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大时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当你置身于洪流之中
gordon 2017-4-5 06:38
大时代,早年我幻想,那些大时代的科学家多么牛 其实你置身于时代之中,你是不可能 经济 、科学两手抓的 平行增长,就会有机会成本 会这个,就不会那个,看你如何选择而已、 说实话,在一个成长的趋势里,不论干什么都是向上的。 最好的策略,就是 不做扭曲行为,不短期行为。 一个人的人生非常顺,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以前我也羡慕 嚄唶宿将,“瞪眼” 其实有些事情你明白了,就会理解这完全是马戏团。 ******************************************************************** 实际上,中国朝鲜战争能打赢,是因为苏联的工业基础在哪儿撑着。 ******************************************************************** 早先 国内战争拉炮车的马,飞机一轰炸,就跑了 。 国内战争中的高炮,也打不下美国飞机 没有苏联的汽车和高炮支援,我们打个屁啊 还有苏联的空军支援 ******************************************************************** 日式装备,是打不赢朝鲜战争的 马拉火炮,和高炮 都是日式装备 日式火炮 性能其实不差,马拉火炮和汽车拉火炮 ,这是二战火炮 的一个分野。 ******************************************************************** 德军在二战中,火炮也是马拉的。因为资源少, 把资源都投到 装甲部队上了 。 朝鲜战争,除了 “装甲部队少” 以外,其实装备不亚于二战中的德军 朝鲜是山地,装甲部队用不上 ( 看你把朝鲜人民军 “算上不算上了” ) 少了朝鲜人民军,多了火箭筒了 ******************************************************************** 中国后来能搞出 原子弹,很正常 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蒋介石与唐骏 —— 大时代的典范,蒋介石是一个苦孩子
热度 1 gordon 2016-4-15 11:06
(从官方引用的资料,用「……」表示,从蒋介石讲词以及日记中的引用,用『……』表示;文中▲……▲为引用日本方面的补充资料,并低一格,以示区别。)      “像这样在日本军队生活的教训中所得到的收获,是很大的。为了要能在中日战争时战胜日军,无论在行动、精神、生活各方面,都要做到以能够超越日军的程度为目标。       一般说来,军队所具备的应有型态,是汇集了一个民族的特性;在日本军队中的阅历,也就是对於日本民族的体察。”----摘要      ■■首次东渡日本       蒋介石自从进入龙津中学(一九○六年一月)之后,没有过三个月,就下定了决心到日本去留学。       可是,家乡的亲戚朋友们却一致表示反对。在保守的家乡人看来,如果是去上海或北京的话,倒也还无可厚非;然而远渡到东海彼岸的外国----日本,则未免是一个不计后果的鲁莽行动。      ■ 毅然剪下辫子       为了要表示决心,唯有采取非常手段,於是毅然把辫子剪了下来,托付给朋友,带到溪口送给母亲。       男人的辫子和女人的缠足,是当时中国的坏风俗。       辫子本来是满族等北方民族的传统,是将脑袋周围剃得精光,剩下头顶和后脑的头发,蓄   长起来编成辫子垂在脑后的一种发型。满洲民族自从统治中国以来,便强迫汉人接受这种发   型,作为一种表示服从的象徵。        如果说缠足是女人隶属於男人的表记,那麽梳辫子便是汉民族屈服於满清的证明。所以,谁要是把辫子剪下来,就等於是在向清廷发表反抗宣言。家乡的人认为 这种行为是「大不敬」----「那个孩子终於把辫子剪掉啦!是不是想要做革命党罗?」「革命党」的罪行是要株连到全族的,许多人只要是提到革命党三个字, 都会心惊肉跳的。      ■ 慈母支持首次东渡       然而王太夫人对於来自周围的反对声浪,毫不在意,自动地为他准备留学费用,让他达成留学日本的心愿,这已经是在前面叙述过了的。       一九○六年四月, 蒋介石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在东渡日本的轮船上,有一位同船的中国学生,吐了一口痰在甲板上;被一位中国船员看到,就告诉他:「一般日本人是不会随地吐痰的;要吐痰、就吐在手 帕上或卫生纸上,然后折起来放回口袋□,带回去洗涤或是扔掉。」这一件事,给予我的印象很深,所以至今不忘。』(注一)       确实,在当时日本人是持有著中国所没有的东西:        日俄战争,归结於日本得胜,因而签订了朴资茅茨条约、转让「南满铁路」和割让南库页岛给日本的决定,才经过了不过半年多的时光,充沛的活力,便已经洋 溢在整个日本国土上----近代建筑陆续出现,象徵工业力的烟囱冒起黑烟。同样是一个东方国家,但日本却能不为西方列强的压力所屈,而循著自立途径迈进的 民族力量,使人有一种深刻的印象和紧迫的感受。       在充满著活力的东京,孙中山先生已经於前一年的八月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革命运动,比起她的前身----「兴中会」时代,更加强了组织性能,更发挥了活动效力。       然而,蒋介石满怀学习陆军的热望,却立即遭遇到了挫折。       『我到了日本,就想进日本的军队;但 当时日本规定中国学生要入日本军队受训,必须由中国陆军部保送 。我既非政府保送,自然不能入伍。』(注二)       无可奈何,只有进入东京的清华学校,学习了一些日本语文之后,就在那一年的冬季返回   到国内。      ■ 结识陈其美       在日本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却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和陈其美(英士)结识,建立了革命同志的亲切友谊。陈其美也是在同一年(一九○六年)刚刚来到日本。       