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0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强袭达达尼尔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3:03: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6-1 13:19 编辑 5 [; i* s; f# F! p& w- G7 o
    9 k' ~9 X4 A" w2 N: ?2 O; o+ k
    1915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斗正酣,刚刚在英格兰休整了两个月的英国皇家海军纳斯米斯少校接到命令,要他指挥所率的E-11号潜水艇立即南下,前往地中海战区,参加汉密尔顿中将指挥的达达尼尔海峡作战。同时接到命令的还有E-14和E-15两艘潜水艇。
    % H) H& A+ M* w1 }军令如山,三艘潜艇的乘员立即收拾行装,匆匆出发。/ o6 y5 @9 u' H/ M' _
    - ~  b# v0 q& k5 x/ Y5 h! @3 u) h
    ' d6 K% T+ [' E1 f# O: y5 N; E
    6 K4 G5 K) g7 Z* R4 W; N  E' W4 @
    英国皇家海军E-11号潜艇和它的艇长纳斯米斯
    0 J* |) n% }/ h从本心而言,纳斯米斯少校和皇家海军的官兵们对这次任务感觉轻松。因为此战英国最大的对手德国皇家海军在地中海地区力量薄弱,奥匈帝国的舰队则被严密地封锁在亚得里亚海中,基本无法出来作战。英国海军在达达尼尔海峡直接的对手土耳其是一个老旧陈腐的帝国,在近代的历次战争中堪称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百战无一胜。在西方一向被与另一个帝国相提并论 – 大清帝国被称作“东亚病夫”,土耳其苏丹帝国被称作“西亚病夫”。对海洋霸主大英帝国的水兵们来说,土耳其有没有海军都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5 j6 O! K3 F; g+ f/ S' l
    对纳斯米斯少校来说,见识当然不会象普通士兵那样浅薄 – 土耳其当然有海军喽,不过,早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就被俄罗斯海军名将纳西莫夫海军上将象打挥舞竹枪的小孩子一样打得落花流水了。而纳西莫夫海军上将的黑海舰队呢,连打都没敢打就让英法舰队逼得在敖德萨港自沉了。 这一回在达达尼尔,英国人的帮手正是法国人。
    1 S( _; K0 T2 W; B按照斗兽棋的规则,老虎吃狼,狮子吃老虎,如果土耳其是狼,俄罗斯是老虎,那英法就是狮子。狮子碰上狼,那结果连想都不用想了。。。4 a; }8 G# V4 n- n
    问题是斗兽棋还有一条规则呢,最弱的老鼠却可以钻进鼻子里吃最强大的大象!
    % c1 ?7 @6 w0 M0 j; }不幸的是达达尼尔海峡,正是英法海军的大象鼻子。+ v0 C- q! k' g2 L# D3 d
      G# g+ m3 z  M3 Y# f
    这,就是达达尼尔% n# `9 a# @, {! z& ?) c
    纳斯米斯少校的级别使他不能完全了解整个战局。就在潜艇部队前往达达尼尔海峡途中,“西亚病夫”土耳其刚刚给了英国皇家海军大臣丘吉尔一记响亮的耳光 – 1915年3月18日,压根就没把土耳其人往眼皮里夹的英国皇家海军和法兰西共和国海军,联合出动炮击达达尼尔海峡,试图仅仅依靠海军就攻占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5 i: W* m  Y+ a7 q6 v5 C英国和法国海军都是当时世界海洋的霸主,而且出动炮击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这种打法就像当年美国如果和苏联联手一样 -- 地球上都不知道他们能去打谁。& G7 {2 _+ X' }/ b, h+ a* z
    十七艘重炮如林的战列舰出现在随处可见中世纪城堡的达达尼尔海峡,这些当时最现代化和最有威力的战争机器,在习惯用弯刀和长矛进行战斗的土耳其人看来宛若外星人降临,简直可以把人吓死。/ H9 j5 @( {: D! p! e. b
    4 R! |! a5 T6 s# s
    炮击达达尼尔海峡土军阵地的英国战列舰
    + Z  Q' I+ g  H然而,也就是能把人吓死而已。2 q( [& R; ]0 y( `; j# o
    丘吉尔大臣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土耳其是一个可以动员一百万陆军的老牌帝国,他却根本就没有调动登陆部队,单刀赴会直取对方咽喉固然犀利,但仅仅依靠海军舰队和少数水兵组成的陆战队就想征服一个帝国显然是天方夜谭。战略上精彩,战术上白痴,正是丘吉尔先生一辈子的老毛病。  H8 g1 R1 l0 g! A
    无论多么强大,军舰毕竟不能上岸,这种打法唯一的希望就是把土耳其人吓死,主动投降。
    ' j- {' U5 _. @9 z问题是这种事情基本不会发生。因为土耳其已经太老朽了,太老朽的家伙难免麻木不仁,所以很不容易被吓死 – 新闻里经常可以看见小姑娘被什么古怪的玩意儿吓死,但你见过老头儿被吓死的事儿么?
    % n  P; g6 o" @# L更令邱大臣郁闷的是,炮击中发生了非常陈冠希的事情 – 3月18日,试图靠近土耳其阵地的英法舰队撞上了土耳其人布设的水雷,接二连三被炸沉三艘大型战列舰。1 ]1 X1 b( X5 n: J+ r
    ! }7 \+ f; x* V) n
    法国战列舰贝沃特号,是当日中彩的三艘战舰之一0 M; z5 H$ ^# O

    . j. _7 G# G2 n: }7 S触雷沉没中的贝沃特号# |& F3 o; |: a
    眼看其酷无比的大舰队这么简单就死翘翘了,就算有土耳其人已经被吓死,现在也会因为发现外星人不过尔尔而立刻还阳。而且,从此以后吃到甜头的土耳其人更加积极地在海峡布雷,让英国人和法国人吃了不少苦头。
    0 }. }# ]/ b5 g1 c$ N% y/ C一条战列舰的造价换成水雷基本是个天文数字,这买卖就跟一根油条换一个金戒指那么值。土耳其人不傻,人家能不照着干么?
    " }0 }' H* K: z2 h) m别看依靠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战争之门,欧洲人在打仗上很长时间里与建奴有的一拼。当初,讲究坚盔重甲的骑士们发现自己在弩箭面前酷似光屁股,并不是琢磨怎么利用这种又便宜又先进的武器,而是干脆下令禁止使用 – 这弩又不是化学武器,干吗要禁止呢?欧洲人说了 – 使用弩,一个卑贱的农夫也可以杀死高贵的骑士,不公平! -- 也就是说某个农民,拿个弩也能射死重甲骑兵,都永这个玩意儿大家苦练武艺还有什么意义?8 Y3 B; L+ d: Z0 I
    海战么,应该就是军舰对军舰。水雷,就象是海军作战中的弩,如果可能的话,英国人法国人肯定也能把它给禁了。
    " F3 Q" W0 B) S" A. `$ `问题是土耳其人不会遵守这个禁令的。5 H: I9 {* q5 E# F" f- s
    所以,强大的英法舰队在达达尼尔海峡面前只能一筹莫展。这才演出了调动潜水艇前来助战的命令。0 g. R9 A& [, v1 z
    纳斯米斯少校他们并不知道这种情况。E-11号潜艇是一艘1914年4月服役的新舰。它此前的任务一直在北部海区,1914年10月,E-11号奉命和另外两艘伙伴艇偷越斯卡格拉克海峡进入德国海军的后院波罗的海作战。 两个伙伴顺利地溜了进去,E-11却因为发现了一个猎物而暂停了偷越行动 – 英国人识别出这个猎物是正在水面航行的德国海军U-3号潜艇。好战的纳斯米斯随即发动一次奇袭,他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把握击中对手 – 他的自信是有道理的,E-11号的鱼雷果然正中目标。2 I5 `$ x! X+ v4 X  g, t( l6 U
    接下来的事情可算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 坏消息是鱼雷出现故障,虽然命中但是没有爆炸,好消息是那条潜艇并非德国海军U-3号,而是中立国丹麦海军的哈曼丹号,它阴差阳错地在指挥塔上刷了和U-3号潜艇一模一样的识别标志。* q" b4 `- |3 g7 G0 E  |6 a
    没有击沉哈曼丹号固然未给英国和丹麦的关系造成重大影响,但丹麦海军依然十分恼火。此后,E-11号两次伺机钻入波罗的海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虽然查无实据,英国人始终认为这和丹麦人给德国人通风报信有关。: c& a' P0 I3 M$ x0 g) E
    在北方战区纳斯米斯一无所获,唯一的功劳是在1914年12月圣诞节,守候在北海福里西兰沙洲附近的E-11号潜艇,救回了三架水上飞机的驾驶员。这三架肖特式飞机是前一天从皇家海军的水上飞机母舰上起飞的,在完成了对德国海军基地库克斯黑文的攻击后返回途中迷航的 –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从航空母舰上发动的战略轰炸
    * g8 G+ h7 x- a 5 K) N  L: I: D+ d$ i' l
    英国报纸上对库克斯黑文轰炸作战的报道% t3 f+ X" v* l
    不过,实际上战斗没有画面上那样壮观 – 英国人一共只有七架飞机投入战斗,而且大多是在油料几乎耗尽时才勉强在浓雾中找到一些目标。总的来说德国人并没受到太大的损失。至于画面上的齐柏林飞艇,虽然是英国人的第一攻击目标但没有一个飞行员找到它们 – 倒是德国人报告飞艇基地挨了一枚炸弹。从种种迹象来看,这枚炸弹应该是一架没有找到目标的英国飞机,为了返航时减轻重量胡乱扔下来的。0 \9 E; Q3 ]9 `8 K9 Y. d; j# i
    不管怎样,纳斯米斯因此被从上尉提升为少校,以表彰他在救死扶伤方面的成就。! e1 m( }! G2 F; B; f: l! _
    然而。。。纳斯米斯少校是堂堂的海军军官,总靠救死扶伤立功多少有点儿文不对题。所以,当接到南下达达尼尔海峡的命令时,虽然E-11号的艇员们多半已经开始憧憬南方美味的水果,橄榄油,以及奔放的拉丁女郎(意大利当时已经投入协约国一方参战),但是潜意识里他们也期待着能有仗打,以便将来有的话题和儿孙们炫耀战功和勇气。# f- \# D9 {+ t3 H
    真的让他们如愿,到达战区的英国和法国潜艇艇长们几乎立即就明白了局势如何严峻,而且很快得到了战斗命令,只是这条命令让所有的艇长都进入抓狂状态 –) H4 G! P; t$ J% D( x
    潜水艇们得到的命令是 – 以水面航行的方式强突达达尼尔海峡!
    1 j/ `: F, L; }$ x吃了亏的英国人现在已经明白,达达尼尔海峡,是世界上设防最严密的海峡。在这个平均宽度只有几公里的海峡狭窄的航道两岸,土耳其人部署了两个集团军,150毫米以上的重炮175门,以及十道水雷封锁线。土耳其人虽然落后,却以不怕死著称,加上德国陆军名将桑德斯上将指挥的顾问团加以训练和装备,其战斗力并不亚于同时代的英军和法军。其中海峡最窄处纳洛斯水道只有1,500米宽,60米深,土耳其人却在它周围布置了八十八门大炮。
    1 d$ |: t/ ]* z1 F/ z( U0 Y% e) E1 l6 m! k& [/ `9 t' ^
    英法舰队与土耳其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对峙态势图,可见这条重要水道的险要和布防的严密
    / R7 r) o' p5 f/ Z+ h# S& R在这种防御面前,就算是装甲重炮的战列舰也不敢硬冲,让依靠隐蔽性和鱼雷作战的潜水艇强行突破。。。
    8 P6 g8 T% L" T不是我疯了,就是长官疯了。, Y+ c9 X9 ]) t3 U) Y: N
    估计每个潜艇艇长当时的脑子里都在转这个念头。
    8 [* E, K% e% B  n3 m的确,当时英国在达达尼尔海峡作战的部队,为首的三位长官,都是不太正常的家伙。8 d' H/ Z1 f: y
    估计一定有人很好奇这是哪三个不太正常的家伙,这个,老萨是一定要写的。然而,在写他们之前,我们先得整明白,好好的英国人法国人干吗要跟土耳其人这么较劲儿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旋律不是英德争霸么?战争不是在欧洲打的么?德国人的大炮都打到巴黎了,这达达尼尔在欧洲地图上,简直是边缘得不能再边缘了,又很明显不是什么好打的地方,大家在这个地方玩命,用蔡明那句话 – 为什么阿?, z$ b5 j$ n! {& }$ t7 \+ F9 C* y
    以萨看,之所以打成这个样子,只因为当时存在皇帝这种东西,而且还是货真价实的皇帝。2 J, f: {4 M8 c; _
    具体地说,如果没有两个真正的皇帝,达达尼尔这一仗,本来应该是打不起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2 收起 理由
    老票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3:08:16 | 只看该作者

