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tani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从一个侧面看看大家迷信的FDA和双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21: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5-12 08:20 编辑
    薛定谔的猫 发表于 2017-5-12 07:04
    我没有医学方面的背景和学历,只是凭着兴趣关注了中西医之争。

    我对你所说中医中药“仍然有治疗价值”是 ...


    你的这种观点恰恰就是楼主为什么要贴这个链接。盲目崇拜双盲。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任务目的,不同的情况,盲法的选择从来都不是只有双盲。非双盲不可,才叫藐视科学,耍流氓。按你对双盲的理解,双盲之上还有三盲。岂不是大家全部用三盲更好。科学不是这么玩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8 收起 理由
    坚持到底 + 6
    tanis + 2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7-5-12 2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5-12 08:26 编辑
    馒头笼子 发表于 2017-5-12 03:51
    读了一下Abstract,个人的感受就是新疗法或新药需要更完善的审批后持续追踪。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FDA的认证 ...


    长期跟踪双盲是搞不定的。研究者这一侧的盲法是做不到的,只能靠单盲。新药和新疗法很多也是有单盲,双盲,甚至三盲实验的。药物的开发测试是多种盲法同时使用的结果。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7-5-12 21: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5-12 09:28 编辑
    薛定谔的猫 发表于 2017-5-12 08:30
    谢谢你的提醒,让我意识到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盲法,但这并不影响到我对双盲的看法。如果我没有弄 ...


    单盲不是例外情况! 我在前面的帖子里就说过了,实验方法的选择是为了使得结果的误差最优。药物开发里用双盲主要是避开安慰剂的心理效应。但如果安慰剂很难搞定,则双盲几乎是很难做的。因为对照组/研究人员很容易就有猜测,同样会施加心理效应。双盲实验做了后,还有结果分析,比如有效的那个p值在哪里也是花招所在。一个低劣的双盲结果(可能实验设计低劣,或者数据分析低劣)并不比一个高质量单盲更可信。盲法不是关键,而是误差/数据质量才是。

    FDA的认证里有各种盲法的规范,不是只有双盲。我楼上才说了,长期跟踪实验,双盲是搞不定的。谭妮丝同学主贴里说的大家迷信的FDA和双盲,我的理解是针对讨论者眼里只有双盲,FDA好象也只有双盲标准这种人。

    回到中药研究上来,中药研究论文到处都可以看到,网上一搜一大把。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双盲的。结果一定就可信吗?你得仔细分析其中的实验,从设计到结果分析。对西药其实也是如此。再推广出去,对很多科学实验都是如此。要审视每个环节,分析误差来源,采用合适的实验方法来尽量减小误差,提高数据质量。否则就是 garbage in, garbage out。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36 收起 理由
    水风 + 8 伙呆了
    馒头笼子 + 2
    shijz + 6
    坚持到底 + 6
    holycow + 8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7-5-12 2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5-12 09:54 编辑
    馒头笼子 发表于 2017-5-12 08:57
    同意。

    我的理解是这篇文章的核心不是讲双盲,单盲的问题。而是审批的正确性。尤其是很多快到审批期限药 ...


    老的中成药是不会有厂家愿意投大量人力物力去做这种事情的。研究完了,价钱还是一样,也不多卖几瓶;要么价钱飙升,销量下降,还是没利润,谁干这事。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全世界搞传统药的厂家就没有象欧美的大药厂这么有钱可以烧的。前些年欧盟为了平衡传统草药的大量需求和规范化,搞了一个草药法,对传统药的要求是降低了很多,但还是很烧钱。记得以前网上看有欧洲中医师算账,一种草药的安全性检验需要25万英镑,中药基本是复方,比如六味地黄丸有六种草药成分,就要花125万英镑。同仁堂这种有多种中成药的大厂家也玩不起。

    所以我一直说中成药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管理问题,还真不是科学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坚持到底 + 6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7-5-12 22: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5-12 09:44 编辑
    tianxq888 发表于 2017-5-12 09:17
    科学并没有分为中科和西科,难道是基督教文明全面取代中华文明?

