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如何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如何

相关日志

分享 被创伤打倒之后,我们该如何重新站起来?|从桑德伯格的演讲说起(转) ... ... ...
热度 1 gordon 2016-5-21 17:18
“当石头沉入池塘,水面的涟漪,即使在石头沉底后仍会持续。” ———— 心理学 “今天我想和你们说的是,当悲剧发生了之后,你们该如何应对?” 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微微皱了皱眉头,紧接着露出了一个充满力量的笑容。当我看到她的演讲时,忍不住被她的优雅迷人所吸引。她穿着亮黄镶边的的深蓝色学位袍,身后伯克利分校的金色徽章校旗在风中摆动。 她正站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毕业典礼台上。这位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两个孩子的妈妈,面对着数万名即将毕业的美国年轻人们,分享自己过去一年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 而当我想起,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我的心却感受到一阵颤抖。 她在一年零十三天前,刚刚失去了她的丈夫,人生中的挚爱。 桑德伯格和丈夫戴夫·古德伯格(Dave Goldberg) 在墨西哥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时,不幸发生了。她午睡醒来,发现丈夫躺在体育馆的地板上,停止了呼吸。她不得不独自飞回家,告诉孩子们他们父亲的死讯。 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的棺材渐渐地没入地面,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无力。 这个打击让她无比痛苦。她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哭泣,直到哭得极度疲倦了才昏昏睡去。她感到每一天都漫长的像一整年。丈夫去世后30天,她觉得自己已经悲伤了整整30年。 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无论桑德伯格做什么,她都感觉那令人窒息的悲伤将永远伴随着自己。但到了今天,在她丈夫去世后的一年零十几天之后, 桑德伯格逐渐学会了使用“修复力”,让自己一点点好起来。 “我希望你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我对于死亡的体悟——那些关于希望,力量,以及我心中永不灭的光…… 你们并非天生具有从苦难中康复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的,然后当你们需要时就可以用到它。” 这位正在逐渐学会应对创伤的伟大女性说。 “修复力”(resilience)大概是我们身上最神奇的事情之一。我们经历了重创我们的灾难和创伤,但我们仍然有能力修复这些创伤,重新回到健康正常的生活轨道。 是 时候向你们介绍Emmy Werner了。她是最早提出“修复力”(resilience)概念的心理学家之一。她在1980年代对夏威夷Kauai岛上的698个孩子进行追踪 研究,并因此登上了《纽约客》的报道。Kauai是一个贫穷的小岛,许多参与调查的孩子们都有酗酒或染上精神疾病的父母,这些父母也没有挣钱的能力。 在这 种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2/3都在10岁后的少年时期开始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 ,比如成为无业游民、染上毒瘾、青春期怀孕……然而出乎Werner意料,还 有1/3的孩子没有染上这些问题,而是成长为自信、能干、关怀他人的优秀成年人,在学业、家庭和事业上都获得了成功。 Werner 认为,这1/3孩子有能力摆脱糟糕环境影响,她把这种能力称为“修复力”。 拥有修复力的人,像有弹性的橡胶一样,能够承受外界带来的创伤,并修复这些创伤的糟糕影响。他们因此能够比其他缺乏修复力的人更能获得成功。 让我好奇的是,为什么一部分孩子,会拥有另一部分孩子缺乏的修复力呢? 修复力是一种个人特质吗?如果我之前并不觉得自己有修复力,我还可能在之后发展出这种能力吗? 事实上,修复力不是天生的能力,而是你选择的行动。 对 “修复力” 最好的理解是什么呢?嗯,你可以将它理解成一个过程。 我们经常将修复力误解为一种个人特质 ,我们会说你这个人有没有“坚韧不拔的品格”。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让我们明白, 修复力其实是我们行动的结果 ——你如何应对你周围的情况,你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到糟糕环境的影响,如何努力让自己成长为更好的人。 –创伤会给我们留下什么– Oscar蠕动着嘴巴,他感觉一句尖利的叫声正在自己的喉咙里涌动。 这个9岁的美国男孩急忙举起一个金黄的圆形摇铃,放在耳边不断摇动。摇铃的金属片相互碰撞,发出持续而有节奏的清脆声响。Oscar逐渐平静下来。 看电影《特别响,非常近》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的时候,我实在为Oscar这个小家伙感到揪心。他总将金色摇铃带在身边。外界的许多东西都容易让他害怕。他恐惧公交车、地铁等一切交通工具,也没办法一 个人走过人造池塘上的狭窄木桥。每当他感觉自己被焦虑环绕时,他便开始摇晃金色摇铃。只有清脆而恒定的铃铛声,才能够让他渐渐平静下来。 和大多数活泼的小男孩一样,Oscar以前不需要这个摇铃。一切都从911那天发生了变化。他的爸爸在那场灾难中丧生,他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他开始恐惧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摇铃成了他的“冷静仪式”。他不幸患上了PTSD——“创伤性应激障碍”。 我们在不幸遭遇了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有时会出现异常的心理和行为。 比如在脑海中不时闪回灾难发生时的情况,并伴随着身体生理上的不适,出汗或者心跳加速。我们可能开始容易受到惊吓,因回想起受伤时的场景而感到压力巨大,产生强烈的愤怒、内疚等负面情绪。严重的会影响我们进食、睡觉,甚至不能正常生活。 在心理学上,这种症状被称为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创伤性应激障碍)。 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庭暴力、性侵犯、车祸等创伤性事件都可能导致PTSD。PTSD是人们在遭受创伤后形成的精神障碍,它可能在创伤后立刻出现,也可能延迟一段时间出现。 虽然在心理学上,对PTSD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治疗方式。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缺乏对PTSD的正确认识,使患者和身边的人遭受了原本不必承受的痛苦。 –我们为什么会受到可怕记忆的伤害– 可怕记忆的不断重现是PTSD患者的一大特征。患上PTSD的人,常常会承受创伤记忆在相当长时间中的不断闪回。这些记忆会在白天或者睡梦中,一遍又一遍在脑海中重现。每一次重现,都会给PTSD患者带来痛苦的折磨。 为什么在创伤过去之后,我们还会不停地受到可怕记忆的折磨?我们为什么会无法控制自己的记忆,在脑海中不断重现遭受创伤的情景? 这个问题在研究界尚无定论 。但如果能弄明白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恐惧,我们大概离答案就更近了一点。临床心理学上对恐惧的实验研究,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 加 州理工学院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家Feinstein的实验项目之一,是如何让“无畏者”感到恐惧。他的实验对象是S女士,一个几乎不害怕任何东西的人。 Feinstein在6年时间里,尝试了各种方式让S女士感到恐惧。他带她去看最吓人的恐怖电影,进入有着“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之称的Waverly Hills Sanatorium鬼屋,领着她走到一个装满蛇的大箱子前面。然而,在其他游客都被吓得大声尖叫的时候,S女士却只微微一笑。 事实上,S女士是由于病变而丧失了感到恐惧的能力。她患有一种非常罕见的基因疾病,出现皮肤损害和大脑钙沉积——这摧毁了她左右大脑半球的杏仁核。脑科学的不少研究者认为, 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是恐惧情绪产生的神经中枢。 不过过去的大部分研究,只能从正面证明这个假设——研究者通过大脑成像观察到,当人们感觉恐惧时,杏仁核部分会呈现活跃态。而S女士给这个假说提供了反面的论据支撑: 当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被摧毁后,我们会丧失感到恐惧的能力。 大脑杏仁核的过度活跃,被研究者认为是PTSD患者不断闪回创伤画面的可能原因之一。 神经生物学家Mike Koenigs曾经研究过在越战中受过重伤的老兵,他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教授。在参与研究的200名大脑受伤的老兵中,有一半老兵患上了PTSD。Koenigs惊讶地发现,大脑中杏仁核受损的老兵中,没有一个人患上这一精神障碍。 Koenigs说:“我们知道,在有恐惧或焦虑障碍的人身上,杏仁核往往会过度活动。”尽管他强调,现在还不能过早地得出确定的结论,但研究结果暗示着, 人们要罹患PTSD的一个可能条件,是大脑的杏仁核保持活跃状态。 –我们如何训练出“修复力”– 桑德伯格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 “正如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生理免疫系统,我们的大脑也有一个精神免疫系统,有一些步骤可以帮助你们开启你们的精神免疫系统。” 这听上去可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结论。而在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不少研究者们已经探索出了修复力的部分产生机制。这些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拥有的“修复力”,并更容易地学会使用它。 1. 让大脑发挥强大的自愈能力 PTSD并非是一种与身体无关的纯心理疾病。如果我们不幸患上了PTSD,我们的大脑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和伤害。 有 研究者对越战退伍老兵的大脑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患上PTSD的老兵比起没患的人,大脑中的海马体体积缩小了约20%。xx学家kitayama指 出,大多数PTSD患者的大脑海马体体积都有损害,体积缩小。而且患者PTSD的程度越严重,海马体受到的体积损害就越厉害。 幸运的是,我们的大脑拥有强大的自愈能力,能够逐步修复这些损伤。 生物精神医学家Brigitte Apfel和同事研究了海湾战争退役老兵的大脑成像。他们发现,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后,患上PTSD的老兵大脑中的海马体体积会开始增加。等到他们的PTSD基本康复,他们大脑中的海马体能够恢复到和常人差不多大的体积。 2. 你可以训练出新记忆,用来战胜糟糕的旧记忆 患上PTSD的人一直在受到创伤记忆的痛苦折磨。创伤记忆的片段会不受控制地在他们脑海中反复闪现,这些记忆与他们受到的伤害和痛苦紧紧相连。因此每次记忆一闪回,他们就会条件反射地感到恐惧,无法控制自己。 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打破这些记忆和恐惧的联系吗?我想你和我一样会喜欢这个好消息——有。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出新记忆,用来战胜糟糕的旧记忆。 ***********************************************************************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Mary Jones就在实验室里,成功帮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训练出新的记忆,让他不再害怕兔子。小男孩在实验之前,特别害怕小白兔、小白鼠和一切有白毛的物体。 Jones采取的办法很简单,让小男孩看到兔子时,重新产生愉快的记忆。 她 让小男孩和另外三个小伙伴一起玩耍,每当玩得高兴时,就向他展示兔子。又或者在给他看兔子的时候,给他一些点心做奖励。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男孩忘记了 对于兔子的恐惧感,开始愿意抚摸兔子了。这心理学上成了著名的“恐惧消退”(fear extinction)理论,也由此发展出了心理医生在治疗恐惧症时最常用的行为疗法“暴露疗法”。 3.利用“窗口期”,砍断旧记忆和恐惧之间的链条 但就算我们训练出了新记忆,旧的记忆仍然存在。它们会在我们的脑海中伺机而动,重新唤起我们的恐惧。因此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如何打破旧记忆和恐惧之间的连接。 研究者们发现, 重历恐惧能让我们的旧记忆进入不稳定的状态,从而让我们有机会重塑记忆 。当我们重新回想起一段旧记忆时,记忆会进入不稳定的状态。在几个小时后,经过复杂的生物反应,旧记忆才再次进入稳定状态,重新储存在脑海里等待下一次被唤醒。 这段不稳定的状态,就给了我们一个擦除旧记忆的“窗口期”——通常是记忆被唤醒的3分钟到几小时之间。 