    强袭达达尼尔 二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6-1 13:24 编辑
    2 o: P5 X+ M1 v( T: ^* _, v4 A  j
    9 k( S, P8 U' @, S' c# s* w ' I4 g7 q& E5 R4 k% y. Y
    第一次世界大战地图,棕土色的是协约国,水色的是同盟国,斜杠的是同盟国一度攻占的地区。土耳其。。。在右下角8 W3 Q1 G/ O  c2 j- A3 z

    / d4 j5 _' h6 x, I% t7 d* y5 A
    , a/ ]0 F( R1 y! c) L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那种“地火在地下奔突”最终爆发的性质,其中英国法国和德国属于矛盾的核心,特别是英国和德国,在殖民世界一个是百年老大,一个是新兴老大。无论是按照犹太人马克思的理论还是香港人周星驰的理论,都属于非打不可,不打天下不太平的主儿。所以,他们打起来天经地义。法国和奥匈帝国流血拼命也很合乎逻辑 – 一个仗就在自己家里打起来,不还手都不行。一个皇太子都让人家给宰了,不动手说不过去。
    1 O  g& s& f2 }* b1 ~. @
    & l' x! S: a/ V' ~. E然而,这些国家的战争,都不大可能会打到达达尼尔来。% I) m' F% m4 F# a, Y

    . E; x, l+ s7 I* }战争在达达尼尔爆发,完全是因为俄国和土耳其的两位皇帝造成的。+ ~3 y6 ]% S1 q& `# H6 a4 E

    6 S$ [7 f& q( \7 [9 ?. E今天,我们是早就共和了,世界上大多地方也已经共和了,即便有一两个皇帝或者国王留下来也多半是摆设,所以我们很难理解皇帝们的思维。
    : {" l- a$ f% @+ z! ~- b! c
    ; f* {2 n0 c& r. f' a秦始皇怎么形容帝王之怒的?叫做流血百万,伏尸千里。这就属于一种皇帝的思维方式。
    ! g- U+ ~: u& n& a# Z
    / J2 t+ d' r5 X! X7 q4 P9 C( X俄国虽然是参战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它本来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山观虎斗,等人家斗得半死不活了再把230万俄国陆军放出来,后果可想而知 – 想不清的或可参照后来成了暴发户的美国佬。1 F. X# g0 ^2 ?1 c5 v
    , h; M# O1 `# Z7 A
    要是那样,也就没有达达尼尔什么事儿了。$ |* m* Q" Y7 v( s+ A8 F
    0 y6 Z9 k1 N# Z
    说俄国可以过太平日子,是因为德国和英法开战的时候,本来对俄国并没有什么想法 – 施里芬的计划是全力对西线作战,东线只放了有数的几个师,防守都勉强,更不要说进攻了。3 l4 u7 K. ]5 ^; Z
    1 A! {1 D0 j) y6 f9 Z# q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德军的想法就是先把西线的英法打垮再说,另一方面,俄国和德国东普鲁士交界的地方也根本不适合进攻。' A' y; q# d* q, K3 k1 e

    + C7 [% G. l! U8 U& e7 s) q东线俄国对德国历来是完全的防卫态势。可能由于拿破仑的烧杀抢掠给俄罗斯人留下了心理障碍,历代沙皇对西边的边境一直抱有病态的警惕心理。不知道是哪个聪明的大臣给沙皇出了个好主意,于是,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俄国政府对德俄边境进行了充分的“野化”政策 – 居民全部迁出,不许在这里修路,不许种田,也不许放牧。令人瞠目结舌的动植物保护政策严格执行了数十年之后,这块地方真正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在欧洲大地上形成了一道人造的恐怖地障。茂密不透风的丛林,蚊蝇密布的湖沼让任何现代文明社会的子孙望而却步。即便是以意志坚定著称的德国军人,一想到要通过这块地域去打仗也会感到头皮发麻。: w7 Y) v: T# J( k, ?

    ! S, A4 `; Z' a  r不过德国人也觉得比较放心 – 虽说俄国的确在这块地障里面设有专供使节出入的狭窄道路,但是绝无可能出动大军从这里进攻德国。
    - I' k& m: A# e1 U$ s2 ]1 `
    7 h" W/ B3 W/ n% t  G" C5 `" v6 f7 e既然如此,这本来是个相安无事的局面。意料不到的是,俄罗斯人却打过来了!
    9 a8 j, y; Y, @5 z1 l! }5 N( J5 l6 q) ?& d$ h1 t
    6 `  j- x: L" H4 [- w/ I' y) p
    德国重达138吨的所谓“巴黎大炮”,射程75英里,曾被用来轰击巴黎
    ; O; Y6 s: i5 a' C5 n. d1 k" a# ^5 p* S; k, m' F1 D# O

    ( K$ D% V( C5 d1 I" R9 P打过来是因为英国法国在西线作战不利,德国人的重炮都快能打进巴黎了。按照英法与俄国的盟约,俄国被盟友们迫切地要求在德国背后捅上一刀,挽救英法于危难。人家说了 – 就是因为你和德国宣战,我们才卷进来的(其实,英法和德国的战争早已一触即发,不用你点炮我们也要打的),现在您可不能不讲义气阿。/ I! d7 {& l* R2 W
    4 R/ q: u  c# z. x" ~- \9 \
    当然,当然,当然我们可以说出无数个更加合理的原因来解释俄国为何会在1914年发动对德国的进攻。但假如俄国不是一个帝国,至少后来的情况不会象当时那样发展。& s5 j7 j& y7 d( b' f
    4 v; d: u! o# p: N0 c& S
    面对可以坐山观虎斗的局面,如果俄国当时是一个共和国,多半出兵的问题上会出现如下情况 –
    * o0 O) k* l# ?- V/ M8 e% p9 M
    6 P+ M# L: h, V0 o( c0 K& U3 P总统愿意出兵,国会不批准。
    , M- K- m# t) R! c, k+ _* I0 y
    + m& z  N/ t8 m! F2 i7 j9 e2 V总统和国会愿意出兵,被大法官以违反宪法的名义挡住。
    6 z3 `2 N  d& f: G" T0 v0 C, Z/ U9 L$ x; }: W! x; z
    碰上特别仗义的,可能真会出兵,但所谓“静坐战争”,“奇怪战争”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
    ! r3 P' ?7 J2 g7 w9 v4 o4 s" ~
    7 p7 s) ~! Y9 z3 }0 p至于仗义过头了,出兵出到盟友家里去的就更没准儿了。( p& M- @5 m0 i

    4 @' d+ T1 T- C  G8 E2 S; o很简单,共和国只需要讲利益,不需要讲义气,盟约这种东西啊。。。总是能找到解释方法的。
    " w* C9 F+ S, U0 n$ K; j- Y3 `$ L8 ]8 a) n
    但是,同样的事情放在一个皇帝身上,那处理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皇帝,是要讲义气的,讲信用的,这属于个人品质问题。而皇帝要讲义气和信用,是没人管得了的,所以不免做出一些宇宙奇迹来。你看,申包胥哭秦庭,真能把秦军哭来,就因为秦国是一个君主国 – 其实秦军到楚国作战,比汉尼拔远征还要遥远,打这个仗一点儿好处都没有,纯粹是因为秦国的国君被感动了,要帮助申包胥这个好人而已。) a$ D+ a% ^. M$ z: p9 j- a

    - A, |4 T% ^6 K6 g  h0 X3 W俄国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大约也是很讲义气的。俄国在1914年8月出兵德国,如果送到议会一定会被打回来的 – 俄军虽多,却连步枪都没有配齐,担任进攻的先锋第一,第二两个集团军的士兵,不少人的武器就是棍子上绑把刀。。。但是,见死不救,叫沙皇的面子往哪儿搁呢!0 [4 y% V1 |# ~: D2 W" Y5 ^# P
    " u" Z, _) F+ ~; g! u9 g1 |; V, v; L
    * d! z$ |0 u/ _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G; ^% l/ c% k0 S4 @. g0 h7 L
    1 t- f  @4 \! c9 j# R$ {7 S
    讲义气,说明尼古拉二世绝不是桓灵之类的昏君。# [2 h0 P6 p' ?9 u3 s, [7 m; O