陈其美於一八七七年出生於同属於浙江省的吴兴县。在后来,为建立国民党组织而有贡献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就是他的胞侄。        陈其美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体察到中国的危机,他认为凭清廷的能力已经不可能挽救这个国家,故而参加了革命运动;尤其是在一八九八年,他又看到列强倚仗武 力背景相继租借了胶州、大连等主要港口,更想到国家的保卫和重建,非得要强化军事力量不可。然而,他本人因为协助家业(商家),非常忙碌,於是便劝导胞弟 陈其采(蔼士)去日本流学,进入了陆军士官学校。       陈其采在日本留学四年,於一九○二年归国,向乃兄详细报告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如何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其采自日本携回了一些关於「阳明学说」的书籍,同时并把有关日本建国精神□□武士道的知识,告诉了陈其美。       陈其美被这些话所打动,在第二年,便不顾父亲陈延佑(春仓)谆嘱继承家业的期望,迁居上海,积极从事革命运动。更且於一九○六年,前往日本留学,先后学习警察和军事,同时为发动中国革命而在日本展开活动。所以,他在当时已经和很多革命志士有所接触。      蒋介石留日期间虽然短暂,但是却能够认识了很多的革命家,就是因为有陈其美的关系;后来,在第二次去日本,便参加了同盟会。而且能和孙中山结识,也是出於陈其美的引见。      ■ 陈其美先生行动果敢       陈其美自许「以冒险为天职」,是一个兼备奔放热情和果敢行动的「天才革命家」。       陈其美后来成为 孙先生最信赖的同志之一,於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在关系到革命成败的一个重要场面----「光复上海」运动中,担负著领导任务。       中华民国建国以后,陈其美为抵抗袁世凯的祸国行为,曾经先后指挥一九一三年突击上海江南制造局、一九一五年袭取江阴要塞的殊死战斗。一九一六年被袁世凯所派遣的刺客以手枪暗杀。关於这一类的事,在后面将另有叙述。       总之,蒋介石由於和陈其美的遇合,得以投身於实际革命运动;可见第一次的东渡日本,虽说是没有能够达成进入军队受训的愿望,但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捩点。        注一:蒋介石「革命历史的启示和革命责任的贯彻」(一九六九.三)        注二:蒋介石「对从军学生的训话」(一九四四.一) ****************************************************************************************   ■■进入保定军校       一九○六年的冬天, 蒋介石结束了第一阶段在日本的留学,返回国内。       料想不到,在故乡却有得偿夙愿的机会在等待著。        『到了第二年(一九○七年),清廷陆军部在保定创立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向各省招考学生,规定每省考选四十人; 可是浙江省的四十人名额,大多数已 被清廷为实施军事教育而设立的武备学堂与弁目学堂保送入学的学生所占去 ,剩下来只有十四个名额,全省青年千馀人在杭州报名投考,我(蒋介石)就是在这十四 个名额中考取的一个人。於是,在二十岁的夏季,就进了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但是,我的目的是要藉此机会东渡日本,去学陆军。因为 在保定军校,才能有机会 达成去日本学习陆军的希望 。』(注一)      ■ 中国最初的军官学校       「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以下简称保定军校),是因为受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冲击而体会到建军之重要性的清廷,在日俄战后的第二年(一九○六年)所设立,是中国最初的军官学校。        在此之前□□当义和团之乱刚过去的一九○一年,慈禧太后诏命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著手编练新军。其构想是:在每一省各设武备学堂等训练机构, 负责军事学生的养成教育。保定军校则是由各省选拔优秀人材,集中在中央实施干部教育;毕业后,任用为陆海军干部,分发各地,作为建设新军的骨干。基於这个 需要,清廷每年支付经费十多万元,自欧、美、日聘来许多教官任教,并建立了向各国派遣军事留学生的制度。       保定军校,固然符合了 清廷的期待,训练出毕业生造就成优秀的军人;但在同时,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革命运动,也开始通过留学生们渗透到军队的内部,后来,在配属为军队干部 的军校毕业生之中,挺身而出打倒清廷的,却是大有人在。所以,对於革命势力的培养,也发生了相当作用。        进入保定军校,并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因为一方面如前所述,竞争者太多,录取率甚微 ;另一方面民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轻视军人的偏见,根深蒂固,所以应考军校者往往被旁人 嘲笑、或是被迫打消念头。而且, 在蒋介石来说,还有一点困难,就是在临考之前,突然生了病,必须勉强抱病参加。      ■ 说服考官方获录取       考试的当天,又因为年龄未满二十岁,口试官员便以这个理由不考虑予以录取,但经蒋介石说明虚岁到了二十岁,体力已够充足,可以胜任为一个报效国家的成年军人,才终於说服了考官,突破了难关。        为了赴军校入学,由奉化到保定要纵贯半个中国大陆,这是蒋介石在广大国土上最初阅历长途旅行 。保定又名清苑,在北京之南约一百四十公里。 由故乡溪口到达保定的直径距离,就超过了一千一百公里,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漫长跋涉 。      ■ 亲身阅历民间疾苦       在这一次旅程中,对於中国国民被压迫到什麽样的生活、被屈辱在什麽样的地位之下的情况,随时随地都呈现在眼前,了然於胸中。       在上海,乃至在其他都市或港口,外国人过的是王侯贵族一样的生活,中国人则呻吟在外   国人的侮辱、压迫、榨取之下,还不得不苟延残息,简直没有被当作人来看待。       至於在河北省等北方乡村的民众,也是过的穷困生活,唯有和清廷有血缘关系、亲属关系的满族人,才享有各种特权,受到优越照顾,贪恋著安逸的境遇。在这里的中国人,也是在被榨取膏血,也是隐忍在酷虐的待遇之下。      蒋介石到了保定军校,进入炮兵科肄业。        ▲ 炮兵科在当时的陆军中,是需要具备有     最新知识和技术的兵种 ,而且对於战争的     胜败,具有能够发挥决定作用的威力。        譬如说:在甲午战役中,日军给予清军     的致命打击,是在一八九五年一月山东     半岛的威海卫之战。威海卫是清军北洋     舰队的军港,有以二十四公分克鲁伯大     炮为主的十几座炮台为之防卫;因此,     日军乃从要塞背后的陆地发动攻击,先     将炮台占领,反过来利用夺取到的大炮     集中火力轰击港内的北洋舰队,将之歼灭。        又如日俄战争时,在最高潮的旅顺攻防战     中,日军两次总攻击,都被俄军的优势火     力所遏阻,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日军为谋     增强火力,乃将安装在国内海岸要塞的十     八门旋转式二十八公分榴弹炮拆卸下来,     运到战场,用作攻城大炮,这才转为优势;     所以在第三次的总攻击时,占领了二○三     高地,俯轰旅顺港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     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致战局对於日本非常有利。        清廷方面,也按照其「船坚炮利」的口号,急切考虑充实炮兵。        蒋介石之所以选择了炮兵,也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决定的。▲      ■ 没有辫子受人注意       蒋介石在保定军校入学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剪掉了辫子,在同学中没有第二个没有辫子的人;因而受到学校当局和满族同学们的特别注意,他们纷纷议论「会不会是革命党罗?」「要留意他一点」□□白眼交集,简直成了一个问题人物。       於是,对於日常的言行举止,自我克制,极力慎重,即使是受到侮辱,忍了一肚子的气,也装作毫不介意的样子,表面上和一般同学的态度毫无不同。因为,万一接受挑□,就很可能断送了去日本留学的希望。        注:蒋介石□「对从军学生的训话」(一九四四.一)    ****************************************************************************************   ■■反击日籍教官        ▲保定军校时代的 蒋介石,在中华民国小学三年级的教     科书里,也记载著这麽一个有名的故事,现在来介绍一下:        某一天,有日本军医教官上卫生学的课,带来一块泥土放在桌上。        「这块泥土,大约有一立方英寸(约十六立方公分),这里面     有四亿个微生虫」----就这样地打开了话匣子,接下去又说:        「这可以拿来比譬中国,中国有四亿人口,就像这四亿个微生     虫寄生在这块泥土中一样。」        把中国人比作微生虫?蒋介石按捺不住气愤,离开了座位,     跑到讲台上,把那块泥土分成八块,拿起其中的一块,送     到日本教官的面前说:        『日本的人口有五千万,在这个八分之一立方英寸的泥土     中寄生的微生□,也可以说就是日本人吗?』        根本就瞧不起中国人的日本教官,真是连做梦也没有想     到会受到这样的反击,在一瞬间,目瞪口呆,面红耳赤,     对著蒋介石大声咆哮:        「你!你!你是革命党?」        他以为像这样说,可以把蒋介石唬倒;然而蒋介石却毫     不害怕地接著说:『我只是想问问老师的比喻是不是恰     当,请不要说些不相干的话。』        日本教官当时没有再争论下去,但离开了教室之后,马     上找到军校总办赵理泰,要求严重处分蒋介石;按照保     定军校校规,反抗教官的学生,是要受到开除学籍或禁     闭的严厉处分的。        但是,赵理泰知道错在日本教官,所以只是将蒋介石申     斥了事,并且反而对他流露出了同情之意。▲      ■ 申请特准参加考试       一九○七年冬季,陆军部公布自保定军校学生中选派留日陆军学生,但是规定应考资格以   在该校日文班学日文的人为限。於是,日文班以外的学生都不得其门而入。       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蒋介石并非属於日文班,当然就没有报名的资格;因此便越级向总办赵理泰直接呈送了一个报告,内容是:『去年在日本学过日语,所以没有参加日文班,请特准给予应考资格。』       报告送上去之后,直到考试的前一天,都还没有批复回来;已经不再存希望,便躺到床上去睡觉。       到了深夜,忽然就是像在做梦一样,有一个手里拿著提灯自称是「赵总办派来的人」,通知特准参加考试。       第二天,和日文班的同学们一起堂堂正正地进入考场,结果被录取了。       『这一次被录取的,连我在内共有四十人,张群同志也是其中的一人,我们都被保送到日本振武学校。』(注一)       出发前往日本,是在过了年~一九○八年,蒋介石二十二岁的时候,匆忙启程,都没有来得及向家乡亲友们告别。      ■ 蒋介石和张群        ▲蒋介石和张群(注二)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就是从这□开端。张群自从进入保定军校,到     留学日本振武学校学生生活、新泻(县名)高     田(地名)野炮兵联队实习,乃至於参加辛亥     革命的青春时代,一直是和蒋介石生活与共;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还是蒋介石一位得力     的好帮手。