000多点,如今已经是接近18000点了,中国上证综指现在的位置比次贷危机的时候却高不了多少。 中国经济的问题就是在于,为了GDP增长维持在中高速水平付出太大的代价,也成为经济结构的扭曲部分原因。如今,就算经济在短期内走稳甚至反弹了,但高杠杆、泡沫化问题、产能过剩等问题能解决吗?如果解决不了,还是会继续拖累经济,下山途中的上坡结束之后,仍会继续下行。 中国经济的长期症结在于,GDP拉上去了,但企业的ROE却没有拉上去,同样是全球500强企业,中国剔除五大银行之后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大约只有美国企业的一半水平,但中国的GDP增速差不多是美国的2.5倍。故一个国家经济的好坏还是要看企业的好坏,如果只是刺激一下房地产或扩大一下基建投资就解决增长问题,那就太简单了。 2016年股市会反转吗 说实话,我怎么能知道下一步股市的走势呢?反过来又问,两大交易所成立26年来,出现过预测股市走势很准的股神吗?如果有,大家应该能记得住名字,如果没有,那么,剩下的都是预测不完全准确的大师了。这倒不是挖苦或批评别人,要批评先批评自己。 从常识上看,趋势的延续是常态,如清王朝延续了近300年,之前的明朝也延续了276年。经济周期的周而复始要比朝代的更迭快多了,如一个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大约是50-60年,人生能经历两个康波周期就不错了。短一点还有库兹涅茨周期,18-25年,再短的还有基钦周期,也要长达10年左右。因此,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趋势中,遇到拐点的时间窗口很短暂。 这也就是说,预测拐点的风险很大,绝大部分与趋势相逆的波动都不是拐点,尤其是当这种波动出现在与上一个拐点相隔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2014年年末至2015年6月这仅仅半年多的短暂牛市,其动力来自央行的降准减息和股市的投资加杠杆,上市企业的盈利增速反而是下降的。 因此,从常识上讲,2016年股市走势可能依然还是趋势的延续,出现向上反转的拐点概率很小。如果一年内既预测向上反转,又预测向下突破,那这样的概率就更小了。从前四个月的交易量数据看,量的萎缩超乎预期,大约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如此小的量,要有大行情,恐怕也有难度。同时,盘整的时间又如此之短,也很难换取多大空间啊。 市场管制下的结构性机会 说到A股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似乎永远不会错,要是预测趋势是很容易被证伪的。不过,与国外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对金融的管制确实是一大特色,管制有利于避免市场危机的发生,但也不尽然;从长远看,管制弊大于利,但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套利性机会。 如对于IPO的定价和额度的长期管制,使得一级市场基本上稳赚不赔,二级市场估值水平长期偏高,由于估值扭曲导致的市场套利机会长期存在。去年以来,很多境外的中概股纷纷回归,实质上也是跨境套利。小市值股票的估值水平奇高,与它们潜在的“壳价值”有关;中小创被热炒,与管制下的股票供给不足有关。 迄今为止,管制还在延续,注册制则被延后,战略性新兴板不提了,IPO排队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这似乎与股市维稳有关。管制与规范似乎不能相提并论,但目前的状况就是如此,在估值扭曲的情况下,企业与投资者产生套利的想法并不奇怪。 实际上,套利不仅仅存在与股市,这些年来,整个金融市场的套利机会都是巨大的,这就是为何银证合作、银信合作、银保合作等非常火热的原因,金融市场各类参与主体之间的监管博弈和监管套利均存在。 从今后看,随着经济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估计管制只会加强,不会放松,管制范围只会扩大,不会缩小,故套利性机会仍会存在下去。从长远看,A与B股的价差、A与H股之间的价差终将缩小,这也是潜在套利机会,只是时间可能比较久远。 大宗若反转则中国经济前程无忧 中国应该是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消费国,所以,中国经济的走势对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有很大影响,如铜、煤炭、铝、镍、钢铁等大宗商品的消耗量接近或超过全球消耗量的一半。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像2000-2010年那样处在城镇化的高速增长期,处于重化工业化的鼎盛阶段,则大宗商品价格在沉寂五年之后反转是确信无疑的。如今,流动人口都已经减少了,产能过剩长期化,仅仅靠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几个季度增长来带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其力度和持续时间都是有限的。 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更多原因是超跌了,因此,也不能认定大宗的价格上涨就是新一轮周期开始的标志。