    ' \3 L& c' F6 [- W- U摊上这样一位讲义气的好皇帝。棍子上绑把刀的俄国人义无反顾地出兵了。" _8 U9 F: `8 Y
    : }$ t4 H1 @$ I- a0 f2 q
    结果又是收获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 好消息是德国被迫从西线将部队东调迎战俄国,英法得以喘息,沙皇尼古拉二世义薄云天,面子大大的有;坏消息是俄军在坦能堡大败,全军覆没。更糟糕的是为了进攻,俄国工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边界那片“野生动物保护区”上打开了足以通过重兵的道路,现在,德国人顺着这条路打进来了!  d: _$ n# }  o# R1 S* @
    7 T! G+ P: K! x* L7 f% t. r% ]
    忽然想到一个相似的例子 – 北宋当年与辽对峙,也在边境上大力植树,造成了一条马匹无法通行的障碍地带,堪称防卫辽国的重要国防工事。相安无事百年之后,宋金联合灭辽,宋军在童贯率领下北上进攻,于是在这条障碍地带上打开了多个缺口以便大军通行。宋军在燕京城下一触即溃,金军看出便宜顺势南下,恰好沿着这些缺口攻入北宋,于是出现了靖康之耻的故事。
    ) @4 h+ r4 t5 }/ N" C
      e- ?) L. M4 w7 |% s2 U& G在德奥的联手攻击下,俄军在东线连吃败仗,沙皇也扛不住了,这回,轮到皇上向英法求救了。/ t; C8 b& U# m

    6 ~5 w* u3 _# s: e. l沙皇倒没要求英法也来回报一个坦能堡 – 他知道这种事不能指望。沙皇只是需要英法提供足够的物资援助,因为俄国出兵不但损失惨重,而且沉重的军事负担让老百姓也快揭不开锅了,那是要引发革命的!! c, j( A1 x+ }2 u) ?9 y6 v
    % [6 z( n! u# D) G8 V' {& n: W
    面对如此局势,明见万里的丘吉尔或许已经看到了列宁的影子,所以他全力赞同支援俄国。问题是,英法和俄罗斯不搭界阿,纵然有东西,如何送过去呢。6 y$ Y5 `9 o; |$ c1 K& K9 I

    3 B' O( `7 \* u) U8 C7 f" [最近的路,就是通过达达尼尔海峡。
    , A7 Y2 ?2 Z6 e
    ) ?0 z, K7 o) Q0 S如同象鼻的达达尼尔海峡,世界上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和一夫当关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共同构成了隔断黑海与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峡。英法已经控制了地中海,俄国就在黑海那边,所以,只要打开这条不长的通道,英法的物资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俄国。双方几乎可以隔海峡相望8 A  |8 U* q! q4 D( x7 Q, M+ q5 m
    8 R+ I3 q, n+ z3 Q( k' ?2 f  V
      n* g7 Q. M+ x9 [/ `
    土耳其海峡地图,红色方框内为达达尼尔海峡' C& h  e: _. q, u* V
    4 q! `. P# Y; u
    但是,这个海峡,却是属于土耳其的,通过这个海峡,必须征得土耳其的同意。
    : o- F( ^2 N3 B, _
    , i% A/ H4 ^7 P0 }  U按说,对土耳其这样一个衰微的老大帝国来说,既然已经无力争霸,列强开战正是自己休养生息的好机会。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曾出现黄金的经济建设时期。对土耳其来说,协约国一边的俄国固然是宿敌,但德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 菲迪南大公是在奥匈1908年刚刚吞并的波斯尼亚遇刺的,这之前,名义上还是土耳其的领土!" f9 {( r& T3 ?/ i: z: K, U/ @& _
    * a5 r2 y' C9 t
    所以,对土耳其来说,采取一个中立的姿态,大约是最明智也最简单的做法。
    $ S# F6 j9 k+ C6 }6 M9 \4 c1 W! E# {: n. U
    然而,土耳其也是一个帝国,它的皇帝,被称作苏丹。1914年,土耳其的苏丹是年近七旬的默罕默德五世。
    % p3 l8 _2 W5 s1 k0 A% a! q9 J3 G! z! ], o" m/ P6 O% D+ T, s& h
    默罕默德五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倒数第二位苏丹
    * c( {+ y* n( h5 B
    8 }8 ]- s* c8 @. F' y8 |5 M% P- K7 K
    借路给英国人法国人?苏丹不高兴。7 h& G8 t( A! i" i

    - R" F5 ?0 J" s; K8 c" E+ a这是因为英国人得罪过苏丹,得罪了苏丹,就是得罪了整个土耳其。  ?9 A/ {' Q) E/ T4 P

    1 ?* G1 E/ C) E" E+ ^, |0 D得罪苏丹,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土耳其曾经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战列舰。
    7 g% y9 x$ i. E+ T+ R
    % q. M1 T: d' o: ~/ v英国人说给你造战列舰可以,但是,你必须接受如下条件 – 第一,先交钱后取货,第二,你的战列舰不能具备能防御英国战列舰主炮射击的装甲;第三,你的战列舰主炮不能具备射穿英国战列舰装甲的能力。。。
    3 [# z. }6 ]/ r% `' e9 O) i9 M( \+ y' }1 c8 w  [
    这样“明目张胆”的条件,有点儿性子的人多半就不干了。% `5 R/ a# V. f& I% W" `

    1 U6 J4 V$ c: S. Y0 j苏丹脾气好,而且向往现代科学,这样的条件,忍了。- f9 Z! e" g) p+ X
    7 {) B0 L) b" J* q. D9 Q
    眼看着军舰已经造好,土耳其接舰人员都到了英国,英国人突然说了 – 军舰不能给你了,现在要打仗,我们征用了。。。
    2 Y, _/ N* ]2 S6 E! K
    : r, W* S. [* ~2 I- A这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后来的爱尔兰号和阿金库特号战列舰,两艘在战斗中并没有打过什么彩头的战舰,先后在战争结束不久被无声无息地解体。
    * p2 Z7 m" C7 Q# A2 S5 S3 p/ ?% W
    , X; y0 J1 v+ D
    阿金库特号,本来是给巴西人订造的,巴西人付不起钱了,土耳其人买下,但英国人又不给人家货/ Q4 B4 I& \) k
    & ]8 v0 L* K) {- U
    问题是这两艘战列舰完全是土耳其的财产,而土耳其当时并没有和英国开战。主持这件完全违反各种法律和协定勾当的,就是丘吉尔老先生,他的理由是不列颠不能冒这两艘军舰反过来打自己的风险。
    2 l. F) C' V; L, f  Y; D& f/ C) u4 O  o7 Y- n. W0 E! z
    太精彩了,你可以说丘吉尔老先生实在是英明伟大,后来土耳其果然成了英国的敌人 – 问题是假如这两艘军舰不扣下,闹不好土耳其人还不会跟英国打起来(当时土耳其的政策是陆军靠德国,海军靠英国,总的来说略微靠向德国) – 这两艘军舰价值七百七十万英镑,是土耳其国防现代化的“面子工程”。当土耳其政府财政困难付不出订购军舰的钱时,土耳其人从老百姓到官僚,都踊跃为其捐款,甚至苏丹专门为捐款大户发放了“海军重建功勋奖章”,现在你英国人说拿走就拿走了?
    5 J1 T8 W$ I& c
    ) D+ S3 {# {; ~  @/ L. ~这件事激怒了整个土耳其。* b. J" O; v, {& Y) @
    , o3 E2 W* d$ ]
    无独有偶,德国人却在此时送上一份大礼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原德国皇家海军地中海分舰队主力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和布里斯劳号巡洋舰从英国凯利上将布下的天罗地网中突围而出,顺利到达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德国人慷慨地将这两艘当时堪称最现代化的战舰送给了土耳其。$ `+ P' \* q0 G2 v  L& b9 L9 h* F% r% J

    " g& F9 f6 ?& \$ y; |! d& e# F, X2 }
    5 _6 a. O, T; c  X& f3 t; W: k  g1 s戈本号和布里斯劳号* Z+ P. N+ ?, U

    4 m2 j* h  i8 t: ]7 G# b一边是条件苛刻地百般刁难,最终将土耳其人血汗钱换来的军舰据为己有,一边是干脆利落地送上大礼,加上德国许诺如果苏丹参战和协约国开打,立即给土耳其提供一亿金马克的经济援助。6 y' Q) d& q! ?$ c' I0 U) {% Q
    9 s" l. A$ S& v/ p; N# y6 Z* e
    说到这里,应该说明一下,土耳其苏丹并没有沙皇那样绝对的权力,老迈的穆罕默德五世政务上需要听从三位亲王的意见 – 恩维尔巴沙,塔拉特巴沙和塞缪尔巴沙,不幸的是这三位巴沙都是讲义气的豪侠人物,对比英国德国的做法,自然很容易选择喽。( M3 s0 x) X0 I( V

    1 v* E- z8 A9 k土耳其终于倒向了德奥一方。5 u. h; n0 ~9 x# s
    * d. a9 i4 ^9 b
    其实,德国人这件事做得实在聪明 – 戈本号和布里斯劳号反正也没法返回本土,除了呆在土耳其无处可去,何不做这个顺水人情呢?整个大战期间,这两艘军舰的实际指挥权,还是在德国人手里。
    * o  ^9 r, V9 }6 H, m
    ) y: `+ {5 d1 b/ [$ T# f3 m. c无论如何,英法进出土耳其海峡的大门关上了。现在,要打通和俄国的通道,必须强行打开达达尼尔海峡,通过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土耳其投降的方法完成了。3 K: n0 Q& h0 G7 a
      [! ~9 ?- h2 k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战争,终于在达达尼尔打起来了。
    ! [( C* g  A9 u, a5 `% j
    4 |' i, m! \# e! I就像前边说的,1915年3月18日,仅仅一天英国人在达达尼尔海峡就沉了两艘战列舰。为了侧击达达尼尔,登陆加里波利半岛的战斗导致协约国伤亡十四万多人,最后寸土未得。
    ) d( @' ]4 P5 t  g8 M2 m8 F/ |6 p/ S8 n5 Z: \$ J# M
    这样一看,对丘吉尔老先生的智力,还真不是能轻易评价的
    4 N' o' i. {& i/ q/ v$ j6 T% p, u" W2 ~( u0 l
    等等,咱们这篇东西是说什么的?哦,对,是说潜水艇在达达尼尔海峡作战的,咱跑题好像稍微远了点儿。别担心,咱现在就把它拉回来。
    8 U) k# X2 [' C  I  f; s* w$ W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11 12:0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板凳
    发表于 2012-6-1 13:10:5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四,那三 二 一,哪里去了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3:11:25 | 只看该作者