注:它是一个探险,就像萨缪尔逊所说,经济学是你人生只有一次的探险。(下一次就没有那么多surprise 了,就像魔术,揭穿了就不好玩儿了) ******************************************************************* 纽 约大学的心理学家Elizabeth Phelps和同事在2009年成功进行了擦除人们恐惧记忆的实验。他们给参与试验的人们展示一个绿色的小方块,同时用电流刺激他们的手腕。这让参与者形 成了对绿色方块的恐惧记忆。他们只要看到绿色方块出现,反映汗腺活动的皮肤电导指数就被测量到发生了剧烈变化。 第二天,Phelps把被试者分为两组,为他们训练新记忆——向他们反复展示绿色方块,而不给予任何刺激。两组的时间有所不同:一组在唤醒记忆的10分钟后,另一组则在6小时后。 Phelps发现,10分钟后的小组成功消除了对绿色方块的恐惧,而另一组仍然保留着这一恐惧记忆。这意味着,在旧记忆被唤醒进入不稳定状态时,我们能够通过创造新的记忆,打破旧记忆和恐惧之间的联系。 我一直记得,桑德伯格描述她从创伤中开始好起来的那一秒钟。 在丈夫去世之后,桑德伯格第一次参加的Facebook的会议。她的精神十分恍惚,心里想:“他们所有人在讲些什么,这些和我有关系吗?” 后来她不知不觉被大家激烈的讨论吸引了。有那么一秒的时间,她忘记了丈夫的逝世。 “ 那短短的一秒钟让我看到,我的生命中还有其他并不可怕的东西。我和我的孩子们都健健康康的。我的朋友和家人都深爱着我们,都陪伴支撑着我们。其实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 ”桑德伯格说。 有时候,我们就是没办法避开一些糟糕的情况,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曾经受到过创伤,并因此而痛得龇牙咧嘴。这就是生活。 但我们起码还有一件事可以选择:用行动为自己建立起“修复力”,让自己从创伤中一点一点好起来。 就像桑德伯格告诉我们的那样: “请在你们的内心建立起修复力。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不幸的时候,你们会懂得,实际上你们有能力战胜那些不幸。相信我,你们绝对有这个能力。” 参考文献 Christie Aschwanden (2013),The curious lives of the people who feel no fear,New Scientist. Lizzie Buchen (2009),Fear memories erased without drugs,Nature. Maria Konnikova (2016),How People Learn to Become Resilient,The New Yorker. Sheryl Sandberg's 2016 Commencement Address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 —— 如何完成高积累
gordon 2016-5-19 09:07
中国采取集体农庄,不是苏联专家建议的,反而苏联专家不建议这么做。 是我们自己要这么搞。 这个可能的原因是高积累。粮食的商品化率高。 因为要是自然状态, 农业人口也要吃饭的,粮食剩余就不多 。 计划经济的办法是,先把粮食剩余拿出来,剩下的 就勒紧裤腰带吧 低人权优势嘛 ****************************************************************************** 劳动密集还是资本密集 不是说了嘛,从事劳动的人本身也是要耗费粮食的, 人力密集型,其实好麻烦的 管理也不方便,有冗员。 “ 迪尔伯特法则,或者说帕金森法则 ” ****************************************************************************** 岗村宁次的 “闪电战” —— 泥足的巨人 岗村宁次也搞过 “闪电战” —— 步兵的闪电战,根本就不行。 ****************************************************************************** 日本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很简单,就是出口贸易呗,出口换钱,然后变成 “资本密集型” 日本纺织品在二战后曾经是世界第一。 日本的工业化不是从工业品开始的。 当然是托了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福。 ****************************************************************************** 中国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 “ 以一人敌一国 ” 具体怎么解决的,不知道,core 2 解决的。 ****************************************************************************** 解决的难题并非在于 80年代,而在于90年代,90后事件 当然国际上也有有利条件,但还是跟他个人努力分不开的。 很人性化的一个人,知道 “来去自由” 这个一般人做不到的 这也很可能跟他自己有谋生的经历,勤工俭学的经历有关。 谋一个 “人生更好的出路 ” 。 ****************************************************************************** 资本密集型和 人力密集型 —— 中国人的玩笑 采取哪种发展方式,跟他自身的条件有关。 他肯定不可能采用人力的方式。因为身体条件不是很好。 不管怎么说,他解决了 “泥足的巨人” 的问题,成为了一个 “钢铁巨人” 。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I1NjM4NTI4/v.swf
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米尔顿·弗里德曼 谈 如何创造不平等的社会
gordon 2016-5-15 11:34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M1MTk2MzQ4/v.swf ***************************************************************************** 这里面有深刻的对人性的洞察 你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老板雇佣你吗? 政治正确,但是他嘴上不说。你丧失了机会 你准备卖给谁一个赔本的东西呢? ***************************************************************************** 投资给孩子,在当代中国是一个错误。 因为房地产的问题。 尽早投资房地产,比投资孩子更好。 有产一代,享受了时代的福利 注:造成了当代中国的一个问题,有知识的人比较穷,有资产的人相对都是从事商业的 ***************************************************************************** 优先追求平等的现象: 甲和乙决定丙该为丁做什么;甲和乙还抽佣金。 基于人性深刻的洞察,你也知道丙会为丁做什么。 *****************************************************************************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乌合之众》
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拍女王马屁 | 英语优雅马屁指南
gordon 2016-5-9 07:24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87c91192b87c27434b4dcbd45a0777f9/v.swf 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时英国下议院萌萌的议长大人萌萌的歌功颂德,完美展现如何优雅而精致的... 拍马屁... 语言即力量,词汇本思维,恭维炉火沌清,吹牛出神入化,不读牛津剑桥,亦难工也, 那些认为多学一门语言不过如此的朋友 ,且这厢看英国朝廷大典视频 注:当年大清的外交艺术,令西方列强叹为观之。 泥足的巨人, 大部分只注意到其泥足,而没有注意到 它为什么没有散落? 像是梅特涅时代那种牛叉的外交风格 ************************************************************************** 这哥们给其他人都喷傻了。 真尼玛牛逼!!!!
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利用 “思想的丰富” 来获得 帮助 2 —— 大数据革命
gordon 2016-5-3 09:10
贝叶斯公式在联邦党人文集作者公案和天蝎号核潜艇搜救中大显身手后 ,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和重视,而其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问题解决路径。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大数据的出现使它的威力日益显现,一场轰轰烈烈的“贝叶斯革命”正在发生。 自然语言处理就是让计算机代替人来翻译语言、识别语音、认识文字和进行海量文献的自动检索。但是人类的语言可以说是信息 里最复杂最动态的一部分。人们最初想到的方法是语言学方法,让计算机学习人类的语法、分析语句等等。尤其是在乔姆斯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提 出“形式语言”以后,人们更坚定了利用语法规则的办法进行文字处理的信念。遗憾的是, 几十年过去了 ,在计算机语言处理领域, 基于这个语法规则的方法几 乎毫无突破。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数学家兼信息论的祖师爷香农(ClaudeShannon)就提出了用数学方法处理自然语言的想法。遗憾的是当时的计算机根本无法满足大量信息处理的需要,所以他的这一想法并没有引起重视。 率先成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自然语言处理问题的是语音和语言处理大师贾里尼克(FredJelinek)。 他引入一个全新的视角,认为语音识别就是根据接收到的一个信号序列推测说话人实际发出的信号序列(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意思。这就把语音识别问题转化为一个通信问题,而且进一步可以简化为用贝叶斯公式处理的数学问题。 一般情况下,一个句子中的每个字符都跟它前面的所有字符相关,这样公式中的条件概率计算就非常复杂,难以实现。为了简化问题,他做了两个假设: 1、说话人说的句子是一个马尔科夫链,也就是说,句子中的每个字符都只由它前一个字符决定; 2、独立输入假设,就是每个接受的字符信号只由对应的发送字符决定。 这样的简化看起来有点简单粗暴,每个字符在语义上都是和文章的其他部分相关的,怎么可能只跟它前一个字符相关呢?很多人 不相信用这么简单的数学模型能解决复杂的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问题。其实不光是一般人,就连很多语言学家都曾质疑过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但事实证明,这个基 于贝叶斯公式的统计语言模型比任何当时已知的借助某种规则的解决方法都有效。贾里尼克和贝克夫妇在七十年代分别独立提出用这个模型进行语音识别, 八十年代 微软公司用这个模型成功开发出第一个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现在我们手机上的语音识别和语音输入功能都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好用了。 更加可贵的是,这种语音识别系统不但能够识别静态的词库,而且对词汇的动态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即使是新出现的词汇,只要这个词已经被大家高频使用,用于训练的数据量足够多,系统就能正确地识别。 这反映出贝叶斯公式对现实变化的高度敏感,对增量信息有非常好的适应能力。 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成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问题解决路径: 1、原来看起来非常复杂的问题可以用贝叶斯公式转化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可以把贝叶斯公式和马尔科夫链结合以简化问题,使计算机能够方便求解;虽然我们不完全了解为什么这种看似粗暴的简化并不影响我们的研究过程,但从实践看来它非常有效; 3、将大量观测数据输入模型进行迭代——也就是对模型进行训练,我们就可以得到希望的结果。 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原来手工条件下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进行模型训练的巨大工作量变得很容易实现,它们使贝叶斯公式巨大的实用价值体现出来。 当贝叶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证明自己的同时,经典统计学却遇到了困境。 经典统计学比较适合于解决小型的问题,同时该方 法要求我们获得足够多的样本数据,而且要求这些样本能够代表数据的整体特征。 在处理涉及几个参数的问题时,它可以得心应手。但如果相对于问题的复杂程度, 我们只掌握少量的信息时,经典统计学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原因就是数据的稀疏性问题。 都大数据时代了,还存在数据稀疏性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具体来说,一个取决于n个 参数,并且每个参数只有两种表现(0或者1)的系统,共有2的n次方种现象。