两个人的友谊,被认为是超过了     兄弟一般的感情。现在也住在台北市士林蒋介     石官邸的比邻,可以从庭院里面通过栅门往来。▲        虽然是由中国陆军部派遣留学,但是在前往日本的时候,由於中国还没有开设中日之间的定期航运,故而乘的是日本商船。在这个商船上,由船员到服务生、厨 师差不多都是日本人,中国籍的服务人员只不过两、三个人而已。只要举出乘船旅行一点为例,就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国家是在外国的支配之下。        ▲张群在接受笔者(译注:产经新闻编辑委员     古屋奎二)采访时,回忆当时东渡的情形如下:        「留日考试合格的学生,好像有六十人左右。     能够畅通日本话的人,由保定起程直接前往日     本,我们(包括 蒋介石在内)虽然能够阅读     日文,但因为说得不好,暂且先到东北的陆军     部集合,然后由大连乘船前往神户,换乘火车     到达东京……」▲        注一:蒋介石□「对从军学生的训话」(一九四四.一)         注二:张群(一八八九年出生)字岳军,四川人。历任上海市长、四川省主席、行政院院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现任总统府资政。对中华民国的内政和外交 方面有相当的影响力。早在战前、战时,从事对日交涉。战后,尽力於缔结中、日和约;其后,周鸿庆事件、维尼龙工厂输出问题,都担当中、日之间的协调任务。 这个连载秘录自企划之初,即参与其事。 ****************************************************************************************       到了日本,进的是「振武学校」。这个学校可以说是清廷为派遣留日军事学生而专门设立的「陆军预备学校」。 蒋介石是第十一期学生。在这□大约受训三年,毕业之后,以见习军官身分,分发日本国内各联队(团)实习。      ■ 振武学校的设立        振武学校,是在一九○三年由日本方面将座落於东京牛□区河田町、原为日本士官学校的临时校舍,提供满清政府所设立的。除了给予激增的军事留学生以方便 之外,也兼有便於当局对留学生管理、约束的目的。这是因为自义和团事件之后,革命运动开始在留学生群中流行起来,这种情况,在清廷方面乃至在日本政府方面 都不以为然,所以有必要把留学生集中在一起加以管理。       促成设立振武学校的契机,是发生了所谓「吴孙事件」(一九○二年六月)和「拒俄义勇队事件」(一九○三年四月)。      ■ 「吴孙事件」        在此之前,日本政府於一八九八年设立了接受委托管理留学生的制度。在当时最为军事留学生向往的是成城学校(私立中学),这个学校重视军事训练,已有定 评;在该校毕业的学生,如果志愿学习陆军,一切都会无条件通过,故而被认为是造就侯补军官学生的捷径。只是留学生要想进入这个学校,则必需清廷官方的身分 保证。       一九○二年六月,清廷驻日本公使蔡钧对於希望进入成城学校的私费留学生钮瑗等九人,以「私费留学不能作保」的理由拒绝保 证,因这样不公平的对待而激愤起来的留学生们,乃由素孚众望的吴敬恒(稚晖),孙揆均二人领导包括被拒绝保证的九人在内共计二十六人,跑到公使馆坐著不 走,强迫蔡钧作保;於是蔡钧便请求日本警视厅派来警察将吴孙两人逮捕,以妨害治安罪名驱逐出境□这就是「吴孙事件」。      ■ 「拒俄义勇队事件」        至於「拒俄义勇队事件」,是因为俄国乘义和团之乱进军东三省拒不撤退;於是在一九○三年四月,约有留学生五百人集会抗议俄国暴行,并组成「学生军」, 以在陆军士官学校肄业的蓝天蔚为队长,甚至具备有由女留学生十二人组成的「看护队」。在这个时候,蔡钧又要求日本政府取缔,乃由神田警察署发出警告,促使 「学生军」解散(改称「军国民教育会」)。       在清廷而言:为了建军,有必要尽可能地造就大量的留学生,故而采取奖励政策;可是另一方面,却又对於参加革命运动的留学生不断出现,极为头痛。因此,清廷陆军部丞参良弼便和日本参谋本部 福岛安正 中将、青木宣纯少将等人成立了一个「清国留日陆军学生委员会」,协商结果决定成立「振武学校」。学校规模以及教育内容大致都和成城学校差不多;日本文部省(教育部)也都承认其为志愿学习陆军的预备学校。        ▲据日本方面所保存的资料,振武学校设在东京都新宿区河山町二十一番地,现在为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校舍。当时由 福岛安正 担 任清国陆军学生监理委员长,木村宣明中校担任学生监,曾任武昌武备学堂教习的野村岩藏担任舍监;此外,自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幼年学校请来的兼任教官颇多。 至於该校出身的留学生,除 蒋介石、张群之外,还有阎锡山(后来曾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长)、蒋作宾(第一任驻日大使)、孙传芳(北洋军阀之一,和蒋介石的 国民革命军敌对)等人。▲      ■ 规定章程加紧管制       清廷和日本政府,藉上述一些事件的发生,越发对留学生 加紧管制。由清廷和日本驻清公使内田康哉取得协议,一九○二年派遣「游学生监督」赴日,第二年更制定了「约束游学生章程」(留学生管理规则)等三个规章。 这个章程规定:「不准擅自外出、妄发议论」、「不准发行有关政治性的印刷品」,内容相当严厉。同时日本政府也接受了清廷的意旨,由文部省发布了一个被称为 「取缔规则」的省令,自一九○六年一月施行,著手取缔校外活动。尤其是在一九○五年八月,「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於东京,使清廷特别神经过敏,对留学生压 迫更严。因此发生了陈天华为抗议日本文部省命令而於一九○五年十二月在大森海岸蹈海自杀事件。      ■ 秘密团体「丈夫团」        蒋介石於一九○八年进入振武学校的时候,正是越发加强取缔。然而,在到达日本之后,便立即和陈其美重逢,因他的介绍加入同盟会,挺身参加了革命活动, 并且和张群都加入了在同盟会会员中的军事留学生们所组成的一个秘密团体□「丈夫团」。这个团体,是由后来在辛亥革命中担任沪军参谋长、甚为活跃的黄郛所组 织。