    强袭达达尼尔 三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6-1 13:27 编辑
    2 m) I2 w5 ]3 x' P6 S) F& p9 P# {- n# @8 |& @. A: h6 L
    英国总部集中潜艇执行突破达达尼尔海峡,战术目的在于切断土耳其亚洲部分与欧洲部分之间的海上补给线。
    5 O7 |4 l: l5 w- X" L
    $ Y. O% i: a& k2 _1 Q1 Y3 N如前所述,在达达尼尔海峡碰了个钉子以后,英法联军选择在达达尼尔侧翼的加里波利半岛登陆,从陆路袭取海峡。这一行动由汉密尔顿上将指挥。在历史层面上,这位勋爵是个勇敢的军人,但更是个优秀的诗人,而且首先是个优秀的诗人。
    1 N+ v" O9 Y7 n* Z. V8 H! a- S/ N# c" Q* `
    ) m- S8 g% E% k0 j# Z2 j  `4 |5 i
    伊恩.汉密尔顿上将" ~( k! Z# o0 H; Q8 [/ t; O  {
    6 P/ b6 C3 h# s! b6 t! x* D% s7 Q
    诗人还很会打仗的不是没有,比如岳飞,毛泽东,韦皋都是优秀的诗人,但人家都是把做诗当副业来干的,而汉密尔顿勋爵在诗词方面的天才明显超过其它任何方面。这样一位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将军被派来指挥一场涉及百万人,需要严谨计算贯穿始终,而且史无前例的超级大登陆战,萨不知道英国人是怎么想的(设想一下,让共和联动的张小波老板来指挥台海战役会是怎样的情况),知道的是汉密尔顿在指挥英军发动登陆作战的时候,连登陆地点都没有选定。
    0 n8 d9 k7 Y- W+ c1 M+ ^
    % m: ~" I! \# m4 v* `: n, ~此后,无论是否汉密尔顿的直接责任,英军增援主力澳新军团连登陆的方向都搞错了。可以说,尽管经历了达达尼尔海峡炮战的失利,这些傲慢的西方人仍然没把土耳其人放在眼里。精细必要的准备被忽略了,骨子里仍然是一旦强大的不列颠全力以赴,戴着方帽子的土耳其人就只能举手投降。问题是英国人似乎对不举手投降的土耳其人只有惩罚计划却没有作战计划。。。
    * \8 T- k2 C" z. h# D! ?
    & v8 L* y, J- }  N2 j) g偏偏汉密尔顿的对手还是德国名将桑德斯和土耳其传奇军神基马尔,在这两位的顽强抵抗下,一场战略上的奇袭终于打成了战术上的烂仗。2 E6 ]+ A$ m4 G8 x' i3 a

    4 K) k/ z% A! v5 t; f: j! p汉密尔顿勋爵的激情在此后的战斗中也频频起到了中田英寿在日本队中场的作用。
    ( S9 [! x) j' o6 M, w% {% x9 f. l8 v& x' p' @
    4 r( t4 j* X4 f
    用《关西华文时报》体育版撰稿人丁军门的话说,中田英寿在日本队中场的作用“就是一根不折不扣的搅屎棍子”。
    , Z, D+ p2 ^" J9 [: R
    7 D1 @8 d  F6 v! T  c) V
    . ^' v7 z2 R4 S0 y  {/ [+ \3 c从这个角度说,汉密尔顿勋爵和丘吉尔勋爵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 至少缺点上一样。
    4 k6 L2 I$ w0 X" C, _( ~
    2 b+ M+ W1 w/ a加里波利以后,伊恩.汉密尔顿勋爵再也没有担任过任何指挥职务。可能无论大英帝国还是汉密尔顿本人都明白,大英帝国有一个丘吉尔就足够足够了,何况人家还有更多的优点。8 c/ N* A7 z6 h! e: d' y1 w
    . s' {5 s4 C4 R) F7 i* I
    打成烂仗以后,头疼的不仅仅是英国人,土耳其人也是在苦苦支撑,数十万精兵的苦战最要命的是几乎压断了这个古老帝国的补给线。* q) n6 s; }1 {/ T2 D' k' i7 }' {

    : @; U" D) b5 z# G# v  W土耳其地跨欧亚两洲,他们在传统上把自己认为是欧洲国家,其国土精华部分也集中在欧洲部分。特别是当时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本是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君士坦丁堡,一座欧洲历史上负有盛名的都市。但是,其亚洲领土却是欧洲领土的十倍左右。因此,土耳其在作战中的补充兵员和补给物资,大多要从亚洲越过土耳其海峡运到加里波利半岛。加里波利战役初期土耳其人的运输补给,主要经过达达尼尔海峡北方的马尔马拉海来海运进行。
    6 `+ t9 Y$ y% B% b6 l( ?7 h8 W& Y
    3 Y# M3 S# C6 Z& m+ s) H3 @# J 0 K5 Q' _* ?1 H4 d
    土耳其地图
    3 O! G6 U  C+ b" B
    5 N2 c7 T2 Z! J! u4 D5 |) h没法打败基马尔,英国人找到了理直气壮的理由 – 不是我们不会打仗,是土耳其人拥有太充分的补给,如果切断了这条补给线,土耳其人就会按照我们预期的投降了。
    / W5 o! C+ q: f. U; |2 f( X6 h& m7 Z/ i1 R+ m
    这话不是没道理,自古以来绝人粮道是不破的军事准则,从周亚夫到曹操都是这样干的。既然土耳其的补给线在海上,还密尔顿勋爵一脚就把个任务踢给了海军。
    : q. {# x9 {. q, J2 Z5 O9 O# S4 h% I
    鉴于海军的战舰无法突破达达尼尔海峡,海军上将费希尔不得不琢磨其他可行的办法来切断这条补给线。达达尼尔海峡的雷炮阵令人一筹莫展,但海军参谋人员们终于发现了一样对付土耳其人的终极武器,那就是 --潜水艇。5 h7 v' o8 o& H/ `( ]1 g

    % U" R1 @, l. S/ d! ~  S9 Z英国皇家海军的参谋们并非异想天开之徒,他们有这样的主意,是因为此时已经有英国潜水艇突破过达达尼尔海峡了,而且在取得重大战果后全身而退。0 O4 M! {0 o& U3 V& N1 e

    ' w% s# }8 q0 C6 i这条英国潜水艇就是霍尔布鲁克上尉指挥的皇家海军B-11号潜水艇。
    . H4 R% u8 L9 s6 u
    + {- @" K( |) {; g  G7 i ' s# W" z0 {4 o0 l1 v5 B
    B-11号潜艇和它的艇长霍尔布鲁克上尉
    * x& L' \3 \4 v& g, y  q6 c" C/ b' y$ |& Y
    ( X9 }% [+ R- p# g# z0 n8 n4 T2 f8 d
    B-11号潜水艇算不上先进,它下水于1912年,排水量280吨,乘员15人,装备460毫米鱼雷发射管两具,续航力只有740海里。从这些指标来看,这艘潜艇根本就不是为一场远洋战争设计的,在外海作战并非其所长。
    1 E. o1 c4 Q; [: X: s+ n
    3 e1 h0 n% U' \' r. y. J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B-11号潜艇正和B-9,B-10两艘姊妹舰在地中海服务,奉命开往达达尼尔外海,实行对土耳其的海上封锁。1914年12 月,作为尝试,B-11号潜艇经周密准备,依靠霍尔布鲁克上尉出色的驾驶技术,用了五个小时穿越五条水雷封锁线(穿越?对,就是穿越。这年头穿越又不犯法么。)达达尼尔海峡,突入马尔马拉海。- g" L( v; H+ ]
    1 D' U8 S# I- V) }
    由于土耳其人当时的确想不到英国人会用这样古怪的兵器来打自己,B-11号潜艇的巡逻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12月13日,偷偷进入马尔马拉海的B-11 号在潜望镜状态发现了一个大目标 – 土耳其海军装甲舰马苏迪号。这艘排水量9,250吨的战舰正悠闲地停靠在锚地,大部分水兵都在甲板下面吃中午饭。按捺不住激动的霍尔布鲁克上尉驾驶B- 11号接近到距离马苏迪号800米的距离,对其发射了两枚鱼雷。
    " j. ^. U$ Z; V( L" g! Z
    / x0 O2 V5 C' }* p6 `+ R应该说土耳其军队的素质比同为东方帝国的大清八旗军要强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马苏迪号上的哨兵依然发现了B-11号的潜望镜和鱼雷的航迹,并大声报警。匆匆跑上炮位的土耳其水兵甚至已经开始向B-11开火射击。但是这一切已经无济于事。鱼雷命中马苏迪号后,该舰迅速倾斜,10分钟后即发生翻沉。4 G9 w6 m# j7 k0 n+ j* T/ @

    * a8 l2 v! Q: g( I6 v! B* u 8 G2 h$ _7 d4 x1 z- P# L' m/ W
    B-11击沉马苏迪号
    5 o+ a7 @: I  `
    0 k% j7 F% e5 M! W, Z; z6 t6 A2 _  t$ f' o& P8 w2 B2 j
    这是英国皇家海军在地中海到此为止最大的战果。
    . B1 l& k7 V8 Z# ?, C9 |- L  f/ e: ]. v/ G% j
    取得这个战果之后,本着见好就收的原则霍尔布鲁克上尉花了十个小时,又把B-11号安全地带出了达达尼尔海峡。( [! U% X8 _) }: @
    3 g* N2 b1 V9 b( Q& `/ d2 X, W' ^0 n
    说来令人啼笑皆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很难取得像样的战果,一个重大原因竟然是因为它太强大了。因为它太强大,所以它在海上的敌人几乎无一例外选择将主力藏在港口里,高挂免战牌,连德国海军的舍尔上将也把公海舰队龟缩港内,极少出动。这样一来,英国皇家海军变成了有劲儿没处使的傻小子,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知民众对其战绩平平的质疑。
    $ B' V/ v4 G) w
    ; S7 [# B" _5 t所以,击沉马苏迪号成了皇家海军宣传自己英勇善战的好题材。为此,霍尔布鲁克上尉荣获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 这是英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军官首次获得这一奖励。B-11号潜艇全体成员获得优异服务勋章。英国皇家法院并裁定发给该艇3,500英镑的奖金,其中霍尔布鲁克本人独得601镑10先令2便士。这笔钱现在看来并不多,按当时的币值,却是艇上全体官兵三年的薪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甚至把当地原来的“德国城”改名为霍尔布鲁克,一直流用至今。
    1 s7 x9 E3 S; s" [0 K6 f, p5 u9 r1 O/ ?
    实际上,击沉马苏迪号的战绩远谈不上这样值得庆祝。马苏迪号是一条比较古怪的军舰,萨曾经专门撰文介绍过它 – 参见《战舰中的变形大王 -- 土耳其马苏迪号铁甲舰》链接出处。这艘军舰是英国人为土耳其建造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也是英国人打沉的),下水于1874年,参加过两次巴尔干战争,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早已是风烛残年,土耳其已经在计划将其改建为水上宿舍,可以说B-11的致命一击给了这条老舰一个战士的结局,1 }! X2 c% x+ i; \/ r2 r- s

    8 y% I0 M# s, v5 S7 V1874年下水,是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十年以后大清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舰才完工呢,十二年以后,邓世昌大人的致远舰才下水呢。8 I4 O1 @! P9 V& Y) @0 ?