如果某类癌症的产生过程中有100个基因参与(这其实很保守了,人类总共有几 万个基因),那么它有2的100次方种可能的基因图谱;根据采样定理进行估算,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至少需要获得1%-10%的样本才能确定其病因,也就是 需要制作出数万亿亿亿个患有该疾病的病人的基因图谱!这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用经典统计学方法无法解释由相互联系、错综复杂的原因(相关参数)所导致的现 象。 而目前的情况是,相对简单的问题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非常复杂。龙卷风的形成、星系的起源、致病基因、大脑的运 作机制等,要揭示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规律,就必须理解它们的成因网络,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梳理清楚。由于经典统计学失效,科学家别无选择,他们必须从众多 可能奏效的法则中选择一些可以信任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为了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为了能在众多可能性中确定他们认为最为匹配的,过去,科学家多少 是依靠直觉来弥补数据上的缺失和空白。而贝叶斯公式正好以严谨的数学形式帮他们实现了这一点 。科学家把所有假设与已有知识、观测数据一起代入贝叶斯公式, 就能得到明确的概率值。而要破译某种现象的成因网络,只需将公式本身也结成网络,即贝叶斯网络,它是贝叶斯公式和图论结合的产物。 网络化想法的提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直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家朱迪亚·珀尔才证明,使用贝叶斯网络应该可以揭示复 杂现象背后的成因 。操作原理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清楚一个现象的成因,首先根据我们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来建立一个模型;然后把每个可能的原因作为网络中的 节点连接起来,根据已有的知识、我们的预判或者专家意见给每个连接分配一个概率值。接下来只需要向这个模型代入观测数据,通过网络节点间的贝叶斯公式重新 计算出概率值。为每个新数据、每个连接重复这种计算,直到形成一个网络图,任意两个原因之间的连接都得到精确的概率值为止,就大功告成了。即使实验数据存 在空白或者充斥噪声和干扰信息,不懈追寻各种现象发生原因的贝叶斯网络依然能够构建出各种复杂现象的模型。贝叶斯公式的价值在于,当观测数据不充分时,它 可以将专家意见和原始数据进行综合,以弥补测量中的不足。我们的认知缺陷越大,贝叶斯公式的价值就越大。 和前面提到的马尔可夫链类似,我们可以假设贝叶斯网络中每个节点的状态值取决于其前面的有限个状态。不同的是,贝叶斯网 络比马尔可夫链灵活,它不受马尔可夫链的链状结构的约束,因此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说,马尔可夫链是贝叶斯网络的特例,而贝叶斯网络是 马尔可夫链的推广, 它给复杂问题提供了一个普适性的解决框架 。 为了确定各个节点之间的相关性,需要用已知数据对贝叶斯网络进行迭代和训练。由于网络结构比较复杂,理论上,用现有的计 算机是不可计算的(基于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无法解决这种NP复杂度的问题,NP(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指用非确定机在多项式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类)。 但对于一些具体的应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结构(采用网络拓扑的图同构技术)和训练过程进行简化,使它在计算上可行。 如果量子计算机开发成功,将能够完全解决其计算问题。这样,贝叶斯公式为科学家开辟的新路就完全打通了。 今天一场轰轰烈烈的“贝叶斯革命”正在发生:生物学家用贝叶斯公式研究基因的致病机制;基金经理用贝叶斯公式找到投资策 略;互联网公司用贝叶斯公式改进搜索功能,帮助用户过滤垃圾邮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中都大量用到贝叶斯公式。既然在手工时代,我们无法预测 到今天贝叶斯公式与计算机结合的威力,那么我们怎么能忽视贝叶斯网络与量子计算机结合可能蕴藏的巨大潜力呢? 贝叶斯公式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掀起革命,它的应用范围也延伸到了关于人类行为和人类大脑活动的研究领域。教育学家突然意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贝叶斯公式的运用;心理学家证明贝叶斯方法是儿童运用的唯一思考方法,其他方法他们似乎完全不会。进一步,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使科学家思考人类的大脑结构是否就是一个贝叶斯网络。这个公式不仅是研究人类思维的工具,它可能就是大脑本身的构建方式。 这个观点十分大胆,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因为贝叶斯公式是我们在没有充分或准确信息时最优的推理结构,为了提高生存效率,进化会向这个模式演进。 贝叶斯公式突然渗透到一切科学领域,提供了通用的研究框架,这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人工智能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的人工智能通常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进行学习,而人类具有“仅从少量案例就形成概 念”的能力,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比如,尽管你这辈子只见过一个菠萝,但你一眼就能看出菠萝的特征,很快就能从一堆水果中认出菠萝来,甚至还能在纸上画 出菠萝的简笔画,而目前的人工智能算法得看成千上万张菠萝的图片才能做到。
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利用 “思想的丰富” 来获得 帮助(转)
gordon 2016-5-3 09:00
贝叶斯公式现在已经非常流行,但它真正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却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其间被埋没了 200多年。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我们有另外一种数学工具——经典统计学,或者叫频率主义统计学(我们在学校学的主要是这种统计学),它在200多年的 时间里一直表现不错。从理论上讲,它可以揭示一切现象产生的原因,既不需要构建模型,也不需要默认条件,只要进行足够多次的测量,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原因就 会自动揭开面纱。   在经典统计学看来,科学是关于客观事实的研究,我们只要反复观察一个可重复的现象,直到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就能从中推断出有意义的规律。而贝 叶斯方法却要求科学家像算命先生一样,从主观猜测出发,这显然不符合科学精神。就连拉普拉斯后来也放弃了贝叶斯方法这一思路,转向经典统计学。因为他发 现,如果数据量足够大,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直接研究这些样本来推断总体的规律。   打个比方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两种统计学方法的区别。假如我们想知道某个区域里海拔最低的地方,经典统计学的方法是 首先进行观测,取得区域内不同地 方的海拔数据,然后从中找出最低点。这个数据量必须足够多,以反映区域内地形全貌的特征,这样我们才能相信找到的就是实际上的最低点 。而贝叶斯方法是我不 管哪里最低,就凭感觉在区域内随便选个地方开始走,每一步都往下走,虽然中间可能有一些曲折,但相信这样走早晚能够到达最低点。 可以看出, 贝叶斯方法的关键问题是这个最终到达的低点可能不是真正的最低点,而是某个相对低点 ,它可能对该区域的地形(碗型、马鞍形等)和最初我们主观选择的出发点有依赖性。 如果问题域是碗型的,我们到达的就是最低点;但如果是马鞍形或者其他复杂曲面,那么我们到达的可能是多个相对低点(极点)中的一个,而不是真正的最低点。这是贝叶斯方法最受经典统计学方法诟病的原因,也是它在过去的200多年被雪藏的原因所在。   贝叶斯方法原理示意图: 长期以来,贝叶斯方法虽然没有得到主流学界的认可,但其实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应用它来进行决策,而且还非常有效。比如炮兵在射击时会使用贝叶斯方法 进行瞄准。他们会先根据计算和经验把炮管调整到一个可能命中的瞄准角度(先验概率),然后再 根据炮弹的实际落点进行调整(后验概率),这样在经过2-3次射击和调整后炮弹就能够命中目标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使用贝叶斯方法进行决策。比如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找餐馆吃饭,因为之前不了解哪家餐馆好,似乎只能随机选择,但实际上并非 如此,我们会根据贝叶斯方法,利用以往积累的经验来提供判断的线索。经验告诉我们,通常那些坐满了客人的餐馆的食物要更美味些,而那些客人寥寥的餐馆,食 物可能不怎么样而且可能会被宰。这样,我们就往往通过观察餐厅的上座率来选择餐馆就餐。这就是我们根据先验知识进行的主观判断。在吃过以后我们对这个餐馆 有了更多实际的了解,以后再选择时就更加容易了。 所以说,在我们认识事物不全面的情况下,贝叶斯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利用经验帮助作出更合理判断的方法。   而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在让学术界开始重视贝叶斯方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联邦党人文集作者公案   1787年5月,美国各州(当时为13个)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1787年9月,美国的宪法草案被分发到各州进行讨论。一批反对派以“反联 邦主义者”为笔名,发表了大量文章对该草案提出批评。宪法起草人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着急了,他找到曾任外交国务秘书(即后来的国务卿)的约翰·杰伊, 以及纽约市国会议员麦迪逊,一同以普布利乌斯(Publius)的笔名发表文章,向公众解释为什么美国需要一部宪法。他们走笔如飞,通常在一周之内就会发 表3-4篇新的评论。1788年,他们所写的85篇文章结集出版,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联邦党人文集》。   《联邦党人文集》出版的时候,汉密尔顿坚持匿名发表,于是,这些文章到底出自谁人之手,成了一桩公案。1810年,汉密尔顿接受了一个政敌的决 斗挑战,但出于基督徒的宗教信仰,他决意不向对方开枪。在决斗之前数日,汉密尔顿自知时日不多,他列出了一份《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名单。1818年,麦 迪逊又提出了另一份作者名单。这两份名单并不一致。在85篇文章中,有73篇文章的作者身份较为明确,其余12篇存在争议。   1955年,哈佛大学统计学教授Fredrick Mosteller找到芝加哥大学的年轻统计学家David Wallance,建议他跟自己一起做一个小课题,他想用统计学的方法,鉴定出《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身份。   但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小课题。汉密尔顿和麦迪逊都是文章高手,他们的文风非常接近。从已经确定作者身份的那部分文本来看,汉密尔顿写了9.4万 字,麦迪逊写了11.4万字。汉密尔顿每个句子的平均长度是34.55字,而麦迪逊是34.59字。就写作风格而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简直就是一对双胞 胎。汉密尔顿和麦迪逊写这些文章,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而Mosteller和Wallance甄别出作者的身份花了10多年的时间。   如何分辨两人写作风格的细微差别,并据此判断每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问题的关键。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以贝叶斯公式为核心的包含两个类别的分类算 法。先挑选一些能够反映作者写作风格的词汇,在已经确定了作者的文本中,对这些特征词汇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然后再统计这些词汇在那些不确定作者的文本中 的出现频率,从而根据词频的差别推断其作者归属。这其实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垃圾邮件过滤器的原理是一样的。   他们是在没有计算机帮助的条件下用手工处理“大数据”,这一工程的耗时耗力是可想而知的。将近100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帮助他们处理数据。学生们 用最原始的方式,用打字机把《联邦党人文集》的文本打出来,然后把每个单词剪下来,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把这些单词分门别类地汇集在一起。