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47|回复: 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辨平台:反者道之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1-1 00:00
  • 签到天数: 793 天

    [LV.10]大乘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12: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入 出->始 终->阴 阳

    点评

    油菜: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发表于 2016-6-30 09:05
    油菜: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6-6-29 03:30
    悟而通  发表于 2016-6-28 07:05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2-1-1 00:00
  • 签到天数: 793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6-6-28 06: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6-6-28 06:04
    7 e  z# x- I$ X" y# `& g, i/ M- B物极必反,问题是极端在哪里?炒股票的人都想知道呢

    # y1 p" F6 w* u) W是啊,对入点出点的思考和判断是炒股的难点之一;大部分人入点比出点掌握的好;对出点和入点同样自信满足的人会在股市上走得更远
    & C1 r; C" X" S* R2 M4 A" {! h7 U8 d0 x* K- l& v
  • TA的每日心情

    2022-1-1 00:00
  • 签到天数: 793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6-6-29 02: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6-6-28 11:00
    2 _+ N+ t# t; _# w' }4 x( ?社会发展的大势,好象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历史的巨浪,可以这么说吧?海边的巨浪拍过来,一般都是要退回去 ...
    ! l- L" c# d8 i8 X, h: X4 y0 y: T
    反动正动都是从后来的结果来说的;除了老毛那样的神人,在趋势没有走出来成为现实成为历史之前没有人能够真正马前炮的预测;嗯,神棍除外。
    - x1 S) L% ^& {. R$ d0 e
    ( o- C! Q. H) T! D$ K对个人而言,根据自己的形势判断估计趋势走向,然后决定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向而动,只要对自己的选择有信心对可能出现的结果没什么不满,也就无愧一生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给点信心分~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2-1-1 00:00
  • 签到天数: 793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6-6-30 00: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可以参考看一下)0 @- a; T: O3 c# ^! ?8 L5 g5 a2 C6 o
    楼宇烈先生: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底蕴(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刊文)
    : f3 Z0 [7 A# {# \6 D# g2 k0 i
      _( Z6 d/ v5 n8 s  K- b4 O4 e# W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hK0jXInHsdkbBJv#rd
    " r, ^; M6 U2 f* B# U/ Z; J5 p! @! t3 V1 U$ o  k7 T" q
    温故君按:: `. n6 ?  `8 o  `1 g

    8 k0 V: _# r5 y6 P( W- t这是楼先生近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的第二篇文章,上一篇文章大多以《中国当然有传统哲学 不能以西方标准解读》为题在网上和朋友圈传播。1 k7 G0 s5 \: Y' R) N* j0 o& a

    3 |& C' d0 q- r6 N楼先生最重视思维方式的再中国化——文字看不懂有各种工具,可是思维方式西化了,就很难纠正了。这里提出的传统哲学三个特点,可谓把握传统文化的钥匙。4 b3 k$ s: u- Y0 M! a7 I2 y+ N% u

    " N$ e- I( `, Y( m' s" D/ N) D' _9 V7 n: |, X
    / r+ S7 m# p5 V3 b: x% K

    - d! P, r: A8 X5 ?- l) L6 |6 ?% \. `; r" Z- W+ {2 o; z: n7 N& e' A
    / R: A. f& x% `/ @/ L6 k( d0 I+ C
          中西哲学的差别,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差别,而是类型上的差别。要把握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就要懂得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这样才不至于雾里看花、隔靴搔痒。7 h6 F0 s; B" Y/ g

    8 Z& U4 c# n( G$ ^整体关联
    + E; [  k6 P( j: J8 B
    6 T1 r$ H0 r' R# s3 ^# n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部分在整体里面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整体的变化也会影响部分的变化4 H. L& W; g# s
    . D% r0 C2 n0 f1 K. f* V# |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孤立到整体之外去,更不能用它来说明整体的问题。只有把部分放到整体里面去,才能正确认识它。部分在整体里面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同样地,整体的变化也会影响部分的变化。: K% J' a  U  b5 K0 G2 Y