新一轮经济周期是否能够启动,更取决于新的经济热点能否形成。但新的经济热点又在哪里呢?房地产行业已经持续16年的上行趋势,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也在递减,且增加社会杠杆率水平。 今年的经济估计会遇到了两方面压力,一方面是通胀,可能会出现CPI上升而GDP增速下行的独特局势;另一方面则是货币政策会因为通胀压力而不敢继续放松(且不说会加息或提高准备金率),这种局势也是中国经济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因此,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的是如何避免危机的爆发,降低或缓解不断集聚的风险,而不是迎接新的转机,更没有可能策马扬鞭,再创辉煌。年初刚说好的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周期崛起时代了呢? 总之,2016年不应该有太多的反转机会,总体上看还是2015年各种趋势的延续。但放眼全球,机会就会多很多。从全球的投资视野看中国经济,从全球资产配置的思路看国内的投资风险评级,你该对它们评什么等级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李迅雷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粮价和石油价格上涨时间不会相差太多
gordon 2016-3-8 03:33
理论上看,目前因为消灭生产过剩造成的库存速度太快,而宽松从未放松过,最终肯定会导致商品和钞票的配比不平衡,所以出现了PTA价格暴涨,大宗商品一起 涨的情况,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快来了,而且是世界性的。 粮价和石油价格上涨时间不会相差太多,黄金上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注: PTA 即精对苯二甲酸, PTA 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 PTA 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 PTA 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货币贬值对出口有用(转)
gordon 2016-2-3 13:52
从常识来说,汇率低,人工本地原材料都相对外部低,所谓输出通缩,海外大宗商品继续下跌,制造业就能喘息了。 如果你强行维持汇率,拉升地产会怎么样呢?首先资本会继续外流,外贸真实萎靡,虚假贸易上行,地产刺激效应递减,低购买力者被套入,债务继续上扬,流动性 继续枯竭,一旦崩塌,就神马都没得救了。到今天,这么明朗的贬值预期,资本外逃,财政吃紧,投资效益下滑,还不醒悟,那也真是没法劝了。 ************************************************************************* 死要面子,活受罪
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股票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互动特征比较研究(转)
gordon 2015-12-17 06:50
2014年的老文章了,倒是比较 “应景” 。 注:股市影响大宗商品,大宗商品不影响股市。 黄金市场对股市就没啥影响。 这是一般的情况。 如果宏观整体变差,三者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相关性会上升。(一般情况,它们没啥 特别的关系)
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2015年宏观经济总结和2016年猜想 wxmang
热度 8 燕庐敕 2015-12-4 11:45
来自: wxmang 2015-12-03 11:56:52 先声明一句,我没有更多内部信息来源,所有数据都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网站的公开数据,至于我的结论和判断,也仅仅是一家之言,不可能全部正确。你就当玩笑看看吧。 一、2015年宏观经济总结 1、2015年GDP真实增长率可能不超过5%。 先看实证数据: 近20年来,我们的投资和出口增速大约都在20%以上,消费增速在15%以上,这时GDP增速在10%左右; 近三年来,投资增速为18%,消费增速为14%、出口增速为7%时,GDP增速是7.5%; 而2015年前三季投资增速16.9%;消费增速10%;出口增速是负1.8%。所以GDP增速不太可能是7%,仔细计算的话,GDP增速在5%是比较合适的。 其实如果单纯用用电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大宗商品进口量和库存量计算,GDP增速可能只有4%。 2015年前9个月,发电量只增长了0.1%,其中9月已降至-3.1%,前9个月的铁路货运量降至-11.4%,9月当月降至-15.6%。 发电和运力数据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决定这两个数据与经济增长关系,但不管是经济学理论还是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史经验都证明,建立在社会实物基础上的产业结构不可能快速变化。 