有个学生干得累 了,伸了个懒腰,长长地呼了一口气。他这一口气用力太猛,一下子把刚刚归置好的单词条吹得如柳絮纷飞,一屋子学生瞬间石化,估计很多人连灭了他的心都有。 而这只是手工大数据时代的日常。   Mosteller和Wallance这是要在干草垛里找绣花针。他们首先剔除掉用不上的词汇。比如,《联邦党人文集》里经常谈到“战争”、 “立法权”、“行政权”等,这些词汇是因主题而出现,并不反映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只有像“in”,“an”,“of”,“upon”这些介词、连词等才 能显示出作者风格的微妙差异。一位历史学家好心地告诉他们,有一篇1916年的论文提到,汉密尔顿总是用“while”,而麦迪逊则总是用 “whilst”。但仅仅有这一个线索是不够的。“while”和“whilst”在这12篇作者身份待定的文章里出现的次数不够多。况且,汉密尔顿和麦 迪逊有时候会合写一篇文章,也保不齐他们会互相改文章,要是汉密尔顿把麦迪逊的“whilst”都改成了“while”呢?   当学生们把每个单词的小纸条归类、粘好之后,他们发现,汉密尔顿的文章里平均每一页纸会出现两次“upon”,而麦迪逊几乎一次也不用。汉密尔 顿更喜欢用“enough”,麦迪逊则很少用。其它一些有用的词汇包括:“there”、“on”等等。1964年,Mosteller和 Wallance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结论是,这12篇文章的作者很可能都是麦迪逊。他们最拿不准的是第55篇,麦迪逊是作者的概率是 240:1。   这个研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最受震撼的不是宪法研究者,而是统计学家。Mosteller和Wallance的研究,把贝叶斯公式这个被统计学界禁锢了200年的幽灵从瓶子中释放了出来。   2   天蝎号核潜艇搜救   2014年初马航MH370航班失联,所有人都密切关注搜救的进展情况。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失联的飞机或者船只的呢?这要从天蝎号核潜艇说起。   1968年5月,美国海军的天蝎号核潜艇在大西洋亚速海海域突然失踪,潜艇和艇上的99名海军官兵全部杳无音信。按照事后调查报告的说法,罪魁祸首是这艘潜艇上的一枚奇怪的鱼雷,发射出去后竟然敌我不分,扭头射向自己,让潜艇中弹爆炸。   为了寻找天蝎号的位置,美国政府从国内调集了包括多位专家的搜索部队前往现场,其中包括一位名叫John Craven的数学家,他的头衔是“美国海军特别计划部首席科学家”。 在搜寻潜艇的问题上,Craven提出的方案使用了上面提到的贝叶斯公式 。他召集了 数学家、潜艇专家、海事搜救等各个领域的专家。 每个专家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并非通才,没有专家能准确估计到在出事前后潜艇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趣的 是,Craven并不是按照惯常的思路要求团队成员互相协商寻求一个共识,而是 让各位专家编写了各种可能的“剧本”,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情况 会向哪一个方向发展进行猜测,并评估每种情境出现的可能性 。据说,为了给枯燥的工作增加一些趣味,Craven还准备了威士忌酒作为“投注”正确的奖品。   因为在Craven的方案中,结果很多是这些专家以猜测、投票甚至可以说赌博的形式得到的,不可能保证所有结果的准确性,他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很 多同行的质疑。 可是因为搜索潜艇的任务紧迫,没有时间进行精确的实验、建立完整可靠的理论 ,Craven的办法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由于失事时潜艇航行的速度快慢、行驶方向、爆炸冲击力的大小、爆炸时潜艇方向舵的指向都是未知量,即使知道潜艇在哪里爆炸,也很难确定潜艇残骸 最后被海水冲到哪里。Craven粗略估计了一下,半径20英里的圆圈内的数千英尺深的海底,都是天蝎号核潜艇可能沉睡的地方,要在这么大的范围,这么深 的海底找到潜艇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Craven把各位专家的意见综合到一起,得到了一张20英里海域的概率图。整个海域被划分成了很多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有两个概率值p和q,p 是潜艇躺在这个格子里的概率,q是如果潜艇在这个格子里,它被搜索到的概率。按照经验,第二个概率值主要跟海域的水深有关,在深海区域搜索失事潜艇的“漏 网”可能性会更大。如果一个格子被搜索后,没有发现潜艇的踪迹,那么按照贝叶斯公式,这个格子潜艇存在的概率就会降低:    由于所有格子概率的总和是1,这时其他格子潜艇存在的概率值就会上升 :   每次寻找时,先挑选整个区域内潜艇存在概率值最高的一个格子进行搜索,如果没有发现,概率分布图会被“洗牌”一次,搜寻船只就会驶向新的“最可疑格子”进行搜索,这样一直下去,直到找到天蝎号为止。   最初开始搜救时,海军人员对Craven和其团队的建议嗤之以鼻,他们凭经验估计潜艇是在爆炸点的东侧海底。但几个月的搜索一无所获,他们才不得不听从了Craven的建议,按照概率图在爆炸点的西侧寻找。经过几次搜索,潜艇果然在爆炸点西南方的海底被找到了。   由于这种基于贝叶斯公式的方法在后来多次搜救实践中被成功应用,现在已经成为海难空难搜救的通行做法。
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处理一只吱吱响的鞋
热度 20 蟹邪邪 2016-4-29 09:03
如何处理一只吱吱响的鞋
118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大清是如何“印”出十年繁荣的?(转)
热度 1 gordon 2016-4-29 01:19
清朝末期,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又进入一轮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1901年, 慈禧颁布新政之后,相当于承认戊戌变法的措施是正确的,直接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这个周期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这是史学家基本的共识,也就是所谓的“繁荣十年”。 在这个时期,清政府做了很多事情,那些修园子等类的事情不必赘述,军备上最为典型。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惨败后,首只近代海军舰队便不复存在,大清帝国似乎没有近代海军这个大军种了。 但 事实并非如此 ,大清于战败后的次年,即1896年又开始了重建帝国海军之路。1896年5月,总理衙门指定许景澄向德国订购的3艘穹甲巡洋舰中的最后一艘 “海琛”号军舰北上驶抵大沽,另外两艘“海容”、“海筹”已分别先期驶抵大沽。1897年夏天,在英国订购的“海天”、“海圻”号巡洋舰到达大沽,按期到 达的还有德国实硕厂制造的“海龙”、“海青”、“海华”、“海犀”号鱼雷艇。5艘巡洋舰、4艘鱼雷艇,使海军的实力猛增。尤其“海天”、“海圻”属于二等 巡洋舰,是大吨位军舰。1909年,在日本订购的14艘小型舰艇全数到达。 除此之外,大清还大肆编练陆军新军,新军的编练从1895年开始,到1904年,新军的规模就已经达到18万余人,估计太平天国这样的不安分之人,面对洋枪洋炮,彻底歇菜了。由于是新军,武器装备大部分都是从国外采购的新式装备,支出浩大。 此时的大清,不仅经济腾飞,而且武备强大,用“盛世”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 清朝武备增强,民族资本主义也得到了发展,看起来又一个“强盛”的大清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但是,这种“繁荣”从财政上得不到证实。 对 外战争中不断地战败,大量的白银外流,仅仅马关条约,赔偿金额就是2亿两白银,加上利息和其它支出,清朝需要赔偿三亿两以上。清朝此时是赤字财政,按史料 记载:从康熙中叶开始,每年财政盈余约500万两,乾隆中期以后年均结余也在1000万两左右。鸦片战争之前的年度财政盈余也超过500万两,到鸦片战争 后的1847年,财政结余约380万两。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国家财政结余约760万两。 清朝财政赤字的真正起点是甲午战争之后 ,1896年赤字高达 1292万银两,1899年为1300万两,1903年的赤字高达3000万两,此后的清朝廷债务缠身,一直到1911年灭亡之前仍然如此。清朝后期,财 政是债务缠身,根本没钱。 可是,清朝又确实很有“钱”,没有钱如何进行大规模军备?如何修园子? 清朝实行的是银本位,白银无法印刷,这是一定的,清朝这戏法是怎么变的?清朝后期的表面繁荣,就支撑在这个戏法之上! 虽然,白银无法印刷,但“钱”还是可以印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新兴国家是如何印美元的,清朝也有自己独到的招数。既然白银都流到境外,那自己就用铜来代替白银,“钱”就出来了。 前 些年,安徽凤阳一位农民挖地基时,挖出约十来斤的铜圆,发行的时代是宣统三年,直径2.9厘米,厚0.11厘米,重量约9克,合古代约两文多、不到三文的 重量。当清政府宣布铜元成为法定货币的时候,意味着很多“新钱”也就出来了,这种铜钱的机制钱大约从1901年前后开始大规模出现,也就意味着市场中,开 始出现大量的新钱(相当于假白银),与白银共同流通。也就意味着从1900年之后的清朝繁荣,和印“钱”直接相关。 可是,我们知道一件事,古代实行贵金属货币制度,铜矿需要开采和冶炼,铸钱是需要成本的,铜钱的面值也需要与白银的价值相对称。 比 如: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道光二十年前后的时候,一两白银可以换制钱一千五六百文,到咸丰时期,可以换到两千两三百文。但不管白银 与铜钱的比例如何变,都有兑换关系, 老老实实铸造铜钱,或许可以盈利,但不能实现厚利,还是解决不了清政府的财政问题 。 但清政府又进行了创造性动作,上述9克重的铜圆,实际价值为两文多,面值标注为十文,清政府就实现了7文多的利润,钱财滚滚而来,虽然大量的白银赔偿给外国人,用白银来衡量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但自身并不缺钱,财源滚滚之下就可以支撑大规模军备等财政支出。 虽然用白银表示的财政穷的叮当响,但实际不缺钱,这就是戏法。 但这必须有一条支撑,那就是管制兑换,如果不管制,是完成不了这个戏法的。清政府所开具的各种票据,无论是以白银还是以铜元为单位都一样,不能实际兑换白银,这相当于“外汇”管制,如果不管制,就抓瞎。 清政府从19世纪后期就规定,无论你是英镑、美元、荷兰盾什么的,进入大清的地盘都必须按规定的牌价兑换成大清银票铜钱,这样清政府就喘了一口气,所有等于白银的硬通货归我,用于对外支付,假钱?对不起,只能归你。 仅 有这一条还不够。任何时候都有出口生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不断印铜“钱”,出口成本不断上升,折合成白银的成本就很高,可是,出口商品的价格是按真实 的白银标价的(金本位)。产品出不去了,最终清朝对外的偿付能力就会枯竭,加上清朝不断烂“印钱”,通胀不断发展,出口商的成本会不断上升,企业都死翘翘 之后,就会出现大麻烦。 清 政府有办法,那就是“强制结汇”,可强制结汇还是不行,如果出口企业都死了,强制也没用,还得让出口企业有动力才行。此时,清政府的机制发挥了巨大的威 力,英国非常“腐朽”,征税还需要老百姓同意,大清很“先进”,铜圆表示的“钱”随便印,也就是随便征税,只需约摸估计着不会逼人造反就行。有了这点优 势,解决上述问题就是小菜一碟。反正“钱”都是印出来的,多印一点也没关系,直接用于鼓励出口。 以 茶叶为例:英国商人只肯出100英镑一箱,按当时的国际汇率折合800两白银,可是,清朝茶叶商人的成本就达到了1000两白银(这个成本自然是以清朝印 的“钱”折算出来的),他得卖1100两才行。此时,清朝出马,100英镑归我,我给你相当于1100两白银的银票(就是铜票),生意就做成了,英国商 人、出口商人、清朝政府皆大欢喜,只是市场中又多出300两白银的“假钱”。这个术语应该属于印钱(财政)补贴出口吧。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外债的问 题,也可以解决军备支出,而且还可以展示国际形象,甚至可补贴亚非拉。 可是,有一个不欢喜的,既然 用印假钱解决问题,就带来通货膨胀,穷人过不下去 ,但是,这没所谓,有北洋新军的洋枪洋炮,这个问题看起来不是问题。 经济蒸蒸日上,拥有用用雄厚财力武装起来的、先进的陆军和海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大清在1911年垮台,甚至连外国人都吃惊,这天地变化的也太快。 1910年,金融危机开始了,上海道台蔡乃煌等人紧急上奏朝廷救市。财政有的只是假钱(印出来的票据),没有真钱(白银),如果继续印假钱,这是不行的,因为股市的交割需要货真价实的白银。 此 时,清朝抓瞎了,戏法变不下去了。清廷想了一个好办法:将民间筹资建设的铁路权收归国有,筹集的大量真金白银也就归了清朝,真钱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怎么收 归国有呢?当然不是拿真钱出来收购,而是发行国家股票给那些投资修建铁路的人。这样,既掌握了铁路权,又一下就将那些投资修建铁路的巨额资金弄到手了,聪 明吧? 但 投资人不傻,您拿纸换我的真金白银还不算,还将路权也拿走,和抢劫有什么不同?于是,湖南、广东、四川三省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厉 害。四川告急,清廷抽调湖北新军入川维稳,武汉空虚,武昌阴差阳错爆发起义,一个全球最有钱、军力空前强大的清政府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了。 当然,最终的结果也很清楚,“假钱”催出来的繁荣灰飞烟灭,连印钱的“银行家”也不得不关门大吉。
36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知乎:如何优雅地黑 F-35?