    ) Q% v/ E! U, i  x* ]+ D( [  这就像一个太极图,里面有阴也有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而阴阳又是互根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离不开阳,阳离不开阴。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强调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强调此会转变为彼,彼会转变为此,总之,彼此是一个整体。(温故君按:太极图有大智慧)& U+ G, T# g; }% }0 E% l

    4 h8 D- r' e% U' n  在古人心目中,不论有多少事物,不论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一个东西贯通,这就是“道”,唐宋以后也说“理”。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佛教华严宗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要求道、悟道、证道、传道,用“道”来贯通一切。汉代河上公注的《老子》很有意思,他认为老子的很多道理,既可以用在治身上,也可以用到治国上。“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对人体的认识运用到政治这个集体上,人体是“体”,集体不也是“体”吗?范仲淹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人生志向,早已成为千古佳话。(温故君按:道通万物,以简驭繁之道也,这也是做学问的窍门)5 `* o' z5 T/ O* a
    2 p  u/ P3 e( |' u& P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些根源性的典籍,除佛教外,中国本土的儒道经典有三玄、四书、五经,三玄是《周易》《老子》《庄子》,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些典籍蕴含有天地人生的一些根本道理。传统上,一个人都是先通过这些经典打下全面的基础,不管最终着重研究什么,在某方面成就有多大,他要说明一个问题,往往会引经据典,也许有的在我们看来是牵强附会,但他认为都是从经典里得到启发而发展出来的。因此中国也就有这样一个传统,就是非常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后人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思想,用古人的话说,这叫“述而不作”。事实上,后人有很多新的创造,把文化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他们不会说这是自己的功劳。(温故君按:述而不作,不仅是对圣贤对道统的谦恭,更是文明延续的重要保证。今人时常肚中空空如也,也要创新,结果只能各说各话,都被一阵风吹走。“述”也有大智慧,述什么,怎么述,述的效果如何——楼先生概括的三玄四书五经,是我们述的基础)& `' J! f1 [( f' K
    $ }# w# |& c( T1 K! i7 o' a
      总之,中国古代不像现在有文史哲、政经法、农工医等复杂的分科,是在一个学派里包含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学科。近代一直在争论儒家到底是不是宗教,其实儒家既是宗教,又不全是宗教。贺麟先生就说过,“儒学是合诗教、礼教、理学三者为一体的学养,也即艺术、宗教、哲学三者的谐和体”。不仅是中国文化,从全世界来看都一样,源头上的文化不可能分得那么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的学者都不只是某一学科的专家,他们都是通才。(温故君按:贺先生此论振聋发聩——当然,儒学还是书教、春秋教还是乐教,但也可涵盖于广义的诗教礼教之中)/ q# T; e1 y4 I& E
    & _  ]/ x- ?( P" e1 H! a
      动态平衡
    * Q* k, y4 U+ K% o& Y/ |/ B1 |; z# R( O( W; k% v
      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中”就是事物的平衡。平衡就是适度,就是恰好,既不过,也没有不及。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相对而言的
    0 I% o8 U% ]6 Q/ b( n3 X
    # u  E% g+ ~# G# Q! y! z  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为什么要讲“中”呢?因为“中”就是事物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会产生偏差。平衡就是适度,就是恰好,既不过,也没有不及。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相对而言的。在这个时间地点取得了平衡,到了下一个时间地点又不平衡了,又得再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动态平衡。比如,中医就认为,一切疾病都来自于身体阴阳的失衡,也就是偏离了中道。一个人的身体,由于内伤和外感,阴阳也就不断地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有些外感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以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从而取得一个相对的平衡,这样才能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 _% S) J. F0 S. V% @

