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制造业

相关日志

分享 所以未来若干年,高耗能产业和中低端制造业产品(尤其是机械,电子,运输,化工,原材 ...
热度 4 坚持到底 2016-11-22 13:29
wxmang 2016-11-22 11:58:21 忙总,问题是现在高耗能产业都看到天花板了啊。房地产销量14亿平,显然以后能维持就不错了,上游 ... 我是荷兰猪 我相信未来一段时间,中美两国增大抢世界市场份额的动作是大概率事件,中国主要增加抢中低端市场份额,美国主要增加抢中高端市场份额,在中端市场,中美会有正面对抗和冲突,例如机械,电子,化工,信息,医药,能源等等行业。 但是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合作多于竞争,因为双方都是大块头,血战到底只能便宜欧盟和日本,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为他人做嫁衣是特朗普这种商人在骨子里第一避免的,当然我们未来的总经理更是如此,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人:实用主义优先,意识形态退后(如果希拉里上台,倒是可能中国美国先打得不可开交,让德国日本俄罗斯坐收渔人之利)。我们低中端市场,主要会抢欧盟,日本,南朝鲜,东南亚,印度等等国家市场份额,而美国主要是抢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市场份额。 所以未来若干年,高耗能产业和中低端制造业产品(尤其是机械,电子,运输,化工,原材料,能源等等)的出口增加,是大概率事件。
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看了一些国有的大型制造业企业,有一点直观感受,简单说说。 ...
得大自在 2016-8-31 12:47
首先是山东官本位极为严重,一个地级市发改委的主任都敢摆架子,这在江苏、浙江、广东是看不见的。而且国企领导普遍把企业当衙门,总经理厂长都当成在当官,喜欢吹牛,追求政绩,所以极为流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很少有培育企业,放水养鱼的概念。他们基本概念还是做大,做快,摘桃子,不栽树。可是实际上山东很多企业大而不强,虚价架子很多,贷款交税,虚增利润这种二十多年前国企普遍现象,现在在山东还能偶尔见到,都是想当官,想升官走火入魔害的。 其次是山东未能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例如广东的电子工业产业集群,江苏、浙江的机械工业产业集群等等。山东大多数配套还需要珠三角和长三角,例如海尔,40%元器件来自于广东、江苏,浪潮,60%元器件来自于江苏、浙江、广东等等。由于山东产业缺乏纵向和横向产业链保障,高附加值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中的利润最大部分留不住,只能赚点组装费或加工费,附加值低。 三是产业结构落后,山东制造业以重化工业为主,附加值低。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接近70%,传统工业高达72%(山东制造业能源消耗量超过全国十分之一,远远超过第二名)。产值排在前三位的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业均为资源加工型产业(广东、江苏第一大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四是后劲不足,研发能力比较落后,山东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77%,低于0.85%的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人才大概不到江苏一半,与中部省区相当,发明专利不足广东的1/3,产品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3。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4.1%,居全国第23位。 五是产能过剩十分严重。近五年来,山东累计淘汰水泥产能8,000多万吨,淘汰炼钢产能1,500多万吨,淘汰焦碳产能500多万吨,但是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突出,例如目前山东水泥产能利用率为50%左右,船舶产能利用率为40%左右,钢铁产能利用率为60%左右,电解铝产能利用率为70%左右,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为70%左右,炼油产能利用率为40%左右,轮胎产能利用率为50%左右等等。 所以下一波去产能山东仍然任重而道远,经济转型还需要时间,从L型底部扭转还需要时间,肯定晚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上面对的困境与辽宁相似,山东比较好的是民营制造业规模比较大(例如民营轮胎企业规模占全球轮胎生产规模接近30%,占全国接近60%,山东广饶一个县的轮胎生产规模就是全国的25%以上),政府财政负担小得多,这也许是一个优势。山东重化工工业的主要能源,原材物料都得进口,受汇率波动和国际贸易趋势影响极大,在目前全球经济不稳定情况下,前景不稳定。 最后是省内扯皮严重,互相拆台,省内地市之间的矛盾,远大于与邻居河南、江苏、河北的矛盾,且不好解决,因为山东是老区,山头林立,每个山头在中央都有人,都有后台。所以资源整合在省内很困难。本来某央企集团试图把山东省内一批相同制造业和上下游产业集成,整合成一个企业集群,因为这种地方矛盾(都想自己当老大,见不得临近地级市占主导地位),基本无望了,而且山东地方在中央能量极大,涉及的层次和力量央企都望尘莫及。
0 个评论
分享 大略计算了下,印度的制造业规模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六分之一。 ...