    眼下西医是主流,说明基督教文明是主流 ...


    科学不分中西,但是科学教育中西有别。我家小孩五年级写实验报告,就在那里辛苦理解区分 dependent variables, independent variables, error source。讲中药的讨论里,有多少成年人去真正思考药物实验里的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了,盲法的选择上哪里会有这么大的困扰! 一天到晚说科学,又哪里有什么科学思维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tanis + 2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17-5-13 03: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是两千年前的东西,那时候的生产力水平,对自然世界,对人(人体,物质方面)的认识水平,远低于现在,说内经的认识水平可以超过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认识水平,不符合一般的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渐进的认识规律。


    你这句就是错的。内经里是有错的地方,也不可能深入到细胞,分子层次去了解东西,但不妨碍对系统规律的认识。测试系统用的黑盒原理不就是这样吗?你打开了盒子,看清楚了盒子里的每样东西,把盒子里的系统的原理全解释清楚了,难道就改变了黑盒测试时候的测试结果了?你的那句话隐含了一个前提,打开盒子后的系统反应和打开前不同。只要人类还没有突变到另一种生命体,几千年前发现的规律到几千年后也是一样。而今天的我们不过是能用细胞,分子,基因这些去更深入地完美地解释。

    中医为什么要那么推崇内经。我的理解是因为以前科技手段的限制,中医每发展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往里加入很多臆想的东西。这种东西太多,就会阻碍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这时候就会有医生返回本源,重读内经,把臆想的东西去掉。又或者是疾病发生情况有了改变,比如饮食结构改变,气候变化等等,需要新的应对手段,那么就又会返回内经去寻找理论根源,因为如上所说,内经里还是展示了一些系统规律性的反应。你去看看中医发展史,基本不出这两点。而现在的中医医生再看内经,我看是要学习里面的中医思维。现在中西医结合,培养出来的医生是西医思维,这样下去,不需要人反中医,中医自己就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收起 理由
    shijz + 6
    龙血树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7#
    发表于 2017-5-14 23: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5-14 11:10 编辑
    seanz3 发表于 2017-5-12 17:52
    这里有两个疑问哈,首先有啥证据说明内经里面就没有臆想的东西呢?然后“返回本源,重读内经”的医生又 ...


    你问的问题其实就是怎么读内经的问题。内经其实不是某一本具体的书,而是一系列依托于《黄帝内经》这四个字整理的唐以前的古代医经及其历代注解的一门学科。内经里面内容繁杂,有生理,病理,治疗准则,药剂,有哲学思辨,方法论,等等等等。所以说内经搭起了中医理论的框架,成为了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石,也是以后从张仲景到金元四大家历次中医理论发展的理论源泉。后世的理论发展也完善了内经的框架。所以中医理论发展也从来不是今不如古。从中医史的发展来看,内经绝对不是被当成圣经而一个字都不能改的,而是作为经典而不再进行字面的改动。所以读内经还要多读各个医家的注,不是光看一本就完事了。医家读内经的标准就是实践。牵强附会的就会被争论,比如五运六气,历史上争得也厉害,认为是道士王冰夹杂的私货的大有人在。有些附会更厉害的,医家连争的兴趣都没有。多看看中医史,你的问题其实就在这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里了。


    PS,李经纬老先生的《中医史》可以读读。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龙血树 + 4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8#
    发表于 2017-5-15 10: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5-14 21:46 编辑
    seanz3 发表于 2017-5-14 21:18
    谢谢回复。不过我最关心的不是怎么读内经的问题。而是如您提到的“医家读内经的标准就是实践”里面的“实 ...