团名取「丈夫」两个字,是从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而来。       蒋介石还和黄郛一同创办过「武学杂志」。这个杂志,也是留学军事的革命青年们的重要言论机关。       当蒋介石进入振武学堂之后,革命志士们发动了广东的钦州、上思之役(三月)和云南河口之役(四月),这是孙中山孙先生所策划进行的第七次、第八次的革命起义行动,但都归於失败。其后,大约有两年,是进入蓄积革命活动力量的时期。        注一:吴敬恒(一八六五~一九五三年)字稚晖。江苏人。自日本遣送回国后,曾在上海并赴法国从事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后归国,一度出任唐山大学校长,提倡推广注音符号,致力於国语统一运动。晚年任总统府资政,在台逝世。遗言为期待反攻大陆而在金门海葬。        注二:黄郛(一八八○~一九三六年)字膺白。浙江人。辛亥革命及第二次革命时(打倒袁世凯),担任沪军参谋长;讨袁失败,亡命日本,袁死后归国。历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一九三三年中日塘沽协定之后,曾在北平致力於对日本的折冲工作。 ****************************************************************************************   ■■首次会见孙中山       在同盟会会员之中,浙江和邻近的江苏两省人士颇多。每逢星期日聚首交谈,意气投合:议论所及的范围,经常是痛恨清廷压迫汉人,以及被列强夺去主权的中国现状。      ■ 留学生活回忆        ▲蒋介石最要好的朋友□张群,对於那一段时间的学生生活状况,有如下的回忆:        「在振武学校留学的时候,只有星期天可以外出;我们租了一间只有在星期天才使用的房子,有十二个榻榻米那麽大,大家都在那里聚集谈话。         「有兴趣的事情之一,是自己做饭吃。 在那个时候,日本人还没有吃猪内脏的习惯,一头猪的内脏全部买下来,记得只要八角钱,非常便宜 。我们每人每月可 以领到日元十三块钱(政府发给十元、学校发给三元), 在一顿早餐只要花四分钱的时代,相当宽裕 。用炭炉生上炭火烧饭,大伙吃在一起。当然蒋介石也会上街买 菜和做菜。        「记得还有过这麽一回事,由於取缔留学生的规则太严厉,为了抗议,我和蒋介石俩个人扔下了退学报告,拔腿便走,跑 到神田的中国料理店□龙涛馆,仅是啃面包和饮水,死守著不出去,差不多有一个月,严峻的学校当局终於软化,结果只给予我们俩人稍稍扣分的处分,要我们回学 校恢复学业。        「就这一点,可以了解蒋介石在当时的革命青年面目,真正是呼之欲出;是一个正义感很强,性格很激烈,对於不合理的事情便会大发雷霆的人。        「蒋介石和我,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自保定时代以来就很投契; 我最初的志愿是学习步兵,但因为受到他的影响,中途改学了炮兵 。        「当时,我每个月总要抽三块钱的香烟,但是蒋介石却烟酒不沾,生活规律非常严格。        「不过,在畅谈革命之馀,也会抽暇乘电车在市内游览,或是到江之岛一带游泳,也曾    度过欢畅的学生生活。」        此外,根据日本方面留下来的纪录,在一九○八年八月至十月之间,曾发生留学生集体退学事件,有张群在内,但并未见到蒋介石的名字。▲      ■ 随身携带「革命军」       在这一段时间,蒋介石有一本经常携带在身边的小册子,就是邹容烈士在一九○三年所撰写的「革命军」。        邹容认清了使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是满洲朝廷。他激昂地呼吁「要使中国为中国人的中国」「打倒满洲人所树立的北京野蛮政权」「诛杀满洲皇帝」「把满洲 人从中国赶出去」「以杀报仇」「创立中华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就是因为发表了这些文字,邹容被捕下狱瘐死,所以是一本具有特殊意义 的书。这本小册子虽然已经发行几年,但其论点仍然新颖。蒋介石对於它的一字一句都熟读到能够背得出来,连在梦寐之间都好像是和邹容一起在对满洲人作战。       这样高涨的民族意识,当时寄托於一首七言绝句,写在寄表兄单维则的照片上: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肯且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 首次和孙中山见面        一九一○年六月,在振武学校求学的最后一年。第一次和孙中山孙先生见了面,这也是由陈其美所介绍。孙中山在这个当口自檀香山来到日本,清廷指他为危险 人物,要求日本政府将他驱逐出境;因此,只停留了两个星期,便离开日本前往新加坡,在极其匆忙之中腾出了一点空档,约见了蒋介石。         ▲蒋介石和国父的第一次见面,在中华民国的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其时日、场所、谈话内容等情况,无从稽考;唯一的纪录,是孙中山在晤面之后向 引见者陈其美表示初步对於蒋介石的印象是:「我们的革命运动,实在需要像这样的人,在同盟会来说,是很难得的人材,他一定会成为革命实行家。」▲       蒋介石提到过第一次听到国父对党员训话的内容:        『我还牢牢地记得 总理说:「革命党的青年,应该不计名位,而要为革命任务牺牲奋斗。美国建国英雄华盛顿,也并不是由他一个人的力量造成的,而是由於 千千万万无名的华盛顿共同奋斗,为他们的领袖华盛顿牺牲而造成的。我们革命者,不是要成为有名的华盛顿,而是要成为无名的华盛顿----无名的英雄。」我 听了这个训示以后,就立定了志愿,要实践这个训示,决不辜负 总理对党员的期勉。』   (注)       由於和孙中山的见面,蒋介石走向革命的路线,更加明确地做了决定;尽管等待著革命时机成熟的心境已经到了非常焦灼的程度,但仍然在这一年的十二月,进入了新泻县高田现在的上越市)的野炮兵第十九联队。        注:蒋介石「我们复国的精神志节和建国的目标方略」(一九六三.十一)
3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大时代 —— 时势使然