热度 29 燕庐敕 2016-2-15 10:57
印度经济体量大约为中国三分之一,印度制造业占比为中国同类数据的一半。 以此推断,印度制造业规模大体约为中国制造业规模的六分之一。至于门类这些的先不算。 印度总理莫迪: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2016年02月15日09:03 环球时报 印度总理莫迪: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分享 8   原标题:莫迪誓将印度发展为中国式全球制造和出口大国   【环球网综合报道】英国《金融时报》2月15日文章称,印度总理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誓言重振其“印度制造”旗舰政策,将该国发展为一个中国式的全球制造和出口大国,这是巩固印度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地位的努力的一部分。   印度仿照德国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Hannover Messe),在其金融中心孟买推出了为期一周的制造业博览会。莫迪在博览会开幕前夕发表的讲话中誓言加倍努力改革,吸引全球制造商到印度投资设厂,承诺改善外国公司的税收待遇,改善该国复杂得出名的商业环境。   莫迪表示:“我们希望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我们正在全方位注重‘改善营商环境’……我们也在简化营业执照、安全和环境审批等流程。”   在莫迪的“印度制造”周上,预计可以看到全球工业集团的一系列承诺。上周六,在伦敦上市的韦丹塔(Vedanta)承诺斥资100亿美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建立印度首家LCD制造工厂,同时还有其他企业陆续做出一些规模较小的承诺。   莫迪还在税收问题上安抚了外国投资者。印度官员们重启的回溯性税收纠纷让受到冲击的沃达丰(Vodafone)和凯恩(Cairn)等公司感到不安。   莫迪表示:“我们将不会付诸回溯性税收;我们正在让我们的税收体制透明、稳定和可预见。”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莫迪努力创造亟需的就业机会之际,扩大印度制造业部门的规模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印度累积了大量的失业人口,而且估计每年还有1200万名毕业生进入社会寻找工作。   去年一则招聘办公室茶水男孩和夜间保安的广告吸引了232万应聘者,突显出印度面临的严峻局面。   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印度的制造业部门贡献了大约17%的GDP。这远低于中国35%的比例以及印度政府的短期目标。莫迪在上周六的演讲中表示:“我们希望制造业在GDP中的份额在不久的将来上升至25%。”
1001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尽信不如不信
热度 115 鼎革 2016-1-11 09:46
财经郎眼这个节目,目前是我在中国所有财经节目中最喜欢的一个。 原因很简单:有数据,有因果。 郎咸平能提出数据来支持他的结论,有理有据。数据本身是否有偏颇,这是我自己需要查证的事情。 有因果关系的财经节目,非常罕见,我已经受够了在新闻平面上飘来飘去的那些说法,媒体之间互相剽窃,全都不知所云。 我喜欢财经郎眼,部分原因不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绝大多数财经节目实在太烂。 作为一个消费者,有趣有益的节目太少。 喜欢看一个节目,当然不等同于喜欢看所有的内容。 我断断续续看了几十期的财经郎眼,基本上挑的是他谈制造业和金融(尤其是国际金融)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左手制造业,右手服务业,也是我的观点。 郎咸平是企业财务和金融类的科班出身,我这块在大学里就学得似懂非懂,难得有个人能给我离清思路。 任何一个专家的观点,我只看和吸收我认为他讲得对的部分,对其他的部分,不看不管。 所以,我很奇怪有些人提到郎咸平时的鄙夷态度。 不用完人的标准去衡量任何人,就会淡定很多。 王福重,昨天在微信上被刷屏,河北人比较愤怒啥的。 