    根据症状,判断出是什么问题,根据什么理论,开出什么药方。理法方药。中西医治病都这个程序。历来的医生都有这方面的书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弦音舸醉坛友在他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贴了很多心得。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那是有真思考,真心得的。当然要说大样本,双盲啥的,诊所医生也是不可能做的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2017-5-16 05: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seanz3 发表于 2017-5-14 23:57
    如果只是如此的黑盒测试而缺乏各种检测验证和统计手段的话,我认为准确率是很低的,因为很多病的症状都差 ...


    古代部分只有靠时间积累案例了,没有办法。某个理论在历史上的兴盛,长盛不衰是肯定有实际效果的,除非古人都是傻子。要说科研理论古不如今,那是肯定的。要说人的智商也古不如今,那就是笑话了。中医理论里指导实践性强的部分基本都在今天的教科书里了,不需要学生更多的努力去分辨什么。剩下的是怎么去用。能不能用好,怎么用,那是看医生的经验了。西医也不必笑话中医。西医的误诊率也很高。最新(4月份刚出来的)the Mayo Clinic 出炉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对2009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期间286例患者诊断记录调查,仅有12%的患者被确诊,21%的诊断完全错误,而66%的诊断接受了改进或重新定义,近88%患者的诊断书都曾经过二次更正。所以即使西医,目前也仍然处于经验医阶段。现在努力在搞循证,时间还太短,任重道远。现代中医研究其实也在做这个事情。中医理论的研究难度比药要大。所以药的研究更多一些。中医的传统理论虽然古朴,但是其观察视角,治则,方法,药物都是极有价值的。传统理论中的有些内容西医甚少涉猎,比如情志与脏腑疾病。这些都是可以好好研究,中西医结合为今后更完善的医学。网上的中西医之争纯属无聊。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0#
    发表于 2017-5-16 09: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seanz3 发表于 2017-5-15 17:24
    这个不同意哈,如西方的“四体液说”和“放血疗法”都兴盛了差不多两千年。

    另外如果您说的智商若只是 ...

    你不能因为是同时期的东西,就说两个东西是一样的。你得具体分析。根据介绍,放血疗法是四体液说的具体应用方法。相当于中医里说的理,法这两层。那你就看这个理是否成立。四体液的来源据说是血液静止后的分层现象,分出四层。人们就把每一层给了一个名字,认为人身体里是由这四种液体充满和平衡的。而中医的着眼点是人体脏器加上经络系统。传统中医对人体内脏功能认识虽然没有今天那么深入到细胞,分子层次,但功能上没什么错,甚至还有比西医更有独到的地方。所以这个理就比四体液站得住脚。而且四体液类似的东西不是没和中医交过锋。比如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医学,在中国就被淘汰掉了。

    误诊率和黑盒测试是两码子事。黑盒测试是指理论搭建。误诊是理论运用。因为误诊就说理论不可信了,那西医的理论也经不起这样玩。

    现代中医也在搞循证研究,西医也是如此。西医既然还在看病,中医为什么不能看?都是现在进行时。没有足够证据就不信不看病,那西医也可以不用去了。至于穿越回去的西医嘛,我打赌成不了医圣。空有一肚子理论,没法看病,谁信他。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1#
    发表于 2017-5-16 10: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节 发表于 2017-5-15 21:15
    都是道听途说,简直无法吐槽。
    可谓满纸荒唐言。

    你那水平也算了吧。懒得理你。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2#
    发表于 2017-5-16 1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5-15 21:39 编辑
    seanz3 发表于 2017-5-15 21:32
    黑盒测试也得有可信的输入输出才能测的,误诊率高就说明你的输入大部分是错的,据此得到的测试结果自然可 ...


    为什么非要搞对立,非此即彼。各有所长,该看什么就看什么。至于黑盒结果我前面已经说了。脏腑的功能基本无错处,已经被现在的生理学验证,有的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3#
    发表于 2017-5-16 10: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节 发表于 2017-5-15 21:42
    你被我打脸多少次了,呵呵。顺嘴胡说毛病还没改。
    四体液学说在哪都能查到,“认为人体是由四种体液构成 ...