热度 77 dzhen 2016-4-24 17:16
知乎:如何优雅地黑 F-35?
1539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比烂的游戏如何胜出?
gordon 2016-4-24 08:09
现在看啊,日本和欧洲都有问题,还是大问题 都是作死搞的 ********************************************************************************* 比烂的游戏如何胜出? 你不是那么烂就能胜出 呵呵 注:不用那么偏激就可以赢 “磨磨唧唧” 就能赢 ******************************************************************************** 这种游戏很好玩儿 注: 如果你知道底牌的话,知道正确答案 也不是什么难事 ******************************************************************************** 不但能偷看底牌,还能换底牌
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打落水狗 —— 论“费厄波赖”应该缓行
gordon 2016-4-23 14:30
《语丝》五七期上语堂②先生曾经讲起“费厄泼赖”(fair play)③,以为此种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只好努力鼓励;又谓不“打落水狗”,即足以补充“费厄泼赖”的意义。我不懂英文,因此也不明这字的函义究 竟怎样,如果不“打落水狗”也即这种精神之一体,则我却很想有所议论。但题目上不直书“打落水狗”者,乃 为回避触目起见,即并不一定要在头上强装“义 角”④之意 。总而言之,不过说是“落水狗”未始不可打,或者简直应该打而已。 二 论“落水狗”有三种,大都在可打之列   今之论者,常将“打死老虎”与“打落水狗”相提并论,以为都近于卑怯⑤。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 怯得令人可爱。至于“打落水狗”,则并不如此简单,当看狗之怎样,以及如何落水而定。考落水原因,大概可有三种:(1)狗自己失足落水者,(2)别人打落 者,(3)亲自打落者。倘遇前二种,便即附和去打,自然过于无聊,或者竟近于卑怯;但若与狗奋战,亲手打其落水,则虽用竹竿又在水中从而痛打之,似乎也非 已甚,不得与前二者同论。   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已经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但我以为尚须附加一事, 即敌手也须是刚勇的斗士,一败之后,或自愧自悔而 不再来,或尚须堂皇地来相报复,那当然都无不可 。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 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但后来性情还是如此。 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 ,以为 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总之,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 三 论叭儿狗尤非打落水里,又从而打之不可   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里常常得到金奖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 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但是,狗和猫不是仇敌么?它却 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 ,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 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⑥似的脸来。因此也就为阔人,太监,太太,小姐们所钟爱,种子绵绵不绝。它的事业,只是以伶俐的皮毛获得贵人豢养,或者中外的娘 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于跟在脚后跟。   这些就应该先行打它落水,又从而打之;如果它自坠入水,其实也不妨又从而打之,但若是自己过于要好,自然不打亦可,然而也不必为之叹息。 叭儿狗如可宽容,别的狗也大可不必打了 ,因为它们虽然非常势利,但究竟还有些像狼,带着野性,不至于如此骑墙。   以上是顺便说及的话,似乎和本题没有大关系。 四 论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的   总之,落水狗的是否该打,第一是在看它爬上岸了之后的态度。   狗性总不大会改变的,假使一万年之后,或者也许要和现在不同,但我现在要说的是现在。如果以为落水之后,十分可怜,则害人的动物,可怜者正多,便是 霍乱病菌,虽然生殖得快,那性格却何等地老实 。然而医生是决不肯放过它的。   现在的官僚和土绅士或洋绅士,只要不合自意的,便说是赤化,是共产;民国元年以前稍不同,先是说康党,后是说革党⑦,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 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荣,但也未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⑧之意。可是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 在头顶上。革命党也一派新气,——绅士们先前所深恶痛绝的新气,“文明”得可以;说是“咸与维新”⑨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听凭它们爬上来罢。于是它们 爬上来了,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⑩的时候,就突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人,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一直到现在,遗老不必说,连遗少也还 是那么多。这就因为先烈的好心,对于鬼蜮的慈悲,使它们繁殖起来,而此后的明白青年, 为反抗黑暗计,也就要花费更多更多的气力和生命 。   秋瑾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提起了。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 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⑿。他捉住了杀害她的谋主⒀,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然而终于将那谋主释放了,据说是因为已经成了民国,大家不应该 再修旧怨罢。但等到二次革命失败后,王金发却被袁世凯的走狗枪决了,与有力的是他所释放的杀过秋瑾的谋主。   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从这一点看起来,生长在可为中国模范的名城⒁里的杨荫榆⒂女士和陈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齐天。 五 论塌台人物不当与“落水狗”相提并论   “犯而不校”⒃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⒄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但是,这其实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   俗语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但仔细想来,却也觉得并非唆人作恶之谈,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的经历之后的警句。譬如不打落 水狗说,其成因大概有二:一是无力打;二是比例错。前者且勿论;后者的大错就又有二:一是误将塌台人物和落水狗齐观,二是不辨塌台人物又有好有坏,于是视 同一律,结果反成为纵恶。即以现在而论,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而曾经亲见,或亲受其噬啮 的老实人,乃忽以“落水狗”视之,不但不打,甚至于还有哀矜之意,自以为公理已伸,侠义这时正在我这里。殊不知它何尝真是落水,巢窟是早已造好的了,食料 是早经储足的了,并且都在租界里。虽然有时似乎受伤,其实并不,至多不过是假装跛脚,聊以引起人们的恻隐之心,可以从容避匿罢了。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 人开手,“投石下井”⒅,无所不为,寻起原因来,一部分就正因为老实人不“打落水狗”之故。所以,要是说得苛刻一点,也就是自家掘坑自家埋,怨天尤人,全 是错误的。 六 论现在还不能一味“费厄”   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我可以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这就是“请君入瓮”⒆法。虽然仁人们未必肯用,但 我还可以言之成理。土绅士或洋绅士们不是常常说,中国自有特别国情,外国的平等自由等等,不能适用么?我以为这“费厄泼赖”也是其一。否则,他对你不“费 厄”,你却对他去“费厄”,结果总是自己吃亏,不但要“费厄”而不可得,并且连要不“费厄”而亦不可得。所以要“费厄”,最好是首先看清对手,倘是些不配 承受“费厄”的,大可以老实不客气;待到它也“费厄”了,然后再与它讲“费厄”不迟。   这似乎很有主张二重道德之嫌,但是也出于不得已,因为倘不如此,中国将不能有较好的路。中国现在有许多二重道德, 主与奴,男与女,都有不同的 道德,还没有划一 。要是对“落水狗”和“落水人”独独一视同仁,实在未免太偏,太早,正如绅士们之所谓自由平等并非不好,在中国却微嫌太早一样。所以倘有 人要普遍施行“费厄泼赖”精神,我以为至少须俟所谓“落水狗”者带有人气之后。但现在自然也非绝不可行,就是,有如上文所说:要看清对手。而且还要有等 差,即“费厄”必视对手之如何而施,无论其怎样落水,为人也则帮之,为狗也则不管之,为坏狗也则打之。一言以蔽之:“党同伐异”⒇而已矣。   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即使真心人所大叫的公理,在现今的中国,也还不能救助好人,甚至于反而保护 坏人。因为当坏人得志,虐待好人的时候,即使有人大叫公理,他决不听从,叫喊仅止于叫喊,好人仍然受苦。然而偶有一时,好人或稍稍蹶起,则坏人本该落水 了,可是,真心的公理论者又“勿报复”呀,“仁恕”呀,“勿以恶抗恶”呀……的大嚷起来。这一次却发生实效,并非空嚷了:好人正以为然,而坏人于是得救。 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 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这时候,公理论者 自然又要大叫,但这回他却不听你了。   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汉的清流和明的东林(22),却正以这一点倾败,论者也常常这样责备他们。殊不知那一面,何尝不“疾善如 仇”呢?人们却不说一句话。假使此后光明和黑暗还不能作彻底的战斗,老实人误将纵恶当作宽容,一味姑息下去,则现在似的混沌状态,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七 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3)   中国人或信中医或信西医,现在较大的城市中往往并有两种医,使他们各得其所。我以为这确是极好的事。倘能推而广之,怨声一定还要少得多,或者 天下竟可以臻于郅治。例如民国的通礼是鞠躬,但若有人以为不对的,就独使他磕头。 民国的法律是没有笞刑的,倘有人以为肉刑好,则这人犯罪时就特别打屁股 。 碗筷饭菜,是为今人而设的,有愿为燧人氏(24)以前之民者,就请他吃生肉;再造几千间茅屋,将在大宅子里仰慕尧舜的高士都拉出来,给住在那里面;反对物 质文明的,自然更应该不使他衔冤坐汽车。