    , M. j* h5 x/ c* I* n1896年,北洋水师的舰艇已经被视为落后了,马苏迪号老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6 Y- Y3 h/ g3 d& X: m( M  i+ b1 y4 t, v
    而潜艇,在1914年,绝对是一种高科技武器。作为海上霸主的英国人,玩这个也不过才玩了十几年。
    ) H; l$ D+ y5 X( g  u5 L: Q0 ?! d4 F2 _/ E
    达达尼尔几乎可以看作是当时先进武器的试验场。
    - f8 X; ^! p1 S6 F5 @
    8 j" ]. H$ t' S( s4 x第一次用舰载飞机炸沉军舰,发生在这里,1915年8月12日,英国水上飞机母舰彭米克利号的一架肖特式水上飞机击沉一艘5,000吨级的土耳其补给舰。
    5 v% d# \; b! X7 U+ \2 y9 w1 F/ G( ^0 C1 J* G* s! b
    第一次用浅水重炮舰实施对岸火力掩护,发生在这里,这个古老的舰种因此重现青春。这里还发生过第一次战列舰对浅水重炮舰的真人PK。
    # J9 J1 |, e/ ]% l6 N7 {% S+ M, `& h: h$ c3 z6 R2 I
    第一次现代化大规模两栖攻防战,发生在这里,就是加里波利半岛的登陆大战。
    7 w3 f7 O  A/ E* }: U: P* `. u* S
    9 e8 h( a! A7 K* p' e; ]。。。7 q6 v5 M% t+ P/ X6 y! a% o

    1 t) L) |; o' r; ?4 S  E: }5 e拿这样多的新武器新花样来打土耳其人,让我想起了在阿富汗的美国兵 – 恨不得每一个都要脑袋上扛七八个摄像机,屁股后面跟五六架飞机,脑袋顶上连三四个卫星,号称二十二世纪数字部队的家伙们,以二十万发枪炮弹消灭一个敌人(压死?)的代价与一手Ak-47冲锋枪,一手大饼卷大葱的塔利班游击队决一死战。2 k' y' t; @! z1 D

    ; }* o0 Q1 h6 W: c% V3 R& y $ k) N& g; K# f$ \' I# E% Y, J
    数字化的美国兵和阿富汗人
    - u! f/ K! }5 ~  u7 g- [- k$ Q" i% W* c( g+ u
    9 ~, ?4 o& Y7 I9 m
    好像都有点儿有钱烧的。$ C7 b+ h8 |3 q# x: r$ N

    / d/ \) |% d1 Z就像美国人打塔利班打得头疼一样,英国人在达达尼尔和土耳其人打得也很挠墙。至少,这些新式武器表现并不都是好的,比如,携带鱼雷的舰载机的确击沉过敌舰,但是也发生过发现土耳其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后,连派三架飞机起飞轰炸,因为挂了鱼雷飞不起来连摔三架的热闹场面。
    1 T0 o  N: i% E7 }3 ~% ^% f, {3 d1 K
    无论如何,B-11的成功给了费希尔勋爵极大的信心,B-11仅仅是一条凑数的近岸型潜艇,如果出动大批专门为远洋作战设计的潜艇发动攻击,战果如何恐怕只取决于土耳其人能有多少条船吧?& t; X, A$ W) u; q$ z! i) {: |

    # W$ k/ \! c5 r3 Z: K; S. \英法联军决心调集潜艇部队,突破达达尼尔海峡,让土耳其人尝尝高科技武器的厉害!& U  l( z9 k: ~% y1 c) }" p

    * R* Y: O  g' J3 I" P1 j$ n纵观英法潜艇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似乎真正集中兵力,大规模使用这种新式武器,最典型的战例就是在达达尼尔。就这样,诞生了这条近似疯狂的命令,英国人集中了九艘潜水艇,作为盟军,法国人也出动了四艘。平心而论,在这样狭窄,浅水而且水流复杂的海区使用潜艇,实为兵家大忌。这也应该算是当时潜艇战术研究尚未成熟的一个表现。4 f7 Z, ^8 C3 a3 C+ G& r" _. U
    4 |8 W2 F% R+ E1 \" \5 r
    如果说服从命令,英勇和牺牲是军人的优秀品质,那么这些潜艇的名字应该被后来的军人记住的。$ j2 f& r/ Y  I# H  `
    3 {- Y2 d5 r* R
    英国出动的九艘潜艇为 – 皇家海军E-1,E-2,E-7,E-8,E-11,E-14,E-15,E-20和皇家澳大利亚海军潜艇AE-2号。6 c* `- {# p# ?( E

    . [6 K. O+ N5 J9 d( U& P3 p法国出动的四艘潜艇为 – 绿松石号,蓝宝石号,焦耳号和居里号。
    , U5 ?. C# D( G5 c) X% E
    6 H5 B1 P4 R7 q( Z* c, e* L! i. o0 {- G# H/ u6 Q( z+ C$ u2 l

    ) W9 G1 n$ I7 p( O' h费希尔海军上将- r0 y& Y" K" G5 {

    ; ~) {6 `- h% E4 ]' e! B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疯狂的命令出自费希尔勋爵之手,让人觉得有点儿疑惑。这位推动了无畏级战舰的老海员不是记者,也不是诗人,似乎应该比丘吉尔和汉密尔顿两位勋爵正常一些。8 x" m* v5 F. ~) V: a% A8 k

    & g, f$ X1 {2 u! @" U要是让萨来说,1915年的费希尔勋爵,比上面那两位还要不正常。6 s; R3 u" M2 S5 s4 E1 u/ S; }' F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2 学识 +1 收起 理由
    老票 + 12 + 1 忽然冒出来中田英寿,一时绝倒~.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3:12:21 | 只看该作者

    强袭达达尼尔 四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6-1 13:14 编辑 : ]; |0 t6 n/ \# e/ P: K/ v
    ( e8 M+ G3 R+ U

    0 o% |. {. K- S4 AB-11号潜艇偷袭马苏迪号经过示意图3 J, ?. Q6 C( p

    : @) ]) v/ ^- ~! H9 H/ b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尽管马苏迪号算不上一个了不起的目标,但要接近它也要有近似行为艺术的勇气和近似出门捡皮夹子的运气。在攻击马苏迪号之前,B-11号潜艇潜航了足足47个小时,它钻过五道水雷防线才进入海峡深处,上浮的时候,舱里的空气已经污浊到连火柴都无法划燃的地步。有位参战艇长讲道:“用一条潜艇钻越这条设防严密的海峡,简直如同驾驶一辆1905年版的福特汽车穿越撒哈拉沙漠。”因此,以潜艇队强突达达尼尔海峡的战斗部署,是极为冒险的。2 g0 m8 ?- a. L* A# T: a" v
    2 i& C* [( N  A1 C/ W
    签署这一命令的费希尔海军上将,在这场战斗中立场很令人捉摸不定。因为他根本就是达达尼尔登陆战的反对者。但正是他最终批准了潜艇部队强袭达达尼尔的作战。老萨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说他不正常呢?0 X) W9 g: k9 v7 i& r
    0 r, J/ x. c, J
    这倒不是,因为费希尔虽然反对在达达尼尔登陆,但一旦打起来,按照英国海军“见敌必杀”的传统,潜艇队的出击正是主动进攻精神的体现。费希尔对于英国海军官兵的专业素养和牺牲精神有着极大的信赖。要知道,英国人曾经枪毙过一个上将,只因为此人面对优势的法国舰队没有下令主动出击而已。7 `/ {: L& |2 H( C5 l8 r
    7 Y1 D, R, P3 S8 S% ^5 V' E
    4 M# u6 M. q! J7 i& T
    约翰.费希尔男爵,海军上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大战中的英帝国第一海务大臣,在这个忙得要死的职务上,他居然会在自己脖子上挂一个牌子,写道 – “I have no work to do!”(我闲得没事干!)
    / d8 r% U+ J7 {8 w* l" s: c
    $ v- r/ l& ~' \+ ~( H& E7 s8 f$ @照片上的费希尔爵士有着典型英国海军军官的硬朗形象,无疑比大腹便便的丘吉尔看起来令人舒服得多。而实际上,他也确实堪称海军史上才华横溢的人物。2 c8 X1 b+ r& I

    & f! B' g, S6 }: _3 o* X+ L
    0 A. Q8 e. _6 u$ d1 s阿尔弗雷德.冯.铁比茨上将/ I! e. q; L" ]3 c) P! H3 T
    : h! ?& L5 U$ o# ?- N- {