    你的脸被打肿了还死撑吧。

    你说我道听途说,就你对四体液的了解,也不过是网络顺手一搜的水平,还没搜全。

    余的这话也被批烂了,你也好意思再引。就这种藏什么泻什么都没搞清楚。心主舌这些能被你歪解成这样也好意思说别人荒唐。你要真想批驳中医,先去把中医到底在说什么搞搞清楚先。望文生义,就这水平,还说别人荒唐?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4#
    发表于 2017-5-16 11: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5-15 22:26 编辑
    seanz3 发表于 2017-5-15 22:22
    如果其所长之处为真当然对,可若在其真实性尚未验证前就相信这就是盲信了。 ...


    有现在的医学成果交叉比对,还是可以相信的。当然有些吹牛说癌症绝症都能治的“伪中医”,乘早躲开。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5#
    发表于 2017-5-17 20: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5-17 07:44 编辑
    seanz3 发表于 2017-5-17 03:36
    您这个例子很好,但是和我说的黑盒测试大不一样。

    我回复中提到的的黑盒测试指的是冰蚁说的古代中医在缺 ...


    胰腺这个事情也是反中医的人常挂嘴边的事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些人的科学思维的缺乏。搞科学的人最喜欢把事情弄得了了分明。稍微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spleen 这个词翻译过来的时候取了“脾”这个字是所有误解的根源。这个事情说到底就是个翻译问题。一天到晚扯科学问题才是滑稽。

    中医的人体解剖里没有提出胰这个概念,但是在中医典籍里明确指出,脾有散膏半斤。这个就是今天所说的胰腺(胰腺外形与散膏也类似)。重量换算成今天的单位与现代解剖也是符合的。医书中还有如脾长一尺,换算成今制后,与西医里的胰脾总长也是接近的。所以中医里把西医里的胰是算到中医脾的系统里的。所以脾主运化的中医理论一点问题都没有。几百年前西医进入中国的时候译者谨慎一点,把 spleen 翻成其它的词,误解和争议会少很多。

    至于黑盒理论,你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但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很多东西还是慢慢摸出来了。当初怎么摸索的已经不可考,你只能看现在的结论。而五脏六腑的功能也被今天西医研究所支持,说明黑盒测试是成功的。中医搭的框架是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经络体系为网络。这个是个不同的视角。打破了西医体系中的固有分割,非常有价值。中西医的视角不同,如同数学里的坐标变换,换个坐标系而已。圆的方程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里的方程不同。但圆依旧是那个圆。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2 收起 理由
    shijz + 6
    煮酒正熟 + 6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16#
    发表于 2017-5-17 21: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麥小樹 发表于 2017-5-17 04:58
    基本同意冰蚁的观点。
    中医西本来就没什么好争的,也争不到一块去,两个体系建立的基础本来就不一样,西 ...

    史节的那个解读根本不叫带着自然科学的信念在进行解读。搞科学的人需要对研究的事物得有深入的了解。就他这种望文生义的解读,连科学的毛都没沾上。

    中医的发展也是一样重视自然科学方面的观察,但限于当时技术手段,发展出了一套以五脏为核心,经络为网络的系统。生理作用解释为五脏的气的作用。因为经络的联系,五脏的气的作用就打破了西医所分割出的各个体系。这种对生命现象的观察总结是目前西医体系的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两者结合能对人体能产生更好的理解。

    中医的活力在于实践。要把纯粹的哲学思辨和实践活动分开。比如阴阳。中医里既是哲学上的东西,也是实践中所实指的东西。混为一谈容易搞成浆糊。

    点评

    其实中医哲学思辨上的东西是精华,不然无法成功指导实践活动,当然说得好听点是朴素,不好听点是落后,但并不与科学相冲突。  发表于 2017-9-2 14:2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6 23:04 , Processed in 0.07524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