这样一办,真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25),我们的耳根也就可以清净许多罢。   但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费厄泼赖”尤其有流弊,甚至于可以变成弱点,反给恶势力占便宜。例如刘百昭殴曳女 师大学生(26),《现代评论》上连屁也不放,一到女师大恢复,陈西滢鼓动女大学生占据校舍时,却道“要是她们不肯走便怎样呢?你们总不好意思用强力把她 们的东西搬走了罢?”(27)殴而且拉,而且搬,是有刘百昭的先例的,何以这一回独独“不好意思”?这就因为给他嗅到了女师大这一面有些“费厄”气味之 故。但这“费厄”却又变成弱点,反而给人利用了来替章士钊的“遗泽”保镳。 八 结末   或者要疑我上文所言, 会激起新旧,或什么两派之争,使恶感更深 ,或相持更烈罢。但我敢断言,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向来就并未放松过,手段的厉害也已经无以复加了。只有改革者却还在睡梦里,总是吃亏,因而中国也总是没有改革,自此以后,是应该改换些态度和方法的。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①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期。   ② 林语堂(1895—1976) 福建龙溪人,作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文科主任,《语 丝》撰稿人之一。当时与鲁迅有交往,后因立场志趣日益歧异而断交。三十年代,他在上海主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以自由主义者的姿态, 提倡“性灵”、“幽默”,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粉饰太平。他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语丝》第五十七期发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 文,其中说“‘费厄泼赖’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也只好努力鼓励, 中国‘泼赖’的精神就很少,更谈不到‘费厄’ ,惟有时所谓不肯‘下井投石’即带有此 义。骂人的人却不可没有这一样条件,能驾人,也须能挨骂。且 对于失败者不应再施攻击,因为我们所攻击的在于思想非在人,以今日之段祺瑞、章士钊为例,我们 便不应再攻击其个人 。”   ③ “费厄泼赖” 英语Fair play的音译,原为体育比赛和其他竞技所用的术语,意思是光明正大的比赛,不用不正当的手段。英国资产阶级曾有人提倡将这种精神用于社会生活和党派斗争 中,认为这是每一个资产阶级绅士应有的涵养和品德,并自称英国是一个费厄泼赖的国度。   ④ “义角” 即假角。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闲话》中攻击鲁迅说:“花是人人爱好的,魔鬼是人人 厌恶的。然而因为要取好于众人,不惜在花瓣上加上颜色, 在鬼头上装上义角 ,我们非但觉得无聊,还有些嫌它肉麻。”意思是说:鲁迅的文章为读者所欢迎,是因 为 鲁迅为了讨好读者而假装成一个战斗者 。   ⑤ 指吴稚晖、周作人、林语堂等人。吴稚晖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京报副刊》发表的《官欤——共产党欤——吴稚晖欤》一文中说:现在批评章 士钊,“似乎是打死老虎”。周作人在同月七日《语丝》五十六期的《失题》中则说:“打‘落水狗’(吾乡方言,即‘打死老虎’之意)也是不大好的事。……一 旦树倒猢狲散,更从哪里去找这班散了的,况且在平地上追赶猢狲,也有点无聊卑劣。”林语堂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中赞同周作 人的意见,认为这正足以补充“‘费厄泼赖’的意义”。   ⑥ “中庸之道” 儒家学说。《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宋代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⑦ 康党 指曾经参加和赞成康有为等发动变法维新的人。革党,即革命党,指参加和赞成反清革命的人。   ⑧ “以人血染红顶子” 清朝官服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帽顶子来区分官阶的高低,最高的一品官是用红宝石或红珊瑚珠作帽顶子。清末的官僚和绅士常用告密和捕杀革命党人作为升官的手段,所以当时有“以人血染红顶子”的说法。   ⑨ “咸与维新” 语见《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原意是对一切受恶习影响的人都给以弃旧从新的机会。这里指辛亥革命时革命派与反动势力妥协,地主官僚等乘此投机的现象。   ⑩ 二次革命 指一九一三年七月孙中山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与辛亥革命相对而言,故称“二次革命”。在讨袁军发动之前和失败之后,袁世凯曾指使他的走狗杀害了不少革命者。   ⑾ 秋瑾(1879?—1907) 字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一九○四年留学日本,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先后加入 光复会、同盟会。一九○六年春回国,一九○七年在绍兴主持大通师范学堂,组织光复军,和徐锡麟准备在浙、皖两省同时起义。徐锡麟起事失败后,她于同年七月 十三日被清政府逮捕,十五日凌晨被杀害于绍兴轩亭口。   ⑿ 王金发(1882—1915) 浙江嵊县人,原是浙东洪门会党平阳党的首领,后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二次革命后于一九一五年七月被袁世凯的走狗浙江都督朱瑞杀害于杭州。   ⒀ 谋主 据本文所述情节,是指当时绍兴的大地主章介眉。他在作浙江巡抚增韫的幕僚时,极力怂恿掘毁西湖边上的秋瑾墓。辛亥革命后因贪污纳 贿、平毁秋墓等罪被王金发逮捕,他用“捐献”田产等手段获释。脱身后到北京任袁世凯总统府的秘书,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捐献”的田产即由袁世凯 下令发还,不久他又参与朱瑞杀害王金发的谋划。按秋瑾案的告密者是绍兴劣绅胡道南,他在一九○八年被革命党人处死。   ⒁ 模范的名城 指无锡。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七期(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发表的《闲话》中说:“ 无锡是中国的模范县 ”。   ⒂ 杨荫榆(?—1938) 江苏无锡人,曾留学美国,一九二四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她依附北洋军阀,压迫学生。   ⒃ “犯而不校” 这是孔丘弟子曾参的话,见《论语·泰伯》。   ⒄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摩西的话,见《旧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⒅ “投石下井” 俗作“落井下石”,语出唐代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 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林语堂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中说:“不肯下井投石即带有费厄泼赖之意”。   ⒆ “请君入瓮” 是唐朝酷吏周兴的故事,见《资治通鉴》卷二○四则天后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崔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 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 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服罪。”   ⒇ “党同伐异” 语见《后汉书·党锢传序》。意思是纠合同伙,攻击异己。陈西滢曾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二 日)的《闲话》中用此语影射攻击鲁迅:“中国人是没有是非的。……凡是同党,什么都是好的,凡是异党,什么都是坏的。”同时又标榜他们自己:“在‘党同伐 异’的社会里,有人非但攻击公认的仇敌,还要大胆的批评自己的朋友。”    “婆理” 对“公理”而言,陈西滢等人在女师大风潮中,竭力为杨荫榆辩护,后又组织“教育界公理维持会”,反对女师大复校。这里所说的“绅士们”,即指他们。参看《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22) 清流 指东汉末年的太学生郭泰、贾彪和大臣李膺、陈蕃等人。他们联合起来批评朝政,暴露宦官集团的罪恶,于汉桓帝延熹九年 (166)为宦官所诬陷,以结党为乱的罪名遭受捕杀,十余年间,先后四次被杀戮、充军和禁锢的达七八百人,史称“党锢之祸”。东林,指明末的东林党。主要 人物有顾宪成、高攀龙等。他们聚集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时政,批评人物,对舆论影响很大。在朝的一部分比较正直的官吏,也和他们互通声色,形成了一个 以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政治集团。明天启五年(1625)他们为宦官魏忠贤所屠杀,被害者数百人。   (23)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语见朱熹在《中庸》第十三章的注文。   (24) 燧人氏 我国传说中最早钻木取火的人,远古的“三皇”之一。   (25) “求仁得仁又何怨” 语见《论语·述而》。   (26) 刘百昭 湖南武冈人,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一九二五年八月,章士钊解散女师大,另立女子大学,派刘百昭前往筹办,刘于二十二日雇用流氓女丐殴打女师大学生,并将她们强拉出校。   (27)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女师大学生斗争胜利,宣告复校,仍回原址上课。这时,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四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发表的《闲话》中,说了这里所引的话,鼓动女子大学学生占据校舍,破坏女师大复校。
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假如有可能该如何救人
热度 24 如风如雨 2016-4-18 16:41
  北京那个孕妇被栏杆卡住去世的新闻,让我难受了很久。   我很多次假想,假如我在现场,我该如何施救?   一个人抱住受伤者,另找两个硬质的棍棒,把栏杆别弯(我路过旁边的栏杆时,伸手摸过,真的很结实,并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别弯的)是不是有可能会救下人来呢?   发生了这个事情,我才开始怀疑那个设计栏杆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单纯是防止有人私自过栏杆,让人无处可脚才这样设计的么?还是为结实可靠的考虑呢?
207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享 老边,过来看看江女神的粉丝画的人像素描
热度 63 齐若散 2016-4-18 11:03
刚才给你说了,世界各地还有很多人一样像你粉江女神,他们身处各地,粉的程度也不同。上面画像是文学城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所作,你觉得画得如何? 仅从画像看,画得还是很成功、很形象的,勾勒出了她的气质、韵味和特质神态。线条分明,着色浓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光感。最主要的是,一直被XXX诟病的机场问题,在这里得到了稍微的改善,使得江女神的侧面“照”不再那么拿不出手。 有比较才有鉴别,你好好检查一下,自己到底对江女神粉到了什么程度?