其实实证数据也证明我们产业结构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例如2010年工业用电占比为72.0%,2014年为72.3%,2015年前9个月由于工 业萎缩,下降到70.2%,所以今年工业用电量比例下降,是工业生产总量收缩导致的(其中近3年重工业用电占工业用电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83.2--83.3%之间间,2015年前9个月略微下降到82.7%,这说明,在工业内部并没有发生显著的结构变化,这说明发电量的下降不是出于结构 原因)。若是由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节电效应,宏观经济增长就不可能萎缩。所以那种认为中国用电量下降是产业升级,尤其是服务业大发展的说法都是自欺欺人。 他们自欺欺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服务业在宏观经济中比重大幅度上升了,服务业耗能远低于工业,所以经济增长率与发电量的关系就不对了,这是中国经济从工业化社会转向以服务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标志。 但是真实情况是什么呢?2000年到2014年,服务业占GFP比重年均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2012--2014年均提升0.9个百分 点,2014年显著提升了1.4个百分点,2015年前三季度又猛升了3.2个百分点,以至于出现这种奇怪数据:2015年以来的新增GDP中,有 85.6%是来自于服务业。但是详细一看数据,造假就露陷了:服务业的贡献率主要靠金融业,贡献了新增服务业增长的30%(在2015年股市跌汤起伏状态 下,先不说对不对,假设能够说过去),重点是另一个贡献了服务业42%新增额,以及全部GDP新增额35.8%的是“其他服务业”,具体问包括什么,所谓 专家一官员全部装聋作哑或者语焉不详。 2、2015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发生扭转。 中国经济增长长期靠三架马车拉动:投资、消费和出口。 先看投资,在产业不升级情况下,增大投资只会导致更大的产能过剩。同时我们目前投资收益率也在不断的降低,也即投资的边际回报下降,其实目前我国的投资边际回报几乎为零。也就是说,新的投资已经不能带来新的GDP的增长。再靠投资拉动经济已经不可行。 而且这种长期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后遗症是在传统制造业我们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现在经济调整更为困难。再照方抓药,只能是饮鸩止渴。 中国制造业有两个支柱,一个是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集群,特点是低技术、低成本、低附加值,主要通过解决大量就业岗位和出口创汇支撑宏观 经济增长;而内地(东北、西北、西南)的资源型的重工业(包括煤炭,钢铁,水泥,玻璃,氧化铝,电力等等),为东部提供廉价的资源和电力,支撑整个宏观经 济发展,同时支持国家基础设施投资。 现在这两个支柱产业都出了问题。东南沿海的制造业因为劳动成本开始上升,已经失去竞争力。过去十年民工的工资大概年均增长10%以上,长三角十年 前民工的工资大概是1200一个月,现在是5000。其实不光是工资水平提高,摆房地产经济疯狂的影响,土地租金提高更快。总体成本上升,但是产业没升 级,产品附加值没有增加,企业就很难维持了(想摆脱这种困境,产业升级是唯一出路,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业才能吸收这种高成本)。 内地的重工业过剩产能的问题非常严重,东北个别地方其实已经不是断臂求生能够解决的了,可能需要断腰求生,GDP和财政收入都可能必须腰斩才能去过剩产能,轻装上阵,恢复元气。 至于消费,在三座大山没有搬开前,大规模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而三座大山是目前政策基础,无法动摇。目前我们消费占GDP的比重大约55%左右(西方国家在80%以上,一般发展中国家在65%—75%)。 再看出口,现在世界经济疲软,复苏乏力,导致我们出口疲软,出口增长率大概平均不到5%(而过去30年我们出口的平均增长率一直在25%左右)。 而且就算是世界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的出口增长情况也很难改善了。因为中国靠剥削农民工的低附加值低成本的制造业已经没有生存空间。(2015年前9月中国 虽然还有超过4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形成顺差的原因已不是出口的实物产品大幅度超过进口,而是由于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水平猛降,从出口工业品收购值 看,前9月下跌了1.1%。所以在贸易顺差猛增的背后,却是后继出口乏力的现实)。 3、目前一部分企业靠安定团结贷款维持。