但王福重引起刷屏那一段关于雾霾的话我看了,个人觉得他没讲错,反倒是愤怒的那些人没看懂他在说什么。 我总结一下我的理解: 1. 河北人面临的两个选择:污染+有工作;没污染+失业。比较客观的选择是“污染+有工作”,毕竟人要养家。如果各种资本转型到另一产业,过程中需要很多磨合,失业期对普通人来说是受不了的。 2. 北京和河北地理上在一起,但经济发展阶段完全不同。北京要的是污染尽快下降,河北不可能让污染尽快下降,所以北京也只能等着河北慢慢发展。 3. 治理雾霾的方法,依赖于污染工业的迁出。发达国家把污染工业迁往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把污染工业迁往不发达地区。 其实,王福重貌似在给河北说话呢。 一个人的人品和才华其实是两回事。绝大多数人分不开,我很多时候也分不开。因为总有自己特别在意的价值观取向。 但是,我是学经济管理的,在我的专业问题上,我还是很能把别人的才华跟他本人的做事做人分开的。 比如,郎咸平有关郭美美相关事件,王福重说话的样子我很看不惯等等。 尽信不如不信。 取其部分而信之。 每个人都充满了偏见。 信什么,不信什么,都是主观选择,赖不到别人身上去。 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只要在某个方面曾经启发过我,我都该心存感激。 就是那些生命中的过客,慢慢成就了日益懂事的我。
个人分类: 经济随笔|617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美9月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双加速显露经济强劲
热度 1 gordon 2014-9-24 09:35
摘自: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40924/090320398151.shtml 【美9月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双加速显露经济强劲】美国9月制造业活动盘旋在四年半高位附近,制造业聘雇活动亦升温,支持有关本季经济成长将强健的观点。周二公布的其他数据还显示,美国一些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成长加速,为经济景象再添亮色。 高盛:下调中国2015年GDP增长预期至7.1%。 ××××××××××××××××××××××××××××××××××××××××××××××××××××××××××××××××××××× 现在日本和欧洲 都不景气,老美肯定要救一把 每个国家有自己不同的情况,不要打嘴仗,调门不要那么高 这一回,不管怎么说,解决了长期困扰自己的战略问题 闷声发大财,低调一点 在农村里成天放鞭炮的,不一定是有钱的 。反而穷人居多,爱爆个响声 管它呢,美国经济好,出口多一点嘛,呵呵 注:它前面退出QE , 准备提前加息呢,这一回把它打到 不加息了,呵呵
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的制造业
热度 34 草蜢 2013-8-28 04:10
美国的制造业在复兴。 但这个制造业是在走向更进一步的自动化,机器人化,对人工劳力的需求在继续减少。 不能指望这个来解决就业问题。 百闻不如一见。 Tesla 是美国的高档电动车。 看看Tesla是怎么炼成的。 这也是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大方向。 特斯拉 Tesla Model S 电动汽车是如何制造的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g2Njk3ODA0/v.swf
1009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制造业