    1 h! m1 |+ c+ t: n" L5 h$ f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费希尔经常被与德国大洋舰队的缔造者铁比茨上将相提并论,正是这两个狂热而又精力充沛的老海豹,分别为未来两个阵营执行着海军军备竞赛的使命。在这一竞争中,铁比茨完成了把德国从一个传统陆地国家向海陆两栖国家转变的过程,而费希尔则为世界奉献了无畏级战列舰。
    0 w; S/ e! C" A5 G5 W( a' }* g% Z& q$ c$ f8 P9 s# w
    % X! D% r& X% W/ d6 P/ N5 g# `
    名声很大的皇家海军无畏号战列舰,其实,该舰本身的战斗生涯十分平淡,好像只打沉过一艘德国潜艇  
    , [/ N- z/ P( {6 }6 G
    % c5 \) _+ k) L无畏级战舰,是一型非常漂亮的军舰,它的特点是将巨炮,强有力的发动机,合理的防护和救灾系统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世界海军史上划时代的一型战舰。
    # B  Y) N* w( O% x6 w+ W3 K& X
    : O, r. |2 U& h8 E2 Q: ]" E费希尔一手策划了无畏战舰的设计和建造。此后海军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等,舰型基本都是无畏舰的放大或者山寨版。从它出现以后,家里有没有无畏舰,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可以被称作列强的标准,而有几艘无畏舰,则意味着你在列强中发言的声音有多大。无畏舰最多的大英帝国,当时毫无疑问是世界海洋的霸主。结果是很悲剧的 – 各国的海军将领们因此都成了数学家,他们会很仔细地计算双方无畏舰数量的多少,然后决定是出去打人还是藏在家里不出来。大家的算术都不错,于是只要自己不占优势,舰队便毫不脸红地留在家里,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军的战斗常常和“静坐”联系起来。对于军事爱好者,这是个悲剧,但对于当时的官兵来说,则避免了很多无谓的伤亡。至少在德国,当海军的死亡概率比当陆军低多了。从这个角度说,无畏舰和后来的核武器一样,都应该算是和平的黑色捍卫者呢。
    7 Y& e% X# ^' N& g2 N; I. O6 l* ?' K; s
    数一数就能决定战争胜负,无畏舰就是这么厉害!
    8 r7 O, B) p6 F4 e4 z, `! g" F/ Q- M% _9 f9 q8 y3 {
    这当中,费希尔的作用无与伦比,为了建造这支世界第一的舰队,他的老朋友丘吉尔说费希尔几乎把不列颠国库的钥匙都拿走了。敢把国库的钥匙交付的主儿,负这么大责任,费希尔上将怎么也不应该是个不正常的家伙吧。
    1 r/ b- h, Z8 r( B7 P
    . z/ \7 X$ s# {9 Z% g1 X2 @这也难说啊,责任大就正常?前些日子写京城捕王期间,看到有一个网名巅峰的退役警官说,内部调查现在差不多四分之一警察存在心理障碍,这实在是有点儿……%$@#@$%^^&&
    ! M6 y0 ?" o& `
    # Y& R& |4 u8 b0 q3 t9 i费希尔上将的不正常表现在对军舰的设计上。无畏舰是一型颇为成功的战舰,但并不是每种费希尔青睐的军舰都这么正常。
    + ?  I, Q+ R0 \( z* c6 |. f% r6 n2 a/ ^" y: m0 g( v0 T
    他曾经主持为英国海军建造过三艘神秘的大型巡洋舰 -- 暴怒号,勇敢号和光荣号。
    0 X5 }! D( j" _8 P
    % g/ }8 l# D: e这三艘神秘军舰的共同特点是类似煮水饺 -- 皮薄(装甲很薄)馅儿大(吨位大)火旺(大炮口径大)。实战中发现它们作为战舰简直是灾难 – 它们的大炮的确可以打得远,但在当时没有雷达的技术水平下,打远处的目标几乎等同于扔石头打蚊子,命中率可想而知,要是放近了打呢?那比它小得多的军舰都可以将其脆弱的装甲击穿。' b2 f$ W. |. u5 B+ Y- a0 y  d

    , I$ p% I8 @! N- S2 l干吗造这样三艘怪物呢?原来费希尔上将战前曾有个想法,意图派海军护送俄国兵在波罗的海德国海岸登陆,直取柏林。由于波罗的海德国一侧水浅,大舰无法通行,很少有海军将领考虑在这里设防,可谓德国防线上的一个漏洞。费希尔的想法是英国可以秘密制造几艘装甲少而重量轻,吃水浅,但火力强劲的大舰,专门掩护这次登陆。尽管它们可能打不过正规的战列舰,但欺负德国人的岸防兵力绰绰有余。于是,暴怒号,勇敢号和光荣号诞生了。
    & c0 _, j5 _% h/ v1 h8 J5 c: `4 g. E1 n: @1 n2 q0 }) U
    这也是费希尔反对在达达尼尔动手的原因,他知道英国的海军还没有力量同时打两场登陆战,达达尼尔打响,也就意味着波罗的海泡汤。
    7 c* J- p2 K! ?! N1 u- t+ ~; ?  G/ C8 W9 q9 Q8 m$ p9 a3 y0 A& a
    事后人们认为费希尔上将有点儿缺心眼儿 – 这三艘大舰到了波罗的海的确可以称霸王,但是,通往波罗的海的日德兰海峡被德国大洋舰队死死监控着,而且布置了一条条雷障,怎么把它们送过去呢?难道……空运?( |, {$ y, E4 P" A
    7 q! ]0 `$ j  N/ L" K$ M$ y! M
    看来,波罗的海登陆作战实在有些一厢情愿。最后,这三艘无处用武的军舰都被迫改装,反而因祸得福,成了英国海军中三艘长期活跃的大型航空母舰。
    2 {5 L% U& d  a0 ~" N
    , [- T6 y1 b4 n. L( O$ U. h , T1 X1 J0 ^5 A' ]( ?: Q* M, ], F
    改装中的暴怒号航空母舰,可以看到其中部的上层建筑还没有拆去,后甲板上系留着一条充气飞艇
    " r$ d6 I7 J+ G4 O4 t
    2 |0 |/ k0 {. e! e航空母舰上系气球,可能大家觉得这条船此时有点儿不伦不类。然而,这正是达达尼尔强突作战时代的历史魅力所在。当时,很多后来很重要的兵器,比如航母,飞机,潜艇等都处在开始进入实战的阶段,不成熟的东西才能闹出意外的笑话,出现不可思议的问题,因为谁也不知道它应该怎样用。正是这种不断的探索和能不能成功的悬念,才充满福尔摩斯式的吸引力。
    4 B  _  R9 y. O& y& |0 _7 v4 }: L: c1 W5 N: q* E* X
    这里要说明扯进费希尔的原因了 -- 按理说,他只是一个计划的批准人,无可无不可的,用这么大篇幅讲他似乎有些不值。实际上,费希尔在达达尼尔潜艇战中的角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橡皮图章,他曾经仔细研究过怎样在达达尼尔海峡使用潜艇,最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作战方案。
    7 p# }% s7 a) r* i. t/ P0 T/ n& k3 _* F& {
    这个作战方案,老萨认为和中国有些关系。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海军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很少吃亏,但在中国曾经碰过一鼻子灰,当时,老费就在这支吃败仗的英国舰队里。! z+ a1 Y3 y$ S& k
      b+ h$ f; X# t5 \0 @& V& c
    [待续]2 s# m8 w3 Q" O* j- @( I9 ~* d% T

    点评

    吱一声:加油啊!老萨!  发表于 2012-6-1 23:34
    千万别停啊~~  发表于 2012-6-1 13:39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学识 +5 收起 理由
    老芒 + 10 + 5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12-6-2 02:52:04 | 只看该作者
    老费开船去中国,碰了! 肇事司机耍流氓,跑了!' G4 B) z3 _) b+ j# T

    5 P) ~7 k5 k; B! `# d: R. x# t% H等等,这贴讲啥的来着?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 00:01
  • 签到天数: 627 天

    [LV.9]渡劫

    7#
    发表于 2012-6-2 05:45:1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貌似是很早以前的一个坑~ 很早很早以前) l! w. w4 L& e6 w, Q,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6-2 10:04:1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我穿越了,好像从前看到的时候奥运会还没开。

    点评

    晕,会不会还有等8年?  发表于 2012-6-3 20:18
    现在不就是奥运会还没开吗……  发表于 2012-6-2 16:00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9#
    发表于 2012-6-2 10:56:13 | 只看该作者
    萨苏 发表于 2012-6-1 13:11 : x% P# w5 _/ i# ?4 ]
    英国总部集中潜艇执行突破达达尼尔海峡,战术目的在于切断土耳其亚洲部分与欧洲部分之间的海上补给线。
    % K# a0 [0 p$ F9 d6 H. t6 O
      {- i& r/ U& f* S' D如 ...
    : s. }1 R% k7 i" q
    哎呀,百年巨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00:00:08 | 只看该作者

    强袭达达尼尔 五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6-3 00:02 编辑
    2 ~" E3 S% P, h
    " ]$ b  v/ ^4 `5 X, a! Q: Q1 y0 c9 z; \19世纪后期,那应该是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了,难道那时候大英帝国还在中国吃过亏?% Y  q! x5 e0 P+ U' d

    " @6 t& o3 x0 H$ Z  k的确是吃过,而且还和火烧圆明园真有些关系,因为这一仗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打的,这就是1859年6月的大沽口保卫战。
    9 a9 b( C: v7 o1 B% g. \& Q. {* V1 M4 M' T

    9 m7 v- b1 f6 b6 F大沽口地图,可见上方为天津城,河流为白河,而白河口两侧即为大沽炮台
    6 b7 @9 H9 M8 Y3 M/ R+ Q0 Q
    4 u5 B2 _/ p" Z! {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不必细述了,对阵双方是清廷对英法。中间双方曾签订《天津条约》,但是否允许外国公使带兵进京换约双方争执不下。英国人和法国人打顺了手,索性不再谈判,直接以军舰炮轰大沽口,试图占领炮台,溯白河而上,武力打开进北京的大门。
    8 j& P* u1 f3 W2 ~3 H1 @
    5 G6 w. K1 E0 u9 w3 S3 K% P. J大沽口是京津门户,1858年曾被攻陷一次,此后清廷认识到其重要性,遂派僧格林沁整修炮台,准备迎战。直到1900年,大沽炮台不断整饬,堪称当时中国第一要塞。李鸿章执政时代,他在老淮军的亲兵分成两支,是死活也不动窝的,一支是刘公岛的护军,由他的外甥张文宣指挥,是守护北洋的命根子北洋舰队的;另一支是大沽炮台的守军,由李鸿章最信任的罗荣光指挥,是守护大清朝的命根子大沽口的。
    # U8 [' _9 R2 o, Q
    1 p9 y2 A& C0 F' `' Q& Z这两支军队也的确战到了最后一刻,不负李鸿章之期望。甲午战争中,张文宣在刘公岛指挥炮台守军奋力抵抗半月,战败时自杀殉国;庚子之变中,罗荣光死守大沽炮台,曾给八国联军造成重大损失,最后以身殉职。战事之惨烈,即便在文革中出版的连环画《炮打一只虎》,也未忍完全抹煞他的战绩。0 Q- w: e( f( \6 S2 A

    - D8 `. S1 k# Y2 ]$ s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的傲慢受到惩罚。遭到进攻后大沽口守军奋勇开炮还击,结果重创了当时堪称世界海洋霸主的英法舰队。在英方的记录中,联军被击沉击毁炮舰四艘,重创两艘。这一战,中国军队其实也伤亡惨重,直隶提督(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司令)龙荣椿战死大沽,但是,在《费希尔传》中称这是那个时代英国海军“唯一的败绩”。/ j! W1 G) Z; ^, v! F