    & N, H7 P9 h, N* I  近代哲学家章太炎讲到,西方哲学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相对来讲是静止的,因此可以对它进行细致的精确的静态的分析;中国哲学关注人,人世间的事情是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不可能用静止的方法,而只能用动态的方法整体把握。近100年来,我们都在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而现在的情况有点倒过来,自然科学开始引进人文方法来研究,也关心整体、系统、关联、动态、平衡,注重个体差异。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是变动的,这个变动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和研究。(温故君按:章太炎先生此论极有见地,科学本为好奇心驱使,但后来却为拜物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石)
    . _3 j8 k1 |3 C. V& l
    & n. \4 v% b9 l  自然合理
    7 W7 g: S+ f+ M% Z# \8 Q! r! Q# T1 b( B, V+ D9 S
      中国文化主张自然合理。只有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这就是自然合理。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自然合理就是中国的科学思想,它强调一切都要合乎事物的本性。
    ! N' m$ F# r/ [6 N/ h
    8 S' C3 q+ I% Q0 x& T0 n  中国文化主张自然合理。只有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这就是自然合理。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是万事万物的本然状态。自然合理就是中国的科学思想,它强调一切都要合乎事物的本性。从大禹治水到李冰治理都江堰,指导思想就是顺其自然、自然合理。大禹治水,看到水总是要往下流,就疏通河流,让水能够顺畅地流下去,所以水就治好了。李冰看到水是波动的,就不用死的、硬的坝栏,而是用竹篓子装上石头,放在那里,随着水的波动,它也会起伏。汶川地震中,新修的钢筋水泥的水坝都震坏了,而李冰留下的装着石头的竹篓子却没有坏。顺其自然的思想,可以适用于一切方面,适用于人身,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整个大自然。不顺其自然,人身会得病,社会会得病,大自然也会得病。大自然本身也在不断调整,我们要顺应它本身的发展趋势,帮助它取得平衡,而不是去破坏平衡。(温故君按:自然合理就是中国的科学思想,以在下陋见,楼先生是第一个这么提的,这较百年前刚刚接触西学时提出的中学是道德的、西学时物质的,中学是静的、西学时动的等等浮浅的看法——当然,筚路蓝缕,这是难免的,伟人出生时的啼声和一般婴儿也没有两样——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当在中国思想史上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6 _. s8 `) ~% Q5 z' _! Q/ J  k  r1 K

    0 \- S) N. u9 m+ p  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维齐非齐”来谈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认为要达到社会的平等,就必须“非齐”;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的话,那当然就“不齐”了。究竟是“齐”还是“不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维齐非齐”4个字背后蕴涵着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先秦儒家讲“维齐非齐”,宋明理学家讲“理一分殊”,其根本精神指向是一致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对“理一分殊”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达。(温故君按:维齐非齐,理一分殊,还有朱子的诗句,真是让人叹服)/ f# M% b/ i7 F: e" G
    $ K* w  q0 d( j0 e% t
      自然合理就要顺应事物的本性,就要尊重事物的个性。自然合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这跟现代科学的普遍适用不一样,它注重的不是普遍适用,而是如何符合这个事物的特性,不是用一个统一量化的标准去规定。西方近代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合理,把普适性放在第一位,要普遍适用才是科学的,但也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普遍适用,离开了这个范围就不普遍适用了,比如说,牛顿的经典力学就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情形。5 [7 a6 v! b3 U" A* t
    - z4 |6 }* C; T% S, P
      客观世界是很复杂的,是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要达到自然合理才能相对符合事物的特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也发现,越符合事物的本然就越合理。) e$ e- M/ d3 ?6 p* F/ P8 H) B  m
    来源:楼宇烈  温故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2-1-1 00:00
  • 签到天数: 793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6-6-30 00: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6-6-30 00:41
    " P1 y% }7 z6 b' `- m5 ^4 O* L" k4 z虽然谢谢分享,但是我还是要说一点个人体会,在自己静下心来系统地没偏见地认真学习和思考过中国两千多年 ...
    * ]0 m3 y5 O8 s; O" Z% H
    一般看看也是无妨的) V+ O, L* h+ [9 o2 L: ~* a2 L( \
    ' u& v% v1 l" L2 Q/ s8 L& e
    不知道别人经验体验是怎么样,我个人觉得别人说的天花乱坠都是别人的,只有经过自己长期思考实践而后有一个悟而通的过程,才会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能够贯彻三观的知和行
    & p" e7 C  J5 w% ?# u8 ]; s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21 21:41 , Processed in 0.05233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