热度 40 鼎革 2012-10-6 22:19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俺有点想法,又有几个困惑,提出来大家讨论。 目前制造业的基本状况:工厂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目的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 1. 沿海的打工者本来就来自于内地,工厂转移到内地以后,打工者返乡,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工资下降? 2. 据说现在内地的公务员有招募工人的指标,反推就是工厂的收入和福利状况不尽人意。像富士康这种工厂转移到内地后,工资和工作条件下降了多少? 3. 在劳动力成本持续高企的情况下,制造业是否应该改变生产方式,从生产小商品转变为生产高端产品?这要靠研发的力量,可惜研发的前提是保护知识产权,占惯便宜的人应该不愿意付费。 4. 内地准备迎接制造业带来的空气污染。 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卖给谁? 1. 供应内需:可惜消费比重大的穷人们收入不高,有钱的富人消费比重又小。通货膨胀猛于虎。 2. 供应外需:可惜现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在经历衰退,加大进口壁垒,保护本国生产应该是他们的共识。 如果内外需求都不足,而且代理加工厂转向劳动力成本更为便宜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制造业何去何从? 如果依照发达国家模式,逐渐缩小第一和第二产业的GDP比重,着重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三条路: 1. 低端服务业:如餐馆。能解决大量就业,也是解决失地农民从制造业失业后再次安置的路径。 2. 中段服务业:如淘宝。需要懂电脑技术,熟悉发货流程。这块做得不错,据说现在就解决了很多就业。我想知道的是,这些就业中多少来自于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 3. 高端服务业:如金融。 现在的金融从国家垄断逐步放开中,外资也叫嚣着要来分一杯羹,在中国股市上市,应该是看中了中国的高储蓄率。上海是否会成为继纽约、伦敦、新加坡和香港之后的第五个国际金融中心?势力的角斗场。
177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交流] 谈谈页岩气,顺带谈谈中美制造业的争夺
热度 13 caiqinxue 2012-2-3 20:15
本帖最后由 红汤 于 2012-2-1 17:55 编辑 最近发生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达沃斯年会在春节附近召开,中国领导人一个没去 借口是,中国要过春节,但实际上,以往达沃斯基本都这个时间开,中国都未缺席,这个现象其实很有趣 我认为,至少从2011年开始的汇率乱战以及一系列针对中国,或者说是美国自保采取的一系列布局措施,高傲的欧洲人宁愿自爆也不愿意低下几百年形成的高贵头颅,让中国的大佬们不开心 金砖N国,世界的救星,到头来都是空谈,具体到钱上,全世界都希望大佬当凯子,一到意识形态或者各种权利的让渡,立刻不认账,那么好,反映到达沃斯,就是今年我们不来了,你们自己去谈,达沃斯若大佬们去了,肯定又是被围攻,吃你肉还骨子里看不起你,这TMD人再贱也不至于这样去自取其辱,欧洲有N猪联盟,遥远的东方大陆还有只猪,只不过人家当你是猪仔。 马上拉加德一看情况不对,凯子不来了,那就宣布不日即将访华 今天起来看新闻,德国又要来了,说是游说中国限制伊朗石油进口 不由得想起前不久家宝总理急慌慌跑到沙特,宣布战略合作,这是件意义很大的事情,骨子里,恰好反应了之前我认为的人类世界4大不平等的根源 1、能源的不平等 2、金融的不平等 3、信息的不平等 4、军事的不平等 如果美国以及欧洲想恢复往日的荣光,只能在这4项上打主意,能源尤其是首选 最近我看了篇文章,关于页岩气,兄弟我一时好奇,用GOOGLE TREND搜索了一下关键词,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如果以页岩气、光伏,搜索,结果是这样的 2012-2-1 15:42 上传 下载附件 (42.17 KB) 如果以Shale gas,photovoltaic,搜索,结果是这样的 2012-2-1 15:43 上传 下载附件 (55.76 KB) 很容易发现,中国都在干什么,美国都在干什么 那么伊朗的问题就很明显,美国早就在谋划这个问题,美国如果要重整雄风,或者说是恢复制造业,可以打的主意就应该是首选能源,前天看了了一系列文章 具体链接就难得贴了 值得注意的是两点 1、美国页岩气的确获得了重大进展,并且的确获得了不少的能源战略调剂的益处 2、我国媒体关于页岩气的系列文章以及新闻披露,似乎像打批发一样,呼啦啦从2012年1月4日-1月6号,充斥各大媒体,主标题无外乎《页岩气、美国能源独立等等》,大吹特吹 