    2 Y# V7 O8 H  ~, W1 r7 d欧洲人绘制的大沽之战图
    + ]% ]2 v2 |) \; U: |: I5 c( q. z( z, Q' X
    这是一场颇值得中国人自豪的战斗。战斗中英国舰队司令詹姆斯.霍普爵士以普劳厄尔号炮舰为旗舰(大舰无法靠近炮台),该舰被击中沉没,四十名乘员中伤亡了三十一名,舰长马克纳战死,爵士自己也负了重伤。只是靠了美国船只“血浓于水”的救护爵士才得以脱险。
    2 f' H- Y$ e% }+ d' l0 s
    # c* N0 x0 c' i3 n; ]+ j( U" S在大沽之战中,詹姆斯.霍普爵士的大腿中弹,还有一说是被中国士兵的滑膛枪打掉了半个生殖器' O  }. v+ N) u, U+ `

    + F+ c) Z# ^$ O8 I作为一名年轻的海军军官,当时费希尔就在港外的一艘英国军舰上,亲眼目睹了整个战斗过程。1860年的大沽口还没有罗荣光手下那支近代化的淮军劲旅,清军在当时的装备仍在冷热兵器换代之中。即便这样一支近乎中世纪的军队,在并不具备太好地理优势的条件下,依托炮台仍可以令此时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大的舰队一筹莫展,充分验证了没有绝对优势的火力,军舰不宜直接和炮台对射的军事原则。
    . |. @4 Q6 l+ U6 L# e; H: X% ]1 B( ?( g; z, V9 z
    这个军事原则其实是很符合逻辑的 – 同样一发炮弹,击中炮台可能只是炸飞一堆沙袋,修补一下就可以了,打中军舰就可能致命。更主要的是,军舰会沉没,而炮台不会。
    : B; _2 y( f8 r+ u* a9 O7 r! I2 \: M' z3 H* [
    这大概是费希尔对达达尼尔海峡登陆战始终持反对态度的原因之一 – 大沽口英国海军的惨剧他是眼睁睁看着的啊,而且达达尼尔远比大沽口难打。从地形上看,达达尼尔面对联军一侧均为陡峭的山坡,远比大沽口险峻,从对手来看,土耳其当时已经初步完成了军事近代化改革(类似于清朝建立新军的过程),装备并不比英国人差太多。而且,在达达尼尔海峡周围,密布几个世纪以来土耳其人一代代整修的明碉暗堡,是一个真正的大纵深要塞区,加上易于布雷封锁却不利于舰艇机动的狭窄海峡,所有海军用兵上最令人不快的东西全都集中到了一起。* ^4 \! _6 n. U: a4 u& D* J+ B
      p7 X- K. F: c' P; A# F. b
    防守达达尼尔的土耳其炮台守军,说人家还在中世纪显然有点儿过份了) \6 X4 b$ N- G; g

    " R' i9 ^  G. N但是费希尔的上司和好朋友,海军大臣丘吉尔,却对这个战役极端热衷。对他来说,土耳其人不过是穿着衣服的野人而已,只要战列舰开过去放几炮,对方一定屁滚尿流,战争的关键问题可能是怎样在当地留置更多的传教士和修建教堂。
    4 K2 y5 \( J* w5 V) _1 Z7 P2 \0 V' {
    % o( @8 E4 l" L8 k6 n; R  q! ^7 s他忘了就是这个土耳其帝国,这些突厥人的后代曾给欧洲带来怎样的恐慌。仅仅是他们的一个分支塞尔柱土耳其人,就曾经让十字军血流成河。古老的东方民族虽然在那个时代一度衰败,但漫长的文明史往往造就其坚韧的民族性格,他们有着自己的骄傲和价值观,也因此而不可征服。东方文明的底蕴,使土耳其在基马尔革命后迅速近代化而避免亡国命运,也使中国在困顿百年后不但没有沉沦反而日渐兴旺。丘吉尔是伟大的政治家,但在做具体的事情时通常比较外行,做战地记者在南非被活捉,做股票在一天里可以把自己玩到破产(幸亏有朋友相助),一战狂推进攻达达尼尔,二战咬住巴尔干登陆计划死不撒嘴
    : V7 d# M+ B1 W  Q- } 7 O7 n) Q0 E3 e  C3 ^
    丘吉尔(右)和费希尔(左),一对私交甚笃,公事上死掐的欢喜冤家# g6 H, i3 m8 e9 [

    . b: F( l6 Q) R! H官大一级压死人,在当时的英国海军,费希尔的职务相当于总经理,而丘吉尔是董事长,董事长非打不可,那……就打呗。9 z7 @0 z, i/ B/ R

    5 h& i9 P7 a  V结果呢?蛮干的结果是在小小的达达尼尔,协约国损失的战列舰比在日德兰海战中损失的还要多。
    ! k" G, T+ v, J8 ^& N % V% S. m8 G. E. L% ]1 F2 I% `( F7 \. w
    正在下沉的法国战列舰布韦号,该舰在炮击土耳其守军时触发水雷而沉没" N; E/ f7 S5 L' U$ C# ?
    3 A3 L; v8 t! C
    应该承认,费希尔是一个克尽职守的军人,虽然他并不喜欢在达达尼尔登陆的计划,但一旦打起来依然全力寻求打赢这一仗的机会。依据大沽口的经验,他知道现在那些花里胡哨的战列舰恐怕是指望不上的,但他有另一样看中的武器,就是 – 潜艇。
    4 \# R9 z& E0 x' b8 v
    2 X4 _2 b* E, \: q6 t不过,费希尔上将的思想十分超前,他是准备把潜艇当战略武器来用的。. E4 P6 M- a  [: x9 P% M

    * }7 S/ D7 g) }! M' p协约国攻占达达尼尔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逼迫土耳其投降,开放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通道,以便军援俄国。而要让土耳其投降,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从陆上也不是不可以攻打,它离土耳其-希腊边境并不算远,而且希腊一直哭着喊着要帮协约国打仗。
    7 `. ?9 ^: [0 g: f' K- f" C$ N: J6 I5 J- _) O( P
    但是,政治因素使这条进攻路线完全不可用 – 俄国沙皇讨厌希腊讨厌到骨头里,不愿意斯巴达人插手(为什么?!理由很多……然而,一个皇帝讨厌谁要理由吗?!)。从海上进攻伊斯坦布尔也可以,它正濒临沟通土耳其海峡中段的马尔马拉海(世界上最小的海),北面是博斯普鲁斯海峡(我很怀疑这个海峡的名字和波斯有关),那边俄国人正被德国人痛殴,有心无力无法进攻,南面是达达尼尔海峡(我很怀疑这个名字和鞑靼有关),正是英法两军苦战不能攻克的地方。  x" i) z  o& T$ [6 u  i
    . o  R/ R3 e  Q  s# h) t3 x2 S
    费希尔想得好 -- 既然打不下来,那能不能不打达达尼尔海峡,直取伊斯坦布尔呢?那样达达尼尔的守军肯定不战自溃。
    % D1 k  `6 h2 ?" N- p6 e0 [- E
    / F' K2 C5 v6 s; y这个主意肯定是在大沽口想出来的,英法联军竟是一直拿大沽炮台没办法,后来俄国公使偷偷泄露了清军布防情况,英军才在未设防的北塘登陆,攻占了大沽的后路,守军才被迫后撤。. i* j4 `: _  L
    % t. G: H# C$ I
    问题是大沽可以绕过去,达达尼尔海峡可是绕不过去的啊。费希尔说没关系,咱坐潜艇从水底下过去,直取伊斯坦布尔。3 Y: }' k& e6 R3 T% @9 P

    # U8 A- V) k6 u$ r6 C" o9 c这一招,也没准儿是在大沽学的,因为中国第一艘叫做“水下机船”的潜艇,就是在天津卫试航的……这是老萨乱联系了,这条潜艇试航是在1880年,费希尔离开中国已经二十年了。
    * n1 z% z- W# }6 V( m" n1 V2 F  A# d( Y' ?4 B" l! R7 N7 }* g/ |7 s2 o: \
    这个主意无疑很好,但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 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哪个国家依靠潜艇进行大规模的登陆战斗,因为一艘潜艇能装的人员实在是太少了。
    + B( o& V# x( y- z- a' j* P0 Q" Z7 q2 r" @$ O- Z* d
    不,费希尔上将根本就没准备用潜艇运兵去占领伊斯坦布尔,他要干的,是用大炮轰平伊斯坦布尔 – 于是,英国海军中出现了下面这种造型古怪的舰艇。
    . m  e! e' b# j/ e  ^  X4 ^; d# x. |' }
    + l# }! t- y6 G! k* D. h1 a* g我琢磨着,这应该算是今天战略导弹核潜艇最早的祖先
    8 l" t: \% {9 G  n! d$ T[待续]
    " t/ Y+ _5 N, Q$ V$ [. M4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6-3 11:12:11 | 只看该作者
    加油啊,老萨!
    : ^0 H# }7 ]% I- h, K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30 14:50
  • 签到天数: 35 天

    [LV.5]元婴

    12#
    发表于 2012-6-3 20:11:20 | 只看该作者
    这都多少年了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13#
    发表于 2012-6-4 08:17:36 | 只看该作者
    善始善终!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6-4 11:57:57 | 只看该作者
    萨苏 发表于 2012-6-3 00:00 * J, Y; J4 E3 \; D
    19世纪后期,那应该是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了,难道那时候大英帝国还在中国吃过亏?  `* d3 ]) K; H* A5 L

    0 U8 K) P0 |2 \; X9 A的确是吃过,而且还和火烧 ...
    8 m3 [% M$ x2 ^* L* M4 U, ^
    ! V# A! L, @' H/ P/ c* B
    丘吉尔和费希尔那张照片是不是左右颠倒了,左边那个看上去更像丘吉尔。

    点评

    +1  发表于 2012-6-8 00:5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19:49:31 | 只看该作者