gordon 2016-2-12 17:20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别人凑那个东西凑好长时间的,你拿着直接就用了,明白否 做人要厚道,不是因为你的个人能力,时势使然 注:心太高,到不了。 ****************************************************************************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 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 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 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yNDA5ODE2/v.swf
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无线重播《大时代》
热度 23 常挨揍 2015-4-14 11:16
无线今日突然宣布为配合股市热潮,将于下周一午夜时段重播23年前由郑少秋、刘青云、郭蔼明主演的经典港剧《大时代》。无线高层表示不担心“丁蟹效应”。 丁蟹效应(又称“秋官效应”)是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指的是从郑少秋于1992年在《大时代》中饰演丁蟹开始,凡是播出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损失惨重的现象。
857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ZT货币脱实向虚,宽松永无止境——论金融泡沫大时代来临之二(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 ...
热度 6 坚持到底 2014-11-29 08:46
2014-11-28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货币脱实向虚,宽松永无止境—— 论金融泡沫大时代来临之二 摘要: 高利率难去杠杆。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负债率持续上升,成为经济的最大隐患。回顾 13 年钱荒的出现,本质原因是为了保持金融长期稳定,央行提高了回购利率。但高利率往往会刺破地产泡沫,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日本央行 90 年代末连续上调利率,货币紧缩直接导致了地产泡沫的破灭,房价暴跌重创了日本经济,至今仍未能恢复。 14 年转向低利率。 14 年以来,由于高利率背景下经济下滑、房价下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因而央行只能再度转向低利率政策。 降息周期正式开始。 14 年 7 月以来央行多次下调 14 天正回购招标利率,并推动 R007 降至 3% 左右,其传递的降低利率信号与 14 年初的设定利率上限完全一致,也从侧面印证回购利率降息开始。 11 月 21 日,央行宣布降息,为 12 年以来的首次降息。而央行称降息亦为中性货币政策,意味着未来基准利率仍有望再度下调,降息周期已经开启。 中国转杠杆:经济去杠杆、金融加杠杆。 我们判断中国经济未来并非全面去杠杆,也难以重回到过去的全面加杠杆模式,或将进入到转杠杆模式。其中企业部门仍将去杠杆,因为产能过剩背景下去产能是唯一出路;而过去居民部门加杠杆主要依靠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未来如果人口结构和房地产市场遭遇拐点,则居民部门也将遭遇去杠杆。但政府和金融部门将开始加杠杆,以对冲经济下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加杠杆,我们观察到商业银行总负债与 GDP 的比值仍在大幅上升,表明本轮金融部门是加杠杆主力。 货币扩张脱实向虚。 14 年以来金融和政府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在上升,而居民企业、国外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下降。货币结构变化所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中国货币创造正在脱实向虚。过去中国的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由于房地产、制造业出口等的兴旺发达,因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货币,银行也可以从中获益。而目前实体经济去杠杆,坏账率上升,再加上金融市场出现了繁荣,银行假道理财将货币投入了金融市场,因而金融市场逐渐成为货币创造的主力。 央行降息、量宽不断,驱动股债双牛 。 14 年股市新增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券商融资,而券商加杠杆资金主要来自于发债;其次是银行理财为股票定增提供的优先资金,以及沪港通等。从债市来看银行理财则是重要新增资金来源。而这些资金均与央行密切相关,中国央行在 4 月份以后通过创新工具提供了约 2 万亿货币,而正回购利率下调、贷款降息等则是直接引导利率下降,而资本项目逐渐开放则引入了海外央行量宽提供的低成本资金。由此可见,央行宽松货币政策驱动着股债双牛。 宽松货币将长期持续,开启金融泡沫大时代。 过去货币创造主要发生在实体经济,因而宽松货币政策会驱动经济、通胀回升,进而导致利率重新上升。但未来货币创造主要在金融市场,而缺乏货币支撑的实体经济、通胀均将持续下行。我们判断中国未来仍将低利率去杠杆,意味着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而通缩仍是主要风险。 与之相应,我们预测未来央行仍将继续降息,而每年准备金率将下调 4 次以上,对应 14 年央行创新工具累计 2 万亿的操作总量。