那么我想说的是,至少就目前来看,在能源大战这个问题上,中国的确是被牵着鼻子走路 今天主流媒体出现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 http://mnc.people.com.cn/GB/16991459.html 《伊朗危机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石油储备仅够用46天》 同时,不久前我还看过一篇报道 讲的是近乎完美的做空品种,天然气,我看了一下天然气的走势,的确是非常完美的下跌路线,这一点跟美国页岩气取得重大进展肯定是有关系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美国既然在页岩气上确定取得重大进展,并且按照国内媒体所描述的(12年1月6号齐刷刷相关报道,操盘的是谁?就不能慢点丢文章吗?),美国甚至可以依靠所谓页岩气进行能源独立,那么这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高盛建议做多石油,另一方面同时建议继续做空天然气 我想这一点在奥巴马Gover-nment的规划里,肯定是有目的的 奥巴马天生一副新能源相,此君向来跟布什为代表的德州石油佬不爽,肯定是两手抓两手要,以CHANGE口号上台的人,不搞点新鲜的,说不过去 一方面为了获得连任,必须有巨头支持,新能源、新经济(新经济没得说,奥巴马是IT界的红人,FACEBOOK\推特\苹果都是其拥护)绝对是他的重点,新能源方面,奥巴马力挺光伏,但没想到被最擅长制造的中国人搞的狼狈不堪,美国Gover-nment牵头贷款的光伏公司居然倒闭,让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被共和党人强烈抨击。 另一方面,则是布什党政时期的新能源遗产,页岩气的横空出世,各位有兴趣可以去看NHK拍摄的一部原本跟新能源没什么关系的纪录片 《爱国者法:美国监视社会之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zMDE1MDc2.html 片中顺带提及到一个美国公民为了环保,参加了一个反对页岩气污染的讨论,居然被被认定为不向美国Gover-nment合作,被列入黑名单的事情 我想说的是,奥巴马的确是狗屎运,布什的能源遗产,让奥巴马捞了个便宜 本人在之前的文章反复强调一个观点 国家竞争将就的相对的控制与优势 从能源的角度讲,奥巴马一方面要恢复美国制造业,另一方面又必须打击中国的出口乃至欧洲的复兴,怎么办? 制造中东的不稳定,一定是其必选的手段,中东是石油输出国集中度,伊朗就蹲在赫尔姆斯海峡边,搞定伊朗就搞定了中东,战略上,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搞伊朗肯定是最有效的。 如果在页岩气没有暴增的情况下,奥巴马绝对不敢让中东不稳定,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中国人在世界寻找石油的步伐是切入的太快,只要有油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奥巴马国库空虚,不能全球发动不稳定操作,怎么办? 为了阻止中国进一步依靠制造输出赚钱,同时又要大幅度的降低自己的制造成本,页岩气拉低价格+石油暴涨一定是战略首选 页岩气的问题,前面已经说了,是布什的能源遗产,奥巴马捞了个便宜。 那么石油的问题,一定是奥巴马下重手孤注一掷,但我认为不一定会成功,因为产油国屁股决定脑袋,这个星球又不只你美国一家,所以奥巴马在任期内必定是要让中东不稳定下去,把石油打上去,自己窝在国内享受便宜的天然气,这就是战略高于战术的最高境界 从制造业的角度讲,成本3要素,料、工、费 奥巴马的人工成本肯定无论如何是下不来,费用的话,应该跟大陆有得一拼,减税计划不是盖的,奥巴马也在搞减税,近期国会辩论很激烈 那么材料的问题,肯定会首当其冲 苹果公司有今天,中国人贡献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反过来,苹果可以把制造重返美国嘛,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有谁能在一夜之间摸出上百万台APPLE并且工人不闹事,跳楼了30万RMB就能安抚,美国做不到 所以,奥巴马一定会从材料的问题上拼命打主意,可以想见在很快的将来,石油的价格一定会上去,伊朗这帮哥们一定要冷静啊,不要一时冲动害死中国老大哥。 古人有云,此一时彼一时,奥巴马这个搞法,是否真的能救美国制造呢?