    强袭达达尼尔海峡 六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6-4 19:51 编辑
    + {- ?" k& C3 J- A
    3 K0 f2 ]4 e" Y+ g* q; V! z; [7 J
    ! X6 z2 o' L+ o9 n, w8 t英国海军M级重炮潜水艇,是一种设计思想类似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奇特武器( J/ L$ O: T; |7 p+ }3 m1 ?  w0 O
    $ c/ m0 y$ l) H1 F# h6 L5 F
    战略导弹核潜艇,至今是一个国家标示其战略打击能力的重要指标。这种关系国家命脉的水下怪兽通常带有十几到几十枚枚洲际导弹,一艘艇就是一个导弹基地,既有强大的打击能力,又能够有效隐蔽自己的存在。
    # P% ^9 O$ C) [7 A2 g6 V9 S3 n! ?7 U6 \# h' B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建造带核导弹的潜艇从技术上讲还是天方夜谭。但是,这种把潜艇和大威力杀伤性武器结合,组成战略威慑兵器的设计思想已经被一些国家采纳。比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伊-400级潜艇,在专门设计的大型潜水艇上搭载数架晴岚型水上轰炸机,依靠弹射起飞,可以从水中接近并袭击美国本土 – 如果当时日本有可以空投的原子弹,这种潜艇就是不折不扣的战略武器。
    0 X0 Q$ c* M8 L/ R: s5 ^) X5 n2 d' f. c( T1 i, U" F) ^( }' {
    英国人进攻达达尼尔海峡的时代,费希尔上将也产生了类似思路 -- 不过,此时飞机还是跟蜻蜓差不多的东西,指望不上,所以这位老将军考虑的是建造一型安装重炮的潜艇。这就是1916年开工的皇家海军M级潜水艇。5 ~* t: O7 J& @' |! c0 }4 u$ r

    ' }& D+ x! a8 j* l- p9 p# ]% v, n3 m( {在那个时代,潜艇上装炮并不新鲜。由于鱼雷数量有限而且在900码以外打活动目标基本都会正常脱靶,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潜艇艇长通常更喜欢使用火炮完成对商船的攻击 -- 碰上军舰就算了,一般潜艇上的火炮口径只有三英寸也就是76毫米,哪怕一条驱逐舰也啃不动的。- y/ G, m1 }/ l7 O; ]
    ! P) j. ^: }" b+ u% {+ ?  g0 u
    然而,在费希尔上将力挺的M级潜艇上,却设计安装了一门十二英寸,也就是305毫米的超级重炮。费希尔上将希望这一级潜艇可以溜进达达尼尔海峡,直接用如此重炮痛击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通过这样的打击引发土耳其人的混乱,使其因为恐惧而放下武器 -- 这种不以具体某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以迫使对方全面崩溃为目标,正是战略武器的特点。* w- F, `, P3 L$ t* m
    4 @5 {3 S8 S. c( l7 G' O- [
    M级潜艇上的重炮示意图,它可以在副5度到正20度范围内俯仰,还可以在15度范围内旋转,当然,我们无法想象把这种炮转九十度开火,那,一定要翻船的。
    ( p' [- i7 R' b6 ?
    , ^- t( {1 ]7 F% f总觉得英国人想法有点儿怪,好像认准了土耳其人是被吓大的,总想跟武侠小说中打中对手练门一样一招制敌……4 A+ g+ b  d$ e- m
    ! c" w) X/ n4 z/ F% ~/ N
    不管怎样,这种重炮的确威力巨大。305毫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战列舰的主炮口径,而德国海军战列舰的标准主炮只有280毫米。一艘战列舰排水量通常在两万吨左右,而M级潜水艇只有不到两千吨。两千吨的潜艇上装如此重炮,其外形让人感到十分眩晕,令观者琢磨不清这是一艘造型怪异的军舰,还仅仅是一门漂在水上的大炮。
    8 K1 E, q- W& K6 w8 ^9 x- ?- I% w4 O  I# |  y1 g% M% i' c  B7 Z
    不是设计师喜欢冒险,而是费希尔将军要求的指标就是这样的。那个时代潜艇基本是几百吨的小玩意儿,英国人能设计这样的潜艇已经可称超前。一艘两千吨的潜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堪称水下猛犸一样的存在 – 事实上装了这门大炮以后,其伸出的炮管也的确和猛犸象的大鼻子颇为相像。
    3 k- T) K! I& z, ?5 W" g$ a8 c; R3 d+ Y4 _# S( ?
    就算能造得再大也不现实 – 达达尼尔海峡最狭窄的地方叫诺罗斯,宽度1,500米,深度只有60米,水面有巡逻艇,水中有防潜网,水底有水雷。每艘突入海峡的潜艇都得先在这里玩一次躲猫猫的死亡游戏。再大的潜艇就该过不去了 – 您见过姚明跟人玩躲猫猫吗?
    3 s# V1 ]. m2 Z* I7 A 1 W; g' }% ^9 [) O9 |8 ~3 z
    这类大威力潜艇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法国海军的沙夫科夫号潜水巡洋舰,不但装有双联装的重炮炮塔,还有舰载飞机和布雷系统,可惜这艘堪称绝世的怪舰运气不佳,一生没捞着打仗最后还让商船给撞沉了。
    0 d& d3 S7 q" F/ X4 ^" o7 r! {; _7 a% ~+ p3 S9 N4 V
    应该说英国的船舶设计师是那个时代最有经验和创造力的一群,只要费希尔老爷您能提得出要求,我们就能把船设计出来,而且肯定能跑能打 – 两千吨的M级潜艇上不但能装305毫米重炮,还能有裕富安装防空炮位和四条鱼雷发射管呢。几十年前,有个叫伦道尔的英国设计师为李鸿章设计建造过一系列船小炮大的古怪军舰,人称蚊子炮船,可见费希尔要的这东西在见过世面的英国设计师看来并不算十分怪异。
    / o: M! J" f/ b6 i
    : y- c+ Z  Q) O: W- z  p4 Q, t( J英国人为清廷设计建造的镇字号蚊子炮船,比M级潜艇还要变态,一门十一英寸大炮雄踞船头,据说开炮的时候船上的铆钉都会被震得乱飞
    % a; |  d5 y) v8 o+ i( w7 x% S* b* Y5 U
    开用潜艇进行战略打击,迫使对方投降这一战术的先河。不管怎样,费希尔的想法还是很值得钦佩的 – 想想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队猛犸一样的水下怪兽钻过土耳其人的防线,在清晨突然出现在古老的伊斯坦布尔埠头,用305毫米重炮朝毫无防范的市区倾倒出一片铁与火的灾难。. A+ c& g! P2 Z: v+ B

    - ~1 G% v0 X, u4 b& f2 f这个场面绝对吓人,就算不能把土耳其人吓投降,至少能吓趴下几个卖鸡蛋的大妈。8 m6 T) g- j$ k1 }6 c# L$ k

    . j/ m- Y2 A" x$ A/ D( x, A: {4 K+ ?即便是英国海军之中,对于费希尔这种超前的战略思想,也有很多人深表疑虑。不过,他们没机会检验自己的疑问了。这是因为费希尔根本没有机会使用这种武器 -- 协约国在达达尼尔的战斗在1915年就结束了,而M级潜艇一直拖到1916年才有机会开工。进入战争以后,英吉利有太多更加需要优先的项目抢占着造船厂的资源。这一级潜艇计划建造四艘,实际上只有第一艘M1号能够在战争结束前建造完成,而此时它的使命也已经与最初突破达达尼尔的任务不相干了 – 海军希望这种潜艇能够用重炮完成对商船的袭击,因为炮当时比鱼雷打得远多了,而即便是大型军舰,也很少有谁能扛得住305毫米重炮的一击。
    & m8 D1 A& ^: i' o$ k+ S9 C6 \  ?6 A! ]3 _3 L( u7 y7 G6 F
    不过,人们很快发现,它并不适合这样的任务,它的大炮在水下无法重复装填,而一旦浮上水面,其隐蔽性也就不复存在。如果是一群这样的水下怪兽组队炮击伊斯坦布尔,这不是一个问题,但偷袭护航船队……可就是致命的缺点了。M级潜艇和暴怒号等的建造决策都带有强烈的拍脑瓜意味,看来这种事儿是没有国界的。
    * x2 e2 ^$ ^, A* K7 `7 i/ R
    $ b7 O1 ?5 o3 N% }0 Z# g结果是M1潜艇一次都没能出击,成为斯卡帕夫洛军港中一个独特的点缀。$ V! h  Y/ d+ w6 w" r7 `

    : ~0 s* X' E" U1 K# P* k1925年,这艘先天不足的潜艇在一次演习中被挪威运煤船威德尔号撞沉,7天后威德尔到港后英国海军才发现自己丢了一艘潜艇……还有几十名艇员。1999年,人们在德文郡附近英吉利海峡水下发现了这艘“达达尼尔潜艇”的残骸,上面所有的水密门都关闭得死死的。从破损发现挪威运煤船碰撞的正是它怪异的大型炮塔,推测尽管艇员当即关闭了所有水密门,但这个巨大的舱口涌进来的水太多了,抢险无济于事。   
    # P  J5 @. X" h) v: s# {. `* E
    8 J) Z  F, m/ q3 W/ H它的三艘姊妹舰也命运坎坷,M4号根本就没建成。M2号在建成后被改建为可潜水上飞机母舰,巨大的炮塔被拆除,改成了水上飞机母舰的机库。该舰不久也在实验中沉没,巨大的机库开门使它沉没的情况与M1号几乎一模一样。M3号被改建为布雷潜艇,一次可以布设100枚水雷,但是,布雷过程中其重心的不规则变化又让操舰人员心惊胆战。
    + o- R# D5 `' v2 _3 ~  w# K
    & c4 |9 w& o4 L  v$ ^9 WM2号潜水艇
    1 k; o# N' F4 o. @和大熊猫一样,这种特化到极点的军舰的生存能力很是问题。
    , g) S) O7 g; q* E
    4 L3 M) n* s5 L( b4 _  L在达达尼尔的战场上,真正指望的上的不是巨大的猛犸,而是一群小小的E型潜艇,它们没有重炮,却是一群满口獠牙的老海狼。
      M# x4 }& b2 T
    " R9 {; i+ I0 Y[待续]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16#
    发表于 2012-6-4 22:09:26 | 只看该作者
    萨苏 发表于 2012-6-4 19:49
    1 r4 u, q: S- x英国海军M级重炮潜水艇,是一种设计思想类似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奇特武器
      v* U) o7 a4 R# a1 v, e' v' I+ v, R1 }2 @
    战略导弹核潜艇,至今是一个国家标 ...

    8 j5 k4 z9 B0 D$ L* n老萨多年后又井喷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17#
    发表于 2012-6-5 15:08:34 | 只看该作者
    哦,(六)还没有贴到这儿呀。

    点评

    抱歉,说错了。  发表于 2012-6-5 15:09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14 09:4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18#
    发表于 2012-6-5 21:09:34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6-4 22:09
    ' ]& q% ?9 Y/ u5 P老萨多年后又井喷了。

    9 d5 e: [) D4 L4 [4 `3 m* t. u; Y等了好久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6-8 08:50:37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就停了?不过瘾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6-9 10:10:23 | 只看该作者
    又是“待续”,老萨加油啊!
    9 B) R: N) `$ K/ s: Y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0-29 22:26 , Processed in 0.07058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