未来除非全面放开对股市、债市融资的管制,使得金融市场繁荣能够反哺经济,否则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将永无止境,而金融泡沫大时代已经开始。 正文: 一、 高利率难去杠杆 中国负债率高企。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负债率持续上升,成为经济的最大隐患,尤其以企业和金融部门为最,其中企业部门负债 /GDP 约 127% ,金融部门非信贷负债 /GDP 约 104% ,均已超过 100% ,导致产能过剩以及金融风险的累积。相比之下居民和政府部门负债 /GDP 相对较低,均在 50% 以内。 13 年钱荒:试图高利率去杠杆。 回顾 13 年钱荒的出现,本质原因是为了保持金融长期稳定,央行提高了回购利率。 13 年债务问题引发了管理层的警惕,因而央行在 3 季度重启了逆回购,而且大幅上调了招标利率约 100bp ,推动二级市场回购利率中枢抬升至 5% 以上,试图通过高利率来去杠杆,也就是金融稳定成为了短期核心目标。 高利率刺破地产泡沫。 但是高利率往往会刺破地产泡沫,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日本央行在 89 年 5 月将维持了 2 年多的超低利率从 2.5% 上调到 3.25% ,之后连续 4 次上调,到 90 年 8 月达到 6% 。货币紧缩导致 M2 增速从 90 年平均 11.68% 的水平大幅降到 91 年平均 3.66% 的低位,直接导致了地产泡沫的破灭,房价暴跌重创了日本经济,至今仍未能恢复。 二、 14 年转向低利率 房价下跌引发系统性风险担忧。 14 年以来,经济已经从高利率去杠杆、再度转变为低利率加杠杆。主要原因在于高利率背景下经济下滑、房价下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因而央行只能再度转向低利率政策。 SLF 上限背书:回购利率开始下降。 14 年上半年回购利率大幅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13 年底央行推出 SLF 并给出了利率上限的背书,指出当隔夜、 7 天、 14 天回购利率高于 5% 、 7% 、 8% 时金融机构可以利用 SLF 向央行融资。 14 年 7 月 31 日,央行重启 14 天正回购,而且招标利率比此前 4 月暂停时下调 10bp 至 3.7% ,为央行今年以来首度下调回购招标利率。之后央行在 9 、 10 月份再度下调 14 天正回购招标利率 20bp 至 3.4% ,并推动 R007 降至 3% 左右,其传递的降低利率信号与 14 年初的设定利率上限完全一致,也从侧面印证回购利率降息开始。 三、降息周期正式开启 11 月 21 日,央行宣布降息,为 12 年以来的首次降息。而央行称降息亦为中性货币政策,意味着未来基准利率仍有望再度下调,降息周期已经开启。 四、 中国转杠杆:企业居民去杠杆、政府金融加杠杆 虽然我们认为降息周期已经开始,但我们判断中国经济未来并非全面去杠杆,也难以重回到过去的全面加杠杆模式,或将进入到转杠杆模式:其中企业部门仍将去杠杆,因为产能过剩背景下去产能是唯一出路,但政府和金融部门将开始加杠杆,以对冲经济下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制造业去产能:企业去杠杆。 自 08 年四万亿投资以来,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持续恶化,导致中国 PPI 已经连续 3 年位于负值区间。而 PPI 通缩意味着工业企业产品价格的萎缩,再加上需求的回落,使得企业盈利面临持续负面冲击,导致制造业投资热情持续萎缩。目前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已经回落至 10% 左右,部分行业如钢铁等的投资增速降至负值,意味着去产能真正开始,未来企业部门仍将继续去杠杆。 中国人口红利拐点。 而对中国而言,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经出现, 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峰值在 2010 年已经达到 74.5% 的高点,到 2013 年这一占比已经降至 72.8% ,预计到 2020 年这一占比将会降至 70% 以下。而 25-44 岁青年人口的总数也会在 2015 年左右达到顶峰,此后开始下降。 房地产历史性拐点:居民去杠杆。 从美日韩等国经验看,伴随着 25-44 岁人口见顶,地产销量也会出现拐点。按照城镇人口口径计算千人新开工住宅套数,中国已接近 18.5 ,超过美国,接近日、韩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无疑是危险的信号,说明以现有的城市常住人口来看,中国住宅新开工套数已经接近天花板。目前居民部门总负债约 20 万亿,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房贷,这意味着过去居民部门加杠杆主要依靠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未来如果房地产市场遭遇拐点,则居民部门也将遭遇去杠杆。 投资:政府加杠杆、居民企业去杠杆。 由于企业、居民部门去杠杆,与之对应的制造业、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产生了经济失速的风险。而政府部门无法坐视经济下滑,因而成为当前投资的主力,基建投资增速持续高增。这也从侧面印证当前政府部门加杠杆、而企业和居民部门仍在去杠杆。 金融部门加杠杆。 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加杠杆,我们观察到其他存款性银行总负债、非存款负债与 GDP 的比值仍在大幅上升,表明本轮金融部门是加杠杆主力。 五、货币扩张脱实向虚 我们分析 M2 构成时,首先看中国货币增长结构的变化。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出发, M2 属于金融机构负债,其对应的的金融机构资产主要包括四项:国外资产(外汇占款)、对政府债权(国债持仓及财政存款变化),对居民和企业债权(各项贷款),以及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金融同业资产)。 