1193 次阅读|32 个评论
分享 计划经济是如何解决 “债转股” 的问题的
gordon 2016-4-5 19:32
一个段子 杨白劳:我还不起钱了。 黄世仁:喜儿呢? 杨白劳:已经抵押给张村、李村、王村等其他21位地主了...... 黄世仁心中一万只 “草泥马” 跑过,伸手打算抄猎枪 杨白劳:慢!老夫打算开一个 “大保健” 会所,让喜儿当头牌,各位地主老爷当大股东,靠公司盈利慢慢还钱,说不定还完钱后大爷们还能捞一笔额外之财。 黄世仁看一眼快40岁的喜儿,含泪在债转股协议上按下了手印 ***************************************************************************** 不是我很偏激,是没有办法 能拖肯定就往后拖了。 注: 识字率、医疗 等等,等等 不然解决不了问题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QxMDc2NTY4/v.swf
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弗里德曼主义者是如何变成凯恩斯的? —— 渐进主义的影响 ... ... ... ...
gordon 2016-3-29 06:58
其实中国金融啊,开头就是 货币主义者,因为没有黄金,不是金本位 但是它怎么会变成 凯恩斯主义者呢? 这个事要从 “渐进主义” 说起,就是这个点刹车。 ***************************************************************************** 渐进主义想在使经济免受衰退或萧条之苦的前提下,消除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及其支持者从没有认识到,要清算通货膨胀下的繁荣带来的不当投资,经济衰退就不可避免。 结果,弗里德曼及其支持者的渐进主义要通过调整把经济导向一种不会造成衰退的反通胀进程,这反而与他们批判的凯恩斯异曲同工。 ***************************************************************************** 其实真正的问题啊,不在于这里。 而在于没有任何意义的政府开支。 生产性私营企业的资源转向没有任何意义的政府开支而引起的。 所以,我的看法呢,是关注系统中的“慢变量” , 慢变量本身就比较慢。减少干预,干预就要起效果。 慢变量本身就比较慢,会留给你足够的时间。 ***************************************************************************** 奥地利学派的看法呢,是要真正出清。但这种做法,会造成衰退。 现实中这么操作,那要你干嘛
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脑如何产生适应性行为
gordon 2016-3-26 23:27
如果从一切细节出发,如从具体的经济过程、政治事件、文化地理、人口资源以及人们的心理性格特征出发,就等于是以无穷多的变化为起点来研究社会结构,正如 从生物体的一个个神经元出发来理解生命的学习功能一样,问题会复杂得无从下手。罗斯·艾什比(Ross Ashby)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从结构上把握这类高级行为,那么原则上我们就可以用某种实体或效应来组成表现这一行为的机器。 ************************************************************************************ 研究问题的方法,已经从实体转向了结构或者关系。 在哲学方面,罗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数学也发生了变化 那一个时代啊,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扩展阅读: 罗斯·艾什比著,乐秀成等译:《大脑设计:适应性行为的起源》,商务印书馆 ************************************************************************************ 得益于19世纪下半叶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知道神经系统是由叫做神经元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神经元似乎像网络一样连接在一起。20世纪的进一步研究指出,这 些神经元就像开关一样,当刺激达到一定阈值时开关就被触发。[28]对于麦卡洛克和匹茨来说,这些神经元就像逻辑开关,于是他们用卡尔纳普的标注方法对神 经元进行命题逻辑意义上的建模。一个重要的、传统逻辑中并不存在的要素是,神经元逻辑存在输入与输出的延时特性。基于这样的延时,神经元就被组成为环状结 构,从而信号可以在网络内保持一定时间的有效期。麦卡洛克和匹茨的论文为这个模型定义了几个公理,并进而证明了几个定理。《神经活动中内在意识的逻辑演 算》并没有参考前人太多的成果。这篇论文注明的参考文献只有卡尔纳普的《语言的逻辑句法》、希尔伯特和阿克曼的《数理逻辑原理》,以及怀特海和罗素的《数 学原理》。 ———— 摘自 《图灵的秘密》 但实际上呢,对哲学、逻辑、数学史 了解人都知道,从实体到关系,是哲学史上的一大跨越。 数学的逻辑学派 也是划时代的。 ************************************************************************************ 生物学科的重要作用 在一封写给维纳的信中,冯·诺依曼惊叹于他们直接研究大脑这个自然界最复杂的人工自动机是多么具有雄心壮志的一项研究工作: “我们的思维,我指的是你、我和 匹茨的思维,目前为止都主要关注在神经系统上,更确切地说,是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为了搞清楚自动机及其普遍的机制,我们选择了研究大脑这个普天之下最难 的问题。事实上, 如果没有这些大胆而艰苦的研究工作,现阶段的研究人员,至少是我,对自动机这个课题的认识就会比现在混乱得多 。” 注: 生物研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说实话,中国的基础学科对生物重视不够。生物和数理化一样,属于 精密科学 (数理化、生物)
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网上资源这么多,如何找书籍资源?初、中、高级全攻略
热度 3 坚持到底 2016-3-26 22:55
加关注 串个门 加好友 发消息 0 关注 34 粉丝 内部工作人员 学科带头人 3% 还不是 VIP / 贵宾 - 威望 2 级论坛币 18622 个学术水平512 点热心指数613 点信用等级521 点经验36394 点帖子 537 精华 12 在线时间160 小时注册时间2015-5-15最后登录2016-3-26 楼主 iRolly 发表于 2016-3-4 23:23:25 | 只看作者 | 倒序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爱问微信好号“jgasker”好文共享与推荐,实时答疑服务,欢迎关注! 经常帮博友们查找各种书籍,也算是攒了一些经验。在此整理下我是如何找电子书籍的,准确来说,是找书籍的网站汇总。 本文借鉴了@陆浑戎, @设定控 @没有我找不到的电子书 等朋友的方法,在此表示感谢! 如以下内容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一、初级攻略 利用网盘检索工具进行检索 在此推荐几个我常用的网盘检索工具: 1、西林街 http://www.xilinjie.com/ 2、爱挖盘 http://www.iwapan.com/ 3、胖次 http://www.panc.cc/ 4、EV搜索 http://www.evsou.com/ 5、找文件 http://www.zhaofile.com/ 6、呆木瓜 http://www.daimugua.com/ 使用以上的网盘检索工具,常规的书籍,基本上都没啥问题,都能相应的电子版。 二、中级攻略 常用的一些电子书籍网站1特别推荐 1、苍梧书坊 http://cwsy.haotui.com/bbs.php 2、东里书斋 http://dlsz.haotui.com/ 3、钱氏藏书 http://qscs.haotui.com/?from^^uid=272 4、书林网 http://www.booksforest.com/ 5、大熊图书馆 http://dxlibrary.haotui.com/bbs.php 6、大众图书馆 http://dztsg.info/forum.php 2常用网站 1、中国国家图书馆 http://www.nlc.gov.cn/index.htm 2、超星·读书 http://book.chaoxing.com/ 3、书格 http://shuge.org/ 4、好读 http://haodoo.net/ 5、读远 http://www.readfar.com/ 6、E书联盟 http://www.book118.com/ 7、我有闲书库 http://www.woyouxian.com/index.html 3专业书籍 1、潇哥资源 http://www.staffempire.com/ 2、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 4电子杂志 1、VeryCD http://www.verycd.com/sto/datum/magazine/ 2、Bucee杂志馆 http://bucee.net/ 3、ZCOM http://online.zcom.com/ 5古籍类 1、古籍馆 http://www.zcom.com/ 2、瀚堂典藏 http://www.hytung.cn/ 3、汉川草庐 http://www.sidneyluo.net/index.html 4、中国哲学书籍电子化计划 http://ctext.org/zh 5、古籍善本网 http://www.gujibook.com/ 6外交书籍 1、Library Genesis http://gen.lib.rus.ec/ 2、BookZZ http://bookzz.org/ 3、BookFinder http://en.bookfi.org/ 4、bookboon http://bookboon.com/en 5、openlibrary https://openlibrary.org/ 6、manybooks http://manybooks.net/ 7、SnipFiles http://www.snipfiles.com/ 三、高级攻略 1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语法进行检索 例如使用格式限定,精确匹配--双引号“”和书名号《》等等。(更多高级语法请自行搜索) 2微博上的书籍分享达人 @PDF电子书分享 @书香可人 @千里送好书 @岂有此李 @月隐寒霜 @书格说 @没有我找不到的电子书 …… (非完全统计,欢迎补充) 3@设定控 老师所整理的各类网盘达人 1、帝子青皇: 点击,音乐、小说、资料、游戏。 2、yoursuperman: 点击 ,文史类资料。 3、StDavion: 点击,技术宅论坛上的一位资源达人,各类型的书籍都有。 4、幻影_Devil: 点击,文史、政经居多。 5、chiaki999: 点击,新浪微博 @老阿姨看着你 的百度网盘,艺术、军事、历史为主。 6、电子书乡: 点击,近20万册电子书。 7、孤雁幽幽: 点击,主要分享各类高清PDF电子书和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学习资料。电子书内容以摄影、后期、经管、程序设计和文学类的为主 8、史图吧公用网盘: 点击,各类历史地图、中国历史疆域方面书籍 9、久舞而凄: 点击 书格的百度网盘 全部请移步 @设定控 lofter, 地址 http://shedingkong.lofter.com/post/302b9d_d324ec 四、终极攻略 如以上三种攻略都搞不定的话,请到相关网站购买纸质书籍。 常用的买书网站,大家也都知道,我就不提了。给大家推荐几个比较划算的书籍交易网站: 1、孔夫子旧书网 2、布衣书局 3、有路网 4、中国旧书网 5、天下旧书网 6、中国图书网
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欧洲人如何看 19世纪的战争
gordon 2016-3-26 02:30
注:中国人潜意识的认识,完全是错误的。也许是对的,因为日俄战争发生在中国附近。 欧洲人对那段历史怎么看? 其实那一段历史是和平的年代 ,欧洲人生活在和平之中,战争也是速战速决的,没有象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残酷。 而拿破仑战争早就是遥远的记忆。基本没什么大战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注:甲午战争其实也是速战速决的。 欧洲人当时看中国,就跟看非洲一样。愚昧、落后、莫名其妙。 能够数的着的战争也就是美国内战,还有就是日俄战争。 没了,就这两个。 日俄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跟义和团运动有很大关系。(美国的南北战争可以不管) *****************************************************************************************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对成长于1914年以前的一代而言,这个分水岭前后对照的差异实在太大,许多人——其中有我父母那一辈,至少包括同时代的中欧居民——简直无法把现在 和过去作任何连接。在他们眼里,“太平年月”一词指的就是“1914年以前”,那以后,世情起了变化,再也不配这个美好的名称了。这种心情其实不难体会。 回首1914年,那个时候世界上已经有一百年不曾打过大型战争。所谓大型战争,是指所有的大国,或至少有许多大国一起参与的战争。当时国际舞台上的主角, 计有欧洲六“强”(英、法、俄、奥匈帝国、1871年扩张为德意志帝国的普鲁士,加上统一之后的意大利),以及美日两国。那个时候总共只发生过一场两强以 上交兵却迅即收场的战争,那就是英法两国合力对付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1854~1856)。而且,就算有强国参与,多数冲突也是 速战速决。至于其中打得最长久的战争,并不是国际间的冲突,而是美国境内南北相争的四年内战(1861~1865)。而当时一般战争的长度多以月计,有时 甚至在几周内就告终了(1866年的普奥战争即为一例)。总之,从1871~1914年的几十年间,欧洲总有战事,却从来不曾有过大国军队攻入敌国境内的 事例。