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靠银行贷款来发工资,上交各种税费。实际数据也支持这个结论。例如2009年,居民净储蓄18.3万亿元,企业仅仅只有2万亿元 的贷款净需求(企业贷款减去企业存款),而2015年9月末企业贷款净需求是23.9万亿元,21.9万亿元的新增额当中,有超过六成是2012年以后新 增的。这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严重下降。 这也就是2015年前9月经济增长下滑,而财政收入却增长了7.6%,其中非税收入增长率高达26.3%,贡献了同期财政收入新增额的51%,9 月财政收入增长更高达9.4%的原因。(财政第一税源是增值税,第三大税源是营业税,都是从价征收的,即只要企业有销售收入就要缴税)。 这实际是财政部门通过非税途径,对企业搜山填海,竭泽而渔来完成任务,把多年来放水养鱼在从企业的财政结余全部收入到今年的收入。这种行为不可持续,因为财政收入必须建立在社会新增财富增长的基础上。 二、2016年猜测 1、2016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会继续降低,其实这种减速状态会维持几年,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2015年前三季施工项目总投资增速在5%以下,新上项目总投资增速在3%以下,按照投资惯性规律,在外部需求没有根本好转和财政政策没有特别转 向情况下,明年投资增速很可能降到5%以下(实际上,9月的投资增速已经到7%以下了)。2015年出口前三季是1.8%的负增长(目前世界经济没有复苏 的趋势,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10月末已经从8月初1220点再次跌回6月中旬的730点以下,所以出口的负增长很可能将在明年持续)。 如果上述明年上半年投资增速可能会降到5%以下,出口继续为负,消费增速也可能会从目前的10%以上下降一点,例如降到8--7%的假设成立,那么明年的总需求(按现价计算)增速不会高于7%,所以明年上半年GDP增速很可能进一步下降。 2、中央政府会继续在培养和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和产业升级上下大力气,给出更多财政和金融资助政策。 至于资助和支持的产业,其实大部分我都介绍过:智能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核能产业和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深海工业装备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卫星导航和通讯产业和装备制造,大飞机产业和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材料和芯片,精细化工等等。 目前这种全民创业,全民创新的闹剧,不过是长江的一朵浪花,瞬间就会在大家记忆中消失,无足挂齿。 3、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行发展的模式可能走不通了,国资委体制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会脱离国资委监管,国资委以后将主要是统计分析、数据预测和监事会职责。大量国企的运营模式将不再是政府一个部门或钱袋子,而 只是政府参股的一个企业,而政府通过一些控股公司参股,退出对企业运营干预,也退出企业管理。这样未来的国企将获得真正的市场竞争地位,与民营企业平等竞 争,除去国企承担的非经济责任和包袱,不然国企只有死路一条。东北国企尤其如此,承担太多的社会安定团结责任。其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讲: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 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双刃剑,既是给民营企业机会,也是给国有企业松绑,最后谁得益还很难说,因为正面竞争,民营企业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管理 水平,是无法与国企抗衡的。 4、2016年可能金融改革会真的起步。 要点是:降低准入,让更多的机构进来;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逐步市场化,放开政府控制;加强金融监管,甚至可能统一成立金融监督委员会(合并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的建议,在2004年我们就已经给最高提出了)。 5、随着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行,2016年货币政策扩张和财政政策扩张是不可避免的。 6、2016年可能去过剩产能将进入实施过程。 煤炭,钢铁,水泥,玻璃,氧化铝等等严重产能过剩产业将出现大量企业关停并转。其中巨型国企的产能退出将非常艰难,2015年一个二重,一个龙煤 集团去过剩产能就搞得几乎山摇地动。