货币创造:政府金融部门扩张,企业居民部门萎缩。 分析 14 年以来的货币增速结构变化,可以观察到金融和政府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在上升,而居民企业、国外部门创造的货币增速下降。 货币创造脱实向虚。 而 M2 结构变化所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中国货币创造正在脱实向虚。过去中国的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由于房地产、制造业出口等的兴旺发达,因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货币,银行也可以从中获益。而目前实体经济去杠杆,坏账率上升,银行有钱也不敢投入实体经济,再加上金融市场出现了繁荣,银行假道理财将货币投入了金融市场,而且也可以从中获益,因而金融市场逐渐成为货币创造的主力。 六、央行降息、量宽不断 、驱动股债双牛 而这一金融加杠杆的核心支撑在于央行, 14 年股市新增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券商融资,而券商加杠杆资金主要来自于发债;其次是银行理财为股票定增提供的优先资金,以及沪港通等。从债市来看银行理财则是重要新增资金来源。而这些资金均与央行密切相关,中国央行在 4 月份以后通过创新工具提供了约 2 万亿货币,而正回购利率下调、贷款降息等则是直接引导利率下降,而资本项目逐渐开放则引入了海外央行量宽提供的低成本资金。由此可见,央行宽松货币政策驱动着股债双牛。 七、宽松货币长期持续 、开启金融泡沫时代 美国去杠杆:经济去杠杆、金融加杠杆。 而观察美国去杠杆经验看,在次贷危机之后,由于房价持续下跌,企业和家庭部门经历了去杠杆,但与此同时也是通过政府加杠杆来对冲经济下滑。此外,在金融市场,我们同样观察到金融加杠杆,体现为股市、债市的同时上涨,而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以及量化宽松则为金融加杠杆提供了资金来源,而这一模式正在日本、欧洲上演,未来或在中国重演。 15 年经济继续回落。 对中国经济而言,未来仍将低利率去杠杆,这也意味着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从短期看,最重要的两个领先指标是地产销量和融资总量增速,均领先经济走势半年左右。目前社融增速持续下滑,地产销量也屡创新低,预示未来半年经济仍趋下行。我们预测全年 GDP 增速为 7.3% , 15 年 GDP 增速降至 7% 。但考虑到降息将改善经济预期,从利率下降、到融资改善、再到经济好转需要半年左右时间传导,预测 15 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见底企稳。 通缩仍是主要风险。 前期市场担心货币超增,加之母猪存栏处于历史低位,引发 15 年通胀大幅上行的担忧。但从近期 CPI 低预期来看,近期猪价持续上涨,但非食品价格持续下降,意味着经济低迷会制约核心 CPI 的上行,因而整体通胀风险有限。从历史经验看,猪价涨幅与发电增速高度相关,也从侧面印证经济低迷会制约通胀上涨。我们预测 14 年 CPI 为 2% , 15 年 CPI 仅为 1.5% ,通缩仍是主要风险。其核心原因或在于未来货币创造主要发生在金融市场而非实体经济,因而反映实体经济的 CPI 难以上行。 宽松货币长期持续、开启金融泡沫时代。 我们预测 15 年 CPI 将降至 1.5% , GDP 增速将降至 7% 。预测 15 年 CPI 目标为 3% , GDP 增速目标为 7% 。泰勒规则下对应的 R007 应在 2.5% 以下,比当前低 50bp 以上,意味着未来仍需降息一次以上。此外央行定义降息为中性货币政策,未来准备金率下调有望归位,取代 PSL 、 SLF 、 MLF 等创新工具。 14 年央行创新工具累计的操作量约 2 万亿,对应 4 次左右法定准备金率的下调。因此我们预测未来随着外汇占款的趋势性减少,每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次数应该 4 次以上。 未来除非全面放开对股市、债市融资的管制,使得 金融市场繁荣能够反哺经济,否则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将永无止境,而金融泡沫大时代已经开始。 举报
7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这可真是一个大时代吖
热度 31 鳕鱼邪恶 2014-9-7 10:57
9月18日苏格兰进行独立公投,联合王国大概还有12天的寿命? 见证了苏联帝国的崩溃,见证了兔子的崛起,见证了米帝本土遭袭,马上又要亲眼目睹日不落帝国最后的日子。。。。这可真是一个大时代吖~ 邀请大家一起悠闲的观战~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觉着好命麽~
827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小小说大赛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
热度 18 togo 2013-10-8 08:19
短短数行家书,不必抒情,不用描绘,大时代里面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跃然纸上,令人慨叹。 这是小小说大赛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佩服作者一下。 兄弟书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25538-1-2.html
983 次阅读|9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23 13:39 , Processed in 0.03711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