只有在远东地区,1904~1905年,日俄交战于中国东北,日本击溃了俄国,从而也加速了俄国革命的脚步。 20世纪以前,人类可说根本没有过“世界级”的大战。18世纪英法两国曾屡屡交手,战场跨海越洋,从印度、欧洲,一直打到北美。可是1815~1914年 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当然,帝国(或准帝国)的远征军经常远赴海外,对付那些不及自己强悍的对手,则是另一回事。这一类开拔 到域外的战争,往往势不均、力不敌而呈一面倒,比方美墨战争(1846~1848)、美西战争(1898),以及英法两强扩张殖民帝国势力的诸多战役均属 此类。不过,偶尔一两次,也有小国寡民被欺负得太厉害,忍无可忍大发威风的情况出现。像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就不得不黯然退出墨西哥;1896年,意 大利也撤离了埃塞俄比亚(Ethiopia)。现代国家当年面对的那些强敌,尽管武器精良并占尽优势,最终仍不免全军撤退,至多只能尽量延长其占领的时日 罢了。而且,这一类远赴外洋异域的军事行动,充其量只能作为冒险文学或19世纪新发明的行业“战地记者”笔下的材料而已。对于发兵国、胜利国本国绝大多数 的居民来说,可说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   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更 有甚者,各国军队还被一一派往他国执行战斗任务;许多时候,这种情况往往是破天荒第一遭。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 半岛上去凝练国家意识——“加里波里”之役(Gallipoli)变成了澳新两国立国的神话——然而,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 的参战。他们将开国国父华盛顿的千叮万嘱不要“蹚欧洲浑水”的警告抛置脑后。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 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除了中东地区之外,发生在欧洲地区以外的军事行动,规模都很小,但海战的范围却再度升格到全球范 围:1914年在南美福克兰群岛(FalklandIslands)的外海,大战双方揭开了海战的序幕。而协约国舰队几次和德军潜艇交手的决定性战役,也 都发生在大西洋北部及中部的海面及水下。 ***************************************************************************************** 即使是日俄战争,也很快就签订了 “和平”协议。(参考 《 维特伯爵回忆录 》,对于谈判写的很详细) ***************************************************************************************** 1953年10月1日,祖国人民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原话就这么多 注:这也道出了一个潜意识的事实, 长期以来,西方就没派多少人 。 ***************************************************************************************** 基本上,所谓的中国屈辱史,就是中国愚昧落后,被列强欺负
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要先工后理 ———— 哈耶克的解释
gordon 2016-3-15 18:42
对于人类来说,那些能够使他的所作所为与其所处的环境相调适的规则,肯定要比有关其他事物如何表现的那种“知识”更重要。 换言之:在较多的情形中,人类肯定是在 并不理解某种事情为什么是正确事情的情况下而学会做这种正确事情的 ,而且习惯也往往会比理解或知识给他带去更大的帮助。 人类有关其他事物的知识,在当时主要是通过人们对它们所采取的适当的行为方式而获得的。正是人类经由学习而获得的那些能够告知他们 在不同的情势中什么是正确的行事方式和什么是错误的行事方式 的规则,才使得人类不断地增强了他们与日益变化之情势相调适的能力,尤其是与本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的能力。 因此,一种独立于任何习知这类行为规则的单个个人而存在的行为规则传统,开始调整和支配人们的生活。 只是当这些习得的规则开始把某种能够使人们在行动中据以预测外部事件的环境模式纳入其间的时候,我们所说的理性才凸显出来了。 自此以后, 人们在思考行为规则系统方面所投入的智力,才可能大大超过了他们在思考其环境方面所耗用的心力 。 ************************************************************************************** 因此,把个人的头脑或心智说成是由进化产生的众多复杂结构之等级塔中的塔顶石,进而认为是人脑或心智设计出了我们所说的文化,实是极具误导性的。 一如我们所知,心智乃是植根于某种传统的非人格的习得规则结构之中的。 ************************************************************************************** gordon 注: 哈耶克推崇自发秩序,也就是制度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竞争出来的,或者适应环境适应出来的。 他不认为制度是设计出来的。 哈耶克的自发制度?造成了制度经济学没办法解决这问题,这是自发生成的,根本就不是人为设计的结果。 ************************************************************************************** 不可知的,就是博弈出来的规则,或者适应环境适应出来的规则, 在我们认识它以前,它就存在了 。 分两层一种是习得的,适应的,不可知的,一种是理性的,头脑加工的。 等于说可以 抽象出三层,外部环境,环境适应层,被头脑加工的理性层 ************************************************************************************** 跟贝叶斯一样,开始就有一个过滤机制,信息越来越多,产生过滤。 最后甚至,过滤机制都会发生变化。 有些人起点就低,非常低。过滤机制都有问题 。 所以来说,从科学,从数理化 这样的精密科学作为起点是比较好的,比较规整。 不然的话,垃圾输入,垃圾输出,永无解决之日。 ************************************************************************************** 为什么要先工后理? 工科这个东西啊,你 在学之前,你完全就不知道对不对 。 压根就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反正按师傅教的我能弄出来。 效率好坏,快慢,我一概不考虑。 我也没办法考虑,没有判断能力 。 理科呢,是你知道好几种方法,比较一下效率、快慢,经济不经济 然后可以推陈出新,能提出自己的方案。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绉 啊。 哈耶克就是讲这个东西。 制度是什么?先弄一个凑上再说。 注:哈耶克讲自发制度,丫根就没说 咋设计的,我都多说了一点 咋设计了。 哈耶克是一个 “有限” 论者,致命的自负
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是如何发生次贷危机的? ——— 人生的那些改变
gordon 2016-3-13 03:52
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那年的雪今天才下 注:跟 “表外业务” 类似,就是找点能挣钱的行当。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国一些从事房屋信贷的机构,开始了降低贷款门槛的行动,不仅将贷款人的收入标准调低,甚至没有资产抵押也可得到贷款买房,进而形成了比以往信用标准低的购房贷款, “ 次贷 ” 也因此得名。    放贷机构可不是慈善家,他们不是提供 “ 经济适用房 ” 。获贷人 “ 零首付 ” 轻而易举地跨进了买房的门槛,过去没能力买房的人群一下就有了买房的条件,当然, 与优质贷款人的固定利率、较低的贷款利息等相比,你肯定要付出更高的利息 ,贷款的利率也要 “ 随行就市 ” 浮动。 对放贷机构来说,它可以从中获得比带给优质贷 款人固定利率、较低贷款利息更高的收益 。可谓 “ 两头乐的好事 ” 。然而,这一 “ 设计 ” 构建在了一个贷款人信用低的基础平台上,一旦贷款人无力如期付息还本, 放贷机构烂账砸锅无疑,风险甚大。   上世纪末期,美国经济的景气,似乎淹没了这一风险。进入 21 世纪后,次贷风行美国。 尤其是在新经济 泡沫破裂和 “9·11” 事件后,美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 2000 年到 2004 年,连续 25 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 6.5% 一路降到 1% ,并从 2003 年 6 月 26 日到 2004 年 6 月 30 日期间保持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切如同为消费市场打了 “ 激素 ” 。    利率低到了 1% ,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攀升 ,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有位在美国的朋友告诉说,他 1999 年花 160 万美元买了一栋别墅, 2003 年出手时卖到了 320 万美元, “ 这样的投资机会放在眼前,不买房子简直就是白痴 ” 。    美联储储蓄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巨大的诱惑驱使着次贷在美国的欣欣向荣。有数据显示,次贷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2003~2006 年,这几年恰恰是利率最低的一段时期。放贷机构坐收超常利润,贷款人赢得房产 “ 升值 ” , 50 万美元买了一套房子, 2 年后价格升到 60 万美元,贷款人将房子做为抵押再贷出钱,也就会买几处房子,坐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渔利,一切感觉良好。到 2006 年末,次贷已经涉及到了 500 万个美国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贷规模达到 1.1 万亿至 1.2 万亿美元。    假如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可以 一直上升,假如利率持续维持超低的水平,次贷危机也许就不会发生 。然而,这只是格林斯潘 “ 吹出来的连环泡泡 ” 。利率不会永远处于降息周期,经济周期更意味 着不会总是无限增长。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 2005 年到 2006 年,美联储先后加息 17 次,利率从 1% 提高到 5.25% 。由于利率传导到市场往往滞后一些, 2006 年美国次贷仍有上升。 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那套 60 万的房子又回到了 50 万, 然后迅速跌到 40 万,抵押品贬值了,还是那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减少了,而储蓄利率上升了,贷款利率也相应上升, 次贷是浮动利率,于是要还的钱增加了 。     本来次贷贷款人就是低收入者,这时候,他会怎么办,还不了贷款,只好不要房子了 。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子,可收回的房子不仅卖不掉, 而且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不要说什么盈利,就连资金都转不起来了。从 2007 年 2 、 3 月开始,美国一些次级抵押贷款企业开始暴露出问题,首先是新世纪金融 公司因频临破产被纽约证交所停牌。 ****************************************************************************** 美为自救,让金价、油价发飙 美元贬值是美国政府转嫁和化解次贷危机的一种有效手段 。此次信贷危机很可能标志着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最终消费者的局限性。经合组织在去年底发布的《经济展望》中指出:调整已在进行之中。    该组织预测, 2007 年美国内需最终仅会增长 1.9% ,低于 2006 年的 2.9% , 2008 年的增幅将进一步放缓至 1.4% 。 2007 年和 2008 年,随着美国实际贸易赤字缩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为正值: 2007 年贡献 0.5 个百分点, 2008 年为 0.4 个百分点。如此,美国正将前 些年 “ 出口 ” 到全球其他地区的刺激因素重新 “ 进口 ” 回来。信贷紧缩很可能会加速这一过程。因此 美国需要净出口强劲增长 。同时, 美元贬值所造成的通胀只要在 美国人尚可承受的范围内,通胀也会发挥积极作用,美国人还贷实际上减少了 。因此美国政府纵容了美元不负责任的贬值。   石油价格和黄金价 格是同向的。吕随启说: “ 美元贬值就会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上扬 。我们所观察到的石油价格上涨,也是以美元计价的石油才升值,而以欧元或其 他硬通货来计值的石油并没有那样上涨。 投资者抛售美元,而购买石油黄金来使资产保值,从而推动石油、黄金增值 。 ”   油价和金价的上涨与美元贬值有直接关系,而美元贬值则是美国在出现次贷危机后挽救经济的手段,由此可以判断,油价、金价的上涨,间接地受到了次贷危机的波及。
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09:28 , Processed in 0.053689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