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柴油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插队故事(十一)柴油机
热度 19 njyd 2014-3-15 01:50
插队故事(十一)柴油机
  从盟医院回来恢复劳动后,大队照顾我,让我开柴油机,给农田灌水。   那时我们大队只有这一台动力机械,也可以算是高新技术了。   型号是2100型,双缸,缸径100mm,好象只有10马力。用皮带带动一台抽水机,抽水机架在流沙井上,在水利队唯一的一间砖瓦房里。   原来开柴油机的是个初小(小学四年级)毕业的牧民,他也是汉人,家里在放羊,前面写的只有一户汉人放牧是记错了。   他也是大队中牛人之一,虽说只上来小学四年级,但他是我们大队“汉语文凭”最高的,身兼两人重要职位:大队小学汉文教师和柴油机手。但知青来后就变的很郁闷,两个职位都被顶了,我是纂权的第一人,后来一位高一的女生当了小学教师。   接手时他向我介绍了注意事项,还特别提到热机时不能往缸体上浇水,否则会炸裂的。   开柴油机对知青来说是小菜一碟,初中物理课就教过发动机原理。当然光靠物理课本是不够的,还要看一些其他有关书籍。   接手后发现机油压力不稳定,一会大一会小,拆开后发现机油滤芯装反了,堵住了机油通道。   开柴油机很轻松,每天先检查一下机油柴油,摇着,再把传动皮带上上,水就喷涌而出,流向干渴的田里。(这些水如果送到萨苏那里,他的坑大概就很难填满了。)剩下的就是要经常检查机油压力和冷却水温,冷却水是经过一个大水缸外循环,手摸测水温。如果长时间没开水泵里的水漏光就要先打水把水泵灌满才能抽上水。   有点小麻烦,大概是安装时没注意,进水管有点漏气。抽水时空气会漏进水泵,多了就抽不上水来,所以还要时不时地打开堵头放气。   出水口处是个水泥池,出水管象高射炮一样翘的高高的,大概是认为这样架设好看。根据物理原理,出水口越低越好,降低提水高度可以节能,所以我接手后把出水管放平,尽量降低出水口高度。   沙地不保水,又是大水漫灌,所以几乎天天要抽水浇地。   开柴油机驾轻就“熟”,我经常在抽水时出去巡查,防止冲坏水渠。这天我刚出去巡渠没一会,柴油机声停了。   出故障了?赶回去一看,前柴油机手正在往刚停的柴油机上浇水。他说:你为什么不在这里看着,柴油机温度太高了,他正在给机器降温。   这不是找碴吗?迟不过热早不过热,我刚出去就过热了?而且你自己不是说过热机上不能浇水吗?   我一气之下,跑回住地不干了。一位姓赵的知青支持我:不干就不干了,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开个柴油机吗?   一掉头他自己跑到队长那儿要求开柴油机,队长同意了。   我也被纂权了,也成了前柴油机手。   自此我对人心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后来队上又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自然由姓赵的开。记得这台手扶拖拉机价两千多元,其中国家补贴一千元。   手扶拖拉机买来后,不耕地时就拖个抽水机在几个水库轮转抽水,原来的畜力提水机淘汰了。打场时拖着碌毒比毛驴效率高得多,冬天拉羊粪也快多了。有了它,水利队上省了不少喂牲畜的事。   说到畜力提水机还想起件事:70年刚开春,畜力提水机的链子断了掉到井里,牧民用长木棍捞了半天没捞到。我知道了在没人的时候下井去找,井底直径两米多,水深齐胸,边缘还有冰。我用脚探遍了井底没有探到。水太冷坚持不了多久,回住房取暖时给赵知青看到,不知是不相信还是不服气,他也下井去了,同样没捞到。最后这根链条到了夏天才挖出来,已经被深埋在一尺多深的沙子下面。   再后来,赵知青回家探亲一年多没回来,还错过了前几批招工机会,手扶拖拉机就由那位给我“治”过伤的陕北移民开。他也挺牛,出远门时把起动摇把藏了起来,大概是怕别人动了他的奶酪。队上要用手扶起动不了,找了七八个人推也推不着。从东风队调到我们队的李知青想了个办法,用背包带绕在皮带轮上几个人拉,我认为同样拉不着,结果还真给拉着了。   到了71年夏天,手扶拖拉机因频繁使用磨损很厉害,每天要摇半天才能摇着。我和李知青就对照着说明书进行“大修”,也就是拆开擦洗了零件,换上随机带的缸垫和活塞环。“大修”后效果不错,摇两下就突突突响起来,之前的冷言冷语也随声而散。   离开牧区后,大约在73年回水利队去了一次,水利队正在打新的流沙井。几个水库也各自装了柴油抽水机,我们大队的柴油机家庭正在兴旺发达。   其中一个水库还经常随水抽出我以前在里面放养的鱼,大饱口福,以前牧民是不吃鱼的,而且也没机会吃到。 补:08年回去,两个水库(也就是挖到地下水位以下的水池)都已经废弃被风沙快填满了,两个机井被承包这一片的牧民还在用,已经用上了电潜水泵,机房完全没了,只能看见从井口伸出来的水管。   后记:马亲王的祥瑞能力还不如我,在队上害过我的赵知青和在工程队害我我的一个姓范的,都已经去世好久了。   这是我们水利队的地,08年回去时被姓赵的牧民,就是造成老丈人被群专家那位承包,还包括周围的草场。地里每年能收三万多斤粮食,按他的说法:“我现在一个人种这片地,收的粮食与当年水利队十来个人一样多。” 这是当年的机井,机房已经没了,抽水也改用电。 那里是苏里格气田范围内,每几百米就有个气井,道路和高压电网都已经成网。当地牧民想用电,自己出变压器和低压部分的钱。
100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6 16:50 , Processed in 0.01959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