我看不一定 天然价格能降到零?石油价格打上150美元?到时候全球都要打美国,所以奥巴马是在玩火 12年就看这方面的走势,有人说中国制造不行了,美国复苏怎么怎么,我倒觉得,看长远点,战略走势高于战术,最多1年美国肯定抗不住 如果美国制造真的如大家所说恢复了,其他不说,人均单产×美国人口,美国生产效率这么高,那还了得,全球哪个地方能够消化美国这么庞大的制造能力,如果美国人真的摇身一变成中国,全民制造搞实业,我看起码要7-8个地球的人口才能消化这么庞大的生产力,为什么说是7-8个地球的人口,很简单,人民币比美元大概是6.5:1,货币的汇率一定意义上代表的是国家能力,所以毛估7-8个星球应该是凑合,美国会这么搞?中国人同意欧洲人也不会同意啊,日本人也不会同意。 最有趣的新闻是春节期间,总统候选人之一前众议院议长金瑞契(Newt Gingrich)宣称要搞月球殖民,真黔驴技穷的表现 《殖民月球?共和党辩论太空梦》 http://www.google.com/hostednews/afp/article/ALeqM5i-2848J7me8blhlppVIsgvSpEsxQ?docId=int0004.120128033504 所以说美国重返制造大国从长远来讲一定是虚幻的,页岩气根本救不了美国 那有人讲,新能源不是还有核电跟光伏吗? 我认为如果这么一折腾,中期来讲,光伏应该要休息下,这一点从GOOGLETREND检索热点也可以看出,德国人在折腾了半天后发现,自己花一堆钱建了N多电站,钱都被中国捞走,当然不干了,所以默克尔拼命的打击光伏,尾随的还有印度阿三,意大利等。所以我认为光伏中期内会比较幸苦,但长期来看,正是因为美国Gover-nment的能源大战,唤醒了能源风险需要重新分摊的意识,我想未来中长期,战略高于战术,光伏、天然气、核电(这个我始终不看好),会很快的崭露头角,顺便说一下,如果我们的ZF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那真是太傻,国家战略高于一切,存在就要发展,4大不平等全压上来,党政的还不意识这个问题,那真是太傻,有的东西,是不能用短期的盈利来评估的,光伏一战,不能作罢,既然过去的几年这个行业被中国人偷了鸡,那就应该顺势继续偷下去,真要是被打倒,白白被人缴枪 顺便说一下,国内炒页岩气,我认为要理智的看,挖井的,跟卖气的,可是两码事啊,当然做钻头钻杆的,跟挖井的也是两码事,到底这个题材怎么样,要看清楚,不要忘记了,天然气的价格可是一直在跌的,点到为止 最后,总结: 一个以制造赚片全球的国家拼命去搞金融 一个以金融、能源赚片全球的国家去搞制造 本身就是不正常,跟逻辑大混乱的,此乃财富大乱战的根源,都是人家碗里的肉香啊 附:页岩气的原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0MDM3MTgw.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2MjM4ODIw.html 遗补观点: 页岩气绝对是好东西,但是我们现在还在前期技术研究阶段,3巨头在美国学习中,先不着急,业绩相关产业业绩还出不来 已有 2 人评分 积分 收
72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上海的制造业是否真的衰落了
热度 12 樱木花道 2012-1-12 15:26
买了几台上海的设备    全部出现了问题    不同的厂商  不同的用途 不用的设备  还是所谓的大厂。      钱是小事,关键是耽误了时间。        
826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微观经济
热度 17 erha 2011-11-15 23:34
经济到底如何,其实可以从身边观察。 昨天跟老板聊天,聊到舅子被紧缩还不出贷款的事情,还聊到舅子的五台CNC。说道CNC,我老板自己在家里开了个车间,也在外边接些机械加工的活。他说两三年前机械加工设备很便宜,因为经济不景气,没什么人买。现在则不同,卖的很贵,因为现在制造业在美国复苏,买的人多。 关键词:制造业复苏。 写这篇日志,是想给大家提个醒:事情往往是,在大家都在唱衰的时候,实际情况已经开始好转;在大家都在唱颂歌的时候,往往败像已露。
850 次阅读|16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1 00:47 , Processed in 0.03254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