(最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宣布:年产超过7万亿元GDP的中国钢铁行业全面亏损,前三个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24万亿元,同比下降19.26%,实现利润总额为负281.22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 7、2016年将可能出现一部分制造业企业倒闭和失业情况。 因为就业指标是滞后指标,企业成本费用开支优先次序是:原材料、燃动力、工资、基本的管理费用、税收、利息、折旧、企业利润。当企业面临经营危机 时,首先减少利润、利息、税收和折旧支出(这可能就是9月份现价工业增加值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1.9%,增值税-3.5%,企业所得税-4.4%,倒 闭关门的工业企业还不多的原因)。但是如果继续产能继续过剩,需求萎缩,企业必然会走到连工资都发不出去,也没钱购买原材料和付电费的地步,工厂关门就是 必然的了。 在目前的工业总产出中,工业增加值占20%,其中工资大约10个百分点,企业盈利占5个百分点,税收占3个百分点,旧占2个百分点。自2012年 到今年9月PPI持续43个月的下行中,工业增加值已累计下跌了10%,即已经跌掉了工业增加值的一半,所以工业的税收与利润均为负数,可以预见,如果市 场需求继续萎缩迫使PPI下行趋势不改,工业增加值就不能创造工资了。 实际上,2015年1、2、7、8、9这5个月工业创造的GDP现价环比出现负增长(其实按照西方标准,连续出现三个月的环比负增长,就已经可以 被认为是构成了未来经济衰退的趋势);而且9月当月的PPI下落幅度超过了当月工业实际增长率,所以9月同比的工业现价产出,也首次出现了负值。由于工业 是最重要的实体经济部门,工业的增长趋势,迟早也会引导整体经济向负增长过渡。 8、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几年存在从通缩转通胀的可能。 如果大量企业倒闭,大批生产能力被消灭,生产过剩将向生产不足转变,而我们已经向经济中注入了庞大的货币量(目前M2是GDP的200%),这些货币不可能被危机消灭,所以就将成为爆发严重通胀的诱因。 结论就是,2016年,我们还得熬,年年难过年年过,放眼世界,其他国家状态还大大的不如我们,我们应该还算可以安心的。当然微观上有的人会失业,会很难过。
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FED加息的心病 —— 大宗商品
gordon 2015-11-28 04:12
皇亲国企说去朝廷请救兵,八字还没一撇,前锋营中已经开始搞联欢会了。万一SRB也像汇金救A股一般,找央妈借钱,不管三七二十一到大宗商品市场胡买一 番,结果反倒解决了FED加息前最后的心病——被大宗商品价格拖累的米国通胀。 注:吊着,先吊吊胃口再说。 热点不能凉,呵呵呵 有时候相持和等待啊,也是过程的一种。
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产品质量稍微好一点
热度 1 gordon 2014-8-8 14:05
受外需继续回暖拉动,7月出口同比超预期增长14%,对美欧日主要市场出口同比12.6%,非G3市场出口加快至15.7%,其中对东盟出口反弹至 11.9%。进口则差于预期同比收缩1.6%,一方面归因于去年的高基数影响,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中铜、原油及成品油进口 量价齐跌 ,仅铁矿石进口 量增价跌 , 反映国内需求仍然偏弱。 ×××××××××××××××××××××××××××××××××××××××××××××××××××××××××××××× 基本上我们跟东盟是能拉开一个档次的,毕竟我们干过重工嘛,这东盟干不起,有的甚至韩国都干不起,这是需要高投入的。 跟美国还是有差距,慢慢来吧 还得考虑一个投入/产出问题,不能一下子硬投,慢慢来吧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去,也就是90年代台湾转入的那些,这些产业本来就是东南亚的。 时间真是神奇,具有消化能力!再有一年时间,在货币14%超发、经济增长7%左右的情况下,大部分城市房价就显得便宜了。 注:当然今年很特殊,明年就不会有 14% 了,不过也会有百分之十几。
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经济利好” 与 “ 中国风险 ” 双面夹击 大宗商品市场 ... ... ...
gordon 2014-4-16 07:13
快讯: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下跌1.3%,至989点,为8月12日来首次跌破1000点 若这个指数确为领先指标,唯一的解释是未来铁矿石和铜价会暴跌。 注:由于干散货航运主要体现的是全球初级产品的需求,因此该指数也是经济的领先指标 ××××××××××××××××××××××××××××××××××××××××××××××××××××××××××××××××××××× “中国风险”重击大宗商品市场 金银铜暴跌3% 注:中国经济有救了,泪流满面 很简单,美国在复苏,中国的出口订单会增加; 汇率开放,击垮了 大豆、铜、铁矿石、橡胶、棉花等等大宗商品的投机 。
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20:45 , Processed in 0.04805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